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读后感>长征读后感

长征读后感

时间:2023-04-11 07:40:1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长征读后感14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征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征读后感14篇

  长征读后感 篇1

  长征犹如一座丰碑,光辉地立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史册中。读《长征精神青少年读本》,我深受感动。

  文章主要描述了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爬过十八座山脉,走过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却凭着两只脚纵横十一个省的感人故事。红军将士在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它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

  在长征途中,最困难的事要数过雪山了。山上不是刮风就是下雨,积雪常常从山头崩落,战士们手拉着手防止滑倒,每个人都头晕目眩,浑身一点儿力气都没有,走几步就停下来喘口气,结果越走越慢。起风了,一个战友倒了下去,没等后面的人走到他面前,就已经停止了呼吸。战士们把他的尸体埋在雪缝里,继续前行。红军战士在长征中翻越大雪山的伟大壮举,充分体现了他们甘于吃苦的革命精神。

  而今天,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重任将落在我们青少年的肩上,这正需要我们找些苦吃,经受些磨难,来砥砺自己的意志,练就自身的本领,这样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然而遗憾的是,我们中的一部人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家说风就是雨,说东不能西,要什么有什么,把自己的父母当成仆人。而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从来都是父母冲锋在前,自己退缩在后,永远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试问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呢?

  伟大的作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苦难对于弱者来说是万丈深渊,而对于强者来说是一块垫脚石。同学们,让我们传承长征精神,勇于吃苦、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做一个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有为少年。

  长征读后感 篇2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中的两句诗,每当我读这首诗,心中总会涌起一股革命英雄主义的豪情和崇高感。这首诗是革命的壮丽史诗,也是诗歌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诗人以生花妙笔描绘了五幅精彩纷呈的图画:腾越五岭图、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诗中记载着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饱含着共产党人的万般豪情壮志。毛主席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统帅风度深深地感染了我,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鼓舞着我,激励着我,也鞭策着我不断地前进。

  今天,我们仍然要学习红军的这种积极乐观的精神,勇往直前,奋发向上。记得去年年底,我参加“时代之星”奥数竞赛,考试那天,试卷发下来一看,哈,都是平时做过的题,心里一阵窃喜,笔走如飞,很快就做完了。做完后,草草地看了一遍卷子,就自信满满地提前交卷了。最后,发榜了,我名落孙山。一开始,妈妈告诉我这个消息,我根本不相信,怀疑是自己听错了。妈妈告诉我,千真万确,我的眼泪顿时夺眶而出,心情一下子糟透了,非常伤心,很失望,甚至觉得没有脸见人了。

  妈妈安慰我说:“没关系,争取下次考出好成绩。”那天晚上,我反复品味着气壮山河的'《七律·长征》,不禁感慨万千。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过千难万险,我遇到的这点挫折又算什么呢?那天,我睡得很香。

  我们少先队员是祖国的明天,是祖国的希望,让我们发扬红军的乐观向上的精神,永远乐观地面对未来,笑对人生吧!

  长征读后感 篇3

  在“长征”这个在人类历史上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进行时,小到十二三岁的小红军,大到40多岁的从国民党“中央军”跑出来的老红军,都正随时准备慷慨赴死,毫无遗憾地、光荣地赴死。在每500米就会死一位红军的道路上,用血肉为理想架起桥梁。当国民党军队看见红军纯粹硬碰硬的`进攻时,他们惊讶一帮“土匪”怎么会这样死得从容不迫,惊讶这些一只脚跨在阳间、一只脚跨在阴间的战士是怎样拥有了这钢铁般的意志。

  即使是马克思、恩格斯这样敢“想”的思想家,肯定也无法相信这些农民竟能创造出像“长征”这样平常人不会相信的奇迹。这样的意志和信念,来自于建立一个平等社会、让人人都过上好日子、在现代人看来并不算远大的梦想,或是来自于险恶的白区里群众送来的一碗开水。这些其实就是信仰。

  信仰,其实就是长征的中坚力量,一种只有在特定环境下创造,却又可以轻松创造的一种能量。平常的理论都是物质创造精神,而信仰却能让精神缔造物质。当一群饥饿劳累的狼看到一头鹿时,一定是信仰的力量才能让它们在体力完全透支的情况下继续追逐猎物。同样,当红军战士们想到自己的战斗可以使更多的群众过上好日子,乃至全国都开始那绚烂之梦时,而他除自己和生命之外却一无所有,他也一定会竭尽全力,在并不算高深的信仰的力量引导下前进。虽说信仰既不能让战士们刀枪不入,也不能让战士们力大无穷,却让战士们能够无畏地、保持理智地发出人生最耀眼的光芒。

  看过《长征》,我才明白了信仰的力量,一种“出身卑微”却能“书写传奇”的力量!

