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桂林山水 教案

桂林山水 教案

时间:2023-04-30 17:06:47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桂林山水 教案锦集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桂林山水 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桂林山水 教案锦集五篇

桂林山水 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组有三篇课文,两篇描写祖国的山水,景美,文也美。三首古诗的含义深刻,启发学生怎样做人。

  二、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自学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特别要注意边读边展开想象,使课文所描写的景物在脑海中浮现。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本组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通过本组教材的教学,要进一步训练学生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课时安排:

  1、桂林山水

  2课时

  2、林海

  2课时

  3、古诗三首

  2课时

  积累运用

  3课时

  1、桂林山水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紧紧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二、教学要求:

  1、通过自学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边读课文边展开想象的能力,使课文所描写的桂林山水的美景在脑海中浮现。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录音带。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投影彩图,提问:谁知道这幅图画的是哪里的'景色?(桂林山水)桂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风景区,素有“山水佳天下”的美名。

  二、板书课题

  三、边听录音边思考:

  1、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佳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

  “桂林山水佳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

  2、你同意这种评价吗?为什么?

  先让学生在小组展开讨论,然后在集体交流。

  (桂林的山……桂林的水……)

  有图片的同学可以展示图片

  3、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找同学读读。

  四、指导朗读课文,读后回答: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桂林山水的特点)

  2、自由朗读第二段,边读边思考,读后讨论交流。

  A、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将漓江和大海、西湖作比较,强调漓江的美有它独特的地方。

  、漓江水有三个特点:静、清、绿。

  、写人们荡舟漓江上的感觉。

  B、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

  C、作者为什么在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的前面都加上一个“真”字,它起了什么作用?

  (真是“的确”的意思。一个真字写出了作者对漓江水的赞美之情,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

  D、作者写的是漓江水的特点,为什么要先写“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

  (通过比较,强调漓江水有它独特的美。)

  3、按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段(投影出示问题)

  A、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各是什么意思?

  (用泰山、香山与桂林山作比较,以突出桂林山的特点;

  具体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奇、秀、险。

  B、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的?你是怎样理解的?

  C、作者为什么要在桂林山的“奇、秀、险”前面加上一个真字?

  D、作者写的是桂林山的特点,为什么要先写“峰峦雄伟的泰山”和“红叶似火的香山”?

  4、指导朗读第四段,读后回答?

  A、“这样的山”指的是什么山?“这样的水”指的是哪样的水?

  B、“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

  (桂林有山有水,水是那样的静、清、绿,山是那样的奇、秀、险。而且山围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清水秀,一片诗情画意。)

  C、“连绵不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你感到像是走进了

  连绵不断的画卷?

  (连绵不断:接连不断。

  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因为桂林山清水秀,山中有水,水中有山,一片诗情画意。所以说……)

  D、“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中的“碧”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碧:碧绿。

  这句话的意思是:小船在碧绿的江面上行驶,人仿佛置身于画卷中游览观赏。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爱。)

  E、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

  先小组讨论,然后再交流。(前后呼应)

  五、小结: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去观赏桂林山水,具体描写了

  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六、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抄写课文中的比喻句。

  3、笔答P4第二题。

  七、板书计划:

  静……不流动

  漓江水 清……见沙石

  绿……是翡翠

  桂林山水

  甲天下 奇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桂林山 秀 色彩艳丽、倒映水中

  险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桂林山水 教案 篇2

  【文本细读】

  《桂林山水》是一篇记写桂林优美风光的经典之作。课文从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山中的溶洞三个方面,为读者展示了一幅“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画长卷。作者对桂林山水风景特点进行观赏、分析、思考后,从水、山、洞三个方面概括写了桂林山水给作者留下的美好印象。而在记写每一方面景色的时候,又都是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在比较中发现,也让读者在比较中更清楚地把握景物特点。作者把漓江和大海、西湖比较,说明漓江的水是静的、清的、绿的;把桂林的山和泰山、燕山比较,说明桂林的山是奇的、秀的、险的;把桂林的溶洞和作者在电影中见到的溶洞比较突出了桂林溶洞剔透、幽深、绚烂的特点。最后作者又把山、水、洞联系起来描写,使人产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总体印象。

