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观后感>音乐会的观后感

音乐会的观后感

时间:2024-06-09 11:10:20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精品)音乐会的观后感15篇

  当我们观看最新的高水平影片时,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很多人观看之后都有不一样的心情。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音乐会的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音乐会的观后感15篇

音乐会的观后感1

  观看陶维龙教授导演的轻歌剧《蝙蝠》,几乎每一幕我都直呼“bravo”!

  全剧用美声唱德语,虽然完全不懂德语,我还是沉浸在了剧中。演员们的动作、神情和语气,将角色的幽默气质体现地淋漓尽致,引起观众们的'阵阵笑声。歌剧大量利用重唱、合唱来加强作品的戏剧性冲突,推动剧情的发展。

  今晚的《蝙蝠》是我近年来体验过的最棒的演出!

音乐会的观后感2

  本周三,我们三小的管乐团A团的80多名学生去了北京市清华大学参加了第四届北京青少年艺术周——管乐团嘉年华交流音乐会,它是由泰国朱拉隆功示范中学管乐团以及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四小学金帆管乐团。

  到了音乐厅,那里人山人海,还有别的小学的学生,音乐会开始了,首先是泰国朱拉隆功示范中学,他们吹奏的曲目都是《没有月亮的夜晚》、《回声》、《黎明将至》、《爱在日落》、《皇家卫队进行》、《切斯福德肖像》、《花木兰》和《拉德茨基进行曲》。

  北京朝阳区劲松第四小学的曲目是铜管五重奏《小序曲》、《庆典与歌》、《茉莉花》、《卡通嘉年华》、《木琴与乐队》和《新少年畅想曲》等

  我非常喜欢北京朝阳区劲松第四小学曲目里的《木琴与乐队》,听完了这一首歌,让我整个人的`心情变得非常开心、快乐。这是一次别具一格的音乐会,它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了长笛的动听悠扬,更让我体会到了一位闻名世界的长笛演奏家对长笛的深深热爱。

  当这些同学门走下台的时候,我看到每个同学的头上都闪着金光,这也是汗,他们吹的这些曲子都是辛辛苦苦排练出来的,虽然音乐会已经结束了,但是同学们依然在讨论着过程。是啊,这美好的音乐,值得我们永远珍藏!

音乐会的观后感3

  8月15号晚上有幸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听了一场音乐会,《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的演出。这个合唱团是我的最喜欢的合唱团,也是全国著名的合唱团,向往已久,当然不能错过,听完,果然让我感动,那些孩子就是上天派来传播世间最美的音乐的天使,形容成天籁之音一点都不为过。团长杨鸿年曾经这样说过:“作为中国人的我,很高兴在中国有这支合唱团的存在,它远近闻名,听过他们演唱后的观众都无不为之喜悦。特别受人尊敬的是合唱团是在中国著名的音乐殿堂内用动听的歌声同我们的心灵说话。”他们以出色的演出及特有的音色被誉为音乐大使。天籁之音,转换音色,自然的舞台表演是他们显著的特征。

  整场音乐会的过程,都让我很感动,每一首作品的演绎都无不让我赞叹,现场都响起了热烈而激动的掌声,完美的音色,和声,舞台表演,配上特有民俗风情的音乐作品,每个作品都被演绎得淋漓尽致,简直就是美的化身。合唱团里每个孩子都有独立表演的能力,不仅会唱,还会乐器表演,这点是最让我佩服的。在他们的歌声里感受不到一点社会的杂质,纯净而优美,声音气息运用自由,音色圆润而通透,表现力极强……他们今天的音乐成就,是怎么获得的,是我最感兴趣,我猜想应该有如下几个原因:

  1、好的艺术指导;

  2、正确的音乐教育理念,或许在他们看来,音乐不是用来练习的,是用来玩和享受的;

  3、生活的环境氛围,音乐文化深入人心,已经跟他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音乐不是音乐工作者的专利,是一种普及的.大众文化,生活中无处不洋溢着音乐的美。

  4、还有最重要的遗传基因。

  想想在我们身边,音乐在校园中也是成了一种快餐文化,比如要参加一个合唱比赛了,才赶紧组团,进行简单的发生练习后直接进入作品排练,在队员中的水平掺差不齐,包括演唱能力和音乐素养,没有比赛,音乐就是一个闲置的课程,可能有好作品吗?作为一名普通的音乐的老师,这么好的教育资源被浪费,实在惋惜和难受,音乐是最能美化和提高人的素养的一门艺术,而且入门容易。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好的能沉淀下来的音乐作品是越来越少了,音乐逐渐只成了音乐家门获取经济利益的手段了,真的是一种耻辱和罪过。

  可能我这样的想法比较偏激,但我真的没有看到什么音乐教育的希望,音乐只成了城里孩子的专利,特别是在农村,这里的孩子很淳朴,更加需要音乐的滋润,音乐可以让他们更健康快乐地成长。这种现状何时能改善?天籁之音,让我沉醉!期待我们的国家能音乐之声遍地流淌!

  光线暗了,投向舞台的是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神,四处寂静,朦胧的声音叮当响起.......这是在学校的明城堂,一场音乐会拉开序幕。虽然我对乐器并不是太了解,但是听了这场音乐会,我却更加明白了为什么说音乐是相通的没有任何界限。

  出场时,看到他们一个个器宇轩昂,步伐轻盈,浑身都流露出天生音乐家的浪漫气质。这么多音乐人组成的集体聚集在舞台上,多么耀眼。亲眼目睹交响乐团出现在自己的眼前,是那么近,那么真实,同时也令我震撼。两边排开的椅子,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乐团。

  演奏开始了,音乐婉转动听,我眼球被指挥人余老师那全身心投入的指挥动作吸引,他身体前倾,拿着指挥棒,时而缓慢柔美时而迅速有利地指挥着,更甚则在舞台上踏着步子、打着节拍。虽然他留给我的只是背影,但我仿佛能够看到他那专注的眼眸,陶醉的微笑,看他的指挥棒所指挥出的轮廓,与旋律相辅相成、交相辉映。怪不得说指挥是整个乐团的灵魂。

  随着指挥轻盈得甩动指挥棒,各路乐器竞相奏起——小提琴欢快得跃动,那是奔跑在春天怀抱的精灵;大提琴沉稳得摇摆,那是流出于山涧的小溪;笛子吹出清凉的风,悠悠扬扬,自在飘渺,好似春风拂面,温柔而又清爽;喇叭唱出快乐的歌,飘飘洒洒,活泼调皮,好似春的孩子,稚嫩而又天真......音乐,原来可以这样风情万种,美仑美奂。坐在台下,静静地聆听,我仿佛在与音乐女神携手同游,飘向云端,又轻轻地落回尘世。又恍若在茫茫大海中蜻蜓点水般飘然而至,悠哉乐哉。这难道就是所谓的“羽化而登仙”。

