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开题报告>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

时间:2024-06-25 08:08:00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荐)课题开题报告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题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荐)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1

  一、选题的现实意义

  1、目前小学数学课内外作业的现状:

  ①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②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只从本身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练习、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③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呼唤。

  ①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②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练习中变得十分必要。从课改精神出发,改革练习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练习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练习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练习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

  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练习观,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研究目标

  通过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数学活动的视角: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以“数学”的本源为追求,以“有效数学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目标,探寻一条有效地促进学生爱学数学、动手学数学的活动组织模式。

  三、概念的界定

  练习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练习有无效练习与有效练习之分。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是指能使学生快速、深刻地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同时还要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课题中所指的练习包括课堂内的各种练习,如书面练习,口头练习,动手练习等;同时也包括课外的练习。

  四、实施策略

  1.课内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课外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①课前作业。调查表明,大都的数学老师不太习惯给学生布置预习,有的老师会把上课做的教具也会给学生准备好。而我们觉得有些内容学生可以看懂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预习,有些教具学生能准备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准备。②课后作业。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布置的作业越多,学生错的也越多,因此在课外作业上我们要求少布置或不布置书面作业,而布置一些其它形式的课后作业。

  (1)实践性作,实践性作业,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拓展性作业。这种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而且使学生主动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如在教了利息后,让学生向银行职员或家长调查,询问提前支取或延后支取的利息情况。

  (3)研究性作业。通过设计一些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施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练习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要注意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地实现“练在关键”。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练习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有助于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生活性原则

  练习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认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开放性原则

  练习无论是在内容的选取还是形式的呈现,都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5、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包含两个意思,首先从学生方面来考虑,练习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的学生,让差生吃饱,让优生吃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从知识系统上来考虑,练习必须要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加大难度。

  六、理论依据

  ①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自己的理解。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维果茨基提出:“人的心理过程的变化与他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变化是同样的”,杜威更提出“教育基于行动”。因此,以数学活动为主线,有效地开展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

  ②“数学化”理论。

  “数学化”理论认为:人们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以发现其规律,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数学化”是学生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方法和过程。学生通过“横向数学化”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又通过“纵向数学化”把符号世界一步步地完善。学生的“数学化”的进程贯穿在其所经历的数学活动中,活动是学生“数学化”的根本途径。

  ③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4)“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就是在这一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数学活动设计,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七、研究对象

  本校四年级学生。

  八、研究方法

  调查法:主要用于量化分析,做好前测后测记录,为制定“测量评估”指标,总结经验,提供事实依据。

  个案研究法: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学生或班级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对学生做好跟踪调查,为他们建立研究档案,以此作为研究资料。

  经验总结法:对实验中出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经验都要进行及时的总结,

  九、研究时间:20xx年2月至20xx年7月

  第一阶段:准备

  时间:20xx年2月至20xx年3月

  主要工作:1、拟写工作计划

  2、制定实验方案

  3、落实分工

  4、拟写准备阶段工作情况汇报

  第二阶段:实施

  时间:20xx年3月至20xx年4月

  主要工作:1、召开会议

  2、制定整体的研究计划

  3、课题展示

  4、阶段性报告及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

  时间:20xx年4月至20xx年7月

  主要工作:1、课题展示

  2、总结性报告及论文

  十、研究成果形式

  1、阶段性报告

  2课题成果结题报告

  3、练习设计精编

  4、论文

  5、教案

  6、个案分析

  十一、研究组成员

  课题组长:XX

  组员:XXX XXX XXX

课题开题报告2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校语文组、政治组课题研究工作在上级领导专家的重视关心下,在全体课研组成员的努力下,现已正式启动。这次会议是我校教研工作的一次盛会,它必将为我校良好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为推进我校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起到积极作用。

  某某的指导讲话高屋建瓴,既蕴含深厚的`学理,又具有操作上的实践意义。感谢所有与会领导和专家,你们的关心与支持,启发与指导,既为承担课题研究的白中教师点亮了心灯,也为我们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

  开题仪式仅仅是个良好的开端。关键是研究过程和后续工作,今后的工作还任重道远,需要大家付出十倍百倍的艰辛和努力,我们只有通过深入的工作和研究,才能确保这次课题研究的任务得以完成,并获得成功。我校是宜秀区的窗口学校,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学校非常重视课题研究工作,而且教研经费充足,这些都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在这里我郑重表态:在今后的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学校会在人力物力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为在课题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成员予以充分肯定和表彰。希望全体课题组成员勤奋学习,积极工作,改进方法,勇于创新,争创佳绩。更希望你们用自己研究出来的成果指导服务于教学,让我们白中的教育教学水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最后再次感谢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相信我校课题研究工作在大家的鼎力支持下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

  也恳请各位领导专家,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校的课改工作。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心想事成!

课题开题报告3

  在“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第一个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如何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重要的是要以“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加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到学习地理知识能够解决很多问题,认识到地理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同时明白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图表作为地理知识呈现的重要载体,地理读图能力自然也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一项重要衡量指标,其研究价值不言而喻。本课题以地理读图能力为抓手,更是对于落实地理新课程理念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课题组成员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提高自身修炼,强化专业意识和责任意识,最终达到教师业务能力提高和学生素质提高的双项收获。

  一、课题研究背景

  现代社会,地图在教育、军事、科研、交通、工农业、日常生活等方面被广泛应用,地图作为人类形象思维的一种方式,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研究地理的核心方法。

  初中阶段学生处于地理学习和地理素养形成的起步阶段,它们在学习中存在不少方法障碍甚至无所适从,特别是缺乏对不同地图的判读、分析和绘制等基本能力,这直接影响到他们学习兴趣和效果。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概念的界定

  读图能力是指从地理图像中掌握信息的能力。地理读图能力一般分为三个层次。

  1.读懂地图:即借助地图的名称、比例尺及图例等要素,在图中找到需要的地理信息。

  2.记忆地图:熟悉地图中找到的地理信息,并形成记忆。

  3.分析地图:是对找到的地理信息进行有效分析,提炼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来龙去脉,达到准确理解图像的内涵,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目的。

  (二)理论依据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它以图象、符号、注记和色彩等形式,贮存和浓缩大量的空间信息,蕴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地图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三、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理论价值:在“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第一个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而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地理知识呈现的重要载体,地理读图能力自然将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一项重要衡量指标,其研究价值不言而喻。

  实践意义:本课题以学生的读图能力为研究对象,旨在发现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对图表认知及从图表从获取地理信息的现状,并通过现状发现问题,最终以指导教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提升学生地理素养为目的。而作为一种能力培养的课题,方法和策略的研究尤为关键,所以本课题将立足于课堂教学,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对比教学效果,通过实践最终推出可行的办法。在此基础之上将成功的教学方法和案例进行宣传、推广,为地理新课改和教学服务。

  四、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

  科研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培养初一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有效方法,为地理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实际、现实、有效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育人目标:通过本课题实施,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以此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做到“会学地理”。

  (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

  1.读懂地图,掌握地图组成要素的方法研究。

  2.培养用图习惯,提高学生记忆地图能力的研究

  3.初中地理课堂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阅读地图和分析地图的能力培养、地图册的使用)

  4.教师课堂教学中图表应用分析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策略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1.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边教学,边研究,边总结。

  2.进行问卷调查摸底,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课题研究目标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

  3.确定研究主题,在研究主题的过程中,写出案例分析及反思报告。

  (二)课题研究方法

  (1)资料法:运用该方法研究中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的理论指导。

  (2)调查法:深入学生,了解当前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情况。

  (3)个案法:通过学生读图、识图的个案研究,找出规律,形成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方法与策略。

  (4)归纳法:针对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从中探索出更有效的途径,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策略

