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运动与教案

运动与教案

时间:2023-05-19 00:20:09 教案 我要投稿

运动与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运动与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运动与教案

运动与教案1

  活动重点:要求有准确度的定点投掷

  活动准备:直径70cm的钻洞1个、大型加厚的袋子1个、桌子1张、乒乓球若干、定点线、纸板绘制老虎头2个

  活动过程:每人5个乒乓球,幼儿站立于定点线,瞄准虎口,向其投掷,球入虎口。幼儿投进虎口的乒乓球刚好或者超出3个的得胜获奖励。(小、中大班按两个老虎头的距离分别进行投掷)

  活动2:打保龄球

  活动准备:15个装有水的矿泉水瓶、小篮球3个、三条记事贴。

  玩法:活动分为三组进行,分别设为小班区、中班区、大班区。小班区五个水瓶并排一排没有间距,中、大班各依次加大难度。起点到水瓶的距离为两米。

  规则:要求幼儿把球滚过去(抛起来算犯规)就不能参与活动。每组家庭参加滚球的次数不能超过5次,在五次之内把球都的.家庭可获得一个印章。

  活动3:钓鱼

  活动准备:1、鱼杆磁铁小鱼若干。2、用绳子围一个圆圈作鱼池。

  活动玩法:每次请6名幼儿进入场地,拿钓鱼杆钓鱼。用磁铁将鱼池里的小鱼钓起。比比看谁钓得多。钓到鱼的可以在活动卡上盖一个印章。

  活动4:套圈

  活动准备:1、小圈若干。印章2、玩具若干。

  活动玩法:每次请三名幼儿参加活动,每个幼儿手拿三个圈圈站在起点线处,向前把圈丢到玩具处,套到玩具的可以在活动卡上盖一个印章。每个幼儿有三次机会。

  活动5:连环跳

  活动准备:呼啦圈每组5个

  活动玩法:把幼儿分四组,每组分别把5个呼啦圈一字排开,幼儿跳一个圈,家长把后面的圈捡起来套在幼儿身上,幼儿拿着圈接着跳下一个圈,直到把5个圈都套在身上达到终点,在跑回起点,把圈交给下一组家长。活动完成可获得一个印章。

运动与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运动会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能够熟练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根据情境图发现有用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意识和实际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索的学习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不断体会学习的乐趣,品尝成功的快乐,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分析

  运动会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利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且已经初步具备在具体情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属于数与代数的内容,因此教学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了设计小小运动会这一校园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通过设计比赛、说一说、写一写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到生活与知识的联系,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体验到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博兴县兴福镇中心小学属于镇级小学,与本镇其他小学相比较,教学设施较先进,做到了微机终端进教室。一年级开设微机课,二年级部分学生能够上网查阅资料。学校阅览室全天开放,学生可随时借阅、查询资料。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还有一部分是来我镇打工农民的孩子,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多数为初中水平,家庭教育状况不是很理想。学生知识获取的主要渠道是学校(包括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己查询等)。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2~5的乘法口诀,并且已经初步具备在具体情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课堂实录

  课前交流:

  在校园里,你们最喜欢参加什么体育活动?(引导学生说一说。)

  活动一:小小运动会。

  师:今天,我们班举行小小运动会,设有赛跑、跳远、拔河三个项目,你喜欢哪个项目就坐到相应的位置。(喜欢赛跑的在左边、跳远的在中间、拔河的在右边。)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坐到相应的位置。(全班44人,赛跑的16人、跳远的8人、拔河的20人。)

  师:现在同学们都坐到了相应的位置,请同学们四个人自由结合成一个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

  师:我们的小组组建成功。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来设计一下,我们喜欢的比赛使用什么样的比赛器械、怎么开展。我们将评选出最佳设计小组。

  小组开始设计,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活动二:汇报交流。

  师:我们的设计已经完成。先请赛跑小组来汇报,其他小组作为裁判组来评价他们的设计。

  赛跑组1:喜欢赛跑的共16人,我们设计的跑道有4条,每组4人,可以跑4组。列算式为164=4(组)。

  赛跑组2:我们和1组设计的一样。

  赛跑组3:我们是每组2人,分8组。列算式为162=8(组)。

  赛跑组4:我们从电视中看过,跑道有8条,也就是说每组8人,可分为2组。算式为168=2(组)。

  师:各小组汇报完成,请裁判组来评价一下。

  裁判人员交流了一下。

  裁判代表:我们认为4组设计得最好,因为适合我们学校操场的条件。从电视上我也见过每组8人,如果比赛场地大是可行的,也是最省时间的。

  师:好的,我们首先祝贺4组获得最佳。赛跑完成以后我们再来一起看一下跳远比赛。哪个组先来汇报?

  跳远组2:我们每人跳1次,共跳8次,计算口诀是一八得八。

  跳远组1:这样不行,如果这次没有跳好怎么办?我们应该多给他们机会。我们设计的是每人跳3次,共需要跳38=24次。

  师:哪个组设计得好呢?请裁判组来评价一下。

  裁判组:1组设计得好,每人3次机会,不应一次定输赢。

  师:看来1组设计得好。如果告诉你一共跳了21次,每人跳3次,你能算出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吗?

  生:7人,213=7(人)。

  师:真聪明!其他同学还没有算出来,你已经喊出答案。我们祝贺1组的同时,看一下最后一个项目拔河。哪个组先来?

