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5-17 08:18:37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七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七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点子图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口算。

  4×8=56÷8=35+9=

  78-29=0。6+0。8=1。5-0。72=

  +=1-=8×4=

  100-75=×=56+25=

  2、出示15×13及教材72页1题图。

  你是怎样计算“15×13”的?你能在图中圈一圈,说明这样计算的道理吗?(学生拿出点子图用自己的方法圈一圈)

  3、先算一算,再说一说计算的道理。

  324+84(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1)

  13.5-4。8(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从末位减起,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在差中对齐被减数或减数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9.6÷0。6(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按整数除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分子相乘作分子,分母相乘作分母,最后进行约分)

  (学生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回顾与整理

  1、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

  (1)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①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③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展示下面的表格)

  名称

  计算方法

  相同点

  整数加减法

  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上退1,在本位上加十再减。

  都是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相加减。

  小数加减法

  先把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2)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①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理解:计算整数乘法时,从低位到高位,用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用这个因数的哪一位去乘,所得的积的末位就要和哪一位对齐,然后把几次求得的积加起来。计算小数乘法时,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两个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计算分数乘法时,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要约分)

  ②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理解:计算整数除法时,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数有几位,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被除数的前几位比除数小,那么就多取一位再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如果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哪一位上写“0”占位。计算小数除法,除数是整数时,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数是小数时,先把除数化成整数,同时把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再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计算分数除法时,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页,例7、例8、练一练,练习九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

  2、使学生在探索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假分数,谁来说说什么是假分数?(板书:假分数)你能举例说一些假分数吗?学生举出的例子老师分两栏板书,左边一栏写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右边一栏写能化成带分数的假分数。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7。

  然后指左边一栏,你能将这些假分数化成整数吗?小组里交流说说你的'想法。

  (2)交流汇报方法:

  A.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分母4/4=4÷4=110/5=10÷5=228/7=28÷7=4

  B.根据分数的意义:4/4就是4个1/4,4个1/4是1;10/5是10个1/5,5个1/5是1,10个1/5是2。

  C.还可以画图看一看。

  哪种方法转化更简便?(分子÷分母)

  (3)观察一下,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分子是分母的倍数)

  :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能化成整数。

  完成练习九的第一题。

  (4)那么:4/3、7/3、11/8能化成整数吗?为什么?(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

  (6)带分数的意义。

  出示数轴。

  你能在数轴上找到4/3这个点吗?

  (4/3是4个1/3,从0开始数出4个1/3。)

  (3个1/3是1,在1后面再数1个1/3就是4/3。)

  指出: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如4/3就是3/3和1/3合成的数,1/3,读作一又三分之一。

  说说5/3是几和几分之几合成的数?读作什么?数轴上的点在哪里?

  2、教学例8。

  (1)出示例8。

  (2)怎样把11/4化成带分数呢?

  尝试练习,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方法:

  (可以画图;)

  (11/4有11个1/4,8个1/4是2,3个1/4是3/4,11/4是23/4)

  (11/4=11÷4=23/4)

  (4)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化成带分数快速一些呢?

  因此在实际运用中就可以用分子除以分母。

  11/4=11÷4(=2……3)=23/4(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子,分母不变)

  说说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3、完成练一练。

  独立完成练习。

  汇报方法,说说是怎么想的?

  哪些假分数能化成整数,哪些假分数要化成带分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3题。

  独立完成练习,汇报方法,集体核对。

  2、完成第2题。

  读题,理解题意。

  尝试练习,说说你是怎样想到的?怎样改写?

  如果看图,你能直接用带分数表示吗?你是怎样看的?

  3、完成第4题。

  关键要看清什么?(把“1”平均分成了几份)

  怎样找比较快?说说你的方法。

  4、完成第5题。

  独立完成填空。

  把不是0的整数化成假分数时,怎样化?(用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子)

  5、完成第6题。

  独立完成。

  汇报方法,说说想法。

  还有其它的比较方法吗?哪一种方法比较快?

  四、课堂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收获?8/11能化成带分数吗?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 结合“买文具”具体情境,体会小数的含义与特征。

  2. 能认、读、写小数。

  学习重点:

  简单小数的读写

  学习难点:

  1. 小数意义的理解。

  2. 小数的写法。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说说你对元、角、分有哪些认识?

  2.你会读出下列小数吗?

