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读后感>《艾青诗选》读后感

《艾青诗选》读后感

时间:2023-02-02 09:59:3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艾青诗选》读后感13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艾青诗选》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艾青诗选》读后感13篇

  《艾青诗选》读后感 篇1

  艾青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他平实无华的文字里包含了拳拳爱国心。将华夏千年的语言文化结合在一起,化成一抹蓝色忧郁与一种无法言说的悲哀。

  斯人虽已逝,但他却将"泪水"种进人们的心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这是大家信手拈来的诗句。艾青写这首诗时正国难当头,这首诗写出了他的忧郁,他那源于国民苦难的忧郁。

  他用一只鸟的形象开头,在个体上面的渺小,短暂,与生命的`博大形成对比。永恒之间,是为表达自己对土地最诚挚深沉的爱。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

  “初升的太阳,照在我头上,久久垂着,不曾抬起的头上,我们仰起那沉重的头颅,一致地,向高空呼喊:'看,我们笑得像太阳!”

  他的诗就是冬日里的阳光,笼罩在中国上,照在老百姓的面庞上,这缕阳光像一把闪耀的尖刀,直捅反动派和地主们的心脏,划开封建社会的黑暗。

  他的诗中,有不屈的男儿本色,有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的枯荣。土地与太阳、苦难与渴望,构成了他的诗歌。

  我们应像艾青那样爱祖国,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把爱国之志变为报国之行。将艾青的诗传承下去,永远被我们这些后辈所歌颂。

  斯人已逝,诗情永存。终其一生,始终呐喊着的艾青,唯爱与诗不可辜负。

  《艾青诗选》读后感 篇2

  《吹号者》,是我在这本书中看到比较有感触的一篇文章。

  吹号者,比起那些打仗的士兵更辛苦。从艾青的诗中:

  “吹号者从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起来了,他不埋怨自己是睡在如此潮湿的泥地上。他轻捷地绑好了裹腿,他用冰冷的水洗过了脸,他看着那些发出困乏的鼾声的同伴,于是他伸手携去了他的号角;门外依然是一片黝黑,黎明没有到来。”

  看出他们是被黎明比较早惊醒的人。天还在黑暗之中,他们就用浸濡着血迹的铜号吹响带着新希望的黎明。

  他没有任何怨言,他甚至认为这是一个神圣的'事。他看着山,呼吸新鲜空气,便吹响了铜号,可是谁又能知道在这响亮的号声背后却是吹号者的痛苦。

  “当他用自己的呼吸摩擦了号角的铜皮使号角发出声响的时候,常常有细到看不见的血丝,随着号声飞出来……”

  艾青也是一位不惜生命的吹号者,他不惧痛苦和劳累,为当时社会的新希望奋斗着,吹号者的脸常常是苍黄的,刚开始我觉得有些夸张,可在后面的阅读中慢慢认为这是对于他们而言在正常不过了。他们在那些蜷卧在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的困倦的人群里,在那些穿着灰布衣服的污秽的人群里,比较先惊醒。

  在决不回头的一致的步伐里,在狂流般奔涌着的人群里,在紧密的连续的爆炸声里,他吹着比较热烈的号声,激励着热血奋战的战士。在比较后的一颗子弹穿过他的胸膛时,他缓缓的躺下了,却没有人发现。

  在这首诗里,他为我们在中国历史的广场上塑立了一个吹号者和浸濡着血迹的铜号的形象,让我们在今天仍然能清晰地听到那曾经唤醒了一个民族并激励这个民族奋勇前进的号声,也展现了艾青的爱国情怀。

  艾青的诗歌让人荡气回肠。

  《艾青诗选》读后感 篇3

  没有永久的黑暗,只有未到的黎明

  ――读《艾青诗选》

  橘皮的背后,满载着中华儿女的坚强、无畏。他们勇敢,他们不屈。残忍的帝国列强对中国犯下的所有罪恶,无法抹去。艾青,用一支笔,述说着历史的悲哀。

  53篇诗歌,53个故事。艾青的诗有一个鲜明的特点:爱国。他像无数战士一样爱国。他以笔为武器,写出对国人的呐喊,对列强的憎恶。艾青用他的诗,带着我们向前冲,冲向光明美好的未来!

