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18 08:22:45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语文教案7篇

语文教案 篇1

  【预设目标】

  1、学会“全、奇”等14个生字,理解“奇妙、精彩、没完没了”等词语,会写“爸、全”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预设流程】

  一、导入课文

  看老师写3个字。

  (板书:看电视)

  你认识这3个字吗?一起读──

  (齐读课题)

  看电视小朋友们都很喜欢。明明他们一家人也特别喜欢看电视,他还写了一首看电视的小诗呢!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课文

  1、请你打开书翻到第20页,先听老师来读读课文。

  2、多有意思的小诗啊,你们想读吗?那就请你认认真真地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学生自由读)

  过渡:

  刚才小朋友都读得特别认真,现在谁能大声地、清楚地读给全班小朋友听呢?

  3、分段检查读:

  ⑴ 第一段:

  第一段谁来读?看看谁是勇敢的孩子!

  (指名1人读)

  师评:你读得很正确。

  这一段里有几个生字宝宝,认识吗?

  (出示生字卡片)

  全:

  指名2人读。

  奇妙:

  这个词谁来念念?

  指名2人读──齐读

  看来生字宝宝都认识了,那咱们一起读读这一段吧!

  (齐读)

  ⑵ 第二段:

  第二段谁来念?(指名1人读)

  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些字、词很难读,容易读错,能给大家提个醒吗?

  却 换 精彩 关掉 赛 咿咿呀呀 没完没了

  (指名读词后)这个句子你会读吗?

  (出示句子,指名2人读)

  师评:这么难读的句子你都读对了,太了不起了!你也很棒!老师觉得“打盹”这个词特别难读,谁能读准?

  (指名3人读)

  师评:你读得特别准,请你做小老师教大家读一遍。

  (学生领读)

  (出示句子)那这个句子你会读吗?自己先读读。

  (自由读)

  哪个能干的小朋友谁能读正确?

  (指名2人读)

  师评:不好。愿意再试一试吗?看来这个句子很难读,先听听其他小朋友来,等一会再请你读,好吗?

  (指名1人读)

  师评:好的,你把每一个字都读得很正确。读得很流利,很通顺!看来这一段难读的地方可真不少,认识了这些字,读好了这些词语,现在你一定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了。谁来读?

  (指名1~2人读 果然读好了!──小组齐读)

  ⑶ 第三段:

  谁来挑战第三段?

  (指名1人)

  (出示句子:“好球……直叫”)

  在这一段中这个句子特别难读,但是他也读对了,了不起!现在让老师来考考别的小朋友。

  (指名读──小组齐读)

  ⑷ 第四段:

  下面咱们该念第几段了?

  (第四段)

  在念第四段之前,谁先给大家提个醒,哪些字、词要特别注意?

  (指名说)

  修改 文稿 疲劳 舞蹈 音乐

  (指名1生读,指出多音字,齐读)

  看,这些难读的词语你都会读吗?自己先读读。

  (自由读 指名读)

  你一口气把这些词语都读对了,请你做做小老师吧!

  (学生领读)

  有了他的帮助,现在这一段一定读得更好了,自己再试试。

  (自由读──指名读)

  ⑸ 第五段:

  最后一段谁来念?

  (指名1人读 齐读)

  三、学习第1段

  1、课文咱们都读会了,小朋友在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在这首诗中,这个词语出现了两次。

  (出示:奇妙)

  一起读──齐读

  (板书:奇妙)

  它们分别在课文哪里呢?赶快找到把它们圈出来。

  (生找)

  2、“奇妙”第一次出现在哪个句子里?能读读这个句子?

  (指名读1人)

  出示句子:

  每天,我们全家人都看电视,我家看电视,真有些奇妙──

  第二次呢?

  (找到后,读一读)

  出示句子:

  每天,我们全家人都看电视,我家看电视,可真有些奇妙!

  3、啊,找对了!在诗的开头和最后2次出现了“奇妙”,那你知道“奇妙”是什么意思吗?

  (指名答)

  4、真聪明!那你能读读这两个句子,把奇妙、奇怪的语气都读出来吗?自己先试试

  (自由读)

  第一句:

  指名读──范读──指名读──女生读

  第二句:

  指名1人读──男生读

  师评:读得好!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一个“可”字。

  过渡:

  丁丁说他们家看电视有些奇妙,你在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一些奇妙的地方?奇妙到底在哪儿呢?请小朋友再认认真真地读读第2、3、4段,找找看。

  四、学习第二段

  找到奇妙的.地方了吗?

