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观后感>《西游记》观后感

《西游记》观后感

时间:2024-05-23 16:28:56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西游记》观后感[精选]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西游记》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游记》观后感[精选]

《西游记》观后感1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他是我国明代文学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神魔小说。《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妖魔鬼怪,千辛万苦的到达了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历险故事。

  翻开这本书,我马上被书里面的故事吸引住了,沉浸在里面不能自拔。以前常常看《西游记》电视,原来书里面的故事比电视剧中精彩极了!

  取经的路上发生的事很多很多,多得让人记不住。比如大圣闹天宫、仨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等。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是大圣闹天宫,孙悟空偷吃了王母的蟠桃,搅乱了蟠桃大会,又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闯下大祸后逃回了花果山。玉帝命十万天兵天将到花果山捉拿孙悟空,天兵虽然人多势众,但孙悟空还是毫不畏惧,以一敌众。一场大战之后,还是被如来佛祖压在了五指山下。我佩服孙悟空的勇敢、机智,但不能跟他一样骄傲自大。

  取经的路上艰难险阻,由于他们师徒四人团结一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才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西游记》的故事让我明白,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们要战胜他,成为更好的'自己。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遇到这样的事情。在一次绘画比赛中,老师要求我们两个人完成一幅画,一开始我们配合的不是很好,对颜色的搭配和画画的风格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及时的沟通,多听听对方的想法,在我们的勤加练习下,终于取得了绘画比赛的二等奖。

  通过这些事情,我明白了有些事情虽然看起来难以做到,但是只要敢于尝试,一定就会成功 。

《西游记》观后感2

  《西游记》这本说告诉我们,人生有许多的困难,这些这些也许不是自我一个人就能够克服的。所以我们需要朋友,需要有知心人一齐分担。这些困难也许是自我能克服的,所以我们在此就要锻炼自我不怕困难,以及坚定的不后退的信心。

  每次读西游记中白骨精这回,我都是又开心又生气。开心的是白骨精虽然狡猾,但每次都被孙悟空识破打败;生气的'是忠心的孙悟空每次都被唐僧冤枉。但是,我要说:孙悟空,你真棒!因为你不仅仅武功高强,而且为了除恶能够赴汤蹈火,不怕受冤枉受委屈,即使被唐僧念紧箍咒,也要把妖精消灭,你是坚持自我信念的英雄!

《西游记》观后感3

  相信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吧,不管是吴承恩的小说,还是电视连续剧,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孙悟空了吧!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孙悟空吧,他是灵明石猴,无父无母,吸收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历经数以万亿的念头孕育而成。,是四大神猴之一。

  他出生之后,就预示着他的不同,他跳过瀑布,发现了水帘洞,做了猴王,之后出去拜师学艺,到了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的门下,习得七十二变和筋斗云,回去之后被黑白无常勾到地府,猛龙过江一般大笔一会,改了生死簿,又到东海龙王处取得定海神针和一套盔甲,那可真是成了名副其实的“美猴王”,可是,注定他要上天,当了一个弼马温,之后又做了管理蟠桃园的主人,在无意中得知王母娘娘办蟠桃大会没有邀请他之后就把蟠桃园里的'大桃子吃的差不多了,又大闹蟠桃大会,反下天庭,竖起“齐天大圣”大旗,和天斗,天庭众神打不到他,刀剑毁坏了他的身体,但却灭不了他的意志。太上老君把他扔进炼丹炉里,没想到的是给他炼出了一对火眼金睛,他质问玉皇大帝,凭什么这个位置是你的而不是我的,可是在这个关键时刻,如来佛祖来了。孙悟空终究还是没有走出自我,被压在了五指山下。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你有能力走下去,你以为你做的够了,其实远远不够,所以做什么事情都要竭尽全力,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放松,细节决定成败。

  孙悟空思考了五百年,我为什么被压了五百年,我就差一点就成功了,可惜,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终于,唐僧来了,为了自由,他答应做他的徒弟,护送他去西天取经,或许这是西天给他的一个陷阱,也或许这就是被安排的命运,总之,他别无选择。一路上,他降妖除魔,艰难险阻都不怕,但一个紧箍咒让他痛不欲生,猪八戒和沙僧是天庭的卧底。而且这九九八十一难的背后不是天上的宠物下凡,就是西天的安排,他特别不爽,他想发泄,他想战斗,用战斗来摆脱烦恼,有时候。他骂猪八戒,有时候,他杀人泄恨。或许师傅会责罚,但他真的受不了。佛家的普度众生在他眼中就是一个笑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更是可笑,屠刀下的冤魂该向谁伸冤,有冤的报冤,有仇的报仇,才是我眼中的孙悟空。

