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读后感>《教师成长》读后感

《教师成长》读后感

时间:2024-05-26 17:31:3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教师成长》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成长》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成长》读后感

《教师成长》读后感1

  在我的新课改中《那一场关于考试的革命》让我的眼前一亮,现在人们的普遍观念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其实这是本末倒置,考试只不过是检验知识掌握的情况,而且一张试卷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一名学生的真是知识水平。那么换种方式,换个角度,让学生自己查漏补缺。考试是为了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进有所收获,而不是用来一棍子打死学生的信心打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我们无法改变中考这个以考定终生的制度,但是我们可以在平时减轻学生的负担。由于学校过分强调成绩,使得学生也看重成绩而非对知识的掌握。对于作业和练习,学生只在乎答案,不在乎过程的现象很多。因此要对学生灌输一个思想,答案固然重要但是过程也重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会尝试让学生自己检查自己知识是否掌握。例如:今天在课堂上,我放弃了让学生默写收上来批改的方式,而是让学生自己查漏补缺,用不同颜色的笔把错题订正过来后自己再多看看熟悉熟悉,达到牢记的目的。现在每天上午第五节课,我们也已经放弃了上大课的计划,而是出一些必考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做,做完面批并1对1讲评错误之处,或者也可以同学之间讨论讨论,达到做练习不是为了应付老师,而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

  朱晓群老师将考试的'制度制度进行以人为本的改变,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让学生自己有所感悟做出改变,远比不要这么做,不允许那样做,如果做了你会得到怎样的惩罚等等诸如此类的告诫要有用的多。正如老子说的“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想要削弱,必先强壮,想要废除,必先抬举,想要夺取,必先给予。这就叫作虽然微妙而又显明,以柔克刚。)

  让我们的教育更人性更温和地“以退为进”,让我们的学生自我觉醒后自我教育,从而让我们的教育走向圆融和丰满。

《教师成长》读后感2

  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颗童心。小时候,当我看见小伙伴学老师的样子给我们上课的时候,我的眼里满是羡慕。从那个时候起,一颗当老师的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学生时期,我的每一位老师我都铭记于心,因为他们给我前进的道路上指引了方向。

  作为一名老师以后,打开周益民老师的这本《做个书生教师:一个特级教师的成长随笔》我的心里充溢着无限的期待。这本书详细的收录了周老师对课堂的精微省察,也把日常工作中的人性细节都描述出来,还有许多自己的教学感悟。周老师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让我由衷的佩服,从业多年还能保持一份教育情怀,能保有童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做孩子的同路人,时常反思,持续学习,做个纯粹的教育者,这是难能可贵的。

  “阅读,是成长的精神食粮”这句话是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阅读儿童书籍是我欠缺的,书中提到“想要了解孩子,要先成为孩子”,没有对于儿童书籍广泛的阅读,我无法成为孩子的同路人,无法在教学中对孩子感同身受,就无法真正的去教书育人。周老师不仅博览群书,而且还是一名作家,他与许多作家都有深入的交流,可以说是功底深厚。虽然我是一名数学老师,但是我也能从他的文字中体会到老师那种柔软、细腻、纯良的内心,一颗被美丽文字浸润的童心。如果我只是生搬硬套的'去教会学生某个技能,多年后他可能就会忘记,如果我用一颗同样被美丽文字浸润的童心去教学,教会学生们自己读书的方法和习惯,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他们一定还会想起教过自己的那位老师。教育育人,教会读书……这样就足够了。

  为人师已经五年了,在这五年里,有累有笑,有沮丧有欣慰。孩子们在成长,我也在成长。当看到课堂上学生们那充满求知的眼神,我想我是成功的;当看到学生们恭谦有礼时,我想我是欣慰的;在节日里,收到孩子们的祝福时,我想我是幸福的……这三尺讲台虽小,却是我梦寐以求的舞台。

  “书生气”是内心住着孩子的一份纯真之气,是浸没书香的气息,是灵魂深处明朗的豁达之气。无论是哪一种学科的老师,都要阅读沉淀,带给孩子们更多的知识同时,让孩子们也爱上阅读,我相信阅读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习惯,也相信阅读也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最是书香能致远,在阅读的道路上,我会以教师之名,与孩子们一起前行……至难忘?

《教师成长》读后感3

  最近利用空闲时间,读了林金炎老师的《教师成长那些事》这本书,想想自己已经工作十一年了,自己也成长了不少,可是依然存在着很多困惑!选择读这本书,因为里面确实有很多东西吸引着自己,特别是看到书的目录时。

  与其征服学生,不如“感谢”学生。从刚上岗时,我的态度是和学生做朋友,显然一学期下来,这样明显的感觉是不行的。开始转变态度,严肃,严厉,不笑,板着脸,这些词汇成了对付学生的办法。可是显然,这样的效果是不太好的。我们总想着怎么去征服学生,认为只有学生怕你了,成绩一切都会有了,可是事实上却不完全是这样的,也许有时结果却恰恰相反。我就看到过这样的老师,她一直打压学生,学生表面上很怕他,甚至有的学生忍受不了她的冷言冷语,还选择了退学。可是这个老师在学生中的心目里是什么样的呢,学生们私底下都不喜欢她!甚至和别的班的学生背后说她的坏话。或许这个老师已经知道这样的行为,或许她不在乎这样的想法。可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有时在想我们的职业幸福感在哪?那其实不是我们学生给我们的吗,那这个老师呢?她就不应该有吗?其实我们身边很多老师走的是“亲民”路线,是用心去感动学生,这其实也是在感谢学生!我就一位这样的同事,她的`理念就是“感恩”,“感谢”。在她的班级里,学生就好像是一家人,我记得那年他们班的班级口号是“xx是我家,永远都爱她”。身在这个家的每个人都要去爱护她,去感恩她,感谢她!这位老师还经常搞一些活动来加强班级的凝聚力!所以真正成功的老师应该是让学生感动,感谢你,同时你也会因为学生的某些优点去感动,感谢!

