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观后感>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时间:2024-07-02 13:06:2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观后感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篇1

  《感动中国》陪伴我们走过了20年,感人的故事历久弥新,感动的力量经久不息,这些平凡却闪亮的名字一次又一次的的令我们落泪。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大科技成果灿若星河。脱贫攻坚成果显著,奥运赛场健儿们抢金夺银,《感动中国》精准定位、悉心挑选,以十位代表性最强的人物为蓝本,展现出“特殊”一年中,无处不在、荡气回肠的中国力量和民族精神。

  一位84岁的老人,脚步略显迟缓,却目光坚毅,他脚下的高原印记着他半个多世纪以来奋斗的足迹。抗美援朝期间,年仅13岁的吴天一申请入伍,之后被分派到中国医科大学学习。1958年,经历了朝鲜战场洗礼的吴天一跟随部队调防到青海,在这里他见到了大量因支援高原建设而患上高原病的患者,其中一位志愿军的战友尤其让他印象深刻。他叫吴天一,痰多得从鼻子里、口腔里、嘴里面都涌出来,缺氧特别严重,他说飞机大炮都没把我打倒,我到了这个地方,得了这个怪病,最后,他就去世了。这个话也深深刺痛了我。在调研途中,吴天一遭遇过六次车祸,留下14处骨折。最严重的一次一根肋骨差一点就戳入心脏。100天后,他又出现在了马背上。在高低压综合舱的人体实验中,吴天一耳膜穿孔;阿尼玛卿山科考,双眼白内障;长期高原奔波,导致慢性高原心脏病。身体屡遭重创,而理想的火焰却越燃越旺。

  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这是《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陈贝儿的颁奖词。“纪录片贵在真实,而真实在于细节的把握与感情的'投入”,在《无穷之路》中,每到一个拍摄地,陈贝儿都尽可能地深入体验当地生活,亲身经历各种职业,快速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感受乡村振兴为当地老百姓带来的惊喜变化,见证并展示了祖国脱贫攻坚的成果,传递正能量给观众。

  每个人的一生,相对于漫漫历史长河是极其短暂的,但如果他能在短暂的一生中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礼貌作出贡献,人生价值变得以充足,这些事迹在我的生命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伴随我的心灵共同成长。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篇2

  从2003年到2022年,20年来,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颗颗炽热的心灵,历久弥新的中国精神在照亮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2021,家国万里,感动依然。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高达100岁高龄的物理学家杨振宁,他从中华少年到爱国游子,再到归根老人。他用50年时间回应了邓稼先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约定。其中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赤子之心,让人动容,令人肃然起敬。

  爱国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是“百年征途筑辉煌,砥砺初心向复兴”,爱国是“苟利国家生与死,岂因祸福避趋之”。朱彦夫用枪杆子、锄杆子、笔杆子,书写了一段段精彩的人生,为中国抗战事业、脱贫事业贡献出自己毕生的力量。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奠基人彭士禄,“深埋”一生,守护着中国的海洋。中国超人苏炳添超越病痛,超越局限,超越极限,让世界知道“中国人可以跑得更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身残志坚,两人共两条腿,一只手,而他们却用那两条腿,一只手养育了一双儿女,成功地脱离贫困,走上小康道路。因小时候误用药物而导致神经性耳聋的女孩江梦南,在父母的帮助下,成功的学会了唇语,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并凭借一己之力考上了清华博士生,致力于人类的生活健康。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矢志报国的飞机设计工程师顾诵芬,他让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飞机翱翔于天空。报国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他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天一,一生都致力于研究高原病。他在高原病研究一片空白时,开启高原病的研究之旅,他在自己最宝贵的青春时光时留在了高原上,让修筑青藏铁路的14万大军无一因高原病死亡,创造了医学界高原病的奇迹。

  他们感动了我们,感动了中国。有追求,就能无畏挫折,不惧艰险,风雨前行;怀理想即可处变不惊,沉寂喧嚣,凝视缭乱!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篇3

  窗外下起了蒙蒙细雨,有点微冷。

  一抬头,眼前的屏幕中就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瘦骨嶙峋的老人,正带着平和的微笑凝望着照片里一个个孩子的笑脸。这位老人正是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刘盛兰。老人本不富裕,家境贫寒,但自从开始捐助贫困儿童以后,就从没有断过。他坚持从很少的工资中挤出一部分用来捐助学子。失业、失火让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人只得返回家乡,靠捡废品勉强度日。老人吃捡来的罐头,几十年没有换过一件衣服,节省出来的每一分钱都捐助给了孩子,但他从不告诉孩子他的家境。尽管生活异常艰辛,老人还是将一份份装满浓浓心意的信封寄向了五湖四海……