  长征读后感 篇4

  《长征》是王树增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实地采访了许多老红军战士而写成的,是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在书中,作者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中许多感人的事。通过这些感人的事件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

  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红军长征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考虑重开革命新局面,中共中央主动进行战略转移。原来相对稳定的战略格局被打破,局部长征最终演变成整个主力红军的长征。

  长征是什么?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长征跨越了中国十五个省,转战地域面积的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都大。长征翻越了二十多条巨大的山脉,其中五条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积雪。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历史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

  当我在书中读到“三排长的身后是一条长长的血迹,他一直爬到敌人的机枪跟前与这个川军射手紧紧地抱在一起,二排长已经奄奄一息,手里还握着刺刀,刺刀的刀刃深深地插在一个川军的肩胛骨里。”惨烈的景象让我无比震撼!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取得胜利,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这样壮丽的牺牲令山河变色,使山川动容人。在整个长征的过程中,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纵观整个长征过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过草地……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落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体现出中国红军战士“大无畏”,不怕艰难困苦,坚持的精神。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有理由读懂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长征。读懂了长征,就会知道人类精神中的不屈不挠与顽强是何等的伟大;就会知道生命为什么历经苦难与艰难依然能够拥有快乐和自信;就会知道当一个人把个体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时,天地将会多么广阔,生命将会何等光荣。

  长征读后感 篇5

  1934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2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长征》这首诗是毛主席在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当我读到“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时,不禁想到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等的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顺利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大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得胜利。1935年6月到达四川西部的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15军团会师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红军不怕远征难",在长征途中,他们缺水断粮,忍饥挨饿,怕雪山,过草地,吃草根,啃树皮……但是,在红军面前,它们却显得那样渺小,微不足道。想想自己,不仅脸红到耳根。记得有一次,我在做数学家庭作业时遇到一个难题,想都不想就去问妈妈。妈妈要我自己做,我不愿意,便躺在床上看书,心想妈妈会来教我的。结果挨了妈妈一顿批,最后还是自己画图解答出来的。现在想起来觉得自己真是不应该,一点儿都不努力。

  许多事情我们自己能做,可是却过分地依赖别人。想想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我们还有什麽理由不敢面对困难呢?我要以红军为榜样,向一个坚定的目标迈进。

  长征读后感 篇6

  《说不尽的长征故事》中,有许多动人的故事。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故事“宝贵的盐”。

  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经过艰难跋涉,来到了一个叫茂州的地方。由于长途行军,所经地区人烟稀少,粮食短缺。一连10多天,部队干部战士只能天天喝清水煮青菜。吃不上粮食,又没有盐,不少人消瘦得很厉害,还有的人患上了浮肿病。

  为了便于工作,宣传队决定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进行活动。李队长带着战士孟瑜和杨秀春上了路。当她们拖着疲倦的身子走到村尾时,杨秀春突然发现了群众。走到屋前,她又发现一个老人竟然捧着一罐盐!李队长想买盐,可是那位老人逃走了。天渐渐黑了,三个人凑合着填饱了肚子。第二天早上,几位藏族同胞回来看了看红军有没有走,又检查了一下村子。结果他们发现不但未丢一针一线,红军还把村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便把消息传到了山上。大家都知道了,红军根本不是反动汉人所宣传的那样,所以陆陆续续回归了村子。之前逃走的那个老人告诉李队长,离这里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山叫白云山。山上有一种石头,能熬出盐来。李队长十分感谢老人。又一天早上,红军战士把那种白色的`石头敲成小块放进筐子,带回营中。他们又按老人所说,熬出了雪白雪白的盐!

