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荷花教案

荷花教案

时间:2023-05-13 21:29:20 教案 我要投稿

荷花教案范文汇总十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荷花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荷花教案范文汇总十篇

荷花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提高学生鉴赏多种风格文学作品的能力。

  2.品味小说个性化的语言,体会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3.感受至高至纯的人性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美。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品味小说诗化的语言,体会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难点

  感受至高至纯的人性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美。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预习

  1. 查阅资料,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风格。

  2. 用简洁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3. 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4.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战争场面的图片,请学生用几个词概括。

  残酷、恐怖、血肉横飞、血流成河……

  二、检查预习,梳理小说情节脉络

  1.作家作品:

  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20xx年《亚洲周刊》选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之中,孙犁的小说被选入两篇,一篇就是《荷花淀》,另外一篇是《铁木全传》。

  孙犁去世后,有人这样评价他:二十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浪漫主义作家离开了我们,一个性格清淡如水的人,一个文字清丽如水的人,走完了一生,完成了他诗化的一生。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2.三部分的小标题:

  (1)夫妻话别 (2)探夫遇敌 (3)助夫杀敌

  3.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4.小说的主人公:

  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妇女,描写的是“群像”。

  三、研读课文

  (一)诵读、品味小说“清丽如水”的写景文字,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1.学生自由阅读 “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段文字并感知:这段文字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皎洁的月光、洁白的苇席、银白的湖水、薄雾、清风、荷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清新宁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纯美境界。

  2.划出恰当的节奏,然后诵读,把诗的味道读出来。

  月亮 / 升起来 / 院子里 / 凉爽得很 / 干净得很 / 白天 / 破好的 / 苇眉子/ 湿润润的/ 正好编席 / 女人 / 坐在 / 小院当中 / 手指上 / 缠绞着 / 柔滑修长的 / 苇眉子 / 苇眉子 / 又薄又细 / 在她怀里 / 跳跃着。

  朗读指导:应注意语调柔美、舒缓,忌沉重、急躁。

  3.试比较《荷塘月色》的一段描写: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相同:都营造了一种朦胧、静谧、诗意的境界。

  不同:《荷花淀》语言素朴清新,《荷塘月色》语言较为典雅。

  4.思考:抗日战争这么严酷,有这么恬静优美的环境吗?这样诗情画意的描写是不是违反现实的呢?如果不是,他的用意何在?

  引导联想: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假如我是一只鸟》)

  用意:

  银白的世界、透明的'薄雾、徐徐的清风、清新的荷香,这里是我们美丽的家园,这里有我们美好的生活。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江山如此多娇,岂容日寇肆意践踏?这正是所有抗日战士战斗的动力之所在。

  (二)诵读、品味“夫妻话别”中的对话,探究水生嫂的形象。

  1.阅读本段对话,说说水生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印证。

  勤劳善良:月下编席

  温柔体贴:“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坚强: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

  深明大义:“你走,我不拦你”、“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2.朗读下列句子,体会水生嫂的性格特征及此时的心理状态。

  (1)“怎么了,你?”

  变换句式朗读,体会其不同的表达效果:

  怎么了,你?--急切、体贴

  你怎么了?--语气平淡(冷淡)

  怎么了?--语气陌生、生硬

  (2)“你总是很积极的。”

  变换重音朗读,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

  你总是很积极的。--突出积极,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行为感到骄傲。

  你总是很积极的。--略带一点埋怨

  (3)“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变换标点符号朗读,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理解支持丈夫的态度明确,突出不阻拦。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强调了“家里怎么办”,表现了依赖性。

  (4)“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嫂支持丈夫参军杀敌,只要丈夫能理解自己的难处,再苦再累她也愿意。体现了水生嫂为代表的中国劳动妇女勤劳、善良、坚忍的传统美德。

  (5)分角色朗读下面对话,体会水生嫂回答过程中情感的变化。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

  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面对与丈夫的生离,依恋、不舍。

  “嗯。”“嗯,还有什么?”--坚强面对,不让丈夫担心。

  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了个人的、民族的尊严,他们的选择只能是与敌人“拼命”。此时夫妻的思想感情,一定经历了瞬间的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流着眼泪答应丈夫,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忠贞。

  3.改写水生夫妻对话并表演,让水生嫂用另一种口吻与丈夫对话,表现另一种个性。

  例如: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猛地抬起头。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看着丈夫说:“你真是个爷们!”

