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读后感>科学家的读后感

科学家的读后感

时间:2024-06-13 13:23:0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科学家的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家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家的读后感

科学家的读后感1

  从小到大科学家的故事我们听的很多啦!在家时爸爸妈妈给我们讲,在校时老师给我们讲,这学期我就读了《科学家的故事》这一本书,可每一回,读后的感觉都不一样。

  这本书里一共介绍了53位伟大的科学家,有古代和现代的,有东方和西方的,他们就像璀璨的明珠被记载到历史的长河中。

  居里夫人原名叫玛丽,是波兰人,她从小失去母亲,锻炼出了坚强的性格,学习认真刻苦,经常考第一,28岁时,她与居里结婚,开始了科学研究,主要研究的是铀射线,从而发现了镭,并且把它提炼出来,他们买不起含镭的铀矿石,只好利用沥青的残渣提炼,熬出0。12克的.氧化镭,并精确的测得了它的原子量,由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1911年,居里夫人忍着失去丈夫的悲痛,继续科研,用钋、镭研究出了纯镭,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了第一个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人,她获奖的钱捐给了贫困的学生,居里夫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不畏艰难的科研精神,无私奉献的品质,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

  我觉得《科学家的故事》是本好书,里面既名词解释,也有细节描写,我要逐一认真阅读,让科学家的优秀品质,鼓励我成长。

科学家的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里写了几十位科学家小时候到长大的一件件励志的故事,内容丰富又精彩。

  在十几个故事中,哥白尼的故事我非常喜欢读。这个故事主要内容是这样的:在哥白尼生活的年代,人们都十分信奉天主教,时常观察天体的变化,只要出现了日全食,人们便会担心祸从天降。有一年,瘟疫在他的家爆发了,而恰巧又发生了月食,教士和占星师都认为是上帝要惩罚人们,而哥白尼的父亲也因此失去了生命,后来哥白尼用尽几十年的心血钻研天文学,提出了“日心说”,把人们从神学的枷锁中释放了出来。

  当我读完这篇文章后,我一边职责社会的黑暗不公,一边赞叹科学的伟大,什么是科学呢?科学就是发现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并且可以对问题提出疑问,而哥白尼正用科学打到了所谓的权威们,把人们从神学的枷锁中解放出来。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就,那就不要盲目的`迷信权威,如果自己的观点正确,你坚持真理,总有一天,你会成功,成为第二个“哥白尼”。

  科学可以推翻黑暗的旧社会,科学可以打到迷信的权威们。是科学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明天,是科学,构造出美好的社会。我爱科学!

科学家的读后感3

  今天,我读了《科学家瓦特的故事》。这本书告诉我们瓦特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小时候的他喜欢把玩具拆了又重新装起来,他还很好学。有一次,瓦特在厨房看奶奶做饭,他发现正在沸腾的水让壶盖一会儿揭开,一会儿又盖上。经过几天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他终于明白了:原来是水蒸气推动壶盖跳动。利用这个原理,他发明了蒸汽机,为人类做出了贡献。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要成为一名科学家,首先要勤奋好学,还要善于观察,用心思考。它给我的启迪是: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我们要充分地利用这两件宝,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科学家的读后感4

  看了《科学家的故事》的一系列杂志后,让我十分着迷,原来我们生活的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从书中我了解了在野外野营时要注意的问题;还了解了人类脑袋、脊椎的一些知识;并学习到自然界中的许多的知识。

  《科学家的故事》里有一个“尺子穿过砖块”的故事:程小真要量一量从一块砖的一个顶点到和隔着砖的中心对称的另一个顶点有多长?结果用3快砖头摆出了一个东西:两块砖并排着,其中一块砖上还另外叠加着一块。可是怎么让尺子伸进砖头里去量呢?我思索了好长时间,终于弄明白了是怎么量的:原来是从上面的一块砖的`靠近内侧的上面的顶点,量到没有叠加砖的外侧的对称的顶点,相当于是把3块砖空下的位置当做了一块砖,真是可以直接用尺子量出了砖头,不是要真的用尺子来穿过砖块。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有意思?让你大受启发?

