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读后感>论语读书心得

论语读书心得

时间:2023-07-27 09:02:3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论语读书心得[集锦14篇]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论语读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语读书心得[集锦14篇]

  论语读书心得 篇1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论语有感于许多耳熟能详的名句,我们真正能理解能做到的有多少呢?很多时候我们会思考,疑惑甚至苦闷,会用各种方式去排解这些苦恼烦闷,但往往适得其反,却不知学才是真正解决各种问题的正确方法。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学习他方的.经验,了解人世间不同人的经历,慢慢的你就会感到你突破了一层层迷雾,发现一个新自我的诞生,人们总是在不断突破自我中成长的!而学习就是我们从此岸渡到彼岸的桥梁。

  论语读书心得 篇2

  《论语》,不得不说,它对后来人们的言行举止起着非常重要的启发!

  随着现代文化的逐步发展,《论语》也被人们翻译、演绎了出来。有的为了方使人们更好的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含的人生道理,它被人们改编成了电影、动画片等等。

  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论语》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随着它的广泛传播,人们现在对《论语》的传播的方法的看法也越来越大。因为为了使更多人知道理(了解)《论语》,就把它弄成了各种各样的形势来传播,那些电视剧或是电影为了提高收视率,就把《论语》的内容篡来改去,没有尊重历;打不的人为了敷衍了事,并没有把握和充分散发出《论语》的本质,有违《论语》的本质;也有人认为这是是可以接纳的,因为它假进了文化的'传播……

  人们各有各的意见。或许吧,现在《论语》的传播方法确实各有各的意见。就像古人说所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的确,现在的《论记》被人们搞成了事事非非的样子,这就有违了《论语》的实质。但这也有它对立的一面,这促进了《论语》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论语》。

  如大家所知,《论语》告诫了人们的言行举止;教人们如何做人;如何来对待学习;遇到困难时的态度……

  我们不应该只片面地去看待事物,要全面地去看,去了解它所含的最深刻的意义。就像这《论语》,人们对它的传播方式各怀意见,虽然它现在的传播方法被我们所不以同,但不可否认的的是,它确实,真真实实地使知道《论语》的人越来越多。这使得更多的人通过《论语》所述的,养成了高尚的品格、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此,我认为通过媒体传播的方法是可行的!

  论语读书心得 篇3

  人生需要感悟,有感悟的人生才是睿智的人生。先哲的人生不能复制,但可以创新;先哲的智慧不能抄袭,但可以借鉴。生命,就是在一代又一代的创新和借鉴之中延续、发展。

  19xx年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会议上宣布:“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回到25xx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这一宣布可看作是一家之言。但同时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当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都说要汲取孔子的智慧,孔子究竟有哪些智慧呢?

  孔子的智慧,可以说集中在《论语》里面。《论语》是记载孔子和弟子言论、行为的一部总集。它囊括了孔子的全部思想精髓。用于丹的话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但不同的人读它,却会获取不同的感悟。政治家读它,能够读出为政以德、以人为本的治国安邦之道;哲学家读它,能够读出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的天人和谐之观;教育家读它,能够读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伦理学家读它,能够读出见利思义、博施济众的道德情操;有修养的人能够读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人文关怀,就是普通老百姓也能读出“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的心得体会。我悟性极差,没有能力读出《论语》的“庐山真面目”,但我也读出了一个属于我自己的鲜活的孔子:他超越时空,阅历丰富,一生见过许多人,君王、大臣、英雄、美女、农夫、商人、智者、愚者、狂者、隐者、君子、小人,什么人都见过,这些人如同一把锋利的刻刀,剔除了他不需要的,加固了他所追求的,丰富了他所没有的;他主张发家致富,但必须采取正当手段,鄙弃那种靠不正当竞争发家致富的人,“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体察民生,兴办教育,收费非常低廉,只是十条肉干而已,自古至今,可说是我国民办教育的第一人;他继承文化,也创新文化,他的创新是在坚实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他严肃生活,也享受生活,他的享受是在生命意义和高雅情趣基础上的享受;他向往古典,但也浪漫,他的浪漫是在对生活大彻大悟基础上的幽默和超越;他胸怀宽广、目光睿智、性格慈爱、态度豁达,以他永远的智慧和包容关照历史、关照人类!

