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6-29 08:25:52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语文教案汇总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备】语文教案汇总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师生收集有关桥的资料。

  一、复习导入

  齐读课文,边读边想丁丁在观察影子桥时用了哪些器官?

  二、指导写作

  (一)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

  1、拿出笔,在课文中画出有关句子说明丁丁在观察影子桥时用了哪些器官。

  2、汇报交流

  3、师小结:也就是说,丁丁在这篇文章中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的事组合在一起,写下了这篇优美的文章,你们也想试试吗?

  (二)指导作文

  1、同学们喜欢上网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现场演示互联网的操作:用GOOGLE搜索“汉字的演变”,找到有关资料;打开QQ,给学生介绍它的功能)

  2、请学生介绍自己用互联网的经验

  3、师:互联网的`功能可强大了,它可以上网查资料,可以和朋友聊天,可以足不出户就能购买你想要的东西,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4、看了刚才老师的演示,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你有什么感想呢?指名说

  5、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像丁丁一样,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三)自由写作

  三、评点作文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仿照课文《影子桥》的写法,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及想到的写了下来,但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回去后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自己写的文章,可以小声读、大声读,也可以读给家长听,让他们给你提些意见,把修改好的作文抄在作文本上明天交给老师,下课!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但要有精彩的课堂生成,我们必须作精心的预设。只有充分的设计,才能临危不乱,决胜千里。教师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但预设不是单维的、严密的、封闭的,而应是多维、灵活的、开放的设计,在课堂中即使出现预设之外的情况,也能够很快地想出应对的策略,及时化解。可见,动态、生成的课堂,是以充分预设为前提的。

  当生成与预设不相符时,教师应尊重学生课堂中所提出各种见解、看法,及时引导、探究符合实际的见解,促使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氛围。

  一直以来,我都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架起阅读和写作的桥梁。《影子桥》是一篇文质优美的课文,其事件符合孩子们的天性,其描写生动细腻,而且在这一篇文章当中作者运用了多种感觉器官进行写作的手法,值得学生学习。因此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我又加了一个课时安排学生仿照该文进行写作。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互联网的了解并不多,少部分学生经常用电脑玩游戏、学打字,家中有电脑的学生不多,更别说上网的了。所以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大多是我和其他几个学生介绍的东西,只有几个学生的作文比较有新意,写出了自己的感想。

  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我认为在这一节课中,我能够抓住教材中的范例对学生进行指导可以说是架起了阅读和写作的桥梁,具有一定的课改理念,也做到了备教材。但在写作内容的选择上忽略了备学生,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选择写作内容。经过再三考虑,我用学生身边最熟悉的校园来作为写作的内容,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分段作文教学,降低了写作难度;改进了评改的方法,运用边读边改、同桌互改和大家一起修改等多种形式,既使学生的文章得到了评改,又让学生认识到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可谓一举多得,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课件演示、朗读、感悟、讨论、交流,读懂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激起他们对语言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查找资料,了解大雁的相关知识;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

  课件2:指生说说图上有什么?

  课件3:树上有十只鸟,被人射死了一只,树上还有几只?

  课件4:如果只给你一张“弓”,就让你射下天空中正在飞翔的“大雁”,你能办的到吗?

  2、古代的射箭能手更赢就能做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更赢有关的成语——惊弓之鸟。(课件5出示“惊弓之鸟”)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会揭开他成为射箭能手的奥秘。

  师: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来(课件7)听一遍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flash课件播放课文朗读),生回答后出示答案(课件8),师同时板书:

  不用箭

  【更羸—————┐

  |

  |“射”

  |下

  ↓

  大雁】

  师:正因为不用箭,所以老师在“射”字上加引号。(动画演示)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正确、流利;划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认读生字词:

  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大吃一惊、孤单失群

  提醒:“更”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gēng,不要读成gèng。弦,读xián,不要读成xuán。“愈”读“yù”,不要读成“yuè”;“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

  三、找到突破口

  1、师:那么,课文哪一自然段重点写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呢?(引出第9自然段,课件10)用手势告诉老师。

  出示练习,自读第9自然段,思考填空,用()在书上括出答案【它飞得慢,是因为__________。它叫得悲惨,是因为____________。】

  2、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板书。

  板书:【飞得慢——箭伤未愈

  叫得惨——孤单失群】

  “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离开同伴,无依无靠)

  4、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男同学读“前半句”,女同学读“后半句”。

  男:它飞得慢——女:是因为(它受过箭伤)

  男:它叫得悲惨——女:是因为(孤单失群)

  5、现在由老师引读前面,同学们接读。

  师引读: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师引读: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得悲惨)。

  师引读: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

  师引读: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小结:通过朗读,我们理解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两组分句之间的关系。

  6、默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思考填空,用()括出答案。

  课件出示填空:

  【它一听到_____,心里很______,就__________。

  它一_________,伤口又______,就__________。】

  交流,出示板书:

  【弦响→害怕→高飞→使劲→裂开→掉下】

  7、下面,由老师范读这两句话,谁能听出老师在哪些地方读出重音。

  (一……就……拼命)

  指名读,齐读

  8、师:下面由老师引读,同学接读:

  师引读: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一使劲——(生)……

  师引读: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它一听到弦响——(生)……

  师:那么,更羸是如何判断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呢?

  师引读:因为更羸观察到——(生)它飞得慢……(出示板书:观察)

  师引读:他又分析到——(生)飞得慢……(出示板书:分析)

  师引读:最后更羸推断出——(生)它一听到弦响……

  出示课件12:

  认真观察:看到,飞得慢

  听到,叫得惨

  分析:受过伤、孤单失群、害怕

  推断: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四、进入对应点

  1、师:更羸的判断是不是准确,在文中哪一自然段可以找到印证更羸的话?快速默读课文。用手势告诉老师(第五自然段)

  2、指名两组读第五自然段,找一找这一自然段中哪一个字与“惊弓之鸟”中的“惊”字有联系?把它圈出来。然后想一想更羸到底用什么方法射下大雁的?(嘣)

  (用弓弦的响声使大雁受到惊吓。)

  3、指名读第5自然段,并说说哪些词应该读出重音?(嘣,直,忽然)(出示课件13)

  再指名读,齐读。

  4、这个“直”字有4种解释,出示:

  【直:①不弯曲;②使直,把弯曲的伸开;③爽快,坦率;④一个劲儿地。】

  默读解释条,文中应取哪条解释,用手势告诉老师。齐读解释条。

  5、这个“直”字,根据它的解释,对应了第九自然段中的哪一个词?默读第九自然段。交流。(拼命)

  老师请一个同学用“一个劲儿地”来替换“拼命”这个词来读这句话,体会含义。

  6、老师来读第五自然段的句子,同学们来读第九节中相对应的句子。

  师:只见那只大雁……生:它一听到弦响……

  五、朗读训练重点

  1、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可魏王当时并不知道,他前后共说了几次话,请同学来读一读。指名朗读。

  2、出示三句话:(课件15)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的本事!”

  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3、魏王的话该用什么语气读?

  学生自己试着读读,再分别指名读。

  4、齐读这三句话。

  5、现在由老师和同学配合分角色朗读,老师做更羸,同学做魏王,要求去掉旁白直接读说的话。读之前应想一想:更羸的话该用什么语气读?魏王的话该用什么语气读?