  刘盛兰老人的.执着让我深深地震撼了,他不论自己的贫富贱贵,不管别人的冷讥热嘲,一直用自己最真挚的爱来温暖孩子们纯真的心。望着那位躺在床上微笑的老人,温暖蔓上了我的心扉,那些孩子永远不会忘记,就是这样一位老人让他们获得了希望与关爱。我的心被这种默默、无私的爱触动了,那种微妙的感觉久久不能忘怀。感动竟如此简单,没有华丽的故事背景,就凭一颗充满大爱的心。哈菲兹说过:“伟大总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能够像个最普通的人一样露面、说话与行动。”刘盛兰爷爷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在《三杯茶》这本书中,我同样认识了像他这样的人——摩顿森。摩顿森舍弃工作踏上了一段辛苦漫长的筹资旅程,经历千辛万苦后,他终于成功建立了六十多所学校,一个美丽的承诺,终于兑现。每当想到这些爱的使者,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感慨:“爱竟能舍弃一切,竟能重燃希望。”

  雨,还在下,屏幕里的叙述声格外深沉。我静静地听,细细地想,正是无数个这样的他们,怀揣着对国家的爱、对学生的爱、对工作的爱、对战友的爱、对研究的爱,甚至对陌生人的爱,如春风细雨般将感动传进了每个人的心。感动源于爱,因为有爱,世界才会更加美好,才会充满温暖。每一份真挚的爱都使我感动,从生活中的“小”爱做起,美好的未来将向你展开怀抱。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篇4

  在观看《感动中国》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张桂梅老师的故事,她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令我心生敬佩。

  云南贫困山区里的家庭存在很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女孩大部分读书少或不读书。所以张桂梅老师决定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她努力了5年,也只筹集到了1万元,在这期间她得到的最多的是冷漠和怀疑。后来她参加人大代表会,将这个梦想告诉了一位记者,经过报道,更多的人来帮助她。一所宽敞的高中终于建起来了,但问题随之而来,有学校没学生。张桂梅老师走过11万公里的家访之路,去请,去劝,去求。将女孩们从田野间,灶台前带回了学校里。她将别人资助给她个人的钱和自己的工资累计100万元,全部捐给了女孩们。

  但女孩们基础很差,有的甚至连小学都没上过,在巨大的压力和工作任务下,张桂梅老师患了23种疾病。每天用止疼药来缓解疼痛,她要把时间留给女孩们。从病床上醒来,刚从死神手中逃脱,开口第一句便是:“能把我的伤葬费提前预支吗?我要看到这些钱用在孩子们身上才放心。”第二天更是不顾医生劝阻回到学校。

  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一不体现了张桂梅老师爱孩子的心,无一不体现出张桂梅老师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的人,怎能不值得我们尊敬?

  可喜的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有许多平凡的英雄。

  不久前我国边境几名战士为公殉身,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形成了一堵肉墙,用自己的生命阻止印度兵踏入我国国土一步,他们不是不怕死,他们更怕敌人侵犯国家。还有消防员,当火灾来临时,人们无不着急,但他们目光坚定,步伐一致。他们在家是父亲是儿子,在火场他们是消防员。他们手里握着的`是被困火场人们的希望。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

  不知大家可还记得花坪小学的副校长“英子姐姐”。她在网上为贫困学生捐款,这与张桂梅又何其相似。

  战士,消防员,老师,白衣天使……他们平凡却又伟大。他们只是没有像张桂梅那样站在领奖台上面对众人罢了。他们也是人民的英雄,他们默默无闻,却在最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他们舍己为人,无私奉献,他们也应该受到我们的尊敬,永远被我们铭记于心。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篇5

  从古至今,一直都不缺自强不息,与恶运拼死抵抗的人。他们在逆境面前从未放弃,而是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生活。这一点,我在看完二零二一《感动中国》后,我真是深有感触,更是有所感触,受益匪浅。

