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桂林山水 教案

桂林山水 教案

时间:2023-05-03 11:41:45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桂林山水 教案模板集锦九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桂林山水 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桂林山水 教案模板集锦九篇

桂林山水 教案 篇1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是“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材的第九册第七组课文。本组五篇课文都是写景物的记叙文。《桂林山水》是开篇的精读课文。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先总体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别对桂林水和山的特点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最后又用“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和“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两句作结,使读者对桂林山水产生了一个完整的美好的认识,既照应了课文开头,又丰富了“甲天下”的内涵。

  重点段分析:二、三两个自然段分别具体描绘了桂林水、山的特点,是全文的主体,也是重点。这两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是相同的,也是独具匠心的。每段都由三句组成,第一句都以别处的秀水或青山作比较来映衬桂林的水和山,其中第三个分句以“却从没看见过”这种转折语气的句式来强调、赞美桂林的山或水,并以此句提示下文。第二句由三个并列分句组成,具体地从三个方面,运用排比、对偶和比喻的手法来描写桂林的水、山,每一个分句都是由两个以上的小句组成,而且前半句写出山水的特点,后半句都是由两个以上的小句组成,而且前半句写出山水的特点,后半句补充描写前半句的特点。第三句都写作者的感受。所不同的是:写水句的前半句点出桂林山的特色,“奇、秀、险”,而后半句以二三个比喻短语组成排比句和两个四个字的词语相结合组成补充描述句,写出了桂林山的形态奇、色彩秀、山势险。

  难点分析:最后一段是一个比喻句,中间又夹着一个排比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的山水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山水是画的主体,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的绿树红花,江上的竹筏小舟则是点缀。多美的一幅山水画!大自然这位雕塑家以鬼斧神工,雕刻出如此巧夺天工的画卷,作者简直入迷了,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感觉到自己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沉浸在桂林山水的幽静美之中。作者这种对桂林山水热爱的感情的流露,是学生入境动情的难点所在。

  整篇构思精巧,句段精美,文首引名句,文尾引诗句,以“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开始,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尾,首尾照应,结构浑然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课文按“总……分……总”和按特点记叙的构思方法。

  3、学会生字新词。

  二、说教法

  是写景的抒情散文,根据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讲促读”,这一方法进行教学。

  语言文字具有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许多妙词佳句往往讲也讲不清楚。《桂林山水》遣词造句严谨,语言优美,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热情。如果老师讲得太多,会搞得支离破碎,整体的美被破坏。只有通过多读,反复读,读出语感,以读代讲,披文入情,使作者的`感情和读者的感情溶为一体。因此,在教学中,我是采用“以读代讲”安排教学环节的:A、范读课文激发感情。揭示课题后,老师马上以饱满的感情范读课文感染学生并激起朗读兴趣;B、自由朗读酝酿感情。当学生激起朗读兴趣后,通过自由朗读酝酿出与作者爱在一起的感情;C、抠字眼体会感情。老师紧扣“甲”、“静、清、绿”,“奇、秀、险”等重点词,读读议议,个别读、齐读、引读、议读,文中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完全被学生体会出来了;D 、授技巧入情入境。第二小节共三句,第一句话要注意长句的自然停顿,“却从没看见过”合度的重音,才能在比较中显示出漓江水的独特风格;第二句读好“啊”的音变[静啊(nga),清啊(nga),绿啊(a )]和三个并列分句的递进语势(声音由低到高,语速由慢到快,感情由弱到强),才能表达出漓江的水“静、清、绿”到极点的特点;第二句到第三句语气的转入要稍停长些,语气转入平稳。因为,这时作者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连自己乘坐的船在前进,还是停泊着都没感到,许久许久才醒悟过来;E、品读课文抒发感情,通过前四步,学生已经把握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恋之情,最后学生循作者思路,以真挚的感情齐读课文,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使孩子们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可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三、说学法