  生性不羁,为了自己的自由,他不得不西天取经,接受命运的安排,但是,他在看不惯的时候也会发泄,也会愤怒,不计后果,不怕紧箍咒,这就是我眼中的孙悟空,一个“斗战胜佛”。

《西游记》观后感4

  《西游记》取材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僧人玄奘去古印度(天竺)取经的故事。有明代文学家吴承恩集结民间传说、话本、戏曲等一系列资料,在经过艰苦卓绝的创造,改写而成的。《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神话小说,具有惊人的艺术成就。

  《西游记》汇聚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不同作者的优秀作品,处处闪现着智慧的光芒。永恒的经典,四大名著让我们充分领略,学习和传承中国古代传统文学的精髓,同时也有另一些作品让我们敬佩不如。如笛福借《鲁滨逊漂流记》,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开阔进取,也获得了挑战自然的信心和毅力;Glue马克吐温借《汤姆索亚历险记》,让我们充分的见证了一个男孩子。艰苦卓绝的成长历程等等。

  《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闪亮的明珠,他是伟大而又再放光彩的。《西游记》传神地塑造出许多有血有肉的个性人物,如神通广大、嫉恶如仇的孙悟空,他在三借芭蕉扇片段中,充分体现了他的`聪明伶俐;如好吃懒做,贪财好色的猪八戒,他在取经的途中,常常闲着闲呐,不愿做事;还有取经途中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就是沙悟净,沙悟净是一个慈祥、善解人意的人,则唐僧是一个善良的人取经人。

  我还记得《西游记》里的那句话,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这一句话深入人心,揭示了当时《西游记》里的人情、人生。这是一本极具想象力、具有丰富内涵的书,从孙悟空大闹五庄观,宝象国唐僧变虎,火云洞战红孩儿等事件,都可以看出《西游记》这本神话小说是多么吸引人的。《西游记》这一本书,他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人,从而成为中国人民最喜欢的古典之一。

  我相信,通过了我的引荐,对呀这本书一定能成为青少年朋友的良师益友!

《西游记》观后感5

  看了《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后,我对孙悟空的所作所为很是敬佩,但同时也觉得有些美中不足,正所谓“金无足赤,猴无完猴”。

  在“三打白骨精”过程中,孙悟空勇敢无畏,坚持真理,不顾一切阻扰杀死白骨精!可是我认为有着许多方法,可以让孙悟空完全不用受紧箍咒的痛苦折磨和被逐出师门之罪,便可打败白骨精,我现在就有4种:

  1、想尽一切办法引开白骨精,再打死白骨精,不一定要在唐僧面前杀。如果唐僧问起来,就说他走了。

  2、用金箍棒在唐僧身边画一个伏魔圈,让妖魔鬼怪无法靠近唐僧。再想方设法引开白骨精,将其打死。

  3、去找托塔李天王拿照妖镜。让唐僧看出白骨精的'真面目,然后再将其打死。

  4、用分身术,一个保护唐僧,一个引开白骨精,然后再将其杀死。

  总之,方法有着许许多多,如果孙悟空能沉着应对,那事情就不用那么复杂了!所以,我们不但要学习孙悟空的勇敢无畏,坚持真理的精神,而且要改掉孙悟空的一见敌人就打的暴脾气,遇到事情或问题能沉着冷静应对,以寻求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效果!

《西游记》观后感6

  这个不一样的寒假,我读了一本由明代杰出小说家吴承恩写的《西游记》。我一拿起《西游记》,总会情不自禁地沉浸在那精彩的情节之中。

  故事讲述了一位来自东土大唐的玄奘法师受观音菩萨指点,在一路上收了三位各有所长的徒弟,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憨厚老实的猪悟能、勤勤恳恳的沙悟净。他们在漫长的取经路上,当唐僧遇到危险,被妖魔鬼怪抓走时,三位徒弟不仅用尽了浑身解数,还请来各路大罗神仙帮忙斩妖魔除妖怪,最后,终于到达了西天佛国,修成正果、功德圆满。在灵山,如来传金旨:封慈悲为怀的玄奘法师为旃檀功德佛、封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为斗战胜佛、封憨厚老实的猪悟能为净坛使者、封勤勤恳恳的沙悟净为金身罗汉、封颇有灵性的白马为八部天龙马。