  《春》是艾青于1937年4月,为经念左联五烈士而创作的,把烈士的牺牲与春天的到来联系起来,表现出作者对于反动派的`愤怒和仇恨,还表现一种坚定的信念:烈士们所付出的鲜血代价,是为了迎来更加美丽的春天!

  春天来了,龙华的桃花开了,在那些血斑点点的夜间,那些夜是没有星光的,那些夜是刮着风的,那些夜听着寡妇的咽泣,而这古老的土地呀,随时都像一只饥渴的野兽,甜吮着年轻人的血液,顽强之子的血液,于是经过了悠长的冬日,经过了冰雪的季节,经过了无限困乏的期待,这些血迹,斑斑的血迹,在神话般的夜里,在东方深黑的夜里,爆开了无数的蓓蕾,点缀江南处处是春了,人问:春从何处来?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

  我相信,没有永久的黑暗,只有未到的黎明!

  《艾青诗选》读后感 篇4

  每当提起艾青,或许大家对这个人没有什么深刻的了解,但却一定会想起那句朴实无华、又饱含深情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仿佛透过短短的两行字,看见了深夜里的一盏孤灯、坐在桌前满眼热泪的老先生。他将他真挚深沉的爱国之情展露纸上,穿越时空,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情操。

  20世纪30年代是艾青诗歌创作的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大气的风格,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黎明的通知》,诗体自由,尽情呼告,肆意排序,长短错落不一。这时的印象中常见“土地”、“太阳”,表现出艾青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以致胜利的美好愿望,而在1978年后,诗句变得整齐,诗风深沉,主要写充满哲理、反思人生的小诗,继续赞颂光明。

  他密切关心着中国农民,献给中国农民最真切的诗情。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即是一个地主阶级叛逆的儿子,献给他真正的母亲,那个中国大地上不幸妇女的代表、一个普通农妇的颂歌。

  诗人牛汉称艾青的诗“代表了一个时代。他始终生息和奋斗在一个悲壮而动荡的伟大时代,与民族和土地的忧患息息相连。从他的人和诗,我们能真实的感受到诗人在无比巨大的历史胸腔内,创造诗的生命和激情。”

  然而现在,我们生活在诗人所憧憬的美好年代,应该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努力做好自己,不负前辈所期。

  《艾青诗选》读后感 篇5

  艾青的诗是古诗的内涵和这首诗的外套的完美结合。它通常能够是我的开放,小幽默地描绘它。在他的诗中,此刻有一个安静流动的蓝色忧郁。我爱爱清的诗,因为诗这种蓝色的忧郁。是第一个担心和担心的世界,经过音乐和音乐的世界的忏悔精神,锻炼出了诗人对我的大感受;所以痛苦不是因为自己的私人,所以悲伤不是因为自己的利益。如果我是一只鸟,我应当用一根嘶嘶的喉咙唱歌,这根喉咙被风暴打了;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常包含泪水,因为我深爱这片土地。诗人的感情从自己的悲伤出来,会去哪里?中国的文化土产生了对祖国,人民和光的这样一个答案。人们的土地被栖息,作为诗人的心的形象自发地出现。曲元的香草美,杜甫的国家在山川和河流,城市春天深植被。感觉当花飞溅,恨其他鸟惊。不是因为时事的艰辛和选择精神逃避,不是因为食物和水果,担心整天吃没有鱼。也许无处不在,永远不会是一生,但我仍然会站在那里,微笑,看着大海。诗人走出了未来的内心经验,与古国的'未来,未来和忧虑。你不能想象诗人的肩负荷的力量,他想要把更多的职责给世界作为他的职责。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和思想基础的来源。

  我爱爱清的诗,因其诗歌充满语言紧张。爱清的诗经常是上半年或直接的,或者活力澎湃,但往往是诗的最终使用表达方式到达诗的高潮,然后在高潮的窗帘调用。这经常产生一种已经做出的话,没有感觉,所以留下的声音,三天无休止。好的!

