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8-01 09:02:43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活动教案【精品】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教案【精品】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大胆探索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样性,体验成功的快乐。

  2.主动交流探索结果,增强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能“站住”的和不能“站住”的物品多种,如:盒子、瓶子、积木、一次性杯子、橡皮泥等。 笔、直尺、水彩笔、吸管(粗、细)、薄薄的书,小牙刷、筷子、圆珠笔、盘子、勺子管子等。

  2.辅助站立的物品,如:插塑积木、橡皮泥、米、黄豆、绳子、胶带、剪刀、皮筋、夹子、笔筒、文件架、毛巾等。

  3.音乐磁带、录音机。

  4.白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物品,区分哪些物品可以站起来。

  1.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东西,这些东西有的能站起来,有的不能站,现在请小朋友玩一玩,看看哪些东西可以站起来?

  2. 提问:为什么有的东西一站就站起来,有的却不能呢?

  3. 将可以站的与不能站的分类。

  二、尝试用多种方法让不能站住的物体站起来。

  1. 提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那些不能站住的`东西站起来呢?

  2. 出示盒子、插塑积木、橡皮泥等辅助物品。

  师:“有些东西虽然自己不能站起来,但可以借助其它的物品来帮忙,大家试试看。”

  3. 幼儿自由选物品帮忙将物体站起来。

  4. 幼儿操作完毕,自由入座,交流自己的方法。

  师:“你用了什么办法,让什么东西站起来了?

  三、出示白纸,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小朋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今天的白纸很不开心。它说:我每天都是躺在桌上,真没劲,要是也能站起来,那该多好呀!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帮它吧。

  请幼儿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让纸站起来。

  2.第一次操作。(用辅助物品)

  过渡:刚才小朋友想出了很多让白纸站起来的方法,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物品,你可以选你喜欢的物品试试,怎样让你的白纸站起来?

  (1)幼儿自选物品,尝试让白纸站起来。(教师巡视观察,引导能力弱的孩子)

  (2)操作完毕,教师与幼儿进行讲评。请利用不同物品让白纸站起来的幼儿,说说探索的结果。(说说你是请谁来帮忙的。)

  (3)师小结:刚才小朋友请物品来帮忙,有的让白纸靠在积木上,有的用两块积木把白纸夹在中间,还有的把白纸插在橡皮泥筒里,这些方法都能让白纸站起来。

  3.第二次操作。(不用辅助物品)

  (1)师:小朋友,你们不用物品来帮忙,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2)鼓励幼儿互相交流。

  (3)拿出白纸让幼儿尝试站立的方法。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利用不同方法让白纸站起来的幼儿)

  有的孩子用折的方法让白纸站起来,有的孩子用卷的方法让白纸站起来。

  (4)操作完毕,进行评价。

  小朋友真能干,不用物品也能让纸宝宝站起来,谁来说说,你用什么办法让你的白纸站起来的?(挑一些比较典型的有代表的,让幼儿说说)

  (5)让幼儿尝试别人的方法。

  四、总结:今天小朋友想到了许多好办法让不能站的物体站起来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物体也想站起来的,让我们一起去幼儿园里找一找,想个办法帮帮它,好吗?

  活动反思:

  《站住了,别倒下》是中班“感动天地”主题的一个科学探索活动,物体“能站住”与“不能站住”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但又不太引起幼儿的注意,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幼儿探索让物体站起来方法,对物体如何保持稳定平衡产生兴趣,知道物体的平衡与物体的重心位置有关。通过探索发现可以通过借助辅助物和改变物体的方法改变物体的重心,使不能站起来的物体站起来的方法。在幼儿探索过程中应引导幼儿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帮助幼儿归纳小结,培养幼儿做中学,学中做的能力。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一、活动题目。

  纸花儿开了。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对不同质地纸的观察和比较,使幼儿感知纸的特征及吸水性的强弱。

  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

  三、适用对象。

  3——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面巾纸、图画纸、包装纸、手工纸、白纸、报纸、宣纸、糖纸、锡纸、盆、水、沙土。

  五、活动过程。

  (一)探究活动一。

  1、探究的问题:用纸做的纸花能开吗?

  2、幼儿讨论。

  (1)不能开,纸花是假花,它不可能开花。

  (2)能开,因为我们给花浇水,花就能开了

  3、试一试:纸花在哪里能开花?

