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3-05-19 09:33:38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美术教案集合十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美术教案集合十篇

美术教案 篇1

  第11课 皮影

  共 2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看皮影戏、欣赏皮影作品,了解皮影作品,了解皮影这种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运用明胶片或纸板设计制作造型新颖、别致的皮影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利用先分解、在组合的方法来制作影偶。

  难点:人偶的制作。

  教法学法

  观察欣赏、讲解示范、制作表现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视频导入

  播放一段皮影戏录像,灯光戏影间舞动的皮影精灵和具有创作的影像,让学生耳目一新。

  教师揭开课题:皮影戏(板书)

  二、了解皮影

  1、教师提问的形式让同学说出对皮影的`认识。在由教师概括和总结。教师板书:皮影戏也叫做影子戏,是影戏文化的一种,是中华民族创作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在宋代就已经成为市井流行的一种表演技艺。

  2、教师出示图片,并让同学利用光和影在幕后做出各种影像让同学更加了解光和影的作用,以及对皮影戏的认识。

  三、探究方法

  观看皮影制作的视频,让同学更加了解皮影的制作方法,有利于学生课下作业的创作。让同学知道素材的丰富性,对皮影造型色彩的认知。

  四、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学习活动一,参照步骤图制作一幅民间皮影人物形象图。

  2、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评价交流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评价,给予学士对皮影知识可以前准备的肯定,以及对学生课下作业的鼓励。

  学生欣赏皮影艺术。

  1、学生说出对皮影的认识。

  2、了解皮影表演过程及皮影戏。

  学习皮影的制作方法。

  学生按学号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尝试练习,按照要求完成作业。

  自评、互评。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准备

  PPT故事

  果树园的情景

  正方形纸彩纸

  折纸图示及范例

  《啄木鸟》的音乐

  活动目标

  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爱护鸟类

  通过的图片知道啄木鸟的基本形象

  培养幼儿对折纸的兴趣并喜欢折纸

  让幼儿知道啄木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在一个果园里,住着苹果树们,有一天苹果树生病了,那小朋友们生病了谁给治病那?

  幼:去医院找医生治病。

  师:那咱们一起听听故事,看看苹果树生病了请谁来给治病。

  二、听故事,交流。

  教师播放PPT故事,在观看故事的同时让幼儿认识啄木鸟。并提出问题,帮助幼儿回忆理解故事内容。

  师:小朋友故事看完了,那医生是谁?苹果树们为什么喜欢啄木鸟?那小朋友们喜欢啄木鸟吗?

  幼:医生是啄木鸟,它能给苹果树治病,我们也喜欢啄木鸟。

  师:小朋友们喜欢啄木鸟,那知道啄木鸟是有名的.树医生,它是人类的朋友,啄木鸟吃藏在树皮下和树干里的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啄木鸟。

  三、出示啄木鸟图片。

  师:小朋友想不想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啊?瞧!老师手里拿的什么啊?看看是用什么制作的?

  幼:老师是纸做的啄木鸟,

  师:那小朋友你们想做吗?

  幼:想做。

  师:那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看看制作的过程吧!

  教师引导幼儿观看折纸示意图,让幼儿和老师一起边阅读画面边折纸。指导幼儿将正方形纸角对角对折,折出对角线,引导幼儿将正方形相邻的两条边,向对角线折,要折整齐。将尖三角形的角按线条的箭头提示折一下,再将角向里折出尖嘴巴。

  四、结束活动。

  播放《啄木鸟》的音乐,师生共同表演。

  师:啄木鸟做好了,下面我们把啄木鸟送到树林里为苹果树捉虫吧。听音乐表演。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学习用玩具小汽车的车轮当作绘画工具进行滚画的方法,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每人一辆小汽车一件倒背衣,红黄蓝绿紫颜料各一盘。黑色白色大卡纸若干 ,场地准备。

  活动过程:

  1、创设开汽车的情景游戏带领幼儿进入场地,引出主题。

  问:小汽车除了给小朋友开还有什么用呀?让幼儿说说玩具汽车有什么用。教师故作神秘的语气告诉幼儿:今天老师要请小汽车来作画,在纸上开汽车!