  1.充分认识学生初步利用地图的困难性。

  (1)在教室墙壁上悬挂《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政区图》,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近地图、认识地图。

  (2)七年级的教学中,在学生初学地理时,放慢讲课的速度,每一个知识点都落实到地图上,通过反复找反复看,逐渐使学生明白学习地理是离不开地图的。

  2.努力激发学生观察地图的兴趣性。

  (1)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如在第一堂地理课时,让学生看地图分别找出亚洲、中国、贵州省及安顺市的位置。这些简单的查阅,拉近了地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意在引起同学们阅读地图的兴趣。

  (2)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郊游,查阅相关地图,制作路线规划图。使学生感到地图对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是很有用的,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兴趣的源泉在于知识的运用,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把所学知识成功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兴趣十足。

  3.培养学生自觉阅读地图的习惯。

  古人用“左书右图”来说明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地图就是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书,就像学语文离不开字典一样,学习的时候要随时放在身边,以便随时查阅。课堂上、复习预习时,要求学生左边放图,右边放书。

  4.教会学生阅读地图的方法。

  (1)以形记图。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轮廓、形状,找到明显好记的特征,再根据观察出的形状特征把图形记住。

  (2)重点观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出图中的重点图例与关键点,并把它牢记,这些关键点,往往成为今后读图析图的“切入点”。

  (3)对比识记。某些地图有着明显的相似性,如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等统计图,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作比较,“同中求异、异中寻同”,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使学生掌握同类图的判读方法。

  (4)点面结合。有些图必须从点(港口、矿产地、城市、山脉、河流、铁路线等)、面(国家、省区、自然带等)之间的相对位置来帮助记忆和判读。

  (5)地图填注。让学生在地理填充图上填注城市、河流、山脉、矿产、铁路等名称,是提高学生读图、填图能力的良好方法,不仅可帮助学生记忆地理分布知识,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6)简图绘制。引导学生绘制有关地图是提高学生识图、析图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鼓励、指导学生绘制有关简图,如大洲与大洋分布示意简图、中国政区图、等高线图等。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绘制简图,能加深对所绘图中地理知识的理解,对掌握一些绘图的基本技能也很有实践价值。

  5.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以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中国人口分布特点”时可让学生先观察《中国人口分布图》,同学们很易看出:在我国东部、南部地区人口稠密。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呢?这时先提出人的生活工作受哪些环境因素影响大?同学们各抒己见,但总结起来不外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这时可让学生回顾我国的地形特征及降水分布情况,得出人口受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也可与耕地分布图比较,得出人口稠密区也是耕地的主要分布区。各要素明确后再综合总结不难得出:我国人口稠密区是自然条件较好的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区,即东部、南部地区。

  (四)研究的保障条件

  1.时间保证:课题成员均承诺在课题研究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2.资源保证:我校拥有先进而完善的网络设备。学校教师阅览室拥有大量有利于课题研究的期刊资源,这些为研究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

  3.组织管理:学校成立有课题研究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的协调工作,由科教处和教务处统筹安排,组织好研究队伍,确立课题组,做到人员结构合理,确保课题的立项、实施、推进和评价过程的正常进行。

  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3月—4月)

  主要任务:确立课题和人员,制定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搜集关于培养学生读图方法的文献资料。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5月—12月中旬)

  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读图训练、个别辅导、检测评估、专题讲座、听评课、论文撰写、问卷调查等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及综合能力。 第三阶段:课题结题阶段(20xx年12月下旬)

  1.整理研究资料,做出分析,得出结论,并对研究,进行反思评价。

  2.撰写研究报告,申请验收。

  七、课题研究成员与分工

  1、张荣、黄鲲老师:(1)负责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研究计划、课题研究、管理制度、管理措施的制定与监督;

  (2)负责课题理论和操作指导等。

  2、鄢志兰、郭虹老师:负责课题调查资料和数据收集。

  3、胡绪祥、何静老师:负责课题所需的理论学习资料及学生成果资料收集。

  本课题的成员均有很强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和教科研能力。其中,黄鲲老师有多年的地理教学和科研经验,现为西秀高中学科骨干教师,任安顺市地理学会秘书长,课题负责人张荣,现为安顺市五中副校长,西秀区首批区级地理骨干教师,任安顺市地理学会副秘书长。且课题组成员大部分为中学高级教师,具备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

  安顺五中是一所区属优质学校,有着较强的师资队伍,校领导极其重视教科研工作。有学校校长的直接督导,能够给予经费时间等各方面的保障,且有区教育局教研室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我们相信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成功。

课题开题报告4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教学语言的运用是一门艺术,恰当的语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励其前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 对于课堂评价来讲,评价语言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课堂评价是师生情感交融的无形通道,是促进知识建构的有效阶梯。心理学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后,如能及时地得到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层次需要作出积极努力。

  在实践过程中,不难发现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语言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评价语言过于贫乏。教师的课堂评价总是“很好”、“真棒”、“好极了”等语言。

  2评价语言夸大其词。“棒、棒,你真棒”的夸奖声。一些简单的问题,也会掌声雷动。

  3、评价语言过于苛刻,对于学生回答的`答案与自己预设的不一致时,教师不仅没有给予肯定和引导,反而给予讽刺意味的消极评价。

  4、评价语言含糊敷衍。学生回答问题时,常出现矛盾或不确切的情况。对于学生模棱两可的答案,教师常常会把问题抛给学生讨论,或者干脆就不了了之。而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或学生回答得不太准确时,教师一般都置之不理,或者含糊的给予评价。

  针对现今课堂中教师评价用语存在的一些弊端,改变教师评价观念,把握评价的时机,合理的、充分的运用课堂评价语言的魅力,及时的激励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使数学课堂呈现勃勃生机,充满活力。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课堂评价用语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的时空范围内,教师以口语形式,对学生在课堂内的表现做出的即时反馈性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它具有针对性、指向性,是旨在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教学言语。小学数学教学评价除了具备一般课程评价的特征外,还受小学数学独特的学科性质和小学数学教学发展水平的影响,在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类型、评价分析等方面都表现出其独特之处。评价的方式也有多种: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自我评价等等。

  本课题研究以考察目前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用语的现状作为探讨的起点,旨在通过调查当前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用语的现状,分析其特点,对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评价用语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对已有的良好课堂评价用语经验进行总结,并对今后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用语提出策略性建议,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课题开题报告5

  【问题的提出】

  “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一位哲学家如是说。习惯作为行为和性格的中介物,其意义何其重大。“学习习惯”是习惯的一个方面,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好的学习方法或策略,通过不断的重复与练习,从而形成并发展为个体一种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的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对学习产生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对于中学生来说,由于其行为习惯存在很大的可塑性,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课堂学习习惯尤其重要。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只追求学生表面上学习的热闹,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许多老师缺乏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的经验,不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数学学科教育以它独有的优势,成为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得天独厚的重要途径。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习惯直接决定着他们的学习成果。本课题将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入手。

  1、环境方面:人的思维的发展,要靠内在的动力,也要靠外在的条件。一个开放的、民主的、充分尊重个性的环境和心理氛围,有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针对数学教材的通用性、共同性、简约性而提出来的。

  3、学生学习数学不应该是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应让他们“做数学”。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

  4、引导和帮助学生将“已知”的数学知识“还原”成“未完成”的数学,逐渐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培养学生良好数学课堂学习习惯必须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和数学《课程标准》思想,在 “十二五”课题研究的带动下,结合班级及数学学科特点,在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这一目标的前提下,构建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实施创造性思维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索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有效策略,使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积极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一定的创新动力。据此,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

