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10 10:29:4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5篇[优选]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5篇[优选]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叙议结合的写法。

  2、理解主旨: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

  1、理解全文中心

  2、文中的多处对比

  教学难点:叙议结合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讲解、讨论、练习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引题(3')

  “地球转呀转得快,城乡的变化还要快”。乡下变化→城里变化→高楼大厦一幢幢,青山绿水一点点→鸟兽减少→如果我们生活在十二层的高楼上,突然家中来了一只受伤的鸽子,你会怎么办?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四课:《明天不封阳台》。

  二、快速阅读课文,考虑下列问题(6')

  1、开始我一家决定封不封阳台?

  2、来了一只受伤的鸽子后,想法如何呢?

  3、最后我们的决定封不封阳台?

  三、扫清拦路虎(4')

  1、注音

  倏然( ) 蜷缩( ) 恬淡( )

  翘望( ) 呐喊( ) 喧嚣( )

  鳞次栉比( ) 龟裂( )

  2、解词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沐浴: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瑰丽:异常美丽

  恬淡:恬静、安逸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四、理清文章思路(6')

  复述、提问、回答、讨论、总结。

  第一部分(1-2):写明天要封阳台

  第二部分(3-10):写明天还封阳台吗?

  第三部分(11-13):写明天不封阳台。

  五、重点探究(系列问题,用卡片准备好,具体视情况而定提问)(')

  1、儿子与“我”决定明天不封阳台考虑是否相同?你认为课文中作出不封阳台的决定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明确:儿子:对这只鸽子忧虑和喜爱。

  “我”:不但关注这只鸽子的命运,而且关注自然界的许多生灵;不但关注自然界,而且关注着人类自身。全文所要表达主要意思是人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与自然界共生共荣。

  2、文章中写出明天要封阳台的目的是什么?后来决定不封阳台的理由和目的是什么呢?

  明确:A、封了阳台,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

  B、为了鸽子不受 扰,为了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那片恬淡和谐的思绪。

  3、城市的生活环境今昔发生了什么变化?

  明确:昔:荒芜、萋萋芳草、幽幽土路

  今:对新的礼赞

  昔:对旧的怀念今:高楼、变幻莫测的霓虹灯

  4、“我”家的环境又发生什么变化?

  明确:昔:草坪、学走路、捉小虫和蚂蚱

  今:滑梯、跳跳床、电子游艺室

  5、请在文中找出描写鸽子外貌的句子。

  明确:P197 第3段、第4段 P198第8段

  6、在刚才外貌描写中,有几处描写眼睛,试作出分析。(课后练习二)

  明确:A、源于对人类的害怕,担心人类会以多种手段猎杀烹煮它。蜷缩是因为一方面是孵蛋,一方面是惊恐。

  B、仍是孤单的、弱小的',受伤的,而且还要孵蛋,它需要人们的关注、爱护。

  7、学习本文后,你认为文章中有哪些语句用得好?(或议论精辟,或语句优美等)

  明确:让学生各抒己见(视情况而定),如第1自然段、第10自然段、第12自然段。

  8、为什么汽车进入茫茫草原时,我们会有游子终于回到故乡的感觉?

  明确:人与自然界融合为一体,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9、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当与自然和平相处。

  六、小结全文。(4')

  1、中心:本文叙说“我”家决定不封阳台的事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表达了人应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

  2、写作特点:(1)、线索清晰:是否封阳台

  (2)、叙议结合

  (3)、简洁而生动的描写

  (4)、多处用对比的手法

  七、布置作业(2')

  1、抄写、仿写佳句(第10段)

  2、谈谈你对爱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想法,及为此拟几条标语。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抄写喜欢的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课前准备

  1、歌曲《送别》录音。

  2、电影《城南旧事》剪辑。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片断,配歌曲《送别》,了解小说《城南旧事》。

  这是根据我国当代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拍摄的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断,这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呢?阅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

  2、电影中的主题曲是《送别》,唱出的不仅仅是对离去的朋友的不舍,也唱出了对美好童年的深深依恋。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

  3、读课题,闭上眼睛想一想,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二、自读感悟,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朗读相应的部分。