  2、教师示范作画。

  小朋友看好了,吕老师要变魔术了,吕老师用小汽车的车轮在颜料盒上用力“亲一下”,然后放到纸上来回开,如:让汽车从“破顶”自然开下来,看看小汽车开过的地方留下了什么?有几条线?是什么颜色的? ------纸上留下了漂亮的颜色好不好玩?!老师示范2—3次朝不同方向开,然后请1—2名幼儿尝试一下,并请其他幼儿予以鼓励。

  3、鼓励幼儿每人拿一辆小汽车按照刚才的'方法边做边说:“亲一下开一下,再亲一下,再开一开”, 启发幼儿朝不同方向开,提醒幼儿注意卫生不要把颜料弄到手上,和同伴身上。

  4、展示幼儿的作品,让客人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分享活动的乐趣。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人物变形的方法,进行人物变形练习。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在了解人体主要结构基础上初步掌握变形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分析人体结构,导入课题

  1:复习导入

  四年级时,我们学过画人物,谁能说出人体的大致结构?

  2:出示课件,加深了解

  :人体的主要结构包括头、躯干、四肢、骨胳外面包附着肌肉,人体的各部分由关节相连结。

  二:新授

  1:设问:变形人物与平常生活中见到的人有何不同?你是从哪些地方认出是一个呢?

  板书:抓住基本结构:头、躯干、四肢

  2:讨论变形方法

  (1)省略法

  a:用课件打了人物写生和变形画

  b:找出不同之处(变形画五官没画,衣上的褶皱没画)

  变形画中的一些细节部分没画出来,省掉了,谁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

  板书:省略法

  (2)夸张法

  a:用课件人物写生画和变形画

  b:设问:写生画中大姑娘的头发给我们什么感觉?(长)变形画长发画得更长,像样有意夸大人物的主要特征,这种变形方法叫什么?(夸张法)

  运用夸张法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使形象鲜明,如把圆的.画得更圆,胖的画得更胖....

  (3)添加法

  a:打出一张学生变形画作品

  b:设问:这张变形人物画,你感受最深的是哪儿?(人本来只有两条腿,现在这个却有十几条腿了)

  c:像这样,在原有形象上添加的方法叫添加法,如千手观音就是一个例子。

  (4)综合法

  以上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综合使用。

  三: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老师行间指导

  五:讲评

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在橡皮泥中镶嵌豆豆,制作简单的图案。

  2、与父母一起体验动手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张照片,橡皮泥。

  2、各种各样的豆豆。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欣赏豆豆相框作品。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镶着相框的照片,你们看看这相框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幼儿欣赏豆豆相框。

  二、讨论豆豆相框的制作方法。

  1、教师:你们知道豆豆相框是怎么样做出来的吗?

  2、教师讲解、示范制作方法:先将橡皮泥做成相片的大小,然后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豆豆镶嵌在橡皮泥上,组成简单的图案,最后将做好的橡皮泥相框放在照片上。

  三、幼儿制作

  幼儿尝试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

  幼儿制作的豆豆相框,请幼儿互相欣赏。

  活动反思

  在提供的材料上没有兼顾到能力差的幼儿,所以在粘贴时豆豆是挤在一起,看不出所贴的物体形象;黄豆太大,粘上去后,当作品拿起来时,却掉了下去,而重新设计、组织的活动,有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提醒我们所提供的`材料的难度要与孩子日常经验相结合,对幼儿的技能要求也要作出正确的评估。观察、了解孩子的需要是一个前提条件,只有通过细心的观察,知道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才能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材料,让他们积累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满足幼儿的创作愿望。

美术教案 篇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浙美版第十册第十二课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色彩,对儿童而言,可能是最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美术语言之一了。点彩是新印象主义以色彩分割原理为依据所采用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又被称为“点彩法”。其主要是利用不同的小色点和小色块有序排列或交错在画面上,让观众的眼睛自己去调色的表现光色效果的方法。

  本课教材选择展示法国新印象主义代表画家修拉的点彩画名作《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及西涅克的《纳蒂布港》,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点彩画的主要特征,提高研究点彩画的兴趣。另外教材又展示了点的变化、“由几种不同的色点组成的单个物品、及2幅学生的点彩作品。目的是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点彩画法,并能自主地运用不同的点进行点彩画创作。