  作者对桂林山水特点的把握与概括是准确鲜明,表达中一处处妙喻更使桂林山水洞的形象逼真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排比句的运用使桂林风光的意境美、文章表达的语言美和作者心中浓浓的情感美融为一体。文章结构明晰、描写生动,语言华美,在表达上学生可以得到多方面的滋养。

  教学《桂林山水》要把认识了解桂林风光的自然美,体会文章的画面美、语言美,同营造课堂的氛围美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桂林风景名胜有更多的了解,对桂林风光画面有更深的印象,对文章的表达有更多的感悟,使课堂成为师生一次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 认识本课“陆、扩、”等12个生字,掌握“桨、涉、赏”等12个生字,注意积累本课中优美的词汇。

  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大意,背诵第4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 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⑵ 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字勾画的桂林风景图。

  ⑶ 学习体会作者抓住特点从几个方面观察描述景物的方法。了解比喻、排比,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⑷ 能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语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桂林山、水、洞“秀美、奇美、幽美”的特点,培养孩子投身自然、热爱大自然优美风光的思想感情。

  【策略与方法】

  反复朗读,背诵,读中感悟。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于桂林山水的图片,资料,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师:昨天我们和诗人一起游历了洞庭湖,天门山,今天,我们要求有天下第一之称的桂林山水去看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检查预习课文的读书情况。

  2、自主读文,明确要求:

  ⑴ 对一些较长的句子要重点读、反复读,直到读通顺。

  ⑵ 遇到难读的长句子,要和同伴互相倾听读正确。

  3、理解词语:

  在读中结合语言环境、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波澜壮阔、水光潋滟、峰峦雄伟、重峦迭彩、危峰兀立”等字词的意思。

  4、文章主要从那几方面写了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师生对话、品味语言

  1、再读课文,对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漓江的水“静”在哪里?除了静还有“清”、“绿”都体现在哪里?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

  如果说,漓江的水是静的,使我们所看见的,那么如何让每有感触到他静的人通过我们的声音感觉出他的静呢?

  试着练习朗读。

  桂林的山“奇”在哪里?再读课文,抓住具体的词句分析体会。

  3、看了水,欣赏了山,也浏览了洞,那么桂林山水整体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又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4、谈一谈学习了这篇文章的收获,特别是在描写景物方面:

  如:注意观察分析景物的特点;总分总的结构安排使文章脉络非常清楚;比喻、排比可以让表达更加生动、流畅;适当引用名言佳句可以让文章画龙点睛、妙笔生花……对于排比句,重在让学生体会,不要作为知识点让学生记忆。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栽”字,找出同样结构的字进行指导书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背诵该篇文章,可以配乐背诵。

桂林山水 教案 篇3

  课件采用分支式结构,通向每个分支的按钮及“退出”按钮始终都显示在画面上,不会消失。这样使使用者随时可以进行跳转,非常方便。每个按钮的名称就是该教学环节的名称,能够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由于所有分支使用背景相同,本课件使用影片剪辑来区别分支。

  运行该课件,首先,出现的是课题界面,课题界面中包括:教材、课题、制作人等信息。在课题界面上有一个与界面一样大的透明按钮,当单击鼠标,则会跳转到主界面,主界面中右侧有交互按钮,单击相应的按钮,跳转到相应的分支。

  根据教学设计,课件共有6个分支:学习目标、美景欣赏、漓江的水、桂林的山、最后一段、相关资料。

  本课件在制作时,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很多地方设计的不是很好,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1、认知与能力:

  ⑴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了解桂林山水的各自的特点;会理解比喻句并能说出运用比喻句的好处,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

