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时间:2023-04-24 16:58:31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4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引导学生辨析文中出现的常用词语。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及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出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臣的是否贤明,二看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板书:标题;附带简单介绍刘向及《战国策》的文字常识)

  二、检查预习

  1、为正音。

  2、为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正音:(幻灯片)

  昳(yì)朝服(zhāo)衣冠(guān)孰(shú) 弗如(fú)间进(jiàn)期年(jī)

  三、学生朗读全文,纠正断句错误的地方,如“今齐地方千里”

  四、重点词语释义(幻灯片)

  修八尺有余

  熟视之

  旦日

  明日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入朝见威王

  臣诚知不如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闻

  寡人之耳者

  五、完成课后练习二,完成常用文言词语

  “质”“及”“甚”“少”“异”“为”的辨析。

  六、再读全文

  七、品味赏析

  学习文言文不能仅停留于浅层次的字、词、句的理解,还要进一步品味语言的`感情、韵味,分析人物形象,赏析行文技巧,领悟所含哲理。

  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品味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2、妻、妾、客是如何回答邹忌的,有何不同?为什么?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5、讽谏的结果如何?

  以上问题由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稍加点拔即可。

  附板书:

  邹忌 齐王

  妻──(私)──宫妇左右

  妾──(畏)──朝廷之臣

  客──(有求)—四境之内

  家事──类比──国事

  八、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1、发放臧克家的《纳谏与止谤》这篇读后感,学生快速阅读之后,引发学生讨论:邹忌与齐威王的故事千载而下令人景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请同学们想想,我们今天的干部对上级领导如果都像邹忌那样,委婉讽谏,我们的群众都像邹忌那样对自己的上司,对自己尊敬的长者,对自己的同事、亲朋好友提出批评意见,你是赞成还是反对?你认为这是社会进步还是倒退?

  接下来的时间留给学生讨论,教师加以引导启发。

  2、请同学们思考,古人云“横看成岭侧成峰,高低远近各不同”,《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的从同的角度切入可以得到不同的观点。

  如:“良药爽口更利于行”“贵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善于接受批评”“不能由已之好恶左右作出正确的判断”“要讲真话”“讲真话难。

  九、奇异的“三”构

  本文的结构层次从头到尾一直用三层排比的手法来写。妻、妾、客是三层;私我、畏我、有求于我是三层;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百姓是三层;上、中、下赏赐是三层;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是三层;邹忌早上、旦日、明日是三层;邹忌的思想转变也是三层:自以为不如、有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全部事态的发展也是三层:邹忌讽谏、齐王纳谏、诸侯入朝。

  十、发放课后练习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战国策》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4、理解文中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用自学、质疑、答疑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课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已的见解.

  2、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章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要有勤于思考和自知之明的精神.

  2、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掌握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二)难点:体会邹忌劝谏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都各不相同:比干劝商纣王不要沉湎于酒色而被挖心,蹇叔劝谏秦穆公不要出兵伐郑而被嘲讽羞辱,屈原劝谏楚怀王连齐抗秦而被放逐,伍子胥劝谏吴王夫差除掉勾践而身为戮没,但邹忌劝谏齐威王却收到成效。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从今天要学习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简介《战国策》

  《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至于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

  《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策士们的言行和主张。其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简介邹忌

  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3、简介齐威王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后来听从谋臣的劝谏,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4、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掌握字音及节奏。

  [疑难字音]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

  期(jī)年间(jiàn)进朝(cháo)于齐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翻译课文。

  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翻译中的疑难问题,教师巡视,答疑解惑。收集共性问题以供全班讨论交流。

  (3)检测学习效果,开展文言知识竞赛。

  将全班同学分为A、B两组,每组底分为100分,错1题扣10分,每组单数题由A组代表完成,双数题由B组代表完成,教师及时公布正确答案。

  (课件显示以下各题,显示一题完成一题)(附参考答案)