  看到如此庞大的乐团演奏,我才知道原来一首歌,一支曲子,它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节拍都凝聚着作曲家的情感,并非信手拈来,凭空而造的。因此,我明白了为什么流行音乐只能流行一时,而经典音乐可以流芳百世。它们是作曲家内心发出的情感,因此它们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一首首乐曲有着一段段他们的故事,有的催人奋进,有的令人喜悦。最令我感兴趣的便是吹唢呐的演奏者,我想是他多年的用功练习,才能练就成这口技,就如同唢呐一般,令人震惊。

  将近两小时的演奏,演奏者们丝毫没有显现出疲惫之感,仿佛都置身于音乐之中,享受音乐的洗礼。听了这场音乐会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乐器了,虽然他没有流行音乐那么前卫那么火爆,可是的它的高亢,它的婉转,它的节奏都无不体现着这个有音乐的国度的悠久历史和文明。

  音乐竟然有如此的感染力,我从没有想过,我只是觉得这是一种学习,一种心灵的交流。在习惯了流行音乐的嘈杂后,有这样一段时间静静地聆听,欣赏高雅音乐,无疑是一大享受。在繁忙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真应该找点时间来聆听音乐,欣赏艺术,丰富自我,不是吗?

音乐会的观后感4

  假期的一天,我和妈妈来到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长沙音乐厅。我们迫不及待地来到了“湘江大厅”包厢,照着票上的座位坐了下来。

  离表演开始还有5分钟左右,我在一旁哼起了歌,等待表演的开始。不一会儿,表演开始了。40多位艺术家带着蜜汁般的微笑走上了舞台,按顺序依次就坐。

  第一个曲目是家喻户晓的《天鹅湖》。我听得如痴如醉,仿佛我就是天鹅湖中的一只小天鹅正在湖的正中央翩翩起舞呢!一支优美的曲子就这样结束了,我有点眷恋,眷恋这首《天鹅湖》的优美、快乐。接下来演奏了《卡门》《我的太阳》《狩猎波尔卡》等外国世界名曲。

  中场休息15分钟,我一个箭步冲出了“湘江大厅”,飞快地向厕所跑去。从厕所出来后,就听到一阵悠扬的铃声。我能猜想到,休息时间结束了。我叫上妈妈,向“湘江大厅”跑去。等了30秒左右,妈妈赶来,交了票,我们冲进了音乐厅,找好座位迅速坐下了,随后,妈妈也坐下了。

  我目不斜视地关注着台上的艺术家们,希望能奏出一丝好听的曲子。结果没有一个是合我意的,我就开始变得躁动不安起来。显然比上半场调皮多了。

  我一直在调皮,就没有某个时刻安静过。我突然听到一阵熟悉的旋律。仔细一听,可不是嘛,这首歌是我非常喜欢的:《橄榄树》,它是一首中国歌曲。它以优美的旋律完美地奏出一首意味深长的《橄榄树》。表达了故人对家乡的牵挂,带给家乡的'寄托。

  后面几首都是中国名曲,我都比较熟悉。于是,我渐渐安静下来了。除了奏乐声、鼓掌声,没有听见任何夹杂在内的噪音,所有在场的观众都在用心倾听,用心感受。我想:这个世界虽然大,可是音乐却连接了各个国家的情谊。再想想中国古老而又久远的历史:丝绸之路。途经各个国家,共同建立了庞大而深厚的友谊之桥。此时此刻,我感觉到一股热浪不断地涌上来。温暖笼罩了我,使我感觉很快乐。

  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响起。霎时,我有了这样的感受:给予是快乐的,并且,给永远比拿愉快。

音乐会的观后感5

  20xx年12月23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北京,欣赏了大雅国风——张维良的民乐新纪元”音乐会。聆听并感受了纯真民乐。

  我们先参观了国家大剧院,歌剧院华丽辉煌,是国家大剧院内最宏伟的建筑。主要供大型歌剧、舞剧演出使用。我们原来以为它有三层,其实一共有两层,有一层表演区,它不包括在内。然后我们进入了观众席,等待着音乐会的开始。

  一共有九个曲目,分别是《秋江夜泊》、《沧浪吟》、《秋雨》、《寞》、《花影叠翠》、《月》、《梧桐清秋》、《古今》和《湖山梦萦》。

  我比较喜欢《湖山梦萦》这首曲子,这首曲子是根据清代宫廷大画家徐阳《姑苏繁华图》而作,从赏画的角度,抒写对画作的感怀。音乐生动地描绘了苏州城郊百里的湖光山色、田园村舍、民俗风情的风景和街市的`繁华景象。音乐采用苏州弹词作为创作元素,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宏、清新秀丽的江南音画。听完了音乐会后,我久久不能平静,似乎还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

  通过这次活动,不仅提高了我的自理能力,还开拓了我的眼界。

音乐会的观后感6

  今天,组织小记者一行十人连同家长一起赴杭州大剧院聆听了《卧虎藏龙》音乐会,我有幸作为小记者参加。它由《琵琶协奏曲》和《卧虎藏龙协奏曲》组成。谭盾先生的音乐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指挥高键上场了,观众给与他以热烈的掌声,他和乐队一起演奏了《夜宴》中的一段音乐,作为本次音乐会的序曲。

  接着,来自上海的琵琶高手出场了,为我们演奏《琵琶协奏曲》,音乐时而高亢、时而低回,时而忧郁、时而欢快,时而清脆、时而沉稳,真是变化多端。它把我们带到乡间,眼前是美丽的田园风光,身边是勤劳而快乐的农夫,他时不时唱起快乐的'歌谣。还有涓涓流淌的小溪、觅食的鸡兔、撒着脚丫四处奔跑的孩子、狂吠的看家狗、叽叽喳喳的小鸟突然,天气大变,原来晴朗的天空一下子变得乌云密布。“轰隆、轰隆”,打雷了,“噼哩啪啦”,闪电了,天空下起倾盆大雨,雨滴如黄豆般大小。慢慢地,雨越来越小,最后成了毛毛雨,再后来,雨停了,天空升起了一道绚丽的彩虹。

  然后,大提琴演奏家易平给我们演奏了《卧虎藏龙协奏曲》,协奏曲分为六个乐章,如:卧虎藏龙、竹林打斗、告别。等等,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音乐内在的美。

  这场音乐会真好听,有机会我要多来享受音乐的熏陶。

音乐会的观后感7

  都说宫崎骏动画影响了数代日本青少年。作为在隔洋相望的大陆,我也有幸受到这种难得的恩惠。那永远在童年印象中回响的旋律承载着太多对于美好的回忆和曾几何时已经丢失的对于童话的眷恋。