  “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

  “你走,我不拦你,我也跟你去!”

  “我们是去打鬼子,你一个女人去干什么?不成!”

  “咋不成?女人也能打鬼子!”

  “队上不会同意的。”

  “我找队长去。”

  (三)朗读“商议探夫”一段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

  1.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性格。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机智伶俐。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可见她探夫心切,快人快语,有点冒冒失失。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 话假情真。

  2.小结:

  短短几句对话,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几个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她们忸怩羞涩之态可掬,缠绵悱恻之情可见,充分表现了中国女性特有的那种含蓄内敛。

  3.思考:这段对话描写,从全文表达角度看,主要起了什么作用?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四)总结:

  环境诗化--清丽如水的景物描写,营造恬静纯美的意境;

  情节淡化--素朴洗练的对话描写,淡化战争气息;

  人物虚化--无姓名、无肖像。含蓄蕴藉的性格与情感。

  散文式的格调,诗歌般意境,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完美统一,这就是“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

  四、布置作业

  1.认真阅读文中其他几处景物描写,体会其作用。

  2.请添加第五个妇女,用一两段话展示她与原作人物不同的个性特点。

荷花教案 篇2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选自孙犁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全文充满诗意,被称为“诗体小说”。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里,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

  教学目的:

  1、了解孙犁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成就。

  2、体会文章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的特色及其对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作用。

  3、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第一教时

  教学重点:

  解题;讲析景物描写和情节结构特色。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板书课题《荷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光焕发城5县(市)所辖。这是一片面积为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周堤埝环绕,淀内地形复杂,纵横交织着3700条沟壕,把淀面分割成43个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淀内有淀、淀间大小沟壕相通的水网泽国景观。

  《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之心。”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三、分析景物描写特色:

  1、提问:这篇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它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美感印象是那一片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的荷花荷叶组成的美丽坦荡的荷花淀。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

  2、提问:作者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呢?

  让学生找出描写段落:

  明确:首先,描写月色下的水乡景色。第1段和第3段。

  第1段开头3句点明了时间、空间和劳动对象,语言简练、动听、优美,不仅写了环境,还反衬出环境的主人的勤快利落。

  第3段通过水生嫂眼光的引示,展示了院内院外的基本色调:洁白、银白、透明。水生嫂身子下面编成了一大片席,在皎洁的月光下,“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的劳动场面诗化了。

  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①描写了芦苇、荷花,这与后文的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有密切关系。②正因为白洋淀如此美丽可爱,所以人民热爱她,决不容许日寇来侵犯。这都为以后小说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其次,描写日光下的水乡风光。第61段。

  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严阵以待,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出在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里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

  到此,全部画面融为一体,由朦胧逐渐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现,前后画面递进,具有流动感,又层次分明,显得意境纵深而高远。概括起来说,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四、分析情节结构:

  提问:作者淡化了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抒情见长,不以情节取胜,他精选三个生活片断来抒写对水生嫂等一群青年妇女的赞美之情。请快速概括这三个生活片段的内容。

  夫妻话别探夫遇险助夫杀敌

  五、布置作业:

  文中对话描写的特点。

荷花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绘画荷花的基础上,学会找画面上是党的地方添画蜻蜓。(重点)

  2、大胆尝试用水晕染池塘中的河水,体验水溶性蜡笔带来的美感。(难点)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画纸、水溶性蜡笔蜡笔、水、排笔。

  认知准备:日常生活中认识荷花、荷叶。

  活动过程

  一、欣赏池塘中的荷花(幼儿作品观察)

  1、这是在什么地方?(池塘)夏天池塘里有什么花开了?

  2、你最喜欢那幅画?为什么?

  小结:要让自己的画面美丽,在绘画荷花和荷叶时,不能都画一样的东西。花要有大有小,又高又矮,同样荷叶也是这样,这样画出来的画面非常自然。

  二、绘画蜻蜓(重点与难点)

  1、谁知道哪种昆虫喜欢在池塘上空飞?蜻蜓低飞是什么现象?

