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3-08-23 07:24:44 教案 我要投稿

(优)中班教案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中班教案8篇

中班教案 篇1

  中班数学教案:找图形

  一、活动目标:

  1、巩固对几种几何图形的认识。

  2、活动中能积极地与同伴合作,听到信号能迅速地行动。

  二、活动准备:

  1、在场地上画上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和圆。

  2、图形卡片、短绳若干

  三、活动过程:

  1、找图形

  (1)教师出示图形卡片,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图形,向场地上相应的图形跑去并站在图形中。

  (2)教师说出不同图形的名称,幼儿根据教师说出的图形场地上寻找该图形,在跑去站在图形中。

  (3)用信号代替图形名称,让幼儿根据信号寻找图形并向图形跑去。如打一次铃表示正方形,打两次铃表示三角形,打三次铃表示圆形等。

  2、拼图形

  (1)幼儿自由结伴,根据教师出示的图形卡手拉手围成相应的图形

  (2)鼓励幼儿用短绳在地面上拼成各种图形后,玩跑图形的游戏。

  中班数学教案:比较数多少

  一、活动目标:

  1、幼儿继续学习用目测方法正确判断8以内的数量。

  2、幼儿认识8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间的数量关系。

  二、活动准备:

  1、点卡6张(3---8),数字3---8,幼儿画册人手一本

  三、活动过程:

  1、目测数群

  出示点卡,引导幼儿观察,“黑板上每张卡片上的圆点一样多吗?各有几个点子?

  2、按序排列点卡并匹配数字

  谁会给这些点卡排队?想想哪张卡片排在最前面,接下来又排哪一张??”(幼儿操作)点子卡片想找数字朋友,谁来帮忙找一找?”(幼儿操作)。请大家一起说说他们是怎么排队的。

  3、幼儿观察理解相邻两数间的关系

  “3的后面是数字几?”“4比3怎么样?”(多1个)“3比4呢?”(少1个)以此类推比较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不管是什么数,排在它后面的一个数都要比它怎么样?”(多1个)那排在它前面的一个数呢?(少1个)

  4、小组操作

  填空格:“先看看空格前有几个点子,再看空格后又有几个点子,想想空格里应该画几个点子呢?”

  中班数学教案:给花宝宝排队

  一、活动目标:

  1、复习认识数字8、9,正确感知8和9的数量。

  2、学会将9以内的物体按序排列。

  二、活动准备:

  1、数字5—9的大数卡各一张;8和9的大实物卡各3张

  2、《幼儿画册》第3册第11页。

  三、活动过程:

  1、目测数群。

  出示大实物卡8或9,请幼儿说说卡片上画着什么,每种物体有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2、按数量归类,感知8和9的数量,并匹配相应的数字卡片。

  (1)以一张8的实物卡和一张9的.实物卡为标记,请幼儿将自己粘贴的花宝宝按8或9的数量归类。归类时,引导幼儿说一说,如:9个花宝宝和9放在一起。

  (2)出示8和9的数卡,请幼儿帮助数卡找家。

  (3)请幼儿在周围环境中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物体是8个,哪些物体是9个。

  3、完成《幼儿画册》“花宝宝”的练习。

  中班数学教案:图形变变变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将图形折叠、分割、拼摆,感知图形的变化。

  2、进一步巩固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及圆形的认识,发展空间知觉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各种几何图形组成的图画若干张,事先张贴于活动室内供幼儿观赏。

  2、图形操作卡片(各种几何图形)。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师:今天图形宝宝们来到了我们班,可是他们很调皮,和小朋友们玩躲猫猫的游戏,请你们来把它们找出来吧!(出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梯形的)

  2、借形想象,拓展幼儿想象空间。

  (1)图形变变变。

  教师出示长方形,引导幼儿将长方形的图形纸用折的方法变成新的图形,鼓励幼儿尝试多种变法。

  (2)请你们一起来想想,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梯形我们还可以折成什么图形?

