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8-04 09:48:06 教案 我要投稿

[热]科学活动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名称:神奇的指纹

  设计背景:在一次区角活动中,我无意中听到了班上几个孩子这样的对话,其中一个孩子正把另一个孩子的手拉到自己面前仔细的研究,一边还对那个被研究的孩子说:你的右手一个螺旋纹都没有,你看我,我有三个螺旋纹呢!我奶奶说,手指上有螺旋纹的孩子可聪明了。这时候,他们周围已经围了好几个人,都兴致勃勃的要求要他帮忙看指纹,有的孩子问什么形状才是螺旋纹,有的孩子则迫不及待的把手举到半空中对着光研究起了自己的手指……看到孩子们这么有兴趣,我突然灵机一动,为何不借此机会设计一个活动,让孩子们更加全面的了解指纹的知识呢?

  设计意图: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幼儿的探索欲望和精神,对幼儿来说,科学是一个过程--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验证问题的过程。我们班的幼儿年龄偏小,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他们对事物的观察不够专心和仔细,也不太爱提问题,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旨在引导幼儿通过仔细的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并培养幼儿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

  2.从各个方面了解指纹的作用,树立科学的观点。

  3.激发幼儿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体验发现的快乐;

  4.培养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活动内容:

  1.在纸上印指纹,观察指纹;

  2.听老师讲故事;

  3.比较父母亲、小朋友的指纹和自己的不同之处;

  4.介绍指纹的几种特有形状和特征;

  5.展示图片,互相讨论,列举指纹的作用;

  6.游戏;

  7.总结。

  活动准备:

  1.(幼儿)父母和自己的指纹图各自一张;

  2.(教师)各种指纹放大图;

  3.(教师)放大镜每人一个;

  4.(教师)从各种渠道(网络、书籍、报刊)收集的相关图片一组。

  活动过程:

  1.印指纹:

  幼儿分组玩印指纹的游戏;

  把放大镜发给孩子,让幼儿观察,印完指纹后在纸上发现了什么、胶泥上又留下了什么?

  2.讲述故事:

  听老师讲的小故事,引出课题;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指纹,比较自己和同伴的指纹有何不同;

  比较自己的指纹和父母的指纹又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小朋友们,你们每个人都是爸爸妈妈生的,孩子和父母总是长得很像,被别人称作“亲子脸”。

  幼:我奶奶说我长得和妈妈一模一样

  幼:我鼻子长得像爸爸

  幼:我眼睛长得像奶奶……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了起来,我乘机引导到:那大家想一想,我们可能长得像爸爸妈妈,可是我们的指纹也长得像爸爸妈妈吗?

  孩子:有“亲子脸”,就有“亲子指纹”

  孩子:不对,侦探片里面说,每个人的指纹都不同的

  教师:那大家把带来的爸爸妈妈的指纹图和自己的对比一下,看看谁说的对?

  孩子们比较后一致得出结论,指纹和爸爸妈妈的没有一个一样。

  [[]幼儿发挥] 老师,我们和爸爸妈妈只长得相像,但是还是有不像的地方,并不是真的完全一样,所以我们的指纹也不是完全一样啊!可是我小姨生的是双胞胎,他们长得一样,声音一样,穿得一样,连动作都一样,他们的指纹也应该是一样的呀!(很多孩子都点头表示同意)

  教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这里刚好有一幅双胞胎的指纹,小朋友们可以看一看,他们是不是一样。(出示指纹图)共同分析比较双胞胎的指纹,小结指纹的秘密。

  教师给孩子们读一段文章,证明孩子们的结论是正确的。并让孩子们明确知道,任何人指纹都是不可能相同的。

  3.指纹特征:

  出示一组关于指纹分类的图片,向孩子们介绍几种类型指纹的特点;

  让孩子们再次观察自己和父母的指纹,并将其分类。

  告诉大家,指纹的形状和每个人的性格等没有必然的相关性,更不会因为谁的指纹长成什么样就证明他聪明与否,让孩子们树立科学的观念。

  4.自由讨论:

  向孩子们展示从各种渠道(网络、书籍、报刊)收集来的关于指纹的图片;

  让孩子们自由讨论指纹都有什么作用;

  幼:那幅图我认识,那是指纹锁,《007》里的邦德就用这种锁;

  幼:我晚上看侦探片,里面的警察叔叔就靠罪犯留在杯子上的指纹破了案。

  幼:还有医院,我们一出生,医生就给我们印了指纹,这样爸爸妈妈就不会抱错宝宝了

  幼:在电脑和手机上装指纹锁,小偷就偷不了它们了,因为他偷了也没用……

  老师总结指纹的用途。

  5.延伸活动:动物有指纹吗?它们的指纹一样吗?

