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23 09:05:24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实用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实用7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轮廓线表现蚂蚁的结构,并通过头和身体的方位变化表现蚂蚁的各种动态。

  2、创造性地想象蚂蚁过冬的有趣情景,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张“蚂蚁的家”、红黑蓝三色粗细笔。

  2、欣赏作品三张:蚂蚁搬花生、蚂蚁宴会、蚁后生宝宝。

  3、展示板背景:蚂蚁过冬。

  活动过程:

  一、导人情景

  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动物们开始准备过冬了。每种动物都有自己过冬的好办法。今天我们来做地下考察队,一起走到地下去访问小蚂蚁。

  二、欣赏讨论

  1、出示背景“蚂蚁过冬”。

  小蚂蚁的家在地下的洞里,一个蚂蚁洞有许多洞穴,四通八达,进出非常方便。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小蚂蚁的家里去看一看,好吗?

  2、打开一号家。

  这是一群工蚁的家,工蚁们在干什么呢?(工蚁们在搬一颗花生)小蚂蚁搬的花生怎么这么大?(因为我们人很大,看上去这颗花生很小,可是小蚂蚁很小,看上去这颗花生很大)这么大一颗花生,工蚁们是怎么搬的呢?(有的用头顶,有的躺在地上用力推,还有的用手拉)你认为哪个工蚁用的力气最大?(用头顶的.工蚁)(教师边演示边提问)蚂蚁的身体哪一部分不是用图形来画的?(身体部分是用弯弯曲曲的线来画的)蚂蚁有三对足,第一对足是从头和身体连着的地方长出来的,就像人的手一样;第二对足是从腰间长出来的;第三对足是从身体下面长出来的。腿是笔直的吗?(弯弯的,前腿朝后弯,后腿朝前弯。)大家一起用力气,这群勤劳的工蚁从秋天开始搬食物,除了搬花生还可以搬什么呢?(蛋糕屑、小米粒、玉米粒、小虫子等)现在家里的食物堆得满满的,足够蚂蚁们吃上一个冬天了。

  3、打开二号家。

  这是一群兵蚁的家,兵蚁们正在举行宴会,它们是怎样开宴会的呢?(它们坐在桌子边,有的蚂蚁举起酒杯,有的在喝酒)坐着的蚂蚁和站着的有什么不一样呢?(坐着的蚂蚁第二段身体应该弯弯的,站着的是平平的)(演示头和第一段身体)画第二段身体老师也觉得有点难,该怎么画小蚂蚁才会坐下呢?(幼儿:该把身体横过来画)兵蚁的家里真热闹。

  4、打开三号洞穴。

  蚁后生小宝宝了,蚂蚁家族又添了许多新成员,蚂蚁刚出生,蚁后正在照顾小宝宝呢!蚁后、蚂蚁过冬。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磁铁能吸住铁制品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利用磁铁的特性进行物品分类,主动将自己发现的与同伴交流。

  3、对研究磁铁的秘密感兴趣,体验动手尝试的快乐。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磁铁;幼儿每人两个小框、一个大框,大框内装有:曲别针、铁丝、铁钉等铁制品和塑料勺子、积木、雪花片、纽扣、等非铁制品,和一角硬币。

  2、白纸、别有曲别针的立体小兔子、两筐雪花片。

  3、记录表每人一张。

  4、两种材质的一角硬币各一枚。

  【活动过程】

  1、游戏"小兔子跳舞",引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一看小兔子为什么会跳舞?"教师将立体小兔子放在白纸下面来回移动,让立体小兔子跳起舞来。"哦,原来小兔子底部有个曲别针,是磁铁让小兔子跳起舞来的。你们真聪明,这都能发现了。""那么请小朋友想一想,磁铁还能吸起什么。"2、幼儿操作实践,自主探索磁铁吸铁的特性。

  ①"小朋友,老师给你们每人一包各种各样的物品,请你们来猜一猜,哪些能被磁铁吸起来?哪些不能被磁铁吸起来。你觉得能被磁铁吸起来的你就在'猜想'栏打上'√'不能被磁铁吸起来的就在'猜想'栏打上'╳',现在开始吧。"②"好了,现在请你们来试一试,看看自己猜的对不对,做实验的时候把能被磁铁吸起来的就在'验证'栏打上'√',不能被磁铁吸起来的就在'验证'栏打上'╳'。

  ③请小朋友相互检查一下结果并交流自己的发现:磁铁能吸起什么?哪些物品不能被吸起来?为什么磁铁能吸住大头针、曲别针、铁丝、铁钉?