  拔河组1:我们按男女来分,男生12人,女生8人,我们肯定赢。

  拔河组2:我们每组10人,男生、女生平均分,共分2组,10+10=20(人)。

  拔河组3:我们和2组一样。

  拔河组4:我们组是分成4个小组,204=5,每组5人,通过循环比赛分胜负。

  拔河组5:我们组还没有想好让哪一组赢,哪一组男生多肯定赢。

  师:我来评价一下吧!2,3,4组的`设计都非常好。1,5组认为男生多就一定胜,我看未必。拔河是个集体项目,男生多不团结的话照样不能胜,所以团结合作才是取胜的关键。

  (分项目―设计比赛―汇报交流―评比,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孩子们的回答比我预想的要好,但小组合作中个别学生没有完全投入。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值得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活动三:运动会一角。

  师:看,那边多么热闹,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情境图的一部分:气球,每束5个,有4束;小卖部,矿泉水每瓶3元,汽水每瓶2元。)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请试着和你的伙伴说一说。

  学生独立思考,并与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生1:我看到有4束气球,每束5个,一共多少个?共45=20(个),所用口诀是四五二十。

  生2:我想买2瓶矿泉水,需要多少钱。23=6(元),需要6元。

  生3:我有8元,可以买几瓶汽水?82=4(瓶),可以买4瓶。

  师:真棒!如果气球1元一个,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4:气球1元一个,一瓶矿泉水的钱可以买3个气球,31=3(个)。

  生5:一瓶汽水的钱是2元,可以买2个气球,21=2(个)。

  生6:2个气球的钱可以买1瓶汽水,21=2(元)。

  生7:3个气球的钱可以买1瓶矿泉水,31=3(元)。

  师:你们非常聪明,能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好吗?

  (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环境、条件,创造了讨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思考,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求异思维应给予积极鼓励。)

  活动四:说一说、写一写。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乘除法来计算。你课前收集到哪些可以用算式或口诀解决的例子?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交流收集到的例子。

  生:我妈妈买了2公斤肉,每公斤8元,二八十六,共16元。

  生:我和姐姐买了5个硬皮本,每个3元,三五十五,共15元。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你们会写吗?可以上黑板写一个算式。

  (学生在黑板上写下大大小小、各不相同的算式。)

  师:同学们写了各种各样的算式,这些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你愿意说哪个就选哪一个解释一下,好吗?

  学生自由选择介绍。

  生1:我选28=16。一个风筝8元,2个风筝,需要28=16(元)。

  生2:我选204=5。一个文具盒4元,20元可以买204=5(个)。

  师:在我们生活中,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会随时用到算式或口诀,课下多搜集这样的例子,把它记到我们的日记本中,比一比谁搜集的最多。

  (说一说、写一写两个活动是本节课的亮点。列举生活中的例子,解释算式表示的意义,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课堂小结:

  1.今天这节课你觉得自己发挥得怎么样?

  2.今天这节课你感到快乐吗?

  〖教学反思

  本节课将知识镶嵌于运动会这一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设计比赛、交流例子等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使数学教学由知识课堂走进生活课堂,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意义,真正落实了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和活动形式,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上课开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运动项目,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这是做什么?接下来,设计比赛激发了学生更大的热情,小组合作中的争论、互补处处可见,学生的回答更是多姿多彩,超出了我的预料。如:拔河比赛学生想让自己组赢而让本组男生多,针对这个问题告诉学生不仅比赛要公平更要团结。说一说、写一写让学生充分感觉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也体会到只要他们用心观察,知识就在身边。

  在活动中个别学生没有参与,只是等待结果。如何让每个人都能主动参与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案例点评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节课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运动会,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用不同的生活来感悟知识。学生举例解释乘、除法算式的实际意义这一教学环节,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师生共识、共享、共进,形成一个真正的共同体。虽然学生只举了一两例,但怀海特说过,教育的问题就在于使学生通过树木而见到森林。现在的学生接触到的世界是多彩的,他们能够用不同的生活来感悟知识。这样,把生活和知识联系起来,建立意义的联系,使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意义和充实意义。学生的学习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

运动与教案3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2.掌握热力环流的成因;

  3.理解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因素。

  4.理解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风向和高低气压的判断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自绘热力环流图和大气水平运动图,提高学生绘制地图的能力。

  2.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分析高低气压的.分布及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

  3.阅读《风力等级表》,加深对天气预报知识的理解。

  (三)德育渗透点

  对“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的讲解,使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帮助学生认识合理开展城市布局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热力环流的成因;

  2.理解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教学难点:

  1.热力环流的成因

  2.分析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教学设想

  运用投影片、板图、Flash动画演示等教学媒体;教学中用引导配合图表分析为宜。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第二单元大气环境的第三课,是从动态的角度来研究大气环境。主要讲二块知识: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2.大气的水平运动;内容上看本课具有承上启后的作用,而且可以说是本单元和全书的重点和难点。

运动与教案4

  活动目标:

  1、练习绕障碍物走、跑,提高动作的灵敏性。

  2、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遵守游戏规则。

  3、培养勇敢精神和同伴合作能力。

  4、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5、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喜洋洋头饰一个、灰太狼画像4张、音乐、装有“石头”的篮子、贴有“小树”椅子12把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幼儿能绕走障碍物走、跑。

  活动难点:幼儿绕障碍物走、跑时身体要向前倾并侧身绕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今天天气真好!“妈妈”要带你们出去郊游。但是跟妈妈出去千万不能乱走,万一碰上了灰太狼就糟糕了,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分层活动

  1、绕着障碍物走。

  (1)教师创设情景:瞧,我们来到了小树林,我们一起玩个“躲猫猫”游戏吧!

  (2)交代任务:当音乐开始的时候我们要在小树林里自由绕着小树走,注意不要碰撞到小树,当音乐停止的时候就要随意找到一个小树躲起来。

  (3)幼儿练习。(并提问:怎样绕才能不会碰撞到小树?)