  简单的`说,《论语》的真谛是教人们如何得到真正的快乐;它的精华则在于教我们做人的心态。这本书从仁爱之道、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学习之道、诚信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等七个方面阐述了《论语》中所蕴藏的智慧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细细品味过这七个方面,也同时折射出了我自己的影子。

  第一,仁爱之道。

  仁爱是在孔子的论语中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我们常常说让世界充满爱,然而这个简单的爱字说起来简单,其中却蕴含的太多太多的道理。孔子认为仁爱是做人的根本,他不仅是仁爱的一个宣传者,也是一个仁爱的实践者;于丹认为仁爱不仅是一种人格情怀,同时也是一种非常具体的行为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补足来不断的提升和完善自己。而我认为仁爱其实贯穿整个人生,正所谓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人世间的爱情、亲情、友情无不充满爱,爱情中,我宽容,彼此珍惜,对爱人和自己的亲人一样;亲情中,首先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因为他们同样是我们最亲的人;友情中,友爱、友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人的面容永远是我们表情的一面镜子,因为你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就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你。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被仁爱充满,我们自己跟这个世界都会变得更好。

  第二,孝敬之道:“百善孝为先”。

  我们从父母身上索取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父母付出的是人间最宝贵的爱,平时经常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真到自己当了父母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父母有多不容易。也许因为我还没有为人母,对于孝敬父母上,一直不知道如何做起。从读书到现在好多年了,每次回家都是空着手回的,看到同事朋友常常大包小包的拿着东西时,总觉得没有必要,都是一家人,何必那么见外呢?回到家中,也从来是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就在我上大学,重读了论语后,从心里上感觉到了对父母的亏欠,我开始回报,尽管我们能做到的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小到帮忙洗衣、做饭,买一些吃喝用品,但我能深深感受到他们的喜悦。

  第三,智慧之道。

  我一直很崇拜古人的智慧,它们条件没有当今社会的优越,却能留下惊人的文化和遗产,比如秦始皇修建陵墓、长城;历史上的草船借箭、完璧归赵;唐诗宋词等等这些无不流露出古代人们超人的智慧,都令我们现代人敬仰崇拜。《论语》里面,自始至终充满着智慧。有一句谚语说得好,人生的真正成功不在于你凭运气抓了一手好牌,而在于你抓了一手坏牌,但是你能把它打好。人生交往的真正成功不在于你侥幸一路走来遇到的全是君子,而在于你遇到有些不能成为君子的人,当然不一定就是小人,能不能因为从跟你的交往中看到人性中的温暖、善良,看到你对他的体谅、包容,而让他美好的一面更多地表现出来。在于智慧方面,我自己还是非常欠佳的,常常只是羡慕这方面做的好的人,以后需要不断学习。

  第四,学习之道。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每个人从哇哇坠地起就开始学习语言,学习走路,到长大以后学习知识、学习做人,一直到老,都有学不完的事情,真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说到学习,就离不开教师和学生,孔子是一位很好的老师,他的学生桃李满天下,然而他之所以流传到现在两千多年,自然有它独到的教书之道。当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这不仅体现了他的谦虚,而且说明他的好学。在我们生活中,也应该有这样的精神。

  第五,诚信之道。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见诚信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所占的分量。如今社会中,很多企业品牌靠的都是诚信和信用,比如一个新的产品,必须有特别好的口碑才能够立足;一个单位的领导也要讲信用,才能赢得员工和下属的信任,假如作为上司整天不讲信用了,可想而知结果会怎样了;集体是这样,而小到我们每一个人的个体,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想,应该在工作上一丝不苟,认真对待;在家庭对父母、爱人、孩子要坦诚相待;对同事朋友说到做到,不能有欺骗行为,总之,从《论语》出发,结合今天的现实,以《论语》中的诚信来引导今天的生活,走好我们人生的路。

  第六,处世之道。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儒家传统道德中,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智、仁、勇是非常重要的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进而达到成为圣人的目标。“知”在东方文化里并不是知识,书读得好,知识渊博,这是知识,智慧不是知识,也不是聪明。孔子说的“知者不惑”的“知”,等同于佛学中智慧的“智”,而不是聪明。真正有智慧的人,什么事情一到手上,就清楚了,不会迷惑。“仁者不忧”,真正有仁心的人,不会受环境动摇,没有忧烦。“仁”也是神舟电脑的文化内涵之一,公司强调员工应有仁爱之心,同事之间应当互相友爱,上司对下属尤其应当多一些关爱,要把体贴和关怀下属当成份内的工作,尽量为下属排忧解难。“勇者不惧”,真正大勇的人,没有什么可害怕的。但真正的仁和勇,都与大智慧并存的。孔子明确指出:智的最高修为是不惑;仁的最高修为是不忧;勇的最高修为是不惧。虽然成为圣人是极高的境界,不易达到,但是仍可透过修行达成。因为,当一个人要是真正明白做人的真正目的时,他便会因为生活中的自我要求而心性提高、破迷开悟、心生智慧,进而坦然面对人生的喜乐,不庸人自扰,也能锻炼出大无畏的真勇气去面对遭遇的困顿与考验。