  小结:磁铁能吸起铁丝、回形针…因为他们都是铁做的,不能吸起、木块、纽扣,雪花片因为他们都不是铁做的,磁铁有磁性,它能吸起铁丝铁钉等铁制品,是了不起的吸铁专家。

  ④"小朋友请看一看,老师这有两枚不一样的'的一角硬币。我们来一起试一试哪一个能被磁铁吸起来?哪个不能。"引导幼儿发现两枚硬币的不同材质,"原来,被吸起的硬币是铁钴镍做成的,不能被磁铁吸起来的是用铝做成的。"3、引导幼儿寻找周围环境中的铁制品,巩固对磁铁的认识。

  ①"你想知道磁铁还能吸什么东西嘛?请你用磁铁去吸一吸教室里的其他东西。"并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②"你在哪个地方还发现了磁铁"门吸、大衣橱门、妈妈包上的按扣等,加深对磁铁的了解。

  4、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用磁铁解决实际问题。

  游戏情境:"今天早上老师准备的曲别针不小心掉到了雪花片框里,请大家帮老师找一找曲别针。看谁找的又快又多"。组织幼儿分组自主游戏,寻找曲别针。

  引导幼儿交流找到区别针的方法,多玩几次。

  总结:"有的小朋友很聪明,他用磁铁转一下就吸住了很多的曲别针。"老师再次演示一下。加深对磁铁用处的了解

  教学反思

  1课前导入得太直接,不够贴近生活化。

  2教学教具过少,没有挂图。

  3师生互动过少,课上应该穿插多种游戏进行。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前评析】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在玩中发现身边的科学,并尝试运用生活中常见的萝卜等农产品作为实验材料,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幼儿对探索的兴趣,积累探索的方法。

  当我问到幼儿“你们想设计什么样的陀螺”时,发现很多幼儿的回答是“圆形”,的确,在幼儿的印象中,不管是电视里看到的、还是平时自己买过的陀螺,形状基本都是圆形的。所以我继续追问幼儿“为什么你们看到的都是圆形的陀螺呢?”“可不可以设计成其他的形状呢?其他形状的会转动吗?”……带着这些问题,孩子们的操作欲望被大大的激发起来。

  第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回忆、交流生活中的转动,教师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发现转动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引起幼儿对转动这一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玩陀螺的愿望。第二个环节是让幼儿借助教师提供的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操作和交流,调动幼儿的已有认知经验,激活幼儿的思维,从而使他们发现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第三个环节是活动延伸,因为影响陀螺转动的因素有许多,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只可能发现其中的几个因素。教师的提问能激发幼儿再探索的愿望,拓展幼儿的思维。

  【活动目标】

  1.体验陀螺转动的乐趣。

  2.用符号等方法记录探索过程和自己的发现。

  3.感知陀螺转动的不同现象,掌握自主制作陀螺的方法。

  【重难点分析】

  重点:自主尝试用材料做陀螺。

  难点:探索发现怎样让制作的陀螺转的快且时间长。

  【活动过程设计】

  一、导入

  直接出示陀螺范例,启发幼儿对“转动现象”的联想

  师:说到“转动”两个字,让你想到了什么?你能用一个动作表示出来么?生活中有哪些转动的现象?这些转动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1.出示陀螺,引出话题。

  师:我们发现生活中有许多转动现象,这些转动有的会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比如电风扇、洗衣机、微波炉;有的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比如陀螺玩具、故事磁带、游乐园大转盘等。

  2.你们看这是什么?“陀螺”“它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至今已有4千年的历史了呢!我们的祖先真聪明、真棒啊!”你们知道陀螺怎样玩吗?是不是要转动?你见过的陀螺是什么样子的?

  二、展开:自主探索,制作会转动的陀螺。

  1.提供幼儿制作陀螺的材料,鼓励幼儿尝试制作。

  指导语: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特殊材料,请你尝试做一个陀螺(制作过程中注意使用工具材料的安全),并想办法让它转动起来,怎样做才能让你做的陀螺转起来?

