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运算定律》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运算定律》

时间:2024-04-09 10:24:2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热门]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运算定律》4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运算定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门]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运算定律》4篇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运算定律》1

  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六的第6-13题。

  教学目的: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学过的运算定律,能够运用学过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将下面复习中的题目写在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把下面相等的式子用线连起来,并说明符合什么运算定律。

  a+ba×(b×c)

  (a+b+c)b+a

  (a×b)×ca+(b+c)

  a×ba×cc+b×c

  (a+b)×cb×a

  让学生一个一个地在黑板上连线,并说明符合哪个运算定律。

  教师: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做练习六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集体核对。

  1、核对第6题时,学生说出一种算法后,再提问:还有别的算法吗?教师把学生所说的算式都写在黑板上。

  提问:哪一种算法比较简便?请几个学生发言。

  3、提前做完的学生可以做练习六的第11题和第13题。

  (1)第11题,做题时要让学生特别明确口里填的是同一个数后,提问:

  “等号左面的`式子还能等于什么?根据是什么?”教师板书:3×口十2×口=(3+2)×口。

  想一想,5乘以什么数的积仍是这个数呢?“

  (2)第13题,是两个数的差同乘以一个数的规律。开始先让学生自己依照乘法分配律类推,再提问:

  “等号左面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差相乘。)

  “等号右面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被减数和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减。)

  教师:两个算式中间用等号连起来,就表示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差相乘等于被减数和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减,结果不变。

  “你能不能再用两个其它的例子说明一下这个规律?”

  四、作业

  练习六的第9、10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运算定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重点: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

  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通过讲学练相结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逐步理解抽象的乘法分配律。

  教学方法说明:“讲”是师生共同梳理思路,表述思想;“学”是学生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练”是设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有坡度的练习题促进学生在动手、动脑中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感知规律(1分钟)

  同学们,在家里爸爸和妈妈都很爱你们,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爸爸和妈妈都很爱我。”这句话分开还可以怎么说(引出:爸爸爱我,妈妈也爱我。)

  小结:同样一句话可以有不同的说法。生活中的这种现象在我们数学中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数学中的规律。

  [设计意图]把数学知识依附于常见的现实生活问题中,引领学生发展自身灵性,寻求数学知识与现实问题间的本质联系,进而合理处理相关信息,结合鲜活的数学材料,触动学生的道德碰撞,给原本单一冷漠的内容注入人文的血液,促进学生感悟、内化。)

  二、开放探究发现规律:(19分钟)

  1、教学例7

  (课件出示植树情境图,)同学们的植树干劲真大呀,为绿化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呢,你们想知道吗?(课件出示条件,)你能在图中寻找到哪些数学信息?(1分钟)(全班读题并解题)

  提问:(每组中有8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25组)

  课件问题出现: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启发思考:如何解答这个问题?请你用自己的方法来独立完成这道题的列式计算。(2分钟)

  (3)请两名学生板演不同的列式方法,并讲解题思路。(3分钟)

  预设学生汇报两种解法:(板演)

  方法一:先计算每组有多少名同学参加植树活动,再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植树活动。列式为:(8+2)×25

  方法二:先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和负责抬水浇树的各有多少人,再算出一共有多少名参加植树活动。

  列式为:8×25+2×25

  (4)分析比较。(5分钟)

  师:你发现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算式什么相同的地方,又什么不同的地方?发现了跟你的同学在小组里交流。(学生讨论)

  ①结果相同,所以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连接?(电脑演示:(8+2)×25 = 8×25+2×25

  ②运算顺序不同,(8+2)×25是8和2的和乘25,而8×25+2×25是8和2分别同25相乘,再把积相加。

  ③什么是“分别去乘”?(就是括号里面的两个加数一个一个地跟外面的数相乘,然后相加。)

  ④小结:像这样的规律就叫做乘法分配律。(课件出示乘法分配律概念)

  (5)交流概括。(1分钟)

  师:全班同学读一遍等式,谁能再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个等式。

  生:(8+2)的和乘25,等于把8和2,分别与25相乘,再相加。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通过合作发现知识规律,并进行归纳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品质)

