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4-03-11 08:28:31 教案 我要投稿

(优选)实用的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优选)实用的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练习在平地上走直线,尝试双手如同飞机一样张开来保持平衡

  2.具有初步的大胆进行身体活动的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

  从平地上的平衡走变化到一定高度和宽度上的平衡木走及进行各种动作的平衡练习,这对幼儿的身体活动是一个新的问题,有一部分幼儿会由此产生害怕的心理,故在活动器具的选择和活动方法的提供上,要让他们有一个逐渐过渡、慢慢适应的过程。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观赏我国体操运动员进行体操比赛的录像。

  2.高度、宽度要求不一样的平衡木两条,与平衡活动相配套的各种活动器具,如伞、帽子、沙包、球、娃娃、积木等若干。

  四、设计思路

  身体平衡运动,对中班幼儿来说,已不是很困难的事。且每个幼儿在这方面的发展进程是不一样的。有的幼儿可在既高且窄的平衡木上走,有的幼儿只能慢慢地走过低低的宽宽的平衡木。所以教师要根据每位幼儿的实际活动水平、设计和安排难度不一的活动,提供不同的指导和帮助。既可在平衡器材的高度、宽度和坡度上有不同的要求,又可在运动方法的指导上给幼儿不同的示范和选择。可从徒手走逐步过渡到持物走、加速走和在间隔物体上走。

  五、活动流程

  在场地上出示高度(30厘米)宽度(20厘米)不一的平衡木,请幼儿扮体操运动员,自由选择动作走过平衡木。中间提醒幼儿可不断变化手臂动作,如叉腰,上举,侧平举、抱头、曲臂等,教师一旁观察,哪些幼儿已完全自如地进行活动了,哪些幼儿虽能独立活动但动作还很笨拙,哪些幼儿还不能独立地进行活动,在此基础上,给予幼儿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在每次活动时,除了灵活的随机指导外,还必须要有重点指导内容和计划。如第一次是重点指导那些没有勇气登高的.幼儿;第二次是指导那些走平衡木脚步姿势错误的幼儿;第三次是指导那些不敢独立在平衡木上走的幼儿;第四次是指导那些在平衡木上不断变化创新动作的幼儿等,除了器具选择的重点指导外,还要有落实到那些幼儿身上的具体指导方法的考虑。

  随着活动的开展。视幼儿的能力发展,要逐渐增加活动的难度,从徒手走到拿小器具在平衡木上走,并鼓励幼儿根据器具等特点创造各种动作;头顶沙袋走、抱球走、撑伞走等,还可以编成游戏让幼儿玩。如“送娃娃过小河”(抱娃娃走过平衡木)、“运西瓜”(幼儿依序站在平衡木上传吹塑球)等。再过渡到在间隔物体上走,如走木梯,走树桩,在平衡木上放一块泡沫塑料积木跨过去等。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自由选择不同的图形组合画不同的房子。

  2、用绘画的表现房子的基本特征。

  3、感受地震给我们造成的灾害,萌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情感。

  活动准备:

  关于房子的示范画、水彩笔、图画纸。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昨天,老师教小朋友唱了一首歌,还记得歌曲的题目吗?(《欢迎来我家》)

  现在,我们来复习一遍。

  小朋友唱的真好听,这首歌有一句歌词是:欢迎您来我家,老师想问问小朋友,你们想邀请谁来你家?

  钱老师想邀请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的小朋友来我家。因为地震,他们的房子倒塌了,很多小朋友失去了家和亲人。在地震发生后,我们全中国的人们手拉手,心连心,用捐钱、捐物、献血、做志愿者等很多方式去帮助灾区的人民。那我们可以为灾区做些什么呢?

  小朋友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献出一片爱心,伸手去帮助他们,我们可以设计各式各样的房屋帮助那些灾区的小朋友重建家园。

  二、欣赏房屋,探讨房屋构造

  钱老师已经为灾区的小朋友设计好了一幢房屋,我们来观察一下这幢房子,这幢房子由哪些部分组成?

  你看到的墙是什么形状的?

  那老师画的房子的房顶都一样吗?是什么形状的?

  房屋的窗户都一样吗?你见过什么形状的窗户?

  房屋的门都一样吗?你见过什么形状的门?