  冬天“我”看骆驼咀嚼(4自然段);

  “我”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5—9自然段)

  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情景(10自然段);

  问妈妈为什么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11—14自然段)。

  3、再读课文,把你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小组合作,学习字词

  1、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小组内对照交流。

  2、集体检查。

  生字:

  ①读音:咀嚼读作:jǔ júe、“慢慢的嚼”的“嚼”读“jiáo”、

  ②书写:“卸”9画,第七笔是“提”,“傻”的右上部分不是“夕”。

  词语:重临:重新到来。

  四、作业

  1、选择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背诵。

  2、抄写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回顾内容,复习导入。

  1、学生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课文内容。

  二、深入阅读,品味童年

  1、学习“学骆驼咀嚼”的片断

  ①反复读第4自然段,细细地品味,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课件出示: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后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②全班交流。(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抓住最后一句从作者学骆驼咀嚼,体会童真童趣、体会“我”的傻样)

  ③总结学法:反复读、品味→画词句写感受→有感情朗读。

  2、分小组合作学习后三个片断

  ①从后三个片断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断,用上述方法分小组合作学习。

  ②同兴趣的同学自愿结合小组,互相交流、探讨。

  ③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猜测挂铃铛的原因

  课件出示: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从“想象铃铛用处”片断中体会“我”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和爸爸的认同)

  看骆驼脱毛

  课件出示: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从“想替骆驼剪毛”片断中体会作者叙述的真实,描写的逼真)

  夏天见不到骆驼感到奇怪

  课件出示: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夏天它们到哪儿去?”

  “谁?”

  “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从“追问骆驼去处”片断体会作者好奇心和对骆驼的喜爱,之中穿插对一些语句的感情朗读)

  ④分角色朗读

  3、学习最后两段,体会怀念之情

  ①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②你读懂了什么?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③引导学生理解“童年一去不还”和“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童年“一去不还”是因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来了”,说明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已长大,不再是童年了;“童年重临我的心头”,这个“童年”是指童年时那段有趣、难忘的生活,是因为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时,触景生情,不禁想起儿时的那段难忘的生活)

  ④小结:这些童年生活的片断,像一朵朵洁白的浪花,翻滚向前汇成了一条记忆的长河,以至于多年以后仍然记忆犹新。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轻声吟诵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感情。

  2、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3、童年是美好的,光阴是宝贵的,这正是这篇课文要向我们诉说的。而你此时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许多有趣的经历呢?(鼓励学生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四、布置作业,回味童年

  1、布置写作:学了这篇文章,你们一定和作者一样回忆起了小时候的某些事或人吧。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3、推荐学生课外阅读小说《城南旧事》。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通过对文中一些细节的分析,领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父爱。

  二、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

  同学们,我们说了朱自清先生是在收到父亲的一封信有感而发写了这篇《背影》,我们文中在最后一段也提到了这封信,请同学们找到文中引用的父亲信中的那句话:

  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多有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父亲说到,他身体平安,但又说大去之期不远矣,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父亲为什么要这么说呢?难道是因为他老了,思维混乱了吗?同学们想一想啊,要让这句话变得不矛盾,应该怎么样改一下呢?老师想到一种改法——我身体平安。(这样只说身体平安,就不矛盾了嘛?同学们有其他的改法吗?)

  我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多有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担心)

  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多有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感动、愧疚) 请同学们试想你是朱自清先生,看到这几句话你是什么反映?(对比三句话)

  由此可以看出:父亲说自己身体平安,是不想朱自清担心,不想分他的心,体现出处处替儿子考虑的爱。说大去之期不远正体现了他对远方儿子的思念,内心里希望儿子回家看自己,希望和儿子见面。这种矛盾将父亲对儿子的爱和思念体现的淋漓尽致啊。

  2.探究感悟

  同学们再来看,朱自清先生读了父亲的信后,在晶莹的泪光中回忆起了父亲的背影,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他流泪了,为什么呢?因为感动,他读出了信中饱含的父爱;也有愧疚,文中开始便说道自己两年不见父亲了,父亲老了,儿子却不能长伴身旁照顾他,怎么能不愧疚呢?除了这次流泪,回忆中朱自清先生在回忆中也多次流泪,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几次写他流泪:(分组讨论,找出并思考作者为什么流泪)

  A初到徐州,感伤而流泪

  问:作者这次为什么流泪?

