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开国大典》教案

《开国大典》教案

时间:2023-05-02 11:25:49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开国大典》教案3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开国大典》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开国大典》教案3篇

《开国大典》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祖国,真是祖国的历史,热爱中国共产党

  2、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

  能力:

  1、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2、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知识:

  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活动内容

  开国大典

  活动目的

  通过创设情境,体验人民群众兴高采烈欢庆新中国诞生的激动心情,,深入分析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认识新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活动过程

  1、开国大典。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或搜集开国大典的图片、文字资料等,让学生体验开国大典时人民激动的心情,并讨论举国上下为什么如此激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一百多年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同封建统治者勾结起来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和内外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终于诞生了。中国从此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2、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探究国旗国徽国歌的来历,深入认识国旗国徽国歌的象征意义。

  3、模拟升旗仪式。通过模拟升旗仪式,重温升旗的要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维护祖国荣誉和利益的思想感情

《开国大典》教案 篇2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中国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习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习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习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中国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开国大典》教案 篇3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中国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习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习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习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中国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开国大典》教案】相关文章:

《开国大典》教案05-25

《开国大典》教案03-04

《开国大典》教案优秀11-11

《开国大典》教案19篇08-03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02-17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02-11

语文《开国大典》教学反思03-19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15篇04-15

《开国大典》语文教学反思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