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时间:2023-10-07 07:54:02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小班教案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必备]小班教案9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背景

  “一双双、一对对”是主题活动《我的数学》中的一项内容。而这一知识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比较模糊、很难理解的。为此我以“手套”为题,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中,通过“狗妈妈”与“狗宝宝”角色的设定,让幼儿在一种生活化、游戏化的教学情境中学习。通过“说、挑、戴、放、找”这一系列的环节,使活动的难点得以突破,重点得以突出,真正使活动变得真实、自然、简单、有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来感知手套,分别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配对。

  2.理解“一双”、“一对”的含义。

  3.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乐意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布置好场景:手套(实物)若干挂于线上,纸卡手套若干,不开心的小动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题:(师、幼分别扮演狗妈妈与狗宝宝的角色)

  师:冬天来了,天气冷了,我们的手也被风吹得好冷。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使我们的小手不冷呢?

  幼A:插在口袋里。

  幼B:小手搓一搓。

  幼C:做运动,小手就不冷了。

  幼D:焐一个热水袋。

  幼E:戴上手套。

  师:那好,妈妈就用这个宝宝的意见。今天就带宝宝一起去超市买手套吧!

  (评析:由于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因此小手变暖和的方法想出了很多种。谈话简洁,一下子就将幼儿的注意引导到课题中来。)

  二、师、幼作律动,进入“手套超市”。

  在儿歌(小狗小狗,“汪、汪”;跟着妈妈,“汪、汪”;看好马路,“汪、汪”;注意安全,“汪、汪”)声中,师幼一起做简单律动进入“手套超市”。

  (评析:小班孩子好动,这一环节创设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念念儿歌,模仿小狗走路”的过程中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来,这使活动显得真实自然!)

  师:哇,手套超市到了,你们看见了什么样的手套?

  幼A:我看见了五指手套。

  幼B:我看见了半指手套。

  幼C:我看见了红手套、黄手套、蓝手套。

  幼D:我看见了大手套,还有小手套。

  师:妈妈最辛苦了,今天就让妈妈来挑手套,好不好?谁来告诉妈妈,妈妈该挑几只手套呢?

  请一幼儿为妈妈挑选。

  师:你挑了几只?为什么要挑2只?

  (因为小手有两只,所以要挑2只手套。)

  师:这个宝宝帮妈妈挑的两只手套一样吗?

  师:果然是一模一样的,就像双胞胎。两只一样的手套我们可以说成是“一双手套”。

  (评析:在幼儿观察的基础上,我有意地引导幼儿先帮妈妈挑手套,间接培养幼儿爱妈妈的情感。同时,为使幼儿挑手套不至于出错,我有意请了能力强的孩子先作演示。在表述“为什么”的过程中让孩子明白两只一模一样的手套可以说成是一双手套。这也为后面孩子自由挑选降低了难度。) 、

  师:宝宝们,现在你们去为自己的小手挑一双手套。挑的时候要看清两只一样的才是一双手套!

  幼儿自由交流:我挑的是一双红手套……

  (评析:幼儿自由挑选时,基本都能理解一双的意思,没有一个孩子挑错。)

  四、幼儿戴手套

  师:这么漂亮的手套,我们把它戴在手上吧!

  幼儿戴手套。说说手套戴在手上的感觉。(舒服、很温暖)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欢快的音乐形象,模仿青蛙跳,捉虫的动作。

  2、喜欢听音乐做游戏。

  3、懂得青蛙是保护庄稼的益虫。

  活动准备:1、农田背景一幅,纸制害虫若干,青蛙胸饰人手一份,音乐磁带、录音机。

  2、活动前让幼儿认识青蛙和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活动过程:

  活动目标:

  1.粗浅地感受歌曲的活泼欢快的旋律,学用连贯和跳跃的唱法甜美的歌唱。

  2.学习用喜欢的动作表现小青蛙捉害虫后高兴的心情。

  3.在熟练歌曲的基础上替换歌词

  活动准备:

  1.春天的背景图一幅。

  2.小熊、小刺猬、小松鼠、小花蛇的.贴绒图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律动《小鸟飞》

  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学小鸟飞进教室

  二、练声《小动物醒来了》

  1.出示春天的背景图

  春天天气真好,花儿都开了。有些小动物睡了一个冬天,都醒来了。它们在哪呢?我们来找找看。

  2.教师和幼儿分别找到小松鼠、小熊、小刺猬、小花蛇,唱一唱这些小动物醒来的时候做了哪些动作。

  三、学唱歌曲《小青蛙捉害虫》

  1.出示小青蛙指偶,激发学习兴趣,池塘里真热闹,是谁在叫?(教师学小青蛙叫)小青蛙醒来了,可小青蛙有重要的事要做,小朋友猜猜看它有什么重要的事?

