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读后感>《本质》读后感

《本质》读后感

时间:2024-05-16 14:14:2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本质》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本质》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本质》读后感

《本质》读后感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学生教育的主要指导者,我们老师应当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教育的本质。在闲暇之余,我有幸拜读了英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所著的《教育的本质》一书。下面,我分享一下我的一些个人感悟。

  一、教育的目的

  怀特海提到,一些学校在某个时期充满创造的活力,后来却迂腐而墨守成规。其原因就在于,学校深受呆滞思想的束缚和影响。为了防止这种在思想上的僵化迂腐,我们需要把我们所教授的学科的重点内容讲透彻,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该问题的本质,并非一系列乱而杂的灌输式教育。

  二、教育的节奏

  人类的心智发展有着其内在的规律,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不能忽视和否认这些规律的存在,我们所安排的教育内容和采取的方法必须符合教育的节奏性特点。这就需要我们感悟并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节奏,从而更好地把控教育的节奏。

  三、学习兴趣的培养

  正如怀特海所提到“一个理想的行业,工作即娱乐,娱乐即生活”。这三位一体的思想是技术教育的理想。我们学生的具体学科教育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可以把需要学习的基础学科真正地培养成学生的兴趣爱好,由此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那么其学习效率将会大为提高。

  四、自由和训练的节奏

  怀特海认为,人的智慧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一个人可以轻易地获得知识,但未必能轻易地获得智慧。从“智慧”和“知识”的逻辑关系,引出了“自由”和“训练”的逻辑关系。训练可以来自学生的.自由选择,而自由也能够在训练的帮助下获得了更大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学生自己可以发现自我的不足,从而能够自由地选择不足之处进行训练。作为老师的我们,不仅需要对于书本的知识进行讲解,还需要做的就是能够正确地引导他们,善于发现和训练自我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自我。

  怀特海关于教育的目的和本质有着精辟的见解,书中对于教育高屋建瓴、切中时弊的论述和分析,对于我们有着现实的启发和指导作用。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而非僵死知识和呆滞思维的灌输。

《本质》读后感2

  在《学校管理的本质》一书中,万玮校长引述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教育研究需要三个视角,分别是“飞鸟之眼”“蜻蜓之眼”与“蚂蚁之眼”。这三个视角分别对应宏观、中观与微观。

  (一)飞鸟之眼

  飞鸟的视野比较开阔,看到是大目标,大格局,对于地面微小的物体反而不是那么在意。用飞鸟之眼来看事情,考虑的就是大问题,本原的问题。《西游记》里孙悟空一眼就看穿白骨精假扮的姑娘,大喊一声:妖怪!挥起金箍棒就要打。洞穿真相不同凡响。

  黎巴嫩作家纪伯伦有一首很著名的诗《论孩子》: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这就是飞鸟之眼,让你看清楚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你的孩子的确是因你而来,却不属于你,而且终将离你而去。你还有什么烦恼呢?你们家的孩子,看起来调皮,但有可能是天蓬元帅下凡,投胎到你家。人家早晚有一天是要回天庭的,就这么几年待在你家,你还不好好待他?想想这些,教育孩子过程中偶尔出现的问题都不是事。

  (二)蜻蜓之眼

  蜻蜓的飞行有一定的高度,同时也能接地气。书中提到:蜻蜓之眼,理想的团队成员应具备的三项品德——谦卑、渴求、聪慧。谦卑肯定不是自负,谦卑也不是自卑。渴求是指自我驱动,为的是积极地把事情做好,为有更好的结果多做事、多承担、多学习。应该是为集团,为团队而非为自己的利益,也不是没命地工作、失去自我生活的这种。这里的聪慧不是智力上聪明,而是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知道怎样能有效地与他人处理好关系,能够调适自己的语言和行为。聪慧用在促进团队协作、提升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上,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西游记》中唐僧收了三个徒弟组成团队完成西天取经大业;《三国演义》中刘备桃园三结义,之后三顾茅庐请来诸葛亮,建立蜀汉基业,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马云创业之初,寻找投资人入股最终建立阿里巴巴王国,俞敏洪和合伙人共同创立新东方,遍布全国各地。这个时代需要英雄主义,更需要团队合作者。班级管理、学校管理亦如此。

  (三)蚂蚁之眼

  作为老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学习落后的学生,再发现其身上的缺点时,会表现出气愤,认为这孩子无可救药,老师更多关注的是微观层面的教育。家庭教育中,大多数家长关注的也是微观层面的养育,尤其是妈妈们,买很多育儿书,听很多成功妈妈的经验介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等等。书中提到:教师的.两个角色——教练和指挥。教师应当把自己当作教练,把学生当成客户。教师应当想尽办法激励学生,使学生的潜能得以释放,同时教师的作用和指挥类似,要发挥每一个学生的长处,激发每一个人的潜能,让学生互有分工,共同合作,形成合力。每个教育对象都有不同的特点或说与众不同之处,老师或家长应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也是教师或为人父母的职责所在。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校教育的视角,在不同的高度与角度,看到的都是不同的风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修炼自己,提高素养,去探寻教育的真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本质》读后感3

  《金融的本质》完整记录了伯南克所作全部四讲讲座,第一讲美联储的起源与使命,第二讲二战后的美联储,第三讲美联储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反应,第四讲危机的后遗症。媒体讨论较多是第三讲和第四讲,因为这两讲重点介绍了美联储在次贷危机期间政策制定的考量因素和决策程序,在某种程度也被视为是伯南克对其危机处理措施批评意见的辩解和回应,具有“揭秘”效应,自然也十分吸引眼球。剖析和反省次贷危机的作品早已汗牛充栋,伯主席的评点虽然精道但新意不多,通读《金融的本质》全书,反倒是前两讲关于央行职能和美联储历史这些看似ABC的内容,通过伯南克深入浅出、举重若轻的解读,更引发我的兴趣。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中央银行具有货币发行权、市场规则制定权和监管权,因而成为金融市场的“首脑机关”。一般认为,央行应当具有独立性,最好不受政府的微观干预,目前美联储和欧洲央行也确实具有很大的政策自主权。长期以来,一种批评声音认为我国央行缺少与主要经济体央行一样的独立性,货币政策掣肘过多,金融部门成为政府意志的附庸。也有很多研究认为,政府干预央行决策并不能提高经济政策的效率,相反还会造成社会福利损失。我国货币政策始终与财政政策配合使用,两者搭配关系大致根据经济增速和通货膨胀水平决定。这种“两手抓”的经济治理模式似乎是十分奏效的,最好的证据是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功。但是,随着经济结构转型深入,市场化程度提升和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异化,缺少可预测性和独立性的货币政策在效果上越来越表现出难以驾驭的复杂性,如同是一个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性格中多了叛逆的成分。