  注意观察陀螺的'轴应该在什么位置?并把它记录下来。

  2.幼儿自主尝试制作陀螺,教师巡视,引导幼儿做好记录。

  3.幼儿转动自己制作的陀螺。

  4.提问:你是怎样做的,你发现了什么?(重点引导幼儿发现棉签应插在圆形萝卜切片的中心点,陀螺才转的稳)

  三、动手试验,自主探索。

  再次制作不同形状的陀螺,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不同的现象并记录、交流。

  怎样做才能让你的陀螺转的更稳?陀螺的轴应该在什么位置?你们动手试验吧!一定要做好观察记录!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把棉签插在中心位置的陀螺比较容易转。

  3.交流、分享,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牙签在陀螺上的位置一样。

  师:

  辅助性问题:

  (1)圆形萝卜陀螺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三角形陀螺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

  (2)牙签插在萝卜片的中心和插在萝卜片的旁边做出来的两个陀螺在转动时有什么不一样?

  4.教师总结要素:原来陀螺的转动和牙签插在萝卜片上的位置有关系。

  3.玩陀螺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玩陀螺,玩陀螺前老师要提几个问题。

  (1)陀螺转动时,从上方看是什么样子的?

  (2)陀螺快速旋转后表面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3)陀螺快速旋转后它的外形发生了什么变化?

  (4)在玻璃板、木板、毛巾上面,哪一种转的更快,时间更长一些?我们可以猜测一下,马上得到验证。

  我们大家一齐带着问题去玩陀螺,老师还在桌子上准备了毛巾、玻璃板、木板,你再上面转一转陀螺,观察一下在什么上面转的时间更长,速度更快。准备!玩陀螺的时候要注意观察。

  4.教师总结要素,帮助幼儿梳理搜集到的信息。

  (1)接触面不同,旋转速度不同。

  在玻璃板上转的时间更长,更快,更稳。陀螺接触的材料不同,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所以转动速度也不同。

  (2)陀螺快速旋转后表面颜色发生了变化。

  (3)陀螺旋转后,原本棱角分明的外形看上去呈圆形。

  5.承上启下,引出任务。

  师:我们玩过了会转动的陀螺,也知道了关于陀螺的一些知识。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个,(好的)。你想用什么材料制作陀螺?(纸板、塑料片、木头、铁片、橡皮泥、瓶盖、)我们用最快的速度制作一支简易的陀螺,并让它转动起来。

  (二)转动比赛,发现问题

  问题:怎样转的快,并且转的时间长。用水彩笔在萝卜片边缘上画一个红色圆点,作为记号。

  1.师:大家都选择了形状一样的陀螺来参加比赛,现在请你找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谁做的陀螺转得稳。

  2.幼儿找同伴进行比赛,教师观察指导,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你的陀螺比他的陀螺转得稳(或不稳)?

  3.师:现在你们陀螺上的棉签都插在萝卜片的中心,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转得稳,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转得不稳呢?

  (帮助幼儿发现有的陀螺的萝卜片插在牙签的上方,有的陀螺的萝卜片插在牙签的下方,大家在转动陀螺时用力方法也不一样。)

  辅助性问题:

  (1)看看比赛的两个小朋友的陀螺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幼儿发现一个小朋友的陀螺的萝卜片插在牙签中间,塑料片离桌面远:一个小朋友的陀螺的萝卜片插在牙签下方,离桌面近。)

  (2)为什么同样一个陀螺有时转得稳,有时转得不稳呢?

  4.教师总结要素:原来陀螺的转动和萝卜片在牙签上的位置有关系,也和转动的方法有关系。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在做陀螺、玩陀螺时发现了这么多关于陀螺转动的秘密。这里还有水彩笔和彩色纸片,我们给陀螺画上彩色之后,转动起来有什么变化吗?有什么办法让这些陀螺转得更稳呢?我们可以到活动区去探索,相信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活动反思:

  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使他们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和科学探究的方法,《大家一起玩陀螺》这一大班科学活动,孩子们一直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中是因为整个活动自然流畅,层次分明,适合大班幼儿的水平,又具有一定挑战性,它激发了幼儿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和热情,孩子们一直表现出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对秋天常见的花卉感兴趣,喜欢观察秋天常见的花卉。

  2、初步感知菊花,一串红等常见花卉花朵和叶子的特征。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教师与家长引导幼儿到公园、街上观赏秋天常见的花卉。

  材料准备:

  1、植物内种植菊花、鸡冠花、一串红等秋天的花卉。

  2、挂图:“花娃娃”。

  3、幼儿学习资源第3册第一页“花娃娃”。

  活动过程

  1、欣赏花卉。

  教师带幼儿到植物角观察花卉,引导幼儿说出这些花卉的名称(“菊花”“一串红”“鸡冠花”等)。

  请幼儿观察花卉的叶子和花朵。

  2、认识花卉。

  认识并了解菊花的外形和颜色,说说菊花的叶子像什么。感知菊花的主要颜色,能说出花瓣是“细细的”。

  认识并了解一串红的外形和颜色,说说一串红的叶子像什么。感知一串红是红色的,花瓣是圆圆的。

  认识并了解鸡冠花的外形和颜色,说说鸡冠花像什么。感知鸡冠花是深红(深紫色)的,样子像鸡冠。

  3、我和花儿做朋友。

  教师出示挂图,请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引导幼儿用儿歌记住花卉的.名称(儿歌附后)。

  教师播放一段音乐,音乐停后,任意说出一种花的名称,请幼儿去摸摸图上的花。

  4、秋天里的花。

  翻阅幼儿学习资源第3册“花娃娃”,进一步感知这些花卉的形状特征。

  活动提示:

  托班幼儿对颜色认识不是很敏感,不能说出正确的色彩名称,说出近似即可。

  活动延伸:

  1、活动区:秋天的花。在感知、欣赏秋天花卉的同时进行配对游戏。

  2、植物角:在植物角里摆放菊花等秋天的花卉,提供给幼儿观赏。

  活动资源:

  儿歌

  秋风吹,菊花开。花瓣像头发,花瓣想豆芽。各种颜色真好看,小朋友们都爱它!一串串;红的花,真鲜艳。花儿好看我不摘,做个爱花的好孩子。鸡冠花,像鸡冠,公鸡跑来看,越看越喜欢,这个鸡冠真漂亮,我要跟你换一换。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听听说说绘本故事中,对测量活动感兴趣。

  2.用多种材料的进行测量,探索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次数、长度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蜂蜜蛋糕树》绘本ppt、表格(次数一样,测量工具不一样;长度一样,测量工具不一样)、操作材料、测量工具(木棒、棉签、回形针)、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王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绘本,我们一起看一看

  二、阅读绘本,学习测量

  1.阅读绘本前几页提问:小老鼠和阿力挖到蜂蜜了吗?为什么没有挖到?

  2.出示图片,了解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长度的关系

  出示蜂蜜的路线图:

  小熊猫从家门口走了五步,小老鼠也走了五步,小老鼠是用什么测量了5步?(小老鼠的脚步,我们也可以叫它测量工具。)

  老师示范测量,上一次的测量是下一次的开始大河马阿力也走了5步,它的测量工具是什么?(阿力的脚步)

  阿力走的长度,谁来表示一下?请个别幼儿测量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它们没有挖到蜂蜜了吗?

  3.师小结:

  小老鼠的脚步小,用来测量的测量工具短(我们用一个更加规范的词叫做“短”)所以测量出来的长度短;河马的脚步大,用来测量的测量工具长,所以测量出来的长度也长,因此,虽然都走了五步,测量了五次,但是长度不一样。

  4.绘本画面七我们看看它们有没有发现?

  5.原来,小小的测量还有这样一个秘密呢,怪不得它们挖不到蜂蜜。测量还有什么小秘密呢?请你来发现一下。

  三、幼儿测量

  1.老师把大熊猫的家到蜂蜜的距离画出来了,请你用老师提供的测量工具来测量一下,看看测量结果都一样吗?

  师交代要求:请你每次选择一种测量工具,测量好以后,把测量次数记录下来。

  2.记录幼儿的操作结果

  3.用什么测量工具,测量的次数最多?

  用什么测量工具,测量的次数最少?

  为什么?

  4..师小结:相同的长度,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次数越多。

  四、欣赏后半部分小朋友们真聪明,故事里的小老鼠也很聪明,我们看看它有没有挖到蜂蜜。

  师讲述后半部分绘本内容

  师小结: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做《蜂蜜蛋糕树》,好听吗?