  2、变式训练。

  (1)教师创设情境:孩子们,刚刚我们活动了很久肚子都饿了吧?妈妈发现那边有一片绿茵茵的草地,我们到那边去找吃的吧!不过这次我们要比赛,看哪一组先到达目的地。

  (2)交代任务:首先我们要分成四组,每组最后一个宝宝要绕过前面每一个宝宝到达第一个后,再有后面的`宝宝逐个进行。(注意:每组宝宝之间的间距要手伸直碰不到前面的宝宝)看哪一组的宝宝先到达。

  (3)幼儿练习。

  3、学习绕障碍物跑。

  (1)教师创设情境:哇!好多新鲜可口的草,宝宝们我们一起去吃吧!吃饱后,我们围坐成一个圈休息一下吧!“妈妈”突然想到了“丢手绢这个有趣的游戏,不过今天我们要改变一下游戏方法。

  (2)交代任务:当我们一起集体唱喜洋洋的歌,一位宝宝就围着圆圈绕着走,当唱完以后,就轻轻拍另一个宝宝的肩,被拍到的就要起来绕着圆圈跑去抓住他。

  (3)幼儿练习。

  4、巩固绕障碍物跑。

  (1)教师创设情境:宝宝们,你们听,谁的声音?呀!是树林那边的灰太狼又来欺负我们了,羊宝宝们,我们绕过小树林,一起去对付它吧!

  (2)交代任务:分成四组,前面的一个宝宝拿起旁边的小石头绕过小树林跑到对面向灰太狼的头砸去,然后从小树林旁边回来跟下一个宝宝击掌后排到后面,下一个宝宝继续进行。

  三、整理和放松

  “妈妈”的宝宝们真勇敢,把灰太狼打败了,但也把我们累惨了,我们一起来放松放松吧!

  活动反思:

  以情节发展为主线,丰富活动内涵。一个完整诗意的故事情节,贯串于整个活动内容,幼儿扮演着喜爱的喜羊羊,在教师“妈妈”创造的温馨快乐的情景故事中,进行着一个一个的游戏,场景的布置使用率高,摒弃了繁琐复杂的道具,而情节的创设,遵循了“平稳一上升一高潮一平稳”的体育活动原则。

  以自主探索为主导,优化活动过程。教师改变了过去示范讲解的灌输教学,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理念的变革。幼儿在游戏中自己尝试学习绕障碍物走、跑后,教师帮助幼儿总结绕障碍物走、跑的要领,如有的幼儿认为绕障碍物走就像平时做开飞机的游戏身体要侧身倾斜,在探索的过程中懂得了经验的迁移。

运动与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地判断出轴对称图形,并尝试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经历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美。

  学情分析

  1.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能比较容易的接受本节的知识。

  2.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理解掌握轴对称图形,并能通过折叠寻找对称点,会对所给图形作出正确地判断。观察——操作——归纳——判断。

  3.对称轴和对称点的寻找。

  重点难点

  重点: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建立轴对称图形的表象。

  2.经历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难点: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地判断出轴对称图形,并尝试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游戏引入

  教师活动:

  帮暖羊羊找角

  观察图片找出问题,确定角的位置。初步建立轴对称图形的表象。

  学生活动:

  学生参与游戏,帮暖羊羊找角。

  活动2【讲授】分类

  教师活动:

  1、根据轴对称图形的表象来给学具袋里的`图形来分类,并汇报分类的理由。

  引出轴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

  动手分类将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分成一类,将不能完全重合的分成一类。汇报发现

  活动3【活动】学习轴对称图形

  2、动手制作一个轴对称图。教师示范,边示范边说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创作一个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集体展示创造出来的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3、摸一摸折痕看有什么感觉

  引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指导画对称轴,教师示范画的方法,强调易错点。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并独立画出它的对称轴。

  (摸折痕。选择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并独立画出它的对称轴,同桌互相检查纠正不准确的画法。)

  4、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发现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活动4【导入】练一练,“巩固”对称

  (1)练习1

  同学们,老师想考一考你们,引导学生完成书上P68做一做。先明确题目要求,再动手完成

  (读出题目要求,找到题目中两个具体要求,按照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同桌互查。再集体汇报。)

  (2)练习2

  同学们,请你拿出2号学具袋中的图形,折一折,画一画,看看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自己独立先折一折,再画一画,能够发现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活动5【讲授】总结

  同学们你们可真了不起,不但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还创造了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装点着我们的生活。

  希望同学们长大后能够创造出更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美化我们的生活。

运动与教案6

  活动前评析:

  在一次组织孩子玩手脚爬的游戏时,发现有部分孩子对趴下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抓住这一契机生成了匍匐爬的教育活动。正巧《喜洋洋与灰太狼》在热播,班里孩子的话题都离不开羊村的新鲜事,于是我从快乐教育的角度出发,将活动重点和难点匍匐爬动作学习融入了羊村的故事中,用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方式,帮助孩子们掌握活动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帮助幼儿学习用双肘、双膝向前匍匐爬行,提高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勇敢尝试,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

  活动准备:

  1、相关体能准备:组织幼儿玩手膝爬的游戏。

  2、材料准备:喜洋洋音乐带,录音机;泡沫垫(大小各若干)、绳编的网、桌子若干、脚印和箭头图案。

  3、场地准备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做热身活动。

  教师:青青草原要召开运动会,慢羊羊村长邀请我们参加,你们想不想去?那让我们先准备准备、热热身身,再去给小羊们加油吧!(音乐起教师带孩子做各种动作。)二、基本部分教师:(接听电话)“你好,慢羊羊村长…好!好!再见!”孩子们慢羊羊村长刚才来电话说,为了防止灰太狼捣乱,它们设置了铁丝网,我们必须练好本领才能安全通过!