  从这本书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要把一件事做成功,就要克服重重困难。遇到问题时,不能打退堂鼓,要坚持不懈地把它克服。记得小时候我刚学习弹钢琴,常常觉得自己弹不好钢琴,对钢琴失去了信心。但是妈妈总是鼓励我,说:“坚持才能成功!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废。”一开始,我以为妈妈是为了让我开心才这么说。可没想到,幼儿园来了一份邀请函:让我去参加钢琴表演。我顿时就觉得有一大片乌云在头上,我怕自己把表演搞砸,但还是硬着头皮坐在钢琴前,弹起那不成调的乐曲。在幼儿园里,那位年轻的指导老师听了我的琴声后,立刻赞扬道:“这孩子弹钢琴弹得非常不错!坚持弹下去,一定会成功。”听了这句话,我心中美滋滋的`,失去的信心又回来了,决定坚持学习钢琴。此后,我在家里坚持练习钢琴时,在我的耳边经常会徘徊着一个声音:“坚持才能成功。”

  坚持才能成功,读了《西游记》,使我更明白了这个道理。不管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不能轻言放弃,一定要用《西游记》中的精神引领自己走向成功!

《西游记》观后感7

  众所周知,《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为吴承恩所著,全书以古典白话文的形式展现。

  故事讲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徒弟在西行途中斩妖斩魔,最终到达西行,得到真经,取得了正确的效果。

  师徒四人性格各有不同,孙悟空本领高强,神通广大,是当年女娲补天时的一块石头中生出的一只猴子,因大闹天宫被压在五行山下,后经观音菩萨点拨成为唐僧的大徒弟。猪八戒原是天篷元帅后下凡成妖,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人,爱耍小聪明又贪财好色,却富有人情味儿,在高老庄被唐僧收为二徒弟。都说西天取经是孙悟空是千秋一梦,可沙僧这个默默无闻的挑担者也是不可缺少的,他性格忠实,原为卷帘大将,只因在蟠桃盛会上打碎了天宫的琉璃盏,惹怒了王母娘娘而被打下凡,在流沙中为妖,所用兵器为降妖杖。

  而唐僧则是一个一心向佛而又胆小怕事的人,较为懦弱。

  这四位师徒经历了很多考验:三位借来的芭蕉扇、三打白骨精等,历尽千辛万苦,一时邪魔横行,除妖除魔,长治久安,终于得到了真经,得到了普世的'生命。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为了寻找、追求、实现一个目标,为了完成一项伟大事业,必然会遇上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困难、挫折,必须去战胜它们,才能取得人生的“经书”。

  愿这部著名的神魔永远流传下去

《西游记》观后感8

  能看到这么棒的一部西游记电影真的是感觉太好了!过去的西游记电影电视剧给我对西游记的印象都只停留在儿童文学(任何一部,包括所谓经典,自来水动画片),且处处槽点。最大的疑点就是孙悟空既然能大闹天宫无人能敌,为啥每次遇到山林野妖就这么束手无策,到处求救。

  没有一部能说服人,使得我对原著毫无兴趣,至今未读。在三打,先抛开特效、剪辑、剧情安排甩别家多少条街,我最感动也是最感激的,就是它真的做到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西游记到底在讲怎样一个故事!就像唐僧不停地在告诉观众的那句话,人生是多么的奇妙。如此直白,甚至在庸人眼中无厘头滑稽的对白,实质是在试图传达更加积极的世界观。贯彻全片对爱与恨,善与恶,美与丑,人性的讨论,才是西游记的主题。

  我们以往都太多的关注孙悟空的法力无边,猪八戒的好色懒惰,沙僧的.木讷,却未曾关注这个故事到底想要传达的是什么。感谢这部电影让我对西游记有了新的认识,也是应有的认识。毕竟西游记的主人公都是佛家弟子,是他们历经万难得到成佛的故事。希望以后的西游记都别再拍得像奥特曼那样,把观众当小孩子了。

《西游记》观后感9

  《西游记》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

  寒假刚开始的前几天,我和妈妈一同在网上看了一部长达25集的中国四大名著大片《西游记》。故事的主要内容讲了,孙悟空和他的`师傅唐僧,兄弟沙僧、猪八戒,一起去西天取经的事。唐僧师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共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道难关。一路上,他们打败了各种妖魔鬼怪,三大白骨精给我的印象更是极其深刻。