  在活动快结束时,有孩子提出了问题:老师,我们每个人都有手,所以我们都有指纹,那么小猫小狗也有手,那它们也有指纹吗?其他孩子也有了相同的疑问。于是我临时增加了这个延伸活动,让孩子们观察了幼儿园里饲养的几种小动物如小兔子等,并让他们互相讨论,还布置了回家查资料的任务,明天大家再进行深入讨论,这样可以培养他们持续探索的精神和动手调查研究的能力。

  6.游戏:让孩子们分组玩儿警察抓小偷的游戏,让小偷们留下指纹,小警察们根据指纹来抓小偷。

  7.总结。

  活动自评:本次活动因经过较为充分的准备,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尤其因为这次活动的生成不是单方面出自老师的设计,而是融入了幼儿的自主选择,是真正能够让幼儿感兴趣的课题。课后,大部分孩子都比较全面的掌握了指纹的特征、用途等。由于这是幼儿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孩子们的准备都比较积极,在课堂上的提问也更加踊跃起来,师幼互动较好。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了自己的思考,在这次活动中,他们不仅是课程的参与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我作为老师也及时对课程计划做出了相应更改。然而本次活动也同样存在不足之处,我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数,例如幼儿对创胞胎的指纹问题提出的疑问,如果不是当时准备时碰巧准备了双胞胎的指纹放大图,在幼儿提出问题时,我就只能枯燥的讲解知识,而不能直观的让他们观察,那我讲课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而由于时间原因,最后的游戏和总结时间都比较仓促。因此我认为在以后的课程教学中,我应当更加注意考虑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准备并加强对时间的控制。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名称:科学活动——水的秘密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宝宝发现:颜料放水里,水变成颜料的颜色;蜡笔放水里,水没有变色。

  2,体验玩水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红绿色颜料、2支排笔、蜡笔(若干)、水盆1个、水瓶(若干)

  活动过程:

  一、材料导入

  1, 小朋友,看一看今天李老师准备了什么好玩的东西,这是什么?

  幼:颜料、蜡笔

  2, 这是两瓶水,把颜料和蜡笔放水里,水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二、水的实验

  师:现在我们试一试:

  1, 颜料实验:颜料是什么颜色? 幼:红色

  师:红色的'颜料放水里,看水会不会变颜色?

  幼:水变成红色了

  总结:红色的颜料放水里,水也变成了红色了。

  2, 蜡笔实验:这支蜡笔是什么颜色?幼:红色

  师:红色的蜡笔放水里,水会不会变成红色呢?我请一位小朋友来试试(幼操作)再把水摇一摇,水变色了吗? 幼:没有

  总结:蜡笔放水里,水不会变色。

  三、幼操作

  师:是不是所有的蜡笔放水里,水都不会变色呢?现在老师请小朋友都试试

  1, 蜡笔实验:每人一支蜡笔、一盆水,分组投放。

  总结:所有的蜡笔放水里,水都不会变色。

  2, 颜料实验:人手一个水瓶,师依次投放颜料。

  总结:颜料放水里,水会变成颜料的颜色。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自然界中充满着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就拿"风"这一自然现象来说,一年四季天天都和我们会面,是孩子们从能来到户外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的现象。现在正是孩子们探索风的好季节。在幼儿园,会听到孩子们在议论:大风把垃圾吹得到处都是,清洁工人又要重新打扫了;昨天我看见广场有放风筝的,飞的可高了;今天风大有点冷,妈妈又给我多穿了衣服……从孩子的话中,发现"风"是孩子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追随孩子的经验和生活,就让孩子围绕"风"自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风的秘密"的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风的存在,探索风产生的原因及基本特征,并尝试制造风。