  小朋友自由讨论

  2.教师无琴声伴奏演唱,幼儿欣赏歌曲一遍

  小朋友猜的对不对,让小青蛙唱给你们听。

  3.师和幼儿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4.幼儿跟着琴声轻轻地唱

  5.用连贯和跳跃的唱法甜美的演唱

  四、根据歌词内容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编相应的动作

  1.集体在座位上边唱边做动作

  2.创编小青蛙捉到害虫后高兴的动作

  3.个别、集体进行歌曲表演

  五、替换歌词演唱

  将“一只小青蛙”可更换成2只、3只、许多只等等

  教学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形式新颖、构思巧妙。由冬眠的小动物醒来了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小青蛙捉害虫,并根据歌词内容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进行表演和创编,用其他数量词替换歌词中的“一只小青蛙”,拓宽了幼儿的思维能力。演唱中让幼儿充分思考、讨论,总结出小青蛙捉害虫既轻巧又灵活。在演唱中注意用连贯、跳跃的方法演唱,主题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美中不足的是表扬孩子的话太少,生硬,形式太单调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让幼儿认识空气培养好奇心求知欲。

  2.在宽松的情境中,让幼儿体验动手做,游戏乐的情绪,并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体验友爱的情感。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选择大小适中的保鲜袋若干,做成空气袋气球和空气袋娃娃。

  2、即时贴剪好的眼睛、嘴巴图形若干;彩带等。

  3、把已做好的空气袋娃娃悬挂在一根皮筋上,位置高于幼儿高举的手指尖。

  活动过程:

  一、进入活动场地:教师与小朋友边走边唱进入活动区

  二、出示实物引发兴趣。

  1、出示两个空气袋气球一个是充满空气的,一个是没有空气的,让幼儿观察两个空气袋气球有什么不一样?(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的说说自己的想法,不加定论)

  2、(引入空气的.概念)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闻不到看不见但存在我们身边的一种气体。

  3、提问:那小朋友知道了吗?那个肚子鼓鼓的一个空气袋气球里面装的是什么了吗?(幼儿:空气)

  让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尝试去捉我们周围的空气,让一个扁的空气袋变鼓。(教师适时的参与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多种方法,在游戏中与同伴合作、交流、学习。)

  三、与空气袋娃娃做朋友

  1、 探究与空气袋娃娃做朋友的方法

  ⑴ 师:看那边挂着的是什么?(空气袋娃娃)空气袋娃娃也想和小朋友做好朋友,你们同意吗?

  ⑵ 引导幼儿用纵跳的方法,可用手摸摸、用头顶顶空气袋娃娃

  师:好朋友就碰一碰,但空气袋娃娃挂在空中,怎么才能碰到它呢?(用手摸摸)那去试一试!

  师:空气袋娃娃要考小朋友:不用小手去碰它,要用身体的其他地方碰它。(用头顶顶——这时将皮筋降低)

  要求:幼儿纵跳触动娃娃时,应一个幼儿站在一个空气袋娃娃的下面。

  四、做空气袋娃娃

  1、探究空气袋气球变空气袋娃娃的方法

  教师进行启发式提问,引导幼儿发现

  (幼儿围坐在教师周围)空气袋气球是怎么变空气袋娃娃的呢?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空气袋娃娃脸上的眼睛、嘴巴是什么样的?

  2、一起动手做空气袋娃娃

  师:请小朋友也来把空气袋气球变成空气袋娃娃吧!