  每幢房屋都是由墙屋顶、门和窗组成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

  三、幼儿设计,绘画房屋。

  请每个小朋友仔细想想,如果你是建筑师,你准备设计什么样的房子给灾区的小朋友住?可以是你自己喜欢的.,也可以是你见过的,当然也可以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这就是老师想出来的房子。

  好了,现在请小朋友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发挥你想象,开始为灾区的小朋友设计房子吧!

  四、讲评

  时间差不多了,请大家放下手中的笔,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你们设计的房子吧!

  灾区的小朋友知道你们为他们设计了那么漂亮,又震不跨的房子,他们一定会很感动的,我们祝灾区的小朋友能快点住进新房子,好吗?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并了解故事《好听的门铃声》。

  2.愿意尊敬老人、帮助老人。

  3.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材料

  1.幼儿用书《好听的门铃声》。

  2.故事《好听的门铃声》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好听的门铃声》。

  2.教师引导幼儿了解故事内容。

  3.教师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好听的`门铃声》,进一步理解故事。

  4.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帮助爷爷奶奶。

  5.延伸活动:鼓励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在休息日到社区去帮助需要我们帮助的老人。

  6.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孩子们非常地感兴趣,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也知道了只要幼儿感兴趣地东西,他们就会给你意想不到地惊喜,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应该从幼儿地兴趣出发,来提高活动地质量,因为兴趣是幼儿最好地老师。

  小百科:“门铃”这个东西中国古代较少听说,有钱的大户人家是在大门上装有装饰性的门环,叫门的人可用门环拍击环下的门钉发出较大的响声,有现代“门铃”的作用。

中班教案 篇4

  指导语:

  1、本组游戏主要目的在于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自己双手的本领,锻炼小手的灵活性。

  2、通过亲子小游戏,提高家长与幼儿参与游戏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进亲子感情。

  3、本组游戏适合3—4岁幼儿。

  4、本组游戏适合单组家庭进行。

  游戏一:我是扣纽扣小能手编者:郭丽波游戏功能:

  1、学会扣纽扣。

  2、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游戏材料:

  2件扣子比较大的衣服。

  游戏过程:

  1、家长先教孩子扣纽扣的动作。

  2、家长陪同孩子一起练习2—3遍。

  3、家长与孩子一同比赛扣纽扣,看看谁最先把纽完。

  游戏二:手影戏编者:郭丽波游戏功能:

  1、对探索"影子"感兴趣。

  2、提高双手的灵活性。

  游戏材料:一盏台灯。

  游戏过程:

  1、晚上的.时候,关掉电灯,或把光线强的电灯关掉,打开台灯。

  2、家长面对墙壁站立(或坐着),双手交叉做各种动物的手影,让孩子猜猜是什么动物(如孔雀、大雁、狗、绵羊等)。

  3、孩子模仿家长做动物手影,家长与孩子一起说出动物的名称。

  4、家长鼓励孩子单独做出与刚才不同动物的手影,并说出动物的名称。

  游戏三:小手变变变编者:郭丽波游戏功能:

  1、锻炼小肌肉的协调与灵活性。

  2、训练思维反应能力。

  游戏材料:无游戏过程:

  1、家长和孩子都把手藏在各自身体的后面。

  2、家长和孩子一起说"小手小手藏起来,小手小手变变变!"3、每次都鼓励孩子变出不一样的动作。如变成一把抢、一只小狗、数字八、小兔的耳朵、一个三角形等等。

  (提示:说最后一个"变"字的时候,小手一定要变出动作来。)

中班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幼儿期是一个人形象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中班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绘画基础,但思维还没形成定势,受外界的影响和束缚少,往往会出现很多奇思妙想。本次活动借助青岛地图不规则的外形,引导幼儿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想象,添加不同的花纹和图案,将地图变成有趣的形象,独具特色的作品,在体验借形想象创作带来的快乐的`同时,简单认识青岛地图的外形特点,产生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借助青岛地图的轮廓大胆想象、添画,变出多种新形象。

  2.多角度观察地图,运用添画的技能在地图上创造性地作画。

  3.体验创意作画的乐趣,产生爱家乡的情感。活动准备:

  青岛地图 1 张,展示板、水彩笔,“幼儿学习材料”一一美术用纸第 10 页。

  活动建议:

  1.出示青岛地图,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提问:这是哪个城市的地图?你能找到你所在的区吗?你还去过哪个区?

  2.引导幼儿多角度观察地图,大胆想象,创意造型。

  (1)请幼儿自选地图进行观察,大胆想象。

  提问:地图像什么?还可以从哪个方向看?可以怎样变?