  孙悟空七十二变、腾云驾雾、鬼灵精怪,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可是因为唐僧的“太好心”所以才会经常被误会。孙悟空爱动脑筋,他也会伪装变成各类东西,让妖怪信以为真,他才可以蒙混过关的进去杀了妖怪。学孙悟空,爱动脑筋也会成为自己的好习惯的。

  猪八戒会天罡三十六变身术,腾云驾雾,一个肚子能装下无数西瓜。因为唐僧西去取经路过高老庄,猪八戒被孙悟空收服,被唐僧收为二徒弟后,为让其继续戒五荤三厌,唐僧给他起了个别名叫“八戒”。八戒从此成为孙悟空的好帮手,一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猪八戒憨厚老实,我觉得做人要像它,但不能太贪心,太懒了。

  唐僧与沙僧这两个人,也都是西游记里的主角。他们俩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正直无私。唐僧他不仅对徒弟要求严格,而且也从不懈怠自己。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征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信念,使他终成正果。沙僧是唐僧取经途中的一个忠诚卫士,也是让师父操心最少的一个徒儿。肩挑千里重担,没有半句怨言。师兄闹矛盾时,他从中调停和解;师父遇难时,他挺身而出,以死相救。尽管平时少言寡语,但在保护师父的战斗中冲锋陷阵,英勇无比。

  《西游记》中孙悟空聪明勇敢的化身,我们心中崇高的形象;猪八戒让我们觉得可亲又可爱;唐僧给我们的启示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沙僧他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的态度,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西游记》观后感10

  作为中国最大IP《西游记》,86版的电视剧《西游记》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的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女儿国等众多章节精彩纷呈。不可否认,经典本身便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大家对它充满好奇心和关注度,抱以热烈期待,但同时也会被观众给予严格要求,承受其本身难以消弭的天然敌意。

  在电影中,唐僧师徒四人途经忘川河,因激怒河神而误入西梁女界。由于不小心喝了子母河的水,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便有了身孕。为了舍去牵挂,西去取经,孙悟空从如意真仙那儿取得了解胎水,最终使得师徒恢复原样,西行取经。虽然故事的主线大家很是熟悉,但在导演郑保瑞的镜头下,此部影片不仅增加了国师和忘川河神的爱情线,而且加重了女儿国国王与唐僧之间感情变化的描写,这难道不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与挑战吗?

  由于春节档的关系,本着“阖家欢”的原则,《西游记女儿国》这部影片也体现出了无处不在的喜剧元素。女儿国国王在监狱里的天真烂漫、敢爱敢恨;国民臣子在地牢里审判师徒的斗志斗法;乱箭袭来师徒四人装死蒙混过关;为获解胎水,孙悟空不得不同如意真仙深情相拥……电影中的喜剧元素不仅仅是为了搞笑,也彰显出了角色的鲜明性格和微妙心理。他们的成熟、他们的动摇、他们的蜕变、他们的坚定,因为每一个小细节的.存在,才会使得师徒四人的形象更加饱满立体,富有人性。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画面令我至今印象深刻。唐僧与女儿国国王一路写经同行,从山底到山麓,慢慢行至山顶。折断的树枝在粗砺的沙土上一笔一画,经文也从最初的歪歪扭扭到后来的工工整整,一步一步,徐缓前行。背景响起影片的主题曲,歌景契合,颇有一番别致。

  当孙悟空向如意真仙取解胎水时,他们的对话也涵义深刻。“你们去西天取经干嘛啊?”“渡众生啊!”“可是这些胎儿不也是众生吗?每堕一次胎之后我都点一根白色的蜡烛。”是呀,你到底决定爱一个人,还是爱众生呢?这应该就是本片想要探讨的内核。佛爱众生,佛更懂舍得。圣僧的成长是懂得爱却又知如何舍弃。影片中的两种爱,一份爱是女儿国国王对圣僧的爱,一份爱是唐僧对天下苍生的爱。它们是陪伴、成全、舍得;也是无我、慈悲与度人。这两份爱,美好而伟大。其实,爱一个人就是爱众生,爱本身没有伟大和渺小的区别。但现实就是那么残酷,“世上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也不负卿”,正如同王权富贵和戒律清规无法相容,你要做女儿国的国王,我要做西行远去的取经僧。我有忠于信仰、普度众生的爱,也有人事凡间简单朴素的儿女情,这便是本片最大的冲突和戏剧张性。