  对比一下我和父亲的反映。

  我:悲伤的流泪

  父亲:”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父亲并不是不伤心,他自己的母亲去世了,又失业了,但父亲是家里的支柱,他不能倒,必须坚强的支撑整个家庭。

  B.望父买橘,感动而流泪

  问:作者这次又为什么流泪呢?

  我说:”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去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

  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朱自清想自己去,但父亲坚持要去,自己费点事,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如果学生回答不完整,老师可以提出两个问题来引导:1.父亲本来人胖,爬月台不方便,朱自清想要自己去,可是父亲却要坚持要去,为

  什么?2.父亲买回橘子后抖了抖身上的灰尘的这一动作,我们体会到了什么————为儿子做事的满足,一个父亲的满足。)

  C.临别叮嘱,感动而流泪、心酸

  这里父亲又说了两句话: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语言是感情的载体,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背后隐藏的'感情,我打算让学生分析这句话的“!”是否可以换成“。”

  ———是不可以换的,感叹号在这里加强语气,强调,表现出父亲强调儿子一定要记得到了那边来信,自己很担心,一定要让儿子来信报平安。)

  (可以让学生来读出强调的感觉,读出不同的语气,以读促进学生对情感的把握)

  父亲又惦念路途平安,叮嘱儿子回到北京要来信报平安,好让他放心。看似简单朴实的话语却饱含着父亲的关怀与爱。

  进去吧,里边没人。(让学生对比下面两句话:“进去吧,里边没人。”和“里边没人,进去吧。”——引导学生发现,第一句话强调人,第二句话强调物,从而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的爱。)

  父亲当时的境况是怎么样的呀?

  A祖母去世

  B失业

  C身体不好

  这个时候父亲还要撑起一个家,父亲容易吗?

  朱自清先生也 觉得父亲很不容易,所以他流泪了,是心酸的泪水。

  3、总结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可是我们的作者不是因为伤心而流泪,他的泪,是感动,是思念,还带着一些愧疚。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文中作者三次流泪的细节的分析,体会到了父亲对朱自清先生平淡却深沉的爱,确实让人感动啊,我们同学们生活中一定也会遇到这种让人感动的细节,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将你的父亲疼爱你的小细节写出来,咱们看看谁最能体会父亲的心意。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九义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对中国戏曲已经作了概括的介绍,对戏曲的流派及特点均有所涉及,但比较简单。要上好这堂课,教师必须作好充分准备,既要收集相关影碟、录音,又要查找相关网址,并对收集到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制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分析:

  由于地域限制,大部分学生对中国戏曲缺乏基本的了解,根本不感兴趣,因此连最基本的常识都知之甚少。但也有个别学生由于家庭的影响,对中国戏曲中的京剧有所了解,甚至对京剧中的著名片段还能摹唱。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了解中国戏曲的知识,鉴赏中国戏曲;

  3、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4、以了解学生欣赏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戏曲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国戏曲的兴趣;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设计理念: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结合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充分利用现有图文影像资料和个别学生已有的戏曲基础,给学生以形象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常识,同时对学生进行戏曲艺术的熏陶,增长学生的见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通过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唱脸谱》、京剧《打虎下山》、豫剧《花木兰》VCD光碟;川剧选段《营门斩子》录音磁带;

  3、学生李婉准备京剧片段;

  4、收集相关网址。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播放《唱脸谱》VCD光碟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一首关于京剧脸谱的歌曲。京剧是地地道道的国粹,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自它诞生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被称为东方“歌剧”。(播放课件中关于京剧脸谱的幻灯片)这几张脸谱只是京剧脸谱中的一小部分。其实,京剧脸谱也是一门艺术,其中的色彩和图案都很有讲究,请大家阅读p.149“京剧脸谱”。

  二、欣赏京剧《打虎下山》片段。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平时对京剧的了解,说说你听了京剧的感受。(只要说说大致印象或感受即可,不必要求过严)。