  (2)引导幼儿从不同方向、角度观察地图,借形想象不同的造型;鼓励幼儿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创意,教师参与交流。

  (3)引导幼儿交流借形想象画的创意,总结创作方法。

  小结:多角度仔细观察地图,先看像什么,再运用添画的方法创造新形象。

  3.请幼儿创作青岛地图借形想象画,教师巡回指导。

  (1)提出创作要求:多角度观察地图,独立创作,作品要有创意。

  (2)启发幼儿借助美术用纸第 10 页中的地图进行创作。教师重点指导:变换地图的方向观察,借助地图的形状大胆想象,运用添画的方法创作出各种新颖的造型。鼓励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大胆想象,体验独立创作的快乐。

  4.布置“青岛地图借形想象画”作品展,鼓励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荡秋千》。

  2、复习已经学过的歌曲。

  3、认识汉字“秋千”、“像”。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学会儿歌。

  难点:流利地朗读,同时认识汉字。

  活动准备

  儿歌汉字卡:《荡秋千》及已经学过的部分字卡。

  活动过程

  (一)、欣赏画面并提出问题

  观察问题:

  (1)图中有什么?

  (2)两个小娃娃在做什么?

  (3)小朋友们有没有玩过秋千?在哪里玩过?

  收书。出示字卡:听音乐收书。

  (4)听读:我们一起来听听叔叔阿姨给我读的这首诗歌吧。(听录音磁带)

  (二)出示大范例,幼儿跟读。

  老师呀把小朋友书上的字宝宝变大了,把他们请到黑板上来了,请小朋友看黑板,跟叔叔阿姨一起读吧,要读的和录音机里的叔叔阿姨一样好听哦!

  (三)游戏

  小朋友刚才听了叔叔阿姨给我们读的诗歌好听吗?现在字宝宝要和我们玩游戏了。请看黑板。

  游戏一:什么字宝宝不见了?(在熟悉诗歌的基础上,将大范例中所学到的.新字盖住,让小朋友猜猜看,什么汉字不见了?)

  游戏二:什么字宝宝变大了?(用大字卡盖在大范例中相应的字上面)

  游戏三:我的字宝宝在哪里?(教师出示字妈妈,即大字卡,幼儿找出字宝宝-----小字卡)

  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图上小朋友们愉快的荡秋千的场景中展开,活动中,孩子们因为很向往去荡秋千,故对儿歌的学习很顺利,对字宝宝的认识也掌握得好。只是如果能在活动中有真的秋千让孩子们玩一玩就更好了。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准备

  制作动画画面。

  方格纸(白色)1张,黑色大纸1张;

  文件袋20个(用剪裁成条状的即时贴将塑料文件袋制作成表格状),泡沫垫20个(正反两面均用记号笔画成格子图样);

  大蝴蝶1只(立体),蝴蝶即时贴粘纸入手1份。

  活动目标

  体会参与数学活动的快乐和成就感,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在位置群的观察判断中,鼓励幼儿尝试探索选择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判断出其他物体的准确位置。

  了解幼儿常用的空间位置的判断标准,鼓励幼儿能在已有的“上、下、左、右”以及“横、竖、斜”等方位的基础上,结合数字(第几排第几格)对位置进行判断。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蝴蝶飞到哪里——有关方位词的运用与铺垫。

  手指游戏:小手变蝴蝶,听指令上、下、左、右飞飞,横着飞飞,竖着飞飞,等等。

  出示蝴蝶,猜测:蝴蝶找谁做朋友,会停在什么地方?

  2.一个固定位置的确定与表达:蝴蝶停在哪里。

  (1)展示和提问。

  教师将蝴蝶停在设计好的背景中一块空出的方格上,揭开小方格上的黑色蒙纸。

  ①蝴蝶停在哪里? (幼儿回答时,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相应的手势动作对应具体的位置进行即时评点和印证。)

  ②蝴蝶位置只有一个,为什么小朋友的说法那么多?

  小结: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所以同一个位置也有不同的说法。

  (2)交流和讨论。

  ①怎样观察比较方便?

  ②怎么说容易让人听明白?

  ③还有什么办法能够帮助我们把我们的观察方法和观察结果说清楚?

  (3)小结和提升。

  靠“边”观察起来简单;说出我们的观察方法——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用我们学到的数字说出位置——“第几横排、第几格”或是“第几竖排、第几格”。

  (4)蝴蝶移位练习。

  ①看看蝴蝶飞到了哪里?在第几排的第几格?又飞到哪里去了?