  小结:蜻蜓夏天喜欢在池塘上空飞来飞去,因为这里水气很大。特别是当天气闷热时,天空要下雨时,蜻蜓要低飞,呼吸水气。所以,当你看到蜻蜓低飞时,就会想到可能会下雨。

  2,绘画蜻蜓

  ·观察讲述蜻蜓的外形特征·示范绘画蜻蜓·讨论如何添画蜻蜓

  师:在自己的画面上寻找空的地方绘画蜻蜓,蜻蜓飞的方向就是蜻蜓头的方向。大小也要自己看好,地方大就画得大一点,地方小就画的`小一点。

  3,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4,指导并帮助幼儿晕染池塘中的水

  ·老师示范用水晕染池塘中的水

  ·蜻蜓画好的就上来晕染池塘中的水

荷花教案 篇4

  一、研读自悟

  师:《荷花》这篇课文那么美,咱们一句一句地读觉得不过瘾,我建议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你觉得美的一个词或句子。

  师:好,咱们来交流。交流的方法:先读一读找到的词或句,再说说它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

  生:“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我觉得“小莲蓬”很美。它从雪白的花瓣中露出来,黄黄的、嫩嫩的,真好看。那么瞧——(指着投影幕上的图)。

  师: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将体会到的美在朗读中表现出来。

  生:我觉得“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这句话很美。从“花骨朵”、“饱胀”、“破裂”可以看出这朵荷花马上就要开了。我想“含苞待放”就是这个样子的吧!

  生:我认为“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很美。“挨挨挤挤”指荷叶很多,“碧绿的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颜色和形状。

  生:我补充,这句话中“冒”字特别美,可一时又说不清楚。嗯……我读读这句话,你们听听,看我读得有没有美的感觉,然后给我提提建议。

  点评:专题引读,激发学生自主地发现美、认识美、理解美;在朗读、交流、评价中理解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悟性。

  二、深读引悟

  师:“冒”字美在什么地方,你能说清楚吗?是呀!谁也说不清楚,也很难说清楚。下面咱们来体会体会。

  师:“冒”字可以换成一个什么字?

  生:钻、长、穿、顶、抽……

  师:作者没有用“钻、抽、顶……”而用“冒”,肯定有其独特的理解。再读读这一自然段的课文,体会一下怎样的长才叫“冒”?

  生:毫不犹豫、迫不及待地长才叫“冒”

  生:迫不及待指荷花等不及了,急着想向外透出来,这个同学讲得好,我表示赞同。但单这样理解是不全面的,这里的“冒”还指荷花面带笑容地钻出来,在荷叶丛中亭亭玉立。

  生:我认为一下子钻出来才叫“冒”。

  (兴高采烈地长;喜气洋洋地长;兴致勃勃地长;自豪地长……)

  师:选一个你喜欢的词填在这句话中,大声朗读,用心体会是不是这种味道。

  点评:引导感悟,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面解读“冒”,这不仅仅是“冒”字内涵的领悟,更是师生智慧的展示。

  师:是的,这就是兴致勃勃、迫不及待地长出来的白荷花。想象一下,他们长出来想干什么呢?请同学们边看图边同桌互相讨论,然后把体会到的感受写下来,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一段。等一会儿交流。

  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

  师:好,咱们来交流。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展示自己的美丽,让我们欣赏它的花容玉貌。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一个调皮可爱的小姑娘,想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呢!当她看到那么美,那么神奇的世界时,一定会兴奋不已的.,或许还想高歌一曲呢!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在美丽的池塘里寻找自己的伙伴,一起去玩耍。

  (仿佛想:跟同伴比美;邀好友跳舞;跟飞过来的蜻蜓亲吻;看日出日落;把池塘打扮得更加美丽……)

  师:还有许多同学想说,那就尽情地说给你的同桌听。

  生:我想说:白荷花,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你更美丽的了!

  生:白姑娘,你把你一生的美丽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大自然。“出污泥而不染”是你高贵的品质,我们羡慕你,喜欢你。

  生:荷花姐姐,你真像一位婷婷玉立的少女,穿着雪白的衣裳在碧绿的地毯上跳起了优美的芭蕾舞,百看不厌,令人陶醉。你能永远留在我们身边吗?