  三、学生李婉演唱京剧《红灯记》片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其余学生欣赏。教师点评。(多媒体链接到中国文化信息网:www.ccnt.com.cn,打开关于京剧特点、流派、剧目等内容。)

  四、学生阅读参考资料,对中国戏曲进行较全面的了解。(结合屏幕显示,教师向学生讲述中国戏曲的几大剧种及其特点、剧目和主要表演艺术家等内容。)

  五、欣赏其它几种戏曲的精彩演段。(欣赏完每一片段后留3分钟时间讨论该剧种的特点和与京剧的异同。)

  1、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配放Flash动画;

  2、豫剧《花木兰》选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3、川剧选段《营门斩子》。

  六、教师总结中国戏曲的发展史和主要特色。(幻灯显示)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宋刘埙(1240-1319),他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他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戏”、“戏文”、“永嘉杂剧”。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这种综合性是世界各国戏剧文化所共有的,而中国戏曲的综合性特别强。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中国戏曲中最重要的一点特征是虚拟性。舞台艺术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把观众直接带入艺术的殿堂。

  中国戏曲另一个艺术特征,是它的程式性,如关门、上马、坐船等,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程式在戏曲中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所以戏曲艺术被恰当地称为有规则的自由动作。

  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这些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中国戏曲,就是要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从而培养我们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化艺术的情感,陶冶我高尚的艺术情操。

  七、活动安排。

  1、学唱一曲你喜欢的中国戏曲片段,剧种不论;

  2、到县剧团了解川剧及其它地方剧的现状和发展;

  3、通过Internet网查阅中国戏曲的相关资料。教师提供网址。

  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拟定详实周密的活动方案,教师签署意见后方能开展活动。要尽可能地将活动中的各种情况考虑周到,比如,学唱什么剧,跟谁唱,歌词和曲谱哪里去找;采访剧团时应询问哪些问题,该怎样问;在网上找什么,记些什么等等;

  2、注意安全、纪律和礼节。

  八、效果检查评比。

  1、结合团队活动,开展一次中国戏曲摹唱擂台赛。

  2、将了解到的关于川剧和地方剧的知识写成一篇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的作文。

  3、班内或同年级交流网上查阅的资料。

  课后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不仅了解到了中国戏曲的相关知识,而且培养了一定的戏曲兴趣,陶冶了学生情操,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艺术修养,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戏曲艺术的情感。同时,学生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了语文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6位军人所处的困境,体会两只军鸽以生命为代价送信的神勇精神和舍身救人的高贵品质,渗透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动物同样值得尊重的人文思想。

  2、认识“樯、镌”等9个生字,读准作品中音译过来的一些词语,正确书写“餐、幼”等14个生字。

  3、训练学生概括小标题的能力,体会学习衬托和合理想像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体会两只军鸽以生命为代价送信的神勇精神和舍身救人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和感悟画面,体会两只军鸽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

  精读感悟、从读学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碑文导入新课

  师叙述:在加拿大空军司令部的一个山坡上,静静地埋葬着两位特殊的英雄,在它们的墓前庄严地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这样的碑文……(出示碑文生齐读)

  “神勇军鸽奥斯卡及其偶鸽维娜之墓,它们曾于危难中救过六位军人的命。加拿大空军中将罗伯特·莱基”

  2、围绕着“危难”和“神勇”这两个词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3、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大家走进一个发生在动物和人类之间的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鸽血染红的求救信》(板题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提示:谁,在什么地方,遇到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

  3、指名汇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提示:谁,在什么地方,遇到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4、快速浏览课文,看哪几个自然段写6位军人遇到了危险?哪几个自然段写军鸽神勇?

  三、精读课文,感悟主旨

  1、轻声读第1、2自然段,想象6位军人遇到了怎样的困境?边读边画出能表现6位军人遇到困境的词语或句子。

  2、指名汇报

  师:在气候恶劣的白熊岛海域,飞机无法起飞,与外界无法取得联系,这种情况下就意味什么?