  1、幼儿自主尝试探索。

  教师:看,这就是铁丝网,我们怎样才能的通过它呢?现在请你们都来试一试,想想办法。

  2、师幼共同讨论、请个别幼儿做匍匐动作,让同伴学习。小结动作(匍匐爬)及动作要点。

  ⑴、第一遍尝试后,教师请1、2名幼儿示范怎么通过铁丝网。

  ⑵、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安全通过铁丝网,不让铃铛响.第二次探索尝试。

  ⑶、第二遍尝试后,教师请1名幼儿示范怎么安全通过铁丝网。引导幼儿观察:为什么屁股不能翘起来?为什么脚不能翘起来?要想快速安全通过怎样做才行—双臂快速向前摆动、双腿快速、蹬地给力)

  ⑷、教师示范:匍匐爬的`动作要领。

  ⑸、第三次尝试.幼儿用匍匐爬安全通过铁丝网。

  教师指导幼儿按要领做动作。(身体趴在地上,头放低、手臂向前摆动、屁股不要翘起、两腿用力蹬地、脚不要翘起来。)

  3、幼儿再次进行尝试、教师仔细观察,师幼根据尝试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结。

  教师:孩子们,你们太棒了!都学会了匍匐爬的本领。现在让我们向羊村出发吧!(放背景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围场地跑两圈,师可适当描述沿途的“美景”,增加游戏性)。

  三、组织幼儿玩游戏:

  1、教师介绍场地教师:孩子们!看我们到了羊村设置的障碍了,这里有山洞、铁丝网、山岗,我们需要按照地上给咱们的指示箭头走,就能顺利到达羊村了。

  2、鼓励孩子们大胆的玩游戏。

  教师:这么多的困难,需要我们团结一心,相互帮助、勇敢的克服困难,才能安全到达羊村参加运动会,你们有信心吗?(有)好!让我们继续前进!(音乐起)⑴、钻过山洞 ⑵、爬过铁丝网⑶、爬过山岗 ⑷、跟随音乐,做放松的动作。

  3、教师小结游戏,念口令进入羊村。

  ⑴、教师总结过障碍时孩子的表现,培养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

  教师:(整队集合)孩子们!刚才我们都非常勇敢的钻过了山洞、爬过了铁丝网、山岗,克服许多困难安全的穿越了障碍,我真为你们高兴。给自己鼓励鼓励。

  ⑵、学口令进入羊村。口令是:1234,喜洋洋;1234,喜羊羊;耶!

  教师:听!(运动员进行曲)羊村的运动会就要开始了。孩子们,我们要对上一个口令才能顺利进入羊村。请仔细听,认真看。(教师示范过)好!让我们用口令打开羊村的大门,去参加运动会吧!

运动与教案7

  活动目标:

  1、在观察的基础上画出不同造型的人物画。

  2、了解幼儿已有经验,鼓励幼儿画出不同的运动方法。

  3、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爱运动,喜欢锻炼身体的情感。

  活动准备:

  幼儿运动的图画一幅,彩笔,纸。

  活动过程: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运动吗?告诉老师,你喜欢用什么方式锻炼身体?你和谁一起锻炼身体?感觉怎么样?(幼儿举手回答,了解幼儿已有经验。)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图画,上面有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在锻炼身体。请小朋友看一下,他们在哪里锻炼身体?用什么锻炼身体?(发展幼儿观察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3、请幼儿示范跳绳和踢球的.动作。(幼儿到台前示范)全体幼儿观察跳绳和踢球的动作及正面人,侧面人的脸部特征。观察做动作幼儿的脚,身体,头发的特征。(观察不做动作的人物特征,为幼儿画画做铺垫。)

  4、启发幼儿想一想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在哪里,和谁一起做的运动,然后把它画下来,看看谁的运动方法多。

  5、幼儿绘画,鼓励幼儿画出多种运动方法。

  6、展示作品评价。

  (1)请举手的幼儿到台前讲述作品。并说出锻炼身体的好处。

  (2)把全体幼儿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请幼儿说出最喜欢哪幅画,为什么?

  活动延伸:没完成的作品可到区角里进行。请幼儿到户外做自己喜欢的运动。

运动与教案8

  一、晨间 内容:

  综合活动:大型运动器械,跳——布棒 走——拖小车 上肢—拉力器 要求:

  1.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玩,知道换一个玩具时要把手上的玩具先放好。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二、集体教育活动

  科学:数学游戏“分大小”

  目标:1.能准确区分出自己所选两物之间的相对大和小,并认识大小标志。

  2.乐意参加数学操作游戏,逐步形成遵守规则的意识。

  准备:教具――大小标记,游戏卡一套,大小不同的花和五角星;

  学具―①分大小游戏板10套,碗和雪花片

  ②小动物找家5套

  ③送玩具回家5套

  ④按颜色标记拿玩具5套

  ⑤玩具宝宝来排队5套

  过程:1.介绍新游戏,认识大小标记,学习游戏方法

  2.熟悉各组操作游戏。

  3.幼儿独立进行跑组活动

  4.小结游戏情况。

  活动二 音乐

  活动名称:歌唱~猪八戒吃西瓜

  涉及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

  1 通过在图片的提示下,理解歌曲内容,初步学习用欢快的歌声演唱歌曲;

  2 体验在歌曲中重复演唱象声词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 律动~生活模仿动作

  2 复习歌曲—两只小小鸭

  (二) 基础部分

  1 教师一一出示图片,幼儿看图,理解歌词内容

  2 教师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幼儿欣赏

  3 幼儿学唱歌曲

  (三) 游戏~网小鱼

  三、室内区域活动自选

  内容:娃娃家、建筑区、图书角、喂娃娃、积塑玩具

  要求:1.继续尝试角色游戏,熟悉游戏的规则。

  2.能自主的选择伙伴两人一起玩娃娃家。

  四、活动反思

  全班三十位幼儿,两位小朋友请假。其它幼儿家长都到了,有7位家庭来了2位成人。由祖辈参加的三位幼儿;由父亲参与的只有四位幼儿;其它来了21位妈妈。可以看出家长还是比较重视和积极参与半日活动开放的。

  通过活动大家进一步了解了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观察和了解了自己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适应性和生活的能力,初步理解和学习了教师对幼儿进行教学的.方式方法,家长们一致认为幼儿园老师非常辛苦。

  选择数学教学游戏既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数学教学形式和方法,又借此机会利用家长的资源启发和帮助幼儿练习跑组形式,效果很好。选择音乐活动,是因为家长很难全面了解孩子的学习内容,同时音乐活动也是幼儿最喜爱,最易组织的人人参与的活动。家长们看了孩子的表演非常开心。

运动与教案9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知道它是如何推导出来的,知道它的图象的物理意义,会应用这一公式分析和计算.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会应用这一公式分析和计算.