  《科学家的故事》里有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会告诉我们一些道理和知识。我仿照“自制小喷泉”的故事,自己还制作了一个小喷泉,用一个饮料瓶,第一步是往瓶子里吹气,使瓶子里气压增加,把水“挤”出来;第二步是在外面倒开水,使瓶内的空气体积受热膨胀,把水“挤”出来。《科学家的故事》还通过漫画的形式告诉了我们鼻子的作用、毛毛虫的防身术。

  《科学家的故事》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知识也增加了。我觉得《科学家的故事》是值得阅读的好杂志,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科学家的读后感5

  春节期间读完了《摇篮里的科学家》,深感受益匪浅。全书阐述了“儿童怎样了解人”、“儿童怎样认识事物”、“儿童怎样学习语言”、“科学家对儿童思维的认识”、“科学家对儿童大脑的认识”,作者从儿童,从生命的高度诠释儿童的认知与学习确实给人以震撼和启迪。如此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研究儿童、认识儿童、发现儿童,这才是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教育。

  作者正是从这样的研究中深刻揭示了:“即使是很小的儿童,他们所知道的和学到的都比我们以前认为的要多得多。”“进化的力量决定了生命体有动机驱使和认知情绪,这就决定了人无限的学习潜力。科学家们大多数时间被认知情绪所驱动,需要大量学习的婴儿所有的时间也都被这种动机所驱使。这就是生命的力量,进化的力量。”这启示我们“以一种新的方式去理解婴幼儿,去欣赏他们复杂的智力。即使是刚出生的婴儿也已经拥有了解释世界的强有力的程序。”摇篮里有科学家!因此,任何对儿童、对学生智慧和学习能力自觉不自觉的漠视和贬抑都是极大的误会甚至愚蠢。我们应该从生命和进化的高度去认识儿童、认识学生;发现儿童、发现学生无限的智慧和学习潜力,满腔热情地去点燃、激励、引导其发展,这才是教育工作者的天职和本份。

  基于以上理念,科学教育、科学探究完全应该,也完全有可能从娃娃抓起,这是“根”的教育;是教育的“根”,功德无量,无比神圣。但在回答了儿童必须学习也可能学习的问题之后,接下来的问题是儿童该如何学习的问题。“孩子也应该像科学家一样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吗?这,一直困扰着我的头脑和行动。此书所提供的“仍然是一个轮廓,缺乏细节,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是广阔的前景正在开始浮现。”本着与其千百次地重复说一句不会错的话不如试着说一句错话的观念,特此提出以下问题向专家、学者和同行们求教:

  确实,犹如孩子能成长,能成人,这是毋庸置疑的生物学事实,但绝不是说孩子一下地就能吃饭就能走路一样。初生婴儿只能依靠母乳喂养,学步时只能依靠父母搀扶着走,这同样是不争的事实。众所周知爱迪生幼年时学着母鸡孵蛋的故事,这确实是一个极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故事,但他绝不是沿着成年科学家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在进行。书中所提及的“母亲式的语言”,妈妈们无意识地产生这种特殊形式的语言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婴儿也似乎特别喜欢这种语言,这也充分说明了成人与婴儿对话时也必须采用适合于婴儿接受的特殊方式而不是以与成人相同的方式与婴儿对话。人类认知是在人与环境(社会与自然)这样一个巨系统中实现自组织的,人类认知涉及一个演化着的复杂巨系统的探索。社会、自然与人这样一个复杂系统的相互作用不是直线式的,而是交错编织形成的网络。这种广泛存在的'相互作用网络引出了生命复杂性所特有的次序和层次,是一个从混沌到有序的复杂过程,绝不是某种单一方式所能概括的,这种以一概全的点性思维难免局限。要从根本上回答人类学习的机制及其演化规律,探索的路还很长很长。孩子是如何如此轻松、如此高效,近乎神奇地学会了说话,学会走路的?这确实是一本我们未能读懂但又必须读懂的一本天书。如果简单笼统片面地阐述认知过程无疑是把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简单化了,难免误导。渴望能将系统科学特别是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教育研究,以便从点性思维的局限中解脱出来,在艰辛的实践探索中解读人类学习的机制,这才是教育的希望所在。

科学家的读后感6

  今天,我在家里看了一本。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几位非常著名的科学家。

  第一位是昆虫学家达尔文。达尔文发现的进化论打破了生物学中被神学盘踞的最后一个顽固堡垒,推翻了那种把物种看做是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观点,给生物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带来了一场革命。100多年来,达尔文的进化论经受住了种种考验,而且它还不断地从现代化科学的发展中吸取营养,丰富,发展,完善与生物在进化一样,进化论也在进化。

  第二位科学家是牛顿。牛顿在1704年出版了重新整理起来的巨著——。在这期间,他还有其他许多重要的发明和发现。他还运用光学研究的成果,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开拓了人类的视野。

