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读后感>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时间:2023-06-28 15:46:1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4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教师报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4篇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1

  我一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闲暇之余,总该读点杂志或翻阅一些报纸,每次总有或多或少的收获。当我第一次拿到《中国教师报》时,便感到一种惊喜,如一股春风扑面而来。没想到竟然有我们教师自己的报纸。静下心来仔细阅读,我发现该报共有A、B、C、D四个基本版块。不论是“杏坛春晓”、“新观察”、“健康人生”,还是“现代课堂”,每个版块都有让我为之动容的地方。每每读起,我都如获珍宝。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深地爱着我的课堂,爱着我的学生。我也和其他教师一样在实践着新课改要求下的新课堂。我学过“洋思经验”,也实践过“杜郎口教学模式”,但总是收效甚微。我怀疑自己是否在走弯路,是不是没有真正践行新课改的理念,没有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在阅读了该报B版块“建设新课堂”之后,我如梦方醒,我感觉到自己做得是那么微不足道。课改不是纸上谈兵,不是一两个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

  该报“建设新课堂”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建设新课堂的'途径和方法,为我的课堂教学指点迷津,让我从传统教学的束缚中走出来。今天的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再是老师讲,学生说的单向灌输。教学也不再是教师从“一桶水”向“一杯水”倾倒的简单行为,学生不再是被灌输知识的容器。教师已不能治简单地自己知道的知识。教师一次“充电”,终身“放电”的时代已经结束。教师不仅要拥有“一桶水”,更要成为带领学生寻找水源的人。

  该报用寥寥数语,以名校访谈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如何把学生从高耗低效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其中有位名师讲到:“面对目前的课改形势,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改变教师满堂灌,课堂效率低,学生成绩不理想的现状,我们要想继续发展,必须解决这个问题,突破这个瓶颈。我们必须大胆尝试,即使不做第一个吃螃蟹者,也要做敢吃螃蟹者。”课改不需要旁观者,需要的是行动者,第一步再难,我们也要迈出去,只有做了才能成功。

  读了该报,它让我懂得了如何去探索适合自己,同时也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于是,在教学中我不断摸索前行。我把课堂变成一个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经过一学期的课堂实践,我发现每个学生都较以前有所提高,特别是一向上课不爱举手的小杰,课堂上也积极参与活动,学习成绩由50多分很快上升到了80多分。我感到非常高兴,没想到我的初探竟然收到了这么好的效果。

  《中国教师报》为我的课堂教学拨开云雾,让我的课堂逐渐成熟起来。它让我学会了探索,它引导着我正在向优质教学迈进。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2

  第一次见到《中国教师报》,我就深深地被它所吸引。

  那天,是星期六,我参加“北部山区小学六年级学生联考”的阅卷工作。中午休息时,在乡中心小学的办公室里,我随手拿起一份报纸翻阅,映入眼帘的是报头的五个遒劲、洒脱的书法大字:中国教师报。前方还刻着一枚“教师为本”的古篆,字印结合,显得古朴大方。再细看报纸,每期16版的详实内容,众多的精品栏目,涉及教育难点、热点,关心学生成长,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报道国外的教育动态……我仔细地读着每一页报纸。心想:这的确是“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啊!不知不觉间,上班铃声响了,带着一丝遗憾,我恋恋不舍地放下了手中的报纸。

  不久,学校也订阅了这份报纸,再一次看到它,我就像遇见了熟悉的老朋友,禁不住把它紧紧地捧在怀里。

  读着每一期报纸,我慢慢地熟悉了它众多的精彩栏目:《新观察》、《创新课堂》、《班级在线》、《阅读》、《杏坛春晓》……它们是一扇扇明亮的窗口,通向知识和信息的海洋;它们是我的良师益友,在工作和学习中为我指点迷津。

  曾几何时,新课程的实施让我耳目一新,但在教学实践中也有许多东西让我迷惑,一度使我无所适从。看了茅卫东老师主持的“创新课堂”,栏目里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分析,一堂堂精彩的课堂实录,使我了解到全新的教育理念,眼前变得豁然开朗。

  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解成君老师主持的“阅读”栏目,散发着缕缕书香,一篇篇美文,一句句意味深长的哲理,使我的心变得轻盈而充实,生活因此而更精彩。我把这种愉悦带进课堂,在语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美,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字蕴含的情感,在情境中品味文字。用文学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也从学习中收获到甘甜的美果,在本学期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少儿书信大赛”(南康赛区)中,由我辅导陈远香同学所写的书信获得了二等奖,我也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我知道,能取得这些成绩,是《中国教师报》助了我一臂之力。

  “杏坛春晓”栏目更是我的钟爱,读着一位位老师的作品,我渐渐地融入其中,近距离地与作者交流,享受这些朋友带给我学习的快乐。同时,它也使我深深的思索:新的时代,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履行教师的神圣职责?