  本节课的重点是运用点彩的方法,画一幅自己最想表达的内容。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在第五册、第六册教材分别安排了黑白撕贴画、彩色撕贴画,学生对于用小色块造型及色彩谐调有一定的基础;另外在第九册已经学过对比色、类似色、色彩的明度、亮度,因此对色彩的驾驭有一定的基础。基于此,学生学习本课难度应该不是很大。

  为使学生更好的把握画面色彩和造型效果,激励学生的创作热情,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准备了容易驾驭并能出效果的色卡纸和油画棒来进行点画创作。在观察、比较、体验、创作中感受点彩画的乐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点彩画的基本原理,学会用点彩的方法进行色彩表现。 过程与方法:认识“点彩派”的绘画典型特征。尝试体验点彩的规律、疏密

  问题,使画面色彩谐调。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点彩画的艺术魅力。利用儿童的个性特征,通过游戏

  形式观察色点组合的规律,从中体验发现点彩的乐趣,激发其

  探究、创造、表现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点彩造型的方法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内容。

  难点:正确处理色点组合的规律,使画面呈现谐调的色彩。

  教具准备:课件、油画棒、作业纸、彩色粒子(小奖品)、小画板 等。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设疑抓学生的注意力。(先看一段沙画录象,请你猜猜艺术家是用什么材料

  来创作作品的? 沙粒,一粒一粒的沙就象一个小小

  的点,点是最小的绘画元素,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

  用最小的点来画画。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1分钟)

  1、(课件:人物头像点彩作品)

  看看谁的眼睛最亮,先看出它是什么?

  你能猜到那是什么吗?那么你看到了什么? (各种颜色的点)

  再退远一点,现在看到什么了吗?(是人物画)

  2、揭题、读题:好神奇啊,近看只是各种颜色的点,退远了就组成了一幅画,这——就是奇妙的点彩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妙的点彩画》

  二、探究学习

  (一)、代表人物代表作介绍 (2分)

  各种颜色的点组成的画就是点彩画,点彩画还有一个专门的流派,那就是点彩派,它是从印象派发展而来的。那我们赶紧去认识几位点彩派的大师 吧:

  (课件)

  修拉 创始者代表作《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西涅克 发扬者 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他描绘的作品中表现港口的比多。

  克罗斯 水彩点彩画家

  黄亮 中国的点彩派代表

  (二)、探究点彩画

  1、点的形状2分钟

  老师把自己喜欢的一幅画推荐给大家看看

  课件出示西涅克 ——《纳蒂布港》

  课件从整体—局部慢慢把画面放大

  你看到的画中的点是什么形状?(方形)

  那你想想看,除了方形的点,还有什么形状的点?(先学生口头回答,圆点,顿点,三角形点,挑点,弯弯的点,转转的点??)

  不同的点可以给人不同的感受,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形状的点。(翻出相应的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形状点的运用。)

  过渡:点彩画的点形状多变,点彩画的色彩更奇妙,那么点彩画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呢,(课件:把作品再缩小,探究点的色彩。整体---局部)

  2、点的色彩 1分钟

  (1)、 你感觉画中的天气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

  你在画中看到了哪些颜色?

  是啊,这幅画的色彩很丰富,给人感觉画面明亮。

  (板书出示 色彩的特点:明亮),

  过渡语:那么画中大片不同色块是用一种颜色点画成的吗,老师从画中切割一块

  放大看看。

  3、局部欣赏,探究色彩规律 (10分钟)

  设问: (1)、把画面放大到天空这一块初看起来这块是什么颜色?让我们再放大

  仔细看看?

  小结:哦,原来初看起来的这种紫色,其实是深浅不一的蓝色、红色、粉色

  调的点交叉或并列排列在一起,是人的眼睛在观察的时候,调和成的这种紫色。

  (2)、那么海面的这块绿色是不是只用一种绿色点画成的呢?你想想看,会用那些颜色呢?那么画面中的橙色块面呢? (学生回答后,课件验证)

  (板书出示 色彩的特点:丰富)

  过渡语:点彩画真神奇,不同颜色的点规律地排列,能让我们的眼睛感受丰富的颜色变化。

  (3)、色彩分层练习 +反馈

  那就让我们学大师,练练手吧!选择你喜欢的一组颜色画点,体会一下这些

  颜色并置在一起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时间是1分钟。

  过渡:那么多颜色的`点是均匀分布在画面中的吗?(不是)

  是杂乱无章的随意排列的吗?(不是)

  那么画家在排列这些点的时候又有什么规律呢,我们把目光聚焦到阳光下的帆

  船上:(帆船特写镜头)设问;

  (3)、你能发现光是从哪个地方照过来的?是怎么看出来的?

