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整理与练习数学教案

整理与练习数学教案

时间:2024-04-03 12:32:4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整理与练习数学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整理与练习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整理与练习数学教案

整理与练习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教学“回顾与整理”和“练习与应用”第1—7题。

  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的乘法、除法口算以及除法的基本试商方法进行整理,提高除法运算的能力;

  2、提高笔算技能,鼓励算法的多样性;

  3、通过理解的过程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考。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出示复习的第1题

  依次说出口算方法和得数。

  二、笔算练习。

  1、复习的第2题。

  出示第一组。

  你们觉得哪题是最简单的?为什么?

  提问:这三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

  补充:147÷20()147÷21

  ()里可以填“=”吗?为什么?

  2、复习的第3题。

  要求回忆三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的'过程。

  3、出示复习的第6题。

  限时。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针对有错的题目说说计算方法。

  笔算。

  说说试商调商的方法。

  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4、出示复习的第7题。

  估计商的最高位可能是几。

  三、解决问题。

  出示复习的第5题。

  指出:这里的人不一样,棵数也不一样,怎么比较呢?

  学生看表格,说说看到的信息。

  自备本上完成计算,交流、比较。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整理与练习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9~110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梳理,进一步建立关于圆的认知结构。

  2、通过练习与运用,使学生能运用圆的有关知识及相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梳理,进一步建立关于圆的认知结构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运用圆的有关知识及相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一、回顾与整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具体的知识?将你学到的圆的'知识有条理地整理在自己的本子上。

  小结:学是为了用,我们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题。说说画圆的步骤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练习与应用第2题。完成后说说是怎样算的。

  3.完成练习与应用第3题。师问: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完成练习与应用第4题。师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与圆有关的自然现象?

  5.完成练习与应用第5、6题。让学生说说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6.完成练习与应用第7题。

  师问:要求“从家到学校大约需要多少分”,首先要知道什么?根据题中的信息,怎样求每分行多少米呢?

  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整理与复习,你有什么体会或感受?圆的有关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多不多?

整理与练习数学教案3

  学习内容:

  课本第5、6页练习一第4—7题。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把结果表示在统计图表中,并能根据数据回答或提出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再次体验简单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能灵活选择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从统计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习重点:

  体验简单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

  学习难点:

  能根据数据回答或提出简单的问题。

  学习准备:

  主题图

  学习过程:

  一、导入练习

  春天,是外出的好季节,你们喜欢春游吗?今天二(1)班同学就一起去春游。同学们准备了什么好吃的?你能用什么办法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来每种食物各有多少吗?

  今天练习有关的数据收集整理的知识。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题

  出示题目

  问:统计的是什么?

  一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各种交通工具

  是怎样统计的?学生回答。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2)练习一第5题

  出示题目,本周图书借阅情况统计表。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3)练习一第6题

  分小组活动,统计前各小组商量一下打算用什么办法记录,然后再说说你最喜欢吃哪种水果,并按照商量好的方法记录,完成统计表。

  集体交流统计结果,说说看了上面的统计结果,你想到了什么。

  (4)练习一第7题

  ①出示第7题

  提问:图中统计的是什么?是怎样统计的?

  学生回答。

  ②说一说,哪天卖出的`电视报最多?哪天最少?你有哪些想法?

  ③试一试:如果要表示2份,怎么表示呢?

  学生尝试练习。

  展示学生所画的统计表,集体讨论。

  三、提高练习

  (1)班上如果要过集体生日,可以在哪个月举行?

  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及理由,教师爷可以参与讨论。

  选全班同学中生日最集中的月份。

  (2)问题:哪一个月生日的同学最多呢?

  学生统计。

  四、课堂总结。

  本单元所学的统计知识作业很大,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通过统计表,可以了解许多信息,便于掌握和比较信息、数据。

  那你对于本单元的学习,你想说些什么呢?

整理与练习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课本第24--25页“练习与应用”第7-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求表面积和体积的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堂练习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我们来说说它们的实际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时要用到这些知识?下面这几道题中哪些知识的应用?

  1、做练习与应用的第7题。

  (1)学生读题,讨论:这两个问题分别求的`什么?

  (2)学生回答后独立计算。

  集体评讲。

  2、做练习与应用的第8题。

  (1)学生读题,获取题中已知信息。

  (2)说说问题实际上是求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评价。

  3、补充练习。

  (1)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硬纸盒,棱长4.5厘米,做这个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它的容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汽油桶,高0.5分米,底面是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做这个汽油桶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如果每升油2.5元,这桶汽油价值多少元?(桶的厚度忽略不计)

  (3)把一个棱长60厘米的正方体钢材,锻造成横截面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体钢材,锻成的长方体钢材长多少米?