  用名人故事告诉学生:请缩小你的梦想。这也是我感慨比较多的!我们教师作为引导者,可以多给学生拓宽点知识,所以我们可以多提供点机会来学习知识!

  书中还有好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读了这本书,对我的生活,工作,我相信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教师成长》读后感4

  这是一本相当朴实的书。我只能这么说,而且我认为作者会认同我的这种说法。这本书的文笔没有多少亮点,理论也没有多么的发人深省,篇幅也没有多长,我花了半天就读完了,但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那种朴实无华的讲述。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特级教师,特级教师这个身份对于我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来说,虽然算不上高山仰止,但是也足以让我们仰望了。但是当你读他的书的时候,你会发现书里面并没有多少故作高深和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感觉好像面前正站着一位宽厚的长辈,对你絮絮叨叨地说着他自己年轻时的往事,语重心长的提醒着年轻的你不要犯他犯过的错,并且知无不尽地传授着自己的经验,数说着自己得到的教训,甚至读着读着会有一种如父母般唠叨的错觉。

  说实话,在最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先入为主的认为这又是一本毫无营养的快餐书,以为这又是一本教师该怎么怎么做,教学问题该怎么怎么解决的空谈一些大而无当问题的书,但当我读之后才发现这本书并没有在空谈教育该如何如何教师该如何如何,而是在讲述着当自己还是一个新教师时自己在干什么,讲自己从教师这条路上走来所做的一些选择,讲自己从新教师走到特级教师这一路所犯过的错误和所做出的努力。全书无时无地不透露出作者的那种朴实,书的语言朴实,讲述的方式朴实,讲述的事件朴实,无丝毫夸饰,无丝毫做作,讲到自己曾经的.错误时,坦坦荡荡毫不讳言,讲到自己现在所取得的成就时,理所当然毫不遮掩,这种朴实透露出来的是一名教师的值得尊敬的气度。不文过饰非,亦当仁不让,这种不卑不亢的朴实是整本书所传达出来的最为闪亮的一点。

  我认为,如果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也必须拥有这种朴实,不去追求那些华而不实的比较有噱头的东西,而是像书里说到的,要注重最基础最细节也是离学生最近的东西,用最朴实无华的态度来做最简单平凡的教学工作,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因为教师的工作在短期内是不可能看到明显成效的,不能心急,只有让自己变得踏实,让自己的工作方法变得朴实,才能在教师这条路上走得更好。这是这本书教给我的对待教师这份工作的态度。

  作为一名才进入教师这一行业的新人,我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并不是我该怎么去教学,而是我在教师这个岗位上该干什么。在成为教师之前,我有许多对未来的规划,我想要成为这个想要成为那个,我想要去这里想要去那里,可能基本上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教师,但事实上我已经成为了一名教师,毫无心理准备的我突然扮演起教师这个和角色,一种措手不及的不适应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总是在担心自己能力不足会耽误学生,总是担心自己经验不够处理不好班级事件,担心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担心自己工作能力这么低别人会不会在背后议论自己,对教师这份工作充满着惶惑不安。我所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是角色转换的问题,是该如何适应教师这个对我来说新的身份。

  这本书的作者跟我一样,最初的时候也是从一名村小教师开始做起的,这本书与其说是在告诉我们教师这条路上所面临的问题,不如说是作者从一名村小教师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所经历的心路历程以及作者自身精神状态的一次次升华。

  作者在成为一名语文教师之前,他的语文成绩是最差的,并且也相当不喜欢语文,但他最终却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并且如今成为了一名非常优秀的语文特级教师,他用自己切身的经验来告诉我们,不喜欢的事也可以做的很出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们通常挂在嘴边的话,我们总是理所当然的认为,如果要做好一件事,首先需要对这件事感兴趣,兴趣可以让我们对此保持长久不衰的热情。但作者告诉我们,“兴趣是一个伟大的骗局,扼杀了无数人潜藏的才能”,我们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观念误导了。当然,毋庸置疑的是兴趣确实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去干自己感兴趣的事的时候,他的积极性往往是最高的,但是,兴趣往往只在起步阶段发生作用,当进入中级阶段无可避免的会面临很多困难和挫折,如果只凭兴趣是无法继续往前走的,相反,所遇到的困难通常会导致兴趣的丧失,以至于失去了继续干下去的动力。兴趣确实是最好的老师,但是不要试图依赖兴趣去取得成功,那无异于缘木求鱼。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产生了另一方面的误导。我感兴趣的,我喜欢的,我就可以做好,那么反之我不感兴趣的不喜欢的,我就做不好,而我对某件事做不好,是因为我对它不喜欢。我们这些刚刚成为教师的人中,真正喜欢教育喜欢当老师的,我想毕竟是少数,毋庸讳言,就连作者都说“我不是喜欢教育才考师范的,也不是喜欢语文才做语文老师的”,作者并不喜欢当教师,但却成为了特级教师。作者在书中说到:“很多老师跟当年的我一样,不停地抱怨着,抱怨当老师的死板不灵活,激不起热情。越抱怨越做不出名堂,越做不出名堂越抱怨。”如果我们一直认为自己不喜欢当老师,不适合当老师,一直排斥教师这个职业,那我们就始终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算不喜欢,也应该尝试去接受它,尝试着融入进去,“不喜欢的事也可以做得很出色,不喜欢并不是不出色的理由”。

