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观后感>《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时间:2024-05-28 08:04:0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经典(15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观后感就是自己的一种思想感悟,观后感相当注重“感”,也就是从作品中领悟出的道理与思想。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经典(15篇)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

  星期五的下午,我们二年级三个班的老师和同学在学校阶梯教室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一个也不能少》。

  电影情节是这样的:有一个贫困的小山村,村里有个水泉小学,小学里只有28个孩子,课桌、椅子都破烂得不成样子,但孩子们的.脸蛋是红扑扑的。学校里只有一个老师姓高,同学们都叫他高老师。一天,高老师的母亲病危,所以不得不回家探望,村长找了一个代课老师叫魏敏芝,并吩咐她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一天,一个叫张慧科的同学去城里打工了,魏老师凑钱买票但钱不够,不得不去混车,结果半路被识破推下车,她走呀走。一路上买纸写寻人启事,风餐露宿,最令我感动的是魏老师在电视台前那一遍遍地问:“你是台长吗?”然后她在电视台发出了呼喊:张慧科,你快回来!我找你三天了。那抽泣的声音在我耳边久久回荡。因为魏老师的愿望只有一个:全班二十八,一个都不能少。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张慧科找到了,大家还给小山村捐了许多物资,渐渐地学校的条件也变好了。

  看完这部影片,我想:我们的学习条件这么好,与那个破烂不堪的水泉小学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如果还不努力学习,那就太不好意思了,我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2

  我这个星期看了个电影名叫《一个也不能少》,我很有感触!

  我记忆最深的就是魏老师为了找到那个在城里打工的男孩,找到了电视台的台长,然后出来了个戴眼镜的,问到:你是不是台长?她为了等到那个台长,等了几天几夜,睡也睡不好,就睡在那个电视台的边上,身体靠在电线杆上,把她自己写好的寻人启事放在一边。

  她为了找到那个男孩,想出了好多好多的法子,她去过火车站的广播室,去过超市买笔和墨水,写了寻人启事,然后又去了电视台……

  还有就是他们在乡下的学校,很简陋的,讲台是三条腿的,一碰就倒了,他们用的粉笔也很少,我们用的粉笔只要是短的就不能再用了,而他们是要用手指甲来抓住它继续用的,我们睡的床很软,而他们的,女生和教师的床却要用椅子垫着,男生的是用几张桌子拼成的床,我们上课有上课铃的,下课有下课铃的,他们呢,上课用手来打铃,下课又是看太阳到一个东西上才打的下课铃的,我们升旗有铁的旗杆,高高的半奏声,而他们向左右后转斗不准的,旗杆也是木头的,升旗的时候音乐也没有的,多么简陋啊!

  在大结局的.时候,魏老师让他们每人拿一支粉笔写字,到了那个要去城里打工的那个男孩那,他对老师说:“我能不能多写几个字?”说完就写下了三个大字:“魏老师”,这一刻,多么的让人感动啊!

  我从看过这部电影后,才知道老师是多么的辛苦,多么的好,农村的生活多么苦啊,连教室也那么简陋,我们应该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帮助农村,让他们能和我们一样。

  我们看完这个电影后才知道老师是多么的辛苦,还处处为他们自己的学生着想!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3

  《一个也不能少》是张艺谋导的一部反映农村教学情况的一部电影。说实话整部电影都是一种凄凉的景色,没有什么鲜艳的颜色,和那些华丽的电影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我却觉得这部电影反映了很多真实的东西。

  刚开始便是一种凄凉的景象,所谓的学校就只是一间破旧不堪的木屋,那些不完整的桌子,和堆砌起来的凳子组成了水泉乡水泉小学。看到这里我觉得我们拥有如此好的学习环境太好了。高老师因生病不得不让读六年级的魏敏芝代课。高老师对魏敏芝的要求是学生一个也不能少。小敏芝也深深记住了高老师的这一要求。上课是学生并不听话,吵吵闹闹,魏敏芝就索性守在外面,只确保一个也不少。