  我的脑海里闪现出来朱熹的名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是啊,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让知识之泉、精神之泉长流,我们才能肩负起民族希望的重任,我们才不会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3

  《中国教师报》从听说到初次接触后再到走近并爱上她时,只有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光阴不长但却让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身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深深地知道这份工作的责任和义务。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学问,而是要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和他们心灵互通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中国教师报》让我明白,喜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一切教育的根底和前提。教师爱孩子是心灵撞击出的爱的火花;是初春时细雨对幼苗培育的无私;是花苞吐蕊漫人间的芳香……

  还记得初睹《中国教师报》芳颜是在一个舒适的秋天。那是我刚走上教师的岗位没多久,在一次例行的会议前,我顺手拿起了放在报架上的一叠报纸闲适地翻阅起来。在右手一上一下地摇摆中,我的心慢慢地被她所深深吸引。眼前的她就像江南的女子般情感细腻,文风朴实悠长,没有过分的'夸夸其谈,曼妙的字里行间透出的都是发自内心的感慨和实在道理。每逢完成了工作的茶余饭后,我便会走进空荡的会议室里,和她进展心灵的沟通。于是在宁静的气氛里我渐渐熟识了她的风格:《教师教育》、《新课程。课堂》、《班级在线》、《杏坛春晓》……从这里我走出了校园,走向了世界。

  我从《中国教师报》中不仅了解到根本的教育政策还读到了很多震撼心灵的文章。如在《教师,我可以唱歌了吗?》一文中,从简洁的话语中我能感受到一位和善的教师的“机灵奇妙”和孩子的“天真得意”。一个智障的孩子,一颗无法约束自己的心,看着看着,我落泪了,在过多追求分数和课堂纪律的今日,是他们让我感受到了人性迸发出的光芒;而在《晓风轻拂,时间淡淡——读》里,让我知道在被各种低级无聊毫无内涵的所谓流行充满的现在,更应当拂去尘嚣静下心来去品读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珍宝。是啊!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文明,我们总是心安理得认为会永久属于我们,从不曾想过走进它、品读它、理解它、升华它。殊不知在自以为拥有中错过了观赏很多人类的辉煌。身为教师的我们都已经离经典的国学越来越远了,还能希望那些熟识周杰伦、李宇春的孩子们去记起孔子、孟子们的声音吗?当曾经美丽的《高山流水》、《阳春三月》被如今的《双节棍》等流行歌曲所取代时,我们是该快乐时代的进步还是担忧文化的消逝?《中国教师报》让身为语文教师的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缺乏和今后的任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啊!

  《中国教师报》陪我度过了日落星升、花开叶落的岁月。是她让我在工作的迷茫中找到了航行的方向;是她引领着我在浩瀚的天宇中尽情地飞翔;是她陪伴我度过严寒的雪季;是她教会我如何拥有一颗与学生灵犀的心……

  《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暖和的家!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4

  一直听网友们称赞:《中国教师报》是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聪明的报纸,是老师们自己的报纸,于是,从一开始起,便对《中国教师报》有了一份非凡的亲切感。一次,在青年教师座谈会上,分管校长热情的向大家推荐《中国教师报》,并鼓励我们多为她写稿。那时侯,我想像我这样一名普通教师怎么可能发表文章呢?于是,投稿的念头很快就打消了。可是没有想到后来发生的一件小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一天晚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在成长论坛上给大家讲述自己白天碰到的一件“怪事”,那件事及由它所引发的思考让我不由的对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深感忧虑,于是,我直言不讳的在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没想到,论坛上的`一位朋友看了文章后,马上鼓励我把文章投给《中国教师报》。在他的“鼓动”下,我终于鼓起了勇气,通过邮件把文章发给了《中国教师报》,第一次投稿就这样在“匆忙”中开始了。没想到第二天上午,编辑老师立即回复说欲用这篇文章,并认真的和我交流了看法。当时,我有一点惊奇,心中不禁暗自赞叹于《中国教师报》编辑的工作效率之高和他们对普通作者来稿的重视。带着这样一份感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断的督促自己勤积累、多思考,并把自己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感悟和发现写下来,投给《中国教师报》以及其他一些刊物。书写是让思想走向成熟的一条有效途径,和《中国教师报》一起走过的日子里,心情一天天的飞扬起来,学生也和我一起感受着这样一种布满激情的日子,我们一起享受着教育的快乐,一起成长着,原以为平淡乏味的教育生活就这样变得丰盈、多彩起来。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都会碰到一些引人思考的事件,它们如同散落在海边沙滩上的一枚枚闪亮的贝壳,也许不经意间就被我们踩在脚下,冷落在一边,可是,假如我们俯下身去,悉心的将它们拾起、收藏,就会渐渐发现它们的漂亮,发现它们身上留下来的教育的真实痕迹,追寻着这样的痕迹,或许我们就能寻找到改善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教育改革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共同交流,一起参与,一起推动,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拥有自己的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愿《中国教师报》能够成为更多普通教师思考、探索、追求的新起点。

  一份报纸,一杯茶,让烦躁的心慢慢沉淀,在网络中的巧遇,让我认识了你——《中国教师报》。从听说到走近再到走进她,时间虽短,她却很快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她以鲜明的时代性、前瞻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及时性的内容供我学习、吸收,为我更好地善待学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帮助。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相关文章:

《中国教师报》读书笔记01-09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04-12

实习教师报告个人总结04-28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03-15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05-01

特岗教师报考申请书(通用5篇)09-17

美丽中国读后感04-11

《美丽中国》读后感03-17

感动中国读后感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