  第七,君子之道。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如果一个人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能不为利所动,能够见利而先思义,便是君子;见利而忘义,一味追求个人利益,抛弃人生原则,便是小人。作为一个君子,不管是自己喜欢或不喜欢,只要是符合道义的时候,符合仁义的事情,就要去做,而且要做到最好,不符合的,即使自己喜欢也不能做。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我们能够尽职尽责地按照自强不息的精神去做事了,那么,利也就在其中了。最大的利是使我们活得心情舒畅、问心无愧,而不是富贵,富贵不是人们想求就必然能够得到的,也不是得到之后就永远能拥有的。

  在当今社会这样的竞争压力下,我们有理由不提前成熟吗?“只争朝夕”这句话用在今天是再合适不过了,一万年太久,七十年也太久。

  学习《论语》,学习任何经典,所有古圣先贤的经验最终只有一个真谛,就是使我们的生命在这些智慧光芒的照耀下,提升效率,缩短历程,使我们尽早建立一个君子仁爱情怀,能够符合社会道义标准,不论是对自己的心还是对于社会岗位,都有一种无愧的交待。

  我想圣贤的意义就在于,他以简约的语言点出人生大道,而后世的子孙或蒙昧地,或自觉地,或痛楚地,或欢欣地,一一去实践,从而形成一个民族的灵魂。让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下圆润地融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成分,让我们每一个人真正建立起来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大概这就是《论语》给予我们的终极意义。

  论语读书心得 篇4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论语是孔子和他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字字句句,片片断断记录下来的`,后来《论语》成了举世闻名的古代经典文化,曾经有朝廷宰相仅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他把论语中富有哲理的话讲给昏君听,昏君听了孔子的话后,终于也变成明君了,从此他热心治理国家,国家就强大起来了。

  《论语》中有许多哲理名言,对我们的教育起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因此学习论语是十分有意义的。例如:子有四教,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学生。刚毅木,讷近人,焚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从这些论语中,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我们做事要谨慎,待人要忠诚,要懂得怎样尊重别人。这都是我们做人的准则。

  以后我在为人处世也要这么做,并且每时每刻都提醒自己的伙伴。让大家在学论语的过程中健康成长。

  论语读书心得 篇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清脆悦耳的读书声还在耳边回响,一转眼,我参加论语读书会已经两个学期了。

  坦白说,在我第一次听老师讲《论语》的时候,我以为只要会读,知晓其意即可,但在一次次的接触中,我发现不仅要把它学会,学好,还可以从中体会到做人的“礼”,体会到孔子的教学理念,体会到那一言一行中孔子对学生的期盼。

  每次读书会何老师会让我们轮流主讲,令我记忆最深的是我主讲那一次,讲的是“雍也篇第六”。做主讲,要先做好功课,——查字音、理解句意。在准备的.时候,遇到了历史故事,我就会去查它的背景和相应的资料,在一次次奋笔疾书中,我理解了那些难懂的文字。到了主讲的那一天,在朗朗的书声里,我自信地把准备好的故事有滋有味地讲给大家听,我把人物的资料、生平……生动有趣地讲出来,使得论语的文字更易懂。在讲给大家听的同时,自己也在学习着、改变着,同时也学会了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讲解。

  读书会结尾,何老师都会让我们讲讲本周的收获,以及下周的目标。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我们的言行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我明白了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让别人去做。这个星期我们的实践是日行一善,我感觉自己的心静了一些,因为能更多地关注身边的人,关注自己能为别人做什么。

  《论语》是一本蕴含着生活道理的书,它是千百年来思想的荟萃。感谢老师,感谢同学,能让我在《论语》读书会上遇见中华文化的至宝!

  论语读书心得 篇6

  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飞啊,飞啊,我突然来到了时空隧道,回到20xx年9月1日,这个与众不同的早上,我们相约来到国学课堂,开启了300多天的《论语》学习旅程。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民族,不信神,却敬仰一个人。他所在的家族不是帝王,却历经了两千多年长盛不衰,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孔子!