  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得踏踏实实以最朴实的态度来面对这份工作,而同时也必须要有韧性,要有一种“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的心态。教师的工作,是“百年树人”的工作,是一天一天一点一滴积累的工作,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能够承受“铁杵磨成针”过程中的孤独。

  作者最初进入教师这个行业的时候,仅仅只是一名最最普通的村小教师,而且在最开始的时候还是一名不怎么合格的村小教师。作者的自述中说到,在他最初当教师的时候,“一年住院,两年养病,三年经商”,教师似乎反而成了副业,当他准备踏踏实实安心当教师的时候,当初和他一起进入村小的一些同事早就进入中心学校了。从书中作者的自述可以看出,作者最开始工作的几年确实多灾多难,并且作者本身的能力也并不怎么出色,但是作者身上的那种最朴素最单纯的韧性却让我动容。

  书中提到一句话:“人的韧性即人的神性。”当作者以一个经历岁月磨砺的长者身份,略带复杂和缅怀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带给我的是一种莫大的感动与震撼。作者最初工作的阶段, 仅仅是一名村小的民办教师,而之后作者更是在村小工作了十年,就如作者自己所说的,“十年磨一剑”,用十多年的时间,从一名普通的村小教师,成长为了一名特级教师。跟上一辈的中老年教师比起来,我们这些新教师的优势在于受过全面系统地教育技能培养,具有相对来说更为新颖的观念和方法,与他们相比,我们在技巧性上占有更大优势,但是我们这些新教师却有一个共同的也是致命性的缺点,浮躁。教师所做的工作,通常被形容为“慢工出细活”,必须在潜移默化中在细节方面对学生施加影响,最忌讳的就是想要迫切看到成果而追求效率,“欲速则不达”在教育上能够得到最彻底的诠释。而年轻人的特质,再加上目前越来越浮躁的大环境,年轻教师越来越缺乏耐性,更多的是喜欢一些花里胡哨的名目,很少能够踏踏实实坚持把教师工作中最基础的东西做好。作者用了十年的时间来打磨自己,在这十年里作者也并没有做多么了不起的事,仅仅是在作文教学这条路上固执地走着,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死脑筋地坚持着,一条路走到黑,最终,走出了一名特级教师。

  坚持走一条道路,一路走下去,终会见到白。

《教师成长》读后感5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大部分的内容源自于幼儿教师、父母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提问或讨论中涉及到的特别体验的问题,思想和意见的交流与辩论,或许是自己接触了幼教的实践和理论,对幼教本来就有所感触,所以在读丽莲.凯兹博士所提出的议题与例子时,心里常常有触动、有检讨、有反思、有争辩,在经历了这个检讨、思辩的自我澄清过程之后,却是一份不可言喻的喜悦。

  首先,充满独到而精辟的观点和见解。

  在书中,丽莲.凯兹博士深刻地阐述了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等的观点和思想,充满了关于幼儿教育与教师成长的专业智慧,以及她对于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理论和时间的深入把握。

  1、关于儿童发展的精辟论述

  丽莲.凯兹博士对儿童教育、教师成长等多方面都进行了精辟而独到的阐述和分析,而这种分析的一个前提和基础,就在于她对儿童的深入思考,我们发现他的每一个观点都是从儿童发展着眼,从儿童发展的需要和儿童发展的规律出发,探讨其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看法,在多年对儿童发展的深入研究下,丽莲.凯兹博士探讨了幼儿发展的需求、幼儿发展的原则、幼儿发展的目标及对幼儿发展的评价等诸多问题,她结合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与儿童发展需要不符的现象和教师认识上的误区、操作上的偏差,对儿童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2、关于适宜性幼儿教育的独特观点

  丽莲.凯兹博士对适宜性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和方法以及托幼机构的评价问题等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她强调为了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适宜性的幼儿教育目标就不仅应重视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更应注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情感态度、行为和性向的形成,她强调幼儿教育目标的教育性,教育内容、原则和方法的适宜性。

  3、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刻阐释

  丽莲.凯兹博士围绕教师的角色、专业教育者与非专职教育者、教师的行为以及教师的成长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了阐释,她指出教师将自己的爱给予全体儿童而非个别幼儿,并保证他们享有同等性质的教育机会。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处理好情感和理智的关系,和幼儿保持适度的疏离,以客观、中性地观察分析幼儿,并给予幼儿适宜的发展空间。

  其次,随处可见基于实践的理论阐述和基于理论的实践反思。

  丽莲.凯兹博士将理论阐述与实践分析有效地合而为一,将幼教实践中有争议和感到困惑的问题,依据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客观深入的的阐述和分析。