  ⑴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将眼睛、嘴巴贴在适当的位置。

  ⑵ 打扮空气袋娃娃。

  五、让幼儿带做好的空气袋娃娃出去游戏。

  活动反思:

  我首先让幼儿与空气袋宝宝做朋友,然后让幼儿在与空气袋宝宝做游戏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探索,通过与同伴的合作、交流,想出了多种玩空气袋的方法。通过这一活动,我体会到:支持孩子具有积极意义的需求,提供相应的环境,鼓励孩子积极探索,自主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小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小班的幼儿刚刚进入幼儿园,逐步适应集体生活,随着他们的动作、认知、情感、语言和社会交往的范围有所扩大,他们也有了和同伴进一步交往的愿望,开始认同和接纳同伴,但是这时候他们不知道如何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好朋友夹心饼干》这个活动一好朋友为主线,通过找朋友、制作夹心饼干等游戏让幼儿主动、大胆地表达对好朋友的喜爱,让幼儿体验和

  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活动目标:

  1、体验和好朋友一起游戏、制作夹心饼干的快乐;

  2、知道拥有好朋友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3、能大方、主动地用语言和动作表达对好朋友的喜爱。 活动准备:

  1、手工小花;

  2、音乐《1234567》;

  3、儿歌《好朋友夹心饼干》;

  4、制作夹心饼干的材料;

  5、湿纸巾。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上幼儿园吗?每天和这么多小伙伴在一起游戏是不是特别开心?可是有一朵小花它不开心了。她怎么了,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吧!

  2、让一名幼儿为这多小花找朋友。

  师:花朵说呀,它的好朋友是跟她长得一模一样的小花。

  3、跟随音乐,让小朋友为剩下的小花找朋友。

  二、游戏《好朋友,我喜欢你》。

  师:小花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那我们小朋友也有自己的好朋友。现在,我请每个小朋友找到自己的朋友,面对面地对他说一句好听的甜甜话,并做一个亲密的动作。

  教师找一个小朋友上来示范一下。

  二、学唱儿歌《好朋友夹心饼干》。

  1、引入夹心 饼干。

  教师提问:(1)你们吃过夹心饼干吗?

  (2)夹心饼干是什么样子的?

  (3)夹心饼干是什么味道的?

  2、学说儿歌《好朋友夹心饼干》

  师:老师有一首好听的儿歌,大家听一听儿歌里讲了些什么?

  教师示范边说儿歌边示范动作。

  3、师幼游戏。

  教师数123,每个小朋友立即找到自己的好朋友面对面站到一起,跟着儿歌一起做动作。

  三、幼儿制作夹心饼干,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师:我们玩了这么长时间的夹心饼干的游戏,都有点饿了。老师

  准备了一些制作夹心饼干的材料,我们来亲手制作一块

  夹心饼干,想一想送给自己的该说些什么。

  活动反思:这是一节小班的社会领域的课程。本节课程设计合理,思路清晰,整个课程能够环环相扣,幼儿很乐于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基本完成了活动目标。但进行《好朋友夹心饼干》的游戏环节,由于幼儿对动作不熟练,个别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游戏环节有点混乱。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日常声中存在的危险,如火、电、刀等。

  2、知道不能随意触碰危险物品,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兔娃娃(手上包着绷带)布偶一个,自制安全警示若干。

  2、幼儿用书。

  3、挂图。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引出主题活动。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呀?我们和他打个招呼,好吗?(如:小兔,你好!欢迎你来我们班做客。)教师(出示小兔受伤的手):小兔的手怎么啦?我们一起来问一问他吧。(如:小兔,你的手怎么啦?为什么要绑着绷带?)(另一名教师扮演小兔回答:昨天妈妈不在家,我自己在家里玩菜刀,不小心把手割破了。

  教师请幼儿讨论小兔这样做对不对。

  教师小结:小兔自己在家玩菜刀太危险了,手割破了,流了很多血,幸好妈妈及时把他送到医院。小朋友,刀是很危险的东西,不能玩。

  2、结合幼儿用书《不玩危险物品》,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危险的,不能玩的。

  教师小结: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很危险的,如打火机、火柴、电器的'插孔、药品等,一不小心就会让我们受伤,所以小朋友们一定要小心,在家不能玩危险的物品。

  3、请幼儿说说家里或公园里还有哪些地方是危险的,要特别小心,不能去玩。

  小百科:危险是警告词,指某一系统、产品、或设备或操作的内部和外部的一种潜在的状态,其发生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状态,还有是一些机械类的危害。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通过盒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

  经过看、闻、尝来了解香菜。

  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大胆表演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着香菜。

  香菜盆栽。

  活动过程

  一、出示盒子

  1、猜猜盒子里面装的什么?