  例: 每支铅笔0.50元(读作:零点五零元)

  每支钢笔 8.00元 每把尺子1.06元

  每个笔记本3.50元 每盒水彩笔 16.85元

  3. 你能用小数表示下列的数吗?

  5元4角=﹙ ﹚元 15元9角=﹙ ﹚元

  二、自主学习新知

  1.认识小数

  ﹙1﹚教师出示“买文具”具体情境图,同桌互相说一说每一种文具的单价是多少。

  ﹙2﹚学生独立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

  每个笔记本﹙﹚元﹙﹚角 每把尺子﹙﹚元﹙﹚分

  每支钢笔﹙﹚元 每支铅笔﹙﹚角

  每盒水彩笔﹙﹚元﹙﹚角﹙﹚分

  ﹙3﹚学生自主认识这些小数

  ﹙4﹚师随机说明:像3.50,0.50,8.00,1.06,16.85……这样的数都叫做小数。

  ﹙5﹚同桌合作交流:观察小数,你能发现小数有什么特点?

  ﹙6﹚交流反馈小数特点。

  2.小数读法 ﹙1﹚ 自己试读小数16.85。

  ﹙2﹚ 学生合作互读小数:3.50,0.50,8.00,1.06

  ﹙3﹚ 学生自主归纳小数读法的要求。

  ﹙4﹚ 自我检测:读小数。

  0.02读作: 20.00读作:

  3、小数的写法。

  ﹙1﹚师随机提出问题。

  ﹙2﹚学生互相探讨小数的`写法。

  ﹙3﹚反馈小结小数的写法。

  ﹙4﹚学生互读互写。

  三、老师根据学生互动结果进行课堂总结。

  四、检测达标

  1.基础达标题。

  找小数。﹙在小数下面画横线﹚

  2 3.2 0.02 1.00 50 10.00

  读小数。

  0.7 读作: 0.09读作: 10.02读作: 10.00读作:

  2.巩固提高题

  2元1角=﹙ ﹚元 7.52元=﹙ ﹚元﹙﹚角﹙﹚分

  50.50元=﹙ ﹚元﹙﹚角﹙﹚分 8分=﹙ ﹚元

  10元2分=﹙ ﹚元 1角5分=﹙ ﹚元

  五、拓展迁移

  小熊的妈妈带小熊到超市购物,他们买一支牙刷1.23元,一盒牙膏3.46元,聪明的你能否用你所学的知识算出小熊的妈妈一共花了几元几角几分?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体会面积单位的大小,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

  2、能正确地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面积的含义,巩固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选适当的单位填空。

  (1)一根跳绳长约2()。

  (2)一间卧室的面积约为22()。

  (3)一张报纸的面积约为44()。

  (4)教室的门高约为2()。

  2、填空:

  7平方米=()平方分米6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500公顷=()平方千米

  3公顷=()平方米4米=()厘米15平方米2平方分米=()平方分米

  3、边长为12厘米的正方形纸,可以剪成面积是4厘米的小正方形多少个?

  4、一根铁丝正好能围成边厂为4分米的正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长方形,它的面积有多大?

  5、调查我国的陆地土地面积约多少平方千米。你能从地图上知道我国哪个省或自治区的面积最大吗?

  6、右图是铺了正方形地砖的客厅地面。

  (1)这个客厅共铺了多少块地砖?

  (2)如果每块地砖的边长5分米,这个客厅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7、(1)绿化面积是多少?

  (2)每块水泥砖是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铺路共需多少块水泥砖?

  8、某足球场的`长约是100米,宽约是50米,足球场的面积约是多少?

  9、小调查

  调查自己家房屋、院子或学校操场的面积,并在全班交流。

  长㎝

  宽㎝

  面积㎝

  10、数学游戏

  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6cm的图形,你能画出几

  种?它们的周长相等吗?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复习了面积与周长的含义;能够画出多种形状不同的图形,充分发挥想象力;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的周长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的数学事实。)

  三、小结

  教学后记:学生基本能正确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正)方形的面积,但对一些稍微有变化的题目,就感觉措手不及,说明空间观念比较差。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有关倍数、分数和比的知识

  教师出示小黑板,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已知甲数是乙数的6倍,那么

  (1)乙数是甲数的 ;

  (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6):(1):

  (3)甲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6):(7);