  再次,渗透着对幼教问题的.理性审视与对幼儿发展和幼教事业高度关注的气质和精神。

  无论在探讨儿童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幼教的专业化、幼教机构的评价,还是教师角色、教师与儿童关系、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时,.凯兹博士时刻向我们展示着她对这些问题的省思、检视与理性的把握。

  读了凯兹博士的书,在感受到她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成果的时候,同时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与无知,在幼教的海洋中我只是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无论谈理论还是说实践,自己都缺乏一种反思、审视、辨证和理性,更没有值得借鉴的教育策略建议与教育智慧而言,更谈不上教育的学术气质和精神。我想,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一点学有所想,做有所依,思有所悟,才能做一个真正合格的幼儿教师.,才能担负起幼教的重任。

《教师成长》读后感6

  读着刘良华教授的《教师专业成长》,感觉受益匪浅,特别是对“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学智慧”这一讲有着深刻感触。

  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有的时候甚至可以与父母的影响力相提并论。学生喜欢某个教师,就会对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就能提高该科学习成绩。所以,教师能否与学生很好的沟通,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形象,注重自己的人格和道德方面的修养,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就如刘教授所讲,教师应该有人格魅力,也就是教师要有美好的内在形象。如果说较好的外在形象是学生对老师的感性认识,那么教师良好的道德修养、广博的知识等内在的素养,就是学生对老师的理性认识。后者远比前者更为重要,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深刻和久远。一个教师仅仅具有潇洒的'外表,而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那么他的形象是不可想象的。“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应注意自身的道德修养。因为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其自身的言谈举止、道德风貌、敬业精神、工作态度、生活作风,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榜样示范的力量。一般说来,教师的学识越丰富,教学水平越高,学生所付出的时间越少,得到的东西越多,学生学得越易,兴趣越高,效果也越好。这样的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自然是不同一般的了。

  此外,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一种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既要注意到自己的外在仪表形象,也要具备美好的内在形象。然而如果除了上课,绝少与学生接触,不尊重学生,不关心学生,学生就会对你敬而远之。那么,这样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是不完美的。为此,教师应有博大的心胸、豁达的心态,要常与学生接触交谈,善于倾听学生心声,虚心接受学生意见;尊重、关怀和理解学生,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与学生沟通的必要途径。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从不满足的执着精神,他们始终用胜不骄败不馁的形象去感召学生追求卓越。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强者。他们不会陶醉于成功之中而不思进取,更不会沉溺于暂时失败的痛苦中不能自拔。他们会反思,并从反思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确立新的奋斗方向和目标,用勤奋和智慧浇灌出更丰硕的成果。实践告诉我们,要想做一名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做一个充满美好的人格魅力的人。

  以上是我读过《教师专业成长》后最为深刻的感想,我将会以此为目标,提升内在修养,努力早日成为一个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教师成长》读后感7

  拿到《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我看了半天题目,回首自己8年的教师生涯,当我上了一堂成功的课时我是幸福的;当我被学生认可时我是幸福的;当我被领导表扬时我是幸福的;当我和同事相处愉快时我也是幸福的……当我一页页地翻读着书本时,才发现自己对幸福的理解是多么浅显。在书中,肖教授在第一、第二章节中指出教师的幸福来自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教师的专业不断成长的过程。第三、第四章节主要介绍了教师的成长、发展、快乐都应有完美的知识结构,教师面对学生要因材施教等等。

  而第五章节提到中提到了课堂管理和班级管理尤其让我印象深刻,肖教授提到:课堂管理和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中最为微观、最为核心的管理,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备技能和知识素养,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决定着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虽说我教的是体育学科,可能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能起到什么作用,但是任何一门学科的课堂管理都制约着教学效果的实现,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体育课管理与其他的课堂管理相比,又有其不同的特点,强调的是学生的表现和参与。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发展,张扬自己的个性。然而课堂中往往有许多同学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影响课堂秩序,降低其学习兴趣等。我认为在体育课上课需要制定比在班级教室上课更为周密的课堂常规管理。

  首先,作为在开放的操场上上课,学生比在自己原来班级上课具有放松感,又是体育课,学生便有更大的松懈。而体育课堂又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节课都有几个班级在上课,这就使课堂管理加大难度。如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一个难点,而要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先提高他们对于上课内容的兴趣,因此,每节课课前对于上课内容的分析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次,我喜欢用“我们班”这个称谓来拉近与各班学生之间的距离。无论上哪个班,课堂上我喜欢用“我们班”而不是用“你们班”这三个字,比如说“我们班今天表现真好!”“我最喜欢我们班的学生了!”“我们班同学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等等。学生们一听,觉得很亲切,他们就会认为,老师和我们是一个整体的,是我们一个班里的一员。我这样称呼,就是告诉学生,我愿意做他们的朋友,让学生从心理上不排斥我。

  第三,体育课要有自己的管理特点。比如,一个学生,老是喜欢在队伍中讲话,我会在课堂上先制止他,等课后再把他叫来,听听他的.感受,你的行为要影响整个班级的,这样帮助他分析不会伤他的自尊心。也有的学生,喜欢在课上故意搞出点事情来,只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关注每一个学生,一定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觉得老师在关注他。

  要创造一种宽松、宽容,富于活力的教学气氛,构建起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以促进学生和谐的个性发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课程的开发者……。

  照此要求,我们任重道远,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探究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幸福来自于哪里,幸福来自于心理,成长的自己可以得到幸福,成长的学生更能使我得到幸福。