  货币政策的影响需要通过特定的渠道层层传导,大家最熟悉的传导渠道是利率渠道,也就是央行通过调整市场关键利率(在我国主要是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影响资金价格,进而影响市场长短期流动性水平。除了利率,信贷也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货币政策导向可以通过金融机构融资供给量的变动体现。一些实证研究表明,在我国,信贷渠道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要明显强于利率渠道。近年来有学者还提出了货币政策传导的风险渠道理论,即央行的货币政策会改变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风险偏好,经验证,货币政策的`风险渠道在我国也显著存在。考虑到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实际影响力,可以认为我国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货币政策实施工具的角色。在这种背景下,商业银行根据央行货币政策节奏而逆周期“翩翩起舞”也就不难解释了。

  古语云,谋定而后动。央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属于经济生活中的“顶层设计”,对每个企业乃至个人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货币政策调控工具,无论是市场化的还是行政化的,都应当遵循科学合理和透明易懂的实施原则,盯紧主要矛盾,为核心目标服务。回归和坚守维护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两大本职,告别过多包揽经济社会发展使命的“父爱主义”,是对央行保持战略定力的考验。好的央行不会同时追逐两只奔跑的兔子,这也是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道出的“金融的本质”。

《本质》读后感4

  《影响力的本质》带给了我们巨大的信心和力量,甚至影响了我们的行为和生活态度。这本书使我对生活的态度有了改变,对人和事有了更深的看法和理解,为人处世的技巧;让别人喜欢你的六种方法;让别人赞同你的十二种方法;改变人而不引起反感的九种方法,等等。这些可以使自己能够更快的成熟,更快的适应和融入社会。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直都是一帆风顺,卡耐基遭受的一生也遭遇了不少的挫折,小时候生活充满辛酸和贫苦,家中因为洪水而没了丰收不得不迁移,母亲过世的打击,失恋的痛苦,贫困受到嘲笑的自卑……但是他并没有向挫折低头,也正是他顽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使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机。

  自己的童年与他相比才知道什么叫幸运,可自己却不知道珍惜。常想我们也要创业,要有好的环境要有足够多的资金,要有良好的'机遇,这些完美的景遇想必不会出现。卡耐基主动开办演讲培训班是种对事业的热爱,并没有纯碎为来赚钱更希望能够帮助更多人能够通过演讲培训后拥有更好的发展优势。演讲培训不断扩展后遭到诸多非难,人们的批评和怀疑没有阻止卡耐基前进的步伐,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甚至引起了总统的关注。

  不管你是个怎样伟大的人,你真正的生活都离不开朋友的支持,成功的背后是许多的辛酸痛楚的总结。卡耐基有三个挚友帮助他支持他令他的事业达到了顶峰,他的命运和林肯极为相似,所以他写了一本关于林肯一生的书籍。林肯是他的榜样,那我们的榜样又是什么?也许我们在确立了理想的同时也该以哪位伟人为榜样。当然朋友也是很重要的,没有朋友的人是最孤独的,无论快乐与否我们都希望有一些支持我们、理解我们的朋友在身边分享一切的喜与乐。

  而恋爱和婚姻也是卡耐基一生重大的挫折。他曾几度失恋,几度伤心欲绝。第一次婚姻的失败,几乎摧毁了卡耐基,还好有了第二次美满的婚姻,让卡耐基从自己的失败教训中总结出婚姻融洽的原则,而夫人的鼓励和支持,卡耐基的事业也再次攀上高峰,奠定了国际级演讲大师,人际关系大师的地位。

  人世沧桑,我们所需要的是气魄和胆识,勇气和信心去战胜一切困难。

《本质》读后感5

  提到“学”这个字,就不禁令人想起“书山有跻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无止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激人奋进的千古名句,以及“苗壁偷光”、“画灰练字”、“头悬梁,锥刺股”的动人场面。古之圣人尚且如此,何况今之众人乎?

  学习,最重要的是端正学习态度。正如子如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学习的确需要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可并不是所有的学子都意识到这一点,即使心知肚明也未必然落到实处,有的人浅尝辄止,远未领略到真谛,就半途而废,岂不惜哉。有的人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结果光阴搭上去,知识未获得,岂不冤哉!也有的人虎头蛇尾,过分沉湎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忽视了另一半的孜孜不倦,到头来种的是西瓜,得的是芝麻,岂不悲哉!“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要想达到胜利的彼岸,贵在持之以恒。对待学习,一知半解就自以为是,稍遇挫折就颓唐不振,持这种态度的人是无法成大器的。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研究海藻时未能钻研到底,结果与新元素失之交臂已年过半百的谈迁在27年心血一夜间化为乌有后,并没有一蹶不振,反而以超人的毅力重振旗鼓,历经艰辛11载,完成了巨著《国榷》。粗的铁棒能磨成纤小的绣花针,靠的是一股坚韧不拔的气概,涓涓细流能穿透刚硬的石块,凭的是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

  倘若你有了这坚持不懈的毅力,再用以专一的态度,就如虎添了。“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你若今天立志做画家,明天发愤当诗人,后天又刻苦练钢琴,鸿鹄之志倒是有了,但这朝三暮四,不专心致志的态度,到头来怕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当然,“两耳不闻面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专一”并不值得肯定。当今社会,一日千里,瞬息万变,不仅要求人们精通数理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对于时事动态,乃至琴棋书画,足球、电脑也不可忽视,这就需要我们在一技之长的基础上,全方位地学习,全方位地获取能量。

