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26 07:24:1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汇总8篇】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汇总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

  2、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激发学生对神奇的科技世界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感受生活和生产的实际要求是发明创造的动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感受果农的喜与忧。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果园里满是成熟的.果子,那一串串、一颗颗惹人喜爱的果实,可把果农们乐坏了,我们去果园看看吧!

  1、出示果园图片。

  2、师:同学们,动脑筋想想看,果农们为什么会这样高兴呀?

  (水果丰收了果子卖了能赚钱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而高兴……)

  3、师:是呀,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眼看着可以赚到很多钱了,可是这时果农们却发愁了,这是为什么呢?

  打开语文书99页,正确、流利朗读第1自然段,为什么果农发愁,用“____”划出来。

  (1)抽生回答。

  出示:要是果子从树上摘下来,要把它们运到很远的地方去卖,实在忙不过来。

  (2)师:听你们这么一分析,老师也觉得果农们确实太忙了,要做的事又太多了,那大家帮果农们想想办法吧?

  (请人帮忙——不错的主意!

  请果园机器人帮忙——你会用高科技了,真了不起!)

  (3)师:是呀,我们可以请果园机器人来帮忙,在认识果园机器人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机器人的介绍。(出示投影)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24课《果园机器人》,去看看果园机器人是怎样的?他有哪些有趣的地方?神奇的电脑又是怎样指挥他工作的?

  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个新朋友,出示课题:果园机器人

  二、研读2、3自然段,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利”与“弊”。

  1、师:果园机器人让果农们又高兴又发愁,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往下读课文吧!

  (1)出示读书要求:正确、流利朗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果园机器人怎样带给果农们快乐?用“~~~~”划出来。

  (2)学生交流汇报。

  出示:它们能把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摘下来,整齐地装进纸箱,然后运到指定的地方。

  师:这个句子里描写果园机器人动作的词语有哪些,圈出来。

  (摘、装、运)板书:摘、装、运

  师:你觉得这个果园机器人怎么样?

  (聪明、能干、厉害、有条理、听指挥……)

  师: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它的这些特点的?

  (成熟、整齐、指定)

  (3)抽生读齐读

  2、师:同学们,这些果园机器人这么聪明能干,真是果农们的好帮手啊!可是果农们还是不太满意,这又是为什么呢?

  (1)出示读书要求:正确、流利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果农们为什么对果园机器人还不太满意?用“~~~~”划出来。

  (2)抽生交流汇报

  出示:如果没有电,他们是要“罢工”的,果园那么大,到处是果树,不可能让机器人拖着长长的电线走来走去。

  (板书“罢工”)理解“罢工”拟人手法

  这样为什么不行?

  (电线要很长走来走去会把电线绕到果树上去了……)

  因为电池的电很快就会用完的,没电了,机器人就会“饿倒”。让果农们在大片密密的果树林里一个个地去找“饿倒”了的机器人,那可太麻烦了。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讲盲童的故事等艺术活动,让学生在表演中锻炼、学习角色的塑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体会盲童的心理世界,培养坚强的性格。

  2、学唱歌曲《摘星星》,感受节奏规律和旋律的高低。体验歌曲的情绪。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摘星星》,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体会到盲童的生活世界。

  教学难点:学唱歌曲《摘星星》,感受节奏规律和旋律的高低。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穿了一件是什么颜色的衣服?

  生:

  师:告诉你们呀,老师最喜欢这种颜色了。那么你喜欢什么颜色呢?谁来说说。

  师:这么多的颜色把我们的地球变的如此美丽,生活充满快乐。但是,有一种人却感受不到色彩的美丽,生活在黑暗中。他们是什么人?