  第三位科学家是爱迪生。19世纪70年代,发明电灯的条件日趋成熟,就在这时,爱迪生参加了研究电灯的工作。爱迪生认为,弧光灯刺眼,用做家庭照明不太合适;白炽灯造价低廉,光线明亮而又柔和,要研究电力照明,就要向这方面努力。最后,爱迪生经过上千上万次试验,终于取得了成功。

  看了这三位科学家的故事,我仿佛看到了他们持之以恒,善于发现,热爱探索的品质。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我们班陈银海的身影,他没有半途而废,一直坚持着跑完了1500米。多了不起呀!

  这三位科学家,爱发现,爱钻研,不放弃的精神令我敬佩!

科学家的读后感7

  坚持,让沙石顶住大海残忍的蹂躏,化作璀璨美丽的珍珠;坚持,让天空忍受住雨水的肆虐,终于看见那一道昙花一现的彩虹;坚持,更让泉水忘记流进山谷时崎岖的历程,最终流入那蔚蓝无垠的大海……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有一位科学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走向了人生巅峰,他就是——华罗庚。

  《中国科学家华罗庚》讲述了生活贫困的华罗庚从小勤奋好学,却因为思维不同于常人而成为老师眼中的“坏学生”。在上高中时,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回家,但他并没有放弃,继续刻苦钻研数学。后来,华罗庚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数学家,并将数学融入进生活,为人民服务,也应邀在全球各所大学作报告,一直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华罗庚用毕生精力追求的事业,正如滚滚潮水一般奔流不息。

  每当我看到《中国科学家华罗庚》这本书时,那件事又在我的脑海中回荡……记得那一次,我正在参观美术馆,那一幅幅画都是那么惟妙惟肖,让我不禁拍手叫绝!我不禁心血来潮,央求妈妈送我去学画画。一开始,我以为画画很简单,只要涂涂抹抹就能画出优美的画卷。但是,渐渐地,我发现画画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想要画好一个物体并非易事,更不用提画人了,容不得一丝一毫的.败笔,有时仅仅一笔就毁了一幅画,成了“四不像”。我心里渐渐打起了退堂鼓,心想:这也太难了!我还是放弃吧!这时,我看到了一旁的《中国科学家华罗庚》,它正巧翻到了华罗庚辍学后,一边帮父亲看店,一边刻苦钻研数学,全然不顾周围人的反对,一头扎进数学的海洋……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叹道:华罗庚如此好学,即使是家境的困难,面对着家人的不解与阻止,也不能阻挡他对数学的热爱与追求。他并没有现在这样优越的环境,却依然凭着自己不懈的坚持与努力走向人生的巅峰。生活如此幸福的我们又有什么资格不去努力呢?想到这,我不禁重燃信心之火,继续练习画画。终于,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也诞生在我的画笔之下,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通过《中国科学家华罗庚》这本书,我明白了:我们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待到成功之时,你就会明白其实你最终得到的,远比你付出的要多。

科学家的读后感8

  无意间读到了关于爱因斯坦的一个小故事,说的是:近代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换旧画时从梯子上摔下来,他觉得奇怪,便把想法记下来,这对他研究相对论有很大启发。还有一次,爱因斯坦在雨中等一位学生,朋友误认为他在挥霍时间和青春,他却不以为然,觉得自己想出了一个出色的想法。还有爱因斯坦无论在为成名时还是成名后,他总是穿着件旧大衣在街上行走,朋友们很疑惑,但爱因斯坦却泰然处之。从这篇文章中,我了解到爱因斯坦是一个善于思考,珍惜时间,生活简朴的人。

  鲁迅曾说过:“节约时间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爱因斯坦的事迹不正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吗?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难道不是珍惜时间善于思考所结出的硕果吗?于是带着阅读兴趣我翻到了书的封面——《大科学家的小故事》。

  于是我捧起数来仔细地阅读,这本书很具有吸引力,越读越引人深思,我不禁掩卷沉思,一时思绪万千,趴在桌子上思索着,想着什么,似乎感悟到什么。

  一幕幕世人感叹,佩服,催人奋进的`画面总是闪现在我眼前。再看看我自己吧,在温暖舒适的家庭里,却既怕苦有怕累,老是不能持之以恒地发奋学习。我做数学题遇到难题时,不勤于思考,不会的就丢在一旁,或者抄别人的答案,他们再给我讲解思路时,我又听不下,都是因为我不爱思考的原因造成的。嗨……真是太不应该了!幸亏我现在知道人家时怎样学习的,如何考好的,正视了自己不爱动脑筋的缺点,我课真的得感谢爱因斯坦,我懂得一个平凡的人时如何成为一个世界公认的大科学家的道理,也使我懂得了只有思考,成功才能和你握手,因为思考时成功的翅膀,这一切正激励着我发奋图强,马不停蹄地冲上学习的最高峰!