  杨秀春用自己的荷包装了两包最精细的盐,一包送给了老人,一包珍藏起来,准备送给即将见面的中央红军。

  盐虽小,但石头熬盐,却彰显着红军的本色,和百姓对红军的爱戴。长征中,红军和百姓建立了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鱼水情谊。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也是红军最终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

  长征读后感 篇7

  《长征》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书中写了自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长征的经过。中国工农红军留下的是:坚强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谓艰难的远征。长征跨越了中国十五个省,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脉,度过了三十多条河,包括世界上最汹涌的峡谷大江。长征走过了世界上最高的广褒的湿地。而最重要的是:在总长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武围追堵截器简陋的中国工农红军往往面对数十倍与己的装备精良的

  敌人中,并且年轻的红军战士在数日为见粮食的情况下,日夜前行,翻过高山,然后又投入激烈的战斗。这都是前所未有的。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不断有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年龄,出现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在人类物质与精神发展的今天,行走在这条重山峻岭和水流湍急的路途上,世人难以忍受疲劳,劳顿和生存条件的贫乏。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热津斯基走过长征后说:“对崭露新头角的新中国来而言,长征的意义决不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深刻的'多,它是国家统一的精神,它是克服落后东西必要的因素。“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他们一路欲血奋战,舍生忘死,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是长征成功的关键。长征唤醒中国的民众,给予他们从未有过的向往和信念,让中国社会最底层的赤贫的农民,手工业 ,失业 者从共产党中使他们懂得可以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世间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走向崭新的中国的起程。

  长征是中国献给世界的壮丽的史诗。长征在人类进程中留下的是:坚强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这大概就是长征精神,我坚信这种精神将代代相传。

  长征读后感 篇8

  漫漫征途,茫茫草地,险山峻水,千万个险阻,千万句话语,使红军战士有着另一种毅力;困难算什么,敌人算什么?!在红军战士的眼里,都有如一粒渺小的泥丸,二万多里的征途也好像浓缩了许多。

  长征路途,有苦,也有欢乐,有汗水也有泪水,千万个艰难融成了我们丰富的长征,信念支撑着他们前进,生活告诉他们需要拼搏;只有经历风雨,才能华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长征是什么?难道只是区区的两万里路途吗?不,他是现代的开端,是意志的磨练,

  是胜利的伏笔;长征难啊!多少有多少的红军战士倒了下来,多少又多少的青年战士被活活饿死;在饥饿与死亡面前,他们都选择了把粮食让给别人,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他们何时想过自己的生命,想过自己的安危。

  脑海里清晰的记着那个镜头“彭德怀举枪忍痛杀战马?”他这是为了什么?在饥饿面前,在战士的生与死面前,他别无选择,他只能这么做,为了团体,他亲手杀死了他最好的朋友,与他朝夕相处的战马,他完全不必这么做,可他却有一颗顾全大局的心,你是否曾经体验过失去最好伙伴的感觉,是否体验过一个人孤单的感觉?!彭总也正是如此。但为了集体,杀死战马是惟一的选择,让我们对他肃然起敬吧。

  无情的长征夺走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但他们都是心甘情愿的。有谁不想平平安安,如果没有他们那些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那么,我们现在终将沦为外国人的奴隶。

  战场上,他们还来不及大显身手,草原上饥饿已夺走了他们的生命,为了革命,为了中华民族,他们用他们那精彩的人生写下了最磅礴的凯歌。

  让我们再一次举起双手,为他们祈福吧!

  长征读后感 篇9

  红军的长征路是指策略转移,在《红军长征胜害》这篇文章中,重要写了夹金山中年积雪,兵士们硬是底着风雪翻了从前,红军开端功草地,这是长征途中最艰巨的行程,红军断粮时,他们就煮皮带掘家菜,找树根。这面还有一个故事,有三个小红军生了胃病,炊事班长情急生智,用针钓鱼给小红军吃小红军的病恶了,炊事班长由于吃了他们剩下的鱼骨头,不够充饿,所以就义了,在1936年10月,红军长征成功停止。

  在文章中的红军不怕甜不怕乏,皆是替了报效祖邦,为国民服务。在咱们生涯中消防官兵也是这样杀人越货的。

  在去年,我野对点的楼着火了,在不到二分钟后,消防车火快赶到了现场,一望到火势来势凶悍,有的消防队员也没穿,就拿着灭火器上了楼,有多少个队员翻开了电子门却始终击不启防匪门,他们硬是用楼讲的钢筋将防窃门撬开了,这时,他们发明墙角里有个小孩,立刻抱伏孩子就返外跑,剩下的持续在屋子里找人,过了一会,一位消防队员腹没一集体,即将孩子和大我用120迎去病院急救。消防队员谦脸是灰,他们基本瞅不上这些,继承觅找灭火的逝世角,力争将火势片面点燃,决不让死灰复焚,很钝他们美满实现了此次灭火义务,个个满脸灰尘,拖着疲软的身材上了车,跟着警报叫响声凯旋而往。

  啊!太英勇了!他们让我瞅到了消防官兵的渎职绝责,看到了国度的“虔诚卫士”和人官财产的“守护神”的大无畏的精力,这使我想讫,无论是反动时代的红军战士,仍是该代的'公安干警、武警消防官兵等,都是这么不辞辛苦地为人民服务,他们才是我们最尊敬的人!