  (3)数图形。

  沿着折线剪一剪,并数数变成了几个新的图形。

  (4)拼图形。

  鼓励幼儿用各种新图形拼搭成物体造型。

  3、幼儿操作。

  游戏:图形变变变

  提供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梯形纸若干,鼓励幼儿大胆操作,通过折、剪、拼的方法探索图形的变化,并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学会介绍自己的操作成果。

  4、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教师请幼儿共同欣赏、点评幼儿操作结果。点评后,请“找图形”活动区记录得不正确的幼儿加以纠正自己的操作结果。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前期调查、观察、思考,初步了解塑料袋的基本用途。

  2、通过尝试玩塑料袋,鼓励幼儿探索发现塑料袋的新用途。

  3、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知道塑料垃圾的负面影响,少用塑料袋。

  活动准备:

  1、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调查报告(有关塑料袋用途及危害方面)

  2、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塑料袋

  活动过程:

  一、小小交流会

  1、幼儿介绍自己收集的塑料袋,比较出不同(大小、软硬、颜色、透明度、有无提手等)

  2、根据各自的调查报告开展联想,讲讲塑料袋的用途。

  二、玩一玩,说一说

  1、鼓励幼儿探索不同玩塑料袋的'方法,

  2、把自己好玩的方法告诉同伴,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如:游戏《装空气》《啪啪啪》《小足球》等等

  三、听一听,试一试

  塑料袋有用又好玩,但塑料袋也会带来危害,

  1、让我们听听长颈鹿宝宝是怎么死的,倾听故事《长颈鹿宝宝之死》,

  2、让幼儿参与小实验。我们把塑料袋和纸放在水里搅会怎样呢?幼儿观察,发现纸很快变成纸屑,塑料袋还是没有变化,让幼儿了解塑料垃圾的危害

  四、讨论

  1、 为什么不能乱仍塑料垃圾?它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哪些不好的影响?

  2、 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不让塑料垃圾污染环境呢?

  提示:

  ①在生活中,我们要少用塑料袋,多用布袋或纸袋。用完的塑料袋不能乱丢,要放到垃圾箱中。

  ②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怎样防止塑料袋给环境造成的污染

  活动结束:

  让孩子在主动探究的学习中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中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经过前面三个课时,孩子们对《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更加的理解与充满了表演的兴趣,本次活动中增加了荷花、池塘花草及音乐,使游戏多样化、创新性地开展提供了的保障,游戏过程中以集体、分组、个体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交叉进行,为了让孩子们充分投入游戏,激活孩子们的表演欲望,将游戏推向了**。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利用周围的材料合理布置游戏场地。

  2、大胆的利用肢体语言,连贯有序的进行游戏。

  3、进一步学习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同伴的表演。

  活动重点:

  能根据音乐大胆的用肢体语言,连贯有序的'进行表演游戏。

  活动难点:

  在活动结束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同伴的表演。

  活动准备:

  继续丰富游戏环境,增添一些荷花,水草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入场,激发幼儿表演兴趣。

  二、回顾上次游戏,提出要求。

  1、小朋友们,上次我们表演了《小蝌蚪找妈妈》,在故事中你喜欢扮演什么角色?这次你想扮演什么角色?表演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鼓励幼儿从表情、动作、合作等方面提出要求)。

  2、小朋友们上次表演的都非常的棒,今天凯红老师还请小朋友来表演,在表演之前凯红老师有几个要求:

  (1)能按顺序进行表演,没有轮到自己表演的时候能耐心的等待。

  (2)在表演时能大声的进行对话及大胆的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表演。

  (3)遇到问题不急躁,耐性地和同伴进行协商解决。

  (4)表演完的小朋友能安静的观看别人表演。

  三、引导幼儿利用周围的材料合理布置游戏场地,指导幼儿进行角色表演,感受表演游戏的乐趣。

  1、按照幼儿的意愿选择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2、师幼共同布置场地。

  3、幼儿开始表演。

  四、评价游戏,结束活动。

  1、在这次表演中你觉得谁表演的比较好?为什么?

  2、你觉得还存在哪些不足的地方?可以怎么把它变得更好?