  重点段两小节的结构、写法颇相似,因此采用“举一反三”法。

  “举一”即揭示规律,掌握方法。学习第二自然段“漓江的水”。按这四步来学习。(1)这小节分几层写?(2)每层各用什么方式来表达?(3)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4)反复诵读。在第二自然段学完之后,让学生回顾一下刚才我们分几步用怎样的方法的学习,现在用这样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桂林的山”。

  “反三”重在比异。因为“举一”提供的模式,“反三”时按图索骥,多数学生并不会感到困难。容易忽略的恰恰是它们的相异之处。所以重在抓排比句。内容不同:写水时,写水态,水色的特点,而写山时写山态、山色、山势的特点;写法不同:写水时后半句用述叙式,写山时用短语排比和两个四个字的词语。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上段学到的适当的停顿,合度的轻重,语调的抑扬,音色的处理与朗读技巧,反复育读,使教师、学生与作者的感性融为一体。

  这样,从扶到放,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说过程

  1、揭题谈话:

  让学生说说桂林的地理位置,的体裁,简介作者及有关作品。

  2、激情入境: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后谈自己的感受、想法。

  3、入境动情:

  自由读后逐段指导读,带学生入境动情。

  第一段:主要理解“甲”的义和“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第二段:轻声读课文,讲讲第二小节分几层写?每层各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老师引导学生一层一层地读读讲讲,讲讲读读,进入作者的意境,用朗读把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第三小节运用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朗读技巧,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语言文字,入境动情。

  第三段:老师诵读配上图画带学生入境,让学生图文对照,读读议议,体会作者此时此刻入迷的感情,产生共鸣,抒发自己的感情。

  4、以情感人:

  老师总结:作者按总分总的结构,抓桂林山水我构思方法,写出桂林山水甲

  天下,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全班女同学齐读,把这种热爱之情表达出来,感动别人。

  全文板书:(略)

桂林山水 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读、理解欣赏文句的语言美。

  2、通过电脑多媒体提供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

  3、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创设的情景美,并运用观景移情法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4、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赞叹——描述”来抒发热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首先从观察入手,整体观察感知“看图学文”中生动画面。并用一个短语描述多媒体提供优美的画面。做到“文情——图景”相结合。

  (二)抓住重点文句品味语言美,体会语言的节奏美,读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

  (三)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优美情景,体会桂林的美景。

  三、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一个。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查字典,学习生字词。结合上下文内容说出“无瑕”等词意。

  2、了解课文大意,围绕课题划分段落。

  3、初步观察图意,整体感知画面展示的优美景色。

  4、在文中划出表示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特点词语。

  二、教学过程:

  预习探究

  (一)放桂林山水的图片投影或录像片。看图,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向望。

  1、启发谈话:(出示桂林山水美景的画面)你到过桂林,看到过那里的美丽景色吗?你从录像中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

  2、你看了这些录像能否赞一赞你眼前看到的桂林山水美景?(老师用“赞叹——描述”的方法作示范:桂林的山水多么迷人啊?让你好象走入仙境一般。)

  3、老师分别出示多幅描绘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彩色图片,依照老师的方法赞一赞桂林山水。

  (二)板题,读题。想想,你从课题知道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的?(先写水,再写山,山水相融。)

  1、自由读全文,边读边在不理解的词上作“?”记号,在重要的词上标作“△”。

  2、看看课文怎样围绕题目来写,再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三)合作交流

  (一)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写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二)师生讨论后小结:

  1、初读完全文,你感到题目和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来写)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呢?先总写什么?再分别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全文的记叙顺序是“先——(先总起)再——(再分述)后——(后总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能用一二句话,赞叹优美的画面。

  2、通过读,能体会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通过读和动手绘图,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险”的三个。

  3、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体会作者描绘漓江水特点的句式。并在此基础上,想象漓江水的“甜、凉”的特点,再进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学生能掌握“赞赏——描述”的句式。

  二、教学过程:

  品读体验

  (一)、理解第一段,随文入景。

  1、激发谈话:你们想去桂林游玩吗?为什么?课文的作者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课文的第一小段告诉了我们。请找出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都这么说,桂林的山水风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来观赏观赏。)

  3、读第一段。进一步启发谈话(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出现一幅桂林山水画卷,再出现文字和声音::人们都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这样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也随作者乘着木船沿着漓江,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吧!)