  我爱爱清的诗,从爱清的广义;我爱爱清的诗,因其天然天成,有最大的方式,是深入的文化积累,彻底消化产品;我爱爱清的诗,因为我和诗人一样,爱这片土地和太阳。

  《艾青诗选》读后感 篇6

  《艾青诗选》是艾青的诗选集,是诗人艾青经过“五四运动”写的。诗歌中,有对人民疾苦的倾诉,也有对战士们奋战的歌颂。

  如《我爱这土地》,作者用一只鸟的形象来开头,比喻自己的渺小,生命的.短暂与大地的永恒,表达出作者对大地真挚的爱。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不停地为祖国大地而歌唱。

  读《向太阳》这首诗,我能感受到艾青创作这首诗时崇高而激越的情感。诗中的太阳意味着一种自由,一种解脱。抗战时期,人们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时候人们都渴望解脱,自由。终于有一天,温暖而明亮的太阳升起 ,人们得到了自由。他们希望这太阳永不泯灭,社会不再黑暗。

  我希望更多的诗人能有像艾青一样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成为他们创作的源泉和根基。

  《礁石》中“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的扑过来”象征着诗人不断面对着“海浪”的袭击却不屈服的坚强意志,也象征着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可它仍微笑面对海洋,这是一种自信一种坚定!

  我喜欢艾青的诗,因为他表现了对国家的忠贞。我喜欢艾青的诗,因为他表现了对人民的担忧,我喜欢艾青的诗,因为他同我们一样热爱着土地与人民!

  艾青的精神带领我们前进,带领我们冲向未来!

  《艾青诗选》读后感 篇7

  今年暑假,我第一次和艾青同志“见面”。我便被他的诗所打动。他不像毛泽东那样豪放,也不像徐志摩那样委婉。但他有一种独特的感情,一种淡淡的忧国感,一种浓浓的爱国情。

  在《吹号者》中,我看出吹号者是被黎明最早惊醒的人。天还在黑暗之中,他们就用浸着血迹的铜号吹响带着新希望的黎明。吹号者,比起那些打仗的士兵更辛苦。而他们没有任何怨言,他甚至认为这是一个神圣的事。艾青也是一位不惜生命的吹号者,他不惧痛苦和劳累,为当时社会的新希望奋斗着。

  在《鱼化石》中,我读出他在“沉睡”之后发出的'感慨—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一条鱼被突如其来的灾难夺去了生命。它没有被粉碎,而是保持了完整的躯体,但它只是一具化石,连叹息也没有,对外界毫无反应。

  艾青就像是这样一条鱼,在灾难后沉默,但他却能在沉默后斗争,在斗争中前进。

  在《我爱这土地》中,我觉出他对祖国深沉的爱。艾青通过描述自己生活在祖国的这块土地上,痛苦多于欢乐,心中有着过多的“悲愤”、“激怒”。然而,这毕竟是生他养他的祖国,即使为她痛苦到死,也不愿意离开这土地——“死了”以后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表现了艾青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跟随着艾青的脚步,曾听到“吹号者”发出的辽远的号声。曾听到“鱼化石”发出无声的感慨。也听到“我爱这土地”的誓言。

  我爱艾青的诗,因其与人民同悲同乐;我爱艾青的诗,因其诗歌的生动、凝练,同时又自然朴素;我爱艾青的诗,因其思想深刻,歌颂光明。我爱艾青的诗!

  《艾青诗选》读后感 篇8

  这本书我本是没有的,因为九年级的需要,我便买了它。刚拿到《艾青诗选》这本书时,我迫不及地翻开,被书里面优美而丰富的内容所吸引。

  蓝色的封皮使夏天多了一丝清凉,我读了一篇篇小诗,我从“当黎明穿上了白衣”读到“浪”,从“黎明”读到了“街”,又从“我们的田地”读到“古松”……我从30年代起步,经过了40年代,路过了50年代,又到了70年代。

  我透过铁窗看见熔铁般红热的奔流着的朝霞,看过月明的夜是无比温柔与宽阔的,穿过那些十字铺的小巷,一切都如此协调。

  《艾青诗选》,是近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他的.诗歌通常都是富“五四”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的。从诗歌的风格上,可以看出艾青是一个奔放、进取、激昂的热血青年。艾青作为五四之后的著名诗人,在那个年代苍茫的北方,写着彭拜激昂的诗歌,描述着复活的土地与战斗的血液。