  人的一生是在不断学习和积累中度过的。同样是忙碌的一世,结果有的人收获甚微,一事无成。而有的人却硕果累累,功成名就。这些都和学习态度密不可分。前者或如不能一跃十步的骐骥,或如六跪二螯的螃蟹,后者则似十驾的驾马,似一心意的蚯蚓。究其原因,如是而已。

《本质》读后感6

  因为参加了我校一次教师研讨读书会,讨论的中心话题同样围绕一本书--教育是没有用的吗?这本《教育是没有用的》书是全国100所知名中小学校长联名推荐老师阅读,在温州书城一度卖到脱销,而讨论会上也引发了我校老师们的激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好的学生不是学校教出来的,在学生成功的道路上,老师只是阶段性的领路人而已;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比教育更好的方式,去改变一个孩子的现在和未来。

  带着研讨会上的激动和困惑,我回家坐下来重新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阅读着这本书,对书中林格先生提到的观点进行了深深地反思。

  林格先生在开篇里提到:我走了很多学校,面对过数以万计的家长,有一个强烈的感觉,我们现在的老师和家长太累了。我们的教育承担了不应由它来承担的过多的社会压力:升学、就业、致富、当官司、成名成家。这些压力通过考试、升学的途径,全部加到了中小学生的和家长、教师的身上。有一位全国著名的女老师对我说:“我们每天至少需要工作12小时以上,周末也基本上没有休息,没有时间与人交往,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朋友,连家庭都照顾不了,甚至性生活都不合谐。”我听了很震惊。很多人把原因全部归结到应试教育体制上去,我不赞同。我认为解放老师和家长的出路在于转变观念,从教育内涵方面寻找突破口,才是正道。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情是无条件保护甚至扞卫孩子的主动性,而不是控制它。

  确实,现在我们对教育的期待,总是把与各种未来的名利之实捆绑起来了。同样作为一名家长,我希望现在自己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让孩子以后享有更多的自由。这种自由度体现在:自由的`选择去做喜欢的事情;自由地选择自己生活的方式;自由地选择a自己游走的空间。而这一切自由的前提,是他要拥有足够的能量。我们只要播下这棵种子,以爱的水与阳光去浇灌,它总会发芽生长,但至于它要朝哪个方向生长,或者在什么时候结果,结什么样的果,却是超出我们的预期与无法控制的。

  林格先生提到:教育,应当回归到心灵深处。历史止的圣人先哲,用了不同的词阐述基本的心性。基督教徒称之为上帝,印度教徒称之为婆罗门,佛教徒称之为佛性,所有的宗教,都有一个基本的核心,并要求它的教徒用一生深化和体悟这个会核心,这个核心就是心性。我们的日常生活被种种的情绪、思想和欲望所主宰,但有些时候,我们依然能其间清晰、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心灵,可能是在欣赏一支美好的曲子时,可能是在宁静的大自然中流连时,可能是在品尝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时。当我们看到雪花翩翩飘下,看到太阳缓缓升起,看到一束光线射进屋里,都可能让我们瞥见自己内心深处那无比宁静和美好的地方。这些光明、安详、喜悦的感觉,都曾出现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

  从本源上,教育就是用心灵去感应、孕育、温暖另外一颗心灵,让孩子的心灵充满温暖与阳光。这个感应、孕育、温暖的过程就是一个人被培养和被教育的的过程。我们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三个维度,即长、宽、高。长,指擅长,人有一技之长,并能不断学习,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宽,指能与人相处和合作。因为我们是一个社会的人,我们的人才必须善于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更要有包容之心。高,指一个人人格的构建,“高”决定这个器的容量,是关键,因为教育的最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林格先生说:正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人性中的另外一个需要彰显的美是正直之美。树不直,难以长大成材,因为在生长过程中难以舒展,也无法抵抗更多的风雨雷电。人的成长也一样,不正直则不能顺利地接受成长本身所带来的风险,一棵树要健康正直地生长,主要依靠的是:树根的扎实深刻(才能充分吸收养分);树干的力度(才能保持正直生长的方向);树枝的正直向上(才能潇洒自主)。求知也是如此,“树根的扎实深刻”就是稳健踏实的作风,这样才能不断深,从而具备钻研的底气和实力;“树干的力度”就是战胜怠惰克服干扰因素的力量,这样才能形成稳定的求知欲;“树枝的正直向上”就是健康丰富的情感世界,只有爱憎分明,勇于选择,才能树立远大的目标。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早期教育对人生的影响,在全美国选出50名成功人士和50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给他们信,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在收到的回信中,有两封给他的印象最深,一封来自白宫的着名人士,一封来自监狱服刑的犯人,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情: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那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这样写着:“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各不相同。我一眼就看中一个又大又红的,十分喜欢。这时弟弟抢先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妈妈瞪了他一眼,责备地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留给他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口,并把那个最大的苹果奖励给了我。从此我学会了说谎,学会了不择手段,学会了打架,学会了偷抢。反正我可以使用一切投入手段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直到现在被送到了监狱。那位来自白宫的成功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了几个苹果,我和哥哥弟弟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的苹果拿在手上高高举起,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个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最大的苹果。’我们三人比赛锄草,结果我赢了它。

  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付出配得上它的努力。”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正直”的定义,所谓正直,就是通过正当的手段,遵循公平的原则,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同时,也要扞卫和尊重他人正当的收益,帮助弱小,保障他们的利益。而不仅仅是我们经常说的口号--坦荡无私,作风正派。对于孩子来说,主要的就是学会遵循所有的游戏规则。只有遵守规则,才能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充分使用正当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当人不愿意从内心承认规则,就极容易选择投机取巧的方式,而选择了投机取巧并且达到目的之后,人的精神气质以及深层心理结构就会发生改变,或者阴暗,或者低靡,或者消极。这样,不仅会陷井学习的困境之中,人格最终也会受到挑战我们传统的教育文化中,经常会说到一个