  我想或许为明知作为一个老师并不够格,因为她并没有好好教导学生,但是我觉得她很有责任心,她牢牢记住了高老师的话‘一个也不能少’。或许到这里还不能体现,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却将这点深深体现出来。张慧科是班上的.学习委员,但是有天他“不见”了。魏敏芝找到了他家,得知他家因贫穷上不起学,而张慧科去了城里。魏敏芝便想把他找回来,但是钱是个大问题,同学们就一起凑钱去城里,但是终究不够。他们想逃票,于是学生们一拥而上为魏敏芝作掩护,她上了车,但是还是被发现了,把她从半路扔了回来。但她并没放弃,她毅然徒步走到了城里。看着魏敏芝小小的身影独自走在布满泥沙的道路上,我感受到了她的决心。

  魏敏芝来到了城里,但是被告知张慧科失踪了,她便要求要去找张慧科,她去了车站,但茫茫人海想要找到张慧科何其容易,但是她没有放弃,她找到了播音员想要通过广播寻找,但结果不尽人意。接下来想贴寻人启事,却不知如何写,最后她听说上电视有可能找到,于是就想去电视台。看着魏敏芝苦苦寻找的身影,我感到心酸却又佩服,佩服她的毅力,不服输,不放弃的倔强。魏敏芝到电视台后,电视台大门的接待员对她很冷漠,无视了她。她便在门前等台长。终于3天后台长同意了寻人的要求。魏敏芝成功了,她上了电视找到了张慧科。

  魏敏芝这个女孩她勇敢、倔强却又不善于表达,她牢牢记住了一个也不能少的要求,永不放弃。而我呢?总因为一些困难便放弃原先的目标,我觉得我也应该像她那样不放弃,不达目的不罢休!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4

  上周,老师利用晚自习给我们播放了一部电影叫《一个都不能少》,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看完后,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电影的情节大致是这样的,有一个贫困的小山村,村里有个水泉小学,小学里只有28个学生,学校的环境十分简陋,课桌椅都破烂不堪,老师和留校的女同学还得挤在一张床上。男同学则是把几张课桌拼在一起做床,所幸的是这些孩子都成长得健康可爱。学校里只有一个老师,姓高,同学们都叫他高老师。一天,高老师的母亲病危,不得不回家探望。于是,村长就找了个名叫魏敏芝的老师暂时顶替高老师。高老师走的时候,再三嘱咐小魏老师,在他回来的时候班里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一天,班上最调皮的学生张慧科,因为家里十分缺钱,就辍学到城里打工,魏老师为了找他回来上学,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在电视台的帮助下找回了他。

  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一个情景是,小魏老师瘦小的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很长,她一声接一声地询问:“你是台长吗?”这分明是告诉所有观众,不要管前方的任何困难,只要认准了目标,就一个都不会少。小魏老师很犟,犟的让人拍案叫绝,犟的让人心服口服。

  这部电影十分优秀,不仅因为动人的情节,还因为人物形象塑造十分丰满。小魏老师的执着坚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倔强历历在目;同学们的天真无邪,活泼淘气的形象让人过目不忘,每个场景与人物都是那么真实感人。

  农村教育的现状,冰冷淡漠的城市,僵化死板的国人思维……一幕幕都呈现在电影之中,让观众感到要深思反省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5

  这是一部十分感人的电影:在一个贫穷的小山村里,有一个叫魏敏芝的代课老师,她答应原来的老师,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结果,前后少了两名学生,在自己带的28名学生的帮助下,魏老师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在电视台的帮助下找到了男孩并获得好心人的帮助。

  这个代课老师比我们还小,13岁,但她倔强的'坚守“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在最后很多人筹钱,但这些资金及物资有多少能送到贫苦学生手中,又有多少资源是真正花在学生身上的,当老师说要找张慧科时,到村长家求助,村长一面收起大鱼大肉,吃剩下的,一面拒绝她的请求,并说没钱,想帮也帮不了。当老师去搬砖时,农民工都知道这是帮助同学,那么那些不让上车,不给予帮助的城里人,又算的上什么。电视台的接待员,口口声声的按规章办事,看见那个就有本事让一个小女孩在外面等了一天半,大晚上就睡在路上。很多人知道张慧科的事情,都是以不耐烦的态度去面对,难道这个世界就没有一点点平淡么。