  ⑵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了解桂林山水的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2、过程与方法:

  ⑴借助多媒体课件,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原则,采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的方法体会文本之美、意境之美。

  ⑵借助多媒体课件,在伙伴帮助及教师的个别指导下,会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文本之美。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引出课题、读题。

  2、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资料。

  二、借助媒体、整体感知

  1、多媒体课件配课文录音,学生畅谈自己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2、适时请A生谈谈对这篇课文的初步感受,及时给与鼓励。

  三、学习课文二、三小节

  1、轻声读课文二、三小节,找出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

  2、学习描写桂林水的句子,体会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

  3、学习描写桂林山的句子,体会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

  4、学生质疑、解疑:

  ⑴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给与关注,给与点拨,让A生知道课文第二节写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第三节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

  ⑵在伙伴的帮助下,让A生尝试朗读有关句子,体会句子之美。

  四、创设情景、练习表达

  1、教师创设游客游览桂林山水的情景,启发学生当导游介绍桂林山水的美景。

  2、学生自由准备。

  3、请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

  在学生准备过程中,教师对A生给与个别指导,能说出桂林水和桂林的山的各自特点。

  五、畅谈感受,总结全文

  1、再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2、教师总结:

  机动,如举手就请A生。

  六、自选练习、积累运用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并背诵。

  2、摘录课文中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并背诵。

  3、学当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桂林山水的美景。

  4、小组合作,收集桂林山水的相关资料,自制旅游小报。

  鼓励A生选1~2题作业独自完成,如有困难,可请伙伴进行帮助。

  注:A生为随班就读学生沈某某。

  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材简略说明

  《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课本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第2课。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课文按先总说、后分述、再综合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二、具体实施措施

  在整体感知课文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一边放桂林山水动态的多媒体课件,一边配上课文的朗读录音,通过这样的画面,让学生对桂林山水的风光之美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然后教师让学生谈谈感受。在这一部分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鼓励A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努力创造机会让她发表自己的想法。当她敢于发言时,教师则请她回答,多加鼓励,让她感觉到成功的愉悦。

  在学生学习重点段落时,要求学生能找到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通过品词品句来理解课文,体会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对于A生的学习有一定困难,在这时,教师有意识地增加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通过伙伴的帮助和教师的个别指导,让A生知道课文第二节写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第三节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这样做有利于促进她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在这部分教学时,虽然老师没请她回答问题,但通过个别辅导,让她掌握学习的知识点。另外,在创设情景,学当小导游,练习表达这一环节中,教师、伙伴仍继续关注她,帮助她,让她说几句简单的话,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她学有所获,学有所得,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最后的总结课文时,我要求学生再次谈谈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我想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再加上课外收集的资料,对桂林山水的意境之美、文本之美一定会有一个认知上的飞跃,此时,让学生谈感受一定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针对A生的实际,则分层教学,放低要求,只要求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就行。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兼顾差异,始终考虑到随班就读生学习,努力体现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这一理念。

桂林山水 教案 篇4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读、理解欣赏文句的语言美。

  2.通过电视、幻灯、录像,欣赏多媒体提供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

  3.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创设的情景美,并运用观景移情法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4.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赞叹--描述来抒发热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设计:

  (一)首先从观察入手,整体观察感知看图学文中生动画面。并用一个短语描述多媒体提供优美的画面。做到文情--图景相结合。

  (二)抓住重点文句品味语言美,体会语言的节奏美,读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

  (三)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优美情景,体会桂林的美景。

  三、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第一教时

  一、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学习生字词。结合上下文内容说出无瑕等词意。

  2.了解课文大意,围绕课题划分段落。

  3.初步观察图意,整体感知画面展示的优美景色。

  4.在文中划出表示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特点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放桂林山水的图片投影或录像片。看图,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向望。

  1. 启发谈话:(出示桂林山水美景的画面)你到过桂林,看到过那里的美丽景色吗?你从录像中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

