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读书笔记>伤寒论优秀读书笔记

伤寒论优秀读书笔记

时间:2023-10-25 07:54:47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伤寒论优秀读书笔记范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伤寒论优秀读书笔记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伤寒论优秀读书笔记范文

关于伤寒论优秀读书笔记范文1

  少阳病提纲的条文是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少阳病提纲条文,重点提示了少阳之经火气为病的根本病理特点及其主要病证特征。即足少阳胆,主枢机而寓相火,其经脉起于目锐眦,且肝经互为表里。邪犯少阳,枢机不利,胆火上炎那么口苦;灼伤津液那么咽干;胆热内郁,炽热循经上扰,那么头目昏眩。值得注意的是,口苦、咽干、目眩三症虽然充分反映了少阳病胆火上炎,灼伤津液,火气为病的特点,可以作为少阳病的辨证提纲,但并没有概括少阳病的所有类型,故临证之时,见此三症,虽可以确认为病在少阳,而具体论治还须结合其它临床表现,进一步确定其汤证类型。如结合96条所述之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某一主证,可以确定为柴胡汤证。

  小柴胡汤证的辨证要点即少阳病八大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其病机是邪犯少阳,胆火内郁,枢机不利。治法:和解少阳,调达枢机。小柴胡汤证的条文是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少阳受邪,枢机不利,正邪纷争,进退于表里之间,正胜那么发热,邪胜那么恶寒,邪正交争,互有胜负,那么表现为寒去热来,寒热交替,休作有时;少阳之经,侧循胸胁,邪犯少阳,阻滞其经脉,经气不利,那么见胸胁苦满;肝胆表里互用,胆气郁滞,疏泄失职,情志不达,那么神情默默而寡言;胆为中正之官,胆火内郁,上扰心神那么心烦;胆气内郁,木失疏土,脾失健运那么不欲饮食;胆热犯胃,胃失和降那么喜呕。小柴胡汤的组成是: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人參三两( (9g)、甘草(炙)三两(9g)、半夏半升(洗)(9g)、生姜三两(9g)、大枣十二枚。用法是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方中柴胡与黄芩相配:柴胡疏泄胆气,黄芩清泄胆热,二药相配,一疏一清,为和解少阳郁热的主药。生姜与半夏相合,和胃降逆止呕,为呕家圣药。人参和枣、草合用,补中益气,防患于未然。本方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可疏利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和畅气机,故称之“和剂”。

  我个人认为,中医的开展道路是曲折又漫长的,前途却是无知的。回忆中西医开展一路起来的历程,中医在社会中所受到的种种质疑,难免会让人对它心存质疑。虽然我是中医学院的学生,坦白说一开始我对中医也是有偏见的',特别是我们中西医结合专业,先在南方医科大学学习两年西医的我们对中医这种富含哲学而又需要有一定的中国古代知识才能理解的学科,在缺乏这时代知识又一直接受西方原子论教育的我们看来是多么抽象而又模棱两可的东西。记得《中国医学史》的吴老师跟我们说过这么一句话西医让人明明白白地死,中医让人迷迷糊糊地活。或许这就是中医和西医的区别吧。

  接受中医教育一年半了,对中医也算是有些许了解,也培养了自己对中医的兴趣和坚决自己学中医的信念,虽然说不是每个中医人都可以成为中医大家,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中医真的可以让人活得更好。还是邓老的一句话说得好中医之所以没效是因为你没学好。

关于伤寒论优秀读书笔记范文2

  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大三的时候开始学习经典,更是深有体会。而今有时机在毕业前再次选修经典,这对未来工作将会有莫大的帮助。在繁忙的找工作中,我依然会抽空学习经典,以下就我对《伤寒论》的心得体会做个分享。

  在原文上下功夫,弄懂原作,求其本意,旁参诸家。多读多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习《伤寒论》主要是继承仲景的学术思想,探索其精微大义,因此就要在原文上下功夫,弄懂原作,求其本意。《伤寒论》由于成书年代久远,条文失真,文法多样,文字古奥,论理广深,因此,我们要想学好她学透她,依靠后世注家,以注家作为向导,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然而,历代注家很多,且观点不一,如何选择,很是让初学者头痛。有幸在书店买了一本郝万山伤寒论讲稿,里面释义博采众家,实在让我受益匪浅。而胡希恕老师更是为后代工人为伤寒论注解的第一人,胡老师释义让人叹为观止。