《本质》读后感7

  感悟1:商业的本质是创造价值,企业赚钱才能不迷失方向

  商业的本质是如何去创造价值,价值创造又两个标准:

  第一个标准是你能开发出市场接受的新产品和服务,也就是别人没有做的产品你做出来了,你创造价值了。

  第二个标准是价值创造的方法,你不能做出新产品没关系,你生产产品的成本比别人低,这也叫创造价值。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看到过很多企业长期不盈利,有人就讲说你们老讲企业要盈利,这是一种落后的观念。”这种观念本身是违反商业本质的,已经在企业经营的最重要的目标上迷失了方向。

  那么创造价值和赚钱是什么关系?“很多企业家都问过我这个问题,其实,赚钱未必创造价值,而创造价值总要赚钱。”如果创造价值而未赚到钱,这是短期的事情,从长期来说,创造了价值,要想不赚钱都很难。

  感悟2:互联网强大原因的分析

  在传统的行业里,我们看到的都是收益递减,而在互联网技术应用企业中,市场上可以呈现出非常难得的收益递增现象,这对于企业和经济来说,都是渴求的一种效益,即随着企业规模经营的增加,收益不是递减的,而是递增的。原因就在于互联网具备四个效应:梅特卡夫效应、双边市场效应、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这四个效应聚集在一项技术中,使它能够产生一些过去我们看不到的结果。

  梅特卡夫效应——网络的优越性在于它成本增加的比客户数量要慢,而收益增加的比客户数量要快,而且还快好多

  双边市场效应——供给和需求之间的正反馈,不再把需求看成是固定的,而是认为供给可以影响需求,需求反过来又会影响供给,他把这种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反馈叫做双边市场效应。

  规模效应——生产的产品越多,服务的客户越多,单位产品、单一客户服务的成本就越低,这叫规模经济效应。

  协同效应——商品种类多,协同效应虽然也依赖规模,但它源于品种增加所带来的.收入,而不是单一产品平均成本的下降。

  感悟3:商业的本质和互联网的关系

  “商业的本质是什么?互联网是否已经改变了商业的本质?”互联网拥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也改变了企业的管理经营模式,近几年的一种观念是谁要是不触网,谁以后麻烦就大了。以前是工业大规模生产的时代,而现在企业需要具备互联网思维才能生存和发展。于是乎,不少企业开始急急忙忙去拥抱互联网。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很多公司成长为世界领先的超大型的科技公司,但是也有很多公司倒在了通往成功的路上。

  感悟4:当前风口工业互联网

  消费互联网自21世纪初至今经历了它的黄金时期,有迹象表明它的巅峰已过,但这并不意味着互联网时代渐近尾声。工业互联网方兴未艾,移动互联网加数字技术齐头并进,机器互联和人机互联繁荣发展,万物互联的供给侧一旦对接已然高度互联网化的需求端,新的生态与商业模式值得期待。工业互联网的价值:

  1、工业互联网可以使企业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缩短交货期。

  2、“数字化+工业互联网”可以实现大规模定制。

  3、工业互联网能够帮助传统企业,特别是制造型企业向服务业转型。

  4、工业互联网带来设备和人员效率的提高。

  5、工业互联网能够形成具有想象空间的生态体系。

《本质》读后感8

  职业规划是一个不断匹配和调整的过程,很多人一辈子都搞不清楚自己擅长什么。发现性格特点,了解自己,挖掘自己非常擅长的事情,指一个场景,自己做的特别棒,可能自己没有发现,但是别人经常称赞自己。静静的回想过往做过的事情,或者请教别人,自己身上有什么优点。我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真诚)。喜欢的事情不断缩小范围,找到共性。例如是喜欢交流还是思考。了解行业规则,然后匹配。确立职业目标之后,要及时扮演这个角色,及时去碰去撞。

  人生最重要的两个时刻:你出生的那一天和你找到自己生命意义的时候。

  领导团队:激发团队战斗力,真实和信任,不断的追求真实和信任。公司团队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在真实情况之上建立目标,不要过于乐观。例如海贼模式,对自己负责,成为领导者之前,自己的成功来自于自己的成长。成为领导之后,自己的成功来自于帮助他人的成长。公司的.业绩需要持续的增长,为公司注入新鲜的血液,进行换血。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但是公司没有时间去匹配,公司只负责用人,教育是上帝的事情,即使给员工高额的赔偿金也是可以得。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想法,逼迫原来的团队不断的成长,集中资源,全力以赴的投入,不要低估对手。

  创新:每个员工都要有优化自己手上工作的意识。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好公司就是好人才聚集的公司。

  薪酬:和优秀人员谈感情就是耍流氓,就是谈钱。

  协同力:使命,行动,结果

  使命和员工:尼尔森改使命,目标远大,鼓舞人心,切合实际。

  行为:拥有开放的思维,有整合数据的热情(保安,小区,扫码枪)

  结果:奖励促进使命的行为。没有落实机制的保障没有人听得进去。

  解雇和公司使命的不一样的人,发两次大的奖金和目标相关。

  不能留的人:无所事事,胆小懦弱,陈词滥调。

  CEO需要不断向员工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在我这个地方每周投资40个小时是有必要负责的。

  管理者要不断愉快的展示慷慨的基因。国内不善于解释这部分,很难笼络人心。

  CEO要主动直面创伤,让员工知道现状,在精神层面给大家激励。

  基于数据做判断,困难时期更要做好战略流程。(1评估竞争对手。2分析竞争对手的活动。3分析自己的状况4看最近有什么改变因素5自身的优势是什么)

  不断梳理自己的组织架构,

  不做无谓的担忧,如果真的看到端倪,而是应该立刻行动,反复纠结没有任何价值。直接解决维问题。

《本质》读后感9

  在读《学校管理的本质》之前也粗浅的看过几本万玮校长的书,例如《班主任兵法》《教师的五重境界》《40岁开始学做教育》,尤其是《班主任兵法》印象较为深刻。万校长的书可读性都很强,《学校管理的本质》这本书中收录了很多作者的演讲稿和随笔,内容上贴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还有很多鲜活的案例,读起来引人深思。

