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7-26 09:05:37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9篇【通用】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教案9篇【通用】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5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加减互逆的关系。

  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口编应用题,会正确地列出加减法的算式。

  3、能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教学准备:

  1、提前告诉幼儿设立贝贝玩具超市,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准备各种玩具。

  2、和幼儿一起创设贝贝玩具超市(共分为4块,并贴有不同的与每组幼儿身上颜色相同的即时贴),带有不同数字(圆点)的玩具40个,装玩具的小盒每组5个(上面贴有数字5)。

  3、供幼儿记录的记录卡。

  4、每人一个信封,装有硬纸币5个。

  教学过程:

  一、请幼儿与教师一起布置贝贝玩具超市。激发幼儿收拾、整理的愿望。

  教师:“今天早上,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玩具,都贴上了价格标牌,现在我们一起把它布置起来好吗”

  二、引导幼儿发现5的加法,并请幼儿记录算式。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玩具身上有不同数字的粘贴。

  教师:“小朋友看。玩具身上有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卡片上的数字和圆点数是相同的。

  2、教师提出整理的'要求:

  观察每个盒上的大小、数字,引导幼儿了解每个盒里只能放两个玩具,它们身上的数字相加必须等于5。教师举例:先拿一个数字是4的玩具放好,启发幼儿说出再应该拿数字是几的玩具(1)。

  请幼儿观察小盒下面的记录纸,教师边启发幼儿想一想可以用哪一道加法算式记录整理结果(4+1=5)。

  看哪组幼儿整理的快,记录的对。

  3、幼儿分组记录,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及时记录整理结果,并督促幼儿整理后马上回位子坐好,鼓励整理好的幼儿可互相交流自己的记录结果。

  4、全部整理后,与幼儿一起检查整理结果是否正确。

  三、请各组幼儿以口编应用题的方法,介绍自己的记录结果。

  1、教师以算式的形式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记录结果。引导幼儿讲讲算式所代表的意思,理解加法交换的规律。

  2、鼓励幼儿给玩具超市取个好听的名字。

  四、以买玩具的游戏形式学习5的加法。

  1、教师:“超市布置好了,我要5元钱去买一个喜欢的玩具(拿出信封里的5元钱),我买了一个4元钱的,还剩几元钱?应该怎样记录?”教师出示范例5-4=1

  2、请幼儿从小椅子下取出信封,看看里面有几元钱?请幼儿用手里的5元钱到玩具城买喜欢的玩具。

  3、提出要求:每人只买一个玩具,并把自己花了多少钱,剩了多少钱也要向老师一样记录下来。

  4、请幼儿以口编应用题的方法,介绍自己购买的玩具及记录,老师同样以算式的形式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记录结果。引导幼儿理解加减互逆的规律。

  五、活动评价。

  表扬在活动中认真操作的幼儿。

  教学反思:

  超市现已成为都市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已被孩子们所熟悉。为此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首先得到家长的配合,带来各类超市购买的物品,在让幼儿动手布置超市之前,让他们参观超市,孩子们的观察力是丰富的,观察到超市里的货物是分类摆放的,有食品、生活用品、玩具,而且不可以混在一起。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积极、主动地进行等分活动,探索图形等分的多种方法,知道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自己操作、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并能认真倾听老师和同伴的发言。

  3、能从生活和操作中感受事物等分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活动准备:

  1、一根绸带、各种图形的纸、记录纸

  2、勾线笔、图形卡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根绸带。提问:一根绸带怎样扎到两个小辫子上呢?

  2、幼儿讨论。

  3、幼儿边讲解边演示,老师协助。

  二、动手操作,探索图形二等分的方法

  1、为幼儿提供圆形纸,引导幼儿想办法分成一样大的两份。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小结:一个物体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

  4、讨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⑴请幼儿把等分部分与原来的材料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⑵小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两个部分合起来是原来的一份。

  三、再次操作,探索同一图形二等分的多种方法

  1、为幼儿提供多种图形,引导幼儿想办法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结:爱心形,三角形分成两份是从中间分开.正方形可以从中间折,对角线折分成两份,长方形可以从中间横、竖折,也可以对角折来分成两份。

  四、游戏活动:按等分标志分类

  1、玩法:把物体按可以二等分的和不是二等分的分类,各贴到相应的'地方。

  2、教师小结

  五、延伸活动,了解生活中物体二等分的有趣现象。

  1、教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二等分的东西?”