  这个故事,说出了贫困小学的不幸,说出了整个中国的不幸,每一个势力的人民的不幸。

  我认为,山村小学单靠慈善是不可能的,国家的大官小官已经完全没有当初共产党的光鲜,社会的腐败值得我们去深思。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6

  这是部十分感人的电影,讲的是:在一个很贫穷的村子里,有一位叫魏敏芝的代课老师,她答应原来的老师,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结果,先后少了两个学生。在自己带的28名学生的帮助下,魏老师经过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那两名学生的故事。

  这个代课教师自己只有十三岁,比我们大不了多少,还只能算是个大孩子而已,但她倔强甚至固执地遵守着“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农村的孩子也许不如城市的同龄人见多识广,因而常被一些人认为:“不懂事儿”。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她对这份责任执著的追求,这是一种让人敬佩的精神和信念!这种精神和信念在现在的很多城市孩子和成人身上,是找不到的。

  我为电影里所展示的农村孩子上学的.问题感到难过。魏敏芝老师是片中的主角,但我觉得还有另一个不是主角的“主角”——高老师。尽管影片里高老师只在开始时,出现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然而:办公桌上精心用牛皮纸包好的教科书、临时搭起的床铺、学习委员张明仙的日记

  魏敏芝因日记所受到的启发、孩子们不离嘴边的“高老师说的”。他的精神仿佛贯穿了整部电影。

  魏老师的坚定,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时,这部电影也让我感受到了贫穷家庭的艰难和城市里好心人的爱。我们能够坐在整洁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已经算是十分幸运的了,所以,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好好学习,遵守纪律。

  所有的孩子应该都跟我们一样,有在课堂里接受教育的机会!——一个都不能少!这,也许是影片真正要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所有人需要付出努力和爱心。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7

  今天,我们随老师看了一场电影《一个也不能少》,看完之后,我感触很深。故事是讲:一位姓高的山区小学老师因母亲生病,所以请了一个月的假。于是,村长就找来了一个13岁,名叫魏敏芝的女孩来做代课老师,在魏老师的代课期间发生的事情,其中有几个故事最令我难忘。

  一个名叫张慧科的男生因为顽皮弄翻了讲台,一整盒粉笔都摔断在地上,学习委员见了立刻上去捡起地上的粉笔,可粉笔还是在老师与张慧科谈论的时候变成了粉笔灰,学习委员很伤心。后来才在她的日记中知道,原来高老师很爱惜粉笔,就连一个小小的粉笔头也要坚持在写一个字她很怕高老师看了会伤心。从这我看出高老师真的很节约,也可以看出这山区真的很穷,连粉笔都买不起。

  就在高老师临走的时候对魏老师特别强调的`说:这里的孩子因为家境贫寒,走的只剩二十几个了,不能再走了,一定要记住,在我回来之前,一个也不能少!正是因为这句话是魏老师做出了这样的事。县里的车来接走了一个女孩,可老师一直紧紧的追在车后可村长一点也不领情还一个劲的要司机加速知道把老师甩掉。

  那次张慧科也去了县里,魏老师为了把他找回来花光了所有的钱。又是广播台,又是寻人启事可都没找到,没办法只好通过电视台找到了他,在电视中张慧科被哭着找自己的老师感化了,不再那么顽皮,爱搞恶作剧也为山区小学的学生们换来了许多好心人给的学习用品。

  看到这,我的心里就有股酸溜溜的感觉,人家山区的孩子想上学却因家境贫寒要出去打工儿而上不了学,我们城里的孩子有那么好的条件上学还不想上。也让我明白了题目的含义:每个孩子都有上学的权利,他们要学习,不能再这么早出去打工了!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8

  在开初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看到前面,我们就开始审视题目了,到底是钱一个子儿都不少,还 是人一个都不少?看到后面我们才渐渐明白……