  在读《学校管理的本质》的时候,不由想起之前学校发给我们的李希贵校长的书,李希贵校长的团队也曾到上海平和双语学校交流指导。这两所学校有很多相似的地方:1。两位校长都有旅美的经历。2。学校管理中都引入了很多西方的管理理念。3。都在不断的进行实验与创新。4。都地处发达地区,教育的发展也相对领先,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本书读过两遍,刚拿到手的时候通读了一遍,在准备读书交流的时候又选择其中的章节细读了一遍。读完本书,有以下几点印象比较深刻:

  一、要事优先,计划执行

  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学校的管理者都是具体事务的执行者,自己做事的效率直接影响着学校工作的推行进度,所以工作必须追求科学性、合理性,避免陷入繁忙而凌乱的琐事之中,而错失抬头看路的机会。书中谈到时间管理的四象限图,我们可以把事件分为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两个维度构建了一个二维坐标形成四个象限。分别为重要而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紧急。正如书中所说,我们在具体应对的时候,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重要而紧急的事情认真做,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有计划的做,紧急不重要的事情可以请别人做,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可以不做。总之“要事优先,计划执行”。

  二、教育需要“文化场”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就是把所学的东西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在万玮校长看来,剩下的东西就是人格和气质。教育者的人格会直接影响学生,教育者的价值观、个性特征也会直接的影响到学生,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直接可以教授的。学校无法改变学生的基因,但可以改变学生的.气质。这样看来,文化育人的作用尤为明显,而学校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场”。作为学校文化的营造者和经营者,得在文化建设上下功夫,像物理的磁场一样,不仅需要建立磁场,还要把磁性变的越来越强,这样育人效果才会更明显。

  同样,学校的管理也需要“文化场”。有人说三流的管理靠权威,二流的管理靠制度,一流的管理靠文化,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这句话都适用。但不是说权威和制度不重要,权威是推动力,制度是约束力,文化是引导力。同样,良好的制度持之以恒就会变成文化,文化的引导力是逐渐形成的,首先是文化认知,其次是文化认同,最后是文化自觉。例如我们学校的教研文化,很多工作已执行了十余年,年轻教师从选择行知开始就对行知学校有了一定的文化认知,进入行知以后通过亲身体验逐渐产生了文化认同,再到后面就形成了文化自觉,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也许就是文化的魅力,不需要行政推动教师便自觉执行。

  3。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

  世界著名作家、大思想家斯宾塞·约翰逊曾经说过“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他曾创作的一个寓言故事《谁动了我的奶酪?》我们都曾读过。书中主要讲述4个“人物”—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找寻奶酪的故事。“哼哼”“唧唧”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产生惰性心理,惰性就像惰性气体一样,阻碍了化学反应,成为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嗅嗅”“匆匆”始终保持警惕,不懈怠不放松,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消沉,在现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万玮校长在谈到改变与创新的时候,提出创新的本质就是打破,打破之后再重构,建立新的结构。教育的过程中强调坚持,但坚持有时会演变成固化,固化最终会影响发展。我们学校的教师队伍很年轻,学校的管理理念也很新,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但优化和创新,例如社团建设、校本课程、自主命题、青蓝工程、先听后教等等,学校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支持,师生们也在创新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好的学校管理就是搭台、成长与赋能。通过要事优先,计划执行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为师生发展搭台;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场”化无为为有为,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通过改变与创新保持发展的不竭动力,为学校的发展赋能。

《本质》读后感10

  书籍是全社会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象这春天里没有阳光,缺少生机。万玮校长从一线数学教师成长为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校长,一路走过来,x校长有许多的经历和心得,通过《学校管理的品质》这本书,向读者娓娓道来。读完这本书,有很多地方引起我共鸣,现整理如下,与大家分享。

  1、管理即服务

  本书的第14页,万校长说,管理要去行政化,为教师和学生服务。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不能只是发号施令,要为师生服务。服务,我认为可以分为行动方面的服务和思想方面的服务,很多管理者,腿比较勤快,能及时提供行动上的服务,但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这远远是不够的。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学校的管理者要来自一线的教师。作为管理者,应该在教学、教研、育人方面能为教师提供服务,所以专业方面不能比教师差。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在教学一线摸爬滚打出来的。

  2、以课程为抓手,促教师发展、学生成长

  本书的第10页,万玮校长说,学校的建设应该是以课程为中心,而不是以生源为中心。每所学校都大同小异,如同汽车,所有汽车的常规功能都差不多,很多功能根本用不上,大家平时基本不用的功能,那不是核心,汽车的核心技术是发动机。很多学校有这个特色那个特色,但基本都不是教育的核心,学校发展的核心是课程,通过课程建设,促使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从而提升学校品质。课程建设,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万校长说,学校里真正核心的课程只有两个,体育和阅读,我认为不全面,学校里真正核心的课程应该是三个,体育、阅读和思维。

  3、如何看待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本书的第20页,谈到二元对立论,由此我想到一直让大家争论的话题,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很多人认为,学校教育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对立的,有他无我。何为素质?我认为,学校通过课程、活动等让学生养成好习惯,勤于动手、思考,让同学们有上进心、责任担当的意识,还要让学生体格健壮、心态阳光。如果我们的学生具备或者说基本具备这些素质,教师在学科教学方面适时提出专业的要求和指导,同学们的学科成绩不会差的,自然也就解决了应试问题。所以我认为成绩是素质教育的附属品。

  4、无为而有为

  本书的第34页说到,事情做成功了,别人并没有感觉到顶层设计者的存在,觉得是自己的成就。这就是管理者非常高的境界了,一般的人是达不到的。我们管理者要让老师感觉到自己岗位的存在性,当然,这种存在感不是折腾老师获得的,而是由于你的存在,让老师们感觉到方便或者一种依赖。要是你一个月或者一个学期不在岗位,老师们都没任何感觉,那你这个岗位就可以考虑撤掉了。作为分管领导,要甘于做幕后工作,搭台给老师或者中层,不与老师或者中层抢功,但要敢于承担责任。