  心恋你百转千回,却还是不能带你远走高飞。有过执念,才能放下执念;有过牵挂,才能了无牵挂;懂得爱一个人,才知道怎么去爱众生。

《西游记》观后感11

  妈妈要我读《西游记》原著,可惜我读不懂,看见那些古文就很懊恼,于是妈妈陪我一起看电视剧《西游记》,电视剧不光能看懂,而且很精彩,看完后我就迫不及待地写下了观后感。

  86版的电视剧《西游记》非常精彩,我看着《西游记》开心无比。看孙悟空吃面那一段,我乐得格、格、格直笑,猴子吃面原来是这样的,太好笑了。我很喜欢看《大圣闹天宫》那一集,孙悟空太厉害太帅了!十万天兵天将都打不过他,最后只好封他做“齐天大圣”,让他掌管蟠桃园,我的嘴又合不住了,笑得合不拢嘴,猴子掌管蟠桃园不偷吃才怪,三岁孩子都知道猴子爱吃桃子。后来他把蟠桃园的桃子偷吃了个够,然后变个大桃子睡大觉去了。

  我非常喜欢《三打白骨精》那一集,我想对唐僧师傅说:“不管发生了什么事,要了解来龙去脉和真相,再表扬或惩罚,不要做一个不分好坏、稀里糊涂的人。”我想对猪八戒说:“都是贪吃惹的祸,没吃上白骨精带来的食物,就一直在挑拨离间,我很想一巴掌把你打飞,可惜我没有那么大的力气,这一集里你太可恨了。”我想对孙悟空说:“我支持你,虽然你被师傅念头疼欲裂的紧箍咒,但还是不放弃降妖除魔的.决心,完成了保护师傅的任务,就算被师傅撵走,我还是喜欢你,还有很多很多人也喜欢你,崇拜你,这一集里你的火眼金睛可真是太厉害了。”

  在《三调芭蕉扇》这一集里,你的火眼金睛为什么没有识破牛魔王变成的猪八戒呢?我想:可能是对师弟没有戒心,也可能是一时疏忽大意。这两种可能都不好,我妈妈说:“往往是非常信任的人,如果起坏心要害你,最难提防,所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疏忽大意更不应该,要是细心一点就不会有后来的那场苦战,要不是哪咤赶来帮忙,也不知道你们能不能战胜牛魔王?

  唐僧师徒历尽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真经,让我明白认定一件对的事情,遇到困难不退缩想办法解决,就算是有千难万险,只要坚持到底绝不放弃就能成功。看着电视剧我有两个疑问,1:仙童或者神仙的坐骑,带着神仙的宝贝下界为妖,孙悟空就斗不过他们,那他大闹天宫时,为什么十万天兵天将都抓不住他?2:金圣娘娘满身仙刺,谁也不能碰,孙悟空是怎么把她救回宫的?带着这两个疑问,妈妈带我去看了《西游记》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简介,作者所处的朝代明朝宦官弄权,人民生活很苦,吃不饱穿不暖,人命如草菅。有些我太懂,妈妈解释说:你可以把玉皇大帝看成那时人间的统治者,把天兵天将看成大臣们,把孙悟空看成一个天不怕地不怕,有反抗精神追求人人平等的人。作者给孙悟空的称号“齐天大圣”,就是在追求人人平等。十万天兵天将都打不过孙悟空,并不是打不过,而是他们心中也对当时的统治不满,但是放不下功名利禄不敢反抗,有一个人(孙悟空)出来反抗,他们就睁只眼闭只眼,说不准他们心里,巴不得他能推翻腐朽的统治。《西游记》里经常会出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台词,歌颂佛祖法力无边、功德无量,你可以理解成作者内心渴望有一个无所不能的佛祖,救人民于水火之中,让他们过上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的快乐生活。”

  听完妈妈的话我豁然开朗,疑问已不再是疑问,神话故事允许大胆的想象。那我也想象一下:也许在救金圣娘娘的时候,孙悟空招来一朵五色祥云,把她送回了皇宫;又或者他吹一口仙气,金圣娘娘就在皇宫里了,反正孙悟空神通广大嘛!不过我在想:幸福生活是要靠自己创造的,而不是寄希望于虚构的佛祖,就算有无所不能的佛祖,难道佛祖喜欢不劳而获的人吗?会赐给这样的人幸福生活吗?唐玄奘唐朝历史上确有其人,《西游记》就是以他去印度取经的故事为原型写的,不过有太多的人为加工改造。神话故事《西游记》当之无愧的四大名著之一,迷倒了无数的男女老少,电视剧《西游记》我非常爱看,百看不厌!