  魏敏芝是一名13岁的学生,但是却担当起了小孩们的老师,她起初的.意愿是教完一个月后就拿走属于她的50元,认为带小学生,当他们的老师是一件不是很难的事情,但事情出乎她意料之外,甚至不能掌控。

  张慧科是班上最调皮的学生,他一开始总是跟魏敏芝对着干,非要反着来,有一次他因为捣乱,和魏敏芝争吵了起来,把粉笔都踩烂了,她们很为难,因为高老师走之前嘱咐了魏敏芝要保管好粉笔,因为粉笔在这里很珍贵。

  后来明行光被带走去城里参加跑步比赛,魏敏芝想阻止,但最终被张慧科出卖,失败。后来张慧科因家里贫困跟孙志梅去城里打工,魏敏芝知道后,凑钱去找,但是因没钱而且还 是混车进去的,被丢了下来,最后靠双脚走到了城里。魏敏芝找到了孙志梅要求她陪她一起去火车站找,连大喇叭都用了,但是却还 是一点消息都没有。与此同时,张慧科一个人走在路上,饿了,看着包子久久不肯离去,最后还 是店家给了一个充饥。后来遇到了一个很好地老板娘收留了他。魏敏芝一直动用各种办法想方设法的找到张慧科,不惜用了所有的钱用来写那些‘没用’的寻人启事。最后打听到电视台可以帮助她找到,她再次靠那双脚走了好多路去那个地方,经历了各种险阻终于见到了台长,并在电视台上好不容易说出了自己对张慧科的真心话。

  张慧科非常感动,他很感激魏老师,因为不是她他还 一直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游荡,流浪,魏敏芝何尝不是如此?她为了找到张慧科,使出了浑身的解术,才找到张慧科,至此他们的感情又加深了!

  在记者采访张慧科时,问:“你最难忘的是什么?”他答:“要饭!”我当时一阵心酸,让这么小的一个孩子说出这样的话,都会觉得这个社会不公,但是社会便是如此,你弱小,它便会把你打败,你越是内心强大,越能够生存下来!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9

  一部影片,一个故事,一份责任,一种感动。(感悟开头。)

  今天,我有幸观看了张艺谋导演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它主要讲述的是关于一个代课教师魏敏芝的故事,她只是个小学毕业的人(画线的词删掉。),今年才十三岁。因为高教师请假回家探病才来到了水泉村小学,这个学校就有一个班,班里的学生一到四年级的都有,共二十八个学生……

  在班里有一位名叫张慧科的男同学,由于母亲生病,他家人带着他(语意有误,删)辍学到城里去打工。魏教师从学校一直到(知道以后,只身一人到)城里去找张慧科,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他,把他带回了家。其实她完全可以不用去找张慧科,因为她的任务就是代好这一个月的课,而她或许是为了高教师临走之前的一句话:“这个班已经流失了十几个学生,再也不能少。!”我想:这就是责任所带来的动力吧!(呼应题目——一个都不能少!)

  在这部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魏教师为了找张慧科在街头上四处寻找,广播找人,贴寻人启事的一幕幕……可惜都没有找到张慧科。她渴了,就喝街边的自来水;饿了,就吃小店客人剩下的食物。她偶然遇到一个好心人,告诉她应该去电视台……可门口的登计人员处处叼难她,不准她进去。她没有就此放弃,在大门外等了三天三夜(一天一夜),而且她见到每个从里面走出来的人就问:“你是不是台长?你是不是台长?”最终,她终于见到了台长,并上了电视,在圆圆的镜头面前,她流下了眼泪,说了一席让人感动不已的话:“张慧科我好想你,你在哪里?”