  2、看生活中的物体二等分的有趣现象进行小结。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9的加法应用题,培养幼儿的细心观察能力。

  2、通过游戏帮助幼儿巩固9的加法应用题。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卡片(动物和算式)每人各一套。

  活动过程:

  一、课前提问1、复习8以内的加法题师:小朋友,我问你?5+3=?

  幼:X老师,我告诉你,5+3=8!

  师:小朋友,我问你?4+4=?

  幼:X老师,我告诉你,4+4=8!

  师:小朋友,我问你?6+2=?

  幼:X老师,我告诉你,6+2=8!

  2、游戏的方式(整体回答后可以询问个别幼儿)二、学习9的加法应用题(展示课件)1、池塘里原来有8只鸭子,又来了1只鸭子,一共有几只鸭子?(8+1=9)师:小朋友,请听音乐!我们的伙伴来了。

  播放小鸭子音乐,并且同时播放课件。

  故事引入。讲解小鸭子原来有8只,又来了1只,现在池塘里一共有几只?

  幼:9只。

  师: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幼:8+1=92、蝴蝶飞入花丛中,先飞来5只蝴蝶,又飞来4只蝴蝶,一共飞来了几只蝴蝶?(5+4=9)师:小朋友,春天来了。蝴蝶姐姐也飞入花丛中了。你们看,那儿有几只蝴蝶呀?

  幼:5只蝴蝶。

  师:是呀,有5只蝴蝶。那小朋友们看看远处又飞来了几只蝴蝶呀?

  幼:4只蝴蝶。

  师:那小朋友们想一想,花丛中先飞来5只蝴蝶,又飞来4只蝴蝶,一共飞来了几只蝴蝶?

  幼:9只。

  师:怎么算出来的呀?

  幼:5+4=93、小猴子在锻炼身体,第一次有7只小猴子,第二次又来了2只小猴子,一共有几只小猴子?

  同上(老师启发幼儿创编应用题)7+2=94、一棵芭蕉树上结出了很多很多的香蕉,先长出来了6个香蕉,又长出来了3个香蕉,一共长出来了几个香蕉?

  同上(老师问,小朋友答)6+3=9三、操作练习送小朋友每人一个礼物(拿出一个大礼物盒子,请小朋友自己抽出自己的礼物),条件是:小朋友必须回答礼物上面的'问题(问题是用算式创编应用题)四、结束部分请小朋友带者自己的礼物到爸爸妈妈那里编应用题(随音乐)。

  反思:

  认识数是计算的前提,反过来,计算又可加深对数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本节活动通过数的组成把10以内数的认数和计算有机地联系在一起。10以内的每个数,都通过动手操作,使孩子逐渐形成数的概念,掌握数的组成、分解、进而达到正确计算。幼儿已经学过10以内数的加减,但幼儿并不十分了解每个数的含义,本节活动出现了8个添上1个是几个?使他们了解每个自然数是怎么形成的及它与前面各数的关系,最后通过摆一摆巩固他们对算式的运用。既加深幼儿对10以内组成、分解和运算。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四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材料纸: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2、实物:饼干

  3、数学练习册

  活动过程 :

  一、集体活动

  1、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魔术师,现在请魔术师为我们表演变魔术,好吗?

  2、教师出示一根绳子。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绳子)多少根绳子?(一根)小朋友想学魔术师变魔术吗?

  师:魔术师可以将一根绳子变成四根,你们信吗?

  (1)请个别幼儿表演变魔术,先将一根绳子变为两根一样长的绳子。

  (2)再请个别幼儿表演变魔术,由两根绳子变为四根一样长的绳子。并说说你是怎样变来的?你是怎么知道它们是一样长?

  3、教师示范圆形的四等分。

  教师继续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材料纸,请幼儿示范。

  师:请小朋友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样大,以及原来的图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个大?哪个小?