  1、通过研究,建立民主、宽松和愉悦的学习环境,培养敢于尝试、敢于实践、敢于想象的精神。

  2、通过研究,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养成良好的数学课堂学习习惯。

  3、通过研究,实现学习方法的转变。

  4、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养成认真钻研、敢疑敢问、敢冒风险的习惯乃至精神。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养成学生良好课堂学习的习惯。

  2、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归纳与演绎。

  3、弄清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安排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关系机理,探究数学课堂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4、如何设计问题、设计作业、设计活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中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问题设计、作业设计、活动设计。

  【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研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学习动力的良好情感环境,其次,教师在组织艺术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开展活动,鼓励学生有创意的结论,及时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最后,要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学会知识的迁移,进行应用性、扩散性实践,自觉地进行创新实践活动。第二,研究在数学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本课题研究拟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从20xx年3月起,至20xx年4月,为课题准备阶段。主要任务:准备材料,校内论证,撰写《课题申报评审书》,申请立项。目前,本阶段工作已圆满结束。

  第二阶段:从20xx年4月起,至20xx年5月,为课题起步阶段。主要任务:重新审视《课题申报评审书》,进行课题开题论证,制订研究计划。

  第三阶段:从20xx年5月起,至20xx年7月,为课题具体研究阶段。主要任务:按计划进行研究,积累研究的过程资料与个案材料,进行课题中期评估,根据中期评估情况优化研究方法。

  第四阶段:从20xx年7月起,至20xx年12月,为课题结题鉴定阶段。主要任务:对研究过程进行总结,撰写研究文章,撰写结题报告、整理成果材料,申请、接受结题评审。

  本课题研究拟使用以下四种研究方法:

  1、文献法:以经典的创新教育和艺术教育理念为指导,广泛吸纳国内外的实践成果,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

  2、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实施情况的记录,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

  3、行动研究法:在重视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强调实践和探索,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

  4、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事例,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揭示带有普遍性的规律。

  【预期研究成果】

  一、文本成果:

  1、《中学生良好数学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

  2、课题结题报告;

  3、相关论文、教学叙事。

  二、非文本成果:

  1、在学年检测中,班级合格率、优秀率明显高于其他班;

  2、学生参加县以上学科竞赛,获奖率、奖励等级明显高于其他班;

  3、通过研究,努力使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质量观”,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良好数学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

  【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我校是一所有数十年历史的集镇中心学校,又是我县课改基地实验学校之一,开展课题研究有相当的文化基础与实验基础。

  本课题主持人对数学课堂中的良好数学课堂学习习惯培养有一定的研究,曾参加过省级课题一项县级课题的研究,有良好的个人科研习惯与素质。课题主持人具有本科学历、十多年教龄、较强的业务能力、具有较强的思想水平、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组织能力。根据我校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对本课题研究必须的物质,学校将给予保障。

  因此,本课题研究必将取得预期的效果。

课题开题报告6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举行省级课题《基于智慧学习空间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研究》的调研活动。在此,我谨代表石化一小,对各位专家、领导和课题组成员校同仁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并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石化一小创建于1996年,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1413名学生,82名教师,其中安徽省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6人,安庆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人,市学科带头人2人,市、区骨干教师23人。近年来,学校在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区教育局的关心与指导下,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内部管理,优化师资队伍机构,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力争办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我们树立了“让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的办学目标追求,在对“快乐教育”的研究中,逐步形成了“快乐阅读特色”、“校园足球特色”和“校园特色文化活动”三张教育名片,学校曾先后荣获“安徽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小学”、“安庆市示范小学”、“安庆市‘快乐阅读’文化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项目特色学校”、“安徽省最美校园书屋”等二十多项荣誉称号。

  回顾石化一小课题研究工作的历程,我们牢固树立“以科研促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科研促发展”的办学理念,力求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引领作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对教科研工作的规划、管理、指导,不断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我校承担本课题研究的有特级教师陈杰平副校长和骨干教师程张芳副主任以及一批专业素质过硬、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英语老师,更有省、市区专家、领导对课题的引领与指导,这些都为我校参与本次课题研究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坚定了我们参加课题研究的信心。

  在工作中,我们认识到:要引发学校的一种有序的、高层次的、有品位的发展,一定要做课题,实现课题、课程和课堂的三位一体,以课题研究引领学校的发展。

  我校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作为校长,我深感高兴,也倍感责任重大。高兴的是,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激发老师们投身教科研工作的热情,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同时带动各学科的发展;倍感责任的是,如何通过课题研究,积累案例,反思得失,让学校的教研文化达到高的水平,让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发生质的飞跃,让学校的教学质量稳定在一个理想合理的水准上。我期待在聆听专家、领导们高屋建瓴的指导后,会豁然开朗,和老师们一起,再次坚定一个共同的心愿: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切实提高专业素养,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校的高品质发展。

  今天的调研活动,让课题组老师有了一次深入的学习研讨,今天是一个新的起点,期待大家在专家组的指导下,严格按照课题的研究要求和进度安排,做好每一项工作,抓实每一个细节,高起点、严要求,边研究、边实践,使自身的教科研水平和学生的核心素养呈螺旋式成长。在这里,我代表学校郑重承诺:学校会在人员、时间和经费等各个方面予以保障,以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同时,也借此机会,拜托各位专家、领导和成员校同仁们常关注和指导我们的研究过程,为我们指路、导航。我校的课题负责人要利用网络资源,拉近与专家的距离,在与专家的沟通、交流中不断更新方法、丰富经验,增强课题研究的深度与力度。

  最后,再次对今天莅临课题调研活动的各位专家、领导和同仁们表示衷心的感谢!预祝课题研究工作圆满成功!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谢谢!

课题开题报告7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市参加初中数学课改已有几年了,教师们遇到前所末有的提高理论认识与教学水平的机遇。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明了方向,现代教育理论武装了头脑,广大实验区数学教师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精神,积极进行“分层递进教学”、“指导自主学习”、“自学辅导”等课改课题研究,改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努力拓宽学生数学知识面,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许多教师积极开发课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通过新课程的熏陶,不少教师的教学水平(特别是课堂调控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与传统教材相比,数学课改新教材的面孔变得“亲切可爱”,内中除有必要的双基知识外,还不乏有现实生活中美丽精致的画面、有趣的阅读材料及自然、社会与其他学科中的生动素材。教材中设置许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新教材编写者不再躲在幕后,而是经常深入课改第一线,为实验区教师诠释教材编写的理念、意图与结构,与教材使用者面对面互动,倾听使用者的心声,交流创造性使用课改新教材的经验。在三年的初中数学课改实验期间,新教材编写者经常来我市调研、指导、培训,并及时采纳课改实验区广大教师、教研员的合理化建议,尔后对第二轮该教材中的某些结构与内容作了修订与改动。

  前一轮初中数学课改工作虽然取得上述成绩,但在新课堂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区,在新教材的使用方面尚有较大的不足,参加课改的老师们也遇到不少问题。例如:课堂的教学活动尚有“肤浅”、“浮躁”之嫌;一些教育心理学的前沿理论在没能真正理解其真谛的情况下被作为课改研讨或论文的“标签”;现行高考制度尚未根本改革,要解决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问题,初中课改新教材是否应适当补充一些高中学习急需的重要知识、内容与能力要求?针对本地区、本学校的具体情况,初中课改新教材应如何合理使用才能体现其最大价值?等等。以上诸多问题与疑惑时时困扰着课改教师与教研员。

  及时回顾、数学课改的经验得失,有效研究数学课改新教材的使用方法,既是一种动力,又可作为借鉴。为推进学校数学课改工作深化与发展,我们决定进行“初中数学课改新教材的使用研究”的课题实验。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为:促使实验区老师正确、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促进教师、学生与新教材的共同生成与发展,推动初中数学课改工作顺利进行。理论意义为:通过学习与实践,进一步树立实验老师的课改理念,提高他们创造性使用课改新教材的水平与能力。