  生:盲人。

  师:盲人是如何感受这个世界的。大家来看看图片说一说。 (生看图片说说)

  ▲你看到了什么?树这么粗大,然而他们却看不见,只能用手摸。

  ▲你看到了什么?花儿这样鲜艳,盲童却看不见,只能用鼻子闻。

  ▲你看到了什么?大海如此波澜壮阔,盲童也看不见,只能用耳朵听。

  师:盲童就是靠他们特有的方式来感受世界,感受生活。你听,盲童在诉说

  二、导课

  请听,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首配乐诗歌。

  盲童

  从小我就是一个盲童娃娃,在摸索探求中渐渐长大。

  虽然我看不见五彩云霞,

  心中却盛开着芬芳的鲜花。

  虽然我看不见奔腾的江河,汹涌的波涛却在我脑海拍打。

  燕子在为我吟唱着春天的故事,小溪在为我讲述着金秋的童话。

  我不寂寞,我不忧伤,

  我的.知音,我的朋友遍天下。

  三、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摘星星》。

  2、出示歌词:这位小朋友说的对吗?我们来读读歌词,

  生:他说的对。

  师:我们看这首歌结尾处有这样一个记号。它叫什么名字? 那么这首歌有几段?(讲解演唱顺序)

  3、我们怎样当盲童的眼睛?让我们闭上眼睛,感受盲童的世界。小朋友们可以对口形,心里默默唱,不出声。

  4、我们再来跟着钢琴轻轻的唱。

  5、我们放开声音再来唱一唱。(随即鼓励)

  6、我们男女同学分开唱。男同学唱第一段女同学唱第二段。比比看,谁唱的好。

  7、让我们充满深情地再来唱一唱。

  (歌声这么优美让老师感动,更让盲童朋友高兴)

  四、演一演,体验盲童生活。

  (一边欣赏歌曲《你是我的眼》)

  师:盲童的生活是多么艰辛啊!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扮演盲童,来体验他们的生活。眼睛蒙上纱巾,站起来,伸手四处摸一摸,感受盲童生活中的困难。

  (旁白):天亮了,明明起床洗脸后准备刷牙洗脸(提示找牙刷)由于眼睛看不见,他只能一点一点摸着找;牙刷终于找到了,刷完牙后,他背弃书包高高兴兴去上学。到了教室,他要找座位了,我们帮帮他,给他拍手。如果他离座位越来越近,我们就轻轻拍(手势),他离座位越来越远,我们就大声拍(手势)。现在开始。

  师:(随即鼓励)问:你感觉怎样?生活方便吗?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他们的生活就这么难,更何况要独自面对这一切。他们最最渴望拥有什么?

  生:一双明亮的眼睛。(师随即鼓励)

  师:同学们,盲童看不见却听得到,我们可以帮助盲童,作他们的眼睛。让我们大声告诉他们。对他们说,我就是你的眼睛。让我们一起大声说:“我就是你的眼睛。”

  五、课堂小结。

  在我们的周围还有盲人,他们看不到阳光、山水、花草,美丽的世界,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送去我们的友谊和爱心,我们眼睛里如花的色彩会开放在他们心里。

语文教案 篇3

  爱迪生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怕困难和危险,顽强地进行发明创造的事迹中受到教育。

  2.读懂重点词句,通过读课文,感受当时的情景。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介绍

  同学们都知道,天黑了,屋里暗了,随手就会开灯,可是你们知道电灯是谁最先发明的吗?他的名字叫。(板书课题)谈一谈你所了解到的有关的情况。(学生谈)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从中要向学习什么?让我们来读课文。

  二、初步感知,了解课文大意

  投影出示预习课,学生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新词,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想一想课文中每段主要讲了的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l.指读词语。(出示幻灯片。要求认读词语)

  2.指读课文。(分目然段)说一说讲了的什么事。(学生答)

  四、质疑

  关于文章的内容,你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五、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谈。

  (是美国人,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从小家里很穷。他非常爱科学。)

  (2)从哪儿可以看出热爱科学?

  (3)集体交流、师生评议。

  学生应理解到:

  ①他常常把钱节省下来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一句中的常常一词能表现在学科学上投入很大,说明他热爱科学。

  ②在低劣的条件下坚持做实验。从拣来瓶子和罐子中可以看出表现他热爱科学。

  (老师按学生谈的随机引导。)

  (4)指导朗读。

  要突出从小热爱科学,读出此语气。

  ①自由读。②指名读。

  2.学习二、三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坚持在火车上做实验,主要写了哪一件事?结果怎样?从哪儿可以看出他热爱科学?