  (4)乙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1):(7)。

  教师:通过以上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中数是乙数的几倍。那么乙数就是甲数的几分之一。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也可以把乙数看作1份,那么甲数就是6份,甲乙两数的和就是7份。这样,很容易就可以得出甲数与乙数的比是6:1。甲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6:7等等。

  弄清这些数量关系,我们就可以在解答应用题时灵活运用。有时用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解答.有时用分数解答;有时用比的关系解答,有时用比例的关系解答。总之,怎样方便就怎样解答。

  二、教学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应用题

  1.教学例6。

  教师出示例6(如下),让学生仔细审题,找出题中有哪些数量,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少先队员在山坡上栽松树和柏树、一共栽了120棵。松树的棵数是柏树的1倍。松树和柏树各栽了多少棵?

  指名学生说数量关系,教师帮助归纳整理:题目中说松树的棵数就是柏树的4倍,那么我们可以把柏树的棵数看作1份.松树的棵数看作4份: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它们之间的分数或者比的关系。由此,我们就可以用不同的知识来解答这道应用题。(板书如下)

  共120棵

  松树 柏树

  4份 1份

  第一种解法:

  教师:我们先用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列方程解答。设柏树栽了X棵。请同学们根据松树的棵数加上柏树的棵数等于总棵数这个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方程为:4X十X=120)

  教师:如果我们设松树栽了X棵:怎么列方程?

  学生:那样柏树的棵数就是 X.列出的方程就是

  X一 X=120,

  第二种解法:

  教师:根据题里的'数量关系。我们还可以得出.松树的棵数与柏树的棵数的比是4:1。这样.我们还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集体订正:由于松树的棵数是4份,柏树的棵数是1份,总的棵数就是5份。所以,松树占总棵数的 。柏树占总棵数的 :

  120 =96(棵) 120 =24(棵)

  第三种解法:

  教师:根据松树的棵数与柏树的棵数的比是1:1,或者由松树占总棵数的 ,还可以进一步得出,松树的棵数与总棵数的比是几比几?(答:是4:5。)

  那么,根据这个关系,已知总棵树是120棵。能不能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这道题?(答:能。)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集体订正=

  设松树栽了x棵,按比例关系列出的方程如下;

  2.小结。

  教师:通过这道题以上几种不同的解法,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与分数、比和比例之间的关系。应用这些关系,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来解答应用题。今后我们在解答应用题时,要把思路放得活一些,通过认真分析,弄清数量关系.怎样解答方便就怎样解答。

  三、课堂练习

  1.做教科书第122页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至少用两种方法解答这道题。做完以后,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可以把不同方法的算式或方程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比较。

  (这道题最方便的解法是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

  也可以用分数解答。由铜与锡的重量比是5:7,得知合金中铜的重量是锡的 。因此,锡的重量等于350,是490千克。)

  2.做教科书第122页做一做的第!题和第3题。

  先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种方法解答.在集体订正时。看有没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哪种方法比较方便。然后告诉学生:今后解答应用题时.只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种自己认为最方便的方法解答就可以了。

  四、作业

  练习二十七的第1一5题。(其中第1题和第2题只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改善同学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2、让同学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并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自我评价,引起同学对本单元学习的反思,激励同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同时也为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供依据。

  教学重点:让同学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今年的年历;同学准备今年的年历和一个小正方体、课前收集一些用分数表达的信息。

  教学预设:

  一、揭示课题:

  分数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这几天,同学们已经从报纸、杂志或网络上收集了一些用分数表达的信息。这节课上,让我们一起来交流、研讨有关分数的知识。

  二、探索与实践

  1、出示第54页第14题。

  谈话:还有两个多星期就是“五一”国际劳动节了。请同学们打开今年的年历,观察五月份的月历,考虑以下问题:

  (1)五月份的法定休息日占这个月天数的()/()。

  (2)五月份上学的天数占这个月天数的()/()。

  教师向同学解释一下:五月份的法定休息日是3天,假如这3天与双休日重叠,应把本次双休日顺延。

  同学观察年历卡并独立考虑,然后解决这两个问题。

  组织同学交流,重点交流第2小题,指导同学弄清楚五月份去掉劳动节的休息日和其他双休日后剩下多少天,那就是同学上学的天数。

  提问:观察年历卡,你还能提出用分数表示的问题吗?