  5、以变革求发展

  本书的第37页谈到变革,每一项变革背后的工程都很浩大,都很折腾人,但为什么还要变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任何一项制度、举措都有时间、空间的局限性,它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空间是合理的,能促进学校的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部客观的.条件、环境的改变,可能就要改进、完善,也可能有更好的制度、举措能取代它。但我们的变革不是人为的折腾老师,而是向着积极的方向去发展老师。安于现状、按部就班的工作,就是温水煮青蛙!就如体育训练,如果训练一直是匀速跑,人不累很舒服,但很难提高成绩,充其量只能减脂,按照规律跑很累也折腾人,但确实能有效提高成绩。例如,我们站塘校区近两年新入职的老师占三分之二还多,根据这个实际情况,我们就采取了一些变革,只要方向不错,坚持一两年肯定有惊喜。

  6、保持旺盛的工作状态

  本书的第59页万校长说,在做了校长之后,他时常提醒自己戒急用忍,要老成持重,过了几年都过成了自己讨厌的模样。受传统文化影响,国人都信奉中庸之道,无过便是功,尤其是人到中年,头顶上有个帽子,更是不敢越雷池一步,守住家业就行了。其实,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前任给你再好的基础,守是守不住的,必须要进取,积极主动求发展。也许,作为管理者,我们自身不年轻了,不干也差不到哪里去,再干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我们老师还年轻,我们的干部队伍年轻,我们要带着他们发展、进步,必须要有这种使命感,这是作为领导的职业操守。

  7、关于教师基本功

  读到本书的第130页,我感觉我们可能太注重教师的教学上的基本功、专业知识的发展了。在小学、初中阶段,学科知识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学生学得苦、学得累,时常有厌学情绪。在义务教育阶段,我认为教师的亲和力、幽默感、讲笑话等方面的技能也是我们老师不可忽视的基本功。试想,课堂上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了,知识比较枯燥时,这个时候老师搞一句冷幽默,或者一个笑话,同学们一下就振奋起来,情绪高涨,听课效果自然不一样了。所以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8、一点异议

  万玮校长是一名数学老师,但喜欢阅读,人文素养马马虎虎,知识面还好。我也是一名数学老师,与万校长比有点汗颜。但对于本书的第57页内容,我有不同看法。蜀国被魏国灭国,人口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想当年蒙古十万骑兵,横扫欧亚大陆。诸葛亮的悲哀是跟错了领导,以诸葛亮的才能,要是跟一个雄主,肯定能成就一番功名事业。所以任何一个单位,领导非常重要!另外,不管是对于个人还是单位,发展也要考虑势,处在上升势头,那就是椰风挡不住,认定是对的事情就要雷厉风行,不能犹豫,错失机会。反之,就要慎重,没有条件那就要借势,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借势而为,趁势而上!

《本质》读后感11

  为什么贫穷?

  为什么他们吃不饱饭还要买电视?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即使上了学也不爱学习?为什么他们放着免费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却要自己花钱买药?为什么他们能创业却难以守业?为什么大多数人认为小额信贷、穷人银行没什么效用?

  15年以来,为了弄清为什么会贫穷,贫穷又会导致哪些特定问题,从而不断让穷人陷入无法逃离“贫穷陷阱”的怪圈,两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调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援助、政府、NGO等生活的多个方面,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

  同时,本书也对关于贫穷的`一些流行观点进行了反思,比如援助越多穷人的依赖性越强,外部援助不起作用等等。他们指出,多年来的扶贫政策大都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就在于人们对于贫穷的理解不够深刻,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他们通过大量的实例,提出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建议,寻找那些经得起检验的扶贫方案,为政策制定者、慈善家、政治家及所有希望天下脱贫的人提供了重要指导。

《本质》读后感12

  “你越能触及问题的本质,得到真知灼见的效率就越高。”练就思考的能力,以及拥有不断迭代的思维方式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之道。本书把洞察事物底层逻辑的思考方法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让我们在许多问题前得到了新的解答方式。

  如何看透本质?

  所谓本质思考力,就是通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透事物的根本属性、问题的根源和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能够直击本质的人通常都有较强的概念能力,例如:1.能够给出事物内涵逻辑的清晰的,2.做出准确简单的类比,3.打出精妙的比方。书中也给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先归纳后抽象,结构分析等多种方法去探寻本质。当然,看透本质并不能解答所有问题,能够将其举一反三灵活应用,才能达到最终目的。因此作者还提出需要掌握三种高阶的思维方式——迁移思考、升维思考、逆向思考。

  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升维思考,即通过更高一级的思维方式来帮我们解决那些看起来“无解”的问题,看到更宏大更高维的`世界。总而言之,要不断升级自己的世界观,跳出眼前问题的限制与常规解法,不然格局和思维是很难随之打开的。具体如何去升维思考,有以下几种方法:

  层级思考法:

  决定我们行为的,并不是“行为”本身,而是那些更高一层的东西。在理解层次中,环境、行为、能力被称为低三层(即我们可以意识到的层次),而价值观、身份、愿景被称为高三层(更多的是潜意识层?)。对个人而言,作出决定时需思考这件事对以后的发展有没有帮助和意义,要充分考虑是否符合自己的身份、愿景和价值观;对企业而言,当要做出重要决策或部署重大战略,首先要到“高三层”(愿景、使命、价值观)去看看,这件事情对5~10年以后的发展有没有影响、是不是符合企业的愿景、是不是匹配企业的价值观。

  时间轴思考法:

  不断用时间维度去思考事物,重不重要就很容易被看清楚。例如用该方法来看自己的人生,把人生的长河比做一个无限长的时间轴,A是人生的起点,B是人生的终点,假设在中途的某一点遇到不幸或困境,如何应对呢?书中有提到几点,站到更远处/站在时间轴的终点/退到时间线外。当把时间拉长,站在50年以后看现在,就觉得现在经历的一切都不那么重要了;当站在人生时间轴的终点上,若无悔此时的决定,那就下定决心去做,不论结果,这样内心也会获得平静。人生路很长,不能因为眼前的一点小事,而阻碍自己去追寻更好生活。

