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7-01 11:13:22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集锦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集锦6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教材简解]

  纸和桌子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与孩子的学习生活更是密不可分的,画画,做手工,写字都需要用到纸。活动《神奇的纸桌》的设计灵感来自区域活动,一天,手工区的乐乐将纸折成一张桌子,然后在纸桌上放雪花积木,他一边放一边数。乐乐看见我高兴的说:“老师我的纸桌很结实能放20个雪花片。”在观察中,我还发现我班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已由直觉行动思维过度到了具体形象思维,他们喜欢做做玩玩,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折叠、粘贴等操作能力,他们能够运用想象,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制作活动。用纸来做桌子,对于孩子来说十分新奇,在熟悉与新奇的碰撞下,很好地激发了他们制作与探索的欲望。所以我根据本班幼儿发展水平,选择设计了本次活动。为幼儿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与探索的欲望。

  [设计理念]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孩子熟悉的东西,让孩子从身边经常接触的事物纸和桌开始,引导孩子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奥秘,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就像杜威先生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本能的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惧来的特点。”活动中把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引入探究的对象,通过多次操作与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来解决不同的问题,达到不同的目的。

  [目标预设]

  1.乐于探索,并能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大胆创新。

  2.通过操作活动,探索使纸桌站起来及站得稳的方法;

  3.能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每人两张大小、形状相同的纸,固体胶、记录纸、记号笔没人一份。

  2.相同大小的雪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师:小朋友这是什么?

  幼:纸师:纸有什么用处?

  幼:画画、写字、折纸……师:你有什么方法能让这张纸站起来?

  幼:折、卷2.师:前些天我的朋友告诉我,她能用两张纸,一张做桌面,一张做桌腿组合成一张一条腿的桌子,你觉得这张纸桌能站起来吗?

  幼:不能站起来、站起来3.师: 那么,你们有什么办法来证实这件事的真假呢?

  幼:有4.师:好,如果给你两张纸,你能做成一张一条腿的桌子还要让它站起来吗?你准备怎么来做这条腿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幼儿讨论)评析:活动一开始,以疑问为线索,“两张纸能做一张一条腿的纸桌吗?”展开探索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尝试制作纸桌,探索桌腿的多种制作方法。

  1.师:在你们的桌上有每人两张纸,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来做一做、试一试,看看谁的桌子最先立起来,做的又稳当又牢固,好吗?

  2.幼儿尝试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制作。

  3.集中讨论:“我的纸桌站起来了” (用语言结合实物表述)。

  师:你是怎样做的桌腿,让它站起来呢?你的桌腿是什么形状的呢?

  幼1:用折的方法:将纸对折立起来变小山型幼2:用折的方法:将纸三折变成门型幼3:用折的方法:将纸四折变扇型幼4:用卷的方法:将纸卷成圆型4. 师小结:纸的本领很大,通过折、卷的方法,改变它原来的形状后,可以“站”起来,变成一张一条腿的桌子。

  评析:这一环节主要采用独立探究法,经验法,操作法,交流讨论法。活动中对纸桌的制作没有提出过多的要求,幼儿在操作活动时尽量不介入,只是适时的点拨,肯定,并鼓励幼儿不轻易放弃。为幼儿制作后的讨论“你的纸桌站起来了吗?”留出了很大的空间。最后幼儿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分享彼此的经验,在说中学,听中学,幼儿才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三、以游戏“摆积木”,尝试发现各种形状桌腿的纸桌承受力是不同的。

  1.师:你的纸桌上能放东西吗?

  幼:能(引导幼儿猜测纸桌上能摆放积木的数量)2.师:在纸桌上轻轻地平放雪花积木,看看哪种形状的桌腿最牢,桌面上放的积木最多?