  (2)小组讨论。(要求小组成员依次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出:①发生意外情况,结果是:东西被扔,耳朵被打聋。②从卖完了报就

  有趣可以看出他爱上了科学,迷上了实验,感到其乐无穷。

  (4)朗读指导。

  要读出做实验的乐趣,意外情况的.紧急,结果的严重。①自由练读。②指名读。

  3.学习第四段。

  (1)先默读思考,再小组讨论。(出示思考题)

  ①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说了什么内容?

  ②句与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句是总说句,明确告诉我们研究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后面几句讲他决心没有动摇的具体表现。

  (2)小结:总结弄懂自然段意思的方法。

  先读读这一自然段,再弄懂自然段中每句话的意思,然后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最后归纳总结出整个自然段的意思。

  4.运用学习第四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五自然段。

  (l)的哪些地方使你敬佩?自读本段,划出重点句子。谈理解。

  ①集体交流、重点指导。

  (学生应抓住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体会出不怕失败、对科学严肃认真的态度;

  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睡一会儿。连续工作,体会出他不怕劳累、坚持不懈的品质特点。)

  ②你能概括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吗?

  (对科学顽强实验、严肃认真、坚持不懈地研究。)

  (3)朗读指导,要读出的品质特点。

  ①学生练读; ②教师范读指导;③指名读;④学生再练读。

  5.学习最后一自然段。齐读并思考:

  (1)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概括一生)

  (2)你还知道发明了什么?

  六、总结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的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我们要学习什么精神?

  探究活动

  课后组织学生开展创造发明知多少或寻找中国的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科学发明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掌握本文行文平易,表面不动声色,而实际情感真挚,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掌握本文对人物的刻画方法:因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再现人物全貌。

  3.掌握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待人宽、律己严,及体现这一品性的典型事例。

  4.掌握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的语文方面的两项重要主张“写话”和“简洁”及其具体内涵。

  [考核要求]

  1.领会: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与简单应用: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人物全貌的写人方法。

  3.领会:所记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典型事例。

  4.领会: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练习]

  一、填空题

  1.叶圣陶,又名_________,二十世纪著名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中行是当代知名_________家、_________家、_________家。

  3.《流年碎影》的作者是_________,《顺生论》的作者是_________。

  4.本文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主要品德是_________。

  5.本文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个主要主张是_________、_________。

  6.叶先生认为,“做”的意思是行为,“作”的意思是_________。

  7.学而不厌,_________,何有于我哉?

  8.仁者见仁,_________。

  9.《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_________散文。

  二、选择题

  10.叶圣陶先生是_________的发起组织者之一 ( )

  a.新月社 b.未名社 c.创造社 d.文学研究会

  11.下列作品哪一部不是张中行先生的作品( )

  a.《顺生论》 b.《倪焕之》 c.《流年碎影》 d.《佛教与中国文学》

  12.《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举“做”、“作”分工的例子,旨在说明叶圣陶先生( )

  a.宽厚 b.礼让 c.律己严 d.谦虚

  13.本文选自( ) a.《流年碎影》 b.《顺生论》 c.《文言与白话》 d.《谈文论语集》

  三、解词题

  14.高文典册 15.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16.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 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8.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19.己欲立而立人,己于达而达人 20.著作等身 21足以沾溉后人的。 22.努力争取不愧于屋漏 23.不即不离的文就会发荣滋长 24.余然之

  四、简答题

  25.本文是记人散文,为什么用很多篇幅记述叶圣陶先生语文方面的主张?

  26.作者写叶先生语文方面的主张,对刻画叶先生的形象有何好处?

  27.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

  28.试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29.叶先生写话主张的内容是什么?