  艾青在写诗的字里行间透露着对旧社会的黑暗,与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它紧密结合现实的赋予战斗精神的特点,继承了“五四”新闻学的优良传统。而在新中国成立后艾青的诗歌仍在歌颂劳动人民的事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内容更为丰富。又以精美创新的艺术风格成为新式发展的重要收获。

  我喜爱艾青的诗歌,源于艾青胸怀宽广,热情奔放,诗的内容充满了语言的张力,平铺直叙或彭拜激昂,每首诗到最后都会达到高潮。因其自然天成,而有着特殊的手法,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读者。

  《艾青诗选》读后感 篇9

  有些事情是不可动摇和改变的,譬如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譬如在心中始终保留着某些敬仰的人或身边亲友的位置,譬如对一部优秀作品的基本评判……无论历经世事沧桑,无论岁月无情漂洗,坚若磐石。

  读艾青的诗集让我有一种灵魂找到归宿的感觉,就像在黑暗中徘徊时,降临的那一缕曙光,照亮了整个前方。

  艾青的诗既有古风又有现韵,把中华上下几千年语言文化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化成一种蓝色的忧郁。虽说我可能更喜欢乐观豁达一些的诗韵,可艾青的诗更多的是对祖国的热爱与报效之心和诗人特有的`精神修养,从中提炼出的诗人忧国忧民的大自我情怀。“假如我是一只鸟,我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诗人的情怀从一己之悲中走出,又将走向何方呢?答案只有一个——祖国的明天。诗人走出自我的内心体验,为祖国的未来忧思。我难以想象诗人心中超负荷的力量,和他希望得到更多的责任——“以天下为己任”。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创作的源泉和思想根基。

  我喜欢艾青的诗,因为艾青博大的胸怀;我喜欢艾青的诗,因为它们自然天成,而有着最伟大的手法,这是深厚文化积淀与彻底消化的产物;我喜欢艾青的诗,因为我同样和诗人一样,爱着这片养育我们的土地和阳光!

  你是冰与雪的化身,没有对你强烈的爱,闻不到你的芳香!

  《艾青诗选》读后感 篇10

  或许处处碰壁,或许一生不得志,但我仍会“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题记

  春风十里,夏花百里,秋雨千里,都不如你——《艾青诗选》!

  我很喜欢艾青的现代诗,总觉得那些沧桑的字眼让人读起来热血沸腾。抛掉一切无用的矫饰,艾青从古诗烦琐的字数、行数等束缚中解放了出来。因此,他所表达的情感显得更为深挚,直抵读者的内心。任时光骏马飞速的'奔腾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句诗在我记忆的天地里永存。

  从感人至深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到令人读来感觉昂扬向上的《向太阳》,再到时时刻刻体现着自己希望——为祖国尽一份力的《煤的对话》,无不反映着诗人希望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像麻绳一样凝结在一起,为自己的祖国尽心尽力的愿望。

  几千年来,从屈原写下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开始,“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一直是文人骚客所讴歌的对象。在艾青的诗里,我们看不到像“黄河在咆哮”那样的战斗力,但它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更接近人们的生活,更易激起人们的共鸣。

  曾经的我认为百无一用是书生,因为在动乱的年代里,不需要用纸笔书写干秋。然而,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发觉我错了:正是由于战乱,正是由于人心不稳,才应该在这样的日子里有人以另一种方式激励着人们奋斗前进。报国并不一定要披挂上阵,马革裹尸,不是吗?

  《艾青诗选》读后感 篇11

  早上起床,我起来拉开窗帘,打开窗户,外面正下着雨,下面还有两三个打着雨伞,微小的像米粒一样的人,东一个西一个,让我不禁想到了前几天看的《艾青诗选》中有意思的一篇小短诗:

  “雨天,不让大家衣服淋湿;

  晴天,我是大家头上的云。”

  这是《伞》中的一个小片段,这样一个简短明了的小诗,却让我映象如此深刻,短短的几句话中就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艾青的诗非常俱有画面感,他描写出来的东西好像就在我的面前一样,他的诗是对照真实的人物、事件、物品写下来的,又正是因为这个真实性,才更好的表达了他内心的丰富情感,有时他的悲伤,他的快乐,他的期待都流露在了这一行行的文字中,甚至是在读的时候也会被他那多彩的.情绪给传染了,在他悲伤时会为他的遭遇而愤愤不平,在他高兴的时候会想为他欢呼。