  3.师:出示记录表。你觉得纸桌上能放几个积木,请你把你的猜想数量记录在“?”号的格子中。

  4. 幼儿将自己的猜测记在格子里。

  5. 幼儿尝试在将纸桌上放积木。

  6. 师:你的纸桌上放了几个雪花片?它是什么形状的桌腿?你发现哪种形状的桌腿比较牢?(引导讨论)7.师小结:圆柱体桌腿的纸桌,放的积木数量最多,承受重量的本领最大。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采用游戏的形式,营造探索学习的气氛。鼓励幼儿在自己制作的纸桌上尽量多放积木,以探索不同桌腿对桌子的承受力的影响,让幼儿在问题情景中去思考,去寻求答案。

  四、引发新的探究点,延伸探究。

  1.师:刚才,我们通过操作,得出圆柱体的桌腿的桌子承受力的本领更大,还有没有像圆柱体的桌腿一样,有一个支撑面的纸桌,在桌上可以放许多积木呢?

  2.师: 那相同形状的桌腿,如果我们改变它的高矮,胖瘦,承受力又会有什么变化呢?我们下次再来试试,好吗?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从而促进幼儿扩散性思维的发展,促使幼儿永远种保持学习的热情,并获得主动学习的动力机制。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鹌鹑蛋在盐水中能浮起来。

  2、学习用猜测、实验、观察、比较的方法进行验证,进一步感知鹌鹑蛋在清水和盐水中的不同。

  3、知道要真实地记录自己看见的东西。

  活动准备:

  透明塑料杯如干个蓝色、红色瓶子(鹌鹑蛋、水、盐、记录表)搅棒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要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我这里有一个蛋宝宝和一瓶水,猜猜看如果把这个蛋宝宝放在水里,会怎样呢?"(出示实验的材料,直接揭示课题并质疑,一下子激起了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出示表格并介绍

  "请你们先猜一猜,把你猜的结果记录在问号标记旁边的蓝色瓶子里。再把动手实验的结果记录在小手标记旁边的蓝色瓶子里。"(把整个记录表格先完整地讲解了,然后再指导幼儿先猜想了记录,再进行实验记录,这样效果就比较好,幼儿基本上都掌握了这样的记录方法。)

  三、幼儿操作记录

  四、简单小结幼儿记录结果。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表,"你猜的'是怎样,结果又是怎样呢?"(通过比较让幼儿明白猜想和结果不一定是一致的。)

  五、引出新的实验课题

  1、"刚才小朋友将蛋宝宝放在蓝色的清水瓶子里,发现蛋宝宝是沉在水底的,现在再给你们一个红色的瓶子,还有一小杯盐,怎样让红色瓶子里的水变成盐水呢?"(这里没有直接出示盐水,而让幼儿自己来制作盐水,给幼儿一个运用生活经验的机会,并且可以观察到盐溶解的过程。)

  2、幼儿操作,将清水变成盐水。

  3、"如果把蛋宝宝放在盐水里,蛋宝宝会怎样?请你们先猜一猜,还是将你们猜的结果记录在问号旁边的红色瓶子里,再去做实验,然后把结果记录在小手旁边的红色瓶子里。"

  六、小结幼儿记录结果。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表,"你猜的是怎样,结果又是怎样呢?"(在上一次的记录中,还是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差错,在第二次的记录中,幼儿全部都记录正确了。)

  七、总结,活动延伸

  1、"刚才,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蛋宝宝放在清水和盐水里有什么不一样?"(将幼儿所做的两种实验结果展示出来,进行总结,让幼儿在视觉上再次用语言来表述,加深概念,也为下一步进行经验的迁移作铺垫。)2、出示两瓶水:一瓶盐水,一瓶清水"猜猜看哪瓶是盐水,那瓶是清水,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这里让幼儿充分想象,可以说出不同种区分的方法,可能幼儿对这方面经验不多,基本上幼儿没能说出多种方法来,不过有了上一个环节的铺垫幼儿还是说出了用蛋宝宝放在两杯水中以沉浮来分辨清水和盐水,我觉得幼儿能想到用这个方法说明他们已经有了这个经验。)3、你们还知道有哪些东西放在清水里沉下去,放在盐水里却会浮起来?请你们回家后试一试,再把你发现的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名称:潜水艇的秘密(科学 艺术 P276)

  活动目标:

  1、了解潜水艇的沉浮现象。

  2、关注空气、水与沉浮的关系,激发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潜水艇的视频、塑料袋若干、鱼的剖面图。

  活动关键点:知道潜水艇的沉浮现象的奥秘。

  活动过程:

  意图一、观察鱼的游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讨论:1、鱼为什么能一会儿浮出水面,一会儿又沉入水底?