《西游记》观后感12

  三打白骨精的原文里,唐僧着实善恶不分,他的善恶不分也着实让人生气。他并不是因为看到了善恶,而是,听一席悟空的话,向东,再听一席八戒的话,向西。耳根子这样软,结果就是总念咒紧箍着悟空。这样的师父, 可气得很。

  八戒就更可气了。他的唯一本事就是和悟空作对,不,还有唯二本事,就是时刻想解散团伙。倒因此,更显得悟空本领高强,洒脱有义气,也——忍气吞声。沙僧呢,一贯地人畜无害。

  文中虽用字不多,但着重刻画的就是白骨精的狡猾。不然,怎么需要三打,而且每次都变化不一样呢?

  电影首先要把角色立住。西游记这么大的体量,既然不是拍电视剧,就只能在一个电影中把来龙脉交待清楚。

  我喜欢猴子、唐僧、白骨精、国王的角色设计。

  猴子的出场很壮观,他上天入地,打龙收马,顽皮善良,对唐僧不敬。唐僧世事不经,童子般纯净。因为这份纯净,说的话才可笑。这个出场,很成功,立住了师徒二人的.角色。

  白骨精就复杂多了。原著中,白骨精被打后就不存在了,电影赋予了她轮回,给了她一条善路,这个处理是得当的。电影用这个处理,突出了唐僧的成长,三个徒儿才从此彻底归顺师父——本领再高,有舍生取义的心吗?几人是取经,不是打擂台,道德高,才终究能成为师父。

  云海西国国王的设计,是电影的一大亮点。人和妖的对立上,他是白骨精的对立面;人和人的比较上,他是唐僧的对立面。他的存在,解释了白骨精为何不愿转世为人。

  白骨精何以为妖,国王又何以为人呢?白骨精说,你们人,就是这么无情。悟空悟能悟净哪个不是妖?所以,人和妖的最大区别,不是肉体上的,而在于心。不管她有多恶,至少她是真实的,她是真恶,而不是国王那样的伪善。她为了保持自己的纯净,宁愿散魂魄,可敬!

  她被诅咒被抛弃,她的恶来自怨。她失了性命(电影中的意思是没有死,我不太理解,难道人也会变成妖?),最终成了被村人诅咒的那个妖。她对唐僧做的,其实和村人对她做的何尝不同。不同的是,在她欲取唐僧性命后,唐僧仍愿以性命重新度她为人。白骨精不愿成为国王那样的人,但是唐僧以自己的慈悲,融化了千年妖的冰冷内心。

  微辞一下,八戒和沙僧的角色和猴子相比却简单太多。八戒的塑造,效果上轻飘飘,奸懒馋滑的劲没表现出来,只单纯是好色,可爱是演出来的,浮在衣服上。八戒的形象不立体,就是因为缺乏缘由,你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沙僧憨厚,虽然是西域装扮,话不多的劲,通过眼神和几个言语倒也算表现出来了。

  特效上,如果也是在影院看了大闹天宫,我相信是能分出高低的。有的地方不够精细,但绝对不是五笔效果。特效满足了故事,就够了。

  几个细节设计很好。

  1) 紧箍咒自动飞到猴子头上,这个设计好。不是唐僧骗悟空戴上的,而是自动飞到悟空头上,就是说,是命中注定的。这样,电影中唐僧的形象前后一致,大家就不会对唐僧心生厌烦。

  2) 紧箍咒上的梵文是唐僧唱出来的,可笑但真实。

  3) 悟空用金箍棒为唐僧画的安全圈。安全圈元素取金箍棒的元素,白骨精试图破圈时,被安全圈生出的经文阻拦,好!