  (4)、船头的点跟船身的点有什么不一样?天空、海面、船身的点有什么不同?(板书:大小、疏密、方向)

  (实物投影)反馈并过渡:其实同学们在刚才练习点画色块的时候,已经运用了这些规律,我们来看看,(教师可以适当加强补点,以增强效果)

  点的不同组合能表现不同的风格和情调,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大师们笔下的点。

  (四)、作品欣赏(课件) 2分钟

  (1)、《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画面中洒落大片的黄色表现了什么?树荫用什么颜色?

  (2)、水彩点彩家克罗斯的《风景-树》

  下面这幅画主要用了什么色彩?画中点的变化更丰富,你能发现吗?

  近景是一片蓝色的树,用了那些蓝色?为什么?

  中景2个小山丘在用色上有什么不同? (对比色使画面更亮丽)

  远景大山在用色及点的形状上有什么不同?

  三、操作练习 5+2+10=17分钟

  1、点彩游戏(5分钟)点彩引导。

  小小的点里藏着奇妙的世界,下面老师借用你们刚才的画纸,还要借用一下里面的点,我要用这小小的点来表现一件很美的东西,看它变什么了??

  (撕、蝴蝶、上展示区,画上一条线就成了一只风筝)

  过渡语:

  是一只美丽的蝴蝶风筝了, 阳春三月,风筝飞满天,我们去看看生活中的风筝?

  2、启发欣赏 (1-2分钟)

  a. 这是动物类的风筝??

  b. 你还见过什么样的风筝?

  c.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小朋友画的风筝,是用什么方法?

  d. 你还能设计出哪些有趣的风筝?

  3、(课件)作业要求:(10分钟)

  这几天我国山东潍坊的天空中到处可见放飞的风筝,第26界国际风筝节4月

  20日开幕了,吸引了好多国际风筝爱好者。他们都想在比赛结束后带上我们中国小朋友设计的风筝回去。于是组委会特地给我们递来了一份邀请函,我们看看(略): 作业要求:

  1、内容:可以是动物类、植物类、用品类、卡通类等等。

  2、方法:请用点彩画的方法,点画自己喜欢的风筝。

  3、要求:造型独特、色彩丰富、谐调。

  四、作品展示( 3分钟)

  1、放飞的构图

  2、教师小结:

  老师发现,同学都是点彩画大师,看,我们用点彩画的方法设计了那么多造

  型独特、色彩丰富的风筝飞上了天,真所谓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满天飞!我想

  组委会收到我们的作品一定会赞叹不已。老师衷心希望你们在学习生活中能象这

  风筝越飞越高。

  五、教学拓展( 2分钟)

  小小的点里藏着大大的世界,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和创造 。

  1、利用点彩的方法还可以表现生活中的好多事物,如,人物、风景、卡通等等。(课

  件展示同龄人的作品)

  2、点彩这种表现手法还常常在生活中被运用,瞧,

  (课件展示)装饰画、珠链图案、十字绣、纽扣、米粒等做成的手工制作。

  3、最后老师送你们一块画板,由课代表组织,把今天老师奖励给你们的小彩粒子,巧妙地组合在一起,组成一幅美丽的点彩画,来美化我们的教室。

  奇妙的点彩画

  能够使用点彩的方法创作相对完整的作品,丰富表现手段。

  1.学生初步接触点彩画,知道点彩的绘画特点及简单技巧,并用点彩法创作一幅画。

  2.通过思考、比较、欣赏与讨论,使学生感知点彩画的画面效果,了解点彩画的原理。

  3.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富有创意地学习运用各种绘画手段,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其对美好事物的表现以及创造的欲望。

  学生初步接触点彩画,知道点彩的绘画特点及简单技巧,并用点彩法创作一幅画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富有创意地学习运用各种绘画手段,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其对美好事物的表现以及创造的欲望。