  4、幼儿操作,请幼儿探索各种图形的四等分的多种不同方法。

  5、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用笔将图形四等分。

  二、个别活动

  师:请小朋友把练习册打开到43、44页。

  师讲述操作要求:1、下列每组图中的物品是四等分吗?把正确的圈起来。

  2、将下列图形四等分,有几种方法?用笔画线。

  三、活动评价 师:请做好的小朋友和好朋友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幼儿交流)

  师:真会动脑筋,讲得真不错。

  四、延伸活动 师:请小朋友课后区域活动的时候可以玩一玩《卖饼干》的游戏。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小班上册,学习内容:颜色配对、求同存异、归类、按规律排序、对应、认识长短、按长短排序、区别“1”和许多、比多少、3以内的点数、4以内的点数、5以内的点数、圆形、正方形、图形分类、区别上下。

  小班下册,学习内容:配对、按一种特征分类、变得一样多、按大小排序、比较高矮、按高矮排序、对应、2的形成、3的形成、4的形成、5的形成、5以内数物结合、目测数群、认识长方形、感知三角形、认识前后里外。

  中班上册(第三册):物体的对应、按粗细排序、10以内的点数、目测数群、6.7.8.9.10的形成、6.7.8.9.10的数物结合、数字标识、数字描红、序数1-10、10以内的倒数、认识半圆形、认识椭圆形、认识梯形、图形拼搭、区别上中下。中班下册(第四册):按特征分类,比较宽窄,按规律排序,认识时间,复习基数和序数,20以内点数,认读50以内的数,数物结合,20以内倒数,10以内数的守恒,认识单双数,2~9相邻数的关系,10以内数的等差关系,平行四边形,图形的分类和联想。

  大班上册(第五册):多角度的.分类和排序,测量,认识“0”,5~10的分解和组合,10以内的加减法,10以内数在生活

  中的运用,多边形,面积守恒,正方体,长方体,球体,认识左右,认识货币,简单规律和推理。

  大班下册(第六册):感知过去、现在和将来,认识日历,认识整点,认识半点,二等分,四等分,认读100以内的数,按数群计数,感知数位,数与量的对应,写数字,20以内加减法,加减法在生活当中的运用,整10加、整10减,分类计数,简单统计,连加、连减,相同数连加,平均分配,圆柱体,体积守恒,容积守恒,运用货币。

  学前班上册(第七册):比较厚薄,认识快慢,按特定的规律排序,长度守恒,图形的传递,写数字,认识运算符号,20以内的加法在生活中的运用,“0”在生活中的运用,有关“0”的加法和减法,20以内的相邻数,序数在生活中的运用,区别基数和序数,50以内的倒数,图形的拼摆,相同和不同,认识疏密,量的推理,对应关系,逻辑关系。

  学前班下册(第八册):简单的统计图,量的传递,认识时间,工具测量,简单的组合,等量代换,感知数位,写数字,百以内的不进位加法,等量交换,百以内的进位加法,百以内不退位减法,百以内退位减法,相同数连加,初步认识乘

  法和除法,等分图形,运用货币,观察力训练,推理能力训练,千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千以内的不退位减法。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纲要》中将科学领域的目标之一定位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等方面的感性经验,并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体验数学的重要与有趣。”同时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即强调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由此我们感到,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式,只要能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并能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有益于幼儿的发展,就值得我们大胆尝试。

  目标:

  1.在认识面与体的特征的基础上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感知他们的特征,能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2.能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感受形与体的不同,发展空间知觉。

  重点:感知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能正确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难点:能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感受形与体的不同。

  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各一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纸盒若干。

  过程:

  一.认识正方体

  1.老师带来了一些小宝贝,是什么呢?

  师:教师出示正方体的物品 ,有意识地让幼儿看清楚每一个物体,初步感知共同点。2.瞧,这些宝贝对小朋友们说:我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你知道是什么吗?

  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正方形让幼儿观察比较,了解形与体的区别。

  3.帮助幼儿认识正方体,了解其基本特征。

  正方体有几个面? 这6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这些正方形大小都一样吗?教师将正方形的六个面一一撕下、比较并记录下来。

  师:帮助幼儿分析了解形与体的区别,知道正方体与正方形的`关系,知道正方体是由六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组成,有六个面。

  二.幼儿探索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并记录

  1.出示长方体,那这又是什么呢?

  师: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猜测,基本都会认定为长方体。

  2.幼儿自由探索、记录长方体的六个面。

  师:为了幼儿不按既定的思维模式,教师有意识地提醒幼儿:记录的时候仔细看看,它有几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吗,还是几个面?