  最终,魏教师找到了张慧科,一起回到了那个熟悉而陌生的地方——水泉村希望小学。是啊,付出了或许才会有回报,可不付出注定一无所获。而这个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像魏教师一样,为了一句话,为了一个孩子,付出那么多艰辛和劳累呢?(对比突出,令人深思。)

  我认为影片主要表达了贫困小村的教师的'最纯洁的责任心和关爱的情节!我在未来也可能会成为人民教师,我想我也应该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

  感人至深的真实情节、让人忧虑的农村教育、冰冷淡漠的城市、僵化死板的国人思维······令人感动的、真的每一个国人思考的东西太多太多。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0

  这天我们去淄博影院看了一场名为《一个都不能少》的影片。剧中讲的是水泉乡水泉小学高老师的妈妈病了,他要回家探望,于是便请了一位年仅12岁的魏敏芝做代课老师。高老师临走前再三叮嘱魏敏芝班里的同学要一个都不能少。但是不久,张慧科正因家里穷去城里打工。魏老师就千里迢迢来到城里找张慧科。最后在电视台台长的帮忙下他最后找到了张慧科。水泉小学的教室那么破旧,文具那么少,同学的家境又那么贫寒。但是不管教室多么破旧,文具多么少,家境多么贫寒,他们仍然坚持学习。我们此刻的环境不知道比他们好多少倍,因此我们就应更加发奋的学习。

  剧中的魏老师对她的同学那么好,我们的王老师对我们也不差。老师为了让我们长大有出息,无时无刻的为我们辛勤的忙碌着。同同学病了,老师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刻去看望同学,为同学补课。老师这样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我们要以优异的成绩报答老师。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如今是二十一世纪,我们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用电脑上课,可是在偏僻的贫困山区,跟我们是截然不同的景象。这次老师给我们看《一个都不能少》电影正是讲述一个在贫困山区的代课老师的故事。

  在电影中,有个情节触动了我。粉笔在教室里甚至可以说成理所当然的事情,可对于贫困山区的学校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学习委员是个女孩,她十分珍惜粉笔,她印象中的高老师,连一个捏都捏不住的粉笔头都不肯丢弃,能多写一个字也是好的,所以当魏敏之教训调皮捣蛋的学生张惠科时,把本已摔断的粉笔又踩了一遍,她拚命阻止,魏敏之知道后,让张惠科道歉,并买了一盒新粉笔。

  看到这儿,我十分惭愧,因为我有时也背着老师,偷偷用粉笔砸人,如果说电影中的学习委员是个爱惜公共财物的人,我就象个品德低下、没公德心、不珍惜财物的人,所以我决定以后一定要爱惜粉笔,爱惜一要教学用品。

  相比贫困山区的教学条件来说,我们是幸运的,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1

  如今是二十一世纪,我们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用电脑上课,可是在偏僻的贫困山区,跟我们是截然不一样的景象。这次教师给我们看的电影正是讲述一个在贫困山区的代课教师的故事。

  13岁,正是和我们差不多的年龄,可对于贫困山区的学校来说,代课教师竟然能够是13岁,魏敏之就是这个代课教师,其实也就是一个大一点的孩子。应对那么多调皮的小孩子,魏敏之虽然管不住,可她坚持一个信念,孩子们一个也不能少。当张惠科因为家庭贫困,到城里打工时,魏敏之步行到城里三天三夜,到处寻找张惠科,她最终感动了电视台台长,最终找到了张惠科。期间,她受了很多苦,做了很多的努力,结果当她明白自我做的纯属徒劳时,她仍然坚持了下来。

  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阻挠时,是不是也应当这样呢?答案是肯定的。

  电影中,还有个情节触动了我。

  粉笔在教室里甚至能够说成理所当然的事情,可对于贫困山区的学校来说,是十分珍贵的。学习委员是个女孩,她十分珍惜粉笔,她印象中的高教师,连一个捏都捏不住的粉笔头都不肯丢弃,能多写一个字也是好的,所以当魏敏之教训调皮捣蛋的.学生张惠科时,把本已摔断的粉笔又踩了一遍,她拚命阻止,魏敏之明白后,让张惠科道歉,并买了一盒新粉笔。

  看到这儿,我十分惭愧,因为我有时也背着教师,偷偷用粉笔砸人,如果说电影中的学习委员是个爱惜公共财物的人,我就象个品德低下、没公德心、不珍惜财物的人,所以我决定以后必须要爱惜粉笔,爱惜一要教学用品。