  六、朗读总结

  1、师:更羸怎么能听出大雁叫的声音很悲惨,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找答案,指名读句子。

  出示句子(课件16):【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出示解释:

  【能手:是指对某一顶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

  师:织布技术特别熟练,布织得特别好的人称“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称“种菜能手”,我们班的王广玉同学因为字得很好,所以是写字能手。

  课件出示句式:【我的因为所以是能手。】

  在你周围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等也有不少能手。

  请你用上“我的因为所以是能手。”的句式来说话。

  (下棋能手,跑步能手,写字能手,绘画能手……)

  “射箭能手”是什么意思?“有名的射箭能手”又是什么意思?

  (射箭的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的射箭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

  (师:正因为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打猎很有经验,因此他听到大雁鸣叫的声音能辨别出来它叫的声音很悲惨。)

  2、分角色朗读课文(旁白,更羸,魏王),并思考:更羸真正的本领是什么?

  3、交流:善于观察、分析、判断事物

  我们同学们也要学会善于观察、仔细分析、准确地判断事物。

  七、拓展

  1、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射来,拼命往高处逃命,可见这是一只——(生)惊弓之鸟(师指课题)

  “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就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2、师:说得对。“惊”就是惊吓;“弓”就是弓弦得响声;“之”就是“的”。“惊弓之乌”是个成语,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课件flash成语的含义)

  师: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者读过的故事里看到过这种人吗?

  (师举例:有人打了败仗很恐慌,听到风吹草动以为是追兵来了,害怕得不得了,慌忙逃跑,这些人就是惊弓之鸟。)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被解放军打得晕头转向,一听说解放军来了,吓得逃的逃,投降的投降,他们也是惊弓之鸟。)

  (有的人被蛇咬过一次,以后看到草绳就害怕,成了惊弓之鸟。这种人是胆小鬼。“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说的就是这种人。)

  3、师:说得对。有的人受过一次打击下次就害怕了。这种人必定胆小怕事,是不可取的。我们同学们不能成为这样的人。

  4、出示相关资料、知识训练、扩展知识(flash)

  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10、惊弓之鸟

  不用箭

  更羸—┐

  |

  |“射”

  ↓下

  ┌飞得慢—受过箭伤┐弦响→害怕→高飞→

  大雁∣∣

  └叫得惨—孤单失群┘使劲→裂开→掉下

语文教案 篇3

  骆驼寻宝记

  一、导入课文:

  本学期你们学过童话吗?

  你能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个丑小鸭的故事吗?

  写这只普通的丑小鸭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写一个人的人生)

  所以我们学习童话的意义所在是认识社会,认识人生。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童话〈〈骆驼寻宝记〉〉

  二、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我读到几种动物去寻宝?同学们要用笔粗略记下来。)

  教师只读到“骆驼一路前去……”

  2、在学生没有读到课文的情况下,以下的内容让学生去猜。

  思考题:

  其它动物坚持到底了吗?

  骆驼寻宝会有怎样的遭遇?它是怎样对待的?

  结果会如何?

  三、讨论:学生自己在想象;发表个人的想法。

  四、给学生发下文章,学生自己出声任意读教师没有读到的内容。

  教师重申提示学生思考的.以上的三个小题。(1、2、3)

  提示:1、动物们都一个个走回头路了。没有坚持下去。

  2、骆驼不灰心,踽踽独行,涉过了冷水滩,趟过冰凌湖,穿行热风洞。尤其是穿行热风洞它用了四个小时,进行详写。

  3、它闯出了峡谷,来到了珍宝关。真是应了那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它来到了美丽的“世外桃源”。

  教师过渡语言:

  1、让我们一起来朗诵一下这美丽的仙境。

  2、一骆驼艰难跋涉到来的目的是寻宝,它马上开始找宝了吗?(学生可能众说纷纭,但教师一定提示:它碰到了仙女。

  3、面对仙女送到手的宝物,骆驼的态度如何?(学生能答出来所给的宝物)这一段是骆驼面临命运的抉择的时候。同学们,越是在舒适幸福的环境中或者一帆风顺时,人都会迷失,而骆驼却是这样面对的。

  (插入有关作者介绍)

  4、骆驼的正是具有坚强屈的精神,找到了 “宝”?这个宝是什么呢?

  5、我们生活中的宝又是什么呢?

  (朗诵诗歌)

  五、作业:

  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那你想不想也成为象陈伯吹那样优秀的童话作家?那老师给大家个机会。课后创作一篇童话,题目自拟,内容不限,留待下节课我们进行评比,看谁的想像力最丰富,联想最奇特。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课文再现了小作者画红马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而喜出望外的情景,极富儿童化的语言,既贴近孩子的生活,又通俗易懂,课文深受学生的喜欢。教师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明白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师通过有层次的朗读指导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了解人物的喜怒哀乐,在读中知道这节美术课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原因有三:老师画的“牛、百合、小丑、狮子、椅子”妙,老师说画画时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只要用脑筋想,用眼睛看就好,老师评说红马画得很好,就是要这样画。教师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指导,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其中一个为多音字。学习运用工具书、看图片、联系上下文,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2、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3、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明白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重点:

  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小作者的心情和快乐,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明白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方法:

  新授讲解法 示范演示法 练习法 读书指导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大家逛过动物园吗?谁能说说你见到的马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怎么会有红色的马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红马的故事》(教师出示第1张有课题的幻灯片)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设计意图:本课内容充满童趣,谈话直奔课文主旨,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2)(教师出示第2张有学法指导的幻灯片)提出要求引导学生初读课文,然后温馨提示: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标:标出自然段。

  2、记:画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3、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4、问:不懂的问题。

  二、认读字词:

  1、教师再次配乐范读

  2、(教师出示第3张幻灯片)检查难读的生字情况:级、挥、板、妙、欲、椅、标、排、涂

  3、(教师出示第4张幻灯片)引导学生换偏旁识字、记字,启发学生说出其它生字记忆方法。

  4、(教师出示第5张有文中词语的幻灯片)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圈出,再齐读巩固:浸泡、苍蝇、巡逻、洗澡、指挥、灿烂、戴面具、含苞待放。

  5. (教师出示第6张幻灯片)引导学生读准 “待”这个多音字并根据字音组词语。

  三、理解词意:

  (教师出示第7张幻灯片)引导学生看图片、联系课文理解:

  自由: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和约束。

  含苞待放:形容花朵将要开放时的形态。

  滑稽: (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巡逻:巡查警戒以保安全,文中指老师一排排看学生的画。

  四、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第8张幻灯片)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把想到的内容批注在书中,把不懂的内容做上记号:

  1.在美术课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提示:时间、地点、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2.在文章中找一找,美术老师画的什么?画得怎么样?

  3.把美术老师说的话打上横线,想一想,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4.我为什么喜欢上美术课?

  5.美术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

  五、合作探究:

  1、(教师出示第9张幻灯片)引导学生看课文一至二自然段:说出美术老师让我们做什么?