  ▲说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

  ①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处所

  ②宫妇左右古义:国君旁边的近臣

  今义:表方位

  ③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④修八尺有余古义:长,高

  今义:修理

  ⑤私我也古义:偏爱

  今义:自私

  ⑥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委婉规劝

  今义:讽刺

  ▲解释加点词的意义,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①朝服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③吾妻之美我者:意动用法,“认为……美”。

  ④臣之妻私臣:名词用作动词,偏爱。

  ⑤闻寡人之耳者:使动用法,“使……听到”。

  ▲判断一词多义。

  ①朝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朝服衣冠:早晨

  ②孰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代词,谁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

  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孰”通“熟”,仔细

  (4)根据两组答题情况,师生共同评议,评出优胜组,予以表扬。

  (5)全班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句读,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研读第一段

  (1)[学生活动]课本剧表演:学生分别扮演邹忌、妻、妾、客、徐公,请一位学生做旁白。

  (2)思考:①他们表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妻、妾、客在表述及语气上有何细微不同,可否找出?

  ③为何妻、妾、客都夸邹忌好看?

  ④邹忌从这些回答中受到什么启发?

  ⑤这一段与讽齐王有什么关系?

  (3)[学生活动]四人学习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全班交流讨论结果。

  (4)教师点拨。

  (5)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朗读指导:此段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三答,非常精彩。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爱恋之情,其妾畏惧拘谨之情,其客的阿谀奉承之情都要读出来。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三个问句,一问其妻,二问其妾,三问其客。要读出邹忌窥镜后的自得又不自信之心理。

  妻之答,要读出浓浓的爱恋之情;妾之答,要读出怯怯的拘谨之情;客之答,要读出其阿谀奉承之情。

  (6)学生分角色朗读,师生共同评价,全班齐读。

  (7)小结本段。

  2、研读第二段

  邹忌与徐公比美的事情为讽齐王纳谏埋下了伏笔,邹忌比美的事与我们所要讲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究竟有何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段。

  (1)思考:邹忌之妻私他,妾畏他,客有求于他,那么齐王是否也有同样的情况呢?

  (2)学生讨论探究,交流探究结果。

  (3)教师点拨

  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

  三比妾畏我→邹忌受蒙蔽→朝廷之臣畏王→齐王也受蒙蔽

  客求我四境之内求王

  这种推理方法叫类比推理,这种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道理的方法叫做“设喻说理”。

  (4)有感情地朗读,在诵读中体会类比推理、设喻说理的妙处。

  [提示]本段是邹忌用现身说法、亲身体验讽劝齐王。读来要娓娓动听,如与人细语叙家常。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节奏感很强,读时要注意。

  四、课堂讨论,拓宽延伸

  1、前面我们说过,邹忌劝谏齐威王收到成效。读完全文,请你谈谈,邹忌劝谏成功有哪些原因。

  2、进谏难,纳谏也难。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五、板书提示,指导背诵

  妻→私

  三问三答妾→畏→邹忌受蒙蔽

  客→求

  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

  三比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类比推理齐王也受蒙蔽

  客求我→四境之内求王

  家事设喻说理国事

  六、布置练习,课堂检测

  1、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见课本P176第二题)

  2、比较邹忌三问和妻、妾、客三答句式及语气的不同之处。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篇3

  [开场白]

  话说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某臣策士周旋其间, 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 邹忌便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九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检查作业 ]

  一.首先,让我们来检查一下预习作业

  1:大声朗读课文三遍,疏通文章的 字,词,句。大家给老师推荐一位嗓门较大的同学,请他为我们读一下课文,(同学推荐,朗读课文)

  读得不错,声音洪亮,语句流畅,看来是有备而来,但在某些字的读音上还稍欠准确,其他同学能否帮他更正?(谤,bang读第四声;燕,yan读第一声)

  二.很好,更正得既完整又准确。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几组需要特别注意的字,词,句的练习,检验一下自己课前预习得怎么样(预习2):

  朝服衣冠,窥镜_______________

  于是入朝见威王_______________

  能谤讥于市朝_______________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________________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___________________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________________

  燕王私握臣手曰__________________

  已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_______________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_______________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_______________