  3.幼儿讲述自己记录的长方体

  4.小结:有六个面,并且全是长方形的六面体或对应的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他四个面为长方形的六面体均为长方体。

  三.找找生活的正方体和长方体

  闭上眼睛想想,你在哪里看见过正方体和长方体?活动室、家中、社区等。

  幼:幼儿闭上眼回忆的时候,教师给予语言提示,帮助幼儿回忆、梳理

  四.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幼儿共同检查

  幼:共同互相检查过程中可能会有矛盾,掌握得好的幼儿自然能将对方说服。

  五.延伸活动

  出示正方体长方体展开图,这两张可能是什么图?为什么?我把它们放在区角,你们去试一试吧。

  幼: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解答,巩固所学。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在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体验中,以捕捉贴近孩子的生活素材,选取孩子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拮生活数学实例为主,让幼儿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以唤起孩子学习的兴趣。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也是学习“有价值”数学的生动体现。教学中,应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孩子回归生活空间,在生活空间中实践、在生活实践中感知,激发孩子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以上几点,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试以幼儿的生活为课程开发的新的生长点,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突出数学领域的知识具有“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特点的一个尝试性的活动。设想通过类似的数学活动,达到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孩子从生活经验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

  活动目标:

  1、感受数字排列的丰富变化,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及带来的方便,激发幼儿对数字排列的'兴趣。(重点)

  2、尝试用3个数字排列出不同的号码,学习排列与组合的方法,探索数字排列与组合的规律性。(难点)

  3、积极参与操作,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初步培养成合作、协商的意识。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投影仪、课件、音乐;黑板。

  (2)每位幼儿小数字卡片(1、5、8),记录纸一套;房子底板7个,数字卡片的胸饰(1——9)三套;黑笔。

  (3)教师示范的大数字卡片、纸、笔。

  2、幼儿生活经验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已接触过门牌号码;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糊涂城,为什么叫糊涂城呢?原来城里发生了许多糊涂事,到底会发生哪些糊涂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演示课件画面一、二、三、四、五,引导幼儿排门牌。

  1、师:这是糊涂城的草莓街,房子是靠在一边的,门牌号码是1号到10号,里面住着很多小动物。看看,谁来了?

  2、提问:邮递员是怎么送信的?邮递员送信怎么会弄得满头满脸都是汗呢?

  3、原来这是一个糊涂城,门牌号码排得很乱,没有顺序,所以小熊就累得满头大汗,那要怎么排才能又快又正确得找到门牌号码呢?

  4、师:邮递员又来到了香蕉街,街的两边都有房子,门牌号码也是1号到10号,又该怎么排门牌呢?

  (三)演示课件六、七,引导幼儿排车牌。

  1、引导:邮递员十分感谢我们小朋友,他邀请我们小朋友去他家玩。他请小猪司机来接我们,车牌号码是:158。大家看清楚车牌号码和司机。既要找对车,又要找对司机。

  2、幼儿看课件寻找相应车牌号码和小动物。

  3、幼儿排车牌。

  (1)引导:糊涂城可真糊涂,连车牌也会重复,害得我们花了那么长的时间才找到车。我们大家一起想想办法,帮助它们解决困难,编排不同的车牌号码。

  (2)要求:每位幼儿只用1、5、8这三个数字排列出不同的车牌号码,每次要排得不一样,看看能排出几组不同的号码。

  (3)幼儿排列车牌号码,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幼儿排列的结果。

  4、找规律:

  (1)这些是我们自己排出来的车牌号码,你们看看每张纸上的数字哪里是一样的,哪里是不一样的?

  (2)同样是这3个数字,我把它们的位置变一变,你又发现了什么?