  200人的管弦乐队、800人的合唱团、160人的军乐队。只有真正拥有厚重沉淀的旋律,才配得上如此浩大规模的演奏。103分钟的演出,25年的缩影。在这1200人的演奏下,拉开了序幕。久石老爷子理所当然,站在了整个舞台最辉煌、最显耀的指挥席上。挥动着魔棒,将25年中最感动的魔法呈现在着会成为不朽的武道馆里。

  身着蓝装、屹立于金色草原之上,史诗般传奇的女英雄;高山峻岭、与自然融为一体,感谢自然恩惠高声吟唱着赞歌的公主;在宁静祥和的城镇中,一边寻找自己的成长之路,一边哼唱着欢快小曲的小魔女;从悲剧中走出来的人鱼公主,成为了幸福快乐象征的,成为了脍炙人口的童谣;少年与少女的邂逅,与成为传说的天空之城,构成了梦想的幻想曲;翱翔在天空的红色身影,爵士乐点缀了款款深情与Hard-boiled交织的男人;充满着奇妙色彩的移动城堡里,英俊的青年与变成老人的少女围绕着魔法,歌唱出一曲梦幻般的恋歌;妖精鬼怪、鬼魅魍魉,困扰不住这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小女孩勇敢地走完崎岖困苦的道路……

  这是一首最纯真的童谣,承载在太多的童年的美丽,那在成年人无法触及的邂逅,与那邻家的龙猫珍惜着美好的时光。

  每一首曲子结束,久石让老爷子都会先陶醉些许时间,然后由衷地微笑,给予观众,给予演奏席,给予演唱者,同时给予自己。在那明显看得出岁月沧桑的脸上,洋溢着孩子般的笑容,老爷子那本来不大的眼睛,陷进了代表着时光与历练的皱纹中。另人感到格外的亲切与可爱。

  回顾整次音乐会,想要说的实在是太多,让我情不自禁湿态的地方实在是太多。

  像是麻衣桑,唱的「ひまわりの家の轮舞曲(ロンド)」(悬崖上的金鱼公主的印象曲)。宫老爷子说听着那透明甜美的声线想起了过世的母亲,眼泪禁不住掉了下来。像是被施与同样的魔法一样,我突然和这位今年古稀的老人一样看到了里里外外忙碌着的“母亲”的身影,那种只属于日常的微小的幸福感,一下子显露出来,并扩散在我全身。同样也情不自禁湿态了。

  所以每当听到熟悉的旋律总也忍不住,就着字幕的歌词一起断断续续地哼唱起来。有这么三个地方,无论如何另我难以忘怀。

  当160人的军乐队,整齐划一、气势恢弘地走进场之后。全场鸦雀无声。就在一瞬间之后,纯真的童声打破了沉寂,从地平线上升了起来。800人的合唱,不同声部交织在一起。我想起那个岁月,也是这样的`一个夜晚,当“君をのせて”响起的时候,我万分激动。在过去的片断不断在脑海中闪现的时候,浩大的合唱在耳边回荡着。

  “となりのトトロ、トトロ。”邻家的龙猫啊,从很久以前就居住在森林深处的你,为何只有纯真的孩子们才能见到你们的身影;邻家的龙猫啊,如果我们相遇的话,那将是多么美好的邂逅。这首曲子作为高潮曲子实在太适合不过了。龙猫是宫崎骏岁月童话的象征。曾几何时我们幻想着呼唤着龙猫的名字,摸着它松软的大肚皮,乘坐着猫巴士共度一回难忘的旅程。那纯真的话语以及耳熟能详的旋律再次将每个人带进了美好的回忆之中。

  曲终音寂,下一瞬间,掌声雷动。久久不退去。就在那时,观众席的后方,走出一个身影,迈着不快却矫健的步伐,捧着一大束鲜花出现在人们面前。观众欢呼起来。

  再下一瞬间将是一个世纪的瞬间:两个早已年过半百,头发于胡须早已斑白的老人,相互紧紧地握着手,谁又知道那两双手传递着25年来多少深沉的感情。他们仍然在携手编制着人们的梦想!编织着深藏在人们心灵中美好的岁月的童话。

  老爷子还是那孩童般的笑容,从25年的搭档手里接过了衷心的祝愿与感谢。站起身的老爷子,鼻子红红的。25年来的情感实在是太深太深。岁月的童话与音乐的力量使得这个功成名就的音乐家在观众面前险些冲破泪腺。

  这25年岁月的童话是超越年龄的,是超越国界的。久石让老爷子怀着对宫崎骏动画由衷的尊敬之情。将童话的魔法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驻进了每个现在或曾经对童话充满崇敬的人心中。

音乐会的观后感8

  8月12号晚上有幸在广州星海音乐厅听了一场音乐会,奥地利经典与民谣——《奥地利威尔顿童声合唱团音乐会》,这个合唱团是我的最喜欢的童声合唱团,也是世界著名的合唱团,向往已久,当然不能错过,听完,果然让我感动,那些孩子就是上天派来传播世间最美的音乐的天使,形容成天籁之音一点都不为过。

  蒂罗尔州长曾经这样说过:“作为蒂罗尔州长的我,很高兴在茵斯布鲁克有《威尔顿合唱团》的存在,它远近闻名,听过他们演唱后的观众都无不为之喜悦。特别受人尊敬的是《威尔顿合唱团》是在神圣的威尔顿教堂内用动听的歌声同上帝说话。”蒂罗尔是音乐之乡,大多数文化景点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和传统底蕴,并且在民族音乐多个层面中含有古老及现代音乐,自然风光也绝伦无比。《威尔顿合唱团》就含有这样的风格。他们以出色的演出及特有的音色被誉为蒂罗尔音乐大使。天籁之音,转换音色,自然的舞台表演是他们显著的特征。

  整场音乐会的过程,都让我很感动,每一首作品的演绎都无不让我赞叹,现场都响起了热烈而激动的掌声,完美的音色,和声,舞台表演,配上特有民俗风情的'音乐作品,每个作品都被演绎得淋漓尽致,简直就是美的化身。合唱团里每个孩子都有独立表演的能力,不仅会唱,还会乐器表演,这点是最让我佩服的。在他们的歌声里感受不到一点社会的杂质,纯净而优美,声音气息运用自由,音色圆润而通透,表现力极强……

  他们今天的音乐成就,是怎么获得的,是我最感兴趣,我猜想应该有如下几个原因:1、好的艺术指导;2、正确的音乐教育理念,或许在他们看来,音乐不是用来练习的,是用来玩和享受的;3、生活的的环境氛围,奥地利有过太多的著名音乐家,维也纳是世界的音乐之都,音乐文化深入人心,已经跟他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音乐不是音乐工作者的专利,是一种普及的大众文化,生活中无处不洋溢着音乐的美。4、政府的重视,奥地利不仅重视文化教育和普及,而且特别注意把自己的优势文化推向世界。5、还有最重要的遗传基因。6、他们的语言习惯,他们的语言发声方法,就是最好的歌唱状态。