  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在身残志坚的情况下,坚持去劳动,他们在面对生活的重重压迫,没有去怨天尤人,而是微笑面对,甚至在下地干活的时候还会哼唱两句。两位身残的老人是风里来,雨里去,三十年如一日的艰辛,可是他们从未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去生活,去扶养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

  清华博士江梦南,小时候因肺炎误食药品,而导致听力几乎丧失。作为一个聋哑人,他没有把自己看成一个弱者,而是和平常人一样去上学,她在父母无数次的教导下学会了唇语和说话。可想而知,这对一个聋哑人来说有多艰难。她没有因为自身的残缺而放弃去学习的机会,甚至在自己自学的情况下还跳级读书,成绩也是名列前茅,江梦南付出了别别人千百倍的努力,有着野火烧不尽的顽强斗志,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榜样。

  香港传媒人陈贝儿,跨越重重困难所拍摄的'《无穷之路》,向西方媒体展示了我们中国脱贫后的面貌,打破了他们的质疑。在拍摄过程中,陈贝儿蹬了几千级梯,爬了十几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她更是以莫大的勇气亲身体验索蹓,用自己的第一感受来感化观众,要知道,索蹓下边是破涛汹涌的怒江,一掉下去便尸骨无存,可她却毅然体验,没有丝毫犹豫,她用亲身体验向西方媒体证明了我们中国脱贫后的面貌,是真实且触动人心的,而她的勇气和毅力更是值得我们学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青少年,我们要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豁达,去克服生活中的困难,磨砺自己的意志,坚持不向挫折低头。风雨过后便是彩虹,只要我们心换希翼,便能达到成功彼岸。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篇6

  班井斌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中,涌现出许多形形色色的人,他们默默无闻,渺小暗淡不被人注目,却总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保护年华不复的老一辈和尚未稚嫩的我们。

  《202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每一位都是我们的楷模,我们需向他们看齐,做一个对社会,对祖国大有作用的人。杨振宁,他被公认在凝聚奈物理、粒子物理,场论等领城拥有了13项诺贝尔级别成就,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穷极一生。张顺东、李国秀用一双手脚相互扶持,将一双儿女养大,又用辛勤劳作甩掉了贫困的.帽子。苏炳添,大龄运动员,是亚洲第一个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九秒区的亚洲飞人。顾诵芬开创了中国自主研制歼击机的先河,同样为国家奉献了一生。陈贝儿,为了世人证明中国在联合国计划的时间早10年脱贫的事实,恐高的她来因两次攀爬钢梯,身体一度抖的不行。

  吴天一,60余年献身高原病学研究,让青藏铁路建设期间4万筑路大军无一人因高原病死亡。江梦南,从从双耳失聪,但她凭着惊人的努力一路逆袭考上清华,据她导师说,她做的模型已经达到世界级水准……诸如此类人,诸如此类事迹,诸如此类精神,都是我们向前进的动力、支持力,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看身残志坚的张顺东、李国秀、江梦南、吴天一,他们哪一个不是普通人?他们哪一个是一出生就站在终点?不都是着心中的那股不屈服坚持的劲,才能一步步走到这个位置上。他们以阳光的心态战胜别人口中的不可能,坚定自己的选择,用事实向世人证明成功并不是

  只有那些“厉害”人物可以做到,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只要你有动力,能坚持,肯吃苦,成功也会向你展开怀抱!

  我们当代年轻人大都缺少这种精神,如果我们也能像他们一样,那么就不会有那些看不起我们的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不仅感动了中国,也感了动了世人!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篇7

  一个人,些许故事,可能看似平凡简单,但却能点燃心中的激情与理想。持久性地做着平常的事,用心中的信念支持着自己去奉献与坚持,这伟大而又不凡的人叫榜样。榜样就像久违的甘霖,点点滴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榜样好似无华的丰碑,时时刻刻指引着我们的方向,这是榜样的无穷力量,这是共产党员的本质色彩!