  生:荷花仙子,你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点评:借助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引导想象,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内涵,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总评:

  此教例展示了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在充满富有个性和积极思维的学习活动中理解语文,丰富语言,培养能力;充分展示智慧潜能,凸现了个性,培养了创造力。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培养悟性

  悟性指人对事物的分析理解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是“悟”的积累和发展的必然。“悟”即了解、领会。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有“自悟”和“引导悟”两种形式。“自悟”是学生根据学习经验和文化积淀对语言文字自动化的感悟、理解。“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你认为美的一个词或句子”是让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引导悟”是对一些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在教师指导下的感悟。“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两句话写得很美,尤其是一个“冒”字,形象生动,内涵丰富、复杂。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力求读中自悟;另一方面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悟其意的同时悟其法,促进他们学会学习,提高悟性。例:1.给“冒”换词,在换词、比较中让学生悟其意,同时悟其法。2.“怎样长才是冒?”一问激兴趣、拓思路、展个性,在交流、反馈、评价中自然地、不露痕迹地促成了“冒”的内涵的深入领悟。3.“选一个你喜欢的词填到这句话中,读读、体会。”教学活动真正实践“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

  二、展示灵性

  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的过程中,要能力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悟性是能力,灵性是智慧。教学片段始终体现师生生命的智慧。“白荷花兴致勃勃、迫不及待地长出来仿佛想干什么?”“仿佛想看日出,想跟飞舞的蜻蜓亲吻,想看看整个世界是什么样子……”学生的回答思路开阔,富有情趣。这不仅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情感的流淌,灵性的涌动。

  三、显现创造性

  求异发散三个创造性的发现。这堂片段教学无不闪烁着创新的火花。从教师的教程设计、问题引导,到学生的自读自悟,都洋溢着浓浓的创新热情,在求异中充分开掘思维原生态,大胆展示心灵自由,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此时此刻,此景此情,你想对冒出来的荷花说些什么?”针对这一富有灵性、创造性的诱导,学生用心倾诉,真情流露,既是心灵的独白,又是个性的张扬。这时,作者、教者、学者已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荷花教案 篇5

  荷花课文原文

  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教案介绍

  《荷花》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散文。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生动细腻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夏日一池荷花的美丽姿态和自己赏荷花的.美好感受。文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读来使人倍感愉悦。因此,依据课文特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学习语言,陶冶情感,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开始,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平时见过的荷花的样子,还可以用大屏幕展示千姿百态的荷花图,以激发兴趣,调动情感。然后通读全文,从整体上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荷花美丽的姿态和作者看荷花的情景。接着进入重点段落的阅读学习,在读书想象中展开与文本、作者、编者的有效对话,实现文意兼得。

  一、阅读课文想象,观赏荷花,学习语言

  文章第二自然段写了夏日荷花的美丽姿态,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让文中生动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从而理解语言,学习语言。具体可这样进行:

  第1.边读边想:作者来到荷花池边都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荷花姿态,为下面的想象感悟奠定基础。

  第2.再读,展开想象,入情入境赏荷花。教师可以这样引导:我们读书,要学会将一个词、一句话变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试一试你能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

  第3.交流想象,品味语言。组织学生围绕“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展开交流。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尽情描述自己想象中的画面,另一方面,又要结合重点语句对学生进行点拨和指导,赏荷花,品语言。如“挨挨挤挤”“碧绿的大圆盘”,生动地写出了荷叶的浓密和美丽:“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字,则写出了荷花的活泼生动和亭亭玉立的姿态。可让学生通过换词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三是交流与朗读有机结合,边交流边朗读,入情入境地感受荷花的美丽。学生交流想象中的荷花姿态时,教师可以及时进行引读:荷叶挨挨挤挤,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各具姿态,有的______,有的______,有的______。从而加深对荷花不同姿态的感受。

  第4.观赏荷花,再次感受荷花的美丽。在学生凭借语言对荷花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教师可及时用大屏幕呈现一池荷花的景色,引导学生尽情观赏,并进一步激发喜爱之情:望着这一池的荷花,你会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呢?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并实现阅读与表达的有机结合。

  第5.感情朗读,积累语言。这一自然段,作者用生动、细腻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荷花图。景美,语言也美,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二、身临其境想象,感受快乐,陶冶情感

  文章第四自然段写了作者看荷花的感受。作者用丰富而美好的想象,把我们带到了荷花池中。读着读着,我们仿佛也成为这满池荷花中的一朵,深深感受到大自然是多么美好,生活是多么美好!因此,学习这一段,应引导学生置身其中展开想象,让心随着作者的心一起快乐,让情感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得到熏陶和感染。具体可这样进行:

  第1.引导朗读,感受快乐。教师可用娓娓道来的叙述将学生引入情境:作者就这样看啊看啊,看着看着,忽然,自己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翩翩起舞。同学们,自己朗读这一自然段,用心感受作者的快乐和大自然的美好吧!