  2、把手伸进盒子的面摸一摸,说一说。

  ——有叶子还细细的菜。

  3、这是什么菜那?打开盒子看一看。

  ——我们吃过很多的菜,却不知道它叫什么。

  二、香菜盆栽

  1、看一看。

  ——像草长得还不一样,也是绿色的。

  2、闻一闻。

  ——有一股香香的`味道。

  3、尝一尝。

  ——说不出来,挺好吃的。

  三、香菜的吃法

  1、这个菜叫做香菜。

  2、香菜在我们喝汤、吃火锅、凉菜、吃鱼都能遇见它。

  3、有的菜里面加上香菜,能促进食欲,会变得更美味。

  4、在讲香菜故事中活动结束。

  小百科:香菜又名芫荽、盐荽、胡荽、香荽、延荽、漫天星等。为伞形科芫荽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思路】

 孩子们在家里享受着父母的爱,是全家关注的焦点,他们在各方面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的需要很容易在家中得到满足,但他们能体会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吗?能体会成人的辛劳吗?父母的付出能得到爱的回报吗?让幼儿认识自己家人及与家人的关系:感受家人一起生活的`甜美,体验父母对自己的爱:知道爱家人并尊敬他们,学习关心爱护家人,并能用适当的语言、行为等多种方式表现出来。

  一、环境设置

  1、布置“我的家”、“我长大了”、“孩子的话”等专栏。

  2、开辟游戏角,为幼儿提供抽屉、盒子等供幼儿整理自己的东西。

  3、设置娃娃家游戏区,收集提供扮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衣物及用品(如皮包、钱夹、眼镜等),供幼儿游戏。

  二、家园共育

  1、请家长填写问卷调查表。

  2、家长帮助幼儿收集全家照及幼儿成长阶段照片。

  3、家长给幼儿介绍他小时候的事。说说家人是怎样关心爱护孩子的,特别说说孩子生病、进步时家长的心理感受,让孩子体会家人深深的爱。

  4、家长适时向幼儿提出要求,教给孩子爱亲人的表现方式,对孩子的爱心表现及时肯定和鼓励。

  5、家长听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是如何评价家长的,适度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重视情感交流。

  6、欢迎家长积极参加亲子乐园活动。

  7、印发“夸夸宝宝”记录表,请家长填写宝宝在家关心家人的事情。

  三、语言区

  1、故事欣赏:《不愿长大的小猴》

  2、提供儿歌录音带《我爱妈妈》、《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等。

  3、提供指偶供幼儿表演。

  四、益智区

  1、提供操作卡(1~5个大小不等的苹果、点心、玩具等)供幼儿练习排序。

  2、提供吃、穿、用等实物卡片,供幼儿进行分类活动。

  五、科学区

  提供多种瓶、盖,让幼儿探索。

  六、美工区

  1、提供半圆形有色小图形,供幼儿拼拼贴贴“大家都笑了”。

  2、提供废纸,供幼儿剪面条等。

  3、提供彩纸,供幼儿折小花、小包等,为妈妈做礼物。

  4、提供油泥,供幼儿搓、团、压,为家人做好吃的点心。

  七、生活区

  1、提供小型家具、餐具等布置自己的家。

  2、提供自制小衣服,供幼儿练习扣纽扣。

  八、建构区

  提供各种积木、各种房子的照片或图片供幼儿搭建美丽的家。

  九、角色 区

  收集各种厨具、餐具、家具、服装及爸、妈用品(如包、钱夹、眼睛、相机等)供娃娃家游戏用。

小班教案 篇8

  1 :游戏目标

  1、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2、在教师的语调、体态动作暗示下,尝试边唱边按歌词内容做动作,学习按乐句变换做动作。

  3、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知道小花狗叫过"汪汪"后,"肉骨头"才能逃回自己的座位。

  2 :游戏准备

  1、“小花狗”头饰3个,“肉骨头”胸饰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2、音乐磁带、录音机。

  3、宽敞的活动场地。

  3 :游戏过程

  (一)出示"小客人"导入活动,集中幼儿注意力。

  1、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听听它是谁?汪汪!(教师清唱歌曲。)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回忆歌曲内容。

  (1) 歌里唱的是谁?小花狗在做什么?