  (二)、理解第二段,依图学文,读文披情。

  1、桂林的山水天下闻名,看了下面的几幅图景,你觉得这里的景色如何?

  (边讲边品读,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分别三幅

  桂林山水画面,出现文字和声音:(1)漓江的水真静啊!(2)漓江的水真清啊!(3)漓江的水真绿啊!)

  2、桂林的山水这么美,就让我们划着船桨去观赏这里的美景吧!

  3、我们和作者一同乘坐在木船上,首先,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地方景色?(是眼前的“水”把作者吸引住了。)

  4、先看图,再读第二段,看看漓江的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画出桂林“水”特点的词语)

  5、学生汇报: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6、老师出示带点的几个词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词让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赞不绝口,禁不住脱口而出的?

  (1)漓江的水真静啊!

  (2)漓江的水好静啊!

  (3)漓江的水很静啊!

  以上几句中的“真”“好”“很”哪个好?“真”程度更深。“真”字还可以怎样说——非常非常,多么。

  7、读好“真”,应读重点,声调要稍提高。反复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作者看到这么清静的水,赞不绝口,接着,描写出漓江的水静得如何。我们把作者用的这种方法叫做“赞赏——描述”。

  (三)进一步体会重点词句,朗读指导,读出你在游玩时所见美景的喜悦心情。

  (用以上的多媒体软件范读录音作朗读指导: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1、读,体会重点词句:真静啊,是说的水怎么样——还可以怎样说出这层意思,这层感受?(漓江的水很静很静,漓江的水是多么地静啊……)

  2、让学生仿照词语重叠的方法说出对赞美漓江水的感受:真清啊,真绿啊……

  3、老师朗读示范学生试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绿,是很美的,同学们试着念出美的意思来。

  4、师生或男女学生互为引读,读出很惊喜的感情。如: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5、在读与体会重点句子中相机理解“无瑕的翡翠”等词的含义。

  (四)进行创造性联想的训练。这么美的景色,你怎样“观赏”呢?

  1、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读后理出:“赞赏——描述”。

  2、谈话创设情景:你看到漓江的水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桨,你想干什么?(启发:望着这清凌凌的碧绿的江水,我真想——(用双手掬成一个勺子;跳下水中;用双手掬水洗一洗脸)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老师出示:漓江的水真()啊!()得……

  ▲拟定学生1:我把一掬水泼在脸上,漓江的水真凉爽啊!凉爽得让你感受到脸上放了冰琪琳。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明净啊!明净得像……

  ▲拟定学生3:我摇着双桨,那“泼——泼——”的水声真好听……

  3、图象创设情景:出示“象山图”请注意观察,你们看看,这头“象”把长长的鼻子伸进了清凌凌的水中,这头“象”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拟定学生1:看着清凌凌的江水,我真想跳到江中,玩耍玩耍!……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甜啊……让你感受到像吃了西瓜那样舒服。

  (五)进一步体会漓江水的特点。小结:你刚才随作者到了漓江,你是观赏,还是玩赏了漓江的水?为什么?

  (六)先小结文上的学习方法,再理解第三段,体会桂林的山的特点。

  1、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玩赏漓江的水的美景的?(先看图,进入佳景;读文句,品味佳景;后想象,玩赏佳景。小结后老师板书。)

  2、准备怎样游玩桂林的山水?