  活动反思:

  1.目标的修改:对活动目标做了修改,有原先的“探索用多种材料的进行测量,知道量具的大小与测量结果的关系”改为“用多种材料的进行测量,探索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次数、长度的关系”前者注重幼儿的测量技能,能用多种材料进行测量,并且对于测量的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已知的,通过测量来进行验证。这与我们活动的重点及活动过程不相符合,经过修改后的目标,更能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通过测量活动,发现测量次数、长度与测量工具之间的关系。

  2.活动材料的修改:第一次活动时,提供长短不一的相同类型小棒;第二次活动是提供大小不同的圆形物品若干。第一次的材料过于单调,活动过程中,只要求幼儿用一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对于测量结果,通过幼儿之间的横向比较,发现测量工具长短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因为小棒的长短过于明显,测量过程中的探索性不强,而语言的总结性对幼儿来说比较难。第二次圆形测量工具的提供,不太科学。首先是圆形物品在作为测量工具时,存在一定的误差;其次,圆形物品之间的比较都是大小比较的,但作为测量工具,应该是长短之间的比较,不规范。第三次活动时,提供幼儿三种测量工具:回形针、棉签、小棒。三种测量工具属于三种物品,幼儿在长短上要通过比较,再来概括,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并且,让每个幼儿用这三种工具测量,记录测量结果,幼儿在测量的过程中,有了比较,就有了发现,于是产生疑问,仔细研究,发现秘密。因此材料的提供要规范,科学,具有一定的探索性。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磁铁的名称,用过自身发现,知道磁铁能吸铁制品。

  2、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思维能力。

  3、体验活动中的乐趣和成功的乐趣。

  4、能用记录、言语的方式表述探索的结果。

  教学准备:

  1、每人一只篮子,备有各种磁铁、铁制品(回形针、大头针、铁夹子) 和其他的木制品以及塑料制品。

  2、2.大记录单一张、记号笔。

  3、自制磁铁玩具(会跳舞的小孩),有关磁铁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自由探索,通过自身的操作。探索出磁铁的奥秘。

  1、小朋友,你们桌上每人都有一个篮子东西,请你们去玩玩。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观察。

  二、认识磁铁,知道磁铁的名字。

  1、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磁铁”词语。

  3、带着问题:什么东西吸得住;什么东西不能吸。再让孩子去玩玩。

  三、 教师和幼儿交流讨论,并学习记录。

  1、磁铁的好朋友都有谁?并在好朋友的身上打钩钩。

  (1) 幼儿讨论并回答。

  (2) 幼儿再次自由探索。

  (3) 出示大记录单,请幼儿用语言记录磁铁的好朋友。

  (4) 教师小结。磁铁能跟铁做的东西做朋友,只能吸住铁制作的东西。

  四、 解决问题——动脑筋、想办法,

  1、创设情境,让孩子动脑去思考去发现。

  (1) 老奶奶缝衣服时候,不小心把针掉在地上,小朋友帮忙想想办法。

  (2) 渔夫把钓到鱼都拴上铁钩,放进池塘里养,这是为什么?

  (3) 小纸船上的铁钉全打翻在大水缸里,小朋友用什么办法把它捞出来。

  2、欣赏自制磁铁玩具——会跳舞的小孩。让孩子进一步了解磁铁的本领。

  (1) 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探索。

  (2) 引导幼儿去玩玩,去探索。(感觉好奇)

  (3) 讨论小结小孩为什么会跳舞。(磁铁的奥妙)

  五、愉快的轻松地看幻灯结束。进一步了解磁铁的其他更多用途,幻灯片内容包括门吸、起重电磁铁、电磁铁、磁力火车、磁力画写板、文具盒、等。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用常见物品制造声音的乐趣。

  2、发现通过碰撞、敲击、摇动物品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3、敢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在活动中的感受和发现。

  4、学习使用"摇"、"敲"、"碰"等动词。

  活动准备:

  物品-勺子、木珠、塑料盒、瓶子、豆子、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熊宝宝的宝盒》,引发幼儿好奇与探索的愿望。

  2、提问:你们喜欢熊宝宝的宝盒吗?为什么?

  熊宝宝的宝盒都有什么?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你们想不想也有这样一个宝盒呢?

  二、制造声音

  1、观察材料,提问幼儿材料的名称。

  教师:老师也有宝盒,看看一看里面都有什么东西?

  2、引导幼儿探究"用他们怎样制造出好听的声音?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教师:用两件物品怎样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

  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它发出声音的?

  试一试其他东西看看能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

  三、分享与交流

  1、教师请小朋友演示他们的.发现。

  教师:你们真能干,制造出了那么多好听的声音,哪个小朋友给大家表现一下,

  你是怎样制造出好听的声音的?

  2、引导幼儿归纳:用敲一敲、摇一摇的方法,可以制造出好听的声音。 听的声音。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科学教案(经典)07-26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24

(精选)科学教案07-29

科学教案(精选)07-31

科学教案[经典]08-27

科学教案12-26

科学教案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