  伟大的时代呼唤着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山里的花谢了又开,当年幼小的竹林现在已长的郁郁葱葱,而我们身边的榜样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之上,像当初那样恪守初心,不负使命。信念、奉献、坚守、作为……这些都是榜样赋予我们新一代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把榜样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岗,让榜样的力量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相信到那时处处都是创新、处处都是进步。

  “不是因为有希望才选择了坚守,而是因为只有坚守才可能有希望”,甘心奉献的支老师用“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道出了共产党员的朴实无华,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他们用不负使命的那份信念、那份初心完成了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奉献。他们把毕生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他们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着榜样的力量,这力量会让富裕代替贫穷、康健代替疾病、友爱代替仇恨,而明媚的`花园,也终将代替暗淡的荒地。

  最美乡村教师支月英,用一双平凡的握粉笔的手,撑起了整整两代山里人求知的天空。这双手握住了奉献,又攥住了信念;这双手握住着焊枪,更握住着共产党员的坚守。这是握住了党旗的双手,更是一个充满家一样温暖的爱的屋檐。正是千千万万个“支月英”用这样的一双双手,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撑起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他们是挺立的青松、是老百姓的主心骨、是五星红旗上璀璨的星。

  榜样的力量让人奋发向上,榜样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向榜样学习,以榜样为镜,时时思考应当如何对待党的重托与群众期盼,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篇8

  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一线哨所”。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就是引导各项政策落实的那根针。基层干部的“百宝箱”内常备这几样“宝贝”,工作干起来方能如鱼得水、乐此不疲。

  常备记事本,民情民意一条不落。基层任务纷繁复杂,除了完成所在部门的日常与迎检各项工作外,基层干部还涉及脱贫攻坚、征地拆迁等多个领域工作,忙起来就难免记住了这位群众反映的,又忘记那位群众所建议的。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民情民意不仅要耳闻入心,更要用笔记下来。基层干部当备好记事本,认真记下群众诉求,确保群众所需所盼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也要常翻一翻,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理清工作思路,加快工作进度,查找工作差距,工作才能有条不紊推进。

  常备千层底,踏遍基层每个角落。时代楷模黄文秀说:“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她这样说,也这样做到了,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她都走在去往贫困户家中的路上。基层干部要像黄文秀一样,为自己纳一双千层底,主动到“村头巷尾”走一走、到“田间地头”干一干、在“泥巴板凳”摆一摆,以“一竿子插到底”的作风深入最困难、工作最薄弱的地方,收集沾满“泥土芬芳”的“第一手资料”,推动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将好口碑镌刻在百坭的山水之间,一步一履访民情,一言一行解民忧。

  常备情绪收集器,面带笑容担当作为。面对基层工作中的“拦路虎”,有人怨天尤人、患得患失,有人妄自菲薄、松劲泄气,更有人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基层干部当常为心情做做“大扫除”,消除负面情绪,面带微笑服务群众,坚守“初心”担当作为,少一些埋怨,多一些乐观,常怀感恩之心、常为感恩之行,积极面对工作中的“辛酸苦辣”。相信在回忆起基层工作的时候,脑海中定会浮现无数温暖、感动的瞬间,嘴角也会不自觉地上扬。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篇9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一个国家来说教育是一件大事,对一个家庭来讲更是一件大事。由于家庭因素及其他原因,一部分适龄儿童无法正常入学,对上学的渴望也只能是一种奢望,但张桂梅,一个62岁的老太太,瘦弱多病、无家无子,却用行动让1645名贫困女孩迈向了大学之路,实现了华丽转身,她就是人间的“天使”。

  做好一件事情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对张桂梅来说,她这一辈子都在为贫困孩子的教育操心和操劳,为建立一所免费女子高中,面对旁人的不解、质疑甚至是谩骂,她都不予理会,牢记自己的初心,勇挑教育的重担,为改变贫困山区教育落后面貌,尤其是女孩受教育程度低的现实情况,她四处奔走,拉赞助,搞募捐,最终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免费女子高中成立了,这不仅仅是一所学校,而是无数贫困女孩改变命运的`希望之门,在她的辛勤付出之下,女子学校取得了可喜成就。

  张桂梅,由一名普通的中学老师,义务当政府新建的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再到云南省华坪县女子高中党总支书记、校长,这一个个身份的转变和叠加,对她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称谓的改变,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身患疾病的她,面对当地组织的关心和照顾,都化作了她为当地教育事业做努力贡献的动力,她不为名利,不图回报,只为让每一位贫困的孩子能够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她用一双勤劳的双手撑起了贫困孩子未来的天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张桂梅用自己的教育初心,通过19年的努力实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她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用行动向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课,是用行动让贫困女孩华丽转身的“天使”。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相关文章: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01-04

《感动中国人物》的观后感06-10

央视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05-08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优秀03-30

感动中国人物直播观后感06-16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0-04

感动中国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06-07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的观后感06-05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02-23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