  上述这样同一个字根据不同的情况,其解释不同,通常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一词多义现象。)

  翻译以下各句,特别注意黑体的词与划线处的译法。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一词在《廉》中已经学过,温故而知新)

  2.忌不自信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6.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7.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交流体会]

  相信通过预习,我们对这篇文章一定有自己的体会,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4

  人一组交流各自的感受,然后自由发言。(2位同学进行了阐述)

  [小结与引导]

  刚才我们的同学各抒己见,有理有据,谈出了自己的想法,由于时间关系,还有一些没有机会发言的同学,我们课后还有时间。一篇好的文章,能给人一多方面的启示与感受,那么,老师有一个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商讨:本书的编者将这篇文章放在第二单元,而不是高二,高三,同样也没作为课外读物,我想并不是很随意的,你们同意吗?(深思片刻后点头)

  好,那么你们想想编者究竟要让我们从这篇文章中学会什么?(互相讨论,在座位上发言,大部分同学都能在短时间内得出答案,让我们学会品味语言)

  非常正确,把书翻到单元主旨(打幻灯):

  品味语言,除了要理解词语的`含义,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外,还要重

  视句子的品味.句子是语言的使用单位,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理解句子,

  才能进而理解篇章的含义。

  品味句子,对于看似平常但含义丰富的句子,要作深入的理解和辨析,要细

  心体会它们所具有的表现力。

  [示范阅读]

  史老师先来体会,把我在这方面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部分提出来,我们一起来感受一番: 有感于邹忌的三问

  三问,邹忌问了哪三个人,他们的回答分别是什么?

  (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问妾:吾孰与徐公美?

  问客:吾与徐公孰美?)

  可千万别小看这三问,先来体会

  第一问: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轶丽-------修引申为身高;

  1,八尺请问有多高?

  (同学可互相讨论)

  八尺:1尺=10寸,但古代的尺寸比现代短(古代尺寸小),

  1尺=7寸;1寸 ≈1.33厘米

  所以,八尺=1.86米左右

  形貌轶丽指容貌与体形光艳照人。由此可知邹忌是个美男子

  2,朝服衣冠,窥镜。

  试问一位相貌堂堂,风度翩翩的美男子,早晨起床,对着镜子一照,问他的妻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心里应该是对自己的美貌充满信心,并且并不用妻子回答便知道结果。

  所以,这第一问的语气应充满自信,沾沾自喜的。(模仿)

  第二问: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

  对自己的美貌略有怀疑,因此问此句的时候,应带有疑虑,并且急于知

  道结果,另外,考虑到所问的对象是小妾,

  因此,语气是:严肃,疑虑,急切。(模仿)

  第三问: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客,外人,看问题可能更客观,但问这样的问题

  似乎又不好意思,因此,即使问,也是试探着小声问到。(模仿)

  这三问,看似平常,普通,问的都是同一个问题我和徐公比谁美,但由于问的对象不同,问的背景情况不同,因此问的语气与神态都会不同,细细品位这些语言,人物的形象更鲜明,能帮助我们进一步掌握文章。

  老师就体会到这里,接下来,请同学们四个人一组,讨论一下,文章中还有那些语言可供我们品味的。(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参与,时间10-15分钟,按情况而定)

  分别请同学发言:

  学生1:既然刚才说的是三问,那么我来说三答

  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妻,就像妈妈一样,有哪个母亲不喜欢自己的孩子的,即使孩子是最丑的,她也会说他是最好

  看的。和丈夫待的时间长了,会有一种关爱。(或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妾,回答时自然要有所顾忌,否则的话可能会失宠,所以直接就用反问的语句加强肯定语气。

  客,他是有事拜访,有求于邹忌,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所以回答总得让对方满意,其实客人

  是能分辨谁更美的,从他的否定句的语气中能体会到这一点。

  所以,这三句话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但由于身份不同,想法不同,因此他们的回答,语气与神

  态也就有差别。(言为心声)

  老师:这位同学分析的很有道理,并且能运用日常生活的点滴体会进行论证,有理有据。为了进一

  步体会人物的不同心理,不妨四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下,品味品味这些看似平常的语句所

  体现出的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学生四人一组投入朗读

  请四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读旁白。

  学生2:文章中除了一些看似平常的语句值得品味外,邹忌进谏的话语同样是非常值得细细品味

  的。2句整句3个对照

  邹 忌 齐 王

  妻------ ( )------宫妇左右

  妾------ ( )------朝廷之臣

  客------ ( )-- ---四境之内

  老师:好在什么地方?