  第三选择思考法:

  当面对问题或困难抉择,大多数人都会产生成功或者失败两种结局,但并非所有选择都得非黑即白、非此即彼,还有一种选择叫进退自如、行于中道。“正如那句非常著名的话所说的:如果你只会一种做事的方法那你就和机器人无异;如果你只会两种做事的方法,你就会陷入两难的境地;如果你想真正地拥有灵活性,你就必须至少掌握三种做事的方法”。当我们面临两难抉择时,不妨问问自己,如果有第三个选择,那将是什么?通过转换视角,在更大的领域内去寻求出路。

  最后引用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的话:“比别人多花两倍时间思考的人,可以拥有十倍于别人的收入;比别人多花三倍时间思考的人,就能比别人多赚百倍的利润。”造成人与人之前差距的根本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拥有看透本质的能力,才能让你走的更高更远。

《本质》读后感13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人的生命价值的实现和创造价值的过程。这是一段历史,一部商业史,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段旅程中,有人不断地在创造,也经历了不同的人生历程,有人在创业过程中经历了各种困难,但是都没有让他们倒下,因为在创业过程中,他们始终都怀着一颗坚持不懈的心,坚持了最初的信心,坚持了最初创业的`动力。

  这本书中的人物都是平凡而又普通的人物,但却有着伟大的创业精神。

  我们每一位营销员的工作不可能一辈子都是一帆风顺的,总是会遇到艰难险阻。但我们不能放弃,我们要学会面对,学会坚持。

  我们都知道,做销售很容易,做出来的东西总是难以完成。但是坚持不懈的人总是会有一种成就感,会在不经意的情况中提高自己。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几个案例的论证,说明了营销的本质,也说明了一个人能否有成就,与他们对待工作的心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碰到各种困难,而在这些困难的面前,有时我们的态度会千差万别,甚至不是很认真。而这些不同态度却能造就一批优秀的人。所以,当我们在困难面前,不气馁,不退缩,勇往直前,那么,我们的工作将会有很好的成效,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的精彩。

  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认认真真,勤勤恳恳的对待每一件事。

《本质》读后感14

  《商业的本质》由前通用电气公司(GE)董事长杰克·韦尔奇和他的妻子苏茜·韦尔奇所著。杰克·韦尔奇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管理者之一,其管理思想曾经启迪了一代中国企业家。

  一、商业篇:一切为打赢

  商业篇重点探讨了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企业应该采取哪些组织和运作模式才能在市场上出奇制胜。作者提出了企业实现快速增长的六大突破口,重点是协同力和领导力。

  协同力就是让使命、行动与结果协同起来。一个好的使命会让每一名员工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能让所有人为了实现共同的使命而协同奋斗。如果一个公司能够真正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使命,难么其员工的一举一动都会表现出同理心。在提升协同力的过程中,完全可以把人事变动作为一种积极的激励手段。

  领导力对激发协同力、消除工作中的'痛苦具有关键作用。如果一个停滞不前的公司想要焕发出新的领导力,那么管理者就必须重建公司的使命、价值观以及结果评价体系,这两者绝对是密不可分的,必须相辅相成。

  二、团队篇:商业归根结底是一项团队运动

  领导者必须创造一个集思广益的环境,让每个员工感觉自己的声音得到了倾听,感觉自己得到了尊重,让每一个员工参与企业发展过程。如何打造一支卓越团队,谈到了如何招聘人才、激励人才、培养人才以及留住人才。要打造一个优秀的团队,必须先招聘到优秀的队员。一些人在面试过程中表现得像个行家里手,而真正工作起来却不尽如人意。招聘者必须先知道公司需要哪些能力和行为方式才能赢得竞争,然后要深入考核应聘者,看看他们是否具备这些素质。如何留住人才是所有领导值得深思的问题,作为一位领导者,你的职责就是让下属有幸福感,只有这样,才能够留住人才。“天才、流浪汉、小偷”,这三类管理起来特别具有挑战性。所谓的“天才”是指那些从事尖端、复杂的技术工作的员工。管理天才和管理普通人在本质上没有区别。你都需要真诚的关心他们,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流浪汉”是指在家工作的人、自由职业者或合同工。利用信息时代下的技术手段,传递公司文化与精神,公司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小偷”是指经常导致你浪费时间和精力的员工、业绩不佳的员工和经常制造矛盾的员工。要用坦诚和勇气坚决回击,为他们找个另外的出路,这些人需要让贤,适时向他们说“再见”。

  三、职业管理篇:生命应该如何度过

  职业管理篇,探讨的重点是职业管理。作者提出了他的忠告和建议,去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不做让自己不开心的事,生活不只有创业一种方式,你的选择很大程度会平衡工作与生活,尽快迎来懂得生存意义的那一天。人和事业一样都会遇到低谷,要克服他,不只是完成任务,要超额完成,脚踏实地寻找支持者,三人行必有我师。

  毫无异议,GE是成功的,但学习模仿GE却不一定能够成功,解决问题才是成功之道。超越,必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获得新的成长。商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能够紧跟时代的变化而不落伍学习持续不断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商业的本质,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团队,更好地度过职业生涯。

《本质》读后感15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营销的地位仅次于战略,所以,营销的本质被安放在第三章。

  营销是围绕消费者展开的,所以如何理解消费者就成了第一部分的内容;

  其次,基于中国企业生存坐标的6大改变,营销从战略层面讲应该如何设定,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和逻辑;

  再次,营销中的一种手段现在正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文化营销,应该如何理解?

