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学心得>智慧教学教师心得体会

智慧教学教师心得体会

时间:2024-07-08 10:02:18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智慧教学教师心得体会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智慧教学教师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智慧教学教师心得体会

智慧教学教师心得体会1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在教育领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班班通”作为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工具,已经逐渐进入了我们的课堂。它是指通过投影机白板等终端设备,在每个教学班都能上网的情况下,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动。借助“班班通”,教师可以使用演示课件、进行现场直播、观看电影电视节目等,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课题组成员和一名一线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班班通”应用于课堂教学所带来的便利。它不仅改善了教育装备条件,也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以下是我对“班班通”的一些体会:首先,“班班通”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我们可以轻松获取到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如教学课件、优质教学视频等。这些资源可以有效地辅助我们的教学工作,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其次,“班班通”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讨论、提问和互动,而教师也能够及时地给予回应和指导。这种互动与交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最后,“班班通”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渠道。通过网络,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各种学习资料和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他们也可以通过网络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经验,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反馈和支持。总之,“班班通”的应用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和改善。它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我相信,在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班班通”将会在未来的教育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学生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班班通”工程的实施,更新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帮助教师灵活教学。

  “班班通”的实施,推动了教师备课方式的革新。原先的手写备课方式被取代,转而使用键盘输入。同时,从纯文本方式过渡到超文本方式,教师可以通过登录学校网站的“网上备课系统”进行电子备课。备课系统集合了教案、教学素材(如课件)、课堂练习和作业等多种资源,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教师备课资源的共享。教师们能够在办公室中进行备课,设计和制作课件。通过局域网内的网上邻居功能,他们可以上传和下载信息,并将自己制作的教案和教学素材上传到网上备课系统。另外,他们还可以在家中直接上传自己设计的教案和课件到学校网站的网上备课系统。教师们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直接检索和下载各类有用资源,如教案、课件或论文,并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整理,以便应用于教育教学。此外,多媒体和网络工具的应用也广泛用于课堂教学。这使得教学内容可以融合文字、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信息形式,呈现出清晰的图像、生动的动态效果和丰富的信息量。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高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多媒体课件的生动演示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班班通”的建成,推动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班班通”对教师的认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他们树立起“终身学习,不断创新”的理念。作为一种新兴工具,“班班通”展现出许多优点。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还是交流教育理论、教育技能和教育方法的平台。通过使用“班班通”,教师深刻认识到只有持续学习才能了解并感受到新事物,缩小与他人的差距。同时,教师利用“班班通”进行网上观摩课程和网络教研等活动,不断学习和交流教学经验和方法,从而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并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更好地反思自身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拍摄现场录像的方式进行教学研究活动。这种方式能够忠实地记录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活动,为教师提供全面的第一手资料。通过观看录像,教师可以评价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他们可以检查自己对具体问题的处理是否恰当,对学生的关注是否全面,以及学生的反应如何。此外,他们还可以了解自己是否及时评价和培养学生的闪光点,以及自己的教学语言和教态是否得当。相比之下,仅依靠教师自身回忆和基于回忆的反思是相对困难的。当一位教师观看了自己的教学录像后,他惊讶地说:“这是我上的课吗?竟然问了50多个问题,不可能!”通过观察录像,教师不仅可以进行个人反思,还有利于集体反思。这能够将不同类型的教学问题集中起来,方便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改进。这种方法可以推动教师的专业化进程。

  三、“班班通”应用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可以将课堂设计制作成电子课件并存入电脑。在教学过程中,这些课件能够使教师的板书更加清晰,并且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同时,课件还能够将多层次、多方位的思维进行比较,使教学内容更加集中和易于理解。此外,课件还能够增添趣味性,让知识更加生动有趣。通过“班班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情境,例如故事情境、漫画情景、论辩情境、成语情境、影像情境以及名片名段欣赏等等。每个优秀的教学情境都会引起学生的愉悦甚至激动,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会形成教学高潮和闪光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提升教学效果。学生在这些情境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和教育,提升能力,还能够享受美的体验和熏陶。