  2、通过读书学习,大家知道了我们最喜欢上美术课,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再次自由读2—13自然段,找出我们喜欢上美术课的理由,并做上记号。

  3、我们喜欢上美术课,有哪些理由呢?可以在找到的句段旁写上批语,做上记号;同座的两位同学如果都读完了互相议一议,看看自己找的理由是否正确。

  4.同座互相议一议,读一读。教师巡回辅导,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5、教师小结:同学们只要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学习就有收获。你们学习很认真,在交流的过程中边朗读,边圈画,这样的学习方法很好。

  六、交流感悟:

  围绕“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开展教学。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指导他们学习、朗读、理解课文。

  1.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谁愿意起来把你的学习体会和大家交流交流。

  (1)大家喜欢上美术课,是因为老师的画画得妙。我是从课文的第2、3自然段中读到的。

  (2)请同学们自由读1、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师画画得妙的句子,读一读。

  (3)指名学生起来读句子。(教师出示第10张幻灯片)学生读句子,教师指导朗读。

  A.“他画得真妙啊!一头漫在水里洗澡的牛,尾巴上还停着一只苍蝇;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辫在桌面上。”

  B.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之后(出示幻灯片第11张)引导学生看图说出这句话中“含苞欲放”的意思。

  c. 瞧!老师的画的确画得妙!谁还想读?(教师出示第12张幻灯片)引导学生再次朗读。

  d.教师评议学生:读得好!花瓶中的三朵百合各有各的姿势,全班女生一起读。

  我听出来了,三朵百合真是很美。你瞧:在三朵百合的后面加上一个小冒号,我们就知道后面的三朵百合各有各的姿势,是不一样。多神奇的小冒号,请你们再读这两个句子,看看你能不能发现和这相类似的小冒号。

  (4)第2句中小冒号和这个冒号相类似。

  (5)你来读读这句。是啊,老师还画漫画:滑稽的小丑,戴面具的狮子,会走路的椅子都很可爱。我们一起来读。(教师出示第13张幻灯片)

  (6)谁会用下面的句式说话,恰当地运用冒号?教师着重指出:有的,有的,有的。X| k |B| 1 . c|O |m

  (7学生自由练习,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课文2、3自然段,并说出带有冒号,用上“有的……有点……有点”这类句子。(教师出示第14张幻灯片引导)

  2.我们喜欢上美术课,还有什么理由?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出示第15张幻灯片引导学生明白我们喜欢上美术课的原因:

  老师画的妙:牛、百合、小丑、狮子、椅子

  老师讲的好: “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 “用脑筋想,用眼睛看”

  老师评的好: “很好!就是要这样画”

  3.重点句子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1)老师还讲得好。我是从课文的第4--6自然段中读到的。

  (2)把老师讲的话读给大家听。(教师出示第16张幻灯片)老师讲得好的句子:

  A.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

  B.用脑筋想,用眼睛看啦!

  大家自由读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3)学生自由读句子。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评价,指导读好句子。

  同学们知道了可画的东西真多啊!天上跑的、地下爬的、水里游的都可以画。多有耐心的老师啊!不会画不要紧,只要动动脑筋,就会把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脑袋里所想到的画下来。

  读得好!我和大家来分角色读,看谁读得好。

  师生读。男女生读。

  4.我们喜欢上美术课,还有什么理由?

  (1)老师还夸同学们的画画得好。

  (2)老师评得好,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3)根据学生的回答朗读,(教师出示第17张幻灯片)相机出示老师的.评语:很好!就是要这样画!

  (4)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老师此时的喜悦心情。

  (5)老师为什么说“我”画的小红马“很好,很好”?

  (6)学生自由读课文。

  (7)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读好第7、10、12自然段,读出我的天真可爱。在读的基础上得出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自由画画,而且想象既纯朴又丰富大胆,还很有创意。

  (8)同桌互相练读师生的对话。

  (9)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的对话。读出对老师的喜爱、敬佩和感激;读出“我”的天真可爱和惊喜。

  (10)(教师出示第18张幻灯片)引导学生对比读句子,找句子再次朗读:

  a.故事中的老师,你喜欢吗?为什么?

  b.他的学生喜欢他什么?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

  c.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出示第18张后半部分幻灯片,引导学生看看喜欢老师原因:(1)老师画的画很有新意,并鼓励学生自由的想象、创作。(2)“老师一排排巡逻,一面笑一面点头,不时帮同学补上一两笔”说明老师对每个学生都很关心,对每个人都予以肯定,让学生从中得到自信,有助于以后更好的学习。

  (11)(教师出示第19张幻灯片)小结: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七、课堂作业:

  1、学生刚接触冒号的用法,说起句子来相比平常比较难(教师出示第20张幻灯片)复习巩固句子中有冒号的用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句子:老师还画漫画:滑稽的小丑,戴面具的狮子,会走路的椅子都可爱。再次小结冒号是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面,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2、(教师出示第21张幻灯片)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朗读人物对话:

  老师走到我旁边,笑着问:“画好啦?这是什么马?”

  “这是红马。”我指着两匹用蜡笔涂得周身通红的马。我很奇怪,老师居然会认出这两个怪物是马。

  “马为什么是红色的?”

  “因为赛跑很热嘛!”

  “哈哈哈!”老师放声大笑,说:“很好,很好!就是要这样画!”

  3、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八、板书设计:

  红马的故事

  老师作画 妙

  鼓励 ↓↑ 佩服敬佩

  学生画画 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法建议

  【 抛砖引玉 】

  1 . 这是千古名篇,无论从语言上,还是结构上,文采上,都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除课本要求的背诵以外,其他部分也要熟能成诵。

  2 . 学习本文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本文论证语言的特色。

  3 . 了解本文常见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4 . 体会本文巧妙的巧思,缜密的结构,精当的铺垫。

  【 指点迷津 】

  重点:

  1 . 了解作者贾谊。

  2 . 了解本文写作的历史背景。

  3 . 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过秦论》意为“指责秦的 ( 政治 ) 过失的一篇政论”。分上、中、下三篇,本文选自《新书》,是上篇,内容是总论天下的形势,指出秦灭亡的原因,提出中心论点,主要是论述秦始皇的政治过失,中篇剖析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下篇指陈在危迫的情况下秦子婴没有救亡扶危的才力,主要指责秦子婴的过失。

  《过秦论》上篇的中心思想是在分析秦王朝灭亡的历史原因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即:“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它的现实针对性是指西汉初期的政策,是劝谏西汉统治者施行仁政。

  本文共5个自然段,分五个部分。 ( 大意略 )

  4 . 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本文作者作了几项对比:一是将秦国的实力与山东九国对比,实力远远大于九国;二是将秦国的实力与秦统一天下后的秦朝对比,秦朝的实力大于原秦国十数倍自不待言;三是将陈涉的实力与九国对比,陈涉的实力则小到“不可同日而语”的程度。

  陈涉〈 九国〈 秦国〈 秦朝最后交锋的却是最弱小的陈涉与最强大的秦朝,而结果却是秦王朝的灭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行文至此已水到渠成,结论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5 . 本文的语言特色。

  本文的语言独具特色,从语言的运用看,文章如辞赋一般,词采华丽,千变万化;多用对偶句与排比句,又多用对偶与排比浑然揉合的长句,句子短长相间,读来琅琅上口。处处重复却不给人以累赘之感,句句相似却又没有雷同之嫌。

  6 . 本文翻译时应注意的事项。

  本文多用铺陈渲染手法,极具气势,但给翻译带来了困难。比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 意,并吞八荒之心”一句中的“席卷”、“包举”、“囊括”三个动词均有“并吞”之意,“天下”、“宇 内”、“四海”均指“天下”。很难分别为这两组近义词找出几种不同的说法来翻译它们。解决的办法就是 凝缩,如上句可译为:“ ( 秦 ) 有吞并天下,统一全国的雄心”。“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则可译成“宰 割、吞并各诸侯国的土地。”余类推。