  2、初步了解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萌发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探索风产生的原因及基本特征,并尝试制造风。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请家长配合,和孩子一起收集一些关于"风"的资料和知识。

  2、物质准备:风车、扇子、电风扇、吹风机、塑料瓶、塑料玩偶、针筒、视频《风的危害》和《风能的利用》、风的音效、各种植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感受风的存在

  1、设置情境小朋友,今天我们要请一位特殊的朋友和我们一起活动,请小朋友猜一猜他会是谁呢?打开门欢迎我们的朋友和我们一起活动吧!门外什么也没有,我们的朋友在哪里呢?

  2、激发兴趣引出主题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你能猜出我们的朋友是谁吗?

  二、尝试制造风探索风产生的原因

  1、提问:我们今天请来的是我们的."风"朋友那风是哪里来的?

  (幼儿自由回答)

  2、投放各种材料,请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制造风"。

  3、交流讨论

  (1)你是用什么方法"造"出风来的?(幼儿边回答边演示)

  (2)幼儿互相尝试同伴造风的方法,进一步感觉风的形成。(边尝试边思考)

  (3)为什么一扇、一捏、一挤、风叶一转动就会有风呢?(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小结:当我们一扇、一捏、一挤压、一开开关风叶转动时,空气就流动了,空气一流动就产生了风

  三、风的基本特征请幼儿相互合作,两人互相对着扇风,请幼儿看看、闻闻、摸摸风是什么样的?

  小结:风是摸不到、尝不到、闻不到、看不到的一种气体。

  四、游戏:大风和小风幼儿分别戴头饰扮演各种植物,听音效用肢体表现小风来时植物怎样动,大风来时植物怎样动。

  五、通过短片了解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观看短片《风的危害》后提问:风对人类有什么危害呢?怎样减小风灾?

  2、观看短片《风能的利用》后提问:风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好处?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风能?

  六、教师总结,以游戏《风车和风儿共游戏》结束活动风车想请小朋友与风儿一起做游戏,大家快举起你的风车一起欢迎我们的风朋友和我们一起游戏吧。(幼儿随音乐玩)

  活动延伸:请家长带幼儿去户外放风筝或去参观风能发电。

  教学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我设计的这节科学探究活动,一开始就利用魔术箱变魔术这一孩子感兴趣的现象深深吸引住了孩子的眼球,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无心”的好奇转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动力,促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活动中,教师首先紧紧围绕活动目标,设计了具有观察性、开放性和层次性的提问,如在活动的对于环节中,把塑料袋变鼓,使幼儿感知到我们的周围有空气,把充满气的气球松口吹到幼儿的头发上,让幼儿通过观察,对比,知道了流动的空气形成了风,不动的空气不是风。活动就这样把幼儿引入到科学的氛围之中诱发了幼儿的积极思维。其次,《纲要》中强调:“教师应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活动中,幼儿通过 “做中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选择材料制造人造风,让风车转起来,在动手、交流与表达中获取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习得学习的方法。最后,生成新的问题:怎样让羽毛飞起来?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 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幼儿始终是主体,他们通过观察、动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当然,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动物的家。

  2、发展幼儿的分析、概括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及爱护动物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音乐游戏磁带; 2、各种动物卡片;

  3、动物的家背景图。

  三、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

  出示图片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了解动物的家

  师:,动物有家吗?它们的家在哪里呢?

  幼儿自由讨论,回答。

  3、给动物找家 4、引导幼儿根据已往的知识、经验进行交流讨论,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知识,并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①师:除了这些动物,小朋友还认识哪些动物,它们的家在哪里?

  ②师: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该如何对待动物?