  3.能推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并会运用它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从表格中分析处理数据并能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将已学过的数学规律运用到物理当中,将公式、图象及物理意义联系起来加以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本质特点,既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设计

  重点 应用数学工具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

  教学难点 1.注意数学手段与物理过程的紧密联系.

  2.将公式、图象及其物理意义联系起来.

  3.获得匀变速运动的规律,特别是用图象描述运动.图象的应用和公式的选择是两个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工具,作图工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物理学中将物体速度发生变化的运动称为变速运动.一般来说,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变化情况非常复杂.本节,我们仅讨论一种特殊的变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推进新课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P33的实例并合作讨论表31的数据.

  从数据中可知:小车速度不断增大,但是加速度保持不变.

  得出结论:物理学中,称物体加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最简单而且特殊的变速直线运动,它的重要特点是: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为一恒量.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但是为了讨论的方便,人们通常将某些物体的运动或其中一段运动近似认为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v-t=v0+at

  速度公式:a= v0+at(由加速度定义推导)

  其中v-t为末速度(时间t秒末的瞬时速度)

  v0为初速度(时间t秒初的瞬时速度)

  a为加速度(时间t秒内的加速度)

  讨论:一般取v0方向为正,当a与v0同向时,a>0;当a与v0反向时,a<0.

  当a=0时,公式为v-t=v0

  当v0=0时,公式为v-t=at

  当a<0时,公式为v-t=v0-at(此时a只能取绝对值)

  可见:v-t=v0+at为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的一般表达形式(只要知道v0和a就可求出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速度—时间图象:

  (1)由v-t=v0+at可知,v-t是t的一次函数,根据数学知识可知其速度—时间图象是一倾斜的直线.

  (2)由v-t图象可确定的量:

  可直接看出物体的初速度;

  可找出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

  可求出它的加速度(斜率=加速度);

  可判断物体运动性质;

  可求出t时间内的位移.

  例如:根据图3-1-1我们可以求出:

  图3-1-1

  (1)甲的初速度为2 m/s,乙的初速度为12 m/s;

  (2)在第2 s末甲、乙瞬时速度相同,均为6 m/s;

  (3)甲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2 m/s2;乙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 m/s2;

  (4)甲、乙前2 s内的位移分别为:s甲=(2+6)×2/2 m=8 m

  s乙=(12+6)×2/2 m=18 m.

  三、位移—时间关系

  1.平均速度公式 =

  由于物体做匀变速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是均匀的,它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

  2.位移—时间关系s=v0t+ at2.

  教师精讲

  1.推导

  因为s= , = ,所以s= ×t

  s= (v0+v0+at)t=v0t+ at2.

  2.讨论:当a=0时,s=v0t;

  当v0=0时,s= at2;

  当a<0时,s=v0t- at2(此时a只能取绝对值).

  3.位移公式s=v0t+ at2也可由速度图象推出.

  [例题剖析1]如图3-1-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3-1-2

  A.前10 s的加速度为0.8 m/s2,后5 s的加速度为1.6 m/s2

  B.15 s末回到出发点

  C.前10 s的平均速度为4 m/s

  D.15 s物体的位移为60 m

  解析:a1=0.8 m/s2 a2=-1.6 m/s215 s末的速度为零,但是15 s内的位移为60 m前10 s内的平均速度为40/10 m/s=4 m/s15 s内的位移为 ×8×15 m=60 m.

  答案:CD

  [例题剖析2]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方程为s=(5t+2t2) m,则该物体的初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加速度为______________,2 s内的位移大小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与标准方程相比较一次项系数为初速度,二次项系数的两倍为加速度,v0=5 m/s,a=4 m/s2,s=18 m.

  答案:5 m/s 4 m/s 18 m

  [例题剖析3]以8 m/s匀速行驶的汽车开始刹车,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试求:

  (1)汽车在第3 s末的速度为多大?通过的位移为多大?

  (2)汽车开始刹车后的最大位移.

  (3)汽车通过最大位移中点时的速度.

  解析:(1)由公式v-t=v0+at可知v0为8 m/s,加速度a为-2 m/s2,3 s末的速度为2 m/s

  由公式s=v0t+ at2可知s=15 m.

  (2)汽车最大滑行位移为16 m.

  (3)汽车滑行过最大位移中点时的速度为4m/s.

  答案:(1)2 m/s;15 m (2)16 m (3)4 m/s

  教师精讲

  位移—时间关系s=v0t+ at2

  另一种推导方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来推导(微元法).

  图3-1-3

  意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数值上等于速度图线下方梯形的面积.

  思考:若是非匀变速直线运动,这一结论还适用吗?

  图3-1-4

  课堂小结

  速度公式v-t=v0+at和位移公式s=v0t+ at2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公式,在一条直线上的矢量可用“+”“-”号表示其方向.一般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所以与v0的方向相同为正,与v0的方向相反为负.

  布置作业

  1.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而变化的关系式为s=4t+2t2,s和t的单位分别是m和s,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分别为( )

  A.4 m/s与2 m/s2 B.0与4 m/s2

  C.4 m/s与4 m/s2 D.4 m/s与0

  2.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5 m/s2,则刹车后6 s内汽车的位移是( )

  A.30 m B.40 m C.10 m D.0

  3.试证明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为: = .(利用速度和位移公式或者用v-t图进行说明)

运动与教案10

  活动目标

  1、体验游戏中的规则,有规则意识。

  2、锻炼大肌肉的活动能力,动作协调有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体验游戏中的规则,有规则意识。

  难点:锻炼大肌肉的活动能力,动作协调有力。

  活动准备

  1、各种游戏器材若干

  活动过程

  第一次备课 集体备课第二次备课

  一、开始部分

  1、出示游戏器械图片,但只给幼儿看一部分,向幼儿提问:

  (1)这是什么东西?

  (2)这些东西摆放在幼儿园的什么地方?