  3、老师出示描绘桂林山的图景。再用一个句子赞一赞图描绘的桂林的山。

  4、将桂林的山的三个特点画出,老师出示描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的词语: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还可以怎样说,说出这种感受。仿照刚才读“静”“清”“绿”的方法,怎样读,读出很“奇”、很“秀”、很“险”的感受来。(奇,先把声调提稍高,随后读得轻而平;秀,可读得平稳一点,重音停顿稍久一点;险,先要提高声调读得稍短促。)

  5、按“赞赏——描述”引读。采用多种形式,读出你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边读边出示多媒体软件:出现三幅图,分别再现文字和声音:(1)桂林的山真奇啊!(2)桂林的山真秀啊!(3)桂林的山真险啊!}

  6、创设情景,玩赏佳景。

  (1)看图说“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图,你看,一头巨大的象来到江边,它在干什么,请用“赞赏——描述”想象佳景。

  ▲拟定学生1: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来到江边,津津有味地喝着甜美的江水。

  (2)再出示一幅骆驼山图,你看,这头巨大的骆驼蹲在山上,在四面张望,它在看什么?

  (3)你看到这么神奇的山,你会怎样做,怎样“玩赏”?老师启发后,说一说:

  (4)你能否拿出你的照相机,拍下这一幅幅图。

桂林山水 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1-2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总的特点和漓江水的特点。

  3.对照课文观察图,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桂林是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出了她独特的`美和人们对她的由衷赞叹。

  1.出示书中插图(或投影);

  2.播放《桂林山水》录像;

  3.教师范读课文;

  4.学生谈谈感受。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思考:文中哪些词语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呢?这一段在全文起了一个什么作用?

  2.重点体会“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提示:这里的都字,道出了桂林山水在人们心中的位置。那么,桂林山水是不是人人赞美呢?还要我们在亲身感受后才能得出结论。“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本段作者抓住了桂林山水总的特点,在文中起了总起的作用。)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漓江水的特点,想一想课文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3.交流讨论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感觉)

  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视觉)

  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想象)

  板书:

  4.体会词语和句子。

  投影:“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是什么句?说说无瑕、翡翠的意思。

  这是比喻句,从色彩和质地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美。无瑕:没有一点斑点,非常纯净;翡翠:一种绿色的硬玉,有光泽。)

  5.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美来,读出对漓江水喜爱赞美之情。

  6.检查朗读,注意指导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中啊的正确读法。

  (四)作业:

  1.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桂林山水 教案 篇4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

  2、板书:桂林山水。

  二、设境激趣,触发情感

  1、欣赏《桂林山水》风光片。

  2、让学生用一句话来说说对桂林山水的印象。

  三、理清层次,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时要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读文后试着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对桂林山水的印象。

  1、自读。

  2、交流:

  随机板书:

  甲天下:水

  山

  画中游

  3、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

  四、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段:

  ⑴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让学生说说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理解。

  ⑵小结。

  2、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然后找出写漓江水特点的词语并把相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⑵交流:

  ①请学生说出写漓江水特点的词语:

  师随机板书:

  静、清、绿

  ②句子练习:

  师:请同学们用几个词把这三个字连接起来,把写漓江水特点的几个字组成一个句子。

  师:刚才同学们用一些词,把静、清、绿连起来成为一句话,这几句话就是这小节的内容。如果我们告诉人家: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能让人感到漓江水很美吗?假如我们把静、清、绿三个字重叠起来,应该怎么说?漓江的水

  师:把静、清、绿几个字重叠起来,语气加重,就使人觉得漓江的水很静、很清、很绿。我们看到漓江的水这么美,感叹起来,又可以怎么说?

  ③通过换句体会漓江水的特点:

  出示文中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换句比较,加深体会。

  在原句下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小结:这个长长的句子中每一小分句都是先介绍漓江水的特点,然后再具体地写出这种特点,让我们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漓江水的美。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有时不仅要说出事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采用这种先概括写后具体写的方法,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④仿句训练,出示:

  桂花真香啊,香得()

  夏天真热啊,热得()

  ()真()啊,()得()

  ⑤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读写漓江水的这个句子,看看作者在写漓江水的特点时还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3、指导朗读:

  ⑴自读。

  ⑵指名读。

  ⑶引读。

  4、仿说:

  仿照这种排比句式来赞美自己喜欢的景物。

  5、引导学生体会对比的好处:

  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不仅写了漓江的水,开头还写了大海和西湖,它们又有怎样的美?