  (学生)水粉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小水桶、抹布、白纸等。(教师)课件、学生范作、水粉画(以及其他绘画形式的作品)、广告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笔洗、抹布、白纸等。

  第一课时

  1.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几幅作品:点彩派画家的代表作品、中国画作品、学生作品(蜡笔水彩或水粉风景)。谈话:你觉得这些作品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提示:在这里欣赏比较的作品数量和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点彩画的独特魅力。

  (2)讨论交流:①仔细观察保罗?西涅克的作品《纳蒂布港》和修拉的《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这两幅作品在技法上和普通的水粉画有什么不同?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③你更喜欢哪幅画?(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各自的发现)

  (3)学生汇报。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点彩画”。

  (4)教师简单介绍“点彩派”的来历和艺术风格。

  2.研究方法,师生互动。

  (1)教师提问:“你们以前用画笔点过图形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点的?”

  学生上台演示各种不同的单色点,教师讲解画笔的不同接触面可以点出不同大小形状的点。

  (2)两种色点混合法:请学生随意用两种颜色的画笔进行点画,看看效果怎样?讨论什么样的两种颜色来点画才好看?

  (3)多种色点混合: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和几个学生一起合作接力点彩画游戏,创作出一幅简单的作品,以此演示多种色点混合的整个过程。

  提示: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练习中,建议把点画得稍大些,点与点之间挨得紧一点。鼓励学生大胆地随意点画,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3.小组合作,体验表现。

  出示课件,提供集体创作的建议:

  (1)讨论表现的主题和色彩主色调。

  (2)分工合作,组织点彩绘画活动。(四人小组合作进行)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在练习中提醒学生点彩的方法和技巧,注意色彩搭配恰当,才会有很强的表现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4.展示作品,师生评价。

  (1)每一组把完成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自评、互评作品。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价,教师小结。

  提供评价建议:①表现色点的大小、色彩搭配是否恰当;②表现的内容是否有创意,与众不

美术教案 篇7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目录

  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

  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第二课----------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第二单元春天畅想

  第一课----------色彩的魅力

  第二课----------春天的畅想

  第三单元富有活力的运动会

  第一课----------凝练的视觉符号

  第二课----------亲切的使者

  第三课----------喜悦与收获

  第四单元校园艺术节

  第一课----------广而告之

  第二课----------盛情邀约

  第三课----------独特的装扮

  第五单元:平面设计的盛宴

  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理论,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画家的创作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的能力。

  教学难点表现性艺术是否符合这一观点。

  教具准备课件、范画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课:

  1.回忆上学期的美术作品《开国大典》,分析说明这是一幅什么形式的美术作品?

  2.作品描绘了什么?

  3.作品表现的内容是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

  4.它来源于什么?

  板书部分课题——源于生活

  二、新授:

  (1)欣赏王式廓的素描作品《血衣》,对照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多媒体展示并介绍画家和创作背景)

  思考讨论:

  1.作品的题材内容是怎样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类事件,艺术家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

  2.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3.作品中重点突出了哪几个人物?

  4.在作品中寻找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谈谈作者是如何去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和性格?

  5.谈谈你对整幅作品的感受。

  可见,美术是源于生活的。

  (2)通过表现艺术作品,进一步说明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主题。

  播放格尔尼卡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毕加索及立体主义绘画。

  三、课堂小结:

  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善于发现,学会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

  第二课时

  一、继续上节课的艺术作品分析

  a.播放格尔尼卡的图片,请同学用一两句话谈谈你初看该作品的感受。

  b.师讲述《格尔尼卡》创作背景,请同学们仔细对照P4的文字说明及艺术形象区读懂该作品。(引导学生探讨发现其夸张变形的手法)

  c.思考讨论

  《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吗?它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从而印证本课课题——

  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二、展示课文中不同材质的工艺和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本身的特征与作品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体会因材施艺,宛若天成的艺术效果。

  讨论:艺术技巧与物质材料对作品的产生有怎样的影响?