  7 . 正确理解本文中的繁笔写法。

  按照常规,议论文中应以议为主,叙为次;叙为简笔并为议服务。但本文中“叙”的成分占绝对优势, “议”的比重却很小。我们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叙”忠实地为“议”服务。本文先详叙史实,最后从这些铁的事实中归纳出中心论点,给人以水到渠 成之感。如果没有前四段所叙内容作为基础和根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观点恐怕“千呼万唤” 也难“出来”。

  “叙”中寓议。如果我们边诵读边体味的话,就不难明白,作者在叙述史实的过程中,时时流露出自己 的对秦之过的鲜明态度棗对一向奉武功而不讲文治,一味使用暴力而不施仁政的做法是否定的、反对的。因 此对文中用繁笔叙事迄今无人责难。

  8 . 文化常识。

  “叩关”的“关”,系指函谷关。

  “因河为池”的“河”,是指黄河。

  “山东”的“山”,是指山。

  战国四公子:魏信陵君无忌、齐孟尝君田文、赵平原君赵胜、楚春申君黄歇。

  九州:兖 ( yǎn ) 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九州”亦可用来代称中国。

  “百越”,也叫“百粤”。我国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各部落各有名称,故称“百 越”。

  二、学海导航

  【 学法指要 】

  1 .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①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

  ②余威振于殊俗 振通震

  ③合从缔交 从通纵

  ④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

  ⑤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

  ⑥外连衡而斗诸侯 衡通横

  2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 1 )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承接

  ( 2 ) 因遗策 沿袭

  ( 3 ) 东割青腴之地 肥沃

  ( 4 ) 西举巴蜀 攻取

  ( 5 ) 以致天下之士 招纳

  ( 6 ) 乐毅之徒通其意 沟通

  ( 7 ) 践华为城 踏

  ( 8 ) 逡巡而不敢进 有所顾虑而徘徊或不敢前进

  ( 9 ) 追亡逐北 逃亡的人,败兵

  ( 10 )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边防

  ( 11 ) 焚百家之言 意为言论,此指书籍

  3 . 翻译下列句子:

  ①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 外。

  提示:在那时候,商君辅佐他,国内确立法度,从事耕种和纺织,修制防守和出战的器械,对外推行连 衡之策而使诸侯自相争夺。于是秦人毫不费力地夺取了西河之外的.土地。

  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提示:砍下树木作为兵器,举起竹竿作为旗帜,天下人像云那样聚集,像回声那样应和,提着粮食如同 影子那样跟随着他。

  ③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提示:不施仁政而使攻和守的形势变了。

  4 . 词义、组词结构辨识

  ①秦人开关延敌:主谓结构式。秦人打开函谷关引敌进入。

  〔辨析〕延 yán棗多义词,姓 yán;其余全为动词。

  ( 1 ) 延长,扩展。如“蔓延”,“绵延”,“延伸”,“延续”,“延绵”,“延年益寿”,“苟延 残喘”,“延口残喘”。

  ( 2 ) 时间向后推迟。如“延期”,“延迟”,“延宕”。

  ( 3 ) 邀请,聘请。如“延至其家”,“开关延敌”,“延揽”。

  ②赢粮而景从:联合式结构。提着粮食,如影随形似地跟着 ( 陈涉 ) 。

  〔辨析〕赢 yíng棗多义动词

  ( 1 ) 获得,取得 ( 荣誉 ) 。如“赢得称赞”,“赢得敬仰”,“赢得读者”。

  ( 2 ) 专指获利。如“赢利”,“赢余” ( 盈余 ) 。

  ( 3 ) 输赢。如“赢得胜利”。

  ( 4 ) 担负,背。如“赢粮而景 ( 影 ) 从”,“赢三日之粮” ( 《荀子·议兵》 )

  ③蹑足行伍之间:动补式结构。出身于戊卒队伍之中。蹑棗引申为“出身于”。

  〔辨析〕蹑 niè棗多义动词

  ( 1 ) 蹈、踩,以脚踏地,插足,参加。如“蹑足”,“蹑足 ( 于 ) 行伍之间”。

  ( 2 ) 追随,跟踪。如“蹑踪”。

  ( 3 ) 放轻脚步。如“蹑手蹑脚”。

  ④揭竿之旗:偏正式结构。举起竹竿作为旗帜。

  〔辨析〕揭 jiē棗多义动词,姓 jiē。

  ( 1 ) 高举。如“揭竿而起”,“揭竿为旗”。

  ( 2 ) 把覆盖或遮挡的东西拿开。如“揭幕”,“揭开锅盖”。

  ( 3 ) 把粘在、附着在别的物体上的纸片等物取下来。如:“揭去膏药”,“把画揭下来”。

  ( 4 ) 揭露、揭穿、揭底等。

  5 . 多音、多义、形近词语

  第一组:

  务耕织:从事耕种和纺织 务棗动词,从事

  非务相反也:并非一定要互不相同 务棗副词,必定

  好高鹜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鹜棗动词,追求

  趋之若鹜:像野鸭子那样为争食而跑去 鹜棗野鸭子。

  第二组:

  拱手而取:形容毫不费力地夺取 拱手棗两手相合,此处形容毫不费力

  拱手加额:形容致敬庆贺 拱手棗两手在胸前相抱 ( 左手抱右手 ) ,表示致敬。( 加额棗以手加于额前,表示祝贺 )

  垂拱而制:即垂衣拱手。古时多形容帝王以无所作为、顺其自然的方式来管束和治理天下。 拱棗拱手, 形容毫不费力的神态

  垂拱而立:课文《屈原》中形容屈原站在已死的婵娟脚边垂衣拱手恭敬而立的神态。

  ——拱手,表示敬意

  第三组:

  因遗策:沿袭前代的策略。 因棗沿袭

  因河为池:就是黄河作为池 ( 护城河 ) 因棗就着

  因利乘便:乘借着这样的便利条件 因棗乘借

  因材施教: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育 因棗根据,依照

  ( 附注:上述“因”,全为介词,而介词带有动词性,因而都带着宾语。 )

  第四组:

  于是六国之士:在这时,六国的贤士。

  于是——介宾短语,在这时

  于是从散约败:合纵的盟约于是就解散了

  于是——连词,常与“就”连用,也说“于是乎”,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

  是前一事引起的。

  吾祖死于是:我们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事上

  于是——介宾知识,在这件事上

  晋于是始墨:晋国从这时开始穿黑色孝服

  于是——介宾短语,从这时

  第五组:

  追亡逐北:追逐逃走的败兵 北棗名词,指溃败的军队

  北收要害之郡:向北夺取十分重要的城邑 北棗向北,名词作状语

  北面而事之:指投降曹操 北棗动词,面向北称臣

  北国风光:北中国的景象 北棗名词,北部,北中国

  【 妙文赏析 】

  不断思索·积累

  第一次看到这段材料时,就对它深有感触,因为这恰恰是我平时常常思索的问题。与此同时,“爱”与“梦想”这两个词就映上了脑海。但我最后还是选择了“追求”这个字来代替“梦想”,因为“追求”是一种努力的过程,而梦想可能只是一种空想。而只有空想的青春是不成熟的,题目中的青春不该作此理解。

  在写第一个层面“追求”的时候,在许许多多的材料中,我选择了在《杨澜工作室》中所认识的那位南极探险家的故事,她的朴素而坚定的身影至今还经常出现在我眼前。而后我用了一个反例,使论证更加充分。至于“青春是梦想的名字”,则是一部日本动画片的歌词。

  第二个层面“爱”的开始,我就引用了一大段,不过说出来可能知道内情的人都会笑我,那是我的偶像 Mr . Children ( 日本 ) 的话,但是“梦想”一词是我为了连贯而加上的。记得冰心有句话:“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一边撒种,一边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如果我们已经漠视了别人的痛苦,那么我们应该先漠视自己。