  文中主要是来写漓江,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

  引导学生明确;用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对比,更能衬托出漓江独特的美。我们在写作中也要注意学习运用这种对比的手法,有时巧妙的对比更能衬托所写景物的特点。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个对比的`句子。

  6、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⑴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找找体现桂林山特点的词语并想想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师随机板书:奇、秀、险

  ⑵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随机学习写山的特点的句子,主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是通过打比方,对比、排比来写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朗读。

  ⑶当学生谈到打比方的句子时,特别是写桂林山的形态时要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去想象一下桂林的山还有哪些形态?(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后再想象。

  7、补充并欣赏写桂林山的小诗。

  8、抒发情感:

  用一句话来赞美一下你心中的桂林山水。

  9、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让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自然段。

  你对这段话中的诗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怎能样理解的?

  小结: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句,这句话既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又与总起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使得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五、拓展延伸,积淀情感

  从古到今,桂林山水这方水土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开发桂林旅游资源已经成为国家旅游事业的一大课题,现在老师建议同学们为桂林山水写个广告词。

  六、作业(自主选择)

  1、请你以一名导游的身份来写一篇《桂林山水》导游词。

  2、请你运用本课学到的写作方法,来描写一处自己最喜欢的风景。

  3、搜集并欣赏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

桂林山水 教案 篇5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师: 上一课,我们和诗人一起游历了洞庭湖、天门山,这一课我们要到哪里去观赏呢?请听——我国的著名诗人贺敬之在《桂林山水歌》中写道:“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水几重啊,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是山城啊, 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今天,我们就到有天下第一之称的桂林山水去看看。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欣赏图片。

  二、整体感知,捕捉知觉

  感觉怎么样呀?现在书就在你手边,想不想把课文再读一读?那就请大家读吧!可要注意读书方法哟!

  用课件出示读书方法:

  ★读吧!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也可以同桌一起朗读,对你喜欢的语句还可以多读几次。

  ★思吧! 如果你和作者一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你的眼前会呈现出一幅幅怎样的画面?结合课文有关语句想一想、说一说。

  三、师生对话、品味语言。

  同学们你们读好了吗,思好了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你的眼前会呈现出一幅幅怎样的画面? (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山中的溶洞)(漓江的水是静的、清的、绿的;桂林的山是奇的、秀的、险的;桂林的洞比童话里的洞更奇绝。)

  小朋友自学课文,一定要学会抓住最主要的。漓江的水怎么美?把主要特点抓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静 清 绿)

  为了让学生体会句式的整齐、排比的作用,组织安排一系列训练。

  “漓江的水,静、清、绿”,同学们想一想,在静、清、绿之间用上什么联接的词儿,就可组成一个句子? (漓江的水又静又清还很绿。)

  还可以怎么说? (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清还很绿。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又清又绿。

  指点:其实这一句就是这一个小节的概括。这样概括地写一句,能使读者感受到漓江的美吗?如果把“静、清、绿”这三个形容词重叠一下,句子该怎么说? (漓江的水静静的。漓江的水清清的.。漓江的水绿绿的。)

  指点:“静、清、绿”几个字一重叠,语气加重了,程度加深了一些,但还不具体。我们看着漓江的水不禁赞叹起来,如果使它变成感叹句,句子应该怎样组织排列?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指导朗读:

  “真静——啊”,轻轻地拖长声音,给人静的感觉。

  “真清啊”,声音稍稍提高些,但又读得很轻,好像看到“江底的沙石”。

  “真绿啊”,声音响些,饱满些,给人明快的感觉。

  书上就是用感叹句。这样写,语气是加强了一些,但是漓江的水静得怎么样,清得怎么样,绿得怎么样,读者能感受到吗?

  现在就请看书,我念上半句,人们念下半句。

  (通过一系列语文训练的铺垫,来体会课文的语感,体会漓江之美。)

  指点:这样写就很具体了,而且给我们美的感觉

  书上说“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那是一种怎样的意境呢?现在我们就来一起遐想旅行:漓江江畔,有好些小船正等着我们,老师和你们一起乘着小船,轻轻地摇荡在漓江上,这就叫“荡舟漓江”。我们眯着眼,看着漓江的水,想象一下,漓江的水怎么静、怎么绿、怎么清;体会一下“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是什么情景。

  一起轻轻地哼唱《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你们感觉怎样?