  四、“班班通”改进了学校的管理手段,丰富了学校的德育教育途径。

  随着学校教师备课的电子化,学校开始推行无纸化办公。为了更高效地检查教师的计划、教案等,学校决定采用网络化的方式进行。检查结果将通过发布在学校网站上的公告形式进行通知。同时,为了了解每位任课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次数,我们设计制作了一款动态统计软件。这样,我们可以及时掌握每位教师的使用情况。虽然从管理角度来看,这些数据过于简单,但对于促进教师积极使用而言,却发挥了较强的作用。此外,学校管理部门还可以利用“班班通”来进行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教师的教学视频,并从中找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以督促教师完善和改进教学。

  五、正视问题,加强管理,把应用与研究纳入科学的计划之中。

  在运用“班班通”教学的三年来中存在了不少的问题,需要一线教师去克服,也需要管理者走进教室、办公室听一听、看一看,进行具体的指导。

  1、“云云学习”的电子白板无法替代传统黑板,可能导致教师忽视板书甚至省略板书内容,使得整节课下来黑板上空空如也。

  课堂内容随着课件的翻页一闪而过,这样势必造成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不深刻。应该认识到,班班通只是辅助教学的一个工具,还不可能取代黑板的作用,板书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板书的示范作用和保留性不是课件所能替代的。

  2、“班班通”课件为求新颖太过花哨,动态图片过多,虽能引起学生兴趣,却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应尽量少用或者觉得没必要的时候就不用动态图片,课件的结构设计、图片的使用、色彩的选择、动静的安排都需要动脑思考精心制作。

  总之,灵活运用和掌握“班班通”设备服务教学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努力学习的教学手段。随着课堂教学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我们需要持续地探索和实践。我坚信,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班班通”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合理利用“班班通”进行课堂教学必将为我们的课堂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们更轻松、更有趣地学习,真正让课堂成为他们快乐学习的家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尤其是“班班通”平台所提供的多媒体技术,不仅改变了过去落后的教学理念,还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的呈现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此外,“班班通”平台的灵活运用也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从而提升了整体教学质量。

智慧教学教师心得体会2

  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能说;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之中去扩大眼界,各学所需,各教所知,各尽所能。

  偶然的机会翻阅到了小闫所著的《黄爱华教授与智慧课堂》。黄爱华教授以他独特的教学理念正在推行开放式课堂教学,运用他卓越的教学艺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他先进的教学理念:

  ·关注发展,为学生的发展而教

  在他的数学课堂上,那种忽视学生能力和创造精神培养的注入式的教法早已不再存在。现在,教学方法已经改变了,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他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学习,提供了许多有趣的活动,如“跳一跳,摘果子”。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可以主动探索,独立解决问题。他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数学并不抽象和枯燥,而是一门实用的科学,可以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到、用得上的科学。他努力让孩子们从“学会”到“会学”,再从“会学”到“乐学”。

  黄爱华老师的教学艺术有一个显著特点,即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来指导实际教学。她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出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黄老师善于通过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引出例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加法竖式为例,在教授加法竖式时,她鼓励学生进行实际验证,让学生亲自动手解答一道加法竖式。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黄老师采用了立体式板书的方法,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他们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在应用题教学中,当学生出错时,黄老师会以体面的方式让他们坐下来,避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负担。在小数加减法的练习课上,当学生对错误漫不经心时,黄老师通过讲述科学家计算空气中氮气重量的故事,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后第三位的不精确性,并且教育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这些特点使得黄爱华老师的教学风格独具魅力,并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黄爱华认为,教师的实力和功力可以通过细节来体现,因为细节的变化代表了课堂理念和实践的变化。新课程教学改革必须在每个课堂细节中得到实践和体现。重视细节改造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关注细节意味着关注新课程的理念是否得到充分落实,以及教学行为是否能够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进行重新塑造;关注细节意味着追求教学合理化、智慧化和精确化,这是具有品味的教学新境界的体现。