  还有几处设计,非常喜欢。

  4) 观音的每次出现,都太美太美太美!空灵,如梦似幻,史上最像观音。

  5) 唐僧的僧服设计,文雅洁净,比大红色的好

《西游记》观后感13

  在我童年回忆里,有个特别深刻的印象,就是少儿频道一遍遍重播的《西游记》。现在,中学时代又接触了《西游记》这本书。所以《西游记》这本著作,算的'上是我辈经典,其中孙悟空更为许多孩子心中的英雄。

  我看过他破石初生,山崩地裂;看过他只身入东海,四海皆为之臣服;看过他独身闹天宫,天地为之让步;看过他五百年风霜醒悟,英雄落魄处;看过他为信念保唐僧西天取经,无论艰辛困苦;看过他日终成佛,风光无限,终得尝愿。

  这一书翻来,细细品味。他从最初的毛猴,为了一个英雄梦,勇闯天宫,发现闯下大祸后,在五行山悔悟五百年,他自问无愧于心,奈何方式不对。后来得菩萨指点,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难,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世英雄。

  我想起了那首华晨宇的《齐天大圣》,“眼睛擦亮,金箍棒不懂什么是以柔克刚。谁不曾爱上自由;谁不曾独上高楼;谁不曾为梦放手;谁不曾孤单行走;勇敢大闹天宫,就怕你宁愿流泪望天,却不昂首向前。”

  英雄不问出处——齐天大圣。

《西游记》观后感14

  《西游记》这部电视剧家喻户晓,它来源于我国四大名著,是吴承恩的大作。特别好看,我也不例外,从小到大看也没有看够。少年看,是看热闹,现在看,是学生活技能。总之,在不同年龄看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该剧情主要就是惩恶扬善。剧中主要就是演绎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四个人在取经的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才取到真经。剧情特别生动,四个人物塑造了我们现实中的不同类型人的风格。

  唐僧在取经的路上,特别专心,始终牢记使命与初心,一心向佛,取得真经这是他人生最终理想。他作为师父,严格要求自己,安分守己,一心一意维护好这个团体关系。守规守距,无规矩不成方圆。确实是这样,这个角色挺能干,经得住诱惑,守得住初心。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他有时候会是非不分、识人不准,会误会悟空的'判断,导致悟空老是要承受佛咒的折磨。

  孙悟空,美猴王,他大闹天宫,特别调皮,为师父取经的路上保驾护航。他拥有三项技能,火眼金睛,筋斗云,七十二般变化。在取经的路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很勇敢,惩恶扬善,嫉恶如仇,特别勇敢,懂得察言观色,懂得人情冷暖。明辨是非曲直,胸怀大志,人际交往圈特别广泛,遇到困难了,他可以随时找到贵人帮助。总能脱离危险,使取经之路得以安全。他也懂得感恩,尤其是有一次在打妖怪的路上,师父错怪了他,但是得知师父遇难时候,他义无反顾,去营救师父。这师徒二人关系重归于好,特别感人。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多给对方宽容,多给对方留有余地。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那么我们这个社会会越来越和谐,越来越美好。

  猪八戒这个形象大家都耳熟能详。他好吃懒做,大腹便便,贪图享受。不求上进,只求安稳的生活态度。他常伴师父左右,但意志不坚定,经不住考验。遇到困难了,容易退缩,爱拖后腿。他爱追求美好事物,可是贪恋美色,害了自己一生,就是一直没有戒掉自己的坏习惯,可能这个人物也是最吸引小孩观看的亮点。可以逗乐。

  沙僧是忠心不二的人,从来都不给师父惹麻烦,一心一意挑着担,憨厚老实,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只求早日取到真经,实现梦想。但是没有主见,容易被别人的思想左右,缺乏判断力。

  这部剧特别好看,吸引人,每年寒暑假电视剧都会重复播放几遍,是精典,永远不会褪色,永远是走在时代前沿,不会被淘汰。古人语:众人拾柴火焰高,四个人团结起来力量就是强大。虽然一路走来,都有妖魔鬼怪的频繁干扰,使他们师徒四个人分分合合,但是正义最终会战胜一切邪恶。他们一路历经磨难,历经坎坎坷坷,但是他们一直在成长,一直在战胜困难。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即便前方有再多的崎岖道路,还要继续前行。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矢志不渝,终能修成正果。

《西游记》观后感15

  大年初一,我是带着爸妈一起来看的电影。电影院里人山人海,绝大多数也都是拖家带口。结果电影演了不到一半,我爸反复抬手看表,我妈靠着我爸睡的香甜。

  我觉得,大家之所以觉得他烂,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他对于自我"定义"的模糊。这部电影的主旨也挺好理解,我爱你,但如果你与我在一起要放弃梦想,要变的不快乐,我就会离开你。简单来说,就是理想和爱情的取舍问题。看似简单,但纵观电影史,却很少有电影人能够成功驾驭。