  三、国内研究概况:

  初中数学课改开展一轮以来,许多实验老师在国内一些刊物杂志发表不少有关新教材使用的文章,对几家出版社的初中实验教材进行分析与比较,并结合课改理念对新教材提出许多合理化的修改意见。但迄今在国内尚缺乏对初中数学课改新教材的`使用方面进行系统的课题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奥苏伯尔(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不仅要以学科知识作为组织教材的理论基础,而且要以心理学作为组织教材的理论基础。”“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3.弗赖登塔尔(荷兰数学教育家)的“数学化”、“再创造”等数学教育思想:“数学教学必须做到'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是去了解学生的数学现实,并由此出发组织数学教学。” “所谓数学化的过程,就是将学生的数学现实进一步提高、组织、抽象的过程。”“数学是通过自己的思想实验'创造数学知识的。学数学和学游泳一样,不实践是不会获得真知的。”

  4.华东师大出版社专家、学者对使用该社初中课改新教材的有关辅导材料。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切实深化数学科课改工作,从而力求达到下列目标:

  1.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师的数学教学素养。通过对新教材的研读,新教法的实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课改队伍,培养一批研究型的教师。

  2.促进学生发展,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的本领。

  3.促进教材发展,有效实践新课程。通过课程专家、数学教材编写专家、实验老师的密切接触互动,努力使教师成为新课程的执行者、创造性使用者与开发者。

  4.促进学校文化的发展,形成校本教研的开拓创新氛围。通过个人反思、同伴交流与专家引领,使校园充满着生动、热烈、有效的教学教研气氛。

课题开题报告8

  【摘要】:

  被誉为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使命。作文评改,作为作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作文教学的效果,从而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高和个性的张扬。但是长期以来,作文评改的主客体定位不清,学生主体间交往活动缺失,作文评改模式单一,缺乏开放、民主的作文评改氛围。广大教师作文评得辛苦,而学生却漠不关心。结果教师徒劳无功,苦不堪言;作文评改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本课题立足初中日常作文评改训练现状,试图优化初中日常作文评改,为作文评改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为此,本研究针对长期以来作文评改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在对学生日常作文情况进行有效调查的基础上,探索作文评改创新的途径。最后,着重阐述了初中日常作文评改和网络环境下初中作文评改的具体实施办法,并通过具体的案例介绍,为现行的初中作文评改创新方法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案。

  【关键词】:

  作文评改 创新途径 自主合作 展示交流互动

  【正文】:

  20xx年XX月XX日,xx县xx中学申报的微型课题研究《初中作文评改方式创新研究》被xx县教学研究室批准立项,我们经过研究讨论,决定开题。

  (一)课题的提出

  1.问题的由来和背景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才能教好作文,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下足了功夫,可为什么依然收效甚微。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现代作家赵树理也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见写好作文,离不开“修改”过程的严格锤炼。对于作文创作有了一定基础的中学生来说,下功夫于“修改”,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忽略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早在1978年,叶圣陶先生在一次座谈会上就谈到:“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事隔近40年,这种“徒劳无功”的现象依然在不断上演。其主要原因是作文评改多采用单一的“教师指导”的形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作文教学中,老师往往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从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未能从学生的内部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对于作文评改的共鸣。导致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视若无睹,评价的反馈作用难以实现。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知作文的目的,没有了写好作文的内在动力,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教师的教学效率低下。

  那么,作文怎么评、怎么改才能提高效率,真正促使学生作文能力得到提高呢?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学生为本、师生互动、立足发展的教学观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重视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我们认为,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作文教学的一项固有的`和极重要的任务,因为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写作能力的一个极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会自己修改文章的人,不可能学会写文章。“初中作文评改方式创新研究”这一课题的提出,就是为了探索一条切实有效的作文评改之路,真正授之以渔,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学会并乐于评价、欣赏与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增强遣词造句、语言感知的能力,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2.课题的界定和说明

  评改新模式。评改是写作的一个延伸。好的作文是评出来的,改出来的,评改更要舍得花时间。课题中提出的评改新模式与以往作文教学中的评改模式不一样,首先评改主体不同,由旧模式中教师为主体向新模式中学生为主体转变,由以往单一的教师的评、改到合作化、多元化的评、改,作文评改新模式的创建力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改、小组合作互评、全班多向互动式评改交流等途径,逐步培养学生自改能力,让学生由乐改到善改,从而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3.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国外作文教学也十分重视学生主体参与作文批改。他们认为初中作文指导最好包括的五个要素,其中有:1.让学生去解释、判断;2.让学生多写、多改;3.让学生早点接触优秀作品。这对本课题有较大的理论参考价值。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

  总结: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探究作文批改的方式方法,并试图从教学设计的层面研究学生参与习作讲评的课堂教学模式。

  4.课题试图解决的问题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课题以探究作文批改的新模式为研究方向,重新给作文评改的角色定位,“主角”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与能力。使作文评改臻于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范式。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如何处理好教师评改与学生评改的关系,作文评改的有效模式的探索等都是本课题关注和试图解决的问题。立足于实践,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这一研究过程本身就包容了理论知识与抽象知识的整合,包容了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本课题的研究必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独立与合作研究过程中构建知识,也必定能将教师从繁杂无功的作文评改中解脱出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5.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新课标对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视是对本课题研究的有力支撑。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它人的协商、交流、合作以及本人进行意义建构而获得。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课题将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学生作文修改中的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改变以往单一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并形成新的学习方式。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作文评改新模式的探究,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修改作文方法,在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学生鉴赏作文、修改作文的能力及自身的写作水平,使学生乐写乐改,并以改促写,进入到写作的良性循环。提高习作讲评课的效率,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习作评改模式,进而提高学生在中考中的作文成绩。

  (三)研究的内容

  1.如何在作文评改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作文及修改作文的兴趣。

  2.在作文评改的研究中如何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作文修改方法,切实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作文水平及鉴赏能力。

  3.在对作文评改新模式的探究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乐写乐改,并以改促写,使写作进入良性循环。

  4.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习作讲评课模式。

  (四)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课题研究的对象:xx县xx中学七至九年级学生。

  (五)研究的方法

  1.现状调查法:课题组教师选定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作文批改方式、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等,找出对策。

  2.资料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

  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充分吸取已有的宝贵经验,从而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3.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实践,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4.个案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在课堂实践中要及时总结发现切实有效的作文批改模式,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5.经验总结法:研究者要能够从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提炼、概括出与研究目标、内容相契合的信息,形成富有理性论文章。

  (六)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xx.1――20xx.2)

  (1)确定课题,成立课题组,加强理论学习,对相关的作文教学理论进行搜集和整理,并组织教师认真分析当前作文批改和习作讲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

  (2)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实施问卷调查,落实课题组成员分工。

  2.实施阶段(20xx.3――20xx.5)

  (1)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的操作方案与学校相关的作文教学常规进行实践,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及时地反馈与总结,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并作详细的记录。积累课题实施中的各种典型案例、教学设计。

  (2)在20xx年5月进行一次系统地阶段性总结,为以后教学工作的改进做好准备。

  3.总结阶段(20xx.6)

  整理所收集的材料,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结题鉴定。

  (七)研究的组织、分工及保障

  1.课题组分工

  课题负责人:XXX

  成 员:XXX XXX

  2.课题研究保障

  (1)经费保证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课题的研究工作,为研究经费提供了优越条件,并能够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协助课题组进行有效的管理,便于课题的开展与实施。