  (3)玩这些游戏器械时要怎么样注意安全。

  二、基本部分

  1、带领幼儿到室外进行不同游戏器械的活动。

  2、老师介绍不同的运动方法及游戏方式:

  (1)先从滑梯上滑下来;

  (2)然后钻爬隧道;

  (3)站好双脚向前跳进两个塑料圈;

  (4)最后走过平衡木。

  3、与幼儿讨厌活动时需要注意的安全规则。

  4、幼儿进行锻炼,教师鼓励胆小的.幼儿参与,并给予一定的帮助。

  (1)提醒鲁莽的幼儿注意安全,并做一定的保护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第一次备课集体备课第二次备课

  三、结束部分

  活动结束后,请幼儿说说最喜欢哪一部分,什么地方表现得很勇敢。

  活动评析或反思

运动与教案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2、知道什么是重力加速度,知道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和通常的取值。

  3、会应用相应的运动学公式解答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

  能力目标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把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没有另外给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这体现了物理学从简单问题入手,用理想化的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给出了频闪照相机的照片,但没有作定量的详细分析,只要求从图上看出物体越落越快,物体作加速运动即可。教材为了简便,援引伽利略的研究结果,直接给出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的讲述,也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根据实验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的物体,同时到达地面的事实。由知它们的加速度必相同,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是做好实验和推理分析。

  教法建议

  可以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在讲解的同时,通过实验,边讲边议,如果学生条件许可,可采取讨论式的教法。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认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

  教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中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为。

  主要设计:

  一、自由落体运动

  [方案一]

  1、思考与讨论:

  (1)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得快?

  (2)请举出一重的物体下落快的实例?(演示一团棉花和一块石头下落的现象)

  (3)请举出一轻的物体下落快的实例?(演示一小粒石子和一大张纸片下落情况)

  2、分析引导:

  (1)上述实验现象是因为有空气阻力存在使现象变得复杂,(教师指出)

  (2)演示:把纸片团成一个小纸团,再让它和小石子同时下落的现象。

  (3)提问: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如何?

  (4)演示:按教材要求做“牛顿管”实验。

  3、分析与小结:

  (1)分析“牛顿管”实验的特点,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2)展示课件“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效果”

  (3)分析频闪效果,分析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加速运动,进而指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方案二]

  1、教师提出我们要研究一种见得非常多的物体运动,即物体下落的运动,问学生: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的快?

  2、启发学生回想所见过物体的下落运动,有没有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现象?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物体下落现象总结为“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配合演示)

  3、提问:怎样从理论上说明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是不对的?让学生看教材30页有关伽利略的推理,认识到从“重的物体下落快”会导出矛盾的结论。

  4、提问:为什么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可通过前面的演示启发学生想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使得物体下落问题变得复杂。

  5、教师问:我们应该怎样研究物体的下落运动?引导学生想到研究问题应从简单到复杂,因此应首先研究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的下落情况。指出可根据实验来研究。

  6、演示:“牛顿管实验”让学生得出结论:没有空气阻力,只有重力作用时,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7、教师小结: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轻重不同的物体自由下落快慢相同。

  8、展示课件“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效果”,总结特点: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分析引导: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的物体,下落到同一位置时(这个位置是任意的)所用时间总是相同的。可知:这些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在相同时间里发生了相等的位移,由知,它们的加速度必相同。

  2、让学生看书,记住重力加速度的方向,了解一些地区的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3、让学生根据匀变速运动的公式,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若学生基础较好,可根据自由落体频闪照片,用分析纸带的方法粗算一下自由落体加速度。

  探究活动

  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过程是这样的,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的滴在其正方的盘子里,调整水龙头,让前一滴水滴到盘子时后一滴恰好离开水龙头,测出几滴水落到盘中的总时间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到盘子的高度差h,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请思考:为什么不只测出一滴水下落的时间即开始计算?按前面给的方法测出一个水滴下落时间还是?为什么?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是什么?实际做一做,计算一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运动与教案12

  设计思路

  调查活动是新课程主题背景下的一种主要的特色活动方式,它可以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寻找、观察、记录,主动获取一些关于主题内容的知识,通过与同伴的交流,提高幼儿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口语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使人保持健康的身心。从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看,他们天生就好动,对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根据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需要,大班幼儿调查活动“生活中的运动”,从寻找人们日常生活活动中的运动方式人手,在幼儿自主调查的基础上,为幼儿创设相互交流、讨论的机会,将幼儿收集到的关于运动的经验,在与同伴和教师的互动中进行整理和归纳,加深幼儿对运动的了解与认识;通过观察、采访等环节,让幼儿知道人人都需要运动,运动有益于健康的道理。

  活动目标

  1、知道运动有益于健康,引发参加运动的兴趣;

  2、在说说、看看、动动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能大胆地用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知道的运动,能与同伴分享、交流对运动的认识。

  活动重点

  能用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所知道的运动,知道人与运动的`关系。

  活动准备

  幼儿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调查记录表;邀请一位爱好运动的老奶奶;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活动导人。

  教师运用简短的语言直接引出主题。

  2、交流调查情况。

  (1)教师引导幼儿依据调查表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交流。

  师:你找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运动?是在哪里找到的?(教师将幼儿的调查表展示出来)

  (2)引导幼儿与同伴相互交流自己调查到的运动。

  (3)给不同的运动贴上标志(家里、比赛场、小区、公园、幼儿园、健身房)。

  (4)小结:运动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有的在幼儿园,有的在运动场上,有的在健身房,生活中到处都有运动。

  分析:交流分为集体交流和个别交流两种形式。在集体交流中,教师特别注重提升一些新的经验,比如学习一些动作并了解与运动有关的人,如姚明、刘翔等;在个别交流中,教师应加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方面的教育,如不在马路上玩滑板车等,使幼儿在分享同伴资源的同时,加深对运动的认识和了解,如运动中的安全问题、自我保护方面、体育知识等。交流结束后,教师对这些运动根据场所的不同进行了简单的归纳,从而让幼儿意识到运动可以在不同的地方进行,并让幼儿展示自己的调查表。通过展示,幼儿直接感受和了解了生活中到处都有运动的含义。

  3、幼儿讲述活动。

  (1)师:你会什么运动?