  (四)演示课件八,引导幼儿排电话号码。

  1、引导:糊涂城的糊涂市长又遇到麻烦事了,它做了许多糊涂事,门牌和车牌排错,吓得连电话也不敢让居民装了。可小动物们却不愿意,市长只好请我们小朋友他。他们的电话号码是由三个数字组成的,老师为你们准备了1—9的数字卡片,请小朋友四个人为一组从9个数字里选出3个数字进行组合,请你们尽可能的排出不同的号码,越多越好。

  2、幼儿操作。

  (1)规则:首先根据数字的颜色,老师将你们分成7组。整组小朋友合作,一起来排。每组要商量好,一位小朋友作记录,另外三位小朋友分别挂上1、3、5这三个数字做数字宝宝。老师放一段音乐,三个数字宝宝进行排列,记录的小朋友将排列的结果进行记录。等音乐结束后,比一比那组记得多,而且还不重复。

  (2)教师放音乐,幼儿排列电话号码,教师巡回指导。

  3、音乐停,每组幼儿互相展示、检查排列结果。

  (五)活动结束。

  师:看,居民们都在打电话了!糊涂市长说:“谢谢小朋友们,帮助我们解决了那么多糊涂事,欢迎你们下次再来玩。”那今天我们就玩到这里,接下来我们到教室里去告诉其他小朋友我们在糊涂城遇到的新鲜事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将种子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初步理解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3.增强幼儿操作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的判断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重点:

  理解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课件。

  2.种子排队排列卡两张(一张画有三条一样长的线段,一张没有线)、记录单、笔。

  3.海洋球和乒乓球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认识种子。(2分钟)

  (一)出示状元豆、黄豆、红豆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师:今天,熊博士带来了一些豆子,请大家看一看、说一说这些豆子叫什么名字?它们的大小,颜色有什么不一样?

  (二)鼓励幼儿自由观察,主动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小结:状元豆是多色的,最大;黄豆是黄色的,比较大;红豆是红色的,最小。

  二、种子排队。

  (一)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不同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8分钟)

  1.出示操作图一,提出操作要求。

  师:现在,熊博士要考考小朋友了.它给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10颗不同的豆子。请小朋友在每条线上摆上10颗相应的豆子(出示画有三个标记的图片)。排队的时候要从红星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种子站在线上。在操作时要保持安静,排完后放在桌上。听到音乐结束,马上回到坐位。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讨论交流:为什么都是10颗种子,排出的长度不一样呢?

  4.小结:三种豆子中,红豆最小,排的队伍最短;状元豆最大,排的队伍最长;黄豆不大不小,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二)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不同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15分钟)

  1.出示操作图二,提出操作要求。

  (1)介绍操作图。

  师:看看纸板上有什么?这三条线怎么样?

  (2)设疑:不同的种子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

  (3)交代探索要求,幼儿操作。

  师:请小朋友们在画有三个标记的图片的每条线上摆出相应的豆子,从红线的地方开始,一个接着一个摆,使三种豆子排成的队伍一样长。数一数:哪种豆子用的数量最多?哪种豆子用的数量最少?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在操作时要动脑筋、保持安静,把双面胶纸撕下时放在篮子里。听到音乐结束,马上回到坐位。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讨论交流:红豆、黄豆、蚕豆排成的队伍一样长吗?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呢?。

  4.小结:排成一样长的队伍,豆子颗粒越小,排列时需要的数量越多。豆子颗粒越大,排列时需要的数量越少。

  三、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理解。(3分钟)

  (一)师手拿海洋球、乒乓球,设疑:

  (1)用相同数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

  (2)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谁用得多?为什么?

  (二)师幼共同验证。

  四、游戏《走钢丝》。(2分钟)

  (一)介绍游戏名称及玩法。

  师:熊博士要跟小朋友们玩一个游戏,名称叫走钢丝。钢丝很细,大家要从线起点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线,数数你用了几步?

  (二)师幼示范游戏一遍。

  (三)幼儿两两进行走钢丝的游戏,来判断脚的大小。

  活动延伸:

  在美术区提供各种种子、胶水、画纸等,引导幼儿进行种子装饰画。

  活动反思:

  《种子排队》是大班主题活动“大自然的语言”中的一节科学课,这也是我们大班组内的一节公共课。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