  4、幼儿分别把纸花放在土里、水里进行观察。

  (1)把纸花放在土里。

  (2)把纸花放在水里。

  5、说一说我的发现。

  (1)纸花在水里开了。

  (2)小纸花太干了就不开花;真花在土里能开,假花在土里开不了。

  (二)探究活动二。

  1、探究的问题:将不同质地的纸花(包装纸、手工纸、图画纸、报纸、面巾纸、宣纸、糖纸、锡纸)放入水中,哪朵开得快?

  2、幼儿讨论。

  (1)厚的纸花开得快。

  (2)报纸、面巾纸、宣纸做的纸花开得快。

  3、试一试:放进去的纸花哪朵开得快?哪朵开得慢?

  4、幼儿把各种材料的纸花同时放入水中并认真观察。

  5、说一说我的发现。

  (1)包装纸、手工纸、图画纸做的花开得慢。

  (2)报纸、面巾纸、宣纸做的'花开得快。

  (3)开得最快的花是用面巾纸做的,包装纸做的花开得最慢。

  (4)糖纸、锡纸做的花没有开。

  (5)面巾纸吸水最快,包装纸吸水最慢。

  6、玩一玩,我做的花儿开了。

  7、将不同颜色的纸花放到花丛中,带领小朋友用喷壶浇花,纸花逐渐开放,体验花开的快乐。

  六、注意事项。

  1、教师在实验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2、如幼儿园的条件较好,幼儿可分组进行活动,让幼儿在充分玩的过程中感知体验并得出结论,同时它还能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指导。

  3、活动中最好让孩子卷好袖子,带上围裙,以免弄湿衣服。

  七、拓展思路。

  1、彩色水会不会顺着小棒爬上来?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放入颜色水(约2厘米高即可),将卷好的纸棒和塑料棒(或玻璃棒)的一端分别放在两个烧杯的颜色水里,观察结果。

  2、雨衣、雨伞、窗户、皮鞋、杯子、毛巾、衣服、抹布等物品中,哪些吸水哪些不吸水,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以小组形式进行活动,通过有计划的分工合作,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

  2、探索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垒高,发展幼儿空间想象力,及使用测量工具的能力。

  活动准备:

  牛奶盒40个(4份);

  卷尺一个;

  记号笔(红黑各一只);

  记录纸;黑板

  活动过程:

  一、明确任务,形成小组 交代任务,四人一组进行小组游戏,并给小组起名。 师在黑板上设计表格,并将每队自己确定的标记请队员画在表格上。如(草莓队、西瓜队等) 提出游戏要求:四人合作垒高,要求垒的稳,所有的牛奶盒必须搭完,铃声响游戏结束。 二、初次合作垒高

  幼儿垒高,教师巡视。

  三、小结

  初次垒高 成功了吗?为什么成功?成功用什么标记表示;失败又可以用什么表示。 请每组派代表在表格中作好记录。 讨论为什么垒的有高有矮?(不一样的搭法有不一样的高度)

  四、再次垒高

  提出新的要求,又高又稳。

  五、讨论

  1、哪组最高?怎么看出来?

  2、测量。师示范测量,幼儿在表格中记录。

  3、为什么一样多的牛奶盒会搭的`不一样高。

  六、第三次垒高,决出冠亚军

  幼儿自己测量垒高成绩,记录在表格中,决出冠亚军。 讨论用什么标记表示,如五角星、三角形等。

  七、集体讨论

  怎么样才能垒的高又稳? 高:竖起来的层数越多越高。 稳:底部要搭的牢固,可以两个横放在一起。 还要小组的成员分工合作。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有些东西溶于水、

  2、知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有关。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观察了解实验物品。

  说一说:碗内的面糖、砂糖、方糖各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什么味道?(丰富词汇:粉末状、颗粒

  状、固体状)

  2、指导幼儿做实验。

  (1)让幼儿从上述三种糖中各取少许,分别放在三个小碗中,观察哪种糖化得快。

  (2)让幼儿取一种糖放入两个碗中,一个加温水一个加开水,引导幼儿观察,哪个碗里的糖化得快。

  (3)让幼儿就以上问题交流、得出结论:可溶于水的物品越是颗粒小的溶化的越快,在开水中溶化的比

  温水快。懂得物体的溶解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因素有关。

  3、引导幼儿举一反三。

  (1)请幼儿说一说其他可以用开水冲泡后引用的物品的特点(如果珍、泡腾片)

  (2)组织幼儿用各种开水冲泡的.饮品配制好喝的饮料,并交换品尝。

  活动延伸:

  生活经验拓展--请幼儿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能够溶解在水中,是什么样子的?