  (2)师:哪些人需要运动?为什么?

  (3)小结:运动是要坚持的,人人都可以参加运动。

  分析:教师设计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从幼儿自身运动开始讨论,将第一环节得到的运动经验与他们自身相联系,引导幼儿讨论“我会什么运动”,在幼儿的讲述中激发其参与运动的兴趣。第二层次,从自身的运动迁移到其他人的运动,通过讨论“哪些人需要运动”,使幼儿知道人人都需要运动。这个环节教师还可以提升一些关于运动的知识,如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可以调节情绪等。

  4、观看老奶奶的表演,并采访老奶奶。

  (1)鼓励幼儿能大胆地询问老奶奶关于参加运动的问题,了解人们喜欢运动的原因。

  (2)小结:不同的人适合参加不同的运动。

  分析:通过采访,鼓励幼儿大胆提出关于运动的疑问,提高幼儿的提问能力。通过老奶奶的回答,让幼儿知道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运动,教师可进一步提出新的活动任务,体现活动延续性。

  5、提出任务。

  请幼儿调查哪些运动适合小朋友,哪些运动不适合小朋友。

运动与教案13

  【活动设计】

  大班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体育锻炼能使其身体各部位器官、系统的功能以及各种身体素质和身体活动能力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使幼儿的体质不断增强。体育游戏作为一种激发幼儿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手段,其内容和形式与幼儿生理特征紧密联系,它的娱乐性和竞技性能够满足幼儿个性心理需要,它对幼儿生长发育、心身健康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起到积极作用。

  本次活动围绕“动物王国”主题,创设了“动物运动会”游戏情境,目的在与在游戏中帮助幼儿了解几种小动物的特点,乐于模仿小动物的动作;集体参与集体竞赛活动,体验合作的愉快。为了达成这两个目标我首先组织孩子们对每种动作所擅长的运动项目进行讨论,总结出每种动物动作要领后,带领幼儿进行集体练习。然后让孩子们自己选择所喜欢的动物,可爱的小兔都是女孩子选择,选择小猴的小朋友刚开始只有两个,于是我告诉他们:“这次运动会每个比赛项目都设一、二、三名。”听我这么一说从螃蟹队中走出了五六名孩子参加小猴爬比赛。然后分角色在轻松自由的游戏情景中练习,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最后进行了比赛,还对荣获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孩子进行颁奖,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

  【活动目标】

  1、学习快速侧步行走,动作的协调性及快速反应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2、能大胆、积极选择扮演的小动物,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游戏。

  3、能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4、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5、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垫子、平衡木、橡皮筋、沙袋若干、动物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1、模仿小动物入场,做小动物模仿操。

  2、幼儿听信号快速反应走。

  游戏“1、2、3”看谁反应快:听到1往左走,听到2往右走,听到3停住。游戏2—3遍。

  二、基本部分

  1、学习侧步行走。

  (1)请幼儿说一说什么小动物爱侧步走?请幼儿模仿“螃蟹侧行“的动作,其他幼儿观察。

  (2)请幼儿说一说该动作的动作要领,幼儿再次体验动作。

  (3)游戏:螃蟹1、2、3。

  2、游戏:小动物运动会。

  小动物在森林里要举行“运粮”比赛的运动会,螃蟹、小兔、小猴、小狗它们都来参加。它们要爬过草地,走过独木桥,钻过山洞,最后将粮食运到目的地。你们也想去参加吗?请幼儿选择自己扮演的动物。

  (1)交代游戏规则。

  小朋友要学自己扮演的小动物走路的样子:螃蟹是侧步行走,小兔是跳,小猴是手脚着地爬,小狗是跑。小动物将粮食运到目的地后,赶紧拍第二个小朋友的手,第二个小朋友才可以出发。

  (2)教师示范,幼儿练习。

  (3)幼儿比赛。

  (4)教师讲评。

  三、结束部分。

  (1)幼儿分组进行腰背及下肢放松活动。

  (2)小动物们带着自己的食物回家。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目标的制定较为清晰恰当,符合《纲要》的要求,并且目标基本完成,环节设计也层层递进,游戏中幼儿态度积极,情绪良好,在新授侧步行走时,教师亲自示范让幼儿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接着进行侧步行走专项比赛,如此突出活动的重点,大部分孩子均能充分掌握侧步行走的动作要领。另外,本次活动的预设目标是以孩子为本,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进行扮演参加比赛,这一环节中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让能力不同、水平不同的孩子都有一个选择权,满足孩子的不同需要同时遵循了孩子的“最近发展区”的原则,但是如果能让幼儿交换一下自己扮演的小动物,并且用小动物们的动作、行动来表现每种动物的特征,通过扮演不同的小动物进行比赛,取得成功的喜悦,也许更能激发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

  需改进之处:

  1、热身活动时间短,幼儿没有完全热身。在学习新的动作技能时,时间较少,部分幼儿还未能正确掌握动作要领,而游戏环节所花时间较多,造成幼儿运动负荷过大。因此,今后要注意把握好幼儿的运动量并多加注意安全问题。

  2、幼儿在练习时,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同时基于活动设计的目标,对幼儿的表达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运动与教案14

  活动思路:

  1.在前一次组织幼儿在自然区内我利用羊角球引导孩子在区域小道内练习弹跳,发现大班年龄段的孩子对于这种单一的动作练习显得比较机械化、枯燥、乏味,纯属是一种弹跳技能的练习,孩子的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厚。

  2.根据大班年龄段的孩子我觉得在设计体育运动时应注重给予孩子一些富有趣味的参与欲望强烈的活动,手脚向前爬,同时也应注重培养幼儿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具有挑战性的活动让幼儿参与。