  延伸活动:

  将头饰等材料放到表演区,供幼儿继续表演。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不高兴的时候。

  2、学习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3、初步学会与朋友交往的`简单方法。

  活动准备:

  教师平时收集本班幼儿较突出的不高兴的实例(小童、小卡、小静等)。

  活动过程:

  1、教师讲故事《生气的时候》

  ①与幼儿讨论:丽丽和豆豆为什么要撅嘴和哭闹?如果是你,会怎样做?

  ② 你平时有不高兴的事吗?为什么不高兴?生气的时候可以做些什么?

  2、介绍几种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

  告诉幼儿:生气并不是一件坏事情,人人都会有生气的时候,如果生气后,问题解决了,大家互相更了解。这就是适度的生气,是件好事情。如果生气时,伤害自己,妨碍了别人,就是件坏事情。生气时,可以独自呆一会儿消消气,也可以对别人说出生气的原因,或者哭一哭,叫一叫,睡一觉,看看书,听听音乐等等,或者为别人想一想,这样很快就没事了。

  3、 组织幼儿讨论后,制定本班“公约“,如生气的时候不能打人、大声吵闹、损坏东西等,并把这些内容画出来(事先画好)贴在教室的墙壁上。

  4、 幼儿唱歌曲《拉拉勾》。

  附:《生气的时候》

  丽丽和豆豆是邻居。

  一天晚上,丽丽想让妈妈给自己讲故事,可妈妈正忙着,说:“明天再讲吧。”丽丽不高兴了,她一声不响地走到墙角边撅着嘴生闷气。

  这时,豆豆正坐在自己家的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着动画片,爸爸走过来说:“现在正播放精彩的足球赛,不看太可惜了。”说着把动画片换成了足球赛,豆豆生气了,他大哭大叫地跺着脚,哭得连嗓子也哑了,还把桌子上的东西弄得很乱很乱。

中班教案 篇5

  快乐的夏天

  游戏目标:1、认识各种夏天用品;2、学习整理、收拾材料与工具。活动准备:眼镜、太阳帽及夏天扣纽扣的服饰,电风扇、蚊香、西瓜、扇子等物体数群卡,西瓜、扇子轮廓图若干张,有关夏天用品的图书。

  活动过程:

  一、向幼儿介绍区域材料与玩法。

  出示眼镜、太阳帽,这是什么?有什么用?夏天还需要用到哪些东西呢?老师在区角里放了一些物品,请大家一起去看一看。

  娃娃家:娃娃家里有太阳帽、眼镜,还有许多夏天的.衣服,穿好后扣好纽扣,然后到表演区进行服装表演。

  手工区:这是什么?西瓜是什么颜色?请你们把他做好,还有上次的扇子还有一些没有装扮完,请你们继续装扮。

  益智区:看这是什么?这里有许多种用品,看看他们是什么?有多少个?请将它送给小兔,不能送错了。

  二、教师提出要求

  1、教师提醒幼儿在进入区角前要先想好自己要进哪个区角,特别要注意不能争抢玩具、不能拥挤,要安静玩、不吵闹。

  三、幼儿自主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1、教师对各区域游戏的幼儿进行指导。

  四、游戏结束,请小朋友收拾、整理好区角操作材料。

  五、教师小结游戏情况。

中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点数能力和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正确点数5以内的物品数量,并说出总数。

  二、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卡(点数)

  2、拼插积木

  3、相关教学图片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情境导入:农场里的动物可真多,他们在饲养员叔叔的未央下,一个个长得又肥又壮。

  (1)小朋友们,你就案件农场里有哪些动物呢?他们的叫声都是什么样的?你可以学一学吗?

  (2)你能数一数、说一说每种动物的数量吗?你会模仿几种动物的叫声呢?