  想想在我们中国,音乐在校园中也是成了一种快餐文化,比如要参加一个合唱比赛了,才赶紧组团,进行简单的发生练习后直接进入作品排练,在队员中的水平掺差不齐,包括演唱能力和音乐素养,没有比赛,音乐就是一个闲置的课程,可能有好作品吗?作为一名普通的音乐的老师,这么好的教育资源被浪费,实在惋惜和难受,音乐是最能美化和提高人的素养的一门艺术,而且入门容易。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好的能沉淀下来的音乐作品是越来越少了,音乐逐渐只成了音乐家门获取经济利益的手段了,真的是一种耻辱和罪过。可能我这样的想法比较偏激,但我真的没有看到什么音乐教育的希望,音乐只成了城里孩子的专利,特别是在农村,这里的孩子很淳朴,更加需要音乐的滋润,音乐可以让他们更健康快乐地成长。这种现状何时能改善?!

  天籁之音,让我沉醉!期待我们的国家能音乐之声遍地流淌!

音乐会的观后感9

  轻松愉悦的轻歌剧体裁老少皆宜,生动的表演排除了语言的障碍,一对对伴侣摇曳在华美的宫殿里,再现了“蝙蝠博士”的闹剧。恶作剧、骗局、误会在一次又一次的笑声中烟消云散,大团圆式结局永远是更具普适性的审美情趣,无与伦比的'精致风格和令人兴奋的华尔兹节奏吸引着观众。

  浙音学子所演绎的《蝙蝠》,稚气却不缺活力,尤其是那宴会上众人充满喜剧性的表情以及傲娇的姿态拿捏得很是到位,这次的作品仍然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维也纳风格,高潮迭起。演员们要理解歌词,要和乐队、合唱合作,要面对全场和线上观众,这是学生们课堂上无法掌握的宝贵经历,只有在舞台训练中他们才能学到职业演员应具备的全面素养。多么荒唐而美好的一场闹剧,在跌宕起伏、峰回路转中将喜剧因素巧妙地镶嵌其中,搞笑而不落俗套。

音乐会的观后感10

  久石让的名字大家并不陌生。此次音乐会上,交响乐队将现场演奏宫崎骏的代表作品中最受大家喜爱、最优美动听、最感人的经典音乐。届时,《天空之城》、《千与千寻》、《魔女宅急便》、《风之谷》、《猫的报恩》、《龙猫》、《哈尔的移动城堡》、《幽灵公主》中的一幅幅精彩画面伴随着温馨、浪漫而又大气磅礴的交响音乐的震撼效果迎面扑来,对于喜爱“宫崎骏电影配乐”的观众来说,无疑是一次视觉和听觉的绝佳享受。精彩的电影画面让你重温一个个曲折的故事,震撼心灵的优美音乐把你的思绪带入一个浪漫而且充满梦幻色彩的童话世界。

  1984年发行《风之谷》原声唱片,与宫崎骏的第一次火花碰撞,令久石让在日本乐坛“石破天惊”。随后宫崎骏动画系列的配乐,包括《天空之城》、《龙猫》、《哈尔的移动城堡》和《幽灵公主》等全部由久石让“承包”。

  久石让这样理解电影配乐:“我想,如果以前有电影的话,那些有名的古典音乐家们应该也会进行电影音的乐的创作。”他直言,如果自己写作音乐作品的话,一定只想百分之百把音乐表现到最完美,“虽然我在创作动漫电影的配乐时也想这样去做,但考虑到在影片中既有台词,又有动作、影像,因此我要将影像和音乐合为一体表现出来。”久石让还透露,每次在创作电影音乐前,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熟读剧本,“然后,通过看电影画面来写作音乐,只有这样,影片才会经过音乐的烘托达到提升的效果。”

  从1984年的《风之谷》、1988年的《龙猫》到20xx年的《千与千寻》和20xx年的《哈尔的移动城堡》,久石让成为与宫崎骏合作最多的'作曲家,他的音乐总是充满梦幻色彩,给听众以充分的想象空间,可他并不是对所有的动画电影都充满兴趣,“我除了宫崎骏的电影之外不看任何动画片,但我希望自己能始终保持这颗童心,永远对生活充满好奇。”他直言,自己非常清楚宫崎骏的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极大.“但其中的音乐会有怎样的影响,我就不知道了。我只希望观众能在看完这些动画电影后,能够增添勇气,获得一些积极的东西。”

音乐会的观后感11

  欣赏1月5日晚上在象山剧院举行的“梧桐御府之夜”名家名曲音乐会的观众,刚一入场便发到人手一张“欣赏音乐会需知”,还未开演就听主持人多次提醒应该如何听音乐会,既可见音乐会的主办方对营造良好欣赏秩序的充分关注,也表明在象山上演一台高雅音乐会将要面临的考验是多么大。我在进入象山剧院后,看到从三岁孩童到六七十岁长者,从政府官员到平民百姓,从音乐工作者、音乐爱好者到非音乐人士的各年龄各阶层各音乐素养的观众群体,便已开始担心今晚的音乐会是否能顺利听完了。因此,觉得入场时每人发一张说明书,音乐会开始前主持人再强调一下,很有必要。

  这是一场由政府搭台,企业出资共同主办的音乐会。会场布置简单但不失美观,音响和灯光效果较好,舞台的调度也较紧凑。音乐会的指定用琴是由四明琴行提供的,音色与音准还不错,略有不足的就是贴在琴身上与观众面对面的招牌字的形状和颜色欠佳,字形太大,颜色太艳,造成过于夺目的效果,使我要专注于演奏家的表演时,常受到它的干扰。担任音乐会主持的是业余的专业主持孙忠心。因他是教师,所以说是业余主持,又因他经常应邀主持县内各类演出,且主持风格机智、热情,受人欢迎,所以可称得上是够专业的了。在今天的音乐会中,他的主持对观众的欣赏纪律和秩序起到了不少的作用。

  音乐会分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先由一对加拿大双胞胎姐妹Nadia和Annie组合演奏,一个弹吉它,一个吹长笛。她俩一上台,俊俏的模样,闪闪发光的乐器,未演奏便给人一种悦目的视觉享受了。她们演奏的第一个曲目是一首古典组曲,吉它的演奏音量和音色比较有古典味,长笛除了音量过大,换气声听得一清二楚略有不适外,其他均非常棒。两姐妹的配合十分默契,节奏、力度、速度、表情等非常一致。遗憾地是,在演奏的进行中,台下观众不出意外地果然有一些声音,有小孩的叫声,有手机的铃声,还有窃窃的私语声,大概因这类音乐离大家的生活太遥远,或是大家才落座不久,未能安心定神聆听音乐的缘故吧。