  结尾部分扣了一下题,但是现在看来略显拖沓。

  前两天,刚刚上大学的我接到原语文老师的电话,叫我写一份获奖作文的思路历程,在电话里听了自己的文章,我也深深地被自己感动了。写文章只有90分钟,但思考构思的积累过程是赛场外多年完成的。作文如做人,只有我们在生活中的不断思索不断积累,才能在为文的时候进发出思想的火花,写起来才能思路通畅,一气呵成。这篇文章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论证不够,结构比较程式化。期待着各位能够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更期待着各位能够真正永恒地拥有青春,拥有明天。

  赏析:

  本文荣获全国青少年“世纪杯”作文竞赛二等奖。可贵之处在于张晓蕾同学对“青春”有自己的独到思考与认识,以至在90分钟的现场作文中一气呵成。且思路清晰,行文畅达。议论有理有据,是内心的真实坦露,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使之在同龄人作文中脱颖而出。

  【 思维体操 】

  埃皮尔是位法国古董商。他正当中年,有万贯家财,妻子义年轻貌美,他可算得上是个美满幸福的人了。不料,他的妻子突然遭人杀害。凶手是他的一位年轻朋友,名叫莫里斯。

  埃皮尔向检察官告状说:“昨夜我很晚回家,刚巧撞上一个人,从我妻子房里跑出来,他跌跌撞撞冲下楼梯。我借着门外月光一眼看出,这人是我的朋友莫里斯。”

  莫里斯被拘留。他对法官说:“我到他家去过,但没杀人 ! ”

  埃皮尔说:“我妻子肯定是他杀的。他跑出一百米,扔掉了一件什么东西,那东西在乱石被上碰撞后滚进深沟里,在黑暗中还撞出一串火花。”

  莫里斯气得大叫:“这是诬告 ! ”

  检查官听罢,举起一座女神青铜像说:“对不起,莫里斯先生,我们在深沟里找到了这件东西,要是再晚一小时,大雨也许就把这些线索冲掉了。铜像底部沾的血迹和头发是埃皮尔太太的。我们在铜像上取到一个清晰的指纹棗这是您的指纹。”

  莫里斯反驳说:“他打电话给我,约我8点钟到他家里谈点事。可他什么正经事也没谈,我就走了。至于指纹,那可能是我在他家拿铜像玩时留下的。”

  这件案子一时难断案,就搁了下来。

  后来,法官阿蒙森受理此案。他一看埃皮尔的诉状,就对同事们说:“很明显,埃皮尔在诬陷莫里斯。”同事们问:“为什么 ? ”

  同学们

  知道为什么吗 ?

  答案提示:因为铜是一种抗摩擦的金属材料,青铜在岩石上不会撞击出火花,埃皮尔在撒谎。

  三、智能显示

  【 心中有数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解答 ( 1 ) ?/FONT> ( 7 ) 题。 ( 1990年高考题 )

  田单将攻狄,往见鲁仲子。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田单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墟。攻狄而不下,何也 ? ”上车弗谢而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鲁仲子曰:‘将军之在即墨,坐而织蒉,立则丈锸’,为士卒倡曰:‘可往矣 ! 宗庙亡矣,魂魂丧矣,归于何党矣 ! ’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此所以破燕也。当今将军东有夜邑之奉,西不淄上之娱,黄金横带,而驰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明曰乃厉气循城,立于矢石之所,乃援 鼓之,狄人乃下。

  注:①田单:战国时齐人,以功封安平君。②蒉 ( kuì ) :草编的筐子。③丈锸:

  即“杖锸”,拄着铁锹。④夜邑:地名。⑤淄上:地名。

  ( 1 ) “五里之城,七里之郭”指的地方是

  A . 夜邑 B . 即墨 C . 淄上 D . 淄、渑之间

  提示:本题考查正确把握文言文文意的能力。此题做起来比较容易,根据“田单曰:‘臣以五里之城, 七里之郭……’”和“鲁仲子曰:‘将军之在即墨……’”,便可知答案为 B。

  ( 2 ) 上车弗谢而去

  A . 道歉 B . 告诉 C . 感谢 D . 告辞

  提示:本题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解释词义的能力。根据上文田单和仲子的对话可以看出,田单非常生 气,根本就谈不上什么“道歉”,“感谢”,只能是“没告辞就走了”,答案当选 D。

  ( 3 ) 先生志之矣

  A . 作标记 B . 记住 C . 记述 D . 通“识”,知道

  提示:A、B、C三项均不合事理,只有D正确。

  ( 4 ) 以下例句中的“所以”和“此所以破燕也”中的“所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②君、相之所以为民计者,亦不过前此数法也。

  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⑤此世所以不传也。

  ⑥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

  ⑦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

  ⑧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

  A . ①⑥⑦ B . ③④⑤⑦⑧ C . ①②⑥ D . ②③④⑤⑧

  提示:文言文里的“所以”,有的表示原因,可译为“……的缘故 ( 原因等 ) ”;有的表示根据、依 靠、凭借,可译为“……的根据 ( 方法等 ) ”、“靠它来”“用来”等。例句中的“所以”表原因,可译为“……的原因”,③④⑤⑦⑧句中的“所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①②⑥句中的“所以”表示根据、依靠、凭借。答案为B。

  下列句子的正确意思是

  ( 5 ) 请闻其说

  A . 请让我听听你的说法

  B . 请让我听你说一说

  C . 请你听我说一说

  D . 请你听听这种说法

  提示:本题考查的是翻译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请”的意思。“请”用在动词之前有两种 不同的意义。第一种是请你做某事,第二种是请你允许我做某事,在古汉语中,第二种情况比较常见。从本文的情节看,田单起初不信鲁仲子的话,果然攻狄不克,于是便回来向鲁仲子讨教,故C、D应排除。又因句中“说”是名词,而B却将它解释成动词,B项也应排除,只有A项正确,答案当选A。

  ( 6 ) 明日乃厉气循城

  A . 第二天就激励士气,巡视城中。 B . 第二天就激励士气,沿城墙巡视。

  C . 第二天就振作精神,巡视城中。 D . 第二天就振作精神,沿城墙巡视。

  提示:田单攻狄三月不克,“乃惧”,精神状态不佳,听了鲁仲子一席话,感悟颇深,“厉气”自然是 “振作精神”之意,与“循城”衔接,语意连贯,因此应排除A、B两项。又由于田单是从外攻打狄城,不可能“巡视城中”,故C也应排除。“城”有“城墙”之意,D是正确选项。

  ( 7 ) 鲁仲子在战前预言:“将军攻狄,不能下也。”从原文本意来看,他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

  A . 先前田单织蒉杖锸,贫困窘迫;而今黄金横带,四处游乐,已经丧失斗志。

  B . 过去田单城廓狭小,背水一战;如今东有夜邑,西有淄上,因而尾大不掉。

  C . 眼下情况已和破燕时不同。现在情况是田单享有厚俸,溺于欢娱,只有士卒奋臂欲战,当时情况完 全相反。

  D . 目前情况已和破燕时不同。当时情况是田单有死之心,因而士卒无生之气,现在情况完全相反。

  提示:本题考查的是正确把握文意的能力。此题比较简单,只在能抓住 ( 筛选出 ) 鲁仲子一席话 ( 从 “将军之在即墨”到“所以不胜者也” ) 中的主要内容即可很容易地选出正确答案D。