  第2.置身情境,展开想象,让心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做一次愉快的旅行。教师可这样启发:现在,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朵荷花,你又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呢?让我们尽情想象吧!

  第3.交流分享,陶冶情操。组织学生围绕“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展开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让学生充分想象,尽情表达。如教师可以这样提示:蜻蜓飞过来,对我说:_____:小鱼游过来,对我说:_____:我想说:_____,等等。让童心在丰富美好的想象中徜徉。

  第4.感情朗读,领悟写法。

  (1)领悟写法:“望着一池的荷花,作者禁不住陶醉了,过了好一会儿,才记起自己是在看荷花。而读着作者的描写,我们也仿佛成了一朵快乐的荷花,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引导学生领悟:因为作者丰富的想象,使大自然景色更加美好,使文章更加富有感染力。

  (2)配乐感情朗读,尽情表达心中的快乐。

  三、回顾交流,升华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学习进行回顾总结,交流收获:“美的景色总让人流连忘返,美的文章总让人百读不厌。学了这一课,你又获得了哪些收获?把你感受最深或收获最大的地方告诉大家吧!”引导学生或针对课文内容,或针对表达方法、阅读方法等交流收获,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语文积累不断丰富。

荷花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质地的纸的不同吸水性

  2、尝试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记录环境创设若干不同质地的纸做成的荷花

  重点与难点

  感知不同质地的纸的不同吸水性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荷花

  1、你们见过荷花吗?它长什么样子的?它是什么时候开花的?

  2、欣赏荷花图片

  3、荷花生活在哪里?

  二、实验:荷花开

  1、老师这里准备了好多纸做的荷花,看,它们还在睡觉呢。现在我们要叫醒它们,一起玩个荷花开的游戏,好不好?不过,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这两朵荷花在水里开放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将两朵用不同纸做的荷花同时放在透明的水盆里,让幼儿观察。

  3、你们发现了什么奇怪的现象?(不同纸做的荷花开放的顺序不同)现在,请小朋友们自己做一做,看看哪种花最先开,并且把这花开放的`顺序用数字卡标记出来,好不好?

  4、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套用不同纸制的荷花、一个盛有水的水盆和数字卡片。开始实验,让幼儿同时把荷花放进水里,进行观察,然后根据花开放的顺序依次在花朵上放上对应顺序的数字卡片。

  三、交流

  1、哪种荷花开得最早?哪种荷花最晚开放?开放数序是怎样的?

  2、为什么有些荷花开得早些,有的开得晚?

  3、小结:有的纸吸水性强,吸水速度快,花开得快,有的吸水性弱,吸水速度慢,所以花开得慢。

  价值分析:

  通过这环节,让幼儿对荷花的已有经验得到重现,知道荷花的主要特征,生活环境,为后面的实验做铺垫。

  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感知不同质地的纸的不同吸水性是不同的,在这过程中,让孩子尝试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记录。为目标服务。

  在交流中,让孩子知道不同的纸吸水速度的快慢。

荷花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品味散文式的格调和诗歌般的意境/体味人物对话

  教学重点

  1.景语和情语。

  2.人物对话和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

  1.散文式的格调。

  2.诗歌般的意境。

  教学方法

  研读、品味、思考

  教学过程

  一、点拨

  《荷花淀》不侧重战争场面的描写。从青年妇女这一侧面去表现时代的重大主题——以人民战争抗击日本侵略者。小说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勤劳纯朴、真挚多情而又勇敢机智、积极向上的农村妇女形象,表现了她们的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二、分析文章中几处对话描写及其作用

  ①夫妻对话。妻子追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这里蕴含着妻子对丈夫的忧虑、关切和责备,也表现出人物的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妻子赞同丈夫参军,说明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妻子应诺承担家里的千斤重担,说明她爱丈夫、爱祖国,把对丈夫的爱融注入爱国的高尚的民族气节中。

  ②探夫时的对话。她们想去而不明说,骂、恨、惦念和找借口探夫一样,都是对丈夫的爱。

  ③伏击战后妇女们在回家路上的对话。她们商量回去也成立队伍,她们要和丈夫比赛打敌人,看“谁比谁落后多少呢”,表现她们在战斗中受到教育,不甘落后,想和丈夫比个高低的自尊心理和勇敢好强的性格。