  孔子是《论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现在让我来介绍一下吧!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死于公元前479年3月1日。孔子原名孔丘,字仲尼。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曾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这句话可得知,孔子在三十岁时便开始办学校了。文人朱熹的`《朱子语类》卷九十三说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可见孔子在人类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孔子身上,我学到了做一个君子必须言行一致,必须明白自己身处的位置。比如:老师就是要做老师的位置上,学生就要在学生的位置上,老师不能违反自己的话,学生也不能出尔反尔,要说到做到。

  孔子的学生也很值得敬佩,首先便是学霸颜回。颜回又名颜渊,或子渊。身为孔子最疼爱的弟子之一的颜回,才四十岁便病死了。那他有什么值得敬佩的呢?有言为证:“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在颜回身上,我学到了即使条件再艰苦,也要坚持学习。

  当然,孔子弟子子路也很让人敬佩。首先,子路很好学。他先后问政、问士、问成人、问事君,分别得到收获。子路也很勇敢,孔子周游列国时,子路总在一旁保护着孔子。同时,子路又很忠心,重视礼节。在卫国大乱中,他不听旁人劝告,坚持救自己的主人子俚,可见他的忠心耿耿。进入主人被劫持的地方与敌人砍杀,被敌人打掉了帽子,他忙去捡,被敌人杀死,临死前还不忘将帽子系在脑袋上,可见他把礼节看得比命还重要。我从子路身上学会了好学、勇敢、忠心等优秀品格。

  读了《论语》,我更深切地接触到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主要以“仁”为中心。“仁”的偏旁表示人,而“二”字的短横线表示自己,长横表示别人,也就是爱自己少一点,爱别人多一点。虽然《论语》二十章的学习结束了,但不代表追求《论语》的学生生涯结束了。希望我继续学习,让自己成为一个君子,发扬儒家文化思想。比如:当纪律委员管理班级纪律时,学习委员却站了出来,我会用《论语》中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劝告他。当班长制定一些对自己有利对他人有害的规定时,我会说:“其身正,不明而行;其身不正,虽命不从。”

  希望《论语》被更多人知晓,让孔子的文化思想传遍整个世界!

  论语读书心得 篇7

  翻开这本蕴含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论语》,便有阵阵淡雅古香迎面扑来,令人心生向往,甘愿遨游在这几千年前的文字话语中,去感悟演奏生命哲理的乐章,洗涤去我们内心的浮躁和杂念,回归本真。

  不同的人读《论语》会有不同的感悟和收获,而我从中获得了学习之道和为人处世。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身为学生的.我们需要将思考与学习同时进行,我们要把我们从书本上所学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变成我们自己的知识和思想,而通过思考我们不仅能知到自己还有那方面是缺失的,并进一步学习来完善自己的不足。而且思考也是对我们所学的东西是否正确的思考,学习过程中难免不会有错误的知识,因此我们需要自我的思考,而不是一味的接受错误知识。在学习方面还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为知道就是知到,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学习最忌讳的是不懂装懂,学习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你知不知道也只有你自己清楚,所以我们不能欺骗自己,不懂也不会有人笑话你,人们只会笑话那些装懂的人。

  在为人处世方面,我觉得《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最好概括与总结。人际交往时我们就应注意当某些事我们自己都做不到时,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不能心胸狭窄,而要宽宏大量,推己及人。如果是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和平等待人的体现。

  《论语》是儒家文学的经典之一,它还有很多价值等着我们去发掘,还有许多内容等着我们去学习和解读。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们不需学《论语》去治理天下,但我们可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和孝敬父母之道,这对我们的道德还是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品中华传统文学,学中华传统美德。

  论语读书心得 篇8

  假期里,我读了许多《论语》故事。给我印象较深刻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就是说:若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做老师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很多人。而每个人都有他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能够成为我们的老师。

  就说说我们班上吧。在这49人的集体里,就有游泳猛将、绘画能手、书法好手、象棋高手……有的钢琴弹得非常棒,有的能歌善舞,有的跑步飞快,还有的`阅读能力超强……

  我们就应该向身边的这些同学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才能不断提高自己。这样,我们就像是万绿丛中的小苗,在阳光的照耀下,雨露的滋润下,不停地吸收着大地丰富的养分,这样才能茁壮成长。

  高山,是一块块的小石头堆积起来的。大海,是一点一滴的水珠汇聚起来的。你若想要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那么,就要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的点滴之长。

  论语读书心得 篇9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思是,我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不理解自己,而担心自己不够了解别人。