  如一位教师所创的“举左手,举右手”的教学细节,就是教师与成绩较差学生之间的一种约定:如果能回答问题举右手,如果没有把握则举左手,教师根据学生举手提供的信息来决定是否请他回答问题。既照顾了学生的.自尊心,又鼓励了他积极参与课堂交流。但是,由于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同,我们在教学行为中对新理念和新要求的把握水平参差不齐。过去司空见惯的教学细节仍时有发生。如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我们常让学生站着,问“谁来替他正确地回答”,等另一名学生正确回答后,我们则对他说:“你听清楚了吗,请坐。”长此以往,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会逐步消失,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这一细节隐含着一个错误的观念,即教师已经讲过的内容,学生不应再出错。

  在数学课堂上,当学生思考完毕后,常会听到这样的问题:“有人愿意与大家分享你的想法吗?”这个问题的含义是,教师并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一个引导者。学生们可以自由地与同学们分享和交流彼此的思考。根据面向全体、平等互助的理念,我们应该改变问法:“有人愿意将你的想法分享给大家听听吗?”这两个问题只有一词之差,却反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观念。

  在某个小学的一堂课上,教师做了一个特别的准备来表扬孩子们。她在自己的衣服上贴满了许多小红星,这是为了赏识孩子们的好表现。在课堂上,只要有孩子表现出色,老师就会把小红星贴在他们的额头上。孩子们被这种赏识激励着,他们变得更加主动积极,课堂上出现了一个个精彩的场景。然而,赏识孩子不能仅仅依靠教师事先的设计,也不能只奖赏孩子某一方面的优秀行为,而忽视了他们其他方面的优秀表现。在课堂即将结束时,贴在教师身上的小红星掉了一个,一个孩子非常乖巧地捡起来并交给了教师。老师接过小红星,又贴在了自己身上,一言不发。如果老师能够奖赏这个孩子一个小红星,或者说声谢谢,效果将会如何呢?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在下课的刹那,教师身上的小红星又掉了一个,又有一个孩子认真地捡起来并准备交给老师。"不要了",教师一边说着,一边摆手。孩子看着老师,愣了一下,有些犹豫地把手中的小红星丢了。看似新课程的理念与实践之间只有一步之遥,但要迈出这一步却并非易事。实际上,有时候一个教师关怀的言语、一次鼓励的眼神、一次信任的微笑、一个尊重的姿态,都能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都能让他们天性中最美好、最灵动的部分得以发挥到极致。

  (二)他高超的教学艺术:

  引人入胜地创设问题情境

  黄老师在教学“循环小数”时,以一个有趣的配乐故事吸引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他巧妙地把这个故事融入到谈话中,让学生们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新课。

  上课开始,教师给学生们讲了一个新的配乐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有一座美丽的山。山上有一座古老神秘的寺庙,里面住着一位智慧的老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对着小和尚说:‘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有一座美丽的山。山上有一座古老神秘的寺庙,里面住着一位智慧的老和尚……’同学们听着这段音乐故事,不禁都笑了起来。教师开心地停下录音机,然后问道:‘哪位同学能继续讲下去呢?’全班的学生们都举手要求继续讲,看着热情的同学们,教师指定了一位同学站起来,继续向大家讲述:‘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有一座美丽的山。山上有一座古老神秘的寺庙,里面住着一位智慧的老和尚……’这位同学讲到这里突然停了下来,教师好奇地问道:‘为什么不继续讲了呢?’这位同学回答说:‘这个故事好像没完没了的。’教师转向全班同学,问道:‘你们觉得这个故事能讲完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讲不完!’ ‘那为什么呢?’教师又进一步询问。一个同学举手回答:‘因为这个故事总是不断地重复几句话。’ ‘非常好!在数学的王国里,也有一种小数,它的小数部分的数字也会像这个故事里的几句话一样,不断地重复出现。同学们想了解它吗?’(同学们齐声回答:‘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循环小数”吧!’教师以此导入新课。”