  2.你看了这些录像能否赞一赞你眼前看到的桂林山水美景?(老师用赞叹--描述的方法作示范:桂林的.山水多么迷人啊?让你好象走入仙境一般。)

  3.老师分别出示多幅描绘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彩色图片,依照老师的方法赞一赞桂林山水。

  (二)板题,读题。想想,你从课题知道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的?(先写水,再写山,山水相融。)

  (三)初学课文。出示自习提纲:

  1.自由读全文,边读边在不理解的词上作?记号,在重要的词上标作△。

  2.看看课文怎样围绕题目来写,再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四)汇报自习情况。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写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五)师生讨论后小结:

  1.初读完全文,你感到题目和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来写)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呢?先总写什么?再分别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全文的记叙顺序是先--(先总起)再--(再分述)后--(后总结)

  (六)质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别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请在文中作上--和?记号。)

  第二教时

  一、教学内容:

  1.能用一二句话,赞叹优美的画面。

  2.通过读,能体会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通过读和动手绘图,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险的三个。

  3.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体会作者描绘漓江水特点的句式。并在此基础上,想象漓江水的甜、凉的特点,再进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学生能掌握赞赏--描述的句式。

  二、教学过程:

  (一)、理解第一段,随文入景。

  1.激发谈话:你们想去桂林游玩吗?为什么?课文的作者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课文的第一小段告诉了我们。请找出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都这么说,桂林的山水风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来观赏观赏。)

  3.读第一段。进一步启发谈话:人们都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这样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也随作者乘着木船沿着漓江,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吧!

  (二)、理解第二段,依图学文,读文披情。

  1.桂林的山水天下闻名,看了下面的几幅图景,你觉得这里的景色如何?

  2.桂林的山水这么美,就让我们划着船桨去观赏这里的美景吧!

  3.我们和作者一同乘坐在木船上,首先,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地方景色?(是眼前的水把作者吸引住了。)

  4.先看图,再读第二段,看看漓江的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画出桂林水特点的词语)

  5.学生汇报: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6.老师出示带点的几个词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词让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赞不绝口,禁不住脱口而出的?

  (1)漓江的水真静啊!

  (2)漓江的水好静啊!

  (3)漓江的水很静啊!

  以上几句中的真好很哪个好?真程度更深。真字还可以怎样说--非常非常,多么。

  7.读好真,应读重点,声调要稍提高。反复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作者看到这么清静的水,赞不绝口,接

桂林山水 教案 篇5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桂林山水。学习第一段时,我们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生:桂林山水的美真的“甲天下”吗?(师在题目下板书:甲天下?)

  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漓江的水,它是那么的……那么的……那么的……

  生:静、清、绿。(师逐一板书)

  师:让我们看着美丽的漓江,深情地赞赞它!(多媒体映示漓江美景)

  生:(深情吟诵第二自然段)

  师:欣赏着如诗如画的漓江,我们不由得赞叹——桂林的水

  生:甲天下!

  师:这时,我们心中一半的疑问已解除了。(顺势擦去半个问号)那么,桂林的山是否也同样“甲天下”呢?请大家学习第三自然段。首先回忆一下上节课中第二自然段的学法。

  生:初读,找出特点;

  精读,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或印象最深的那个特点,圈圈划划,写写体会;朗读表达。

  二、导学第三自然段。

  师:用第二自然段的学法快速学习第三自然段。

  生:(自学第三自然段)

  师:开始交流。课文写了桂林山的那些特点呢?

  生:奇、秀、险。(师板书)

  师:你对哪个特点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谈谈体会。

  生:桂林山的“险”留给我印象最深。因为它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真是太险了!

  师:这么险的山峰高高矗立着,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

  生:危峰兀立!

  师:看,这就是危峰兀立!(多媒体映示独秀峰高高矗立的画面)

  能把这个词语读好吗?想象一下,你站在山脚或山顶!

  生:危峰——兀立!(读得很到位)

  师:这“危”就是——

  生:险!