  读了之后,我觉得要向爱因斯坦学习,他善于思考,珍惜时间,生活简朴的精神,激励着我幼小的心灵。我要从现在开始认真学习,不懂就思考,勇不放弃,不辜负父母和老师对我的期望,让我插着成功的翅膀飞得更高,更高!

科学家的读后感9

  今天我看了《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其中有一篇是介绍扁鹊的:扁鹊名叫秦越人,父母早逝,为了生活不得不到市镇上的一家小客店当伙计。

  秦越人不但勤快而且热情,还善解人意。旅客们有什么难事他都主动帮忙,很受旅客们的欢迎。

  一天以为老大爷突然发烧,有人请来自称是神医的巫医,掏出一个纸包说是神药,没想到是木屑和黄土烧成的灰。有人问秦越人这还有医生吗?他说有名叫长桑君。有人把长桑君请来,一会儿老人的病就被医治好了。秦越人想拜长桑君为师。长桑君看他成心,就收他为徒。秦越人刻苦学习,最后成了一位有名的'医生。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只要刻苦学习什么都能实现。

科学家的读后感10

  “一滴墨水能引发我们的思考,一本好书能改变孩子的命运。”这是本书封面的一句话。虽然这本书主要是献给家长的,但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是相通的,并具有共性。面对同样的孩子,家长、教师都应具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态度,作为班主任的我更应如此。读完《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智慧》一书,我受益匪浅。

  教育家爱尔维修在阐释教育的重要性时说:“人刚生下来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和教育的不同,有人可能成为天才,有人则变为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即使再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得当,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这本书举了很多正面的例子来应证这个道理。书中呈现了不尽相同的教育技巧,成功地面对并解决了孩子一个又一个问题,使我由衷的感慨道:一名新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由于教育经验不足,可能会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但一名老教师,又往往会因为多年的教育经验积累而忽视其他更优秀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这本书就像及时雨,来完善我们教育中的薄弱之处,同时也警示着我们每个人要不断学习,用最好、最恰当的教育方法去对待每个孩子。因为对教师而言,学生可能使成百上千;而对家长而言,孩子只有一个!我们要正视每个学生的教育,不轻言放弃一个孩子。

  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这本书已全面提升教育者的教育水平和培养孩子综合素质为目标,从赏识孩子、呵护孩子的梦想,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引导孩子求知好学,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心理等方面着手,以国内外经典的教育故事为主体,探讨了教育的方方面面,凝炼出了闪光的教育智慧。故事中的主人公有众所周知的意大利画家达芬奇,数学王子高斯,有歌德、爱因斯坦,也有微不足道的普通人。但不管是谁,大都在父母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下健康的成长,有的甚至成就了自己一生的梦想。这些父母的教育智慧、技巧和方法态度不能说不令人叹服,也不能不值得我们学习。

  《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智慧》这本书从“赏识”“梦想”“知识”“品行”“习惯”“心理”“沟通”“榜样”把各方面编排了许多日常生活中虽很平常却很典型的小故事。这些故事形象生动,完全没有了理论的枯燥乏味,每个故事后面还有专家点评的教育智慧语,使我们的感性认识得到了升华,我也不由得和自己的教育经历中采用过的方法作对比,使自己的教育过程更加理论化,使自己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灵发展。用成人的心去指导孩子成长,同时也要用一颗童心去和孩子交流对话,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因材施教,让平凡的孩子走出属于自己不平凡的路。正如书中的序言写道:这些春风化雨的美丽故事呈现出来的教育智慧让教育的大道理更人性,更简单,如同一泓清泉植入心灵,获得一些深刻而使用的启示,帮助所有的家长引导孩子走向天才之路。且不说这本书是否起到了这样的效应,至少故事中的大部分教育者做到了,也成功了。