  孔子为何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呢,为何不必担心别人不知道我呢?我们大多数人的心态好像和孔子这句话是截然相反的,总是千方百计希望别人知道自己,希望拥有更多的粉丝,希望获得更多的名声、地位、财富等等,这不是我们很多人所执着追求的吗?为何孔子却背道而驰呢?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孔夫子在他那个时代确实是很不被人理解的。

  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唯一能直接感知的就是自己的喜怒哀乐,在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你又理解你的人,就是你自己了。就像你看见两个人在吵架,你先听了一个人的诉苦,只要你不听另一个人的说辞,你一定会更同情诉苦的那个人。

  在我们遇到任何委屈和不公时,都要记得没有人有义务一定要来理解你,但如果你想要变得更好,更强大,你一定要学会去了解别人。先把自己做好了,不必在意别人怎么评价你。

  “患不知人也”,要担心自己没有了解别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学会去了解、进而做到去包容他人。在待人接物的时候,应做到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在不违背自己原则地情况下充分地予以对方尊重与理解。我们应该学会去了解别人,而不是闭塞在自己的空间里。我们不应该总是拿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别人。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所持的想法和观点有着或多或少的出入,这是正常的。当然,“知人”也并非完全就忽视了“自我”。当你通过了解别人的优点后,加以学习,改善自身,不是一件好事吗?当你了解别人的缺点后,对照自己有没有这一的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并引以为戒,也未尝不可啊!这也是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通过了解别人,你不止能听到自己的声音,你还能够听到远方的声音,你的世界是否就更大一些了呢?与此同时,愿意去了解别人是一种能力,在生活中,也会增加很多附加能量,你会发现,只要你愿意探出充满善意的脑袋,就会有人与你挥一挥手,让你看到更宽广的路。

  面对不了解我们的人,愿我们可以不愤怒,不怨恨,收起眼泪和委屈,不必急着去解释,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充实自己,雕琢自己,做喜欢的事,保持正确的方向,开心坦荡。

  论语读书心得 篇10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前一则,那么,他们中必定有我的教师。后一则告诉我们:聪敏而一则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我的人请教为羞耻。这两句话虽是说:几个人在一齐出自20xx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日对我们的学习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不怕犯错误,只要勇于改正就好。孔子就常坦言自我这方面或那方面不如弟子;言行不当的时候,一经别人指出,他就会立即道歉并改正。他的弟子子贡就以往感慨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是说教师对自我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对学生要勤奋教导,不知疲倦。《论语》引孔子的话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去尔已矣。”他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样敢当!我只可是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总不知疲倦,那是能够这样说的。

  在《论语》里对以往犯过错误的少年,孔子表现出宽宏的'胸怀。他说:“人洁以进,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意思是说人家已经去掉了污点而提高,就要赞许他的洁净,对他的过去不应当抓住不放。我想,如果将孔门的七十二贤三千弟子看成是棵棵树苗的话,那孔子就是肥沃的土壤,他们共同营造了一片生命的绿洲,两千多年来,我们华夏大地。这一片绿洲一向点缀装扮着

  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

  经过学习《论语》,我懂得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更让我明白了关于学习和读书的方法、态度,真是得益非浅!

  论语读书心得 篇11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暑假里,我搬出这本尘封在书架的经典,认真研读了前九篇(共二十篇),受益良多。

  《论语》内容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读了《论语》,我知道了孔子之所以被后人称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累积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教会我们应该如何接人待物,而且十分严谨地规范自己,以行动做出表率。

  《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孔子的这个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现代教育者所提倡的。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们希望学生“学而不厌”,首先我们教师要“学而不厌”。“身教胜于言教”,“亲其师,信其道”,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老师,其学生也必然会继承老师的传统养成善学善思的习惯。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秘诀。《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他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由它可以映射着我们的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

  论语读书心得 篇12

  最近读论语,读于丹的解读论语,有了新的感悟。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大家知道,孔子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人。孔夫子正是以这种朴素的、温和的生活态度来影响他的弟子,他的弟子都是一粒种子,把那种生活的态度、生活的智慧广为传播。

  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更进一步加深了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与感悟。

  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做到学与思的.结合,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反思性的教师,才能不断进步。

  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西方的哲人康德说过“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与孔子的这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可见人类在知识的认知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的原则往往是一致的。学习要听别人讲解,也要自己思考,不要一味听信别人。