  2、它的身体里面有什么?

  意图二、出示鱼鳔的'图片,了解其作用

  1、 观察鱼的剖面图。

  2、 模拟“鱼鳔”(可用塑料袋制作),猜想:充满空气的“鱼鳔”放在水中会怎么样?

  3、 分组实验:将一个充满空气的“鱼鳔”和一个没有空气的“鱼鳔”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结果。

  4、 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

  意图三、制作潜水艇

  1、 看视频《潜水艇》,讨论:潜水艇在什么情况不会下沉?在什么情况会浮起来?想一想潜水艇的哪一个部位像“鱼鳔”?

  2、 用塑料袋等辅助材料制作“潜水艇”,探索怎样使“潜水艇”沉与浮,发现排水量与沉浮的关系。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

  《我们的一天》

  设计意图:

  在欢庆新年时,幼儿园给每位小朋友送了一份节日礼物——手表。孩子们对这个礼物爱不释手,常常看着手表谈论“现在是某点某分”。我们发现,有的孩子将长针与短针混淆,有的希望除了认识整点、半点,还能认识更具体的时间。为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意在帮助孩子进一步认识时钟,理解时间关系。

  活动目标:

  1. 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处,初步学会利用时钟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2. 尝试自己制作时钟,进一步认识钟面的构成。

  活动准备:

  1. 示范用的时钟,纸制钟面4个,时间牌4张,关于幼儿园生活内容的字卡。

  2. 手表每人一块,幼儿已初步认识过整点、半点。

  3. 幼儿制作用的卡纸大钟面、小钟面多个,时间牌多张,1-12数字贴纸、长针短针、小花瓣若干,剪刀、胶水等。

  4. 墙面上已布置好花茎和花叶。

  活动过程:

  一、认识钟面

  1. 教师出示时钟,引导幼儿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1~12的数字。

  2. 教师反复拨动时钟的时针、分针,让幼儿观察发现时针与分针“行走”路程的不同,并引导幼儿理解、表达时针与分针之间的关系。

  二、根据要求配时间

  1.出示钟面与时间牌,引导幼儿将钟面上的时是和时间牌配对。

  2.认识钟面上的时间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这是几点?这个时候我们一般在做什么?你能用动作来表示吗?

  3|.教师做吃饭、睡觉、刷牙等日常生活动作,幼儿在手表上拨出适宜的时间,也可由个别幼儿上来做动作。

  三、自制时钟

  1.激发幼儿的制作兴趣。

  2.介绍制作材料和方法。

  A组:我们的一天——制作花形时钟

  出示活动时间表和花形时钟。请你用灵巧的小手做个花形时钟来告诉我们一天中的'活动安排。

  B组:我的一天——制作时间表

  请你自己来设计、制作一张时间表,先安排活动内容,再排出时间,每个人的时间表可以不一样。

  3. 引导幼儿按意愿选择组别进行制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幼儿。

  4. 与幼儿讨论做好的花形时钟:哪个钟面有问题,什么问题?怎么修改?

