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读后感>《禹贡》读后感

《禹贡》读后感

时间:2024-01-15 08:20:4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禹贡》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禹贡》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禹贡》读后感

  这篇《禹贡》就是“大禹定九州”的记录。说“九州”,可能有些人不熟悉,但是各省的别称已经深入人心,比如今天的河北省简称“冀”,河南省简称“豫”,就都是九州的名字。《禹贡》所说的九州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禹贡》说明:大禹不仅以治水名垂青史,而且还是踏勘祖国领土的伟大先驱。他通过实地勘察地理物产,划定九州疆界,规定各地贡赋,加强了对国家的有效治理。

  有研究人员认为,《山海经》中的《山经》是一次大规模地理调查的实地记录或综合报告,参加这次地理调查的就是测量工程师竖亥和太章。大禹还命太章和竖亥步量国土四至。步量结果:方形大地的四至距离为二亿三万三千五百七十步。这是见诸史籍的最早的国土大小的测量数据。“茫茫禹迹,画(划)为九州。”大禹巡行天下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划分天下为九州。汉代的刘歆在《上山海经表》中说,“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著山海经”。

  《山海经》中的《山经》比较详细地记述了九州的山势走向、距离远近、水系、物产、祭祀等,共述有26条山脉,447座山,水系258处,矿物产地673处,植物产地525处,动物产地473处,人文活动场景95处。其中对豫西、晋南、陕中地区的山水记载最详细。说明《山经》是以今天的华山和潼关一带为中心,按照由内到外、由近到远的原则,分东、西、南、北、中五个方面叙述山脉。而华山和潼关一代正是大禹所在的夏部落的活动中心。因此估计《山经》大体反映了夏代人的地理视野。

  《禹贡》还记载,按照各地到夏都城的距离分为甸服、候服、绥服、要服、荒服等五服,规定了各服分别缴纳不同贡品。五服的地理范围超出了九州的地域。超出九州的范围实际上不在夏王朝的直接统辖之下。

  巡行华夏,划分九州,郡临天下,大禹号令各部落首领到涂山会盟。前来会盟的“九牧”(九州地方的首领)带着“贡金”作为见面礼。进贡是诸侯臣服的一种表现。这里的所谓“贡金”就是进贡的青铜。为纪念这次盛会,大禹决定将各方进献的青铜铸成九尊鼎。大禹指示,九鼎要铸上九州各地的地理形势和物产。所以后人也把九鼎称为九鼎图,英国科学史学者李约瑟将其称为浮雕地图。九鼎象征着大禹威甲天下的权势,象征着其非凡的文治武功。因此九鼎图成为夏王朝的镇国之宝。以后数代帝王都把九鼎图视为王权的象征妥善保存。

  在《禹贡》里,首先详细介绍了各州的的地理位置,包括山川河流,土地等级和进贡品种及进贡路线。之后再将山川河流的治理加以说明。最后,舜认为大禹治水有功劳,赐元圭以表彰。这对于我们了解九州的来龙去脉很有帮助,也对大禹治水有了进一步了解。

【《禹贡》读后感】相关文章:

治水禹读后感04-25

读鲧禹治水有感12-26

礼记读后感,礼记读后感11-27

《拿破仑转》读后感_读后感01-10

《阿凡提的故事》读后感_读后感01-10

论语读后感,论语读后感高中11-27

金锁记读后感范文 琐记读后感11-21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作文_读后感01-10

《傅雷家书》读后感作文_读后感01-10

读后感精选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