  至于背诵,我觉得背诵一定的原文对于中医入门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伤寒论》来说,不能背诵,头脑就不能在前后原文之间任意穿梭引用,也就无法全面细致的理解《伤寒论》的含义。经典著作中的条文,乃是从无数病例中总结出来的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是俗话所说万变不离其宗之宗。记住它,背诵它,就能在临床上触发思绪,吃透精神,从熟生巧,别出心裁

  《伤寒论》六经体系是疾病共性规律的概括,以六经生理为根底,阐释其病理变化,不单是外感,实可以统万病。《伤寒论》从内难二经根底上的进一步之经典著作,补内难二经之不及,其首创六经证治。故我对六经之认识有一读之必要,打的中医治病,皆从整体出发,依据病者盛衰强弱、病势之缓急进退来作为施治方针。所谓六经,三阴三阳是也,大抵三阴经病,属寒、属里、属虚者多,故太阴治宜温,少阴治宜补,厥阴治宜清;而三阳经病,恰与三阴经病相反,大抵属热、属实、属表者多,故表证宜汗,实证宜下,独少阳属于半表半里,既不宜汗又不宜下,而治宜和解。

  六经的划分具有辨证与论治的'双重意义,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示中风或伤寒,以确定解肌或发汗的治法。

  第二,提示病位的表里,可定表、和、攻救之法,对于部位的归类,可做为论治的根据。

  第三,提示病情的寒热,决定用药的温凉。

  第四,提示邪止消长的情况,可知如何祛邪或扶正,在辨证归类时以实证属三阳,虚证属三阴。

  第五,提示受邪的经脉脏腑可以分经用药,有的放矢。由于六经能提示受邪部位在何经脉脏腑,给立法方药指明方向,故伤寒六经辨证的过程,即是确立治那么,治法及选方遣药的过程,所以辨证与论治是两个步骤,合而观之辨证与论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六经传变是有规律的,不同的传变条件,会有不同的传变情况:在感邪轻、正气强的条件下,如治疗得当,可不传而愈。在感邪重、正气强的条件下,病发于阳而反响强烈,且不管病在一经或合病,或并病都在三阳,但假设治疗不当,消耗了正气,那么可传入三阴。由阳经传入阴经的,病多属热,易于亡阴。在感邪重,正气弱的条件下,病发时直中三阴,但假设治疗适当,邪衰正胜也可阴证转阳。在感邪轻,正气弱的情况下,病可发于阳也发于阴。

  作为毕业班学生,已经经历过临床实习,有幸在实习期间能在一附院见到各老师在临床应用经典。这让我也有些临床上的实践与体会。总结起来,首先应抓住主证,然后辨析入三阴。由阳经传入阴经的,病多属热,易于亡阴。在感邪重,正气弱的条件下,病发时直中三阴,但假设治疗适当,邪衰正胜也可阴证转阳。在感邪轻,正气弱的情况下,病可发于阳也发于阴。作为毕业班学生,已经经历过临床实习,有幸在实习期间能在一附院见到各老师在临床应用经典。这让我也有些临床上的实践与体会。总结起来,首先应抓住主证,然后辨析病机,最后在了解方义的根底上化裁经方,经过加减。临床如白虎加人参汤合竹叶石膏汤治疗糖尿病。五苓散合真武汤治心衰的水肿,大柴胡汤合半夏泻心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等。

  总之,《伤寒论》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标准,从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根底,其中的微妙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

【伤寒论优秀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关于《伤寒论》的读书笔记02-24

优秀读书笔记02-14

优秀的读书笔记03-06

读书笔记优秀02-16

(优秀)伊索寓言读书笔记优秀11-14

(优秀)《童年》读书笔记优秀范文10-03

(优秀)《简爱》读书笔记07-08

【优秀】简爱读书笔记07-08

童年读书笔记(优秀)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