  五、阅读分析题

  30.阅读本文第五段(文革的大风景--越少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本段反映了叶先生什么品德? 本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本段在语言方面有何特点?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培养谦虚好学的好品质。教学重难点

  学会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卡片等。设计思路、

  教学本文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可以简介作者来导人,也可引用名言导人,如:—一切都是谜,一个谜的答案是另一个谜——爱默生。他的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的一篇文章——《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主学习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课件l。)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难理解的字词,小组讨论。

  2、文章用了一个事实论据,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吗?运用这个事例有什么好处?

  3、第一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4、读了本文后,你认为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哪些优点是值得你学习的?

  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并分析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读准下列字音。(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啁啾(zhōujiū)喈喈(jiē)翌日(yì)彗星(huì)

  宽宥(yu)弥补(mí)臆度(yì)窒息(zhì)

  (先指同学读,有错误的让其他同学纠正。)

  要求:记住本文出现的生字词。

  2、文章用了一个事实论据,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吗?运用这个事例有什么好处?

  明确:(运用这个事例好处是:使文章通俗生动而又寓意深刻。)

  3、第二自然段与第三自然段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第二段是记叙,第三段是议论,都是为了说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4、读了本文后,你认为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哪些优点是值得你学习的?

  明确:(开放性题目,说出一点即可。)

  5、研读赏析“另外有一次……铁簧片”这一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①选段中写了哪些乐音?发声原理有何变化?

  ②文中的“这个人”知道的发声方法越多,他对声音的认识高度就越高,但他为什么遇见新问题时,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

  ③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发声方法?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①指尖敲杯子的杯口。黄蜂、蚊子、苍蝇靠翅膀的快速振动发声,蟋蟀用振翅而非气息发声,风琴、喇叭、笛子、弦乐器、含在嘴里吹奏的铁簧片。

  靠气息发声,靠翅膀快速振动发声到以口腔作为共鸣体,以气息作为声音媒介物的奇特方式。

  ②人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③吹口哨、吹树叶。)(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五、梳理巩固

  学生讨论没解决的问题,并谈谈收获。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没有时间可不必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

  七、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迁移延伸”部分。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背诵拍手歌。

  3.有保护动物的意愿。

  多音字

  处(chù)深处辨作名词,表示“地方”“机关,或机关、团体里的部门”时,读chù,

  (chǔ)处分析如,住处、办事处;作动词,表示“居住”“存在,置身”“跟别人

  一起生活,交往”“办理,决定”时,读chǔ,如,处理、设身处地。

  近义词

  飞翔——翱(áo)翔伙伴——同伴(朋友)

  反义词

  朋友——敌人保护——破坏

  词语解释

  伙伴:现在泛指共同参加某种组织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人。

  不休:不停止(用作补语)。“休”不要写成“体育”的“体”。

  嬉戏:游戏;玩耍。

  互动探究

  1课文一共写了几种动物?请同学们找一找。

  本文一共写了8种动物,分别是孔雀、锦鸡、雄鹰、雁、猛虎、黄鹂、百灵、熊猫。

  2你觉得“雁群”会写什么字呢?

  “雁群会写字”是说雁群飞的形状,飞的形状一会儿像“人”字,一会儿像“一”字。

  3“猛虎”为什么生活在“丛林深处”?

  因为丛林深处是适合老虎生长的.环境,在丛林深处也方便老虎捕捉猎物。

  4请说说你对“保护动物是大事”的理解。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动物和人类互相依存,只有关爱动物,保护动物,我们人类才能拥有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园。

  读出拍手歌的节奏。

  “拍手歌”一般都有两个特点:一是押韵,二是节奏感强,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为了更好地读出节奏感,同学们可以进行分节练习:首先练习拍手,拍打的节奏要均匀,可由慢逐渐加快;然后单独练习读课文,先把课文读熟,当然是越熟越好;最后把读课文和拍手结合起来,随着拍手的节奏朗读,练习时可以由慢到快。同学们可以多练习几遍,因为熟能生巧!