  5、游戏:动物找家

  玩法:设置游戏场景。一名幼儿扮演猎人,其他幼儿贴胸饰扮演各种动物,音乐响起,幼儿随着音乐做相应动物的模仿动作,猎人来时(音乐停),“动物”赶紧跑回自己的家。

  6、结束活动:

  教师小结,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布料吸水大比拼(科学)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实验知道各种质地不一样的布料吸水性是不同的,而相同的布料在不同的液体中吸水性也是不同的。

  2、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体验到自由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3、增强幼儿与同伴间的`合作意识。

  活动材料:

  棉布、丝绸、羊毛、人造丝、聚脂面料各剪成宽10厘米,长25厘米的长条若干,长木棒若干,水盆若干,记录卡与幼儿人数相同,各种液体:清水、热水、肥皂水、醋。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兴趣。

  看录像内容:“夏天快要到了,小红家里有好几块面料,她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她选一块布料做一件夏天的裙子,她希望这件裙子既漂亮又要舒适凉快,你们说选哪一块呢?”

  二、认识面料,并做预测。

  出示各种面料,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出示幼儿记录卡,让自由自由讨论,做出预测,在你认为合适的布料下预测栏上画“√”,并说出理由。

  幼儿记录卡(一)

  注:在实验结果栏里用数字1、2……依次排出各种面料吸水性的程度(吸水快慢及多少)。

  布料

  吸水性红棉布黄丝绸蓝聚脂面料绿人造丝紫羊毛

  预测实验结果 三、幼儿实验,记录结果。

  1、“怎样才能知道你们帮小红选的布料好不好呢,哪一种布料的吸水性是最强的呢?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就知道了。”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讲解实验要求:如图所示

  3、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讨论实验中的发现。

  4、幼儿根据实验结果,展开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各种面料的吸水性来迁移经验。

  小结:我们可以用吸水多的、透气性好的布料做我们在夏天穿的衣服或者贴身的内衣,而那些吸水性弱的如聚脂面料,可以做成风衣、雨衣等衣服既防水又挡风。

  三、幼儿再次实验,了解布料相同、液体种类不同,吸水性是否相同。

  1、为幼儿提供几种不同的液体:清水、热水、肥皂水、醋各一盆,让幼儿任选相同的一种布料分别放入不同的液体,再次进行实验。

  2、幼儿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幼儿记录卡(二)

  注:在实验结果栏里用数字1、2……依次排出布的吸液高度。

  液体

  布料清水热水肥皂水醋

  实验结果 3、幼儿讨论实验中的发现,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进行迁移。

  小结:同一种面料用不同的液体浸泡,其吸水与溶解速度也不一样,因此,平时我们在洗各种面料的衣服时,为了更好的去污,会用较热的肥皂水或用其它一些洗涤用品来浸泡衣服,而只用清水是很难去污的。

  注意事项:

  1、做第一个实验时注意要把五种布挂在长木棒上同时放入水中观察,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在做第二个实验时注意布料放入不同液体的时间应该基本相同。

  知识背景材料:

  午饭前我请小朋友到盥洗室去洗手,结果回来的时候,丁丁告诉我她洗手时不小心把袖子给弄湿了,我一看,果然不错,连她里面的衣袖也都湿了。这时,雯雯也挤到我的身边,高高地举起她的衣袖,神气地说:“我的袖子弄上水也不会湿。”原来她带了一副聚脂面料的护袖,很多孩子都觉得挺奇怪的,为什么有的衣袖容易弄市,有的却不会呢?对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来了解真相,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爱吃常见的几种营养价值高,但有特殊味道的蔬菜。

  2.了解这几种蔬菜在人体中的特殊作用。

  3.初步培养幼儿不偏食的良好习惯。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过程:

  1.引发兴趣,了解四种特殊味道蔬菜的名称。

  (1)今天,我们请来了几位小客人,这些小客人经常在我们的`饭桌上出现,来看看它们是谁?

  (2)依次出现:胡萝卜,芹菜,香菇和蒜头,启发幼儿与蔬菜宝宝互相问好。

  (3)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些蔬菜宝宝吗?我们用小鼻子去闻一闻它们身上有什么味道。

  (幼儿四散闻一闻,教师问幼儿:“你闻到了什么味道?”)

  小结:小朋友都用鼻子闻了闻,知道这些蔬菜都很香,但每一种菜的香味都不一样,你们喜欢吃这些菜吗?