  2、类比归纳总结规律(3分钟)

  请在○里填上“>”,“﹤”或“﹦”。

  (课件)(7+3)×5 ○ 7×5+3×5

  4×7+6×7 ○(4+6)×7

  40×(3+6)○ 40×3+40×6

  (设计意图:通过多个例子,揭示乘法分配律的普遍规律,通过学生独自思考组织语言后再小组合作交流,揭示本课难点)

  3.应用规律归纳定律(5分钟)。

  ①谁能举出符合以上特征的等式?(学生分小组交流,投影展示台)

  ②像这样的等式例子还有很多,你能用一道式子来概括它们吗?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示(提示:用图形、用文字、用字母……)分小组探讨。

  ③展示成果。将你的发现介绍给同学。

  (□+○)×☆=□×☆+○×☆

  (甲+乙)×丙=甲×丙+乙×丙

  ④归纳:为了统一,我们就用字母a、b、c来表示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a、b、表示两个加数,c表示因数,可以写成:(a+b)×c=a×c+b×c。

  ⑤小结:用字母来表示乘法分配律,你觉怎样?(简洁、明了。)这就是数学中的简洁美。与以往学过的运算定律相比,乘法分配律最大的特点就是含有两级运算,既有加法又有乘法。就是把相同的因数c公平地分配给两个加数。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乘法分配律,我可以让a表示爸爸,b表示妈妈,×表示爱,c表示我。即:

  (a+b)× c=a×c+b×c

  爸爸妈妈爱我,爸爸爱我,妈妈也爱我。

  [设计意图]针对众多的数学事实,不急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而是让学生运用朴素的语言概括出这些等式的共同特点,这些特点既是“乘法分配律”知识的雏形,更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渐进台阶。在此基础上引出规律,水到渠成。尤其是,让学生用个性化的方式表示自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更是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对规律意义的个性化感悟。)

  三、梳理知识、激活联系(8分钟)

  ①填一填:(42+35)×2 =42○□+□○□ 16×(40+5)=□○□○□○□(1分钟)

  ②先按运算顺序计算,再用乘法分配律计算。(要说明运用运算定律计算简便)(3分钟)

  (80+4)×25(80+4)×25

  四、课堂小结(2分钟)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知识?(要求学生口述乘法分配律概念)

  (设计意图:不能让总结性提问只是走了过场,通过这个环节切实起到梳理知识,提高学生总结能力)

  五、课后作业(1分钟)课本练习七第6题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8+2)×25 8×25+2×25

  =10 ×25 =200+50

  =250(人)=250(人)

  用字母表示:(a+b)×c=a×c+b×c

  几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运算定律》3

  课题: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页的例1和例2,第22、23页的乘法交换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五的第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把下面复习中的题目写在小黑板上,把例1的插图放大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起迁移。

  教师:我们在前面复习总结了加法和减法,今天要复习总结乘法。

  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8辆汽车去参观,平均每辆汽车坐45人。去参观的一共有多少人?

  2.同学们做纸花。第一组做了45朵,第二组做的和第一组同样多,第三组做了50朵。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

  3.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是鸭的3倍。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4.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比鸭多90只。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先让学生默读题目,然后教师提问:

  “上面这些题目哪些题可以用乘法计算?为什么?”请三、四个学生逐题回答能不能用乘法计算。

  教师:第1题和第3题可以用乘法计算,因为这两道题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二、学习新知

  1、学习例1。

  出示例1的插图,自学:(1)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求?有几种求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

  (2)乘法算式5乘以6表示什么?(6个5相加。)

  (3)相同的加数是谁?

  (4)相同的加数的个数是谁?

  (5)解答这道题用加法计算简便,还是用乘法计算简便?

  (6)你能说出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吗?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再强调说明并板书;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接着让学生看教科书第25页,齐读两遍书上的结语。

  “乘法算式中乘号前面的数叫什么数?表示什么?”

  “乘法算式中乘号后面的数叫什么数?表示什么?”