  第二个出场的是81岁的美国爵士音乐家鲍勃·贝勒斯。他的满头银发加上即兴的弹唱,一上来便吸引了观众,观众开始从欣赏第一组节目时的只在音乐演奏完后规矩地鼓掌,发展到在音乐表演中也开始鼓掌了。音乐家很能逗观众,时而来句半生不熟的中国话,时而在音乐表演中做一个夸张的动作,时而唱一些中国歌曲,逗得大家不时配合着音乐家的表演给予掌声,并且在他下场时,很有希望他再表演一会的愿望。在该组节目中,观众的气氛比起第一组节目的表演要好不少,如果场内的个别小孩不大声哭喊的话,应该是比较圆满的了。当然,如果孩子家长事先知道台上演奏的是比孩子爷爷还年长许多,甚至可能就是今晚剧场内年龄最大的人时,肯定会知趣地将孩子带离现场,待哄好后再进来欣赏了。

  第三个表演的`是英国钢琴家马克·拉提墨,他演奏的第一个曲目是拉威尔的《水妖》。拉威尔是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这段音乐自然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最能让人明显捕捉到的音乐形象便是“水”的波动,而旋律性并不很强,因此,听众中又有些不安稳了。但当他演奏第二首现代风格的乐曲时,由于节奏的多变,音块的大量运用,较大的音量,给人强烈的听觉冲击,甚至有时是一种受不了的感觉,这种新奇的音响震慑了观众,大家听得投入之余,也显出茫然的神情。如果主持人能够在演奏之前介绍一下这两种音乐风格的特点,让大家多一些心理准备,会更有利于调节欣赏的口味和心态了。这位音乐家虽然不像前一位那样善于用语言和观众进行交流,但他的绝活也是很吸引人的,最拿手的便是用臀部“坐”到钢琴的琴键上,造成很突然的声音效果。随着他连坐带滚(手指在琴键上飞速翻滚)的表演,观众的热情开始被点燃,场内掌声叠起。他的表演带来了音乐会的新高潮。

  第四个表演的是比利时的音乐家尚·马龙。由于他的中译名很中国化,因此,观众的期待感也最强。他一上来便开始和大家玩起了中国话,虽然不地道,但比起鲍勃·贝勒斯要熟练多,他还能用中文说出“我爱象山”,更逗得大家非常开心。在一首外国乐曲之后,他演奏了江苏民歌《茉莉花》改编的爵士钢琴曲,很讨人喜欢,虽然爵士风格的茉莉花不像中国风味的茉莉花那么典雅、清纯,但也是别有一番滋味的。第三首是日本作曲家喜多郎的《丝绸之路》改编曲,东方味较浓,大家同样听得较入味。可以说,听众的情绪随着一个个音乐家们的精彩演出,逐渐进入到良好的互动欣赏的状态了,时而是自发地鼓掌,是而是有节奏地鼓掌,时而是专心地聆听,一副陶醉状。随着尚·马龙的精彩收场,上半场便圆满结束了。

  中场休息后,下半场的音乐一开始,便多了浓郁的中国味。台上是五位身穿蓝色旗袍的年轻中国女乐手,用扬琴、筝、琵琶、二胡、笛子演绎了两首中国乐曲《喜洋洋》和《采茶舞曲》,其技巧熟练,风味纯正,是地道的江南丝竹风格。除了扬琴的扩音不够好以外,整体的音乐表现较婉转、悠扬、清丽。随后,尚·马龙又和她们合奏了一曲《梁祝》,效果也不错,观众听了感觉比较亲切。下半场的第一高潮,是尚·马龙先生带领大家演唱齐秦的成名作《月亮代表我的心》。这首歌曲观众是最熟悉不过的,在音乐家的语言和歌声带动下,大家也应和着演唱起来,这种互动的感觉很好,音乐家与观众的交流也达到了很默契的地步。第三首歌曲《昨日重现》也有类似的效果。最后,在大家的一片欢呼声中,尚·马龙结束了演奏。

  接着又是用臀部“坐”着演奏的钢琴家马克·拉提墨上场了。他上场时还端上来一个盘子,大家不知他要干什么。正猜疑间,肖邦的音乐已从他的指尖流淌而出,先是一段平稳的行板,然后是热情乃至奔放的波罗乃兹舞曲。他似乎要把各种音乐风格都弹遍,因为他已弹了印象的、现代的,现在又弹浪漫的,而且对各种风格的演绎都较入味(只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品味,演绎肖邦的音乐时略有些表演过头)。他在第二首乐曲的演奏中,开始变得“不规矩”起来,不但拿掉了钢琴的谱架,还从盘子中拿出一些物品放在三角钢琴的琴弦上。演奏中,也不时再拿一些东西放到琴弦上,使音响变得怪异。有时会用手指去拨钢琴琴弦,有时两手拿着两个衣架在琴弦上来回刮动,发出各种新奇的音响,并在演奏了一会后,把衣架顺手往身后一扔,继续演奏,逗得观众哈哈大笑。突然,他停止演奏,转向观众,拍起了掌,大家便跟着他一起拍,他则在掌声中继续演奏……总之,他的表演,有许多创意。虽然音响效果不是传统的悦耳的声音,但大家并不觉得讨厌,可见,现代音乐的某些特色还是受到大家认可的。在他的演奏中,其实已向大家传递了现代音乐的大致概念——反常规的表现方法产生的新奇的视听效果,演奏家与观众一起表演产生的互动情景,和那种自由不羁的表现所带来的感官刺激。如果主持人能插入一些音乐风格的知识介绍,则会让大家在笑过唱过拍过之后,多一些“哦,原来如此”的领会了。从下半场开始至此,观众的欣赏纪律和秩序有了明显好转,已听不到小孩的哭叫(或许已经睡着了),也听不到手机声(或许已经关机了),也听不到与音乐无关的交谈声了,因为音乐家的表演,把大家的注意吸引住了。

  随后出场的依然是一对双胞胎姐妹。这次的演奏,扩音效果好了许多,长笛的表演更加自如,并且比吉它要好,反倒是吉它有个别音没处理好。《卡门幻想曲》的演奏中,由于有《哈巴涅拉舞曲》、《斗牛士进行曲》这类大家较熟悉的旋律,因此,观众的欣赏状态很好,不像听她们第一次出场演奏时那么茫然了。她们在结束部分的华彩段的演奏中,展示了高超的技巧。长笛力度的突强突弱处理,将旋律骨干音与伴奏音进行了清晰的分离,使擅长旋律演奏的长笛,也能同时奏出旋律与伴奏音型来。吉它的和声节奏同样恰到好处地烘托着音乐的脉动。尤其是她们在结束句上的一气呵成的演奏和长笛在最高音上的强奏,让大家在轻巧的吉它与长笛的演奏中,听到了辉煌的音乐效果,引发了大家的热烈掌声与喝彩声。