  三、通过作品引导学生总结再现性美术、表现性美术的特点。

  真实——再现性美术

  抽象——表现性美术具有变形的特点

  四、评述

  请同学们谈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解。

  五、小结

  任何美术创作都源于我们的生活,即使有一些作品我们不能一眼就看出它与我们生活有什么联系,但它们都是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得到的灵感和启发二次创作出来的。

  美术创作是一个充满艰辛和智慧的创造性劳动,它丰富了人类的精神和生活内涵。

  【课后反思】

  第2课、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体验感受美术作品的情趣和意境,了解美术作品表现情趣和意境的艺术方法,能对相关的美术作品情趣和意境进行欣赏评述。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美术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进行的体验分析、欣赏评述,进一步探讨艺术美与生活美的区别与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体验分析、欣赏评述,丰富学生的生活和艺术情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对美好快乐的向往。

  教学重点:通过作品分析感受不同作品中所体现的情趣和意境,并且能从表现方法和画家个人感情方面理解作品,同时能运用学到的方法赏析其它作品,从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方面对相关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美和价值。中国画尤其追求意境的表现,这也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趣和意境,体会画家的思想、感情和文化修养。

  教具准备:课件、范画

  课时安排:1课时

  一、组织教学

  课前准备

  安排学生课前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对教材中所涉及的作品、画家生平、创作背景等有意识的收集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交流。

  二、讲授新课

  1.分析作品:展示作品,引导观察思考。

  (1)出示作品《青蛙》,齐白石,水墨画。展示作品细节。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画的下部有三只正在鸣叫的大青蛙;上部是一只被芦草缠住脚的小青蛙,正在挣扎求助。画家借助这充满戏剧性的画面,生动地表达出一种浓郁的自然意趣。

  (2)散步(油画法籍俄裔)夏加尔。夏加尔常以幻想般的画面表现自己的幸福生活。作品中他手拉着的妻子像风筝似的在空中飘浮,构思巧妙地表达出他对婚姻的喜悦心情。

  教师提问:“他们在做什么?作品表达了什么兴趣?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2.互动探讨:教学内容拓展与延伸

  展示齐白石作品,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

  作品《齐白石日相呼》中的两只小鸡在干什么?如两个今日吵架明日和好的.孩子。齐白石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

  提出问题:关于齐白石,你还想了解什么?

  3.知识拓展与延伸

  展示夏加尔的作品《散步》,提出问题。

  他们在做什么?作品表达了什么兴趣?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受作品的情趣。夏加尔的作品依靠内在诗意力量而非绘画逻辑规则,把来自个人经验的意象与形式上的象征和美学因素结合到一起。他的作品色彩鲜艳,别具一格,追求天真纯朴的艺术效果。

  三、教学总结

  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情趣和意境的表现体现了画家的思想、感情、理想,文化修养等。

  生活中,美无处不在,但是,你必须有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感受它的存在;生活的情趣也处处可见,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用心生活的人就能感受得到,能捕捉到生活中情趣,通过巧妙的方式表现出来。

  【课后反思】

美术教案 篇8

  课题:过去的日子

  教学目标:学会关注生活,关爱自然环境,发现和感受真、善、美的事物,促进个性发展;有意图地运用美术语言,记录和表现过去的事情,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怀旧模式的照片美术作品,学生自己的生活照。

  一、同忆、导入(初步了解艺术的表现方式)(课堂导入活动可根据实际灵活运用)

  1.出示艺术节学生活动的精彩剪影照片。

  2.教师:回忆艺术节中印象最深刻的事和片段,并谈谈它给你的最深感受。

  3.学生同忆并谈感受。展示课题课件:展示艺术节照片若干。

  二、交流与思考(引入到对美术创作的表现方式的学习)

  1.让学生把准备好的照片,即-一张在记忆中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情的照片拿出来,相互欣赏交流。

  2.请两位同学上二讲台将自己的照片展示并讲解,为后面的作品创作内容作铺垫。

  3.小结:这些都是摄影给我们带来的美的回忆和感受。摄影一方面可以拍摄出图画式的照片,成为精美的艺术作品,另一方面它也是美术创作收集素材的.一种手段。

  4.什么是美术创作?美术创作一般指美术作品的创造,是艺术家根据一定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构思,选用特定的艺术媒介如颜料、笔、调色盘、画纸等制作表现出美术形象的创造活动过程。

  5。摄影虽然能拍摄出美的艺术作品.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影响较大,往往也有不尽人意之处。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我们的创作构思,如绘厕、雕塑等。

  6.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来表现主题。

  三、作业:构思、创作(根据自己所带来的照片或同忆为内容,设计主题,进行表现)。

  提示:过去的日子里,我们都有过欢乐和苦恼,都有过许多值得回昧的记忆。你是否可以尝试用绘画的表现形式来表现自己过去的日子?