  相比贫困山区的教学条件来说,我们是幸运的,所以我们更应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2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是学校组织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去观看的。对于这一类纪实片似的电影平时并不多看,也只是带学生去时才会一起欣赏,而当看了这部片子后,自己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当时也顾不得边上的学生,也暗自流泪了,这部片子给当时的我触动还是比较大的。寒假前,余磊老师给名师工作室的同仁们推荐了许多教育影片,要求寒假观看并写观后感。拿到写观后感的作业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部片子。

  影片是大导演张艺谋关怀中国农村生活的一部作品,片中不但深入探讨中国大城市与偏远农村之间的落差,也唤醒大家重视偏远农村的教育问题。呼吁人们帮助弱势群体,让所有的孩子都得到良好的教育。

  影片讲述了一名十四岁的农村少女(魏敏芝)到一个贫穷的小学代课,她毫无教学经验,不但不知如何教起,甚至受到学生的欺负。但她给校长的保证是,她会在原老师回来后把班级交还给她,"一个学生都不会少"。当班上一名学生因家计困难而必须放弃学业到城市中打工,这名代课老师想起她"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费尽千辛万苦要将他找回。她没有钱,没有社会资源,却必须在复杂的`大城市中找寻一名小孩。她和她的学生脑力激汤、团结合作,在寻人的过程中,无形中给了孩子最好的教育。

  水泉小学的高老师要回家看望病重的母亲,村长从邻村找来魏敏芝给高老师代一个月课。高老师见魏敏芝只有十三岁,教不成书,不想要。村长告诉高老师,找这么一个人不容易,让魏敏芝把学生看住,凑合一个月等高老师回来再说。

  水泉小学学生的辍学情况非常严重,每年都有学生辍学,原先有三四十个学生,现在只剩二十八个了。高老师临走时再三叮嘱魏敏芝,一定要把学生看住,一个都不能少。魏敏芝不会上课,整天让学生抄课文,每天清点人数,谁要把学生弄走,就跟谁急,连村长的话也不听。学生见她人小,又不会上课,不听她的,有的故意跟她捣乱,弄得教室里乱哄哄的。她不顾不问,只是守在教室门口,不到时间不让走。

  十岁的张慧科因家里欠债无力偿还,不得不失学到城里打工。魏敏芝记住高老师临行前的叮嘱,决心把张慧科找回来,她打听到张慧科城里的住处,单身一人踏上了进城之路,十三岁的魏敏芝开始茫茫人海里的寻找……

  严格地来说,魏敏芝不算老师,她只是水泉小学的高老师临时找来看管学生的,但就为高老师临走时交代的一句话——“一定要把娃看住,一个都不能少”,她表现出了惊人的执着和认真。(观后感)尽管她不懂教学,但“责任”——这个教师身上最可贵的精神却在她身上得到了最朴实无华也最完美的体现。她可以为找回学生而义无反顾,可以象珍惜生命一样珍惜粉笔,她将一切我们无法想象的事情真切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也许就是她的“一根筋”让我们记住了她,同时记住的还有她的质朴和善良。

  近年来中国遭遇的几大重创,都体现了中国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影片中到最后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客观上是帮助了那些孩子,但却不能持久的、长效的给予帮助,就像电影最后放的那样,媒体为水泉小学带来了书,带来了钱。但是,钱会用完的,书、粉笔也是会用完的。少的是什么?自然是每个人的付出,长久的付出。诚然,一个魏敏芝改变不了什么,一个高老师也改变不了什么。不过相信那句话,涓涓细流汇聚成大海……没错,每个人都献出一份爱心,每个人都收获一份希望。支教之类的事情,我希望能有人前赴后继的做下去,少一些商业的色彩,多一些真诚。

  我想,只要每一位老师看了像《一个都不能少》这样的影片都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每一位老师都能有魏老师那样的信念和责任感,中国的教育不再是问题。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3

  和孩子们在一起看《一个都不能少》时,我不禁为偏远农村的教育条件感到心寒。

  破陋的一个教室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孩子都有,而且一个老师要从语文、数学到音乐美术甚至升旗都要负责,那些孩子从升旗的旗杆到他们升旗时排列的队伍和他们的敬礼动作。都让今天吃肯德基长大的这些孩子都笑的前俯后仰!