  在教学循环小数的概念时,通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学习完新课后,无法准确地口述该概念的定义,对其中一些术语的理解也不够深入。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循环小数的概念本身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二是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这节课的一开始,我们可以使用一个简短而幽默的配乐故事来作为“开场白”,营造轻松、愉悦和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通过听故事和讲故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初步理解“无限”、“不断”、“重复”等关键词的含义,起到分散教学难点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意犹未尽的实践延伸

  当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告一段落、行动结束之际,并非宣告学习活动“就此打住”,也并非预示着布置些习题练一练,安排些作业做一做而索然无味的“草草收场”。黄教师总是在此时此刻千方百计地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添上重重的一笔,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让学生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持续探究的态势。

  在学习完“约数与倍数”这个知识点后,黄爱华老师自信地面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马上就要下课啦!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叫做‘智慧出击’。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我会给大家展示一张纸片,如果你的座位号是纸片上某个数的倍数,那么你就可以走出教室。但在离开教室之前,你必须先来到讲台前,大声说出一个与该数相关的问题或者知识点。你可以问‘某个数的倍数是多少?’、‘某个数的约数有哪些?’或者‘某个数能被几整除?’等等。大家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开始吧!”

  游戏开始了,教师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2,学号数是2的倍数的学生,一个个走到将台前,学号是4的学生说:”4是2的倍数。“学号是6的学生说:”2是6的约数。“学号是8的学生说:”8能被2整除。“全班有一半的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地说出一句话,得到在座学生的认可后,高兴地走出教室。接着,教师慢慢地拿出一张卡片0.5,有3名学生立即站了起来朝讲台走去,走了一半又回到原位。教师提问:为什么大家都不走了?学生结合整除应具备的条件说明了理由。教师接着又分别出示卡片3、5,学号是3、5的倍数的学生走出教室。最后剩下学号是1、7、11、13、17、19、23、29、31、37的学生,这时,教师不再出示卡片,而是问学生:”你们怎么不走呢?“学生回答说:”我们的学号都不是老师拿出的卡片上的数的倍数。“”那么,老师出示哪个数,大家就都可以走了?“学生积极地思考后,异口同声地说:”1“教师出示一个大大的卡片1,10名学生在下课铃声中欢快地离开了教室。

  富有创意的游戏不仅能够巩固知识,还能够检查学习效果,并提供错误纠正和个别指导,激发学生创造力,实现多重收益。与简单地布置习题或作业相比,这种游戏的效果更加显著。

  黄爱华在开放式教学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中获得了巨大成功,这成功背后,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规律性的东西:开讲,体现了一个”趣“字;新授,体现了一个”实“字;练习,体现了一个”精“字;板书,体现了一个”巧“字;结束,体现了一个”活“字。同时,在他的成功中我也获得了有益的启示:教学艺术是不断学习的结果;教学艺术取决于教师的创造精神;教学艺术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教学艺术是教师对学生爱的凝结。

智慧教学教师心得体会3

  我最近读了一本名为《黄爱华与智慧课堂》的书籍,这本书真的很适合数学教师阅读。它详细记录了黄爱华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点点滴滴,以及他在教学中的主张和理念。阅读之后,我有几点深刻的感受,我将它们记录如下。

  一、个人成长

  他在书中提到:“写作是促进思考的最佳途径。”我深以为然。经常有一些不错的想法涌入脑海,当时我的计划是先动手实施,然后等有空时再来整理。可是常常被琐事打扰,最终没有得到落实,慢慢地就被遗忘了。现在看来,将这些想法记录下来就是在思考如何付诸实践,写作的过程也是最好的思考过程。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我们不断进行文笔的修炼,否则就只能停滞在工匠的水平,无法提高自己。因此,我应该坚持写教学笔记,而且不必再等到以后,从读这本书开始就可以了。或许,这就是我读这本书的最大收获。

  二、教学主张

  黄爱华的教学主张很多,粗粗阅读,以下几处印象较深:

  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也是儿童乐于探索的领域。作为基础数学教育的一部分,它应该帮助每个学生打下坚实的应用数学基础,以便在今后的升学、就业和自学中能够灵活运用。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每个学生成为未来的数学家,而是让他们掌握数学这一工具,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创设民主、我们要在课堂上创造出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我们应该尊重学生,信任他们,并且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真挚的爱意,让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够自豪地坐在座位上。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该相互了解并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三、教学体验

  我根据前辈的数学游戏灵感设计了一堂公开课,主题是《比较数的大小》。我一共试讲了三次,期间遇到了各种不同的课堂情况,这也更加体现了黄爱华老师所提倡的"创造性"。只有不断提升个人魅力,才能打造出一个激发学生热情的课堂。通过研读他的教学案例,我发现黄老师巧妙地设计了一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他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获取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使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起来,让数学课堂充满灵气。这样的教学过程成为了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观点,畅谈体验,展现个性,同时也成为了师生之间互相交流互动的过程。

  俗话说得好,听你一席话,胜过读十年书。研读了这本书,比我多年的教书生涯更具价值。这本书可谓珍贵无比,正如古人所言:“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智慧教学教师心得体会4

  聆听了全国著名班主任、教育部国培专家田丽霞的讲座,她从智慧课堂的打造和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对与会者进行专业的指导和引领,可谓是深入浅出,妙语连珠,使我很受启发,受益匪浅。

  一、关于教师专业成长方面

  田老师用五个关键词来对大家进行指导:

  (一)时间

  没有一个蓬勃生长的大树是一夜之间形成的,它需要岁月的雕刻,一圈又一圈地成长。成功是需要给予自己充分的时间的!时间是积累经验的关键。只有在愚昧中学习,才能变得聪明!

  (二)不动

  成为大树,一定是经历了无数岁月的磨砺,才能屹立不倒,经受住风霜雨雪的考验!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要“历尽沧桑,坚持不懈”。频繁地改变方向,可能会看不到任何东西;随波逐流则会失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努力扎根

  树都有千万条根,这些根深深扎入地下,吸收营养,供大树成长。人要想成功,也要不断扎根,努力学习,充实自己。而学习要有规划,读书要有选择,有计划,有思考,有收获,避免“因为走的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要学习更多的方法和思路,做蜜蜂型的老师,要向专家学习,向同事学习,向学生学习。

  (四)积极向上

  旁逸斜出无法成为支持整个结构的梁柱,只有不断向上生长才能取得成功!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不停地进取!只有不断发展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远离一切干扰,坚守正确道路,毫不动摇地朝着目标前进。要吸收正能量,传播正能量,积极向上是通往成功的捷径!

  (五)心向阳光

  想要成为参天大树,就需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就像大树伸展开每片叶子迎接阳光一样,我们要毫不保留地施展自己的全部力量,用充沛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去拥抱每一个早晨和黄昏,每一缕春风和秋雨。

  二、智慧课堂的打造方面

  田老师从四个问题入手,引领与会人员深入思考。

  (一)怎么看待学生

  要知道学生幼稚无底线,学生可能会犯错,可能会撒谎,可能不懂事……我们应该接受他们的一切,用孩子的心态去理解孩子。田老师反用“种了芭蕉,又怨芭蕉”的典故,强调,对待学生要有“种了芭蕉就爱芭蕉”的态度。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要管住我们的.嘴,不利学生成长的话不说,平等的对待学生,欣赏每个学生。要有专业素养,管住情绪,要蹲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心声,她调侃道:白天不懂夜的黑啊!