  教学反思:

  科学活动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又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具有生活性和游戏性的内容。整个活动的步骤比较清晰,操作性和探索性很强,操作过程中,初步感知溶解现象,进而发展发展幼儿的思维和语言,激发求知欲。在整个活动进行中,幼儿自己发现有些能溶解,有些不能溶解的现象,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吹泡泡是幼儿平时十分喜欢的游戏,将“泡泡”这一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科学活动内容,满足了中班幼儿对身边事物和现象的探究欲望。本次活动为幼儿提供清水、砂糖、盐、肥皂、洗衣粉、洗洁精等材料,引导幼儿通过猜想、比较、记录等方式进行探索,发现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器吹出的泡泡形状是一样的;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泡泡水,在“玩中学”、在“学中乐”,满足幼儿对泡泡的好奇心,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吹泡泡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探索用多种材料配制泡泡水,能大胆猜想、实验,会简单记录。

  2.能与同伴相互商讨,发现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器吹出的泡泡形状是一样的。

  3.体验制作泡泡水、玩吹泡泡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

  1.不同颜色的瓶子,清水、砂糖、盐、肥皂、洗衣粉、洗洁精。

  2.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器,记录表、各种形状的记录贴,抹布。

  3.“幼儿学习材料”——《快乐总动员》。

  活动建议:

  一、出示神秘彩色瓶,引导幼儿猜想。

  提问:猜一猜瓶子里是什么?哪个瓶子里的材料能吹出泡泡?

  二、请幼儿自己尝试,探索用多种材料配制泡泡水。

  鼓励幼儿试一试、配一配、吹一吹,看哪些材料能配出泡泡水,记录实验结果,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三、出示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器,请幼儿猜想并尝试记录。

  提问:这些吹泡泡器分别是什么形状的.?这些吹泡泡器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引导幼儿把自己的猜想记录在表格中。)

  四、请幼儿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知道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器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1.教师导语:现在请小朋友用桌子上的吹泡泡器试一试,看看三角形的吹泡

  泡器能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正方形的吹泡泡器能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圆形的吹泡泡器能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

  2.请幼儿分组进行实验,交流实验结果,教师帮助记录。小结: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器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带着自己配制的泡泡水和吹泡泡器到操场上玩吹泡泡的游戏。

  2.请家长指导幼儿阅读《快乐总动员》第 28 页,尝试在家自己动手制作泡泡水,探究将材料混合是否可以制作出泡泡水。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探索各种方法来榨取果汁。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3、让幼儿体验劳动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各种工具:小勺、碗、塑料小刀、筷子等。

  2、橙子若干。

  3、中号透明塑料量杯;大号塑料量杯一个。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

  “你们喝过果汁吗?好喝吗?你知道果汁是怎样来的吗?

  2、请幼儿介绍自己所看到的.工具,并初步设想自己会怎样来运用这些工具来榨取果汁。

  3、幼儿自由分组开始榨果汁。

  (1)教师指导幼儿能够运用工具榨取果汁。

  (2)鼓励幼儿探索出多种方法来榨取果汁。

  (3)提醒幼儿将榨出的果汁放入量杯中。鼓励幼儿能够榨出更多的果汁。

  4、讨论:你觉得用哪种方法来榨果汁最方便,哪种方法榨出来的果汁最多。

  5、品尝自己榨的果汁,享受劳动的乐趣。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的活动,使我感到对于一些科学活动,要让幼儿大胆尝试,从操作中获得知识,这样比只靠教师的传授更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幼儿获得的知识更直观,尤其是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我们更要相信幼儿的能力,要多放手,而且教师选择的主题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玩中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交流,讨论一些取暖的方法;

  2、愿意积极动脑,并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

  乐意与同伴交流,讨论一些取暖的方法。

  活动难点:

  愿意积极动脑,能够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冬天到了,许多小朋友来到幼儿园,跟着老师锻炼身体,做游戏,可开心啦!可是,有一个叫贝贝的小朋友,她的好朋友却有点不高兴了,因为她发现贝贝已经许多天没有上幼儿园了。原来贝贝没上幼儿园是因为怕冷。他也不知道有什么方法可以取暖。

  2、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贝贝为什么没有来上幼儿园吗?