  学生2:一一对照。都是由于私,畏,有求。

  老师:这些原因导致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学生2:受蒙蔽。

  老师:很好。其实像这样由此及彼,由私事推而谏国事,由小及大的设喻令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蔽,修明政治的方法,我们称为

  学生齐声回答:讽

  老师:书本上对讽字的解释是什么?读出声来,

  学生:用暗示,比喻等方法委婉地规劝。

  老师:很好。其实历史上还有许多进谏的方式,我们对此了解有多少?(请同学交流)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认识齐威王纳谏除蔽的积极意义;

  2、了解讽谏(讽喻)的方法;

  3、学习对话技巧和详略安排;

  4、掌握文学常识和文言知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型设计】

  自学辅导法。

  【教学过程】

  一、自学定向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给领导提意见,古往今来,都要冒很大的风险。历史上偏偏就有人不但屡次给领导提了意见,而且屡次被领导赏识,建议得以实施,又产生了奇效,其人其事也在历史上传为美谈。邹忌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战国时齐国的谋臣,曾万事恒公、威王、宣王三朝,多谋善谏。一次,威王弹琴,邹忌进门就说琴弹得好。威王认为他未仔细听,是在说谎。邹忌说,琴声宽和像君主,清廉像章宰辅,舒缓像政令,谐调畅适像四时。威王听了,知道他在说治理国家的道理,极为赞赏,就拜他为相。课文所讲的是在这之后的另一个故事。(板书课题)

  二、自读查疑

  1、运用工具书,默读课文,疏通文意;

  2、齐读课文,然后复述大意,概括文章思想;

  3、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三、讨论释疑

  1、齐读段一:比美离题否?有何作用?

  《古文观止》有评语: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勘察,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诌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评得好。

  2、段一中的三问三答写法上有何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了人物间的什么关系)?

  提示:内容都是说邹忌的美,语言只有一两个字变化,却反映了对话人物间的关系亲疏远近的不同。

  板书:

  妻→私:偏爱赞扬

  妾→畏:卑微喂怯

  客→有求:逢迎敷衍

  3、(齐读段二)私事、国事有何相通?何以能以喻讽谏?

  4、(齐读段三、四)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威王确实受了蒙蔽?(讽谏是在比美中偶有所悟而为之的吗?何以见得?)

  三、延伸迁移

  (齐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王之蔽甚矣一句,为何点到了却不深说?

  提示:善揣摩国君的心理。对于聪明有为的国君,不要说多余的'话。

  2、一善、一朝,省略了哪些内容?

  提示:哪些意见,如何来朝。

  3、这个故事于今有何积极意义?

  提示:自知之明、直言劝谏、发扬民主、倾听民声等等。

  4、如何看待《战国策》?

  提示:由于《占国策》主要是记载战国时代策士们的言行的,某些地方便夸大了策士的作用。

  【教案点评】

  本文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语言较浅显,可使学生读读、议议、通过自学达到教学目的。课前教师曾让几个学生粗读课文,通过了解,学生对本文意思能够基本了解,只有个别字词难以确定其意义和用法,而对文章的思想意义和说理方法均未及考虑。据此,自学指导的重点可定为对文章的思想意义和说理方法的引导上,兼及重点字句的疏通。

  同时,本文篇幅不长而语美理严,可通过多次朗读,体会本文设喻的说理方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相关文章: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09-21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02-26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精】02-02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五篇04-12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四篇04-08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三篇10-17

【精选】《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四篇10-14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15篇03-13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04-21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汇编8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