  2、教师与幼儿交流讨论:感知点数说出总数。

  (1)教师结合相关图画,引导幼儿学习点数和动物数量的匹配。

  (2)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述动物的数量,如1只小猪、2头牛、3只公鸡、4只鸭子、5只小羊。

  3、教师引导幼儿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交流探索。

  (1)教师取下操作卡和动物卡,并取出拼插积木。

  (2)根据每种动物的数量,分别摆放出相应数量的积木。

  四、实践操作

  1、教师指导幼儿联系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请幼儿用学过的方法进行操作,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

  2、结合教师教具游戏环节,引导幼儿巩固本次活动的知识点“点数并说出总数。”

  五、活动延伸

  1、巩固点数,阴道幼儿点数自己的左或者右各有几个手指,点数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各有几个。

  2、引导幼儿数一数活动室里物品的数量,并画出相应的点数。

  3、引导幼儿点数自己的好朋友,并说出总数。

  六、活动总结

  点数是幼儿接触数学最基础的一步,点数是通过幼儿手指、大脑还有口的三个结合,手在点数,大脑在记数字,口里在读数字,三步让幼儿感知数的有趣性,同时还锻炼了幼儿的点数能力,大脑的思维能力,但部分幼儿应该都会基本的点数说总数。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复习画乌龟,鼓励幼儿合理地布局画面。

  2、通过欣赏课件,感受画面布局的重要性。

  3、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制作《可爱的乌龟》。

  2、乌龟手偶。

  3、画纸、勾线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乌龟手偶。

  师:“今天,我请了我们的好朋友来,你们知道是谁吗?”

  师:“乌龟不高兴了,它迷路了,你们知道它住在哪里吗?”

  二、展示课件,帮助幼儿感知乌龟“住”不同的地方,画面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1、出示海水图,听听乌龟说了什么?(“谢谢你们给我找了一个家,可是我应该住在哪里呢?”)

  2、让乌龟分别住在右上角、左上角、画面中下部,请幼儿说说乌龟住在这里好不好?为什么?听听乌龟是怎么说的。(“不好不好,我的头、脚都在水外面了;不好不好,我住在草堆里不舒服”)

  3、让乌龟住在画面中间,听听乌龟怎么说?(“太好了,我最喜欢在水中间游来游去的了。)

  4、出示一个小乌龟在中间,听听它怎么说?(“这么大的海,就我一个人住?我很孤单哦!”)请幼儿想想办法?

  5、增添许多个小乌龟(画面较饱满),听听乌龟怎么说?(“太好了,这样我就不会孤单了。”)

  6、出示一个小乌龟,一个大乌龟,感受知画面。

  三、请幼儿也来给乌龟安一个家。

  1、提出要求:先想好是给大乌龟安家还是给小乌龟安家,给一个还是给几个乌龟安家,安在哪个地方,乌龟最高兴呢?

  2、幼儿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提醒幼儿照顾乌龟的感受(即合理布局画面)

  3、作品展示。

  幼儿互相欣赏、介绍作品,感受画面布局的.美。

  【活动反思】

  画面布局是幼儿比较难掌握的一个问题。以前,幼儿已有了画乌龟的经验,但在绘画过程中,总是会画的太小或太偏了,画面给人的感觉总是不太漂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设计了这个活动《可爱的乌龟》。

  我改变了以往的绘画模式:引起幼儿兴趣→教师示范→幼儿绘画→作品评价的方法,而是制作了课件,将整个布局的问题放在课件中来解决,并且运用了幼儿较易接受的拟人化的手法及音效,帮助幼儿感受乌龟住在海水里的不同地方画面的感觉及乌龟的感受,乌龟说的话更能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布局的重要性,更易让幼儿接受。

  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显得更形象了,以往要幼儿将物体画中间,画大一些,画满一些,总是用平直的语调说,总有些孩子只顾自己画,不去理会老师的话,但这次通过展示课件后再画,有的幼儿画了一个乌龟,我便说:“你想想,这只乌龟一个人住,它会怎么想呢?”幼儿很自然的就会多画几只乌龟了。