  (2) 歌里还唱到了什么是我们没有说到的?我们再仔细听一听。

  (教师再次范唱。)

  (3) 师幼一起完整朗诵歌词,熟悉歌词的内容、顺序。

  (二)幼儿按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1、 教师逐句唱歌,引导幼儿分句创编动作。

  小花狗是什么样子的?谁会用动作表示?"蹲在大门口"怎样做动作?"两眼黑黝黝"怎样做动作?"想吃肉骨头"怎样做动作?

  2、 师幼共同整理动作,并分句练习边唱歌边做表演动作。

  我们边唱歌边把刚才学的动作做出来。

  3、 教师带领幼儿共同边演唱歌曲边做动作。教师用表情、体态强调每句句首歌词重音,并运用动作提示幼儿一拍一下地按乐句做动作。

  (三)、幼儿学玩音乐游戏"小花狗"。

  1、介绍游戏玩法与规则。

  教师:"小花狗"站在场地的前边,"肉骨头"蹲在场地中间的空地上。大家一起边唱歌边做动作。唱完歌以后,"小花狗""汪汪"叫两声,"肉骨头"迅速逃回"家"。(空座位)

  2、 教师扮演"小花狗"。幼儿扮演"肉骨头",练习2--3次。

  3、幼儿戴头饰,完整地玩音乐游戏。

  (1)师幼共同回忆游戏的玩法与规则:教师扮演"小花狗",幼儿扮演"肉骨头",佩戴头饰玩游戏1--2次。

  (2)在教师的提示下,2--3名幼儿扮演"小花狗",教师与其它幼儿共同扮演"肉骨头",佩戴头饰玩游戏1--2次。

  (3)请幼儿送肉骨头给小花狗吃,和小花狗说再见!

  4 :游戏反思

  幼儿最感兴趣的一定是小动物了。在音乐活动中,要达到好的效果,首先要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题材。

  有适合幼儿使用的教具,场景等,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还要运用夸张、亲切的身体语言来拉近幼儿之间的距离,这样幼儿才会学的轻松、有趣。

  歌曲《小花狗》正是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在独立演唱时声音较小,在控制“汪汪”叫之前停顿时间是该活动的难点,有的幼儿掌握的不是很好,不过在最后的`游戏中幼儿又达到了高潮,幼儿争先恐后的扮演角色,玩了好多次都不进尽兴。

  总结这次的音乐教学,我觉得选材方面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于小狗的形象幼儿都愿意去模仿,幼儿的参与性很高,并能大胆表演。

  在活动的设计上思路比较清晰,过渡自然,教态也能做到大方、亲切与幼儿简历平等、融洽的关系,使幼儿学得轻松愉快。

小班教案 篇9

  设计思路

  “老鼠阿姨送的礼物是什么?”这是贯穿整个故事的线索,在谜底揭晓前不断激发着3岁幼儿的好奇心。故事中兔子的长耳朵、小猪的大鼻子、青蛙阔阔的嘴巴以及松鼠的灵巧小手,暗示着它们能用各自的本领解决问题。同样,送礼物的环节也让幼儿学会如何正确地待人接物。

  整个活动设计始终让幼儿与故事的情感脉络保持同步发展,以感知觉(看、听、闻、摸、尝)为基础,通过实际操作不断进行推测,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创造力。首先,猜动物、认识动物的不同特征,为解决问题埋下伏笔;接着,用蒙上眼罩的探索游戏唤醒幼儿对自己感官的再认识;最后,用变魔术的方式巩固认识,使现场欢乐的氛围与作品融为一体。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对故事充满期待与好奇。

  2.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眼睛、耳朵、手、鼻子、嘴巴等器官的作用。

  活动准备

  盒子一个(中间有盖子,便于开启);糖果多于幼儿人数(圆形的、方形的,硬糖、软糖都要准备一些;其中六颗糖放在盒子里,其他放在某位教师那里);眼罩人手一个,沙球和铃铛各一个;眼睛、耳朵、手、鼻子、嘴巴的卡片,黑板、磁铁;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聚焦礼物,激发兴趣

  1.主要提问:你收到过礼物吗?