  这样的名例举不胜举,他们所干的所有无奈用语言去形容一言半语汇成一句话:“感激你们,尔作尊重的己————私安干警、武警消防民卒跟结抬军们”。

  长征读后感 篇10

  纵观万里红军征途,定能想到毛主席那首《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那烽火连烟,民不聊生的年代,在那人心惶惶,枪林弹雨的年代,三十万红军踏上了危机四伏的万里长征,长征结束时红军却仅剩三万余人。爬雪山,过草地,跃桥索的艰苦更让人难以想象。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关于长征的书《红军长征史》。文中,红军战士为了集体利益而为国捐躯的大无畏精神,让我为之震撼。正如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率领队伍为红军垫后,在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后,被落下的四五百名红军,全部被国民党封锁,饿着肚子的剩余战士只好回山西打游击。撤退途中,陈师长被敌人击中腹部,他咬着牙,仍坚持到底,自己来掩护红军撤离,最终还是被敌人抓住,倒在血泊中,壮烈牺牲。那时他才二十九岁,还是一个热血方刚的青年,多么可敬的英雄啊!

  如果没有许许多多像陈树湘这样的战士,这场战役怎能取胜?如果没有千千万万的红军为对抗敌人牺牲,长征会胜利吗?正因长征中有许许多多像陈树湘的战士,为了大部队的安全牺牲了自己,这万里长征才能胜利,让我们有一个国泰民安的祖国,一个健康成长的地方。“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红军仅靠六只大船,一只漏掉的小船,便突破了蒋介石的致命封锁,红军抵挡着枪林弹雨,通过被敌人砍断的`冻硬的铁索,度过了悬崖峭壁。

  无论是一支军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拥有这种精神,便会无坚不摧,红军的大无畏精神是一个宝库,过去,将来,我们仍会受益匪浅。我们现在的生活,现在正飞速发展的新中国,是战士们所奢望的。愿不辜负祖国,不负韶华,发愤图强。

  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是多少红军战士爬雪山过桥索换来的,是多少红军战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无论何时,在我心里,红军永远是可敬的英雄,可敬的战士。愿吾辈之青春,捍卫这盛世中华!

  长征读后感 篇11

  体谅与帮助——读《红军长征故事》有感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一本宣言书,长征是一个宣传队,长征是一部播种机。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红色长征,正像一条蜿蜒二万五千里的红飘带,以它无与伦比的绚丽,舞过那个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舞过多风多雨的二十世纪,舞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崭新希望。红军长征路上,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我读过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这个故事让我颇为感动。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成没事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让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愿地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小兰,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但是,她却知道体谅他人,有着坚强的意志,在她没有粮食的时候,她完全可以问别人借一些。可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想着自己的战友能够有足够的粮食吃,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这让我想到了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事。一次,我的尺子忘在了家里。正当我急得满头大汗的时候,同桌拿了一把尺子借给我,说:“这个给你用吧,我有两把。”“谢谢。”我感激地回答道。可是,我正心安理得的写作业时,我却听见了同桌想别人借尺子的声音。这就是为他人着想,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的一种表现。不仅是在长征的过程中,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体谅别人,帮助别人。红军是一个被称为天下无敌的队伍,红军是一个能刻服一切困难的队伍,红军是一个不怕牺牲的队伍,红军是一个创造举世无双的壮举。我们今天是祖国的希望,明天将是祖国的栋梁。红军的事迹将不断地激励着我,要刻苦学习,努力向上。长大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长征读后感 篇12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们历经千心万苦才夺得了胜利。例如:红军四渡赤水河靠的是智慧与勇气,只有有了它们才能创造出这空前绝后的奇迹。

  当他们勇夺剑门关时竟动用了三个师两个军和一个团的人数和敌人拼的你死我活!当时我心想:攻破剑门关需要怎么多人吗?后来我爸爸告诉我:“攻剑门关不只是一个攻克关口的'问题,它是一场战役。而且需要成千上万的人勇敢为了理想去战斗才能取得胜利。”而当我看到红军在长征途中饿得实在没办法,就把皮带和旧皮鞋给煮了吃时我情不自禁地喊了出来:“他们太可怜了!”仔细想想,只有有远大志向与崇高理想的人,才能把吃下去的皮带皮鞋、草根树皮变成生命的动力和胜利的力量,才能完成艰苦卓绝的长征历程。