  1、(生:却把一场精彩的球赛关掉)

  你在奇怪什么?能不能说得完整一点、清楚一点?

  (生:不知为啥换成了京剧)

  爸爸看京剧,为什么让你感到奇怪?

  (生答不上来:谁能帮他说清楚这个奇怪?)

  2、哦!这真让人感到奇怪?你是在哪一段找到的?

  (出示第二段)

  3、读出奇怪:

  那你能不能读读这一段,读出奇怪的语气?自己先读读。

  (自由读──指名2人读)

  老师也想来读,行吗?

  师范读。

  我读出奇怪了吗?那你能像我一样的来读吗?自己再练练。

  (自由读)

  (指名2人读)

  师评:有点奇怪的味道了!我好像看到你脑袋里的小问号了!

  咱们一起读出奇怪来。(齐读)

  4、情境对话:

  现在你们都来当当明明,好不好?来做个“打盹睡觉”的动作吧!

  (生做动作)

  明明、明明,快醒醒!你们刚才不是在看电视吗?怎么看着看着睡着了?

  (指名3人)

  (我不喜欢看京剧。)

  你为什么不喜欢看京剧?能用书中的话来说说吗?

  (咿咿呀呀的,唱个没完没了)

  可我知道现在电视上正在放一场精彩的足球赛呢!赶快换成球赛,好不好?

  (不好)

  那又为什么呢?

  (指名3人回答:因为奶奶喜欢看京剧)

  哦,我明白了。为了让奶奶看京剧,你和爸爸宁可放弃一场精彩的球赛,对不对?你们真是关心奶奶的好孩子!看来,你们家看电视的确有些奇妙,你能不能再读读,读出奇妙的语气来?

  (自由读──指名读──男生齐──女生齐)

  五、指导书写,小结全课

  1、指导写字:下面我们来写几个字。

  (课件出示:爸 全)

  请你观察这三个字,从结构上看你能发现什么?

  (上下结构)

  是啊,这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我们先来写“爸”:

  爸:

  范写:看老师写这个字。上面是个父字头,一撇一捺要写得展开来一些,正好写到横中线。下面是个“巴”。谁来教教老师这个“巴”字该怎么写?

  (指名说,师一边写)

  谢谢你,我们写的时候还要注意,这个字上下两部分一样大,上下平分田字格。

  看清了吗?请你在书上描一个写一个。

  (把个别学生的字拿上来)你看他这个字写得怎么样?

  (指名学生说)

  全:

  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指名说)

  “全”和“爸”在田字格的位置差不多,请小朋友先在书上描一个,一边描一边记住每一笔的位置。

  谁来说说这个字怎样写才能写得漂亮?

  (指名说笔画的位置)

  有了他的帮助,现在你一定能把这个字写得很漂亮了,自己再写一个。

  关:

  我们要让“关”住进田字格里,怎样写才能让它住得舒服呢?请你观察一下田字格(指名答)

  范写。

  看清了吗?请你在书上描一个写一个。

  2、我们找到了一个奇妙的地方,还有奇妙的事儿吗?我们下节课继续找。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叽、喳”等8个生字。会写“羽、领”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3、有爱鸟护鸟的意识,感受到做一个“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生情

  播放课件:音乐伴着鸟鸣,教师朗诵,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二、朗读感悟,初识生字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⑴ 自读课文,侧重读准字音。

  ⑵ 同桌互读互查。

  2、赛读课文,流利通顺。注意“蓬、棱、崭、喳”。

  3、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⑴ 争当“最活泼的小鸟”。通过读表现出来。

  ⑵ 争当可爱的“红领巾”。先明确文中的“红领巾”是指谁,再引导用坚定的语气读“请爱护小鸟”一句。

  ⑶ 争当“善于赞美的小鸟”。练习用赞美的`语气读最后一句。

  4、多读,找规律,引导背诵。

  ⑴ 引导发现:将三小节做一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⑵ 与同桌以问答的形式读书。

  ⑶ 与好朋友以问答的形式试背。

  三、开展游戏,巩固识字

  1、“分分捡捡”,找出自己已经学会的字,告诉大家你在哪见过。

  2、“听听找找”。

  3、“小猴子学样”,师出字,生做动物。

  4、“猜猜看”:让生根据生字的局部猜字。

  四、引导创新和实践

  课下仔细观察本课生字,试着编字迷或画迷。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理解积累成语。

  交流学习本单元的收获与想法。

  完成阅读平台。

  学习积累民族谚语。

  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动口、动手、动笔的能力,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6、完成习作编写故事,培养学生想象、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时数:五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温故知新积累成语,温习学过的课文。