  四、布置墙面

  1.将幼儿做好的花形时钟和时间表张帖在墙面上(高度与幼儿的视线平行)。

  2.启发幼儿互相欣赏、指认。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为了避免传递知识、教授技能的现象,我们可以将科学活动的内容和幼儿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元素,让哟额u人通过操作熟悉的材料和生活化的科学环境中感知科学,并通过学习,尝试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了解常见的科学现象。

  幼儿园科学活动可以从幼儿身边取材,从幼儿的衣食住行着手,创设丰富的探索环境,让幼儿在生活中学科学,感知科学。电话是生活中孩子们经常接触到的事物,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电话。很多孩子对电话也非常感兴趣,在玩娃娃家游戏的时候小朋友们经常会玩打电话的游戏。对于电话中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孩子们也很好奇,因此我选择了这个内容开展活动。

  活动目标:

  ⒈理解声音能以波的形式在空气中传播,能自己制作土电话,尝试各种科学探究的方法。

  ⒉通过探究声音产生及传播条件,培养乐于探索自然和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和习惯。

  活动准备:

  纸杯、棉签、尼龙绳、毛线、电线等。

  幼儿探索过声音的'产生。

  幼儿有用绳子打结的经验。

  如果幼儿科学活动中的材料是脱离幼儿生活实际的,那么科学活动会变得单板、机械。科学活动中提供的材料可以是来自于幼儿生活中的,对于这些熟悉的材料,幼儿更容易积极地投入到观察、操作、尝试和实验中,有助于孩子自由自主地探索。

  活动过程:

  一、倾听,感知振动会产生声音。

  教师捏着棉线,在棉线上轻轻滑动,让幼儿倾听。

  师:棉线发出声音了吗?声音大吗?我们怎样才能清晰地听到棉线的声音?

  二、探索制作传话筒的方法,幼儿制作。

  ⒈出示各种材料,认识各种材料。

  ⒉将材料分发给幼儿。

  师幼讨论:怎样掰断棉签头更省力?(引导幼儿感受简单的杠杆原理)

  怎样用掰断的棉签在纸杯上钻小洞?(让幼儿学会合理地利用工具)

  怎样又快又好地把绳子从小洞中穿过去?为什么要棒一根小木棍呢?(一方面训练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另一方面让幼儿学会利用工具。)

  怎样打结?

  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让孩子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自由地进行探索活动,形成宽松的心理环境。在活动中让孩子犹如子啊生活和老师交流自己产生的疑惑一样,让孩子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幼儿进行实验,感知绳子放松、拉紧时传声效果的不同。

  ⒈幼儿两人一组将各自的传话同连接在一起,打结。自由带电话。

  ⒉预测绳子放松、拉紧时大电话的效果有什么不同?幼儿再次打电话。

  师:你在打电话的时候及有什么感受?

  ⒊教师小结。

  ⒋换一种材质的绳子做电话线,比较不同材质传播声音质量的区别。

  四、创设游戏情境,体验科学的有用和有趣。

  创设角色游戏情境,让幼儿运用自己制作的电话和同伴玩游戏。体验探索后的成就感,和科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叫外卖、叫救护车、消防车、邀请朋友来家中做客等)

  科学活动要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理念。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学习中解决问题,最后再回归到生活中去。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制作了传话筒,并在角色游戏的情景中加以运用,让孩子感受到探索创作后的成就感,发现科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一、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特别喜欢动手,什么东西都想摸一摸、碰一碰,总有许多的“为什么”从嘴里冒出来,怎样满足幼儿的这些愿望,怎样将《纲要》中的目标落实到我们的科学活动中。因此我设计了这次大班科学活动“动手变一变”,并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选取活动内容:

  1、选择幼儿身边常见的材料,诱发发现的兴趣。

  例如:吹泡泡、做馒头、充皮球等这些活动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

  2、选择幼儿熟悉、兴趣的内容,激发探索的欲望。

  例如:将两种颜色混合的变色游戏,调配调味品等这些都是幼儿熟悉且喜欢的内容。

  3、丰富相关知识,引发交流的愿望。

  例如:活动前我班开展了与该活动相关的两个活动:一、谈话活动“我的变化”→主要是让幼儿将小时候的照片与现在的自己对比,并通过观看人生长过程的图片,了解人的变化过程;二、家园活动“找一找”→请幼儿回家后通过各种途径找找身边有什么事物发生了变化,然后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实验探索中发现事物的变化。