  ②你们猜出来他为什么这么观察?方便在哪里?

  3.动手操作:一群蝴蝶一起飞——位置群的确定和表达。

  (1)观察表达。幼儿教育网

  看看又飞来了几只蝴蝶?蝴蝶还会变队形呢!你看出它们变出了怎样的队形吗?你能看出它们在格子中排列的位置吗?

  (2)操作探索。

  指导幼儿拿出画袋加工成的操作材料(见图3),引导幼儿对照教师给出的模型,将3只蝴蝶摆放粘贴在画袋上。

  要求:请你跟我这样飞!

  提醒:注意蝴蝶的颜色、队形、位置和老师的都一样哟!

  (3)追问反思。

  你是怎么找出3只蝴蝶的位置的`?需要每一个都看清楚是哪一格、哪一排(或第几排、第几个)吗?为什么?

  小结:有时候,我们要1只1只地找位置;有时候,我们只要找出其中1只蝴蝶的位置,再看其他两只蝴蝶与这只蝴蝶的距离,就能够知道这两只蝴蝶的位置在哪里。

  (4)操作练习。

  ①请你跟我这样飞。教师引导幼儿对照所给范例,将贴纸蝴蝶粘贴于所示的文件袋中相应的位置上。

  ②回忆和讲述:蝴蝶排成什么样的队形,我们怎能又快又对地找到位置?什么样的队形我们找位置时比较难?谁有办法不被难住?

  ③总结和评价:有顺序地观察——横着看,或者是竖着看;将学到的数字朋友用起来,比如第几排、第几格;找准一个位置,再接着一个一个找其他的位置,等等。

  4.身体总动员:跳舞毯游戏。

  (1)音乐背景起——听,这是什么音乐?听到音乐你想干什么?

  (2)出示泡沫板制作的跳舞毯——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跳舞毯”,猜猜我们今天怎么来玩这个“跳舞毯”的游戏?

  结合制作的课件小结:音乐一停,屏幕上的格子中就会有五角星,两颗五角星停在哪里,你的小脚也要停在哪里。

  (3)开展游戏活动。

  注意:引导幼儿将脚下的跳舞毯调整成与屏幕上的方形格子位置一致的状态;引导幼儿思考当两颗星变成3颗星或4颗星时,孩子怎样来用动作表示星星的位置——加上手、头的动作,等等。

  (4)放松活动。

  活动即将结束,教师组织引导孩子们将泡沫垫子收起来时,孩子们依依不舍:“老师,你再让我们玩一会儿吧!”也有的孩子进行着自发的交流和互相补充:“(格子里)靠边上的星星最好找,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些难找的星星。遇到难找的星星时,我就去找简单的星星看,一看,难的也不难了……”“我知道是第几排第几格,可是我跳的时候先是随便一跳摆个造型,然后就慢慢地数着看,再改过来……”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听、唱、说、演和游戏欣赏感受歌曲《下蛋啰》,从而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学习模仿歌曲《下蛋啰》的衬词韵律节奏xxxx x|xxxx x|xx xx|xx x|。

  3、鼓励幼儿积极地参与活动,能大胆地表现自己。

  【教学重点】

  通过听、唱、说、演和游戏欣赏感受歌曲《下蛋啰》,从而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能掌握歌曲中的衬词(gegegege da gegegege da)要求不多唱不少唱。

  【活动准备】

  flash动画、图谱、节奏卡、场景布置、鸡蛋若干、草窝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带你们到小鸡家里去做客好吗?看,谁的家到了?你们知道鸡爸爸是怎样叫的呢?鸡妈妈又是怎样叫呢?

  二、欣赏歌曲《下蛋啰》

  1、教师演唱歌曲,并用flash演示母鸡下蛋的.情景。

  2、师:母鸡是怎么下蛋的?母鸡坐在哪里下蛋?为什么要坐在草窝里下蛋?下蛋时为什么它脸要涨得通红?(用劲)鸡妈妈还可以做什么动作把鸡蛋生下来?(再听一遍歌曲)。

  三、学习歌曲《下蛋啰》的衬词韵律节奏

  1、你们觉得歌里哪一句最好听最有趣?(完整听flash的节奏)。

  2、教师引导幼儿边看图谱边有节奏地说唱。(分两部分进行练习,强调不多唱也不少唱)。

  3、演示flash节奏图谱,幼儿模仿节奏说唱。(引导幼儿用肢体模仿母鸡开心的动作与表情)