《教师成长》读后感8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它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丽莲凯兹教授写的。她通过文字和我们分享她的经验、观察与看法。她希望我们能借肋阅读与思考,仔细聆听她的见解,并通过与丽莲凯兹博士的心灵交流,得到专业上的启迪,迈向专业的成长之路。

  我轻轻地翻来目录,哇,有好多一行行的除了作者的介绍、译者的感受和推荐都的想法,还分了上篇(幼儿与幼儿教育)和下篇(幼儿教育议题),真是一目了然。简单的读了序,我便开始了"我的第一章——幼儿发展的需求",从这里让我知道了幼儿理想发展的六个基本要素:幼儿需要有安全感、幼儿需要适度的自我肯定、幼儿需要体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幼儿需要成人协助他们理解生活经验、幼儿需要与有"权威"的成人一起成长学习、幼儿需要有成人或兄妹作为学习榜样。简短的几页字让我明白:我们所教育与照顾的每一位幼儿,其幸福与世界上其他幼儿的幸福的密不可分的。去照顾与爱护别人的孩子不应该只是为了一些现实的理由,而是我们本来就应该这样做,因为这么做是对的。就这样,看完了第二章"自尊VS自恋"。真是让我大开眼见,让我知道所谓的自尊指的是评价自己后所衍生出来的感觉,而自恋指的则是专注于自己及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心态。而从丽莲凯兹教授举的例子来看,让我明白自尊和自恋会影响着孩子的健康的成长。

  在接下去的第三章到第八章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后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如:如何解决或应对所谓的"问题行为",我们不能光从外表的行为来看,而是要考虑问题行为和原因。而在处理问题行为的时,我们必须了解其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是适当的治疗方法。也让我知道在教学中要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好?如何学最好?这让我这个刚刚从事幼教工作者受益匪浅。

  而下篇"幼儿教育议题"是值得我认真去看的、去思考的。因为在这里丽莲凯兹教授写下了有关幼教老师的反省与展望、现代父母与老师的'角色、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幼教老师的成长、幼教界的意识形态等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想法。而在第十一章"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让我更进一步的理解了所谓的"专业"。它是对恪守执业标准或行事准则的承诺,这些行为准则规范专业人员在常见的困境中如何行事。其重点是1、在工作上运用高级缜密的知道;2、依据该知识做判断;3、采用专业行为的准则。让我懂得应该如何去教导幼儿,用幼儿教师的专业教育及训练,为儿童的发展与学习尽最大的努力。

  看完这本书了,感觉很不一样,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有关幼儿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也让我明白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多么的重要!

《教师成长》读后感9

  当看到肖川博士所著的《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这本书,我马上和老师一起交流,为在我们周围发现这样有着教育诗意情怀的老师而感到兴奋。总觉得有很多感悟但不知从何谈起。觉得教师像一条“渐行渐宽”的河,在平和而从容的自我超越中,在真诚而宽厚的爱中,微笑着默默行走,矢志不移地追寻着做教师的职业幸福。

  我们把诗意看成是一个动词,寻找诗意就是一个过程,就是一种观察和处理事物的方式。我们可以在当下的环境中,用一种超乎平常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以一种内心的体验或一种审美的态度,去看待你必须应对的事物。我们可以尝试去做:

  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将有关教育现象联系起来,寻找其中的意义,去发现其中的诗意。

  你可以将自己的班级当成一块实验田。你可以将自己的每一堂课,每一次教学活动都做得精彩,做得生动,都做成一个成功的案例,这就是诗意。你可以在课堂教学充分展示你的教育智慧,体现你的个性的魅力,这就是诗意。 进而,当你对教育教学进行深入的探索时,你会发现新的角度,发现另类的存在,这也是诗意。 你用自己的心去感悟教育现象的意义,你会发现教育生活中的寻常琐事充满了意义。你让这种感悟习惯化为一种生活的实践,你这就是真正的“参与”生活了。所谓“参与”就是“从自我中延伸出去”的意思。这样做,你就获得了积极的认识能力,你就可以超越平庸的理解。

  二、坚持广泛的阅读,并努力地解读你所遇到的每一篇文本,加深理解文本的洞察力。

  阅读当然就是艺术,因为阅读就是探索的过程,我非常喜欢一个这样的定义:阅读其实就是灵魂的一次探险——灵魂在作品中的探险。我们通过阅读来实现一种对应,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个人的经历、与我们的个人的体验一一对应,诗意于是就产生了。阅读,说到底,就是以设身处地的行为去探索世界,以设身处地的方式进入他人的世界。

  一名教师如果一直能够坚持阅读,就能始终保持与最前沿的思想的声音的接轨,除了能够获得新知,还能够获得一种精神上和道义上的力量。因为一个人的内心不会总是强大无比的,如果没有一种外在的动机资源的输入,任何人都可能感到动力不足的。这样坚持下来,阅读就可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我们生命的组成部分。

  三、创造和谐的的人际关系,这也是诗意化生活的一个方面。

  来自朋友的相互激励、相互理解,本身就是富有诗意的,何况还能够激励我们在寻求诗意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有了同行者,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你能够从他们的支持和慰藉中获得新的精神的资源,你在乎来自这些知音的关注的目光,你在乎他们的评价,在乎他们的鼓励。