  听着音乐观察、想象片刻。(音乐、图画加上教师的语言描述,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兴奋,音乐的旋律丰富了视觉的感受,教师的语言又支配着学生想象的所在,从而把学生带入漓江畔的情境中,充分体验到漓江的宁静。)

  你们还记得表示水流的声音的词吗?(潺潺、淙淙、哗哗、叮咚叮咚)

  听一听,你们听见了漓江水流动的哗哗的声音吗?听到叮咚叮咚的流水声吗?潺潺的泥?淙淙的呢?

  看一看,你们看见了漓江水在流动吗?

  听不到,看不到,好静啊!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你只觉得船在向前移。

  现在让我们抬起头,放眼望去,漓江的水该多绿啊! (引导看图) 书上打了个什么比方?“翡翠”就是绿色的玉石,这块玉石上有斑点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无瑕”,指点:“瑕”是玉上的斑点。)

  读了以后更觉漓江美,文章也写得美,所以我们爱读。如果还是这些内容,老师把它重新排列一下,效果会怎么样呢?你们体会一下。 (引导学生比较,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老师读另外组成的句式不整齐的一段话: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也很清,连江底的沙石也看得见。漓江的水绿得非常可爱,简直像一块无瑕的翡翠。”

  我们再一齐把课文上的句子读一读,大家比一比,想一想有什么不同。

  这三个分句都是写漓江的美,课文就是把这些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排成结构相同或者相似的一串句子,加强语势,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这样的句子就叫排比句。 (结合教给知识。)

  齐读。 (女生读第一分句;男生读第二分句;男女生齐读第三分句,逐渐加强语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讲分号——这三个分句是并列的,所以中间用分号,停顿和句号差不多。

  指点烘托的手法——第二小节一开始,如果就说“漓江的水真静啊”,不是和第一小节联系得很紧密吗,为什么要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光潋滟 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波澜壮阔”——是雄伟壮丽的美。) 两者都很美。然后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起什么作用?想一想和中心有什么关系?( 突出了桂林的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

  突出了哪一个字?( “甲” )

  指导读。重点在哪儿?( “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

  提示层次:先用对比方法说漓江水的与众不同,再用排比句式说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现在就请你按照这样顺序背诵这一段。

  读写结合,延伸课外——语言训练。

  (1 )出示:“我爱长江、西湖和家乡的小河。”谁能把这个句子改成排比句。

  第一步(不加附加成份)如:

  我爱长江,我爱西湖,我更爱家乡的小河。

  第二步(加修饰语)如:

  我爱浩荡的长江,我爱明镜般的西湖,我更爱家乡弯弯曲曲的小河。

  (2 )出示:“教室里真静啊,”

  (3 )出示:“真啊,”

  观赏了桂林的水,我们再游桂林的山。

  用简笔画创设情境,通过形象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教师边说边画。

  (1 )我们来到桂林会看到这样的山 (图 ① 略) ,你们说这座山像什么?你猜老人可能在做什么? (老人在望着远方;老人在思考;老人在沉思)

  (2 )在桂林,我们也会看到这样的山 (图 ② 略) ,你们看这山有点像什么?骆驼可能在做什么? (骆驼像伏在地上;骆驼好像在沙漠上蹲着;我会产生一种联想,骆驼是不是在等我们骑上去。)

  (3 )在桂林,我们还会看到这样的山 (图 ③ 略) ,你们看,这山像什么?大象站到漓江边想做什么? (大象好像在饮水;)

  (以上三个图形逐一画出,组成一幅画。)

  (4 )你们看这些山,姿态各不相同,变化很多,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形象万千” )“万千”表示变化很多。

  其实又岂止是这些,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此时此刻在我们的心中只有七个字,那就是“桂林的山真奇啊!”