  “被乘数和乘数又叫什么数?”,教师:学过因数以后,在一个算式中被乘数和乘数就可以不必严格区分了。

  2.自学乘数是1和0的乘法。

  (1)自学一个数和1相乘。

  完成下面的算式:1×3=、3×1=、1×1=。

  6×1=1×8=1×10=123×1=

  做完后让几个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边说边板书: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

  (2)自学一个数和0相乘。

  自学后,完成下面的算式:0×3=3×0=

  提问:“0乘以3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0×3=0表示3个0相加的和是0。

  “3乘以0等于什么?能不能说这个算式表示0个3相加?”先让学生回答,教师再说明:0个3不能表示0个3相加,3乘以0就表示0个3还是0。

  板书:3×0=0。

  “0乘以0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0个0不能相加,0乘以0就表示0个0还是0,算式是:0×0=0。

  “这三个算式都和哪个数有关系?”(都和0有关系。)

  “一个数和0相乘它们的积有什么特点?”

  教师边说边板书: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3.学习乘法交换律。

  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例1的插图,然后教师提问:

  (1)要求一共有多少鸡蛋,用乘法计算还可以怎样列式?“

  (6×5=30(个))。

  (2)比较一下这两个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讨论后,多让几个学生发言,互相补充。

  师:这两个算式都是两个数相乖,只是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算出的结果相同。

  实践:下面同学们举几个例子来验证一下这个结论是不是有普遍性。

  小组间进行实践。

  教师:“通拉上面这些乘法计算,可以看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计算结果怎样?”学生发言后,教师边说边板书: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学生自学例2。

  “谁能够用字母把乘法交换律表示出来?”教师板书:a×b=b×a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过去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学生发言后,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明确指出:我们曾经用交换乘数和被乘数位置的方法进行乘法验算,这实际上就是应用了乘法交换律。

  三、巩固练习

  1。做第2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核对。

  2.做练习五的第1题。学生独立做完以后,再集体核对。核对第2题的第4小题时,可以引导学生计算一下等号:左面等于什么,等号右面等于什么。教师再说明:三个数连乘,相乘的因数交换了位置,乘积也不变,所以乘法交换律也适合三个数连乘的计算。

  四、作业

  练习五的第1、2题。

  教学设想:本课大胆地进行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尝试,让学生自己总结结论,并自己进行验证,教师只是参与者,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课后附记: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运算定律》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例1和第25、26页的乘法交换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五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授课类型:新授课 练习课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8辆汽车去参观,平均每辆汽车坐45人。去参观的一共有多少人?

  2、同学们做纸花。第一组做了45朵,第二组做的和第一组同样多,第三组做了50朵。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

  3、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比鸭多90只。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上面这些题哪些可以用乘法计算?为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1。出示例1的插图,再提问: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求?还可以怎样求?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

  解答这道题用乘法计算简便还是用加法计算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乘号前面的数叫做被乘数,乘号后面的数叫做乘数,乘得的数叫做积。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注意: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例如:1×3=3 3×1=3 1×1=1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例如:0×3=0 3×0=0 0×0=0

  2、教学乘法交换律。

  让学生再看例1的插图,然后教师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同乘法计算还可以这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5=30(个)

  比较一下这两个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学生发言后,教师边说边板书: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三、巩固练习:

  1、做第26页“做一做”的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核对。

  2、做练习五的第3、4题。学生独立做完后,再集体核对。

  四、作业:练习五的第1、2、5题。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什么叫乘法的交换律?

  附板书: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乘号前面的数叫做被乘数,乘号后面的数叫做乘数,乘得的数叫做积。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注意: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例如:1×3=3 3×1=3 1×1=1

  一个数 和0相乘,仍得0。例如:0×3=0 3×0=0 0×0=0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运算定律》】相关文章:

《乘法运算定律》说课稿07-12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运算定律》04-07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案04-18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反思04-03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04-06

《加法的运算定律》教学反思04-22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04-16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运算定律--交换律》数学教案01-17

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定律》教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