  【 动脑动手 】

  读《过秦论》选段,完成 ( 1 ) ~ ( 3 ) 题。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田 亡 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 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 1 ) 选出下列句子中的“将”和“将数百之众”一句中的“将”解释相同的一句。 ( )

  A .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 . 出郭相扶将

  C . 李白乘舟将欲行 D .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 2 ) 选出“瓮牖绳枢”的正确解释。 ( )

  A . 以破瓮作窗户,以草绳系户枢。形容家里穷。

  B . 窗户像破瓮,户枢像草绳。形容房屋破旧。

  C . 以破瓮作窗户,以草绳系户枢。比喻门窗的样子。

  D . 破瓮像窗户,草绳像户枢。比喻家里穷。

  ( 3 ) 把“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 ( 1 ) D ( 2 ) A ( 3 ) 天下的人像云彩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那样响应,背着粮食像影子那样跟着他。

  【 创新园地 】

  一对青年男女在河边悠闲地散步。男的亲热地对女的说:“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爸爸妈妈已经开始给我们准备结婚的东西了。”“都准备些什么东西了 ? ”“有三十六条腿,还有四只‘机’,凡是结婚时应该有的,他们都准备去买。”

  女的一听,说:“我不喜欢,这些东西代表不了我俩的爱情 ! ”说完,两只眼睛直盯着男的。男的一听,急切地问:“那你想要什么尽管说,只要你喜欢的我尽力办到。”

  女的说:“那好,就明天给我去买‘一网捕三虫,一只落网中,一只飞向西,一只飞向东’。”

  男的一听:“哎哟,这是什么呀 ? 叫我上哪儿去买呀 ? 我猜不着,你告诉我吧。”

  女的便贴着男的耳朵一说,男的呵呵地笑了。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

  答案提示:谜底:心

语文教案 篇6

  晚上的“太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性、急、炎”,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爱迪生从小遇到问题就积极动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5课《晚上的“太阳”》。

  写课题。“太阳”加引号还记得为什么吗?

  2、词语复习

  犹豫 手术 痛苦发明

  焦急 呻吟 自豪智慧

  一本正经无可奈何

  学生自己读,再开火车读。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本文是写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这节课我们继续回到那个大雪天的晚上,和爱迪生一起经历一个不眠之夜吧。

  二、品读文本

  一段:

  1、请同学们读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读后汇报。

  2、教师出示课件“急性阑尾炎”一词。

  学生认读。

  3、学习“急、性、炎”字。

  教师:你先记住哪个字?用什么办法来记住的?

  学生汇报。并及时书空、描红。

  4、把这个词带入课文中再读本段。

  5、了解病情。你知道“急性阑尾炎”是什么病吗?

  教师:急性阑尾炎,刚开始时肚脐眼周围疼痛,然后转向右下腹部进行,病人会疼痛难忍,不能直立。这种病必须马上做手术,若被延迟,就会造成肠子和腹腔破裂,可能导致死亡。

  6、请大家带着你们的了解再读这一段。

  二段:

  过渡:孩子们,爱迪生的'妈妈得了这样的病,生命垂危,需要马上做手术,手术进行的顺利吗?请读二段。

  手术进行的顺利吗?

  学生汇报。

  出示句子:那时还没有油灯,油灯的光线很暗,用它照明做手术很危险。

  教师:手术进行的如此不顺利,请大家读1到4句,看这样不顺利的手术会带给你怎样的心情?

  1、你的心情如何?

  焦急。请默读1到4句,说说你急的理由。

  你急什么?

  你还急什么?

  学生回答①句时:

  教师:是啊!当时条件不足,油灯的光线很暗,用它做手术很危险,可是得了这样的病,真的需要马上做手术啊。怎不让人急呢?

  学生回答②句时:

  教师:连救病人的医生都束手无策,这不是急上加急吗?

  学生回答③句时:

  教师:妈妈疼痛难忍,看来时间真的不等人啊!需要马上做手术,可是油灯的光线很暗,用它做手术很危险。

  学生回答④句时:

  教师:“一分一秒”对于妈妈来说会怎么样?学生汇报。

  是啊!时间就是生命。1秒2秒3秒……时间这无情地过着,爱迪生即将永远失去那至亲至爱的妈妈,永别或许就在这一刹那啊!能不焦急万分吗?

  2、此时,你除了焦急还有这样的心情?

  学生汇报。难过、伤心、痛苦。

  学生说到痛苦,为什么?

  教师:那当你读到“妈妈痛苦地呻吟着,”这里时,你仿佛看到了妈妈疼成什么样了?

  学生汇报。

  教师:疼成这样的妈妈,不时还发出了这样的呻吟?

  你听了妈妈这样的呻吟,可是油灯的光线很暗,用它照明做手术很危险,时间却在无情地过着,心情怎样啊?

  学生汇报。你来读。

  齐读:妈妈呀!我们所有的人都在为你着急,为你心疼,让我们一起读出我们的心声吧。“那时还没有电灯……”

  过渡:就在这时,转机出现了,请读后面五句。

  你现在的心情如何啊?

  1、为什么?

  2、说说爱迪生的好办法。

  3、指读一个。

  4、做试验。

  教师:爱迪生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实验呢?想不想看?

  教师:这只是一盏灯,那如果灯多点呢?总算是找到光明了,你现在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

  5、齐读:让我们为爱迪生想出好办法、妈妈有救而激动吧!

  6、此时,你想说什么?

  7、让我们大声地表扬爱迪生吧。

  出示课件:“孩子,是你用智慧就了妈妈。”

  四段:

  妈妈醒来了,苍白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爱迪生此时又在想什么呢?

  出示课件:“爱迪生拉着妈妈的手,……”

  教师:当时爱迪生是怎么说这句话的?你能想想爱迪生当时说这句话的样子吗?

  学生汇报。

  教师引读。

  爱迪生拉着妈妈的手,正儿八经地说:“……”(3个)

  小结:对!爱迪生说的这句话并没有儿戏,他经过了13年无数实验,坚持不懈,后来,读!

  出示课件。

  自从有了电灯,我们晚上可以方便地做什么?(3句)

  教师:晚上真的有了电灯了。齐读课题。

  小结:这真是发明电灯福万代啊!(板书)

  让我们感谢这位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

  看图片。

  我希望同学下来多收集有关爱迪生的故事,也要向爱迪生学习,多动脑,勇实践,争取做个有创造的人!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观测、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等词语。

  2.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2.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并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德育目标

  1.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对登月技术的理解;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教学方法

  1.快速阅读法。本文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以明晰的时间线索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先让学生较快速度地默读,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再用简洁的语句梳理概括内容要点。

  2.延伸拓展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就关于报道人类登月的文章如自读课本中的《登陆月球》进行对比阅读,充实有关细节,培养探索太空的.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及胶片、月球地貌的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训练学生快速默读文章,用圈点勾画和记录摘要获取要点信息、概括课文内容。分析文章表现手法,如恰当的描述、叙述中有议论等。利用课堂实践活动,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探索月球的奥秘。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多媒体显示月球地貌、宇宙飞船探访太空的的资料)

  (教师简要解说图片内容)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珍贵的资料是怎么得来的吗?对,是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拍摄的。那么,你们想了解人类成功地踏上月球的全过程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朱长超的《月亮上的足迹》。(板书课题、作者)

  设计(二)(多媒体播放一段人类探访月球的短片)

语文教案 篇8

  一、目标:

  1、认识“醒、雷、澡、枝”等8个生字。

  2、会用“春天跟________说话了,说着说着,_____________”等句式说说春天里还有什么也醒了。

  3、在自己喜欢的多形式的朗读中发现柳树的变化,感受到春天的美。

  二、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悟内容。

  三、教学准备:

  音乐《春之歌》。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把课前收集到的柳树画拿出来,让学生互相观赏,说说它是什么样的?