  辅助提问:你收到过什么礼物?是谁送给你的?

  幼儿:我收到过象棋,是妈妈送的.。

  教师:啊,妈妈好爱你哦,你说谢谢了吗(幼儿点点头)?

  幼儿:圣诞老人送给我一个球。

  教师:哦,你见过圣诞老人吗?

  幼儿:没见过,他来送礼物的时候我已经睡着了。

  教师:你可以在心里谢谢他。

  幼儿:我收到过抱抱熊,是好朋友送的。

  教师:对呀,好朋友之间也可以互相送礼物……

  教师:小朋友会收到各种各样的礼物,有爸爸妈妈送的,有朋友送的,有老师送的,也有圣诞老人送的,收到礼物后我们都要表示感谢。

  [幼儿喜欢礼物,从谈论礼物入手,容易打开他们的话匣子。此处为导入部分的谈话,需简短些,教师要关注的是对话中幼儿的应答。】

  2.教师:看看今天谁要来送礼物(PPT呈现老鼠阿姨的图片)?

  幼儿:是老鼠。

  3.教师介绍故事名称《老鼠阿姨的礼物》,幼儿跟读(PPT同时出现汉字)。

  4.一起数数盘子里有多少份礼物。

  【文字是图书内容的一部分,阅读中可适度出现文字,但不宜过多。】

  二、突显局部,仔细观察

  1.主要提问:老鼠阿姨今天要把礼物送给谁呢?

  幼儿:给小老鼠。

  教师:有可能。

  幼儿:给猫咪。

  幼儿:不可能,猫咪要吃掉它的。

  幼儿:给大象。

  教师:原来还可以送给这么大的朋友呀。

  【幼儿的回答能反映出他们的认知水平,教师应及时归类和引导。】

  2.PPT逐一呈现动物(兔子的长耳朵、小猪的大鼻子、青蛙阔阔的嘴巴、松鼠的灵巧小手),从局部到整体。 主要提问:看看谁来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对小班幼儿而言,辨认兔子的耳朵没有难度;辨认小猪的鼻子主要突出它的鼻孔;辨认青蛙时它的颜色容易与鳄鱼混淆,所以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它阔阔的嘴巴;最不容易辨认的是松鼠,可以通过播放PPT(答案)巧妙地让幼儿在关注局部的同时聚焦动物具有代表性的感官,再整体辨认。】

  3.听故事(配乐讲故事)。

  教师:老鼠阿姨要来送礼物了。看,兔子、小猪、青蛙和松鼠都高高兴兴地过来了。老鼠阿姨说:“不急不急,一人一个,正正好好。今天,我要和你们玩一个游戏,我的礼物在盒子里,你们不能用眼睛看,要用其他的办法猜出礼物是什么。”

  【将故事内容作为教学情境,现场充满新奇感和期待感,让幼儿始终期盼着活动继续进行。】

  三、操作体验,再识感官

  1.教师:平时我们都是用眼睛看东西,现在把眼睛蒙起来还能猜出礼物是什么吗(在白板上呈现“眼睛”的卡片)?

  【教师要充分估计幼儿可能说出的答案,可能有的幼儿会说能,有的幼儿会说不能。对说能的幼儿要予以追问,可顺势导入下一个环节——“是用什么办法猜出来的?”】

  2.教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吧(出示眼罩),把眼睛蒙起来(拿出沙球和铃铛),猜猜它们在哪里?

  请一名幼儿上来,帮其戴上眼罩,听指令在桌子上取出教师所需要的一种乐器,幼儿很自然地会用手摸。

  教师:原来可以用手摸(在白板上呈现“手”的卡片)。

  3.教师:不用眼睛、不用手,你还有其他办法猜出它们是什么吗?