  理想,爱情,选择了爱情,那就是合家欢的甜蜜喜剧,很容易拍好,此类优质商业影片很多。选择理想,就是内涵深刻的带有艺术气息的影片,不大容易拍好,但只要拍好就会名留影史。而《女儿国》的尴尬就在于,他的野心有点大。他选择了理想,却又要做成合家欢商业喜剧片。

  这并不是说这样的选择就一定拍不出好片子,只是很显然,导演目前还是没有能力去驾驭这样的选择。强行将其搬上荧幕的结果,就是电影情节上的严重拖沓与割裂。在这里我想说,我一直都认为,不管电影立意如何,没有把故事讲好那就不是一个好电影。《女儿国》是这样,《妖猫传》也是如此。

  我不能理解的一个片段,是国王在监牢里和唐僧尬聊的一段。这一段的处理方式其实挺多,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先来一段比较密集的笑点,配合稍欢快的音乐,然后话题逐渐深入,两人才开始讨论"男人与爱情"的核心问题,这大概是比较规矩的套路。但导演偏偏直接就进入了主题(当然对话里也有笑点,可惜并不大好笑),走了玛丽苏烂电影的路子。在这一段里我们应该看到唐僧对自我的初次质疑与国王对情爱的初次理解,可惜并没有。

  唐僧爱上国王是一个过程,反过来国王的爱情也应该是个过程,可惜观众看不出来。国王的爱显得特别突兀。

  我最无法接受的片段其实是一群人追捕残页的片段。残页的声音宛如智障,那两只龙虾更是打到一半莫名失踪。就是这么莫名其妙的剧情却占用了很长的`时间,而节奏其实就是从这里开始变乱。我个人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商业影片,至少是要做到"主次分明"的,一个到了后来你会发现并不重要的情节根本不需要这么用久的时间,观众并不会被一个智障纸片逗笑,观众只会觉得无聊。讲道理,纸片上的字根本不重要,什么"动真心就能找到门"之类的屁话只会让观众掉鸡皮疙瘩,而且明明"度过苦海就能离开",为什么又要多这么一笔?

  这一段尬戏导致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后面的节奏全面崩塌。拖沓的剧情结束后终于迎来充满喜剧感的怀孕,却又因为女孩们的几句话就突然温情脉脉。国师和国王之间的矛盾还没有解决,突然就又变成国师和河神的矛盾。看到最后观音出场时我真的是虎躯一震,生怕又像前几部通过"观音的教诲"解决矛盾,不过还好,袈裟的这个设定我还是很喜欢的。可惜我也没高兴多久,最后的战斗还是高高在上的佛祖一道神光解决了问题。

  所以这部电影失败,问题就在于他喜剧不像喜剧,正剧不像正剧,该细拍的地方匆匆略过,该一笔带过的剧情却非常拖沓。因此电影节奏完全乱套,节奏乱套,再走心的立意也挽不回观众对于票价的扎心。

  当然,之所以给及格分,说明这部电影还是有一些可圈可点的地方。国师和河神这一对的设定其实就很好,最后国王为唐僧系上袈裟的片段也格外令人动容。我相信,在国王平静的留着眼泪,说"我梦见你蓄起长发与我白头偕老,但你并不快乐"的时候,大多数观众还是动容的。唉,这部电影啊,明明是能写出动人的段落,拍出精巧的镜头的。

  之所以对这部电影怀有这么大的期待,其实主要还是因为导演。他的几部西游系列我都是在影院看的,不是说之前几部有多好,而是因为我能够清楚的看到导演的努力与进步。在批评声中能够反省,能够尽力的在下一部作品中给观众更好的体验,这是现在许多创作者所欠缺的(反面教材请参考陈凯歌导演)。第一部《大闹天宫》被批评只有特效没有情节,《三打白骨精》就做出了一个合格的剧本。上映后《白骨精》又被批没有思想,于是我们能够看到,在《女儿国》里导演为"思想"所做出的努力,虽然这一次并没有做好。比起年年岁岁圈钱的烂片,以及鄙视观众还觉得自己特别厉害的导演,对于郑保瑞导演,我表示尊敬。

【《西游记》观后感】相关文章:

《西游记》观后感11-17

西游记的观后感01-16

西游记观后感10-24

西游记的观后感11-05

《西游记》观后感11-06

西游记观后感09-02

西游记观后感(热门)01-10

电影《西游记》观后感02-07

【荐】西游记观后感06-13

西游记观后感【荐】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