  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还包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你必须看着你的学生就觉得快乐,他们是你快乐的重要源泉之一。你与学生的每一次交流就像是一次倾诉,学生把你当成师长,更把你当成朋友。他们从你这里天天有所收获,他们对你天天有所期盼。当你的学生告诉你,因为你的榜样,使他更加热爱了生活时,你的生活就已经有了诗意了;更何况,因为有了他们,你为自己坚持诗意生活的立场找到了更加充足的理由。

  原来,诗意化生活的秘密不是别的,就是行动起来,用审美的眼光打量我们的生活,打量我们的工作,从现有生活资源中去获取一种快乐和幸福。只要我们倾心于去创造事物,去创造一堂课,去创造一次解读的过程,去创造一次美好的生活经历,去创造美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就是在创造世界了,就是在创造诗意了。所有的诗意都存在于我们生活的体验之中和过程之中。

《教师成长》读后感10

  在这个很忙碌的假期中,几乎每一天都挤出了点时间,即便是在旅途中,飞机上、大巴上、火车上,我都会读几页于漪老师主编的《教育魅力》这本书的。之所以从几十本书目中选择了这本书,是因为连着两年在上海培训学习都聆听过于漪老师的教诲,感受过这位教育前辈的思想滋养。每天几分钟的阅读,更让我觉得是在和于漪老师对话,也更让我坚定了自己的教育之路。

  书中有很多话是值得细细品读的:

  教育的魅力不只是要求好教师,而是每个教师都要坚信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求你去创造。教育的魅力是创造的魅力,是创造生命发展的魅力。

  教师应该是一个持续发展的人,他对这个世界永远有一种好奇,保持着发现的眼光,每逢遇到一个新的领域,他不是畏缩后退,而是积极地进入,去了解更多,包括他周围的世界也要去发现。这样的教师一定会让学生感到很有魅力,因为他经常会跟学生交流自己的研究和发现。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领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造者,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递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教师如果没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怎么能要求我们的'学生呢?要使学生有文化,教师首先是文化人,从民族优秀文化和人类进步文化中吮吸养料,不断增强文化自觉。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学生,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以高尚情操熏陶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书育人方能如春风化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教师,是一种职业,是一种专业,从事的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唯有创造,才能适应新世纪的新挑战,创出素质教育的新路子;唯有创造,才能真正体现人生的价值,领悟教师的真谛。

  教师的教育魅力中,形象魅力是表面的,初步的;情感魅力能使学生受感化;学识魅力能使学生真正信服;才敢魅力则有利于凝聚学生;品格魅力既影响学生的品质,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品读《教育魅力》,让我认识到,教育魅力是一种使命,是一种担当,更是一种精神。就如同于漪老师说的那样,“生命与使命同行”。作为教师,我应该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我的教育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引领着我的学生,散发恒久的光辉。因此,在工作之余,更要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让自己真正成为有着人格和学术魅力的教育者,我的生命也将在三尺讲台上一直延伸……

《教师成长》读后感11

  近日,我阅读了由张万祥老师主编的《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该书选编了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分为“遨游网络的海洋”、“修炼自身的素养”、“把握命运的脉搏”与“沉迷教育的世界”等四个部分。文字的叙述采用了作者自述的方式,行文格式没有严格的统一体例,篇幅参差错落,颇有随性而作之意。因此,读起来很是轻松,我花了没几天时间就看完了全书。

  掩卷之际,心中颇不宁静。书中的每个案例的.案主专业成长的道路迥异,但我又分明感受到他们身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一、热爱教育

  他们对于自己的职业,或是自己选择,或是阴差阳错,或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他们都有“既然选择了,就要努力做得最好”的感怀。他们脚踏实地,开展着属于自己的草根化实践,或成功,或失败,他们坚信“只要在做着,那就是一种学习”。

  二、永不服输

  我发觉在他们的身上,都能或多或少的找到一股韧劲,他们不轻言放弃。对于命运的不公,对于同事的取笑,对于学生的刁难,他们抱怨过,他们愤怒过,他们伤心过,但他们还是艰难地挺了过来,最终在风雨后见到了美丽的彩虹。

  三、笔耕不辍

  印象最深的是那则关于“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的开业启示。公司承诺,只要投保人每日三省吾身,写千字文一篇,十年后若自感10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公司愿以一赔百。即现投万元者即可成百万富翁(或富婆)。这则启示虽充满了调侃的色彩,但确让许多人从中受益,书中这些年轻的案主多半是其践行者。

  四、做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辛苦,这是每个做过班主任的教师都能明白的。但从痛苦中能坚持下去并能有所思考,你一定可以收获别人所没有的感悟与成长。上苍其实是很公平的,他在你面前撒下绵绵阴雨的同时,往往会在你身后升起一片灿烂的阳光。遗憾的是,我们总喜欢在阴雨中自怜,却常常错过了身后的那片阳光。

  90后学生的教育,已不是我们现有模式与以往经验所能够应付的。我们变得空前的无助与茫然。走出茫然,从无助感中彻底摆脱出来,或许只有一条道路,那便是直面这些困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内心恐惧感,将自己置身于研究之中,把课堂作为研究现场,把每一次教学交往活动作为思考的对象,在问题的找寻与索解中重新认识自己的生命价值,重新认识教学的取向与实施方式。