  (2)人员保证

  课题组各成员都是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态度认真,勤奋刻苦,乐于奉献,均为学校的中坚力量,具有丰富的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经验、较高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课题组老师多次发表教科研论文,在各级各类的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学论文评比中均有获奖。

  (八)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方案;

  2.研究论文集: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的教育教学论文汇编;

  3.教学案例与设计集萃: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研究中优秀教学片断及教学设计集萃;

  4.学生作文集: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课题研究中学生优秀作文及精彩点评汇编;

  5.课题研究报告: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6.形成习作讲评课的常规教学模式;

课题开题报告9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学校文化建设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发展积极的学校文化可以为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能源和动力,只有精心打造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才能办出特色鲜明、质量优秀的学校。因此,发展积极的学校文化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只有把学校文化置于统领地位,引领各方面工作协调发展,才能办出人民满意的学校,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在新课程理念下,人文精神的培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重大前沿课题。加强文明素养的熏陶能够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反过来,和谐的校园文化又能以感染、凝聚、激励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向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方面发展。

  “和谐校园”必须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以唤起教育者的文化意识,积极构建开放、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全面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学校是个文化场所,是思想与思想交流、感情与感情沟通、生命与生命对话的场所。学校从事的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创新的工作,但学校不会自然地生成文化,它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有意识地建设和积累。宁溪学校自创建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积极的学校文化以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的研究,学生的人文底蕴、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都表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我们希望

  通过研究,探索出具有宁溪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建设充满人文功能的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人本管理的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文化,使宁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明显提高,积极创建开放、民主、和谐的学校。

  课题提出后,我们将以此为起点,以“科学发展观”和“和谐发展观”为指导,突出文明素养渗透的系统性、渐进性、全面性,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行为实践在文化价值和人文动力影响下趋于高度自觉、规范、文明。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当今,学校文化建设是全面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加强全面和谐与多样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新时期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升学校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任务。钟启泉教授就曾这样强调:“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质是重构学校文化”。任何学校都有承担传递人类已有文化的责任,同时也要承担构建未来社会培养新人的新型文化使命。事实上,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人才观念早已悄然发生变化。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了,社会越来越需要“全才”“通才”。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肩负培养人才使命的学校就应该向社会输送各级各类人才。未来的人才将是素质高度全面、动手能力强、文化内涵深的创新群体,而有着环境熏陶作用的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宁溪学校自创建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积极的学校文化以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的研究,学生的人文底蕴、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都表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我们希望通过研究,探索出具有宁溪特色的积极的学校文化——建设充满人文功能的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人本管理的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文化,使宁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明显提高,积极创建开放、民主、和谐的学校。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践学校“以人为本,快乐教学;科学发展,争创一流”的办学理念,着眼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丰富高雅的校园文化,全面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把学校建设成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育人环境,营造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体现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

  发展积极的学校文化,就必须有一种和谐、自由、积极的学校氛围。这里不仅要有绿化美化的自然环境,诗情画意的文化环境;更重要的是,这里应没有歧视、没有体罚、没有人际间的勾心斗角、没有过重的课业负担;在这里应是人心思进,在思想上体现进步与创新,行为上体现文明与儒雅,心理上体现健康与愉悦,竞争中体现智慧与合作,评价上体现公正与科学,这样的学校方能体现时代的气韵与现代的风采。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打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硬件建设、校园环境、物质资源配置方式等。学校硬件要具备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要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和行为。对学校建筑设施、花草进行整体性规划设计,大到主体建筑,小到角角落落、一草一木,都全面规划设计、精心斟酌取舍,使其更加科学合理。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同时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开辟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等;悬挂张贴名人名言挂图、展示学生书画作品以及设置教育格言和警示句;开辟校园文化长廊、图书角、英语角、学习园地,使学校的每个墙壁、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会“说话”,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化和教育,体现出校园“处处皆教育”的深刻内涵。

课题开题报告10

  课题名称:历史科作业的创新方式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历史作业是巩固历史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而在以往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作业往往被师生所忽视,教师布置的作业习题,不仅形式单调,而且内容机械死板,束缚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风起云涌的今天,这种传统作业模式已在总体上背离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要求,不但影响了历史科课改的推进,更使得学生感到历史的枯燥甚至是厌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作业模式缺乏新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和作业的积极性,影响历史教学和历史科新课改的推进。

  2、传统作业模式下,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锻炼欠缺,难以彰显新课改的精神实质。

  3、传统性的作业方式,使学生的答题模式和思维模式容易程式化,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考察体现不足,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不是很明显;另外,程式化的作业对学生没有明显的区分度,难以体现新课改下的分层教学。

  4、历史学科特点决定,学生认知层面的深度和广度,看待问题的视觉和立场,对待人生和社会的态度及其基本的价值取向都通过特别的作业训练才得以淋漓尽致的彰显。

  因此,历史科作业的创新方式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这一问题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本次研究主要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作业问题而设置,重点是作业的创新,通过集体反复调查和研究寻找出适合高中历史教学和学生、家长承受心理的作业通道的新型作业方式,最为关健的是适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使得教学三维目标的最终实现。

  做好作业创新的几个关键方面:

  1.好奇

  好奇——创新意识的萌芽

  一个学生不能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发现新问题,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学习老师讲的知识,只记忆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善于创新。除了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理外,科学合理的作业设置也会让学生从好奇中掌握知识,并逐步产生了创新的意识。

  2.兴趣

  兴趣——创新思维的营养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他特别强调兴趣的重要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感情的体现,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事实上,只有感兴趣才能自觉地、主动地、竭尽全力去观察它、思考它、探究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历史作业的创新正是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质疑

  质疑——创新行为的举措

  质疑——发现教学,是以智力多边互动为主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教学活动。质疑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的过程,做学习的主人,开启他们的创新思维的闸门。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也是基于培养学生的质疑和探究的能力。

  4.探索

  探索——创新学习的方法

  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求知识的能力,发挥学习中的创新精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作业设置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只有在这种开放性的,多样性的作业设置中,才能更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成长的探究。

  综上所述,在现今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未来的教育不论作何种解释、何种作法,如果不进行作业的创新,就难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技能,也就不可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就不可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性人才。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准备分为三个阶段,用将近三年的时间来完成,具体研究的步骤和举措如下:

  1、筹备及初步实践阶段:XX年4月至XX年6月

  从XX年4月,我们有了准备这一课题的`想法之后,我们积极的翻阅资料,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历史作业和学生学习的现实问题,申请了这一课题并依据实际情况初步制定出自己的研究方案。这一工作历时尽两个月。对传统作业形式和效果进行总结,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以后的作业创新研究做好铺垫和准备。并集体讨论确定研究的角度和方向,以及作业的创新类型,使得本次研究真正解决我们作业类型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能为教学服务,并明确分工和要求,保证课题研究按计划顺利进行。同时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如发放问卷调查、找学生谈话等)了解学生和家长对历史作业的认识、看法、作用和他们需要的历史作业的方式的种类,以便教师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愿意以怎么样的形式让教师呈现出来。最后汇总分析研究,结合新课标要求以及历史组教师的集体智慧,研究出历史作业创新的种类、要求和具体实施步骤。到九月份开学时,以高一年级的学生为对象开始课题的正式研究,具体以两个老师为基准,各自选出两个程度相同的班级为研究对象,在历史科的教学中,除坚持新课改的教学外,在第一学期不特意追求历史科作业的创新,基本上以传统作业模式为基础,督促指导学生完成,让学生学会基本的作业要求和答题技巧。为后期的继续研究打下基础。在第二学期的教学中开始逐步渗透我们的新思想和新方法。