  在我的教育工作中,也常常抱着不让每个孩子落下,不让家长失望的信念,也常常尝试各种教育方法。正是由于这一点的执著,也会博得一些家长的支持。但是虽然自己常常是煞费苦心,但效果欠佳。冷静下来时,我常常会想自己在处理问题是是否太急躁了?或是对他们的要求拔高了?或是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对总之,存在的个别典型例子让我大伤脑筋。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故事里的深意还值得去琢磨,教育技巧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长时间实践,以致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但读完这本书给我感受最深的有两点,我归纳为两个字,一个是“博”,一个是“等”。“博”是什么意思?我觉得不仅仅是指博学,更重要的是有博大的胸襟,能包容孩子的缺点。缺点多的孩子,往往受到的批评指责也多,他们常常会报以“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其实他们此时需要的就是关怀与激励。也许就因为这人们常常忽视的关怀带给他们的温暖,将成为他们人生的转折点。纽约州第一位黑人州长——罗杰.罗尔斯就是如此。他从小的生活环境充满暴力,斗殴、旷课是常有的事,历届校长拿他们都没办法。后来来了一位新校长——皮尔.保罗。新校长利用孩子迷信的心理,试图用看手相的方法来鼓励他们。轮到罗尔斯时,校长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你将来是纽约州的州长。”正是由于这句话,让罗尔斯为之奋斗。在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州长。由此可见,包容缺点,赞美他人是如何举足轻重。还有著名画家杰明.威斯特,他可算是位被亲吻出来的画家。小时候,他在地板上画妹妹的肖像,使室内各处洒满了墨水污渍,家里脏乱不堪。他母亲看见了不但没批评他,还很惊喜地亲吻了他。这位母亲包容了脏乱的现状,却激励了孩子的信心和创造力,可见博大的胸襟真的能创造出奇迹!这些例子还有很多,其实都在告诉我们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眼中的世界和大人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苛刻的要求他们要做成什么样,我们应该学会包容和引导。

  这本书给我感受最深的另一个特点是“等”。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有的性子急,特别在孩子犯了错误的情况下。其实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学会等待,尽量在不伤害自尊的情况下,等孩子自己认错、改错。在《撒谎的孩子》一故事中,就讲到一个叫亚力克的孩子打架了,开始孩子没承认,等事实揭穿后自己受到惩罚的一件事。故事中正是由于母亲的等待、教育,才是亚力克发自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心甘情愿受罚。如果他的母亲一开始就怒目相对,相信亚力克即使受了法,肯定会出现反抗情绪,也许以后还会犯类似的错误。在《樱桃树是我砍的》一故事中,也正是因为华盛顿爸爸的等待,才让他有了承认错误的机会,让他做了一名诚实的人。试想,没有爸爸的“等”,哪会有诚实的小华盛顿?美国哪儿还会出现这样一位著名的总统?还有《约翰尝了饥饿的滋味》《小杰克道歉》等故事都证明了“等”的重要性。“等”就是给孩子留下改错的时间和机会,并让这种习惯保持一生。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必要的等待过程,也许就是孩子进行思想斗争,心理走向成熟的过程,所以我们还要善于在思想上引导孩子。平时班级中出现问题,我们难免也会对孩子加以训斥。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教育是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既然是平等,我想在遇到问题时,首先就要保持冷静,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训斥,应该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河道靠堵不疏通会泛滥,思想问题用训斥不引导自然也不是办法,博大的胸襟让包容与激励改变着孩子一生。同样,耐心的等待也给孩子品质的形成创造了机会和条件,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本书中的教育智慧更新着我的思想认识,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更有信心。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它会使我受益,也会使众多学生受益!

科学家的读后感11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求一篇科学家的故事观后感200字(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800字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50字)

  今天,我读了《科学家瓦特的故事》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这本书告诉我们瓦特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小时候的他喜欢把玩具拆了又重新装起来,他还很好学。有一次,瓦特在厨房看奶奶做饭,他发现正在沸腾的水让壶盖一会儿揭开,一会儿又盖上。经过几天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他终于明白了:原来是水蒸气推动壶盖跳动。利用这个原理,他发明了蒸汽机,为人类做出了贡献。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要成为一名科学家,首先要勤奋好学,还要善于观察,用心思考。它给我的启迪是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我们要充分地利用这两件宝,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科学家的读后感12