  幼儿在合理布局画面的基础上,也充分显示出自己的想法与创造,有的幼儿画了许多只小乌龟,在前面画了一只大乌龟,他说:有的幼儿把小乌龟画在大乌龟身上,他说:“这只小乌龟玩累了,在爸爸身上休息呢!”还有的幼儿画了一个大乌龟、中间壳是空的,再在旁边画了只小乌龟:“妈妈刚把小乌龟生下来,正教它游泳呢!”可见幼儿的想象也是非常丰富的。

  在评价过程中,我组织幼儿一起欣赏了同伴的画,幼儿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画的是什么,讲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整个活动,这个课件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但解决了幼儿的布局问题,还拉近了幼儿与乌龟的距离,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能考虑乌龟的感受,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秤一秤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2、在探索过程种,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3、培养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幼儿人手操作篓子一个、投影仪、操作卡片、天平、小积木

  活动过程:

  一、利用课件,教师讲述故事,引出课题,比较两样物体的轻重。

  1.秋天来了,果园里各种水果都成熟了,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都有哪些水果成熟了?(课件出示情境图。)

  2.这时候小兔子,跑来了,它说:“我肚子饿了,想吃东西,你愿意把你的水果分给我吃吗?”小兔子说:“可是我想吃比较重点的水果,你可以在苹果和橘子之间,找出那个重,哪个轻吗?

  3.小朋友,老师这里有苹果和橘子,你觉得那个更重?(学习词汇:掂一掂)

  4.我们可以把两样水果分别放在自己的手里,用小手去掂一掂,并告诉老师掂完之后是那样水果重?

  5幼儿操作篓子里的两样物体,激发幼儿比较这两样物体的轻重。

  教师总结:

  原来两样物体比较轻重的时候,不能光用眼睛看,有时候是要用小手来帮助,才能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二、继续欣赏故事,引导幼儿比较小鸭和小鸡身体的轻重。

  1、咦,什么声音?(播放课件,小鸡小鸭吵架的声音,比较差、谁轻谁重)

  2、小朋友,你们可以帮助他们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身体的轻重?通过使用像似跷跷板的天平来比较小鸭小鸡身体的轻重。(跟幼儿介绍天平)

  3、在出示的天平秤上秤出两块不同形状的小积木的轻重,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天平两边的变化,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学习:沉下去的一边是重的,跷起来的那边是轻的。

  4、引导幼儿猜测小鸭小鸡谁轻谁重。你是怎么知道的?(播放课件)

  三、继续欣赏课件,引导幼儿比较三样物体(小鸭、小鸡、母鸡妈妈)的轻重。

  引导幼儿相互商量:怎样才能比出三样物体的轻重呢?

  幼儿讨论得出结果:先两样两样比,找出重的',再拿走轻的,把剩下的两样再比,再找出最重的,最后把两样轻的再比,得出最轻的。

  5、出示三样形象重量差不多的小水果:小番茄、紫葡萄、小青枣,先请幼儿掂一掂,然后感觉掂不出来尝试用天平秤一秤。

  操作时引导一幼儿帮忙,幼儿和老师一起说出它的好办法,一幼儿操作,引导幼儿判断出到底谁最轻、谁最重。

  四、分组操作。

  教师介绍操作活动:

  第一组,用掂一掂的好办法比较篓子里任意两样物体,并在重的后面打上ü。

  第二组:使用天平秤出三样水果的轻重,并进行记录。

  第三组:引导幼儿看图找出谁最轻谁最重,并进行记录。

  五、评价幼儿的操作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基本掌握了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使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并让幼儿通过目测、手握等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发展幼儿的感知与判断能力;同时幼儿学会了用正确的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符合了大班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使孩子在比较物体轻重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乐趣与成功感。通过活动延伸,加深了孩子对知识的巩固以及求知的欲望,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在活动过程中,个别幼儿参与动手能力还有待加强,活动区的材料准备还不够丰富,为幼儿提供探索的空间还显得有些局限。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03-01

(精选)中班教案07-25

【经典】中班教案07-24

中班教案【精选】07-24

[精选]中班教案08-01

(经典)中班教案08-02

中班教案(经典)09-19

【精选】中班教案08-26

中班教案(精选)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