  对于镜子来说“有人喜欢它,因为自己美;有人躲避它,因为它直率;甚至会有人,恨不得把它打碎。”当我读艾青这首诗时,我觉得他很幽默,但不同的人看着又有不同的感受,有些人看着会特别心酸,为什么会那么真实呢?基于真实情况,艾青的诗又反应在了一些日常生活上我们或许不会去注意的一些事情上。

  艾青的诗歌是形象派的,里面有日常生活,革命战斗的精神,丰富的艺术描写手法成就了他诗歌的特点。

  艾青的诗还具有象征性,从《火把》中就能看出来,“这一具具的火把象征的正是那革命的热情”。

  《艾青诗选》一本非常好的书,它并不亚于其他的或是小说,却有一股自己独道的风味。

  《艾青诗选》读后感 篇12

  意象是诗中包含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诗人总会创造出富有表现力的意象,传达出独特的情感。读诗,要透过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诗歌的深层。

  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一时期,他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以《太阳》为例:

  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

  它以难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于是我的心胸

  被火焰之手撕开

  陈腐的灵魂

  搁弃在河畔

  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无疑,太阳在这首诗中是一种象征。这首诗的现实主义的主题是从象征对象——太阳中引起感觉、发挥想象、求得意象、再凝结成形象,然后暗示出来的。这种象征的写法有利于表现对生活不可思议的渴慕和憧憬。

  同时,作为象征表现,诗人把以太阳为核心的一串意象全用拟人手法有机地组接起来,太阳活了,人化了,竟然向诗人以及我们所依存的世界滚辗而来。这世界包括高树繁枝、河流、虫蛹、城市等等,也都在诗人的笔下活了,动了,人化了,热烈地欢迎着太阳的到来;而诗人的心胸也竟然被太阳的“火焰之手”撕开,换了一副灵魂,以此象征出“应该是这样”的生活,寄托了诗人向往未来、追求光明的激情。

  《艾青诗选》读后感 篇13

  《吹号者》,是我在这本书中看到最有感触的一篇文章。

  吹号者,比起那些打仗的士兵更辛苦。从艾青的诗中:

  “吹号者从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起来了,他不埋怨自己是睡在如此潮湿的泥地上。他轻捷地绑好了裹腿,他用冰冷的水洗过了脸,他看着那些发出困乏的鼾声的同伴,于是他伸手携去了他的号角;门外依然是一片黝黑,黎明没有到来。”

  看出他们是被黎明最早惊醒的人。天还在黑暗之中,他们就用浸濡着血迹的铜号吹响带着新希望的黎明。

  他没有任何怨言,他甚至认为这是一个神圣的事。他看着山,呼吸新鲜空气,便吹响了铜号,可是谁又能知道在这响亮的号声背后却是吹号者的`痛苦。

  “当他用自己的呼吸摩擦了号角的铜皮使号角发出声响的时候,常常有细到看不见的血丝,随着号声飞出来……”

  艾青也是一位不惜生命的吹号者,他不惧痛苦和劳累,为当时社会的新希望奋斗着,吹号者的脸常常是苍黄的,刚开始我觉得有些夸张,可在后面的阅读中慢慢认为这是对于他们而言在正常不过了。他们在那些蜷卧在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的困倦的人群里,在那些穿着灰布衣服的污秽的人群里,最先惊醒。

  在决不回头的一致的步伐里,在狂流般奔涌着的人群里,在紧密的连续的爆炸声里,他吹着最热烈的号声,激励着热血奋战的战士。在最后的一颗子弹穿过他的胸膛时,他缓缓的躺下了,却没有人发现。

  在这首诗里,他为我们在中国历史的广场上塑立了一个吹号者和浸濡着血迹的铜号的形象,让我们在今天仍然能清晰地听到那曾经唤醒了一个民族并激励这个民族奋勇前进的号声,也展现了艾青的爱国情怀。

  艾青的诗歌让人荡气回肠。

【《艾青诗选》读后感】相关文章:

[精选]《艾青诗选》读书笔记07-14

《艾青诗选》的读书笔记03-14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02-16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06-06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范文05-09

(优秀)《艾青诗选》读书笔记09-11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大全09-11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02-08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03-09

艾青诗选心得体会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