  压轴出场的是81岁高龄的鲍勃·贝勒斯。他的此番表演,与观众的交流更加默契,时而用歌声,时而用眼神,时而用琴声,在音乐的演绎过程中,丝毫未见老态,有的是充足的活力。他通常在观众的掌声尚未停止时又继续演奏和演唱下一曲,一副很投入的样子。在他的带动下,观众也变得更加投入了,曾经被担心为不懂得音乐会欣赏礼节的观众,此时已俨然成了很会欣赏的观众了。当他的表演结束后,主持人告诉大家他的真实年龄时,引得大家一片惊叹。此时,那些在他的表演中有很好互动的观众,一定大呼过瘾,而少数那些在音乐欣赏中无动于衷的观众,一定会感到一种失礼的愧疚和无知的沮丧了。

  音乐家们的谢幕也很有意思。那位常爱在演奏中别出心裁的马克·拉提墨,竟然拿了一把扫帚在舞台上扫起了地,随后尚·马龙拉着他在鲍勃·贝勒斯的即兴演奏中跳起了滑稽的舞蹈。观众的热情再次被点燃,掌声如雷贯耳,响个不停,并在主持人的提醒下,全场起立鼓掌。不知不觉,整整两个小时的音乐会便在这样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

  回顾音乐会开始前会场内的一片嘈杂景象,回顾主办方向每位观众分发“欣赏音乐会需知”的举动,回顾主持人在开演前向大家作的郑重声明,回顾头几个节目表演时观众中出现的不太和谐的声音,再来看音乐会进行中的良好互动氛围和音乐会结束时的辉煌热烈场面,觉得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本场音乐会的特点——在欣赏中互动,在互动中欣赏。

  在音乐会的进行过程中,主持人、音乐家分别用语言、音乐与观众进行了互动。主持人的语言是通俗易懂的,加上是本地人,熟悉本地百姓的欣赏口味,因此,观众较容易接受主持人的建议,并在欣赏的初期普遍遵守了欣赏纪律,虽然一些乐曲不是太熟悉,也能够尽量克制自己,努力保持欣赏礼仪。而在音乐会的进行中,能抓住观众欣赏心理并使观众投入欣赏的,是音乐家们的精湛技艺和幽默风趣的台风。三位男音乐家都有极强的表演与沟通能力,能在自如地玩转手上的音乐活儿的同时,忙里偷闲和观众进行交流,于是,场内逐渐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欣赏的氛围。此外,他们所选取的互动时机、互动内容与互动方式,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一是选取了观众熟悉的音乐,如大家熟知的流行音乐、民歌、名曲旋律,使大家在心里产生共鸣。二是用语言与观众拉近了距离,大凡国人听到外国人说中国话,总会有一种亲切感与好奇心,这一招被三位音乐家们用得最多,尤其是尚·马龙,他向大家秀了多段很中文,既有说,又有唱,令观众大呼过瘾,自然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三是音乐表演与身体、眼神交流相结合,除了两位女音乐家的表演比较“中规中距”外,其他三位男音乐家都有许多身体和眼神上的外显性表演,并常在音乐的最精彩之处插入表演,这种方式很适合较少听音乐会的本地观众,正是这种恰到好处的举动,提醒了观众:该是鼓掌的时候了,该是唱出声的时候了,该是笑出声的时候了。与主持人用人人皆懂的中文向大家介绍欣赏常识,介绍音乐家的来头相比,音乐家们结合音乐性与趣味性的表演方式更是对观众如何听音乐,如何享受现场互动乐趣的生动教育。用音乐来调动大家互动,用互动使大家愉悦,让大家遵守音乐会的纪律与秩序,更好地欣赏音乐,归结起来便是——在欣赏中互动,在互动中欣赏。

  由此,我想到了音乐课堂,它不正是音乐会的精简版吗?教师有时是主持人,向学生传授欣赏音乐的常识,有时是音乐家,向学生亲身演示各种音乐形式,带给学生美的享受,有时虽然自己没法演示,但会在将音乐录音录像介绍给学生时,加上适当的提示。使学生良好地学习音乐,尤其需要教师有互动的本领,要会用眼神、体态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这种交流,不一定要像音乐家们那样夸张,也没有一致的统一模式,只有每位音乐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营造良好的互动欣赏氛围,才能使音乐课堂也像今晚的音乐会那么生动。如果只会说不会演,那就只能当好语文教师,不能当好音乐教师。如果只会自己表演不会营造互动氛围,不会巧用互动时机、内容和方式,那么,只能当好自我陶醉的音乐教师,而不能当好受学生欢迎的音乐教师。只有懂得学生的心理,了解自己的特点,能熟练地运用语言、表演,能抓住教学的瞬间,选择恰当的内容,运用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互动学习氛围,才能让自己和学生都沉浸在音乐中,才能像鲍勃·贝勒斯那样忘记自己的年龄,忘我地驾驭音乐课堂,带领学生驰骋在音乐世界里。

  作为一名普通观众,我由衷地向为我们带来美好音乐和欢乐享受的音乐家们致敬,并感谢主办单位的精心策划,承办单位的用心运作,主持人的热情主持。

音乐会的观后感12

  ——观著名作曲家刘长远先生作品音乐会、作品赏析讲座有感

  刘长远的作品百听不厌,耐人寻味,这是多数观众对他作品的评价;在专业圈内,演奏员们对他作品的印象多是刚接触时叫苦叫累,拿下来以后大呼过瘾。因此,也流行着这么一个玩笑,在乐队排练刘长远作品期间他从不露面,因为他总是挑战演奏员的演奏技术和速度极限,大家练起来辛苦,愁肠百结。但排下来以后,刘长远就笑呵呵的来了,那时演奏员们也都换了副嘴脸,喜笑颜开地大声叫好。

  这场周末音乐会,是"指挥家彭家鹏带你赏民乐"系列首次以作曲家个人作品构成的专场演出,选曲民族管弦乐《抒情变奏曲》《忆》《龙跃东方》三首颇具代表性的作品,它们不仅在专业圈内得到认可,在广大听众中备受欢迎,也是海内外各大乐团争相上演,中、小学乐团比赛的必选曲目之一。作品强烈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在彭家鹏挥舞的棒下总能得到完美诠释,柔情与动感并存,激烈而又内在,音乐流淌入心,令观众为之倾倒、震撼。

  下午的讲座中,刘长远详细讲解了民族管弦乐《未来的希望》《梦释》。为了让讲座更加生动,他特意邀请了青年演奏家王玉珏首演扬琴协奏曲《月下无影》,音乐灵动,技巧高超;赵志勇吹奏了唢呐协奏曲《金声》,展示了唢呐细腻委婉的一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刚刚获奖的民族室内乐《水墨画》,虽然学术性强,但可听性也不逊色,在张莹莹、丁雪儿、董淼的演奏下,其精致的旋律线条优美动听。