  2、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和柳树成为好朋友呢?老师送你们一首小诗,出示课题《柳树醒了》,在黑板上粘贴一棵柳树(不完整的,少柳条柳叶),只要大家能好好地学习课文,跟它成为好朋友,它就会变得更加美丽。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拼拼读读记记。再读课文,想一想,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

  2、学习生字。

  (1)用柳叶卡片出示生字,请同学教读。小组赛读等。指导学生读准翘舌音和后鼻音“醒”。

  (2)一字开花游戏:给“春”和“柳”组词。请同学在柳树上指一指“柳枝、柳梢、柳絮”。课文中还有什么不懂的词语吗?

  3、多种形式读,感悟课文。

  (1)指名分节读课文,交流: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

  (2)从春雷、春雨、春风、春燕中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有感情地读读自己选的那一段。

  (3)交流:从什么地方看出柳树醒了?(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学习课文的每一小节)

  4、学习第一节。

  (1)“春雷”组齐读,全班同学想像:春雷会跟柳树说些什么呢?

  春雷跟柳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指名说,或说说你的同桌是怎样说的?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节。(指导读、跟同桌一起读、同桌互读等)。

  (3)小结板书:春雷、说话、柳树、醒了。

  5、学习第二节。

  (1)“春雨”组读,指导读。

  (2)赛读,谁读得好,谁就可以上黑板给柳树画几根柳枝?

  (3)同桌互读,各小组展示读。

  (4)小结板书:春雨、洗澡、柳枝、软了。

  6、学习第三节。

  (1)“春风”组齐读,读着读着,你们发现柳树又有什么变化了呢?

  (2)谁愿意跟老师来比赛读?指名读,小组赛读。

  (3)小结板书:春风、梳头、柳梢、绿了。

  7、学习第四节。

  (1)“春燕”组读,说说在你们的帮助下,柳树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2)指名读,可以请你喜欢的小伙伴一起读,也可以自己读。其余同学听后说说,他们什么地方读得好?什么地方还要努力?

  (3)小结板书:春燕、捉迷藏、柳絮、飞了。

  8、学习第五节。

  醒了的.小柳树可高兴了,它在干什么呢?师引读,指名读,评议。全班齐读。

  小结板书:柳树、玩耍、小朋友、长高了。

  6、读板书,引导学生发现柳树的变化。小结,齐读全文。

  (四)巩固生字。

  1、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忙着跟小柳树交朋友,它的柳叶宝宝可等急了,比一比,谁能跟柳叶小宝宝交上朋友。

  2、同桌互相认字,说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了哪些字,还有哪些字比较难记,可以请同学教师帮忙。

  3、逐个出示生字,让学生带读,读得好的同学奖他一张柳叶(每张柳叶背后各写着一个词语:苏醒、打雷、洗澡、树枝、软和、梳洗、玩耍、柳梢)

  4、请拿到柳叶的同学上台,出示词语,让别的同学挑战读,挑战读对了,就可给板画柳树贴上柳叶。

  5、男女赛读生字、词语。

  (五)再读课文,练习说话。

  1、挑战读。

  (1)柳叶小宝宝藏到课文里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

  (2)请大家再读读课文,喜欢的那段多读几遍。挑战读,读得好可以给黑板上的柳树画柳条或柳叶,帮它变得更加。

  2、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

  (1)出示:春天跟_______说话了,或春天跟_________,

  (2)说着说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得好,可以把相关的内容画在黑板上。

  3、小朋友们,我们跟柳树做朋友,柳树更美了,跟春天做朋友,春天更漂亮了,你想跟柳树说几句话吗,你想跟春天说什么呢?

  (六)总结作业。

  1、小朋友们,柳树在大家的帮助下,更美了,让我们一起把这美丽的小诗送给春天吧。《春之歌》配乐朗读。

  2、你还想知道柳树的知识吗,去问问爸爸妈妈或查查资料,柳树一般都长在哪儿,它有什么作用……然后做个剪贴报,把你的收获带给大家,好吗?回顾课内外读过的古诗词,其中有很多诗歌表达了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请默写两句。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该句除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学作品中数字“三”及三的倍数大多表示“多”的意思,如诗句“白发三千丈”。在记忆中,你还有哪些这样的诗句。(“白发三千丈”除外)(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在这部长篇小说中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比如写了关羽等人的“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等故事,你能用简洁的语言再写出两个有关“三国人物”的故事吗?(该题提到几个的除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3分)

  神机( )算心悦( )服阴谋( )计

  滔滔不( )走( )无路斤斤( )较

  6、我国许多成语都来自于古代的寓言故事,比如“杯弓蛇影”“掩耳盗铃”“画蛇添足”“邯郸学步”“买椟还珠”,你能给其他同学介绍一个成语并扼要概述故事吗?(以上几个除外)(2分)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抓住关键词,理解并朗读好对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趣和道理,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课文中不同动物的语言。

  二、教学难点

  弄清猴子当选“万兽之王”的原因,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尊重别人。 教法与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这堂课中,主要给学生创设情境,运用杜威的“做中学”、“情景中学”的理论,把学生带入情景中去,采用情感朗读理解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交流,在情景的体验中学习,从情境中启发,从情境中理解、体会角色的心理和人性特点,提高学生语文语感,在辨析中悟出道理,使本文的难点在朗读体验交流中得到突破,最后回归现实,通过身边的人或事来提升他们对道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一)谈话激趣。

  创设坐小火车游森林王国的背景:包括细心林、大胆林、自信林三大部分。学生与老师都化身成自己喜欢的动物。

  以邀请函的形式揭示课题:小动物们,今天鸽子老师收到了一封邀请函,谁想来读给大家听听。

  (二)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尊重独特感受;整个读书过程为弘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应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本环节利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二、复习回顾、识字读文

  (一).复习生字

  1、以狮子大王布置任务的形式出示生字:万兽之王、轮流、星期、第一个、习惯、方式、 笑眯眯、郑重。

  2.开火车读。

  3.全班齐读。

  (二)朗读课文

  1、以狮子大王的口吻提出朗读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不拖拉。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设计意图:用狮子大王的口吻,带领学生识字读文,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为

  课堂气氛的营造奠定了良好的气氛。通过开火车读生词,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在开火车的过程中引入激励性评价机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将此机制贯穿课堂始终。

  三、进入情景,体验感悟

  (一)提出问题,感知全文

  1、森林里发生了什么事? 练读第1自然段:单个练读、齐读。

  2、有哪些动物参加了竞选?(生发言,师贴动物图片。)

  3、最后谁当选了呢?谁来替大王宣布这个消息? 试读第5自然段。

  4、教师配乐读全文。

  (二)进入角色,带情朗读

  1、让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位选手上任后的表现。

  (1)重点感悟猫头鹰的神气极了。出示:“他想到自己成了“万兽之王”,神气极了,立刻下令:“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白天休息,夜里做事!”请一个同学练读。

  (2)出示猫头鹰的动态图片。师:你们看!猫头鹰挺着胸脯,神气极了!(让学生抓住猫头鹰的神态、动作练习说话。)

  (3) 全班带上动作练读。

  (4)请学生上台带动作表演。)

  (5)学习“议论纷纷”

  师:小动物们,听了猫头鹰大王的话,你们心里舒服吗?把心里的不舒服都说出来吧。(学生四人小组自由说)像咱们刚才这样对于发生的事情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用课文里一个词语说就是——“议论纷纷”。

  (6)学习“叫苦连天”

  A、引导想象说话:师示范:唉,我是一只可怜的鸽子。一到了晚上,眼睛就睁不开了。可是猫头鹰大王让我们晚上做事,可怎么办啊?学生模仿动物诉诉苦。

  B、像这种情形用课文里面的一个词形容,就是——“叫苦连天”.