  以上各题,学生读题后各自练习,集体评讲。

  4、完成思考题。

  先让学生思考:哪个地方的小正方体三面涂色?哪个地方的小正方体二面涂色?哪个地方的小正方体一面涂色?

  然后再根据它们所在的位置去数一数,算一算。

  二、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学会了什么做题方法?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三、布置作业

  练习与应用第9、10题。

整理与练习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13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的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让学生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形成知识的体系,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方程的正确率和速度。

  3、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反思

  提问: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说出:方程、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

  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解方程:求方程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1、举例说一说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等式有哪些性质?你是怎样解方程的?

  3、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你是怎样想的?

  小组内逐一交流这3个问题,有组长组织。

  全班交流。

  二、练习与应用

  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选3题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帮有错的学生订正。

  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小组交流这4题的方程和解题过程,没有意见的就通过。

  全班交流:

  (1)交流有困惑的地方。

  (2)交流有不同意见的题目。

  4X=10

  1.6X=5.6

  X+7=17

  X+110=250

  三、课堂作业

  练习与应用的第1、4题。

  板书:

  教后小记

整理与练习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7~48页整理与练习“回顾与整理”和“练习与应用”第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认识因数和倍数,能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进一步认识质数和合数;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偶数和奇数;加深理解质因数,能正确分解质因数。

  2.使学生能整理因数和倍数的知识内容,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应用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进一步掌握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思维的初步经验,提高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加深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回顾、整理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乐于思考的品质和与同伴互相交流、倾听等合作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方面的知识积累和进步,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整理、应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

  教学难点:

  应用概念正确判断、推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最近的数学课,我们学习了哪方面的内容?回忆一下,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揭题:我们已经学完了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内容,今天开始主要整理与练习这一单元内容。(板书课题)通过整理与练习,我们要进一多认识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能判断偶数和奇数、质数和合数,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分解质因数,提高对数的特征的认识,加深对数的认识。

  二、回顾与整理

  1.回顾讨论。

  出示讨论题:

  (1)你是怎样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举例说明你的认识。

  (2)2、5、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3)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各能分成哪几类?举例说说什么是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

  (4)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结合讨论适当记录自己的认识或例子。

  2.交流整理。

  围绕讨论题,引导学生展开交流,结合交流板书主要内容。

  (1)提问:能说说什么是因数和倍数吗?可以用例子说明。(结合交流板书一两个乘法或除法算式)

  引导:在整数乘法算式里,两个乘数都是积的因数,积是两个乘数的倍数。你能根据这里的算式说说哪个是哪个的因数,哪个是哪个的倍数吗?

  (指名学生说一说,再集体说一说)

  你能找出6的因数吗?(板书因数)6的倍数呢?(板书倍数)

  能说说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吗?

  说明:一个数的因数可以从小到大一对一对地找,到中间两个因数之间没有因数为止;一个数的倍数可以用依次乘1、2、3……这样的方法找,注意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写一个数的倍数要注意用省略号。

  (2)提问:2、5、3的倍数各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各可以分成哪几类?

  你能举出偶数和奇数、质数和合数的一些例子吗?(学生举出各类数的例子)

  说明:按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把自然数分成偶数和奇数两类,是2的倍数的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是奇数;按因数的个数可以把自然数分成1和质数、合数三类,只有两个因数的是质数,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是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什么是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6有哪些质因数?怎样把6分解质因数?(板书式子,并说明其中的质因数)

  (3)提问: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说明: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叫最大公因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叫最小公倍数。

  结合交流内容,逐步板书成:

  l

  质数质因数

  合数分解质因数

  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互相依存)

  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2、5、3的倍数的特征

  偶数

  奇数

  (4)引导:请同学们现在观察我们整理的这一单元学过的`内容,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桌互相说说知识是怎样发展的。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倾听。

  交流:哪位同学能看黑板上整理的内容,说说我们怎样逐步认识这些知识的,知识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三、练习与应用

  1.做“练习与应用”第1题。

  指名学生交流,说说每组里因数和倍数关系。

  提问:3和7有没有因数和倍数关系?为什么没有?

  2.做“练习与应用”第2题。

  (1)让学生独立写出前四个数的所有因数,指名两人板演。

  交流:你是怎样找它们的因数的?(检查板演题)

  (2)口答后三个数的因数。

  引导:能说出后面每个数的全部因数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提问: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说明: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3.分别说出下面各数的倍数。

  581217

  分别指名学生说出各数的倍数,教师板书。

  提问:为什么要写省略号?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说明: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4.做“练习与应用”第3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填数。

  交流:题里各是怎样填的?(呈现结果)填数时怎样想的?

  提问:哪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你是怎样想的?

  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

  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和3的倍数?说说你的判断方法。

  (2)这里哪些数是偶数?奇数呢?