  有趣的是,一位号称"拒绝听民乐"的听众却破天荒地从头到尾跟着聆听。他是从青岛特意赶来的著名歌剧导演王景彬。曾经,王景彬和彭家鹏一起合作歌剧《茶花女》,演出非常成功,他就对彭家鹏说"你还是跟我一起弄歌剧吧!中国民乐有几个问题解决不了——律制不对音不准、齐奏混奏不具交响性、音响太杂噪音多。"彭家鹏习惯性地耸耸肩,只微笑说了一句"民乐你还是要听一听".王景彬听了彭家鹏"劝告",看了音乐会,他惊讶地发现:彭家鹏把民乐这三个问题天衣无缝地解决了,刘长远的作品更是把民乐的张力和潜力挖掘深入,这完全不是想象中的民乐!他像是被敲开了喜爱民乐的心门,"以前没有真正认识到民乐这个瑰宝。现在有了好作品,在一流指挥和乐队的诠释下尽显了民乐的美,民乐完全可以交响化、国际化!"王景彬改变了对民乐的旧识。

  从偏见到偏爱,发现一片未开垦之地

  刘长远真正介入民乐写作,是从20xx年《抒情变奏曲》一炮打响开始的。第一次写民族管弦乐就获得巨大成功,给了他很大鼓励。20xx年,他创作了琵琶协奏曲《戏弹》;20xx年用自然音写成展示多种乐器solo的民族管弦乐《四季》;20xx年受上海民族乐团委约创作了打击乐分量十足的《龙跃东方》;20xx年受澳门中乐团委约为纪念辛亥革命而作《未来的希望》;20xx年写下了名扬海内外的《忆》……他的很多民乐作品常闪耀在舞台上,刘长远对民族管弦乐创作越来越熟悉,对它表现力的掌握也越来越自信了。

  然而,在这之前,刘长远对民族管弦乐的理解也有些偏差。他9岁开始拉小提琴,还坐过交响乐队,1985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198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获硕士学位;1992-1995年于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作曲系深造,获艺术大师文凭。这些经历使他掌握了扎实先进的作曲技法。虽然也写过一些民乐小重奏,但他对民族管弦乐还是比较陌生的,民乐也一直不像西方音乐那样能钻到他心里去。在八九十年代,像很多人一样,刘长远也曾觉得民族管弦乐音不准、节奏不准、声音偏小偏窄。直到20xx年以后,面对写交响乐得不到演出机会,呕心沥血谱出的乐章仅上演一两次就被尘封在抽屉中的无奈现状,使刘长远深深感到作为作曲家的身份价值得不到体现,恰好此时指挥彭家鹏也总是鼓励他催促他写民族管弦乐作品,就这样,刘长远踏进了民乐领域。

  渐渐地,刘长远发现"展示民族乐器本身的特色取决于作品".民乐作为独奏和重奏形式非常好,但同时,作为管弦乐队,它诠释的那种柔美和张力更具韵味。因为中国乐器跟西洋乐器不同,西洋乐器音准稳定,但民族乐器善于表现变化音,有些还可以通过气息随心所欲控制音高。并且,民族管弦乐队也可以在节奏、音准上做到非常准确,关键在于指挥的要求。运用好中西乐队之间互补、相融的关系非常重要。

  这让刘长远感觉进入了一个非常广阔的新领域。十余年光景,他不断挖掘民族管弦乐的特色。他有一个使命感——在世界音乐中证明中国作曲家能像西方作曲家一样对艺术做出贡献".他希望不只自己这一代人这样想,需要一代代中国人去证明。他说:"中国民族管弦乐发展60多年,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它才刚刚开始。我们中国作曲家比较幸福,因为我们有民族管弦乐这片未开垦的土地。"

  与肤浅对立,追求思想内涵深刻的作品

  每个作曲家都有自己的创作风格,有人喜欢突出色彩性的创作,有人喜欢描写民间风土人情,有人喜欢优美婉转的曲调,有人喜欢先锋派的无调性音乐。而刘长远创作的最大特征则是思想深刻、张力十足。

  刘长远认为,"有思想性的音乐能给人带来更大的触动。"平时看起来,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但在他的作品中,却不时体现着严肃性。他喜欢在音乐中表现思想,表现人生哲理,让人听完音乐之后不禁深思。就像听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会思考什么是死亡,刘长远的《忆》让人想到伟大的母爱或者爱情,《抒情变奏曲》则寓意人生的沧桑变化。在刘长远的音乐中,这些对人生意义、人性情感的表达与思索时常流露。艺术哲学家阿诺德?豪塞尔指出:"严肃的、真正的、担负责任的艺术必定会卷入生命和人类存在意义之类问题的探讨。"历史的车轮也证明了这一点,载入史册的多是思想性、艺术性极高的作品,这样的音乐实际上才是真正的`主流文化。

  其次,音乐张力巨大,旋律独创也是刘长远作品的一大特征。弱的时候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强的时候疾风骤雨一般,慢的特慢,快的特快。著名作曲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刘锡津曾评论"刘长远的音乐极富戏剧效果,给人以画面感".它给人带来的触动和震动较大,易引人入胜。彭家鹏不止一次赞叹"刘长远所有的旋律几乎都来自自己的灵感,他是自己想出来的,这太难了,就像上帝告诉他的一样,每一部作品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声音,无法代替。"

  刘长远的观点是:"人要追求不肤浅,肤浅的对立就是深刻。因为毕竟是严肃音乐,不是娱乐音乐,娱乐音乐是另外一回事。"但好在,他的深刻是考虑听众的,他从来不迎合不讨好听众,却想尽办法能让观众听懂。他主张作曲家必须要把民间的艺术提炼上升到人文的艺术,与专业相结合,又让听众喜欢,才能雅俗共赏,引领观众的审美品位。

  用心挖掘乐队潜力,推动民乐向前发展

  事实上,现在很多民族管弦乐作品都非常棒,但彭家鹏似乎对刘长远的作品"情有独钟".在他指挥的音乐会中,几乎都会安排刘长远的作品,一首,甚至更多。这种偏爱缘于"刘长远不断把民乐的潜力和空间向前推动",这是刘长远的贡献和追求,同样也是彭家鹏的。

  当前,中国民族器乐演奏家和指挥家贤者辈出,可是没有好作品,乐团难以提高。作为贯通中西的一流指挥,彭家鹏指出"刘长远的每一首民族管弦乐作品都是对乐队的飞跃提升".刘长远特别用心地挖掘民族管弦乐内部的可能性,在民族器乐的演奏速度、演奏方式上挑战极限,他把民族乐器好听的、科学的东西写了出来。手法新颖,音乐语言和节奏型运用复杂,配器与技法应用现代又适度,极具时代感和表现力。虽然在每次排练过程中,彭家鹏和演奏员们都感觉很辛苦,但他们还是坚持要做,在尝试中不断突破自我。