  师:出示草窝、交代规则:唱得像母鸡妈妈一样的不多也不少,就会奖励一个草窝学做母鸡下蛋了。

  四、游戏:分角色对唱。

  现在我们都有草窝了,请所有的小母鸡一块来下蛋吧,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演。我做大母鸡来(唱词),你们唱(母鸡叫声),比一比,哪只小母鸡下得蛋最多。母鸡们辛苦了,我们快把喜事去告诉其他小朋友好吗。

中班教案 篇9

  授课班级:

  中班

  内容分析:

  《路边的树》是从中班主题《我在马路上》中延伸出来的活动。马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路边的树是孩子既熟悉又陌生的,在充满想象的孩子们眼里,树是具有生命的小精灵,在进一步观察大树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有什么样的发现和惊喜呢?换位思考,如果孩子是树每天站在马路边会看到什么呢?此活动旨在通过马路上的树,从一点向多点引发孩子的想象,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感受创新思维的乐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将获得更丰富的有关树的感知经验,并通过想象与艺术操作相结合,在创新、科学、艺术等领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幼儿分析:

  中班幼儿的思维主要依据具体事物的形象和对它们的联想,而且多是在动手玩乐中进行思维。所以本次活动借助中班孩子比较熟悉的树,在游戏、观察、制作中多角度地引领发现并产生突发奇想,有利于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还能培养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可谓一举多得。

  设计思路:

  大树就在孩子身边,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给孩子一个体验创新思维乐趣的良好载体——树,通过层层引导、提升,激活孩子的创新思维,引导他们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等多感官参与的情况下,充分体验和感受到创新思维活动的乐趣。具体设计思路是:经验交流——观察想象“树”——添画想象“大树的眼睛”——换位想象“马路上的热闹”。

  活动目标:

  1、根据树的形态、颜色进行想象,初步学习从一点向多点发散的思维方法。

  2、通过创造性地表现大树的眼睛,想象和感知马路上的热闹。

  3、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4、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水粉颜料,水粉笔、围裙、套袖、与孩子相当的图片

  2、幼儿知识经验准备:调查了解哪里有树

  3、课件的准备:有关大树的PPT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经验回顾

  1、经验交流。

  师:“在来幼儿园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PPT出示“树”,“今天我们来讨论树,哪里有树?”引导孩子交流对树的位置的经验影像,促进孩子对新经验的建构。

  2、大胆说出树好在哪里?并通过教师的回应提升,了解树木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功能,引发孩子的情感同时引出孩子们对树的热爱。

  (二)欣赏课件,引发想象

  1、在轻柔的背景音乐中,欣赏PPT中“树的美景”。并通过欣赏,引导孩子大胆说出自己心中所想,从而为孩子广阔的想象做铺垫。

  2、使用有趣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PPT的操作(用我们的小手依次“点开”PPT中的色块),通过PPT出示不同形态的树,引发孩子从树的颜色、形态进行想象。

  (1)绿色色块——绿色树叶的形态奇异的树。“这棵树像什么?”根据树的形态来想想象。

  (2)黄色色块——黄色树叶的形态奇异的树。“这是哪个季节的'树?这棵树像什么?”同样根据树的形态来想想象。

  (3)红色色块——红色树叶的树。“红颜色的树让你想到了什么?”根据颜色进行发散性的想象。

  (4)蓝色色块。“猜猜蓝色色块后,藏着什么样的树?”通过老师的质疑“你见过蓝色的树吗”,来引发对“灯树”的了解和想象。

  (三)动手玩乐,换位想象

  1、添画想象:“如果树有眼睛会是怎么样的呢?”通过美术活动创造性地表现大树的眼睛。

  2、换位想象:“如果大树站在马路边上它会看见什么?”想象和表述马路上的热闹。

  3、自由操作,引导孩子们在动手玩乐中进行思维。

  “你的树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大胆创作,表现心中“树”;并通过添画不同的色段来换位想象“我看到了(马路上的)……”

  (四)展示分享,活动结束

  与同伴互相说一说“你的大树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分享(也可以与听课老师来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想象。)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中班教案中班教案02-23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精选)08-26

【精选】中班教案08-26

中班教案[经典]08-19

中班教案(经典)08-27

中班教案(精选)07-30

[精选]中班教案08-01

(经典)中班教案08-02

(精选)中班教案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