  教学过程:

  朗读理解与积累中的十个成语

  1、指名读、小组读。

  2、说说你学过的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A、联系上下文B、C、查成语词典

  3、运用以上方法理解成语的意思

  二、练习背诵积累以上十个成语

  三、请你找一找本单元课文中你喜欢的成语读一读,并积累下来。

  四、学习拓展与交流

  1、复习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内容及文章表达的情感

  2、我们先看看文中人物她们读文后的感受如何?

  3、说说你自己读文后的心得体会或感受。

  4、相互交流,师适时引导谈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阅读平台中的短文《泼水节》

  教学过程:

  自读短文,出示自学提示:

  二、交流反馈:

  1、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你喜欢的语句是什么?读一读,说说喜欢的原因?

  3、泼水节一文中都对什么场面进行描写?

  4、你还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一些传统节日呢?

  三、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四、学习积少成多

  1、指名读一读以前学过的谚语。

  2、集体读一读文中出现的短文

  3、指导背诵谚语。

  4、说一说你自己收集到的其他民族谚语或俗语。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本单元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与热爱。

  2、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动口、动手、动笔的能力,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3、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教学重点:达到整理资料的两项要求教学难点:搜集资料的途径的落实,按主题分类的指导。

  教学准备:

  1、提前分组,落实搜集资料的途径。2、请组长填写表格。(表格见后面)

  3、教师准备一些有关故事或歌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

  2、提出要求:

  (1)讲故事或歌谣时吐字清楚,内容健康、具体。

  (2)语气生动、用手势助说话气势。

  3、全班交流

  4、介绍过程刚才同学们故事讲的好,能把你们搜集过程或整理过程向全班介绍吗?(1)组长将填写表格给同学们看,并进行讲解。(2)组员补充并说说体会

  表格一:搜集途径

  时间小组成员搜集途径(画√)具体内容

  采访

  图书馆

  上网读物表格二:整理资料

  按主题分类故事名举例

  善良、美好的:

  勤劳、质朴的:

  勇敢、无畏的:

  聪明、智慧的:

  二、各组把找到的民间故事及歌谣整理起来。

  (出示老师找的歌谣,让学生读一读,出示教师准备的一份小报请同学参看。)

  第四、五课时

  教学目标:

  1、大胆想象,清楚完整地写一个故事。培养学生想象、书面表达能力。

  2、懂得续写故事所表达的意思应与原文内容一致。

  3、故事内容具体,有故事情节。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1、同学们,还记得《神鸟》的故事吗?谁能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2、神鸟给可汗讲了三个小故事,什么内容,都是歌颂什么,批评什么呢?3、可汗不甘心失败,他又第四次捉住了神鸟,神鸟又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什么故事呢?你们现在就是这只神鸟,想想,你准备讲什么故事呢?

  二、根据原文,选择材料1、同桌互相说说(故事中角色是谁?故事内容是怎样的?)2、全班交流。请2-3名说说3、评议:哪些材料选的好,为什么?4、小结:选材必须与原文意思一致,不能与课文内容脱节。怎样保持一致呢?要点:(1)歌颂小动物某一方面的好品质。

  (2)被主人误解错杀了。

  (3)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令人同情。

  三、内容具体,情节感人1、出示例段,请大家修改2、看来,要使故事情节感人就要有具体内容。要点:(1)写故事时,要想好这个故事分为几个环节,每一步是什么?理清文章顺序。

  (2)写故事时每个人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的要写出来。

  (3)要把感人之处、令人同情之处写具体。

  四、写出作文,互相评改

  1、学生自己写文2、读文,学生评议。(按习作讨论平台中的三个问题评议)

  2、修改作文,抄写作文

语文教案 篇4

  内容预览:

  第19课《创造学思想录》精品教案

  【教学构想】

  一、教材分析

  《创造学思想录=》是对创造性思维进行通俗阐释的一篇佳作,全文分八章,每章分列小标题,内容上相对独立,但共同围绕创造性思维品质特点和实践意义进行阐述,把深刻的创造性思想阐述得浅显易懂,能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这一单元都是关于创造这一话题的,编者希望学生了解创造,学习创造,运用创造,培养创造性思维,从中感受到创造的乐趣。而本文则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接触到议论文,但对议论文的系统知识、议论文写法没有形成一定的认识,但对议论文的观点及论述有所了解,一部分能力强的学生已能围绕观点进行较严谨的论述。

  三、教学策略

  1.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自主质疑与合作探疑,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初步训练与运用。而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教育也就能由有痕的拔高变为无痕的潜移默化。这正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效果。

  2.阅读教学一定要紧扣阅读的文本。

  这一课很容易上成一种对创造性思维进行探讨的课,虽然那也可以作为一种开放的课型出现,但我觉得语文课上的一切开放都得来自于对文本的`理解,而本文如果上成只是探讨创造性思维的课,那么就是片面强调了语文的人文性,而忽略了语文的工具性,对学生的阅读不能形成有效的推动。因此,本文的教学重头戏还是放在理解文本上,当然在理解过程中允许并鼓励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拓展延伸。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创造学思想的方法和思维特点,认识创新对人类的巨大作用。

  2.让学生学会质疑与探疑的一般方法。

  3.了解文章灵活多样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创造学思想的方法和思维特点,认识创新对人类的巨大作用。学会对问题的质疑、探疑。

  难点:文章内容的编排顺序。

  [教学安排]

  1.课时安排:学生基础好的班级可安排一课时,基础差一点的班级可安排两课时。

  2.把内容理解放在首位,把文章的写法放在次要地位。

  3.把质疑和探疑作为本课的主要组织形式。

  [教学步骤]

  一、导人新课

  故事一:某公司招聘推销员,考题是向和尚推销梳子,第一个人一把梳子也没能推销出去,因为和尚显然不需要梳头发的梳子;第二个人推销出去了一把梳子,他劝老和尚用这把梳子来梳胡子;第三个人居然推销了一千把梳子,他说动寺院用这梳子赠给香客以保佑他们。这第三个人当然被录取了,并在后来的工作中不断取得成功。

  故事二:以鞋类为主要经营项目的某体育用品公司打算到非洲拓展市场,市场调查人员甲通过调查上报道:那里的人都不穿鞋子,鞋子在那里没市场。市场调查人员乙通过调查上报道:那里的人都还没有穿鞋子,那是一个多么巨大的鞋子市场啊!最后该公司毅然到非洲拓展市场并取得了成功。

  用以上两个在无商机处创造商机的例子来导人创造性思维,从而进入文章。

  (用这样的故事导入,一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二是跟创造性思维结合得非常紧,为后面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二、学生读文章,质疑与初步合作探疑

  1.学生读文章,独立围绕以下方面质疑:你读懂了吗?如果没读懂,你对文中的哪些句子、段落有疑问?如果读懂了,你对全文的内容与主旨明确了吗?

  (学生基础好一点的班级以上这一步安排在课前的预习中进行,从而为一课时完成本文的教学腾出时间;而学生基础差一点的班级则安排在课堂上则更有效,因为差一点的学生往往自觉性相对差一些,而这一步如果在课外完成不好的话会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2.学生分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小组能解决的就地解决,不能解决的由小组长写在一张纸条上交给教师。

  (这一步很有必要,小组能解决的就在小组内解决,从而腾出更多的时间来一起探讨一些真正属于多数人的疑问和更有价值的疑问。同时这也发挥了合作的优势。)

  3.对所交问题予以归类(按照文章先后及由局部到整体的顺序归类)、公布,全班准备解决以上疑问。

  三、进一步合作探疑

  方式:由学生自主地在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以下问题及解决要点:

  1.第一则走题了吗?

  (引导学生从第一则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入手)

  2.本文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内容是如何联起来的?

  (此问题在解决各部分单独的问题之后进行。这样才不至于因题目太大而使学生无力分析。最后让学生找到某些思维的共性,如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总结出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有利条件和方法等。)

  3.看到画面之外究竟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读文本,、文中有什么画面,画面之外又是什么?有什么拓展义?从中告诉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4.是不是乱想就好?

  (让学生认真辨析题目)

  5.顺其自然是什么意思?