  C、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插图,观察猫头鹰当大王时候的情景,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小动物们叫苦连天的表情和动作,朗读时自然加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抓住文章当中的关键词语,指导学生朗读。

  2、感悟袋鼠上任后的表现。

  (1)师:第二个竞选者上台了,它是怎么表现的?(指名说,出示句子)

  (2)你有过激动的时候吗?说话训练,朗读指导。

  (3)师:但是他们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只好苦练跳的本领,你们看,他们跳得怎么样了呢?引导学生看图说话,随机板书积累的词汇。

  (4)让学生跳起来,切身感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小动物听到命令后的心情。 设计意图:在理解动物们的感受时,创设情境,让学生说出感受 。学生的

  体验就非常真实,感受就非常丰富,学生们就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爱说。在此基础上,再来读第三自然段,学生就读得更投入,读得更真切了。

  3、感悟猴子上任后的表现。

  (1)试说小猴子上任后动物们的担心,练读。

  (2)播放录音,指名说自己的习惯。

  (3)出示句子、录音播放猴子的宣布。

  指导朗读,师:谁能够声音响亮、亲切的的再替它宣布一次。

  (4)感同身受。 出示句子:话音刚落,大伙儿立刻欢呼起来。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环节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图片的对比教学让学生体会角色的心理和人物的个性特点,使本文的难点在讲读中得到突破。

  5、宣布狮子的决定。

  (1)出示句子,指导朗读。笑眯眯代表了什么样的心情。指名读、全班读。 设计意图:通过教学二、三、四自然段,学生从动物们对猫头鹰、袋鼠的命令叫苦连天,对小猴子的命令却会立刻欢呼起来深深体验到了动物对猫头鹰、袋鼠、猴子轮流当“万兽之王”的不同表现。我趁热打铁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不再往下轮了?如果你是狮子大王,你会选谁当大王?为什么?又将学生带入了自我的情感体会,相互的讨论交流之中, 从而使学生明白了要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

  四、拓展练习,升华主题

  1、在猴子大王的带领下,小动物们生活得开心极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句型练习:( 小动物 )在( 哪里 )____来____去,_____极了。

  2、可是有两只小动物不明白,为什么猴子能当万兽之王,聪明的小动物们,请你们四个四个一组,商量一下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吧。

  3、这里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大家轻声的读一读。

  总结——尊重!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如何尊重别人。

  4、交流讨论,生活中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设计意图:把语文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尊重别人,谅解别人,养成豁达的.性格,保持健康的心态,成为受到家欢迎的人。从而达到升华课文主题的作用。

  五、表演练读、巩固生字

  1、学生选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读。

  2、以感谢信的形式练习巩固“我会写”的字。

  教学设计特点

  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开发学生学习资源,注重阅读个性化感悟,设计自主、合作的阅读过程。以朗读为主线,以实践活动为辅,引导学生联系教材,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激发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实践。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心灵的感受。针对本文的第2、3、4自然段的结构非常相似的特点,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分别抓住猫头鹰、袋鼠、猴子对动物们提出的不同要求和动物们的不同表现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体会角色的心理和人物的个性特点,使本文的难点在讲读中得到突破。另外,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的功能,让它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落实到他们的每一次学习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多媒体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多媒体技术直接作用于人的多种感观,生动形象,直观性强,我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突破重点段提供了方便。

  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采用以全面概括课文内容为主的内容式板书,板书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为学生理清了思路。

  从现在开始

  议论纷纷

  直摇头 欢呼 叫苦连天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1、凭借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2、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并能悟出寓意。

  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4幅插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设疑。

  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咕咚,这是一篇阅读课。随后板书课题。咕咚是什么东西?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们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就会知道了。

  二、指导朗读课文,可按整体——部分——整体三步来指导。

  (一)从整体指导读课文。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

  2、对照插图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共讲了几种小动物,能按出场顺序说出来。

  3、同桌共读一遍课文,读后互相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分段指导读课文。可带着课后问题读,读后再回答。

  1、指名读第1~2段。

  (1)师问:咕咚指的是什么?

  生答: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2)师问: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怎样?从哪可以看出来?生答:这声音很大很重。因为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的。

  (3)师问:兔子为什么跑?(课后第1题)

  生答:兔子听见这又大又响的咕咚声很害怕,吓跑了。

  (4)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说说图意。

  举例: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还没有沉到湖底,溅起的水花还没有落下来,兔子已经撒腿跑了。它很害怕,一边跑还一边喊:“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2、指名读3~4段。

  (1)师问: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他还说了什么?(课后第2题)

  生答: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也跟着跑起来。他说:“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2)师问:还有谁都跟着跑起来?(课后第3题)他们又喊叫什么?

  生答:听了猴子的话,狐狸、山羊、小鹿都跟着跑起来。他们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3)请三个同学分别把兔子、小猴子和大伙喊叫的话读一读,并说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最后一问比较难,老师可做提示。 生答:有很多话都是越传越走样。因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说的,而他们的'理解不一定对。他们不是有意造谣来吓唬人的。

  (4)指导看插图(二)。说出图意。

  举例:很多野兽都跟着跑起来,它们全张着嘴喊叫,面带惊慌的表情。

  3、指名读第5段。

  (1)师问:大象跑没跑?他是怎样跑的?

  生答:大象也跟着跑起来。他是看见其他的动物跑,他也跟着跑起来。

  (2)师问: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课后第4题)

  生答:因为野牛不知道“咕咚”是什么,它在哪里,所以它没有跑。 野牛拦住大象和其他动物,追问谁看见“咕咚”了。结果谁都没看见“咕咚”是什么,兔子只是说它听见的,“咕咚”在那边的湖里。

  (3)指导看插图(三),并说说图意。

  举例:野牛在前面,非常沉着冷静地拦住大家,追问谁看见“咕咚”了。

  4、指导朗读6~7段。

  (1)师问:他们来到湖边看见什么?听到什么?生答:他们来到湖边看见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听见“咕咚”的声

  音。

  (2)师问:最后大伙儿为什么都笑了?(课后第5题。)生答:因为大伙都明白“咕咚”是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不是什么可怕的怪物,真相大白了,它们感到自己的行动十分的可笑。

  (3)指导看插图(四),并说说图意。

  举例:大家的表情各不相同。野牛在严肃地讲道理,兔子看清“咕咚”是什么了,不再惊慌;老山羊一边听野牛讲话,一边思考;狐狸、小猴子和小鹿已经感到可笑了。

  (三)让学生读全篇课文,并回答问题。

  1、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2、师问:你读了这篇童话,懂得了什么?

  生答:我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的跟别人跑,听信谣传,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古诗教案11-07

语文园地教案04-11

语文《风筝》教案11-23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小学教案01-03

有关语文的教案03-07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母鸡教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