  3、是啊,他们的生命随时会受到威胁,如果你就是处于危难中的6位军,你会坐以待毙吗?处于危难中的6位军人把生存的唯一希望寄托在哪?

  4、两只军鸽将带着重任飞向目的地,让我们随罗伯特中将为这两只军鸽送行!出示句子:罗伯特放飞时说:“宝贝儿,去吧,我们6条命都系在你们身上了!”6位军人同时向两只军鸽举手行军礼。

  5、从这句话和6位军人的这一军礼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两只军鸽使命重大)

  师:谁说动物不懂认得语言,谁说只有人类才懂情感,两只军鸽看看主人的脸,又看看机窗外的风雪,似乎明白了此行任重而道远,毅然振翅冲向风雪漫卷的长空。它们能否完成任务?

  送信的途中会遇到那些艰难险阻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3——7自然段,看看军鸽在送信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试着用小标题概括。

  指名汇报,并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对军鸽一路上可谓困难重重。他们是如何冲出风雪圈的呢?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悟吧!抓住关键词“奋力、足足、终于”等体会北极风雪圈环境的恶劣及两只军鸽的艰辛和神勇。

  出示北极鸮的图片,在文中我们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北极鸮的凶猛呢?(外形:铁钩嘴、利爪、浑身雪白;动作:伸、扑、转、追、抓)

  维娜明知不是北极鸮的对手却猛地向北极鸮撞去,这不是以卵击石吗?在力量悬殊的搏杀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维娜用自己的生命为奥斯卡赢得了时间,保证了任务的顺利完成,它死得那么悲壮、那么惨烈,那么这两段文字是要突出北极鸮的凶残,还是要突出维娜的英勇呢?那为什么作者用那么多的笔墨描写北极鸮的凶猛呢?

  衬托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如果你能在自己的习作中尝试运用,就会使你的习作增色生辉。

  维娜的牺牲让我们悲愤不已,此时此刻你想对维娜说些什么?作为它的战友奥斯卡又会怎么做呢?如果你就是奥斯卡,看到自己的战友为救自己儿成为北极鸮的午餐的时候,你又会对维娜说些什么呢?

  <<<12>>>

  但是奥斯卡却只是绕着北极鸮扑杀维娜时桌下的几支残羽转了三圈,悲哀地叫了几声,转身向赫尔辛那森林飞去。因为它身负重要使命,还有6位军人在等待它去送信救援。

  同学们,维娜与奥斯卡冲出风雪圈与勇斗北极鸮这两个场景是作者亲眼看见的吗?想象与现实相结合,能使故事更加生动感人。我们写作文时也可以根据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展开合理想象,是文章更加生动感人,接下来,我们想象一下,奥斯卡在送信过程中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奥斯卡孤零零的飞了两天两夜,终于看见了一个桅杆林立的'军港,带着极度饥饿和疲乏载了下去。奥斯卡为什么不停下来休息一会,为什么不停下来吃点东西。奥斯卡撞在了停泊在英国罗默军港里的“威尔逊” 号巡洋舰的杆上。水兵们发现了一封鸽血染红的求救信。六位军人得救了,可这对军鸽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罗伯特他们隆重地安葬了这对军鸽,罗伯特他们仅仅在安葬两只鸽子,一对动物吗?

  此时此刻,当你站在墓碑前,你会想到什么?又想说些什么呢?

  这是一段人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也是一段战友间舍身相救的动人故事,鸽血染红了求救信,但求救信上已不仅仅是点点滴滴的鸽血,而是生命,是意志,是军人的军魂。

  让我们怀着对这对儿军鸽的崇敬之情再读这段碑文……

  四、总结

  两只军鸽最终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6位军人的生命,演绎了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故事。同学们让我们也永远记住这对军鸽,一个叫奥斯卡,一个叫维娜。也记住动物是我们人类永远的朋友,动物和人类同样值得尊重。

  五、作业

  收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人故事,下节课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10.鸽血染红的求救信

  冲出风雪圈

  危难 勇斗北极鸮 神勇

  血染求救信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的教案11-16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精选】语文教案07-22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07-26

(精选)语文教案08-01

语文教案【经典】07-23

[精选]语文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