  教师鼓励同学仔细观察年历卡并试着用分数来表达其他信息,如:4月12日和4月13日两天我们学校召开运动会,开运动会的日子占了整个四月份的几分之几?今年暑假从7月1日开始到8月31日结束,暑假占了今年天数的几分之几?等。

  同学积极交流自身分析得出的有关信息,教师和时评价同学交流情况。

  2、出示第54页第15题。

  (1)谈话: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每人做了一个小正方体。男生的小正方体上两面涂了红色,四面涂了绿色;女生的小正方体上两面涂了绿色,四面涂了红色。假如分别把这两个正方体任意向上抛30次,落下后这两种颜色朝上的次数谁会多一些呢?(先请同学根据以前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

  (2)谈话:刚才几位同学的想法是否正确呢?请男生、女生们一起动手抛一抛并作好记录,最后算一算这两种颜色朝上的次数分别占总次数的几分之几?

  (3)同学互相合作,一人抛,另一人记录,再用分数表示活动的结果。

  (4)组织同学交流活动情况和记录的结果并适当解释。

  3、出示第54页第16题。

  组织同学交流课前收集的一些用分数表达的信息,交流时让同学联系分数所表达的具体信息解释分数的意义。如:据国际劳工部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称,印度现在有5到14岁之间的童工1260万人,在采石场的工人中,儿童占1/5。

  这里的分数“1/5”是指把采石场的工人总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童工人数占了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1/5。

  先让同学四人一组进行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同学课前收集信息的情况(可了解同学的学习态度),再请几位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和时评价。

  三、评价与反思

  (1)出示评价指标,教师适当解释每项评价指标的含义。

  (2)同学围绕评价指标回忆相关的学习过程,再给自身评价。

  授后小记:

  这局部练习主要是让同学将分数的意义有关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练习起来,在让同学巩固这局部知识的基础上,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正确、合理、灵活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良好审题习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计算的乐趣,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及正确的运用定律性质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出新课(约5分钟)

  1、观察3/10、7.4、8、125、5.4、7/10这六个数,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如学生说出下面的①,则教师就继续说②;如学生直接说②,则教师就不再说①)

  ①这些数是整数、小数和分数。

  ②从计算的角度考虑这些数可以干什么?(凑整)

  2、请你根据这六个数编出三道口算题。

  7/10+3/10=7.4-5.4=8×125=

  3、对三道口算题再加工,请你继续计算。

  3/10+7/10×20=7.4-5.4÷0.9=24÷8×125=

  你想说点什么?(预设:不能为了凑整,而不顾运算顺序,应该按运算顺序做。)

  这些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进行复习(约30分钟)

  1、下面我们进行一次计算比赛,时间三分钟,看谁做得又对又多。可以不按题号顺序,有选择地做。(课前下发习题纸。)

  脱式计算下列各题:

  2、三分钟到!谁来说一说,你选择的是哪些题目?其他同学呢?

  3、思考:你们为什么选择这些题?

  4、我没让你们简算,你们怎么知道这些题能够直接简算的?(预设:需要观察数的特征,符号)简算的依据是什么?(小组讨论)

  5、追问:是不是数字只要能凑整就能简算呢?不能简算,根据什么?能简算根据什么?

  6、现在研究简算的题目,每人手里有一张表,自己先独立填写,填完后再小组交流。第一栏举例,可以是做过的例子,也可再举例。第二栏填简算的依据是什么?第三栏注意(即易错的地儿)是什么?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填在表里。(可把几类全研究,也可感兴趣的'几个题)(约8分钟)

  简便运算的题目(举例)

  依据(定律或性质用字母表示)

  注意(易错或提醒同学的地方)

  7、学生汇报:(10分钟)

  (1)比如,依据加法、乘法的结合、交换律;乘法分配律;减法性质;商不变的性质;除法性质。师适时板书:定律和性质,并适时师生、生生间进行。

  (2)在学生汇报的同时,说到什么定律或性质时,如学生之间能相互补充最好,否则教师则补充一些学生没有易错的题目,如:

  (3)(意图:分配律的正确运用。②避免分配律迁移到除法中去)。

  (5)×19×17

  (6)3÷2.53÷2.5÷4

  8、订正结果后改正错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三、课堂:(2分钟)

  今天你想说点什么?

  预设:审题重要,观察特征、符号,依据定律、性质,凑整达到简算目的。

  今天的复习对于以前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认识或想法?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3-22

小学数学教案11-06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24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7-27

小学数学教案11-11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25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2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12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29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