《教师成长》读后感12

  参加工作到现在,结婚生子带孩子,转眼间五六年过去了,转眼间教育的热情也所剩无几了。正当我纠结苦闷的时候,遇到了管建刚老师的《教师成长的秘密》,管建刚,一年大病,两年养病,三年经商,八年村小。1998年起安心做教师,“十年磨一剑”,20xx年成为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当时就想,用十年时间就成为语文特级了?怎么做到的,我的看看。看完之后,挺心潮澎湃的。

  这本书分五个部分:第一部,2.18%的教育基础,第二部,120%的教育渴望,第三部,75%的教育奋斗,第四部,63%的教育韧劲,第五部,10%的教育写作。在第一部中,有这样一段话特别能戳中人的要害,“很多时候,我们讨厌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讨厌做了那么多年,居然没变化。很多老师不是讨厌教育,而是讨厌做了那么多年的教育,居然老样子。不喜欢的工作,并不是“工作”有多可恶,而是做不出名堂,混在里头窝囊。为开脱那份自责,只好说,我不喜欢它。真正不喜欢的,是那不能出人头地的状态。”接着我们会想,不是我不想干,是底子不行,基础太差,我一大专生怎么跟人本科研究生比呀,管老师说,不要把基础看的那么重,基础分大概也就是2.18分。这不是他胡乱说的,是细节管理专家汪中求先生的公式。1乘4个40%再乘85约等于2.18分。(想知道这2.18是怎么回事,可到书中寻找答案。)基础没有我们想的重要。“拖住我们前行的步伐的,不是基础,是我们的心。”那么什么才重要,是120%渴望,想成功的渴望。这个120%没有公式,是你不要100%的想成功,而是120%的想。一小伙子问苏格拉底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苏格拉底把他骗到河中,趁其不备将其摁入水中,一分钟后松开手,小伙子憋得够呛,苏格拉底笑道:“你刚才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当然是吸气啦。”小伙子怒气冲冲的说。“对,对极了。”苏格拉底说,“你对成功的渴望,像刚才从水里抬头,想要呼吸那样强烈,成功就在你身边了。”管老师说“老师的成长,核心不是缺资金,缺专家,缺舞台,缺基础。资金,不过多读几本书,买不起,也借的起。有了好书,专家到场也罢,缺位也好,不重要。舞台总有空的时候。去听课,去培训,听了激动,想着心动,回来动了两下又不动了,为啥?那动力来自外界,不是内心。停止脚步前,必先停止了内心的渴望。”当你拥有了强烈的渴望后,下面要做的就是奋斗了,提到奋斗,心里又有点怵了,现在不是上学时,不是一个人,除了工作,还有家庭和孩子,身体也不允许像高中时那样拼了,可管老师却说让我们不要太努力,他说:“热望过于强烈,会灼伤自己。精神上,心理上的灼伤,身体上,健康上的灼伤。调整成长的节奏,处理好努力工作与保重身体的关系,两者一点也不矛盾;身体好了,效率自然高。”管老师因为大病过,所以特别珍惜身体。晚上九点洗漱,静坐,休息,从不熬夜。他说他要做的都在学校里做完了。他只是抓住了上班时的效率。奋斗的路上,我们可能会面临许多的选择和诱惑,可能会受到排斥,感到孤独,我们又如何挺过来,这就需要教育韧劲。管老师说“一个有坚持力的人,基础再差,起点再低,只要他认准了道,一条道走到黑,就能走到别人望不见的地方。”书的最后一部分是10%的教育写作,这个10%来源于乔恩·戈登写过的《再加10%:从平凡到卓越》的书,那么一个老师从平凡到卓越,他的10%是什么?管老师说是记录。一天工作以8小时计算,480分钟,你要能匀出10%的时间,或者多付出10%的时间,即48分钟用在记录上,记录当天的教育喜悦、教育烦恼、教育小失败、教育小智慧。记上三年,你一定能从平凡走向优秀,再记上五年,你一定能从优秀走向卓越。

  所以,从现在起,努力像管老师一样,一学期先做好读5本书,上好五节精心准备的课,写5篇教育文章;每天做好记录,有一句就记一句,有一段就写一段。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也许某天抬头的一瞬间,发现自己也小有成就了。加油,给我!加油,给大家!

《教师成长》读后感13

  最近,我拜读了肖川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感悟颇深。本书分绪论和七个章节,介绍了教师的幸福人生和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追求的幸福人生。这本书里有许多意蕴深长的人生哲理。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在我刚踏入工作的一年中,慢慢懂的体验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当我全身心地投人到教学工作中,每个学生都吸引着我,我对自己工作有一份责任,我感到幸福;当我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克服困难、一起享受成功,我感到了幸福;当我所教的学生成绩有所提高,思想有所进步的时候,我感到了幸福;当我渐渐的发现,知识得到不断充实,自身得到不断完善时,我感到了幸福。教师只有体验到职业的幸福感,才能真切地把快乐带给学生,把知识完整的传授给学生,才能有效地影响并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最近几年来,教师的幸福指数是比较低的。这就给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因为我们很多人把工作仅仅当成谋生的`手段,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同时背负着各种负担与压力,从而身心疲惫。的确,在现实社会中,教师背负了太多的数字。然而,教师的幸福指数不是能用数字来体现的。为了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为了延续教育的活力,我们需要找到工作的快乐,感受教育的幸福。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现实。在很多时候,凭我们的力量要改变环境是很难的,但是可以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对工作的态度,改变自己的心态,积极地面对现实、接受现实,进而超越现实、改造现实。在办公室内,我们努力营造宽松、愉悦、和谐的氛围,大家相互帮助,互相关心,平等相处,就会忘却烦恼,摆脱疲劳,心情舒畅地工作。用平和感恩的心态去面对所有的一切,我们就会感觉到生活的美好和工作的幸福。带着微笑去面对我们的学生,带着微笑去面对我们的同事,你就会觉得天是蓝的,生活是快乐的。