  活动一开始,我就与孩子们一同认识了“红豆、黄豆、蚕豆”这三种豆。然后引出下文进行第一次操作,给三种种子进行排队。在这个环节里我以“一个挨着一个”的方式要求孩子进行排队,排除了幼儿不规则排列给比较归纳形成正确概念所带来的干扰因素,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探索习惯。在操作中我把线条分别用红色点、黄色点和绿色点不同的记号来表示。我还选择了两人合作的方式进行,一人“排队”,一人记录这样的方式增进了孩子相互间的合作意识。在操作活动中,大多数幼儿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排队操作并且孩子们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他们的发现,当我问起幼儿:“每一对的长短都一样长吗?”幼儿马上积极的回答:“不一样长。”然后请孩子们一起数一数分别都有几颗,孩子们都说是10颗,我又问:“为什么都是10颗,队伍却不一样长呢?”思媛说:“因为蚕豆扁扁的要大,所以它们的队伍就排得最长。”东东说:“黄豆圆圆的小,所以它们排得短了。”佳耀接着说:“红豆最小,所以排得最短了。”孩子们通过自己操作,更直观的发现了三种种子的不同,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我在操作时没有交代清楚操作要求,记录数字的孩子有的记录在种子排列的右边,有的记录在最下面,看上去有点凌乱。所以在第二次操作记录时我特别强调了这一点,要求幼儿统一记录在右边,可是新的问题在第二次操作时又出现了,对于材料的准备和设计表上线条的长短我欠缺考虑,使操作时出现了失误,无法进行正确操作,这是一个我不应该犯的错误,另外对于科学活动来讲,小结也是必不可少的,两次的操作到最后再进行总结性小结的话,我想幼儿对于物体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这一知识点掌握的会更好。

  整个活动中在操作材料准备上也有待更加具体,由于种子非常的容易滚动,很多孩子排了半天也没排好,花费了不少时间,就连集体讨论时还在“锲而不舍”地排着,影响了活动的效果,我想可以在白纸上黏贴双面胶或是利用KT板,上面压上几道凹槽来让孩子们在上面给种子排队,这样幼儿的操作及老师的点评都会更方便。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很幸运能在12月份的新教师培训中观摩了区数学组顾美娟老师组织的大班数学活动《超市整理员》,这节活动主要是探索统计的方法。现在对大班的课程不是很了解,正好借此机会多学习。到了大班,幼儿已经接触过初步的统计,同时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显著增强,因此,教师设计了《超市整理员》一节活动。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又能反作用于数学。这节活动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超市,这既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又能对幼儿的生活经验提供一些帮助。

  在活动目标方面,该活动目标有三条,分别是

  1、初步探索统计的方法,学习按物体的特征分类、计数和分析。

  2、能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并乐意表达自己对统计的理解和想法。

  3、能小组合作进行统计,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以认知为主,让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按物体的特征分类、并对分类的.物体进行计数和分析。活动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在情感目标中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同时融入了社会性学习的成分,让幼儿在合作中完成统计与分析。

  整个过程设计的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首先是让幼儿摆弄雪花片,雪花片是从一维度分类,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挑战很小,因为活动重点是统计与分类,所以一维度分类的物品降低了材料对幼儿的干扰。当幼儿操作后,教师与幼儿一起了解记录方式,帮助幼儿熟悉记录单。教师观察幼儿不同的分类方式,并请有代表性的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这将幼儿个体操作经验拓展为集体经验,给幼儿的同伴学习提供了支持。

  当幼儿统计完雪花片的数量后,教师引导幼儿更深入、细致地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不同颜色雪花片之间的数量关系。引导幼儿用分一分、数一数、比一比的方法发现每种颜色的雪花片各有多少个,哪种多,哪种少。幼儿在熟悉统计的基础上,参与到超市整理员的游戏中,将统计与分析的经验迁移到游戏中,同时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的方法。在游戏中,幼儿分为不同的组,对吃、穿、玩、学习用品四类物品进行分类统计。教师在活动中将活动要求前置,让幼儿更加明确游戏的目的。

  在游戏结束后,师幼一起对统计的结果进行验证与分析。在集体分析时,教师将不同的操作单与全班幼儿进行分享,帮助幼儿拓展经验,同时也是复习巩固的机会。在活动中遇到了连加,这是更难的数学计算,甚至超出了幼儿的认知范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使用了计算器,在计算器的帮助下,师幼一起验证了各自统计结果的总和。分析数据除了从物体总和的角度,还从比较多少的角度,帮助幼儿学会对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

  对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与技能学会后,幼儿就能迁移这些经验,在其他各种活动中使用这些方法,对遇到的数据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这也为幼儿以后数学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11-16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24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1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1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02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03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03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04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08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