  幼儿:没有了。

  教师:真的没有了吗(教师将乐器放在黑板后,逐一让其发出声音,让幼儿猜猜什么乐器在唱歌)?

  教师:原来还可以用耳朵听(在白板上呈现“耳朵”的卡片)。

  4.教师:如果不用眼睛、手、耳朵,还有办法吗?

  教师:我们再来试一种办法吧。

  教师请1~2名幼儿闻一闻沙球(闻上去有油漆味)和铃铛(闻上去有铁锈味)的气味,鼓励他们记住两样东西的不同气味,再请幼儿戴上眼罩,将两样乐器一一放在他们的鼻子下,让他们猜猜是什么乐器。幼儿果然猜中,全场一片掌声(在白板上呈现“鼻子”的卡片)。

  5.教师:看,现在我们又发现自己有那么多的本领。想一想,我们还有什么本领?

  幼儿(指着自己的嘴巴):用它也可以。用嘴巴尝……

  教师:对,嘴巴可以尝出味道(在白板上呈现“嘴巴”的卡片)。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身上有那么多有用的器官,要好好爱护噢。

  【2~5环节可以不分前后顺序,小班幼儿最熟悉的方法是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嘴巴尝的方法需教师在操作中予以引导,可现场根据幼儿的反应灵活调整和引导。】

  6.教师继续讲述故事:小动物也在学你们的好方法。看!兔子用耳朵听,小猪用鼻子闻,松鼠用手摸。青蛙问:“这样东西能吃吗?”老鼠阿姨说:“可以的。”看!青蛙用嘴巴尝(PPT呈现相应图片)。

  【小结时教师可将重音放在“听、闻、摸、尝”上。】

  四、猜测礼物,感受快乐

  1.出示礼物盒:这里也有一个礼物盒,里面装的礼物和老鼠阿姨的礼物一模一样。

  教师发给幼儿眼罩,请想玩的幼儿一起来玩,通过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的办法猜猜盒子里到底藏的是什么礼物。

  【通过在真实情境中的操作,进一步复习巩固眼睛、耳朵、手、鼻子、嘴巴等器官的作用。大部分幼儿能通过“摸”“闻”,或者根据教师说的“是可以吃的东西”猜出是什么礼物。】

  2.倒出盒子里的礼物,同时伴随音乐、PPT,教师继续讲述故事:原来礼物真的是糖哦,大家高兴地说:“谢谢你,老鼠阿姨!”老鼠阿姨说:“不用谢,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好孩子。”

  3.教师:数一数,一共有几颗糖。(和幼儿一起数)1、2、3、4、5、6,够不够呀?

  幼儿:不够,我也想吃糖。

  【此时幼儿的心情与故事中的小动物一样,喜欢礼物,想得到礼物,于是教师要有机整合一一对应等数概念,引导幼儿数数糖、数数小伙伴,感受“多和少”。】

  4.教师:我是一个会变魔术的老师(教师打开盒子,鼓励幼儿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盒子里是否有东西。最后请旁边的教师摸一摸,摸的同时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糖果)。

  (再让幼儿鼓起小嘴用力吹,教师假装用手接住往盒子里一扔。当教师打开盒子倒出糖时,现场一片欢腾。)

  【魔术充满神秘与期待,与故事所营造的氛围吻合。伴随着音乐,教师需用心演绎一位自信而沉稳的魔术师。活动中,幼儿不仅体验到作品结尾的欢乐,也通过听、闻、摸等方法判断盒子里是否有东西。】

  5.教师:现在糖够不够?

  幼儿:够了。

  教师:加上后面的老师,糖够吗?数一数。

  幼儿:(回头看)不够。

  教师:请小朋友带着礼物先回教室,让老师留下继续为大家变糖。

  【当幼儿带着礼物愉悦离场时,之前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随新奇感的满足而结束,整个过程如同一本书读完了,大家心满意足地合上书。】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的教案11-06

小班教案11-07

小班教案【精选】07-29

小班教案(经典)07-25

(精选)小班教案07-27

【精选】小班教案08-03

(经典)小班教案08-08

小班教案(经典)08-08

[精选]小班教案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