  且更快,在电视台的帮助下,她终于找到了那个小男孩——张慧科。

  魏老师对学生负责,虽然穷,但是魏老师依然牢记着这句话:28个人一个都不能少。真让人敬佩!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4

  上个星期,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叫《一个都不能少》这部电影使我深受感动,是因为女主人公魏老师执着坚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倔强性格,使我感动了。

  这部电影讲了在一个乡村小学一位小学才毕业的12岁少女魏敏芝成了乡村小学代课老师。因为教书的高老师的妈妈病了,她要回家探亲,所以只好请代课老师,在高老师临走之前,就对魏老师说:"敏芝,你要记住,这些孩子都很调皮,一个都不能少,你要看好他们,我会尽快赶回来的!”魏老师之所以会答应,是因为魏老师想得到那60元钱。看到这,我就有点讨厌魏老师了,因为她只想到钱,根本就没有顾及到那些她将要管的孩子们。当然我只是从一方面的角度看,如果从另一方面的角度看的话,可能是因为他们那边的条件没有我们现在生活的`好。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有的,好好读书,将来回报祖国。可是没过多久,张慧科因为家里穷,就被他的妈妈叫到城市里去打工,魏老师知道这件事后,急的团团转,她知道高老师临走前嘱咐过说:“班里的人,一个都不能少。”于是,魏老师就去城里寻找张慧科。她通过了许多方式去寻找张慧科,比如说:写寻人启事,问路人许许多多,最后他通过台长,终于找到了张慧科。

  我为这部电影喝彩,不仅仅是因为魏老师执着坚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倔强性格,还因为水泉小学的教室那么破旧,文具那么少,学生的家境又那么贫寒。但是他们仍然好好读书。我们现在的环境不知道比他们好多少倍,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5

  一部影片,一个故事,一份职责,一种感动。

  这天,我有幸观看了张艺谋导演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它主要讲述的是关于一个代课老师魏敏芝的故事,她只是个小学毕业的人,今年才十三岁。正因高老师请假回家探病才来到了水泉村小学,这个学校就有一个班,班里的学生一到四年级的都有,共二十八个学生……

  在班里有一位名叫张慧科的男同学,由于母亲生病,他辍学到城里去打工。魏老师知道以后,只身一人到城里去找张慧科,历尽千辛万苦,最后找到了他,把他带回了家。其实她完全可以不用去找张慧科,正因她的任务就是代好这一个月的课,而她或许是为了高老师临走之前的一句话:“这个班已经流失了十几个学生,再也不能少!”我想:这就是职责所带来的动力吧!

  在这部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魏老师为了找张慧科在街头上四处寻找,广播找人,贴寻人启事的'一幕幕……可惜都没有找到张慧科。她渴了,就喝街边的自来水;饿了,就吃小店客人剩下的食物。她偶然遇到一个好心人,告诉她就应去电视台……可门口的登计人员处处叼难她,不准她进去。她没有就此放下,在大门外等了一天一夜,而且她见到每个从里面走出来的人就问:“你是不是台长?你是不是台长?”最终,她最后见到了台长,并上了电视,在圆圆的镜头面前,她流下了眼泪,说了一席让人感动不已的话:“张慧科我好想你,你在哪里?”

  最终,魏老师找到了张慧科,一齐回到了那个熟悉而陌生的地方——水泉村期望小学。是啊,付出了或许才会有回报,可不付出注定一无所获。而这个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像魏老师一样,为了一句话,为了一个孩子,付出那么多艰辛和劳累呢?

  因此,我期望所有的贫困学子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也期望那些已经辍学的孩子能够早日重返校园。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相关文章: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09-05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09-06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1-17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范文01-16

(精)《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01-14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5篇11-21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5篇11-14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5篇)11-15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5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