  在长征的路上少不了吃饭,所以炊事班也是必不可少的。(.)有一次,连队奉命坚守在土城的山上阻击敌人,已经一天一夜没吃饭了,炊事班好几次派人去送饭,都被敌人打了回来,副班长急的走来走去。一会儿,他和几个炊事班员嘀咕了一阵,转过身对班长说:“班长!让我和老王再送一次吧!”说完,他和老王背上饭冲了出去。班长和其他的炊事员站在山头看着他们,正当他们俩通过敌人封锁线时,敌人的枪声响了,他们一个跟头栽倒在地。大家都呜呜痛哭起来,大家都以为他们牺牲了。谁知到了半夜,他们又回来了。原来,他们为了欺骗敌人故意倒下的。我想:这次能够安全、顺利的把饭送到阵地,靠的是他们的机智与勇敢,才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我想:现在进行的也是新的长征吧!继续和发扬先烈们的长征精神,就能夺取新的胜利。

  长征读后感 篇13

  花了几天的时间读完了著名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精心打造的巨著《长征》。要说长征,我们昨天可刚体验过一把,虽然与红军相差的甚远,但也算是小小体验了一把。

  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最重要的是,长征翻越了20多座巨大的山脉,渡过了30多条河流,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走完了远远超过两万五千里的路程,而且还遭遇敌人的追击和堵截不少于400次。

  红军的脚印永远的留在了这25000里的道路上。四渡赤水,横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淌过水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突破无数道军事封锁线。这是条充满了艰难险阻的`道路。飞夺泸定桥,敌军早早地拆卸了桥上的木板,红军面对的只有几道空荡荡的铁索,而尽管如此红军却用一往无前的勇气威慑住了敌军,安全的通过了泸定桥。红军在没有物质支持,没有厚棉衣,没有任何可以御寒的衣物,只有几双草鞋,几件衬衫,红军就靠着这些仅有的物资翻越了高寒的大雪山。这又是怎样的意志力支撑他们活下来的。水草地更是危机重重,没有食物,水无法饮用,而且一不小心就会踩进草地底下蛰伏的沼泽,他们用非凡的忍耐力忍受住了5天啃草根的日子。但红军们就这么用脚走了下去,没有犹豫,迟疑,只为了心中的那份执着与信仰。

  也许现在太平了,不会再有像长征般浩大的军事举动了,但长征的事例以及其精神当永远存于心间。它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让我们以一种昂扬的姿态去面对未来。

  长征读后感 篇14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历史上伟大的奇迹。我读了这首诗,感触至深。

  红军战士们在长征的行程途中,遇到了种种艰难困苦,历经了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踏遍了水流湍急的大渡河和金沙江;连绵起伏的山岭;天寒地冻的雪山和茫茫无涯的草地等等各种天险的阻隔。但他们心中充满奋斗的'心情,满腔的热血,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英勇地与敌人作斗争,他们还勤于思考,巧与敌人做周旋,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许多困难。有一次,我在放复读机,不知怎么了,突然放不动了,原来带子卡住了。我又急又气,使劲拽。但转念一想,这样会把带子拽断。于是,我静下心,慢慢的取,经过一番周折,我终于取出来了。我悟出一个道理:遇事不怕困难,要克服它才行。

  我还从诗中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体会出红军战士们有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们不仅在战场上无不流血牺牲,而且还要面临环境的恶劣,粮食的不足,但是红军战士却依然开开心心地过着每一天,我非常敬佩他们。

  现在,我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的历史,不能忘记勇敢的红军战士,更不能忘记国家的新中国的创始人。如果没有他们的指挥作战,没有他(春节见闻)们的辛勤工作,就不会有改革开放的一天。因此,我们要珍惜这得来不易的美好时光,好好学习,不能浪费光阴,虚度年华,用努力来迎接自己人生的“尽开颜”。

  长征,谱写了一首悲壮的交响曲和一曲悲壮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悲壮的画,我要把长征铭记在心,把长征精神发扬光大。

【长征读后感】相关文章:

长征教学反思04-16

《长征》读后感03-23

长征读后感03-17

长征读后感(精选)12-09

长征读书笔记03-30

永远的长征读后感05-24

长征故事读后感03-25

《长征的故事》读后感04-29

《长征》读后感范文11-20

《长征》读后感优秀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