  你是怎样判断偶数和奇数的?

  5.做“练习与应用”第4题。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自己选出两张卡片,按各题的要求分别组成两位数,把能组成的数记录下来。

  交流:同时是5和3的倍数的数有哪些?(板书:30)如果是三位数呢?

  (板书:180810)

  组成的两位数中最大的偶数是多少?(板书:80)最小的奇数呢?(板书:13)

  6.做“练习与应用”第5题。

  让学生把质数圈出来,在合数下面画线。

  交流: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板书成两类)质数和合数是按什么分的?

  说明:质数只有2个因数,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

  7.做“练习与应用’’第6题。

  让学生选出质数和偶数。

  交流、呈现结果。

  提问:观察表里选出的质数和偶数,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吗?请举出一个具体例子。

  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吗?你能举例子说明吗?

  指出:如果要说明一个结论是错误的,只要举一个反例。比如,要判断质数都是奇数的说法是错的,只要举出质数2是偶数这个例子。这里质数2是偶数就是一个反例。要判断合数都是偶数是错的,也只要举一个反例,比如合数9就是奇数。

  8.下面的说法正确吗?

  (1)大于0的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2)大于0的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3)奇数都是质数,偶数都是合数。

  (4)自然数中最小的偶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5)一个数本身既是它的因数,又是它的倍数。

  9.做“练习与应用”第7题。

  (1)让学生填空,指名板演。交流并确认结果。

  提问:这里填写的质数都叫积的什么数?为什么称它是积的质因数?

  说明:这里把合数写成这种质数相乘的形式,叫什么?

  (2)把30、42分别分解质因数。

  学生完成,交流板书,检查订正。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主要复习的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整理与练习数学教案7

  学内容:练习十三的第4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会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①画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立体图形的投影片;

  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模型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种立体图形?它们的名称是什么?

  学生:我们学习过五种立体图形(如果没有选学球就说四种立体图形)。它们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

  教师出示画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立体图形的投影片,让学生观察。

  教师:这些立体图形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说一说每种立体图形的特点。分别说出每一种图形的组成部分及名称,如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几个底面、底面的形状、高、曲面等。

  教师:我们还学习了求这些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谁能说一说每一种图形的表面积和它的体积有什么区别?

  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拿着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模型说明:什么是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什么是这个立体图形的体积。

  教师:怎样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

  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说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表面积的方法。

  教师:怎样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

  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说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的方法和公式。

  教师:大家说得很好,学习得很扎实。这些立体图形除了各自的特点以外,有的图形还有与其他图形共同的特点。现在我们就来动动脑筋,给它们分分类,把有共同特点的图形分成一类。先自己试着分一分,然后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分类的',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让学生自己试着分,然后让学生发言说自己的分法、分类的理由。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可以有几种分法。如: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没有曲面。

  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都是圆形。

  圆柱、圆锥和球都有曲面。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是上下一样大。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都是底面积高。

  教师:很好2我们不但掌握了这个单元学习的新知识,还会把新学习的知识与以前学习的知识结合起来理解,这使我们掌握的知识更丰富、运用起来也更灵活。

  二、课堂练习

  教师:现在.我们还要练习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可以使我们知道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用处。还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1.做练习十三的第4题。

  读题后,让学生讨论这道题的题意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解这道题先要求什么?(先要求这个底面直径是2米、高是3米的圆柱的侧面积,加上这个圆柱的底面面积。)

  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三的第5题。

  请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这道题先要求什么?(先要根据高与半径的比,求出高的长度。)

  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提醒学生第(1)小题的得数需要取近似值,注意取近似值的方法。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三的第6题。

  请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让学生思考:

  这道题先要求什么:(先要求这个底面积是12.56平方米、高是1。2米的圆锥的体积:)

  再求什么?(再求已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又知道它的宽是10米、高是2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长。)

  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整理与练习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课本第25页“探索与实践”第11-13题。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中再次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和棱的特点。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3、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教学重点:

  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

  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第11题。

  可以先出示一个长方体框架,让学生观察它的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做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框架时,应该怎样选料。

  做好后组织相应的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介绍自己选料时的思考过程

  二、练习与应用第12题。

  出示学生在课前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和交流。

  三、评价与反思

  先让学生阅读表中的评价项目,然后回忆学习每部分内容时的表现,对自己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

  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与应用第13题及思考题。

【整理与练习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整理与练习教案03-29

分数整理与练习教案03-06

《小练习1》数学教案11-20

小班数学教案:整理物品教案及教学反思03-06

二年级《练习课二》数学教案03-26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练习04-03

《分类与整理》说课稿07-15

整理与复习教案03-18

整理房间教案03-12

我会整理教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