  三、分析文章中的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①渲染气氛,为人物活动提供特定环境以烘托人物形象。“月亮升起来”至“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②借景抒情,展示人物心理和精神风貌。如几个女人在探望丈夫未遇的归途上,有点失望,也有点伤心。可是她们很快地就忘记了那些不痛快。这自然与她们爽朗、乐观的性格分不开,但这时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也会使她们受到感染,从而增强扫除伤心情绪的力量。又如作者写荷叶像铜墙铁壁,写粉红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作者驰骋想象,把景物写得逼真、形象、传神、充满寓意。这里突出了水乡游击战战场的特点,而且写出了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制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

  ③为情节展开作铺垫。文章开头的夜景,暗示一场激战将在这里展开,水生嫂也将会在自己美丽的家乡的水泊之中,在党的领导下,在丈夫的影响下,由一名普通的妇女,成长为一名保家卫国的游击战士。

  四、分析小说中的几处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①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的描写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开头便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交待了“话别”一场的时间、地点,而“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的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段景物描写从人的视觉、嗅觉来写荷花淀的.夜景“银白的世界,薄薄透明的雾,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使人感受到一种清新与宁静,这样氛围中的水生嫂则具有勤劳质朴、温顺善良的美好形象,这样安静和乐的生活与后文的战斗场面又形成对比,揭示入侵者的罪恶。这样美的家乡,岂容敌人来侵犯,因此,必须拿起枪来保卫自己的家乡。总之,此处的景物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场景,烘托了人物形象,景中的主观情绪,又让人感受到人物的精神面貌,增添文章的诗意。

  ②寻夫未遇后的一段景物描写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渲染了一种空寂的气氛,迎面吹来的凉风,吹出了女人们寻夫未遇的失落,风吹草木摇,水波动荡,旷远、摇荡的景物似乎是女人不平静的内心世界。这段景物描写衬托了女人们寻夫后的失望、失落的心情。

  ③归途遇敌之时的景物描写

  “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暗示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将在这清香四溢的环境中层开;对荷花形象传神、充满寓意的描写,还暗示了白洋淀妇女的成长前途——“粉色”的荷花都成了“监视白洋淀的哨兵”,昔日粉妆的女人们,也将成为保卫白洋淀的战士。这段描写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

  五、作业: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

荷花教案 篇8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是根据《荷花》图而写的一篇短文,写的是“我”去看荷花时看到的荷花的样子及看荷花时“我”的想象,写出了荷花的美妙。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弄清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荷花,为什么看荷花;接着要搞清楚荷花开时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在学习第2段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从荷叶、荷花的颜色、形状,并通过“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形象地写出了荷花形态各异的花姿。学习第3段时,应注意通过反复朗读,着重理解“我”把眼前的一池荷花当作一大幅活的巨画的表现手法,

  从中体会到一池荷花的美妙无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用自己的话说说荷花盛开的样子。学习4、5自然段时应使学生了解“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是想象开始,“我才记起”是想象的终止。

  还应知道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象,由此引伸出这是因为荷花静时美,动时更美。还可发散思维:如果你站在这样的荷花池边有什么样的想法?也可结合看图,文图对照,认识荷花美。学生学习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析题:谁见过荷花?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简介有关荷花的知识。)

  二、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荷花》图。

  1.荷花开得怎样?长得怎样?形状和颜色怎样?

  2.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时各是什么样子?

  3.满地的白荷花开得怎样?

  4.图上除了荷花、荷叶还有什么?想想它们与荷花有什么关系。

  三、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小声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2.通过拼音认识莲、胀、翩、蹈、梦等生字。

  3.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1)挨挨挤挤:(一个接着一个)说明荷叶、枝叶多繁茂。(2)碧绿:青绿色,课文指荷叶的颜色。(3)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4)翩翩起舞:轻快地跳舞。(5)饱胀:饱满,指花骨朵快要开了。(6)破裂:出现裂缝,课文里指荷花开时花骨朵的样子。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①我看荷花

  讨论:看提纲;给课文分段。

  2.总结:第一段(1,2)写“我”一进门就闻到花香。

  第二段(3)写荷花美丽、我爱荷花。

  第三段(4,5)写“我”看着满地漂亮的荷花

  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荷花。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特别是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后评议。

  五、总结学法。

  1.回忆旧知:上一课我们学过《放风筝》,属于什么课文。(看图学文。)

  2.提示方法:我们该怎样去学习?(①结合看图,初读课文,读通句子,了解词意。②结合看图,再读课文,理解脉络,了解大意。③结合看图,细读课文,深究文意,领会中心。)

  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之后又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

  第二课时

  一、分组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导朗读。

  二、细读课文,深究文意。

  1.精读第1部分。

  (1)教师读第1自然段,学生思考:“我”为什么去看荷花?这里指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清香)

  (2)自读第2自然段: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找出书中有关语句,用“”画下来。

  (3)再看图:图文对照,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荷叶、荷花的样子?(提示:①你看到荷叶怎么样?图上的荷花有几种姿势?②“我”到荷花池边,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再仔细看什么?)