  3.设计此活动目的是让我们班孩子通过游戏的情景来激发孩子参与兴趣,并让孩子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获得集体荣誉和成就感。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尝试手脚着地向前爬.匍匐爬以及正.侧面钻的动作,发展幼儿动作的柔韧性,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2. 培养幼儿合作游戏能力。 3. 初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4. 重点练习“魔幻区”,的匍匐爬。

  活动准备

  爬筒一个、体操垫4块、小木棒若干、小动物若干、轮胎、健康操磁带、擦汗毛巾、展示示意图 魔幻区(绳子拉的很低)-在自然区的小滑坡做“高坡”-幼儿拿的小木棒可以铺条小路,也可以举起来做山洞-秘密通道(爬筒)

  活动过程:

  一. 布置场地

  让幼儿边看图示.边讨论.边操作,小组之间要团结合作,幼儿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来完成场景的布置让幼儿自己来拼。 (师:今天我们来做个“营救小动物”的游戏,这个游戏主要是讲,我们这个大森林里来了几个大坏蛋,他们把我们可爱的小动物都捉走了,有小兔子…坏蛋把它们藏在一个很秘密的地方,昨天我已经侦察到它们被关在一间小房子里(长城下),要经过的地方我已经画下来了,下面请我们的小小“侦察”员开动脑筋,根据场境的示意图把这个场境布置出来。)

  思考: 这个环节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幼儿不遵守老师定的规则自己玩自己的,所以老师要通过交流可让孩子尊重老师安排的路线布置。

  二.小侦察员训练

  活动开始,教师扮演指挥官,幼儿是小侦察员,音乐响起,指挥官口哨一吹,小侦察员都集合,师幼根据音乐,一起做动作练习基本功。(师:那些大坏蛋太狡猾了,他们设了很多机关,我们为了能顺利地救出“小动物”我们在了解,熟悉地形下还要练习几种本领,做热身运动,然后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反复在场地上大胆尝试手脚着地向前爬行以及正,侧面钻的动作等。)在练习过程中,教师不断鼓励幼儿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思考: 幼儿活动可在旁观察指导,提醒幼儿及时擦汗,有自我保护意识,发现问题帮助、指导幼儿解决问题,提醒出汗的幼儿擦擦汗。

  三.智救小动物

  指挥官交待游戏规则:

  1.路上要注意安全,跟一好我,否则被大坏蛋发现了就会有生命危险。

  2. 要坚持不懈,勇敢地完成任务,不怕困难。

  3. 难关要按要求做好,否则会被发现。

  4. 小动物就好了,我们一起把他送回家。(用蘑菇房做个“动物之家”。)这时幼儿准备出发,一路上要手脚着地爬过“魔幻区”(绳子做的)到达高坡处往下跳,再到幼儿用棒子做的山洞,轻轻地快速正面钻过去,紧接着钻过秘密通道(爬筒),最后到达秘密小房子里(长城下) 幼儿玩游戏时,很自然地进入。把自己想象成“小侦探”把运动场当成舞台,边表演,边练习努力克服困难到达目的地,这时“小侦探”兴奋地爬上“房子”抢救小动物,“指挥官”引导“小侦探”把小动物送回大自然。告诉幼儿我们要保护动物,爱护动物,讲解社会上的一些对动物的不良行为(如:现在有些饭店很多人都为了赚钱,把我们的那些可爱的动物捉来做菜吃,如果是你心爱的小动物,你会怎么样啊?)思考: 在这环节里,可能会有少数幼儿不按要求来,为了让孩子在选择中有自己的想法,可以给他们自己想象空间,自己发挥。(如:用小棒棒还可以做成小路。)

  四.结束部分

  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协商分工收拾活动器械。规定一个休息场地“小朋友的家”。

  自评:最后一个环节是真正让幼儿体验到体育活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并注意培养幼儿,坚持不懈,组织幼儿有条不紊收拾器械.打扫场地。

运动与教案15

  【教学目的】

  1、了解洋流的分类及地理意义、分布规律。

  2、树立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意识。

  【教学重点】

  1、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洋流系统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复习旧课】

  1、海水的运动形式有哪几种?

  2、按成因分,洋流有哪几种?

  3、秘鲁渔场的形成与什么有关?

  【引入新课】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神秘而富有挑战性,我们要不懈地努力,探索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

  【讲授新课】

  1、表层洋流的分布

  (1)展示气压带和风带图,引导学生据此图风向画出风海流的流向,然后展示洋流模式图。

  (2)展示海陆轮廓图,引导学生根据地转偏向力和陆地形状对洋流流向的影响,尝试画出洋流分布略图,教师归纳小结。

  (3)展示洋流分布略图,引导学生根据此图小结洋流分布规律,并判断:寒流与暖流、逆时针洋流分布、顺时针洋流分布。

  (4)总结

  副热带海区洋流系统的环流方向与大气运动中的`气旋还是反气旋旋转方向一致?

  对比:全球大气环流南北半球共6圈,而大洋环流共几圈?(读图思考)

  由于南极大陆的存在,南半球的洋流系统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对比南北半球西风漂流的水温。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4~75,初步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暖流和寒流的概念

  (2)暖流的作用:增温、增湿

  北大西洋暖流: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3)寒流的作用:降温、减湿

  秘鲁寒流: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气候的形成

  (4)寒流和暖流交汇:促进渔场形成

  如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等的形成。

  【总结新课】洋流对地理环境具有深刻的影响

  【巩固新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哪条洋流沿岸干燥少雨,为什么?

  (2)a、b、c、d四海区何处可能形成大渔场?

  (3)从a到c海区,画出航海中的最快捷航线。为什么?若该图是太平洋,请说出被利用的洋流名称。

  (4)在太平洋中,乙洋流的名称是什么?

  【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

  2、预习。

【运动与教案】相关文章:

地球的运动教案01-06

《水的运动》教案01-07

大班运动教案06-08

小班运动教案03-27

运动的快乐教案02-19

中班运动教案最新03-19

《我们爱运动》教案08-26

曲线运动教案01-19

我爱运动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