  最后,营销思维的重点和思路。

  具体来说:

  一、你可能会说“消费者”还有啥不好理解的吗?确实是,起初我也会有这样的念头,可是一家企业是否理解消费者这个概念,一定是要通过其一系列经营行为才能得以评判的。更多的中国企业根本没有想去尝试理解消费者,而是在教育、强硬地告知消费者。

  企业的眼光总是盯着行业内的龙头老大,这让我想起了《大败局》当中国亚细亚的失败经历,你还记得吗?亚细亚在国内通过服务形式的创新大获市场好评时,王遂舟开始将目光投向仟村百货,看到仟村百货在全中国跑马圈地时便按耐不住。最终也走向了没落。——因为他误把竞争对手的变化理解为市场的变化。

  中国的企业骨子里都有一种“赶超拼”的尽头,彼此一定要较劲、模仿和跟风,以致于企业根本不去关注消费者自身的利益,而是彼此间相互模仿营销创新手段,在价格战、社会公益活动和并购战中杀得你死我活。当然,也有在拼技术的,但是包括技术在内的一切营销都只是手段,都只是用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手段而已。

  所以,消费者的基本层面应该值得我们重新回顾:

  1、产品:产品本身能够为消费者带来什么价值是最重要的,而非价格。

  2、渠道:不能拥有渠道,就不能进入市场,企业和渠道是一体的,要善于管理和维护渠道建设。

  3、消费者:企业间的竞争有时候就在消费者面前上演,却误伤了消费者。就像父母因孩子吵架动手打了起来,却忘了彼此都该善待孩子本身。

  4、广告:广告永远是为了引发顾客的认同和购买意愿,针对顾客的需求才对。

  我身边不少同学是主攻市场营销方向的,简历中又赫然地写着“北大“或”清华大学”的字样,所以,许多企业都会被名校的光环效应所蒙蔽,结果职业经理人跳来跳去,收入越来越高,企业却没有得到什么实在的好处。因为什么呢?难道老板们都傻掉了吗?因为就连老板们都误以为市场营销就是搞点儿概念和花样,吃了哑巴亏也只能自我安慰。书中这一点说的十分明确:营销是行动而非概念!营销经理人不是思想者,而是行动者。

  中国市场的强劲增长能力甚至已经在推动着全球的资本运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消费者的需求上,才能组织好卓越的营销活动,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营销战略也需要进行调整:无论你是否情愿和接受,企业的经营重心都已经在从“成本、品质和规模”向“服务、速度和顾客价值”转变。一来,成本没有最低,只有更合理,无限制地追求成本最低,必定会伤害顾客的价值;二来,品质再好也难以拖住善变的顾客需求,顾客的需求与时俱进,没有任何高品质产品可以阻拦;三来,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可能是规模不经济。因此,服务的追求可以永无止境、速度更快才能占得先机、顾客价值才是经营的根本核心。

  你不妨联想一下你所在的企业,看看是不说我说的这个样子:

  员工以领导为根本,眼睛盯着领导转,领导的喜怒哀乐你多会看在眼里,放在心里,惟恐不能获得领导的信任;

  领导者以顾客为根本,领导者不敢指望下属们,担心下属们把事情搞砸,所以只好亲历亲为,陪着小心围着顾客转。

  而正确顺序应该是:员工以顾客为根本,领导以员工为根本。企业以领导者为根本。

  那么,在你意识到这些问题之后,你就该想到:如何调整目前的营销战略呢?

  书中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不过需要我们好好去理解:

  清晰地判断行业所处的阶段,准确判断每个阶段企业经营的重点,找准顾客需求,推出相应的.产品和服务,给到顾客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或生活中、或工作中、或学习中。

  在所谓的“营销战略的时间坐标”后,我们需要分析的是在任何一个自然时间段内,市场的关键要素是什么?或者说顾客们最为关注的要素是什么?在顾客追求创新和品质时,企业非要醉心于追求价格最低,一定不讨好;在顾客追求个性和时尚时,企业非要敲掉产品质量,一样也不会讨好。

  在所谓的“营销战略的空间坐标”后,我们关键是要问明白自己一个问题:在实现顾客价值的哪一点上,企业可以真正有所作为?而创造价值就在于此。

  三、作为自媒体时代中的每一个人,我们都需要有经营自己的意识;作为一名职业培训师,以讲授管理为主的我,更是非常注重及时总结和分享自己在管理思想方面的感触,后来,有位老师把我的这些行为称之为“文化营销”,我当下便非常认可,后来也开始有意识地去经营。

  对于一家企业,道理依然。商业的广告是必要的,提升知名度,向社会传递企业的价值观,持续让企业记忆并第一时间想起。但是相对来说成本会很高。

  而文化营销具备了3个特点:

  1、经济成本较低;

  2、影响较为深远,图文或音频、视频一旦被制作出来,就将永远存在;

  3、渗透性极强,被消费者认可或关注的文化,会被自动自发地转载或口碑相传。

  所以,三流公司卖产品,二流公司卖品牌,一流公司卖文化。此话不虚啊!

  那么,企业应该如何进行文化营销呢?

  书中也给了几点启示,可以引起大家的借鉴和联想:

  1、贴近消费者的生活,引起共鸣,进而获得更大的市场认可和业绩提升;

  2、消费者彼此之间的信任,远高于消费者对于企业的信任,因此,利用消费者之间的水平网络引领消费;

  3、持续与消费者互动,始终把握消费者的需求脉搏,才能“草木皆兵”,充分利用消费者群体。

  四、当一家企业的营销战略能够紧密围绕产品、渠道、消费者和广告时,方向一定不会错;当企业的营销战略开始考虑落地而不是停留在口号上时,企业的营销战略才开始可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当企业巧妙却用心地利用文化营销时,企业才开始真正走向了持续发展和品牌建设的正路上。

  思维空间决定成长空间,中国的企业一定会从“制造”走向“创造”,尤其是企业开始关注顾客,并为顾客“制造”出好的产品时,“创造”的动作便能实现!

  所有在意自身品牌的的企业和个人,都应该熟读这一篇章的内容,并皆由此去展开思想的翅膀,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营销战略,想清楚如何发声、如何规划未来,以更好地发展自己、壮大自己!

【《本质》读后感】相关文章:

[精选]制度的本质01-06

制度的本质11-07

意识的本质教案02-21

《贫穷的本质》的读书笔记04-03

《贫穷的本质》读书笔记02-14

《贫穷的本质》读后感03-17

经营的本质读后感02-02

《贫穷的本质》读后感精选【4篇】01-02

读《学习的本质》有感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