  (同座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说、再集体说)

  (4)质疑:

  ①荷叶是什么样的.?书上怎么写的?出示幻灯片,读读比比:

  A.分析比较上述两个句子,体会课文句子的写法。(第2句描写荷叶的具体形象。“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样子,突出了荷叶的“姿势美”,挨挨挤挤,写出荷叶的繁茂,把荷叶写活了。)

  B.指导朗读:该怎样读才能把荷叶的美表现出来?(碧绿重读;挨挨挤挤读慢……)

  C.课文题目是荷花,为什么这里要写荷叶呢?(为了更好地突出荷花的美。)

  ②池塘里的白荷花是什么样的?课文用了哪一种句式写出来的?(有的……有的……有的……)

  A.这个句式说明了什么?(白荷花的样子多,花姿不同)引导学生用这种句式说话。

  B.“才”“全”“还”表示什么?(花“刚开”“全开”“未开”。)

  ③还有哪些词表现了白荷花的颜色美?姿势美?(想想、画画、议议。)

  (5)出示挂图:瞧,这就是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教师指图口述):一眼看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我们看见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的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已开放,露出了嫩黄的莲蓬;

  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待放;有的还未绽开,刚吐花蕾。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来游去,岸边丝丝垂柳轻拂着水面,像一位老爷爷,看着自己的爱女——满池荷花,不住点头称赞: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

  (6)练习:①刚开的白荷花()。

  ②全开的白荷花()。

  ③将要开的花骨朵()。

  小结:这段从颜色、姿势两方面写出了荷叶荷花的美。

  2.导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活的画”?

  (2)“看作”是什么意思?(当作)

  (3)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请用“”画下来。

  (4)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这么多……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千姿百态,“看看这很美……那也很美”——朵朵荷花都非常美丽;“如果……可真了不起”——难以做到更显其美。这样写,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强烈的喜爱之情。

  3.自学第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象:当作者陶醉在荷花盛开的美景中时,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象?

  (2)(再次出示图)学生看图个别说,再集体说。(教师可出示幻灯进行点拨:①“我”变荷花的情景;②风起时,“我”和满池荷花舞蹈的情景;③风过后……④蜻蜓、小鱼告诉我……)

  (3)思考:为什么“我”由看荷花却情不自禁地变成了荷花,而蜻蜓和小鱼还要和荷花说上一阵悄悄话,是什么原因让荷花对人、物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荷花清香四溢、洁白无暇,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4)第5自然段主要说什么?它对第四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提导书写生字。

  五、作业:①抄写生字词;②背诵课文;③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写话。

  附:板书

荷花教案 篇9

  【教学设计】

  《荷花》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作者用第一人称描绘了公园里满池荷花的美丽景色。

  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方面,难点是对描写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为此,运用电教媒体形成优化的教学过程,在解决教学重点的同时,既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又可在突破教学难点时强化对学生想象能力的训练。电教媒体所创设的美景给学生以多层次的欣赏,让学生得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从而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听、说、读的技能,提高他们观察、想象以及赏析词句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发展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说明】

  1、围绕训练目标,创设情境、引导情趣:

  为使学生对满池荷花有真情实感,特设计宽银幕投影,以增强空间效果。用轻柔的音乐和描述性的语言使学生置身于美丽动人、风姿妩媚的荷花池旁。初步的观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继而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理清第三段的脉络: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并按这一顺序显示相应的情境,指导学生读文赏析。

  2、借助情境,理解词句:

  凭借电教画面,让学生边看边思,从形象到抽象,理解词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确。课文里有一句: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 冒字,学生难以正确理解,难于用语言表达清楚。若设计卡通式的动景,让学生观看荷花从荷叶丛中渐渐往上生长的过程,从而领会到冒是往上升,是在荷叶的缝隙间长出来,体会其长势。进而再与钻比较,进一步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通过电教媒体的辅助,不仅使学生正确理解词句,从静态中体会荷花强大的生命力,而且活跃思维,增强美感,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3、神化意境,陶冶心情,朗读升华:

  课文第四节,作者想象了荷花的动态美,是全文的难点。其中我仿佛是一朵白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在翩翩起舞一句,更难领会。采用一幅神化的意境:满池荷花的静景配以仙女翩翩起舞的动景,让学生观赏,使学生理解作者看荷花的心情和神情,再通过一个口头句式训练:我( )地看着满池荷花让学生自己感受表述。并再次面对荷花的特写镜头,诵读课文,在神化般的意境中,增强美感,陶冶学生的身心。本课建议安排两教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创设情境,学习第一段

  1、揭示课题:《荷花》

  2、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荷花池旁。

  (教师同时打开三架投影机,使宽银幕上的满池荷花刹那间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3、学习第一段:

  ⑴ 读第一段,思考:为什么我一闻到清香,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呢?

  ⑵ 指导朗读,要求学生把作者闻到荷香后,对荷花的喜爱,希望看到荷花的一种迫切心情读出来。

  二、观美景,入意境,品词句,学习第二段(重点)

  1、师:我们应该按照什么顺序来欣赏呢?

  (听录音,指导看投影)

  2、图文对照,理解词句:

  ⑴ 荷叶是什么样的呢?轻声读课文,划出描写荷叶的句子。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挨挨挤挤,抓住词语体会荷叶的数量多,形状大,颜色美。

  ⑵ 观看荷花从荷叶丛中冒出来的录像并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通过卡通式的动景使学生理解冒的意思,与钻进行比较,知道冒显示出荷花生机勃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⑶ 在诵读、观察的`基础上对一池亭亭玉立的荷花进行赏析。

  (运用电教画面,让学生在欣赏中对只有展开两三片花瓣,全展开的,含苞待放的荷花表示自己的感受,从而进一步领会满池荷花给人们带来的美的享受 )

  ⑷ 写荷花为什么还要写荷叶呢?将画面上荷叶覆盖住,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朵朵荷花,让学生理解荷叶可以衬托荷花的美。

  3、欣赏满池荷花的组合美:

  ⑴ 师:为什么我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呢?

  ⑵ 观赏姿态各异的荷花,结合朗读指导。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表达自己对荷花的喜爱,使学生爱美的情感得到升华。

  4、为什么说这是一幅活的画?

  结合上下文理解。

荷花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等词语意思;

  2、学1—3自然段,能用谁怎么样或干什么的句式说

  说1、3自然段主要意思。

  3.能有感情朗读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这活画的画家是谁?

  二、教学重点:描写荷花的样子的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

  三、教学难点:这幅活的画画家是谁?体会“活”的境界。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谜语激趣,课件激情,交流收集的.文字资料或信息。

  (二)、进入情境,初品课文

  播放音乐,出示画面,带着脑中荷花美景自由读文。

  找出写荷花美的语句,品读谈感受。试用生动形象的词语形容荷花?

  (三)精读细研,品味荷花

  品味荷叶美:(挨挨挤挤

  碧绿

  大圆盘)

  1、“挨挨挤挤贴荷叶”游戏使学生明白词义。

  2、领悟荷叶数量多,颜色绿,又大又圆特点。

  品读荷花美:

  1、荷花“冒”出美。重点理解“冒”,能找其他字取代“冒”吗

  给“冒”前面加上形容词,试说荷花怀着哪种心情冒?、肢体动作感悟白荷花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中冒出来。

  2、荷花姿势美。抓重点词(这么多

  一朵有一朵

  这一朵

  那一朵

  也

  活

  了不起)

  (四)转换角色,个性体悟

  1、在情境中学生醉为荷花,展示各种姿势,体会画家难画的原因。

  2、这里指的画家是谁?非叶圣陶,而是大自然。渗透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五)积累延伸,美感再造

  此时此刻你最想要做什么?任选一项你感兴趣,有信心做好的作业。

  如果你觉得有更合适的作业也可以自主完成另外你还可以将你认为有价值的作业推荐给老师和同学。

【荷花教案】相关文章:

荷花的教案11-10

《荷花 》教案03-06

《荷花》教案02-27

荷花荷花几时开大班教案03-20

荷花优秀教案08-25

荷花教案范文01-04

关于荷花教案06-05

中班《荷花》教案03-07

小班荷花教案02-10

荷花教案模板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