  只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为了学习而学习,缺少必要的思考,只是一味地学习,大脑却一片空白,学习只为了追求数量,而不在乎质量,结果那就可想而知了。学习在思考,也在于吸收。也有不少人,为了思考而思考,缺少必要的学习。只是一味地思考,没有一定的学习指导,结果思考钻进了死胡同,就难免是非不分。因学习而思考,而感到充实。因思考而学习,而感到明智。可见,学习与思考紧密结合,缺一不可。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论语读书心得 篇13

  当年读《于丹(论语)心得》时,首先被易中天先生的序言所吸引。他说,孔子是灰色的。因为孔子是属于大众的,灰色最具有普适性,与其它色彩搭配,才显示出“和谐”。我不禁击节叹服,易中天先生说得妙极了。而今,在重读了《论语》之后,一个鲜活的孔子形象浮现在眼前。于是,我认为,孔子应当是彩色的。

  洋洋洒洒万言《论语》,记录下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精华。首先,孔子的思想是灵动的,是多姿多彩世界的投影。他的言论涉及到治国从政、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学习探究等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读着这部著作,你的思维应当始终流动运转,联系当今社会人生百态,做出自己的选择与判断。

  其次,从《论语》中你会看出来,孔子他老人家不会摆出来“惟我独尊”的架势,从来没有把自己视为“圣人”,认为自己还有许许多多不足的地方。这才是一位值得敬重的老人,而不是“神”。在他的身上被还原的'是生活的色彩,而不是千百年来强行涂抹在他身上的“油彩”。正因如此,《论语》中所记录的很多是他发自内心的话语,表达着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

  再次,孔子他老人家的积极“入世”思想,也传达出对社会、对人生的热爱,对多姿多彩的世界由衷赞美,并投入自己的实践。

  重读《论语》,常常被一种幸福感所笼罩,为有如此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度,为有如此色彩鲜明的先贤哲人——孔子。

  论语读书心得 篇14

  一个人的经历再丰富,也绝对没有书中提到的那么多,一个人的一生时间有限,不可能什么都懂。我该怎么办?只有学习,从书本上学习,当然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其他的,比如听别人说话,看别人做事,看别人如何成功和失败,也是在学习,但主要是通过看书来学习。俗话说,学者不出门就知道世界上在发生什么。学了该怎么办?我们也应该学以致用,努力在学习和实践中取得成功。不管你不需要学多少,也是白学。学一点用一点,把学到的东西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解决问题。这就是学习的目的,也就是学习。举个例子,数学中有很多公式。先学习公式,然后用公式回答问题。这就是学习。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好士乐学。有些同志一看到书就焦虑,一时读不下去。坐不住就学不会,当然也找不到学习的快乐。试想,书籍是思想本质的集中体现和浓缩。在思维的海洋中徜徉,能够静下心来思考一些事情,应该是很幸福的。中考前,我因病不能学习。回到学校后,我自我压力很大。有时候,我在一节课上做一道物理题,反复检查。我的心没有分心,我的精神世界完全沉浸在数字中。这种投入感觉很好。我不认为所有的感官刺激都像投入的感觉一样好。回答问题后的成功感是外人想象不到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位朋友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我相信真正朋友的'概念是一样的。朋友有两种,真的和假的。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是好的,朋友也是好的,如连绵不断的水,从纯到纯,依靠水,互相帮助。有这样的朋友自然是一件幸福的事。假朋友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利益是这类朋友存在的前提。如果两个人之间没有利益关系,自然就不会成为朋友,或者说这样的人不能称为朋友。

  他不是一个完全有道德的人吗?尽管人们可能不会注意到他,他也不会感到不安。这句话的土点可以翻译成:人们不知道我们可以,但我们不生气,所以我们不是绅士?这在现实世界中更合理。现在有观点认为,能做一点,十点就能做,十点就能做,会有一点成绩。如果你写几篇手稿和文章,你就会被发表。如果你唱一首歌,你会把自己当成明星。太浮躁了。农村俗话说,恐怕别人会把他当傻子。我觉得,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或者说,在某一方面,绝对有比你强的人。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低调,保持低调。那种善于炫耀和开发能量的心态是绝对没有必要的,迟早会吃亏的。

【论语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论语》读书心得02-18

论语读书心得06-13

论语的读书心得02-02

《论语》读书心得【荐】03-24

【荐】《论语》读书心得03-24

《论语》读书心得【热】03-25

【精】《论语》读书心得03-25

【热门】《论语》读书心得03-23

《论语》读书心得【推荐】03-23

《论语》读书心得【热门】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