语文教案 篇7

  知识目标:

  1、朗读背诵前两首诗

  2、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对诗的理解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感情

  重点难点:

  朗读背诵前两首诗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策略方法:

  朗读法

  教学媒体:

  录音机

  教学设计:

  课前二分钟演讲

  学习《归田园居》学习《使至塞上》前两首。

  1、老师范读,提出朗读要求

  2、注音:荒秽草木长

  3、结合注释,读懂字面含义

  分析思想感情陶渊明《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世人在南山下种豆,很显然,他不善于种田,但早出晚归,不辞劳苦,在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裳而他毫不在意。从表面看,写的是劳作之乐,但其内涵,是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

  1、背景:公元737年,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的大使,实际上是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些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2、朗读课文

  3、注音:燕山逢候骑

  4、分析思想感情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难言的内心感情。经过长途跋涉,却没见到将官。接着,笔峰转入对塞外风光的描写上。

  5、朗读背诵

  板书设计提纲

  《归园田居》:不想在现实中失去自我,希望自食其力。

  《使至塞上》:借边塞风光,抒发被贬的凄凉。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吞噬”、“湮没”、“踩覆”、“暴戾”、“回眸”、“悲怆”、“晓谕臣民”、“络绎不绝”、“面目全非”、“追古抚今”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自然环境被破坏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唤起人们科学保护自然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感受自然环境被破坏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唤起人们科学保护自然的自觉性。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楼兰、丝绸之路、甘草、青海湖等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

  1.王昌龄曾在诗中写到:“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中提到的楼兰古国,曾一度十分繁华,这里曾是丝绸之路的咽喉门户,当年张骞出使西域,路过这里时,曾被这里的富饶和美丽惊呆了。刚才我们所看的是楼兰的复原图画,(出示现在楼兰废墟图片)而现在的楼兰竟然是这个样子。

  2.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指导学生设计思考问题,如:是什么使得楼兰成为现在这个样子?楼兰还能恢复原有的'美景吗?从图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3.楼兰在哭泣,楼兰在忧郁。(揭示课题)

  二、自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通过独立阅读解决自己的问题。

  2.默读课文,把课文中你感受深的句子或段落勾画出来,并做简要批注。

  (1)第3自然段中“在宁夏,山里的农民世代靠挖甘草维持生计。”“这里的人们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地挖着,却不知道已经把宁夏的生存环境‘挖’地面目全非。” 人们不会科学地利用资源,这是造成楼兰现状的主要原因。

  (2)文章第4、5自然段将楼兰今昔对比描写,抓住“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两岸,沃野千里”与“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对比;“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与“万丈厚土,寸草不生”对比,思考:楼兰的忧郁是什么?怎么造成?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让这种现状转变?

  (3)文章第7、8自然段讲述了人们植林固沙的艰难,想一想,这三十年人们经历了哪些困难?为什么这么坚定?

  (4)为什么要“领着孩子们常来看看这座人类对命运抗争的丰碑?”这丰碑告诉人们什么?文章结尾的省略号起到什么作用?

  (5)结合课文理解“楼兰的忧郁”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让楼兰不再忧郁?

  三、交流合作

  1.小组合作,挖掘楼兰忧郁的深层次原因。

  2.各组选择一个要点进行整理,汇总发言材料。注意结合课文中的原句,抓住关键词,特别是楼兰的今昔对比,发表自己对楼兰忧郁的原因的见解。也可以结合自己收集的环境破坏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的资料,谈环境保护的重要。

  3.所有的理论终究是为实践做指导的,所以还要想一想,怎样才能改变现状?我们当前的任务是什么?

  四、研讨朗读

  1.分组讲述本组整理的学习要点。(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补充)

  2.重点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今日西部是怎样一个地方?

  (2)过去西部是怎样一个地方?

  (3)楼兰古国为什么消亡?

  (4)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3.思考:课文为什么具有震撼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再读课文体会)

  五、拓展延伸

  1.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

  2.假如你生活在当年的楼兰,你会怎么做?假如你是当年的楼兰国王,你又会怎样做?

  3.楼兰现在的景象让你震撼,现在我们又可以做什么?

  六、作业

  亲自参加一次环境保护的活动,并将感受记录下来,和身边的人交流,唤起更多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古诗教案11-07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风筝》教案11-23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优秀教案02-04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母鸡教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