  至于怎么写好民乐作品,也是门艰深的学问。由于民族管弦乐队没有铜管,很多人都误以为民乐出不来非常有张力的、气势恢宏的场面。细心的彭家鹏发现,刘长远在处理作品矛盾冲突时,除了使用中乐的管乐以外,他把民族管弦乐团独有的弹拨乐发挥、调动,用弹拨乐的扫弦、轮指,像狂风急雨一样渲染氛围,效果同样令人震撼。因为看到中西两种乐团的发音、编制、和声、共振、思维方式、音乐语言等不尽相同,刘长远非常智慧的寻找到了中国民乐自己的创作方式,决不盲目照搬模仿西方音乐。

  还是那句话,作品决定了民族管弦乐发展的未来。西方管弦乐经历了几百年发展,是各国作曲家共同创造的。试想,如果没有这些伟大的作曲家,就没有今天传世的经典之作,也没有那么多优秀的交响乐团。而中国民族管弦乐,目前只能依靠中国人自己来写。彭家鹏感慨:"如果多一点像刘长远这样用心想把民族管弦乐提升到国际水准的作曲家,我觉得中国的民族管弦乐发展能够缩短时间寻出一条非常科学的发展道路,迅速达到一定高度,在历史上,在国际上站稳脚跟。这是一条漫长的路,但是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有意义!"

音乐会的观后感13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杭州小记者的活动,12月24日晚在杭州大剧院歌剧院观看《杭州爱乐乐团圣诞音乐会》。此次的圣诞音乐会,杭州爱乐乐团独辟蹊径,打破了墨守成规的演出形式,让普及艺术的讲解成为演出的重心之一,还史无前例地使用了大型LED,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音画之美。

  此次表演邀请了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天津交响乐团常任指挥杨力执棒,国家一级演员、中央芭蕾舞团芭蕾大师徐刚作为特邀讲师。芭蕾的表演者是当下炙手可热的上海芭蕾舞团首席舞蹈演员范晓枫和孙慎逸。在去的路上,妈妈就跟我说这次的音乐会跟以往的不太一样,还有芭蕾舞表演呢!所以我特别兴奋,因为我还从来没有近距离看过芭蕾舞表演,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过,我真是太期待了!首先演奏的`是柴可夫斯基的《波兰舞曲》。这种舞曲表现了古老波兰最高贵的传统情感。

  接着演奏的是经久不衰的柴可夫斯基的优美的《天鹅湖》组曲选段。这欢快、浪漫的音乐让我着迷,我一边听一边欣赏着作为背景的LED大屏幕播放的“四小天鹅芭蕾舞“片段,真是太美妙了!不过最让我激动的是看到了舞蹈演员范晓枫和孙慎逸的双人舞表演,他们优美的舞姿,博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然后演奏的是《红色娘子军》组曲选段。这是中国版芭蕾。它将古典芭蕾的精华与中国的民族气派相融为一体,展现出了中国芭蕾独有的特色和民族风情。接下来演奏的是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组曲选段。

  它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芭蕾舞剧之一,有“圣诞芭蕾”的美誉。随着音乐我似乎也梦见自己得到了一只胡桃夹子,胡桃夹子变成了一位王子……哦,我又看到了舞蹈演员范晓枫和孙慎逸的双人舞表演了,这次我更瞪大了双眼,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们的表演,太美了,台下又一次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把音乐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最后演奏的是斯特拉文斯基的成名作《火鸟》组曲。在芭蕾世界,一向有“一只白鸟和一只红鸟”的说法,“白鸟”指的是《天鹅湖》,“红鸟”就是这部《火鸟》。通过音乐时而让我感觉恐怖,时而让我觉得旋律连绵不断、温柔多情,太令我震憾了!我觉得一台音乐会既可以听交响乐,又可以看芭蕾舞,实在是太棒了!我喜欢这样的音乐会!

音乐会的观后感14

  新年民族音乐会,慷慨激昂、气势恢弘。其中的《瑶族舞曲》,让我心醉神迷了。

  初听此曲,仿佛在一个暖春的清晨,濛濛细雨漂漂然洒在我的面颊上,那种润泽肌肤感觉,顿觉舒畅。清新的微风撩动我的衣角,像爱人的在我耳边轻声耳语的鼻息。而我此时徜徉在青石板路的小道上,石板上的湿,如此明亮,如同涂了一层薄的柏油,走起来油腻一般。

  走着走着,好像走到了一个花园里。群花还没有睡醒。那小雨悄悄的`洗掉了她们的尘埃,于是她们的美丽光泽变得焕然一新。被洗净的浮华下,我看到平日太阳下曾经有过的娇艳的红,高雅的紫,和纯洁的白。以前那般锦绣,如今都懒洋洋的,却也如此的美不胜收,如同一个卸去妆容的素颜美女。这是春来的困意吗?

  突然,惊雷想起,惊起了一片芬芳,这浓浓的雨幕淹没了香气。绵绵东风送来一缕缕饿了般的花香,夹杂着潮湿的泥土的腥味。那是刚刚睡醒的群芳,居然发现在她们酣睡的时候,有人闯了进来,恼羞成怒了。我慌忙跑出园外,园外的田和泥沼里,新插着稚嫩的秧,少壮的麦,路边是点缀嫩芽的垂柳,一起散发出雨后蒸腾出气。这些美丽的绿色在雨幕中快活的沐浴着,鼻子里闻到的是春季特有的味道,闭上眼睛都是愉快。

  我耳中听着美丽的旋律,眼中却看到的是一片美景,心中跟着节奏起伏,时而开心时而忧愁,如同被取代了大脑的控制权,脑中只有这个乐曲,时高时低,时快时慢,听着听着,世上就只有它了。

音乐会的观后感15

  开场用钢琴和舞蹈演出引入剧情颇具新意,虽删减了部分对白,但在幕与幕之间通过主持人的介绍,也能够用另一种方式使观众更好的理解剧情,欣赏音乐,也让观众能够产生浓郁的`兴趣去感受《蝙蝠》独特的喜剧内涵和戏剧魅力。

  全学生的阵容虽稚嫩,却使整部作品呈现出年轻的朝气与活力,每一个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都十分投入,无论是演唱还是表演都将角色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

【音乐会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音乐会观后感05-17

音乐会的观后感06-09

关于音乐会的观后感10-19

《森林音乐会》说课稿07-14

音乐会观后感15篇(热)05-17

音乐会观后感汇总(15篇)05-24

《春天音乐会》教学反思05-16

小班教案:《森林音乐会》11-01

音乐会策划书04-11

《春天音乐会》教学反思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