《教师成长》读后感14

  每一个教师的心中都有一个愿望,希望成为一名好教师,在服务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也让自己获得更好的成长。正如条条道路通罗马,成为好教师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可借鉴的经验。郝晓东老师通过《教师成长力》这本书,向大家分享了他在向好教师目标迈进途中的经历和体会,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学习、工作经历,谈谈对这本书一些章节的体会。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也曾有过工作繁忙的感慨,但我从未想过我忙的方向在哪里?为什么会这么忙?有没有具体的目标?在读“专业教师与业余教师”这一章节时我进行了自我对照,感觉自己既有专业教师的特质又不能脱离业余教师的表现,属于中介。书中提到专业教师要兼具无差别、无条件、给予学生安全感的“母性之爱”和有差别,有条件,给予学生方向感的“父性之爱”。本以为自己考编入职后已经是专业化老师,现在看来,我是差之千里,在专业化教师成长的道路上,我还缺少对后进生的耐心,对职业的认同感也有待提高。

  读“人生差距是怎么拉开的”一节,郝老师告诉我们,人与人的起点相同,而后来差距越来越大的原因在于“机会泵”的产生,在这个能者为师的年代,首先要增强专业实力,塑造个人品牌拿到“门票”,然后明确方向和领域,最后需要背水一战的全力以赴。作为新老师,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们一定要学会去捕捉机会、抓住机会,不断激励自己成长。青春正当时,不予负流年。

  本书第二章第九小节“读书是‘吃饭’不是‘吃药’”也令我印象深刻。初读这篇文章,不太理解“吃饭”和“吃药”的关系,又复读,才明白吃药可能三两天就治好了病,而“吃饭”呢,需要我们一日三餐,不间断,而且是我们的日常。在这里,我觉得还有一个寓意,让读书和吃饭一样如常,不可或缺。读书跟吃饭是一样的道理,各种养分都要汲取,营养才能均衡,体格才能强健。人类作为一种社会物种的存在,第一要生存,第二要发展。通过阅读,可以汲取精神营养,丰富学识素养,提升内在修养,更新陈旧观念,增进理性认识,涵养人格情怀,拓展学科知识,促进教学效果。只不过阅读的作用往往是隐性而潜在的`,阅读是“吃饭”,不是“吃药”,效果显现需要时间而不可能立竿见影,很难以标准化和可测量的思维来衡量。

  我自身而言,读书不精的原因主要是太过泛泛而读。随着现在信息化技术发达,纸质阅读受到碎片化阅读的冲击,碎片化阅读凭借方便快捷的优势占据了我的生活。然而碎片化的网络阅读看似随时可以进行的阅读,但于我而言效果并不好,因为我在读的过程中很少去深入思考。这也就致使我虽然读了很多,但是文化底蕴并未有大幅提升。在日后阅读过程中还是应该踏踏实实拿起书,认认真真读下去。

  阅读,最终指向的是心智成长和灵魂的安顿。最后用郝晓东老师的话来勉励自己:教师要为克服职业倦怠而读,己立立人,己达达人,教师只有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教育、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才能担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

《教师成长》读后感15

  为了更好的提高老师们的专业水平,学校为我们每个老师订购了刘良华老师著作的《教师专业成长》——教育讲演录,这本书共有五讲,分别为教师应具备哪些课程智慧、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学智慧、管理智慧和人格智慧,怎样通过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三讲教师应具备哪些管理智慧?因为我认为管理智慧是一个老师应该必备的'。

  管路智慧分为三部分,民主管路、管路技巧和教师威信。

  民主管路,什么叫民主?就是尊重学生。刘老师提供的一个案例,是魏书生老师的讲座,很多老师做班主任,遇到问题的时候,在学生面前流眼泪的时候,回到家里就开始看魏书生的书——看魏书生究竟是怎么跟学生交往的。民主管理的核心精神是“让学生自己做主”。辅助的办法是让学生帮老师,然后是学生之间相互帮助。

  教师是否有管理智慧,是否有管理的“大智慧”,就在于这个教师是否能够培育学生的民主精神,让学生“过民主生活”:让他的学生自己做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我说话有人听”的体验。

  最后一点是教师威信,一个教师在学生那里是否有威信,取决于这个教师是否能够让他的学生敬畏而喜欢。我们可以询问自己:我要让学生敬畏我,我做到了吗?如果做到了这一条,紧接着可以询问第二条:我要让我的学生喜欢我,我做到了吗?

  这就是刘老师所理解的教师的管理智慧,作一个总结:教师要培育学生的民主精神,教师要有一些管理技巧,教师要有威信。

  该放手时就放手“,”老师不是保姆“,我们要学会”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一片湛蓝的天空!

【《教师成长》读后感】相关文章:

教师成长读后感02-12

教师成长的秘密读后感12-28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04-30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02-12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读后感04-08

美术教师自我成长总结11-07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读后感05-23

教师成长修炼读书心得08-25

教师成长心得体会05-10

教师成长工作总结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