  2、分层试典阶段:XX年6月至XX年10月

  这一阶段是分层试典阶段,此时段学生从认知和思维都有了一个提升,也是我们研究的黄金阶段,依然是两位老师及其高一时选定的学生中的大部分。高二年级时,文理分科,选定程度相同的两个文科班,一个班作业分层布置,学生相互批阅,老师总体讲解,试题选择侧重于主观题,侧重于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和思辨能力的考察,除选择一些常规题目外,适时适地的选择一些开放的题目,主要以小论文的形式来作业,另一个班以常规题目和题型为主,以老师批阅讲解为主。

  3、评估结题阶段:XX年11月至XX年12月

  这一阶段为本课题的评估结题阶段,重点通过对两个班的学生历史考试成绩进行归纳、汇总、分析,得出结论,总结得失,进行课题的结题。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第一阶段:(XX年4月—XX年6月)前期准备阶段

  这是课题立项之前进行的工作,是预研究和课题立项的准备工作阶段,成果形式预计将有调查和分析报告、研究综述等。

  第二阶段:(XX年6月—XX年10月)核心研究阶段

  通过讨论和研究,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适应高中学生历史学习、适合家长、学生承受心理的新的类型的作业,以历史课作业创新的研究为课题呈现出来,以便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服务,并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丰富和完善,使得教育教学的目标能够较快的实现;并将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相关随笔、课件、故事、设计及论文等整理汇总,形成资料,便于以后的教育教学的研究。

  阶段成果预计有教学随笔、研究日志、专题论文、调查问卷等。

  第三阶段(XX年11月—XX年12月)总结结题阶段

  1.对课题研究和开展的工作进行系统反思,整理和升华。

  2.写出研究总结报告。

  3.接受专家评估。请上级课题主管部门进行课题成果鉴定。

  阶段成果预计有实验报告和工作报告、系列录象等。

课题开题报告11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实验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然而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到中学语文作业设计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学生的作业状况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观。“应试教育”背景下所产生的语文作业问题依然根深蒂固,语文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没有思考的余地,抄作业和不做作业的现象尤为严重学生每天的作业。每天除了抄、背、默,就是各种各样的教辅资料,学生疲于应付,苦不堪言。作业存在着忽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人的主观作用的弊端,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缺少学生、教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面对这样的困境,我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申请了此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习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除了知识的累积外,更多地有提高人的辨识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作用,对学生而言,通过新型作业,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益。

  2、搭建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课题研究中,教师设计和整合学生作业的同时,需要学习钻研、需要交流共进,在学习交流中,教师的团队意识会加强,同时可以有效地整合校内资源,增强教研组团体作战能力,其自身的专业素养也将会迅速提高。

  三、课题的研究现状

  国外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设计有不同的.探索,西方一些教育先进国家的作业形式改革,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学生的课程作业主要有四种类型:(1)实践作业。即指有教师指导的各种实验、独立观察、独立完成美术作品及各种动手能力的测试;(2)书面作业。即指客观性测试,其形式有回答简答题、抢答题、写随笔、观察报告、评论、调查报告等;(3)口头、听力作业;(4)表演作业。

  国内,特别是自从“减负”以后,有不少的教师进行过有关作业的设计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有针对性地、系统地设计作业的质和量,让学生一方面有选择地开展个性化的学习,另一方面逐渐学会自主探究,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研究和成果还不多见。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作业设计要体现针对性,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要按照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智能体系,分类设计,如分析型作业、观看型作业、口述型作业、研究型作业等,培养观察、分析、动手、创造、综合等能力。教师要努力改变作业的老面孔,抛弃枯燥乏味的抄写,抛弃茫茫题海的战术,创新地布置作业、科学地评价作业,使作业真正取得理想的质量和效果。树立适应新课程理念的作业观,构建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作业设计体系。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在完成不同类型的作业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收获,并在作业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学以致用,学会在实践活动中检验知识,获得全面、主动的发展,最终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素养的一座桥梁。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优化作业设计的功能。

  2、研究优化作业设计的内容。

  3、研究优化作业设计的形式。

  4、研究优化作业设计的容量。

  5、研究优化作业设计多种学科的整合。

  六、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新课标关于作业的新理念。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轻松、幸福、快乐地成长。积极倡导小组互评互改的形式,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作业的批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解放教师。

  七、课题的研究方法、步骤

  (一)课题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辅之以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

  围绕课题问题,在课题组内组织公开教学,集体备课、评课活动等。根据研究目标,对研究过程中涉及的各种问题作出分析和小结。对本学科学生作跟踪研究,并写出研究报告。

  重视资料积累,按研究内容写出总结。边实践边思考,及时总结,及时推广。研究过程中要对研究成果进行一定数量论文的撰写等。

  (二)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拟用一年时间完成,即完成时间为XX年7月至XX年10月,共分为三个阶段:

  本课题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研究——

  1、准备阶段:(XX.6.10-XX.8.31)

  (1)确定课题。(2)组织调查、问卷检测、分析,制定实验研究方案。

  (3)学习各种现代教学理论、学习领悟新课标的精髓。

  2、实验阶段:(XX.09-XX.07)

  (1)根据研究方案开展实验工作,开展课题实验研讨活动,探究其方法和途径,及时进行经验总结。

  (2)收集与本课题实验有关的各种资料。

  第一步(XX.09—XX.10):问卷调查,摸清我校作业现状。

  1.制作“西安市第47中学学生学习情况”学生问卷调查。

  2.对学生作业问卷情况进行分析

  3.制作“西安市第47中学作业情况”教师问卷调查

  4.对学生教师问卷情况进行分析

  5.举办西安市第47中学作业展

  第二步(XX.10—XX.11):立足校情,制定我校作业方案。

  1.研讨语文学科作业方案

  2.制订语文学科作业方案

  第三步(XX.11—XX.12):充分调研,了解作业方案执行情况。

  1.制作“西安市第47中学学生作业现状的问卷调查”

  2.对问卷进行分析

  3.对现行作业方案进行研讨

  4.撰写语文学科作业现状的调查分析

  第四步(XX.01—XX.03):反复论证,修订作业方案。

  1.召集各班学习委员座谈,了解教师作业布置和学生完成情况。

  2.召集各班优等生5名座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3.召集各班中等生5名座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4.召集各班后进生5名座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5.召集老师座谈,听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

  6.分析现行作业方案存在的不足和修改的方向

  第五步(XX.03—XX.04)修改完善,形成富有特色的作业方案。

  第六步(XX.05—XX.06)实验总结,形成最终的作业方案

  3、总结阶段:(XX.06-XX.07)

  整理实验资料,对阶段性成果及实验效果进行汇总,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并填写上传《西安市XX-XX年度小课题结题申请表》《西安市XX-XX年度小课题结题报告》和相关的研究成果,及时联系指导专家获取指导意见,保证课题研究符合结题要求,争取课题研究获得良好评价。

  八、预期成果

  1.预期难点:

  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设计

  2.创新点:

  通过研究形成一些在学生情感、审美、需求上能接受的提高教学效率的作业设计方法。

  3.成果:

  语文教师树立了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有趣、面向全体、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能不断地关注,不断地探索,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到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到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在这里得到发展。

课题开题报告12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我市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探索“科研促教”的有效途径,促进跟岗学员教学能力的提高,20xx年1月14日,XX市钟XX名师工作室开展了教研活动暨工作室专项课题开题报告会。

  钟起珍老师作了《基于微课的名师工作室研修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的专项课题开题报告,为工作室确立明确的方向标,促进、优化了工作室教师培训,引领工作室成员共同成长,钟老师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精神的敬业精神,无不激发着我们每一个成员的学习和教研热情,报告得到了常平教育局科研专干邝志伟老师和XX市教育局音乐教研员田素梅老师做了精彩的点评和充分肯定,并且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勉励课题组成员把课题做好,共享学习资源。