美术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2、根据学习任务收集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

  3、将收集、加工后的什物串起来,制作1-2串挂饰。

  教学重点

  1、是否找到与众不同的材质来制作挂饰。

  2、是否能说出自己的设计思路。

  3、是否发挥合作精神

  4、色彩搭配是否合理。

  课前准备

  1、收集一些彩色纸、吸管、麦杆、果核、落叶、野花、纽扣、贝壳、小石子及针、线、透明胶等工具材料。

  2、老师准备旧挂历的图片、准备胶水、针线等材料。

  教时数:1教时

  授课人: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欣赏图片《生活美劳》

  揭题:挂饰

  什么是挂饰?哪些物品可以称为挂饰,你准备做一些什么挂饰?

  三、新授

  挂饰可以包括以下品种:项链、手链、脚链、腰带、耳坠、包饰、手机饰品、钥匙坠、风铃、信插……

  你看到过的'挂件是用什么材料来制作的?我们可以用我们生活中的哪些材料来制作呢?

  吸管,纸片、纽扣、易拉罐,各种颜色的绳,或者用一些大自然的馈赠——缤纷的野花、柔韧的枝条、五彩的浆果、玲珑的石子、美丽的贝壳……

  把这些东西都串起来美不美呢?并不是所有的东西串在一起都会好看的,可以将有联系的什物串在一起,一般情况下,组成一串挂饰的什物种类越少越讨巧。

  利用纸片来设计,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制作呢?

  折叠、卷、裁剪、绘画

  同样其他的材料也可以用各种方法来制作。

  四、布置作业

  利用你准备的材料,动手设计一个挂饰

  1、较硬的尼龙绳、金属丝、细藤来串什物可以避免穿针引线。

  2、较硬的物品,可以先用透明胶粘贴或用线捆绑,再串联。

  五、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悬挂作品进行展示,并讲评

  七、小结

  八、课后拓展

  在节日里,制作一串精美的挂饰,送给朋友和师长

  教后随感:

  小朋友很感兴趣,能用各种彩珠,线,挂历纸做出各种造型,作业很有新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美术教案 篇10

  课题:万花筒

  课时:2课时

  施教时间:9月1日——9月8日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法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照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难点: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学生: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胶水、绘图笔等。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玩一玩

  传着看看、玩玩万花筒,教师提示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找一找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

  分组将各自在万花筒中看到的图案简单的画一下。

  活动二:

  展示各组的作业,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放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只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活动三: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绿色的圆形,然后请两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在万花筒中这个圆形会变成什么样的图样,在学生绘画、比较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活动四:

  大家一起来画一下自己心中的万花筒中的图案,并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作业展示,评价。

  札记:有一位学生在画的时候想到了像剪窗花那样把纸折几下,在一个单元格里画出几何图形,再对印到其他格里。我及时肯定了这种办法,孩子们纷纷效仿,不一会就像做游戏一样完成了作业。

  第二节

  活动一:

  教师展示用粘贴方法表现的万花筒,引起学生兴趣。

  请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简单的制作万花筒中的图案。分组尝试一下。

  活动二:

  各组向大家介绍、交流自己组找到的简便方法。

  (学生很难将对称图案表现得很精确,但这并不重要,重在找到方式方法)

  再想一下,除了用彩色纸,还可以用什么材料表现万花筒中的图案?(讨论)

  交流:用扣子、小粘贴、橡皮、夹子、小花片……

  活动三:

  试着用各种材料来表现万花筒中的图案。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观察一次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活动四:

  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

  在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边,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不一样。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图案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

  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札记:现在的万花筒里的花片都是塑料的了,反而不如以前用纸片做的效果好。有一位学生拿来了她妈妈小时候玩过的万花筒,在班里传来传去,惹得同学们十分羡慕。有了这个五彩缤纷的宝贝,孩子们的思维便被调动起来了,作业的效果还真不错。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的教案02-05

《美术》教案02-17

美术教案02-20

美术教案01-21

美术教案01-22

美术教案02-03

美术教案02-03

美术教案01-19

美术教案01-19

美术教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