  这个假期我和妈妈阅读了《叶永烈讲一百个科学家的故事》读了这本书后,我和妈妈从那一百个科学家的故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使我们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讲了,人类科学发展史上的一百多位重要人物。他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有专业精神又有持久的毅力。如果说人一生下来真的存在天赋的话,他们的天赋都是在于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存在的价值。即使牺牲生命,和其它乐趣,或者遭受苦难也无怨无悔。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和妈妈常常被科学家的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我和妈妈也常常私下讨论,原来人生的成功之路靠的是自觉自悟。而不是在爸爸妈妈的威逼下苦读出来的,他们靠的.是自己的勤奋和感悟,他们的成功除了拥有梦想之外还与他们对理想的执着的程度,及他们付出的努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拿爱迪生来说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一生凭靠高度的智慧和惊人的勤奋,创造了20xx多种发明。他享年84岁8个月零7天,也就是平均15天就有一个发明,正是有了这些发明,给当今世界增添了异彩,使我们享受到了它的智慧和福音。像爱迪生那样的科学家还有很多很多,妈妈对我说:“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不达到目标不罢休,不怕困难的精神”。虽然经历了上百次的失败,但是他们仍然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继续努力。因为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之九十九的汗水换来的。

  再看看我们现在,做什么事情做到一半就不做了,遇到困难就退缩,总是半途而废;总是觉得现在生活很好,没有对生活的渴望性和积极奋斗的精神。就拿我来说虽然学习倒也不错,但是只会读书没有自己的想象力,什么事情总是依赖父母,自理能力差。

科学家的读后感13

  我读完《科学家的故事》以后,我觉得一个人想成为一名真正很有用的人的话,就得从小打基础,或者是对一方面本来就很有兴趣和天赋,因为每一个科学家都是从小时候就打基础了,我想如果每一个科学家发明的.每一件东西的背后都有几个小故事的话,一本书是写不完的,所以我想从现在开始就必须好好学习,长大了就算当不了大人物,也可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记得在看书中关于爱迪生的文章时候,我知道了爱迪生有一次在火车上做实验的时候,火车因为剧烈颤抖,使爱迪生准备做实验的实验品掉到了地下,引起了火灾,幸亏灭火及时,要不然整个火车就会着火,所以管理人员很生气,就狠狠地给了爱迪生一耳光,结果这一耳光打聋了爱迪生的左耳,不过爱迪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仍然发明了很多东西,一生拥有了1093个专利。我很敬佩爱迪生。

科学家的读后感14

  读大明医圣让我明白在医学方面追求真理,要不会出人命的。 在寒假里我看了一本书叫《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里讲了知识是人类文明的色彩,书籍是蕴藏着丰富知识的沃土,读书那么是所有人精神成长的.源泉。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名人都和读书是分不开的。

  我最喜欢的故事是《诺贝尔》。诺贝尔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母亲是以发现淋巴管而成为著名的瑞典博物学家——鲁德贝克的后裔。他从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那里学习了工程学的根底,也像父亲一样具有创造的才能。诺贝尔一家于1842年离开斯德哥尔摩同当时正在圣彼得堡的父亲相团聚。他的299种创造专利中有129种创造是关于炸药的,所以诺贝尔被称为“炸药大王”。

科学家的读后感15

  每当我一想要问一些科学家的故事时,我就会捧起妈妈给我买的《科学家故事100个》这本书。

  《科学家故事100个》是叶永烈写的,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发明大王”的秘诀。里面讲的是有一位科学家叫爱迪生,爱迪生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们人生哲学是工作,我想要揭示在自然的奥秘,并以为人类造福。我们在世的短暂一生中,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种服务更好的了。”后来,爱迪生真的做到了。

  1879年的10月21日,爱迪生造出的第一只电灯泡射出明亮的光线,那天,爱迪生沉醉在欢乐之中,电灯 泡点亮的时间越长,我们越觉得神驰魂迷。我们坐着,洋洋自得地注视着那盏灯,它边续点了45小时。爱迪生把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了科学。有人问这“发明大王”成功的'秘诀。他答道:“天才是百分之百的灵感,加百分之百的汗水。

  爱迪生的笔记本,他每隔一星期要换一本,1931年10月18日,爱迪生离开了人世,终年只有84年,他给人们留下这样的话:”科学是永无一日休息的,在已经过去的亿万年间,它每分钟都在工作,并且这样一直继续下去。“

  《科学家故事100个》里面的科学家,物理学家……一直深深地记在我心中,让我十分感动。

【科学家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未来科学家读后感推荐 未来科学家03-30

科学家读后感03-24

科学家的读后感03-29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03-18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03-21

科学家故事读后感04-03

未来科学家读后感04-08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经典]09-08

科学家的读后感15篇04-09

科学家读后感15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