  上午,刘XX老师的汇报课《我们怎样长大》,带学生体验了二声部合唱的乐趣,课堂运用了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方法学唱歌曲,展示了精彩的课堂;同时,也给我带来一些思考,在我们的常态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在40分钟,较好的完成二声部教学的歌曲,着实有挑战,要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除了老师的引领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基于学生有较好的音乐素养,最基本的就是较好的识谱能力、音准、节奏,基于这个基础上,要完成一节二声部合唱教学,是完全可以的,所以还是要回到我们的教学常态原点来思考,在常态的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是我们音乐教师应该长期坚持,而且要落到实处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对于刘军良老师的这一节课,很多老师都给出了很宝贵的建议,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我也很受启发。

  如;①在二声部的教学中,低声部的'旋律,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唱“骨干音”,从而降低旋律难度,待学生熟悉了骨干音后,在加上其他的音,循序渐进,梯度进行;②在教学中,除了横向考虑,教会学生唱会二声部旋律,老师还可以纵向深入思考和引导学生,如何将二声部唱好,如音乐情感的表达、旋律美的渗透等等。除此之外,我的思考,对于二声部的歌唱教学,如果在我们的常态教学中要较好的达到教学效果,这是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合作努力,也更需要时间的磨合,所以,如果把二声部的教学内容可以放在第二课时进行,这样,给了老师的教学空间,也给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在第一课时对主旋律熟悉的基础上,再第二课时重点渗透二声部教学,循序渐进,而不是急于求成。

  下午,在钟XX名师工作室办公室,工作室成员与学员在钟起珍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笛子培训的年度考核,一首《采茶舞曲》,受到了钟老师鼓励、肯定的评价。

课题开题报告13

  1 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1 课题的核心概念

  1.1.1 科学素养

  OECD即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做出这样的解释:利用前沿的理论来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并未解决方案提供支撑力量,从而可以使人类更加客观的理解自然的改变,并处理以自己的结论就是我们所说的科学素养。

  1.1.2 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学科优势。利用化学课程特别是高中化学新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素养的内涵、并将科学素养的内容在高中化學课程中进行细化,是利用高中化学新课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也是高中化学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1.1.3 化学教学再设计

  是为了能够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的合理,并且依据理论知识、合理的宣传手段,利用系统的思想处理遇到的问题、设置合理的目标,策划处理方案进行筛选,之后实施方案,依据所得结果对方案进行评估修改的一系列过程。

  1.2 课题界定

  基于科学素养教育的化学教学再设计研究,以提高中学生科学素养、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出发点和归宿,深入学习研究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准确解剖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化学教学再设计科学渗透科学素养教育,探寻化学教学再设计实践操作的方法、原则和策略。

  2 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我校是吴江区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很大,本课题的研究是从我校及兄弟学校化学教学实际出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不断加强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总结课例诊断的要素、方法、类型和化学教学再设计的方法、原则和策略。实现:(1)为高中阶段的科学素养教育的教学设计提供帮助,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2)有助于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的厌学思想,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科学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3)有助于教师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并掌握基于科学素养的教学设计模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对国家、社会真正有用的创新性人才。

  3 研究的内容与重点

  3.1 研究内容

  本课题力求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给学生一个空间,一个发挥创造能力的平台,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化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能够对与生活有关的理化生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利与弊,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研究、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从而为将来有可能成为科研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研究重点

  通过对中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调查,分析原因,从科学素养教育与化学教学再设计的内在关系,基于科学素养教育的化学教学再设计的特征、要求和原则等方面,切实有效的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4 研究方法

  4.1 文献研究法

  根据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的问题。其作用有:(1)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2)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3)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4)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4.2 问卷调查法

  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4.3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由教师或与专家及研究人员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把教师的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切实关注课堂实践,关注教师课堂中的教学行为,筛选与研究采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问题,以研究促行动,提高行动效益,加强行动改进。

  4.4 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课题开题报告14

  一、课题名称:

  《构建地方特色美术园本课程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是:

  以《幼儿园工作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为依托,立足于本园的教育实践,依靠全园教师和专业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形成一个低耗高效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适合我园自身发展的、农村幼儿园课程模式。

  其意义在于:

  1、从我园的角度来说,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将会使我园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幼儿园园本课程,从而为我园的发展提供更大空间。

  2、从教师的角度来说,通过吸收教师参与园内的课程建设,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帮助教师成长,促使其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3、从幼儿的角度来说,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能够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亲近社会,尊重和热爱家乡、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培养幼儿的民族意识,让幼儿成为有民族文化创新能力的人,从而促进他们富有个性的发展。

  4、从推广的价值来说,我园探索出的选择、吸收、利用地方资源、民间资源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具体方式、方法和基本原则,以及各种资源的教育价值在幼儿园中如何实现的途径和方法,可以为其他农村园提供具有实践意义的、可操作的经验。

  三、概念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一)概念界定

  建构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儿美术园本课程:是指在充实、完善园本课程的基础上,以美术领域课程为载体,以地方文化为背景,在遵循幼儿教育的总体要求的同时,对幼儿美术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体系等进行修改与调整,让幼儿在伟人事迹的熏陶下,在古人留下的器物的感染下,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通过有趣的美术活动丰富审美经验,萌发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塑造良好的心理美德。

  (二)理论价值

  本研究强调地方教材的开发和民间文化的弘扬,注重环境、内容、材料和形式上的尝试,将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让幼儿在地方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交互作用下探索、创造,激发幼儿对美的向往,培养幼儿创作的乐趣,张扬幼儿的个性,启迪幼儿的智慧。

  四、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优化教育资源、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初步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儿美术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体系。

  2、结合显性的、幼儿可以接受的地方资源,通过欣赏、绘画、手工等美术教育方式,加深幼儿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培养其爱家乡、爱家乡历史文化的情感,促进幼儿身心主动和谐发展。

  3、通过幼儿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的表现和创作,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兴趣和能力。

  4、帮助教师积淀文化底蕴,提高教师筛选资源、选择教材、设计方案和指导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五、研究的内容与措施

  1、在幼儿美术园本课程建构中本地可用地方资源的现状研究。

  要建构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运用地方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来开展幼儿美术教育,首先要理清本地该方面资源的现状,因此我们将通过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可用资源尤其是地方文化资源,承其精华,去其糟粕,整理、转化成幼儿感兴趣的资源手册,以此作为研究的第一步。

  2、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儿美术课程体系研究。

  (1)在遵循《纲要》中美术教育目标的原则下,整理、提炼、修改本园课程中的美术教育的目标、评价体系,初步构建运用地方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进行美术教育的目标和评价体系。

  (2)内容体系的研究。内容体系是落实教育的具体环节,也是研究的重点所在。我们将根据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目标要求和资源状况,从绘画、手工、欣赏三个领域设计出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活动内容,使之形成循序渐进的内容体系。

  3、运用地方资源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策略研究。

  如何将地方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以最有效、最适合的方式引入幼儿美术教育,是本课题难点所在,幼儿美术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本课题在实践引入上的多途径和多通道,因此,我们将尝试结合教师特长,以子课题的形式分层进行以下研究:

  (1)运用地方资源开展幼儿写生活动的研究(负责人:顾爱华老师):尝试以写生作为幼儿美术教育中技能与创造两难的突破口,使“美”与“术”得到相对的统一。

  (2)运用地方资源开展幼儿手工创意活动的研究(负责人:李艳老师)

  (3)运用地方资源开展幼儿绘画活动的研究(负责人:赵婷婷老师)

  (4)运用地方资源开展亲子美术活动的研究(负责人:吴长梅老师)