  2、引发幼儿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三、活动准备:

  1、各色颜料、排笔、透明水杯,记录表。

  2、糖、盐、醋若干、温开水,汤匙、电磁锅、面团、盘子。

  3、洗洁精、各种塑胶、吸管、气球、皮球、毛线、打气筒。

  四、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

  (1)引发幼儿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事物发生了变化。

  师:前几天,我请你们找找身边有哪些事物发生了变化,你们找到了吗?现在就把你发现的秘密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通过亲切的谈话,秘密的分享,教师很自然将幼儿的兴趣点引入活动中。)

  (2)以变魔术引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初步了解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的神奇变化(如:酚酞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融合会变成玫瑰红)。

  师:我们身边有这么多事物发生了变化,现在我来当个魔术师,来变一变我们身边的事物。瞧!这是两瓶什么颜色的.液体?(无色)你们猜猜它们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变化?(请个别幼儿说说)好!现在让我来变一变吧!(操作实验)呀!变成玫红色。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变呢?今天我们的实验区内就准备了许多的东西,请小朋友也当个小小魔术师,动手去试一试,看看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魔术表演是幼儿特别喜欢观看的节目,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利用一个小小的魔

  术表演,既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让幼儿明白我们身边的事物都在不

  断的发生变化,同时也为后面的操作活动提出了示范性的要求。)

  2、操作实验,观察记录。

  (1)学习观看实验操作示意图。

  师:实验之前我们来学看操作示意图。(讲解如何看示意图)

  (2)交代实验区的规则:认真实验;在实验中遇到困难可求助老师或同伴;工作完后请收拾好实验材料,并将椅子搬到中间,然后可以去看其它组的实验,但不要影响同伴进行实验。

  (在这次的实验操作中,我们运用到记录卡和实验操作示意图,让幼儿学习自

  己观看示意图、自己记录结果,这样即能帮助幼儿明确探索的目的,又能帮助

  幼儿梳理探索的方法和思路。)

  3、幼儿自由选择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发现物体的变化。

  (1)颜色的实验

  1组:颜色变变变(颜色的调配)

  (2)水的实验

  2组:把糖放在水里(水变甜了);把盐放在水里(水变咸了)

  把醋放在水里(水变酸了)

  3组:用磁化锅烧水、蒸馒头。(水开了,冒泡泡,并且有许多气体,馒头变大了,有香味。)

  4组:把洗洁精放在水里。(可以吹泡泡)

  (3)气体的实验

  5组:吹气球、皮球(投放没有气的气球、皮球,用嘴吹或用打气筒打,气球变大,皮球的气充满了、变硬了。

  (各组通过颜色、水、气体等不同的实验操作都得出了共同的结论:我们周围的许多事物都在发生不同的变化。)

  4、交流分享。

  (1)每组请一位代表来交流、分享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2)小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事物发生了变化,小朋友回去在找找,把它们画下来说给爸爸、妈妈听。

  (通过交流分享,幼儿即能了解到其它实验小组的实验结果,也提高幼儿在同伴中大胆表述的能力。)

  5、分享馒头。

  幼儿与老师共同分享馒头,体验成功的喜悦。

  (通过与同伴共同品尝馒头,体验成功的喜悦,加深“对事物都在变”的理解。)

  五、活动效果分析:

  活动开始时教师以变魔术引题,孩子们兴趣盎然,瞪大眼睛等待教师的魔术表演。这个魔术让幼儿初步感知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的神奇变化,充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接着我们为孩子提供丰富、有趣且探索性强的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实验组进行操作→探索→观察→记录,在玩中发现各种事物的变化,并互相交流讲述各自的发现;最后再引导孩子们观察“蒸馒头”的过程,通过与同伴共同品尝馒头,体验成功的喜悦,加深“对事物都在变”的理解。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7-01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3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4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4

科学活动教案07-20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7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2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6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