  (5 )这一座座形态万千、奇特的山峰分开排列叫什么?(奇峰罗列)“奇峰罗列”中哪个字眼表示“分开”?(“罗”)

  (6 )在桂林也有很高的山,陡峭的山峰非常险峻,书上说“危峰兀立”,这个“危”是什么意思?是“危险”的“危”吗?字典上有三种解释取哪一种恰切?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根据整个词语的意思,选择恰切的词义。危:①不安全;②损害;③高的、陡的。)

  (随手画图,图④略。)

  (7 )在这些形态万千的奇峰中,有许多怪石叠在一起 (图⑤) ,这就叫——“怪石嶙峋”,如果是一块两块怪石能叫“嶙峋”吗,一定要怪石重叠才叫“怪石嶙峋”。

  (8 )自学课文。

  提出要求,词语的意思懂了,再读课文,要求能用上一课学习第二节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然后要你们自己讲书。 A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B 、桂林山的特点,课文是怎么写的。

  (9 )朗读比赛。

  谁觉得自己能够把桂林山的特点读出来,就自告奋勇来当擂主,接受同学们的挑战,挑战同学要先对擂主做出点评再朗读。

  四、感悟实践

  这样的山拱围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山水间又有这样变幻无穷的洞,这种“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景,就请你用课下时间来自学整理,下节课就请你当小导游,为我们介绍“桂林的山、桂林的洞”,喜欢创造的同学可别忘记给桂林山水设计旅游广告词。

桂林山水 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着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诵课文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字词

  3、预习第三课《开国大典》

桂林山水 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第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2、能够初步背诵课文第二节,并且尝试第伞街的背诵。

  3、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无瑕”、“波澜壮阔”、“拔地而起”、“危峰兀立”等词词语的意思;懂得“啊”字的变调。

  4、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1、我国有许多优美的风景名胜,我们曾攀登过黄山,欣赏了那里的怪石;曾游览过长江,饱览了三峡迷人的景色;今天,让我们乘上竹筏去位于广西东北部的桂林,感受桂林的山水的奇异风光。

  2、电脑出示课题:桂林山水

  3、齐读第一节。

  4、看录像,你觉得桂林山水怎样?

  5、理解:

  “甲天下“的意思,齐读第一节。

  二、整体感知课文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看看课文哪一节写山,哪一节写水?

  三、学习课文第二节

  1、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2、板书:

  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3、理解“波澜壮阔”的'意思,“澜”,整个字意思。

  4、漓江的水有什么与重不同的特点呢?用笔圈出一个字。

  5、出示电脑“水”画面,文字:

  “静”、“清”、“绿”“不在流动”、“可见沙石”、“无瑕翡翠”。

  6、师引读这三句话。

  7、这三句句子中,有三个“啊”字,在朗读时要注意读音的变化。电脑出示:真静啊 (nga)、真清啊 (nga)、着绿啊 (wa)。

  齐读。

  8、你们喜欢哪一句?自己读一读。

  9、指名读。

  10、体会“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查“瑕”的意思。体会好处。

  11、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句句字。

  12、齐读第二节。

  13、绮丽的漓江水和优美的文字都要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请大家读读书,看看黑板和投影上的提示,小组合作背诵这一节,可以三人一起背,也可以分工,一人背一节。

  14、请个别小组背。

  15、隐去电脑文字背诵。

  四、学习课文第三节

  1、我们用怎样的方法学习“漓江水”这节的?

  2、电脑出示:

  ⑴ 默读,圈出特点的词。

  ⑵ 理解欣赏语句。

  ⑶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3、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桂林的山”。

  4、小组学习。

  5、写桂林的山,作者将它与什么作比呢?齐读第一句话。

  6、板书:

  峰峦雄伟 红叶似火

  7、交流桂林山的特点,出示电脑桂林山的画面和文字“奇”、“秀”、“险”。

  8、作者是怎样把这三个特点写具体的呢?