  (是顺应思维的自然吗?逆向思维。)

  以上问题的探究按照学生实际的情况来调整,并力求通过一个问题来解决几个学生的问题。顺序是依据文章内容先后,且由局部到整体,由文本理解到拓展延伸。

  (此部分是本堂课最具价值的部分,同时也是最难操作的部分,因为学生的提问必然是千变万化的,一些生成性问题就此产生,这要求教师既要密切关注学生随机生成的问题。又要时刻调整引导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一部分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本节课的成败。)

  四、对文章写法的探究

  1.学生整理本节课最值得学习的学习点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形成决议上交。

  2.全班探究,预设:一是思想内容上的启迪(要求用事例来拓展),二是写法(要求用文中例子来阐述)。原则上一听就懂的,前面分析较多的则少讨论,避免重复;同时对本文的写作顺序不作严密性分析。

  五、总结及拓展

  1.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由学生总结更能让学生们动起来,其效果比教师的总结更好。)

  2.课外作业:

  就环保问题提出自己新颖有效的小点子,也可不局限于环保问题,实在难以想出好点子的也可收集几条别人的好点子。

  (学生的拓展体现层次感,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难度的选择,让不同的他们都能有收获。)

语文教案 篇5

  目的:⑴ 能根据自己的想象讲述简单的角色和情节。

  ⑵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性讲述的能力。

  准备:图片一张、黑板架及磁性板、磁铁、小动物指偶。

  过程:

  1、出示图片,提出问题

  ⑴ 这是美丽的春天图,图上有什么?(太阳、云、树、草地)

  ⑵ 看着这张图可以讲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先讲图上有的东西,

  然后再讲图上没有的和自己想象出来的东西。

  ⑶ 教师示范讲述。

  2、幼儿想象编故事

  ⑴ 边看图边思考(提示幼儿:想象屋子里、树下或草地上有一些什么动物,正在干什么?)

  ⑵ 请一幼儿讲述,可以和老师说的不同,但要有次序地说清楚。

  ⑶ 评价幼儿的讲述,启发幼儿大胆地展开想象。

  ⑷ 两人一组互相讲故事,教师巡回指导。

  ⑸ 请几名讲得较好的幼儿用小动物指偶边演边讲给大家听。

  3、教师表扬敢于大胆想象进行讲述的幼儿,鼓励幼儿创造性的讲述。

  4、活动延伸

  ⑴ 讲画贴在教室一角,幼儿可在游戏时间内自由地进行讲述。

  ⑵ 每位幼儿都可画一幅背景画,根据所讲的故事情节添画上动物与人物,带回家讲给父母听,并共同修改故事,把故事编得更好。

  活动三:森林里的动物

  目的:⑴ 听听音乐,想象出春天里动物们之间发生的一些事,并用绘画表现故事的情节。

  ⑵ 指导幼儿掌握编故事的基本方法。

  准备:⑴ 知识准备:日常生活中多听、多讲有关动物的故事。

  ⑵ 绘画准备:掌握各种动物的基本画法。

  过程:

  1、引出话题:花儿开了,草儿绿了,暖和的春天又到了,许多小动物都出来玩了,听听谁来了?

  ⑴ 优美、轻快的乐曲:鸟、兔子、小鱼、小猴子。

  ⑵ 沉重、笨拙的乐曲:鸭、大象、熊、熊猫、鹅。

  ⑶ 凶狠、恐怖的乐曲:狼、狮子、老虎。

  2、出示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并会用语言表述

  这么多动物都来了,可真热闹呀!那他们来到哪?想干什么?

  图1:有山、有水、有树。水中有荷花,是一幅夏天的图景。

  图2:草地上有座小房子,有棵果树,天上有太阳。方法:由远至近,由整体到局部。拓色:将水粉用水粉笔涂在玻璃板上,然后用铅画纸覆盖在玻璃板上拓色。

  3、幼儿学习用绘画来表现故事情节

  ⑴ 在背景图上添画上各种小动物。

  ⑵ 根据自己的画面编讲故事:

  要点:名称、发生的时间、地点、角色及主要活动。

  4、播放音乐,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编的故事,其余幼儿听后进行评讲。

  5、活动延伸

  ⑴ 在教室里开辟表演区,让幼儿戴上头饰,继续自由创编并表演故事。

  ⑵ 利用来园活动,组织幼儿选图,添画再讲述故事。

  散文欣赏——橘子花

  目标:

  1。在做做玩玩中,初步感受和体验散文中展示的语言美和快乐的情绪。

  2。愿意并大声说出自己体验和学习橘子花的感受。

  3。在教师的提醒下,学习安静地倾听。

  准备:橘子若干,自制背景大树,音乐录音

  过程:

  1。运用操作活动,引发幼儿欣赏散文的兴趣。

  (1) 师生共同制作橘子花,请幼儿说说橘子花象什么。

  (2) 教师引导幼儿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橘子花,说出自己的感受。

  提问:闻一闻橘子花,闻起来怎么样?(清香)。

  摸一摸橘子花,感觉怎么样?(软软的)

  每人拿一个橘瓣,尝一尝,味道怎么样?(又酸又甜)

  可以请幼儿先与身边的同伴说说,再请若干幼儿在集体中大声说出自己的感受。

  2欣赏散文,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1) 教师配乐朗诵散文,请幼儿说说“散文的名字是什么”“什么地方最好听”。

  (2) 教师手托橘子花,配以体态动作,再次朗诵后请小朋友讨论:

  散文中橘子是什么颜色。(金黄的)

  橘子脱下金黄的外衣,橘瓣就会怎么样?(害羞的,紧紧地抱在一起。)

  闻一闻橘子花,怎么样?(一股清香扑面而来。)

  摸一摸橘子花,感觉怎么样?(软软的,象小姑娘的手。)

  尝一尝橘子花,味道怎么样?(又酸又甜)

  (先请幼儿和旁边的同伴说说,然后再请若干幼儿在集体中发言,提醒幼儿注意倾听他人发言。)

  3。教师与幼儿手托橘子花,共同倾听散文录音。

  讨论:你喜欢《橘子花》这首散文吗?为什么?

  4。制作橘子花树,体验散文中展示的语言美和快乐的情感。

  放配音录音,幼儿与教师一起将自己制作的橘子花挂到背景大树上。

  语言活动: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一、目的要求:

  1。 在看看讲讲的过程中,理解木偶表演的内容,学说短句“大象,不要怕,我来扶你起来”、“摔倒了,不要怕,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2。 鼓励幼儿不怕困难,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做个勇敢的孩子。

  二、活动重点:

  理解木偶表演的内容,学说短句“大象,不要怕,我来扶你起来”、“摔倒了,不要怕,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木偶:大象、小兔、小猪、小猫四个角色;事先请两位老师排练好表演内容,布置表演场景。

  四、设计思路:

  二十一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从小培养幼儿勇敢自信、不怕困难的品质相当重要。根据小班下学期目标,其中有一条:“初步培养幼儿不依赖别人,学习克服简单的困难。”结合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在家中比较依赖父母长辈;孩子们碰到一点点小事就哇哇哭个不停;独立自理能力较弱、怕困难。由此我设计了《一、二、三自己爬起来》这个活动。作为一个语言活动,又结合认知目标中“引导幼儿学习普通话,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我将语言目标重点定位于学说两个短句:“大象,不要怕,我来扶你起来”、“摔倒了,不要怕,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而且采用了小班幼儿感兴趣的木偶表演,通过边看边议,以及让幼儿与木偶对话,为木偶们动脑筋想办法等手段,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大胆地用比较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小朋友不怕困难,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做个勇敢的.孩子。

  五、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小动物来表演节目,你们想看吗?

  (二)初步感知:(分段观看表演,边看边讨论)

  1、从开始——小兔说:“哎,你太重了,我扶不起”

  问:(1)大象怎么啦?

  (2)小兔看到大象摔倒了,它怎么说?

  (学说短句:“大象,不要怕,我来扶你起来”。先个别幼儿回答,后集体练习。)

  2、从小猪出场——“哎,你太重了,我扶不起”。

  问:谁又来帮助大象,它是怎么说的?(集体练习以上短句)

  3、小猫出场“喵喵喵”

  问:(1)谁又来帮助大象了?

  (2)小猫会对大象说什么?

  (请个别幼儿上台来对大象说“大象,不要怕,我来扶你起来”)

  4、过渡提问:

  三个小动物都扶不起大象,这可怎么办?

  (1)请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让大象起来?

  (2)个别幼儿讲自己的办法(2—3名)。

  5、看最后一段表演

  问:小动物对大象说了什么话,大象爬起来了吗?

  (练习短句“摔倒了,不要怕,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三)反复感知:(完整观看表演,引导幼儿学着讲讲)

  1、交代表演名称。

  2、要求幼儿一边看表演,一边可以和小动物一起表演。

  (四)迁移运用:

  1、出示小熊,它走着走着就摔倒了。(师:哎呀,小熊摔倒了,我们怎么对它说?)