  4、生成性研究。

  研究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本研究中,我们将尝试突破以往研究从目标到结果单线研究预设性较强的框框,尝试生成性研究,鼓励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收集、生成出更有价值的研究点和研究内容。

  进行调查,另一方面可通过查阅本地历史资料、历史文物等形式进行了解。

  3、在实施课程方案过程中,主要采用准实验的研究方法,用统一评价工具对幼儿实验前后的美术能力进行测试,获取实验成果。

  4、在实施过程中采用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边实践边研究边修正,确保研究方向正确,措施有效。

  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4----XX、9) 主要任务:

  (1)组织准备,成立课题组。

  (2)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收集情报,撰写文献综述。

  (3)申报、立项。

  (4)形成“建构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儿美术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方案”。

  (5)修改、提炼地方特色美术课程的目标、评价体系。(6)在主课题的引领下选择、制定子课题方案,开展将地方资源引入美术课程各领域的策略研究。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XX、9----XX、7) 主要任务:全面实施本课题研究方案:

  (1)依据目标进行前期测试;

  (2)从原生资源、延生资源、再生资源、创生资源四大块收集、整理并形成美术课程资源手册;

  (3)以小中大各年级为单位,在实践中建构相应的内容体系;

  (4)中期鉴定,聘请专家来园指导。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XX、7----XX、12)主要任务:

  (1)后期测试,检测幼儿美术能力的提升情况;

  (2)形成论文集、教学案例集、幼儿作品集等,并进行自我评估;

  (3)整理、统计、分析过程资料,撰写研究报告,邀请专家、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进行鉴定、结题。

  七、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

  一、我园自20xx年12月被列为盐城市美术特色幼儿园以来,对幼儿美术【绘画、手工制作】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长期以来我们搜集了大量“民间材料”“民间自作”“民间游戏”等方面的资料,作为美术特色园本教学课程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在此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有了些经验:一是:教师建立了“玩具、材料就在身边”的观念,充分利用我们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创设可参与和可操作的内容丰富的教育环境。二是:拓展了幼儿的学习的空间,我们带孩子走进田野、打谷场、果园、等他们生活的大环境,这其中蕴涵的丰富教育内容,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教育大课堂,他们通过自己的感官去体验、思考、去探索和学习,实现了孩子对世界的认识促进了能力的发展。三是:充分调动了家长主动参与到搜集、整理、教育的过程中来,促进了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家园形成教育合力。四是:由于用农村的自然材料和废旧材料代替了城市购买的昂贵的材料,为幼儿园节省了大量的资金。

  近几年我园幼儿参加全国美术大赛“成长足迹”荣获第六届金奖、第七、第八届特金奖,参加“童画之星”第四届、第五届幼儿园集体获金奖、特金奖,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基础。

  二、我园于20xx年承担了《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之中》,该课题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重点课题,于20xx年4月成功结题。该课题旨在指导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生动、活泼、全面健康的成长。

  八、保障措施

  1、我园是江苏省优质幼儿园,我们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和教育改革。我园承担着国家、省、市级多项研究课题,充分调动了园内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通过科研实践的探索和锻炼,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现有部分课题已经结题。

  2、参与本课题的研究人员均有大专或以上学历,对于教育科研工作具有一定的经验,大部分人员均为省、市级教育研究课题的核心成员,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保障。

  3、园内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政策和教育理论,培训科研方法,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把转变教育思想落到实处,形成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还制订了奖励制度,对在国家、省、市级评比中获奖或发表刊登的优秀论文及课件予以奖励。

  4、提出教研经费计划,我园每年都拨出款项作为课题研究的经费,这为本课题提供有效的经济保障。

课题开题报告15

  一、题目。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

  二、摘要。要求准确、精练、简朴地概括全文内容。

  三、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引言不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因此要简明扼要。

  内容包括:

  1、提出研究的问题;

  2、介绍研究的背景;

  3、指出研究的目的;

  4、阐明研究的假设;

  5、说明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这是研究报告的重要部分,以实验研究法为例,其内容应包括: 1 、研究的对象及其取样;

  2、仪器设备的应用;

  3、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

  4、操作程序与方法;

  5、操作性概念的界定;

  6、研究结果的统计方法。

  五、研究结果及其分析。这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要求现实与材料要统一、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切忌主观臆断。其内容:

  1、用不同形式表达研究结果;

  2、描述统计的显著性水平差异;

  3、分析结果。

  六、讨论(或小结)。这也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其内容:

  1、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2、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本研究成果的.价值;

  4、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5、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七、结论。这是研究报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简练、措词、慎重、严谨、逻辑性强。

  主要内容:

  1、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2、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否实现了原来的假设;

  3、指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八、参考文献。

  九 、附录。如调查表、测量结果表等。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一、标题

  可使用比正文大1—2号的字型与变化了的字体(黑体)来排列,上空2—3行,下空1—2行。

  二、署名

  接标题下一行,一般写上“××单位课题组”,在右上角打上一个“﹡”,然后在首页文末划一横线下面加注,也注上“﹡”号相呼应。加注时要标明课题的级别、性质、归属、立题年份、负责人姓名、成员(顾问)姓名、研究报告的撰写者以及一些谢辞。也可单独列一页,或放置正文末尾括号中,将具体的工作与成员予以说明。

  三、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内容摘要是对研究报告中所描述的背景、采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结论与提出的新见解的简要说明,以100—300字为宜,接着“××单位课题组”空1—2行,其中“内容摘要”用中括号,变体字。

  关键词除了帮助检索之外,还在于可提醒本研究报告的阅读者着意理解所列词语,以2—5个为宜,紧接着“内容摘要”,其中“关键词”也用中括号,变体字。

  四、正文

  正文是教育科研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提出⑴是揭示问题或困难;⑵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⑶是研究现状的综述⑷是本课题关键概念的界定。

  2、课题研究目标 目标的确定与后文的研究效果分析的思路要一致,有一定的联系。

  3、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这一部分需说明自己对本课题研究思路的角度和特色,还要将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工具、研究步骤等方面的问题交代清楚。

  4、课题已经的内容与方法 这是研究成果的主体,是课题研究内容的全面展开。

  5、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结果是根据研究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展示的客观事实,它告诉我们最终得到什么,这些东西是什么。结果可用图直观表达,也可用文字简要说明。

  五、结论

  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它是在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判断、归纳而概括出更高一个层次的成果或观点。结论指出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今后应怎样办等。

  六、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的研究

  七、报告落笔的时间:

  一般放在正文右下方。

  参考资料的基本格式

  引用对象 基本格式

  书籍类 作者名《书名》(出版社,×年×月版)

  刊物类 作者名《文章题目》(《刊物名》,×年第×版)

  报纸类 作者名《文章题目》(《报纸名》,×年×月×日)

  成果汇编

  一、封面

  说明课题来源、立题编号、课题名、课题负责人和承担单位、立题时间和结题时间等

  二、目录

  三、主报告

  正文小四号,1。5倍间距;大标题(题目)三号,粗黑体;一级子标题四号,黑体;二、三级标题与正文同字号,字体变。附件如篇幅较多,正文可用五号,单倍间距,标题字号相应缩小。

  四、附件

  包括课题申报表、研究方案、立项通知、子课题研究报告、有较强阶段特征的阶段研究报告、相关的研究论文、设计的相关材料(如调查表),相关的个案研究报告、教学设计、活动设计、相关成果的获奖证明及其他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一一般不纳入汇编,在附典型教案或课堂实录时,还应加上相关的点评,以说明该个案对主成果的联系)

【课题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课题开题报告01-09

课题开题报告03-01

护理课题开题报告01-14

关于课题的开题报告02-21

课题开题报告最新06-25

小学课题开题报告06-20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01-09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12-29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05-15

课题开题报告模板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