  师:多险?

  生: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师: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生读得入情入境。

  生:桂林山的“奇”给我的印象最深。它奇在拔地而起,而且各不相连;奇在它的形态千奇百怪。

  师:体会得非常全面!

  生:我们平时见到的山峰往往都是连绵起伏的,而这里的山峰却是一座座独立的。很少见,很独特!

  师:这就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多媒体映示相关画面)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词语)

  生:这里的山峰形状很多,而且十分奇特!

  师:课文中好像就写了三种形状呀?(作怀疑状)

  生:不,还有好多好多!

  师:好!那就请大家联系我们在课间看过的录象,或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来把形态说具体些!

  “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示意学生一一说下去)

  生:像苹果,像神笔,像羊角,像骏马,像竹笋,像猴子,像紫金冠,像“童子拜观音”……

  师:许许多多的形状,数不尽,说不完,这就是——

  生:形态万千!

  师:这么多奇形怪状的山峰矗立在那里,这就是——

  生:奇峰罗列!

  师:哪些同学对这“奇”感兴趣了?把这句话读好。

  (生读句子,很投入)

  生:我对“秀”特别感兴趣。因为翠绿的屏障和新生的竹笋我都很喜欢。屏障本来就很美,翠绿色的,那就更美了;竹笋,说明那山尖尖的,很有趣!

  生:我尤其喜欢那“新生的竹笋”,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很可爱!

  师:在你眼里,这山都活了!(很动情地肯定)两位同学体会得那么好,能把自己感悟到的读出来吗?

  (生读得声情并茂)

  师:同学们,桂林山的一个特点就足以让我们欣赏,品味,如今,它集这些特点于一体。难怪作者要这样赞叹——

  生:我攀登过……游览过……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即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

  师:是峰峦雄伟的.泰山不够美吗?是红叶似火的香山不够迷人吗?而是……

  生:桂林的山实在太美了!跟它相比别的山就逊色了。

  师:因此,我们说,桂林的山——

  生:甲天下!

  师:还有不同的感悟吗?

  师:学到这里,我们可以把余留的半个问号完全擦去了。(擦除剩下的半个问号)

  三、导学第四自然段。

  师:孤立地看,桂林的水很美,桂林的山也很美。山绕水,水映山,山水相映成趣,浑然一体!看——(播放剪辑的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有关镜头)

  师:这样的山……这样的水……再加上空中……山间……江上……(教师作适当提示,生根据画面描述——)

  生:围绕着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云雾迷蒙,绿树红花,竹筏小舟……

  师: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一幅画!

  生:应该是“连绵不断的画卷”,书上也是这么写的!

  师:你们说的没错。可用画来形容眼前的美景,也没错啊!(师作迷惑不解状)

  生:漓江的水静、清、绿,桂林的山奇、秀、险,特点很多,所以要用“连绵不断的画卷”来表达。

  师:哦?这些特点都是孤立开来的?

  生:不是!它们应该是浑然一体的!

  生:因为这里的山很多,这里的水很长,这样的景色既看不完,也看不厌,说不尽道不完。所以要用“连绵不断的画卷”来表达。

  师: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从桂林城到阳朔,航程有80多公里,这一路的风景怎是一幅画所能画完的呢?

  (出示小黑板:“连绵不断的画卷”)

  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得有声有色)

  师:难怪作者赞叹——(多媒体映示相关文字)

  生:“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当代著名作家贺敬之这样深情地赞美桂林山水——

  (多媒体映示《桂林山水歌》开头部分的诗句,师生深情吟诵)

  师: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

  生: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师: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

  生: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师:水几重呵,山几重?

  生:水绕山环桂林城……

  师:是山城呵,是水城?