  2、如果你摔倒了,你怎么办?

  3、小结:鼓励幼儿摔倒了不要怕,自己爬起来,做个勇敢的孩子。

  评析:

  从教师制定的目标来看,还是比较合理的。既有语言活动的要求,练习短句。同时也渗透了德育教育,对幼儿进行勇敢教育。因此,从活动的选材和制定的目标都是非常适合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对重点的把握也是比较准确的,突出了语言活动的语言性。

  从整个活动的过程来看,采用木偶表演的形式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看看讲讲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到故事的情节中,幼儿的主动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教师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注重了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比较紧凑,过渡较自然。良好的教学形式使幼儿的参与性较好,师生间的呼应体现较好。

  但作为语言活动,总的说来幼儿学的对话量比较少,尤其是需要掌握的短句,可让更多的幼儿练习讲讲。此外,还可在分段表演中采用不同的形式让幼儿学说对话,如小熊的对话由老师来讲,小猪和小猫的话可请个别幼儿、集体幼儿练习和分组练习,让幼儿到台前与木偶直接对话,更好地体验师生间、幼儿与木偶间的情感交流,从而也可让幼儿感受同伴间互相关心、帮助的情感。另外,教师在操纵木偶要注意方向的一致性。总之,在活动中教师还缺乏一定的随机应变能力,根据幼儿的能力及时地调控。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通过习作交流与讲评,提高学生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修改病句。

  3、 通过讲评,提高同学们的能力,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学习英雄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

  找出病句,修改病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老师通过这次,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们的同学对历史英雄人物知道那么多.甚至有的`英雄人物老师连名字都没听过。你们真是了不起。老师从本班习作中挑选了“十大杰出英雄人物”。他们分别是:

  二、佳作欣赏。

  请几名“英雄代表”诵读他的英雄故事吧!

  师:他们的英雄故事精彩吗?那么其他的同学没有被评为英雄人物也不要失落。下次我们再努力,争取榜上有名。

  三、修改病句。

  出示病句:

  1、 我们要学好课内知识,我们要多读课外书籍,我们开阔眼界。

  2、 跃进大别山途中最紧张、最刺激的战斗之一。

  3、 这幅画没得。

  4、 听到胜利的消息,战士们高兴得。

  5、 三人母子都参加了当时的秘密情报工作。

  四、修订习作。我们都会找病句,修病句了,那么看看我们习作中有没有这样的病句?把它找出来,并修改通顺。

  五、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都成了一名技艺高超的医生了。也希望同学们以后在自己的习作中避免类似的错误。

  王洋 刘佳俊 武媚 王思维 胡新宇

  李新宇 聂丽雯 张玲 胡东阳 鞠凤丽

  同学们送给他们热烈的掌声表示祝贺吧!

  学生上台诵读英雄故事

  学生观察,品读,找出问题。

  小组交流、汇报修改。

  同桌间互换习作,互相修改,交流。

  板书设计:

  A、我们要学好课内知识,我们要多读课外书籍,我们开阔眼界。

  B、跃进大别山途中最紧张、最刺激的战斗之一。

  C、这幅画没得。

  D、听到胜利的消息,战士们高兴得。

  E、三人母子都参加了当时的秘密情报工作。

语文教案 篇7

  (一)实词虚词解释、句子翻译(勾划写在书上)

  (二)背诵课文

  (三)文意理解:

  1、 为什么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比喻好?

  (因为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更有意境)

  2、 本文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对比)

  3、 本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营造了温馨、愉快、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从“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可以看出。)

  4、 结尾补充交待谢道韫的身份有何作用?

  (表明作者对谢道韫才华的赏识)

  5、 咏雪的名句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院作飞花)

  《陈太丘与友期》——

  (一)实词虚词解释、句子翻译(勾划写在书上)

  (二)背诵课文

  (三)文意理解: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做人要讲信用,为人要讲礼貌,要重礼守信)

  2、元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是一个落落大方,明理善辩,聪明机智的人)

  3、友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无信无礼,但知错就改的人)

  4、文章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元方的方正?

  (通过对话描写表现出元方的落落大方,明理善辩,聪明机智)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优秀教案02-04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下册教案01-31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古诗教案11-07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园地》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