  (二)怎样赢得学生的尊敬

  做一位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精神、爱心和教学方法。不能因为"学生不必不如老师,老师不必比学生更聪明"这样的观点而掩饰自己业务不精、课后不努力的问题。我相信和尊重我的导师,因为我相信他们的教育理念和道德准则,同时也尊重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智慧。以此为基础,我愿意积极学习并运用《学记》中“亲其师则信其道”的原则,因为我深信只有真正信任和尊重我的导师,我才能更好地领悟和实践他们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

  (三)怎样关爱学生

  爱是教育最美的方法。爱学生才能懂学生,想法决定做法,态度决定高度,爱是教育最美的语言。没有不好只有不同。每一块木头都能雕成佛像,每一颗种子都有自己的设计图,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要关爱学生,用真心换真心,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四)怎么和学生谈话

  田老师总结了一段口诀:“充分准备,思考再发言;因人而异,适合才表达;选择合适场合,再决定是否说;明确目的,有用才言之;强调语气,重要时再说;及时闭嘴,无效不说;方法得当,有效才言。”同时,她还特别强调,我们要注意避免使用口头禅和否定句,避免颠倒轻重、含糊其辞或画蛇添足的问题。备课时,我们也要为自己准备好语言,让我们的表达更加精彩和富有表现力,而不是随心所欲地说出任何想到的内容。

  正如田丽霞老师在讲座中所言,培训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也是一笔财富,同时也与待遇密切相关。培训是个人成长最有效的途径,就像一面镜子,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方向。我会更加珍惜工作室的每次交流、研讨和学习活动,向其他工作室成员学习,汲取众多经验,让我的授课更加精彩,更好地关心学生,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

智慧教学教师心得体会5

  在人们一般的观念中,初级阶段的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识字和写字,而阅读方法的指导则是中高年级老师的任务,与初级年级的老师似乎没有太多关系。如果你也持有这种看法,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初级年级的孩子如果只掌握了识字和写字,那么在考试中必定会表现失利。分析一下初级年级孩子的语文试卷,你不难发现,识字和写字虽然是初级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但阅读和写作同样非常重要。孩子们不仅需要掌握一些字、词、句的写法,还要能够简单阅读理解,并完成相关的练习。如果说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是阅读,那么阅读教学就应该贯穿始终,在初级年级的教学中同样要注重引导和渗透阅读方法。那么如何在初级年级教学中进行阅读方法的引领和渗透呢?

  一、重视课前预习,给予阅读方法

  低年级的孩子们刚开始学习阅读课程,对阅读方法并不了解。因此,在第一堂课上,我教给孩子们六个关键词:读、标、圈、划、描、查。首先是“读”,我引导孩子们至少读五遍一篇课文。正如俗话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因此,阅读是学习一篇课文的前提条件。接下来是“标”,让孩子们给课文做自然段标记。这是阅读课文时必要的步骤,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结构,并为分段做好准备。然后是“圈”,让孩子圈出课文中的不同类型的字,帮助他们明确所要学习的生字。接着是“划”,让孩子划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划词语是帮助孩子丰富词汇,记忆词语的好方法。然后是“描”,让孩子描红他们要学习的生字。通过观察生字的笔顺,孩子们能更好地掌握它们的写法,为写生字做好准备。最后是“查”,结合课文内容,让孩子们查找他们所疑惑的事物,或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还能让他们逐步学习到课本中没有的知识。这六个关键词是课前预习的要点。通过教授这六个方法,让孩子们知道每次拿到一篇课文时,只需按照这六个关键词进行预习。在这些关键词的引导下,渐渐地掌握了简单的课前预习方法,并为以后的阅读指导做好了准备。

  二、总结提炼规律,学会有效阅读

  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有效阅读的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阅读更多的内容。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要让孩子们理解词语,而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很多。看图理解,联系上下文,换一个词语,结合以往所学等等都是引导孩子理解词语的好方法。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就不能仅仅使用这些方法,而是在使用后,要归纳,要总结。在总结中逐步渗透阅读的方法。记得在教学《东方明珠》一课时,理解“美丽”、“非常”两个词语时,我让学生读了相关的句子后,引导他们分别换一个词语来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意思相近的词语,也就很好得理解了这两个词语。