  教师:贝贝遇到了困难,你们愿意想办法帮助他吗?

  (教师请个别幼儿进行回答。)

  二、幼儿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知道的取暖方法

  1、教师:故事中的贝贝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办呢?

  (请部分幼儿进行回答)

  2、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画面里都有哪些取暖的方法。

  (请幼儿根据画面的内容,说一说图片上的人们是怎么样取暖的。)

  三、教师出示挂图,鼓励幼儿观察图片上幼儿的取暖方法

  1、教师:图画上的小朋友用了哪些取暖的`方法呢?

  (请幼儿进行回答)

  教师小结:

  我们在冬天可以多穿一些厚的衣服,多进行运动,锻炼身体。在家和在园睡觉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开上空调来防寒。

  2、迁移幼儿生活经验,说一说图画上的取暖用具的名称和一些简单的使用方法。

  教师小结,告诉幼儿一些正确的使用方法。

  四、鼓励幼儿通过饮食、运动等方法防寒。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说了那么多有关冬天保暖的一些方法,那现在老师就要带着小朋友们一起来学做防寒操。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活动。)

  2、总结:如果平时我们不挑食,身体强壮了就不会怕冷。在冬天里经常锻炼身体也可以防寒。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和加入的材料有一定的关系。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体验学习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同形状的瓶子、石子、细沙、勺子、筷子、盆子、漏斗、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小朋友,我们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对吧。那谁来告诉我: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请几个幼儿交流,注意语言的完整性:乌鸦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就喝到了水)

  过渡:对呀,故事里的乌鸦真聪明,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就喝到了水,那是不是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都能喝到水呢?

  二、幼儿实验探索,并记录

  (一)用石子进行第一次实验

  1、(出示有水的瓶子)老师这里就有两个装了水的瓶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水位线、水的颜色不同、水不一样多)

  2、猜猜我把石子放进去,乌鸦能喝到水吗?(幼儿猜测)

  3、有的小朋友说都能喝到,有的小朋友说都不能喝到,还有的小朋友说一个能喝到,一个不能喝到,那到底是怎样的呢?请我们小朋友呆会自己去试一下。试了以后要把结果写在记录纸上。

  4、(出示记录纸)那我们怎样来记录呢?(幼儿讨论)

  5、四个小朋友一桌,每人拿一个瓶子,操作完把结果记录下来,拿到红水瓶的记录纸贴到这边,蓝水瓶的记录纸贴到那边上,并把瓶子放到前面的桌子,明白了吗?开始行动吧。

  6、幼儿操作

  7、交流:你在什么瓶子里加了石子,发现了什么?

  8、你们都发现了:在蓝水里加了石子,水到达了水位线,而在红水里加了石子,水没能到达水位线。同样是加了石子,为什么结果不同呢?

  9、小结:原来乌鸦能否喝到水与原来瓶子里水的`多少是有关系的。

  过渡:那乌鸦到底能不能喝到红水呢?是吗?老师在那边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个瓶子,和刚才是一样多的红水,我们换一种材料——沙子再来试一下,乌鸦到底能不能喝到水?

  (二)用沙子进行第二次实验

  1、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同样也要把它记录下来,好吗?

  2、幼儿操作

  3、交流:你在红水瓶子里加了沙子,发现了什么?

  4、哇,乌鸦终于喝到了红水。咦,为什么一样多的红水,加了石子没喝到,加了沙子能喝到呢?(两瓶比较)

  5、哦,我明白了:石子比较大,它们之间的缝隙也大,而水很调皮就喜欢钻到下面的缝隙里去,不跑到上面去;而沙子比较细,它们的缝隙很小,

  水不能再调皮了,只能跑到上面去了。

  三、活动结束

  1、总结:今天通过我们小朋友自己实验,知道了乌鸦能喝到水,除了与原来瓶子里水的多少有关系,还和加入的材料有一定的关系。

  2、延伸:其实这里面还有很多的秘密,譬如水的多少还和加入材料的多少有关系,我们小朋友下课后再去试一下。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7-01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30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2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6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3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4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4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7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