  电脑出示“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翠绿屏障”、“色彩明丽”、“倒影水中”、“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9、注意“啊”字的读音。电脑出示:

  真奇啊 (ya)、真秀啊 (wa)、真险啊 (na)在书上注音

  10、交流喜欢的句子。理解“拔地而起”“拔”的意思,“危峰兀立”

  11、体会两句比喻句,理解“拔地而起”“拔”的意思,“危峰兀立”“兀”的意思。

  ⑴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水中。

  ⑵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1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13、自己喜欢哪一句,试着背一背、看电脑文字背诵。

  五、总结课文

  1、齐读二、三两节。

  2、完成课堂练习第一题。

  3、比较词语,电脑出示:

  澜( ) 瑕( ) 峦( )

  斓( ) 暇( ) 恋( )

  拔( ) 兀( ) 嶙( )

  拨( ) 元( ) 鳞( )

  4、这篇课文,作文用丰富、优美的语言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漪丽风光,这些语文文字课后我们要加以背诵和积累。

  5、板书在电脑软件中。

桂林山水 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②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④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①教学挂图。

  ②搜集图片或制作课件。

  (课文配音的桂林山水风光片,各种形态的漓江水、桂林山的图片资料)

  A案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课件图像,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导语: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①自读全文,学习字词。

  ②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导语: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观察图画或观看课件中的漓江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①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齐读(根据课堂读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个体再读,要求投入自己感情地读),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根据课堂实情,教师点拨: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③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

  ●巩固识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匚”。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

  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第二课时

  ●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导语: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②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

  ③互相交流: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随机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

  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看课件的补充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比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这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体会“怪石嶙峋”的意思。

  ④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山和水相映的景象(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①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②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a.引导理解字面意思,“画卷”即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b.观看图像片断,同时配音介绍:“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平,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③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指导背诵

  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习背诵。

  ●抄写句子

  注意分号的用法。

  抄写描写山、水特点的两个句了,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同时提示,每两个特点之间用分号来分隔,可以把各个特点分得很清楚。指导分号的书写。

  B案

  第一课时

  ●谈话揭题

  ●朗读感悟

  ①展示课件,让学生欣赏画面,听课文录音朗读。

  ②伴随录音,轻声朗读课文。

  ③学生自由朗读。

  ④小组内轮流朗读,相互评读.帮助正音和顺句。

  ⑤师生引读。以第二自然段为例: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

  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的水真绿啊

  生: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师生合: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⑥小组内学生相互进行引读。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畅谈桂林山水的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做适当的评价和点拨。

  ●理清文章思路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能察觉到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吗?能不能给课文列出一个写作提纲?

  ②学生浏览课文,动笔列提纲。

  ②归纳。

  ●根据上述提纲练习背诵

  ●质疑问难

  引导学生从字词的理解、文章的表达等方面提出疑问。

  ●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

  ①“甲天下”“翡翠”“瑕”等词语的意思是什么?

  ②为什么在写漓江水和桂林山之前要先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

  根据问题引导学生共同对话,在对话中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

  ●品味词句和表达方式

  师:桂林山水风光秀美,作者描绘的语言也美,你能感觉到哪些词句特别能引起我们欣赏的兴趣?

  学生浏览课文,动笔圈点批注。

  学生相互交流。

  交流前,教师做一次示范;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一句,作者连续用了三个相同的句式,读起来有一种节奏感、音韵美,听着这些句子真让人陶醉。还有,作者用了很多确切的比喻,用无暇的翡翠来比喻水的绿。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点评。

  ●积累和运用

  ①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②仿照课文,写句子。

  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真___________啊,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背诵课文。

  ●拓展延伸

  自由读,读课后阅读材料《浓碧》,稍做指导:与课文比较,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课外继续搜集描写桂林山水的文章,比较体会。

桂林山水 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2/3

【桂林山水 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桂林山水03-12

《桂林山水》的教案02-18

桂林山水教案10-23

桂林山水教案06-26

《桂林山水》教案01-04

桂林山水的教案01-08

关于《桂林山水》教案03-24

【精】桂林山水教案03-31

桂林山水教案【荐】03-31

人教版桂林山水教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