  当孩子们理解了词语后,我会及时总结: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会逐渐明白在理解词语时可以寻找相近的词语,从而掌握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例如,在教学《谁的本领大》时,当理解“得意”一词时,我引导孩子们思考:自己什么时候最感到得意?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了许多得意的情景。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很自然地理解“得意”的含义了。在这时,我总结道:“是的,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也是一种很好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在教学《蘑菇该奖给谁》一文时,我出示了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参加”、“蘑菇”、“练习”,然后问孩子们是如何知道这些词语的。有的孩子说:“我在电视上见过。”有的孩子说:“我在书里看到过。”有的孩子说:“爸爸妈妈告诉我的。”听到孩子们的回答后,我及时总结道:“通过看电视、读书和听故事都是认识字的好方法。”这样的总结语可以让孩子们明白认识字有很多途径,也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主动学习字词的积极性。因此,真正有效的阅读是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阅读课本,寻找规律,领悟方法。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总结和提炼有效的方法和规律,使有效阅读方法成为学生主动获取的宝贵财富,成为他们完美引领的工具。

  三、提供迁移机会,运用阅读方法

  孩子并不是通过一次教学就能够掌握任何学习方法,他们需要逐步理解和吸收。要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并形成学习能力,也需要经过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给他们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引导他们将已经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于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从而真正理解阅读方法的核心。

  1、圈圈画画法。

  圈圈画画是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古人读书讲究“不动笔墨不读书”。说的就是圈圈画画,摘摘抄抄这种阅读的方法。在我们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但是我们低年级的小孩子把握不好该圈什么,画什么。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引领孩子们去寻找,去发现。《看菊花》第二自然段是一小篇很好的阅读教材,教学中,我引导孩子们用多种形式朗读这一自然段后,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用笔划出相关句子。孩子们在多形式朗读后,很快找到了相关的句子: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那菊花到底好看在哪?”让孩子们结合图片接着回答。“颜色好看”“菊花很多”“那菊花有些什么颜色?那些词语写出菊花的多?”让孩子们继续圈出有关的词语。孩子们很轻松的都能找到。“菊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从哪个词语中读出来的?”大部分孩子一下子就找到了。“深秋”。在引导中,孩子们圈圈,画画,学的很轻松,很自然。阅读方法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于教学中了。

  2、半扶半放法。

  半扶半放,从字面不难理解,就是先扶着孩子学,再放手让孩子独立学。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也会经常使用这种方法的。这样的阅读方法既能使孩子有话说,又不会扯得太远。《会走路的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小鸟跟着小树去了很多有趣的地方,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教学时,我先出示图片和句子“小鸟跟着小树来到草地上,看到()”,“小鸟跟着小树来到果园里,看到()”,“小鸟(),看到()”。这样半扶半放的'阅读方法,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口语能力也获得的很大的提升。在理解感悟文本时也就轻松到位了。

  3、情景想象法

  为了扩展语文教材的广度和深度,也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深入体悟人物内心,了解他们的思考与感受,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充分调动孩子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让他们脑海中浮现出文本所描绘的形象和场景,真实再现情景,从而融入文本的意境,领会人物的内心。《会“跑”的黑板》一文中的安培专心致志地进行科学研究,以至于在散步时误将马车车厢的后壁当作了黑板,紧跟着黑板走了一段路,直到自己走不动了,才发现那并非黑板,而是一辆马车车厢的后壁。

  当教学到安培的演算时,我利用了课文中对安培的描述和插图,创造了一个情境,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在这个情境中,马路边上正在散步的一群漂亮的小姐们,悄悄地对身边的女伴说:“你知道吗,安培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科学家,他正在研究电流的规律呢!”戴着礼帽的绅士看见了这一幕,心想:“哇,这些女孩子们好有学问啊,我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马路上的乘客发现了这些谈论,自言自语地说:“听说安培的研究成果将会改变世界,真是令人期待!”通过这样的想象,我们拓展了语言表达的空间,同时也联系到了孩子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智慧教学教师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智慧教师心得体会02-10

智慧教师的心得体会10-28

做智慧教师心得体会05-30

智慧教学的心得体会(精选18篇)04-11

做有智慧的教师心得体会04-07

做智慧型的教师心得体会05-14

做智慧型教师心得体会05-23

智慧教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9篇)04-10

智慧教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8篇)04-11

智慧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