  生:都在青山绿水中……

  师:同学们,诗很美,课文中的语言也同样很美!让我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

  (生各自练读,指名配乐朗读,根据画面提示试背)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真想由衷地赞叹——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我们心中的问号早已荡然无存,此刻,取而代之的是——

  生:感叹号!(异口同声地)

  (师在“桂林山水甲天下”之后加上重重的感叹号)

  四、结升华,抒情表达。

  师:同学们,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在欣赏桂林美景后创作了诗歌散文来赞颂它。唐代大诗人韩愈曾这样写道:“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此时此刻,你也一定很想来赞一赞吧!

  (学生在插图旁写话)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绿树红花山水间。云雾迷蒙围山顶,竹筏小舟荡漓江。(刘佳敏)

  师:刘佳敏成小诗人啦!祝贺你!(带头鼓掌,其他学生也以掌声祝贺)

  生:奇峰、秀山、险石,是桂林的山;如镜、如练、如玉,是漓江的水。山围水,水映山,怎能不叫人感叹!(王姬)

  师:散文化的语言!如果把“感叹”换成“赞叹”,更合适。

  生:碧水平如镜,翠山尖似笋。空中云雾飘,江上小舟荡。(黄科)

  生:连绵不断桂林山,平如银镜漓江水。青山绿水两相和,如痴如画不愿归。(王佳沁)

  师:桂林的山连绵不断吗?还有,老师只听说过“如痴如醉”“如诗如画”。改改看,好吗?

  生:拔地而起桂林山,平如银镜漓江水。青山绿水两相和,如痴如醉不愿归。

  生:山绕水,水映山,云雾迷蒙桂林的山。绿树红花山间缀,竹筏小舟江上飘。(曹一丹)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山水风光无虚名。云雾迷蒙绕山头,绿树红花满山谷。桂林因其山水翠,成为千古之胜地。(徐敏诚)

  师:想不到,我们班竟会有这么多的小诗人!我知道,还有很多同学想交流。那么,就请誊写在练笔本上,让老师好好欣赏。

  五、解结构特点,迁移写作方法。

  师:同学们,正因为作者善于发现美,才让我们尽情地欣赏到了桂林山水的美。那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发现美了吗?

  生:我发现课文中的语言很美。在描写山水的特点时,句式都差不多的。

  师:这种写法叫做排比。

  生:我还发现在写特点时,都是先概括讲特点,再把特点写具体。

  师:很会发现!(多媒体映示语句框架:真啊,。)

  你能试着用这样的句式来说几句话吗?下列话题供大家参考。

  (多媒体映示:

  家乡的银杏树真啊,。

  大兴安岭的岭真啊,。

  我们的校园真啊,。

  今天的天气真啊,。)

  生:今天的天气真热啊,热得我整天呆在空调里走不出去。

  生:今天的天气真热啊,热得连小狗都伸着舌头直喘粗气。

  生:今天的天气真冷啊,我穿了羽绒服还直打哆嗦。

  生:我们的校园真静啊,静得能听到绣花针掉落到地上的声音。

  师:哦,这么夸张?用来描写安静的教室比较妥当。

  生:家乡的银杏树真粗啊,三个人拉起手来,才能把它围住。

  生:家乡的银杏树真高啊,有四层楼那么高。

  生:大兴安岭的岭真多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也没看完。

  师:说得真好!说明大家能熟练运用这样的句式了。大家不但能发现美,还能运用美。老师还发现另外的美呢?

  看,课文以“桂林山水甲天下”作总起,然后分别写水和山的美,最后总写山水相映成趣浑然一体之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作总结。这就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

  (师边陈述边将板书用线条联结起来,让学生感受文章的结构之美。)

  六、布置作业。

  师: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练笔:写写感受或运用典型句式写几句话。

【桂林山水 教案】相关文章:

桂林山水教案06-26

桂林山水的教案01-08

《桂林山水》教案01-04

《桂林山水》的教案02-18

教案:桂林山水03-12

桂林山水教案10-23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08-26

《桂林山水》优质教案08-26

《桂林山水》精品教案08-26

《桂林山水》的优质教案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