  2.让幼儿了解四种蔬菜的营养价值。

  (1)教师:这些蔬菜宝宝经常到我们的饭桌上来。有的小朋友喜欢吃,有的不喜欢,它们可喜欢小朋友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在说些什么?

  (2)一边看实物木偶表演一边提问,让幼儿了解四种蔬菜在人体中的特殊作用。

  胡萝卜宝宝说:“我是胡萝卜宝宝,小朋友要和我做朋友,吃了我以后,我们的眼睛会变得更加明亮。”胡萝卜宝宝刚说完,香菇宝宝跑上去说:“我是香菇宝宝,我身上有许多的营养,吃了我,身体会更加健康”。芹菜宝宝也抢着说:“我是芹菜宝宝,小朋友吃了我以后,就可以天天大便了”。蒜头宝宝头抬一头说:“可别忘了我,吃了我以后,我们就少生病。”

  教师边看边提问:吃了胡萝卜宝宝,我们的眼睛会怎样?吃了芹菜宝宝,会怎样?香菇宝宝身上有什么?吃了香菇宝宝身体会怎样?吃了蒜头宝宝,会怎样?

  小结:我们知道了这些蔬菜有许多营养,经常吃,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

  3.幼儿品尝四种蔬菜,鼓励幼儿吃完。

  教师:你们看,胡萝卜宝宝,香菇宝宝,芹菜宝宝,蒜头宝宝又到班上来了,我们一起来尝一尝吧。

  鼓励幼儿用牙齿咀嚼食物。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运用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幼儿的实践操作等手段让幼儿在认知及能力方面有所提高。让幼儿认识到要多吃蔬菜及蔬菜的营养价值。运用这些手段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在内容安排上,我注意从日常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幼儿去感知新的经验、获得新的知识。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幼儿虽然对几何形体有了基本的感知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幼儿对一些现实物体容易混淆,特别是圆柱体的物体,孩子往往和圆形和球体分不清楚。为了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圆柱体,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特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体验,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主动的探索精神。

  2、能辨别认识圆柱体,感知其基本特征在动手尝试的基础上,会自己说出、找出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活动准备:

  用各种圆柱体制成的机器人一个。胡萝卜、粉笔、小刀。人手十枚一样大小的硬币。浆糊、长方形纸8张、水笔8盒废卫生纸筒8个、各色腊光纸若干、吸管一篮、薯片筒若干、各种空心小形体。

  活动过程:

  1、通过机器人柱柱激发参观圆柱世界的兴致。

  2、听音乐开火车带领幼儿到《柱柱世界》,通过反复尝试初步认识圆柱体,引导幼儿体验圆柱世界的秘密。

  (1)玩一玩、想一想引导幼儿第一次游戏尝试,知道圆柱体的名称。

  让幼儿任意挑选一种玩具,自由感知圆柱世界的秘密。

  启发提问:你玩的是什么?它像什么形状?你还发现了圆柱世界的什么秘密?鼓励幼儿完整表述自己的经验,重点能说出它像什么形状?

  以机器人口吻小结:《柱柱世界》里的每样东西都像柱子一样,这种形体就叫圆柱体。

  (2)量一量说一说引导幼儿第二次测量尝试,感知圆柱体的特征。

  启发尝试:你发现圆柱体是什么样的?它跟圆形一样吗?请你再玩一玩,想一想,你是怎么玩的?每个圆柱体摸上去都是什么感觉?能用手,绳子,尺子量一量圆柱体的两端和中间是否一样?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小结:圆柱体的两端是两个一样大的圆形,中间部分一样粗,放倒了还会滚动。

  3、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巩固认识圆柱体,提高幼儿对圆柱世界的辨别能力。

  叠一叠,变一变,让幼儿在比较尝试中加深对圆柱体的印象。启发提问:你知道硬币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不能用许多硬币变一个圆柱体?幼儿操作,你是怎么变的.?一个一个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像什么?

  小结:一个一个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像圆柱体。

  4、让幼儿想办法,把粉笔、胡萝卜变成圆柱体。

  活动延伸:

  1、让幼儿导生活中找出圆柱体的物体,并画出来。

  2、体育角内放高跷、圆柱状沙袋、棍、易拉罐、滚筒等,进一步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3、在美工区各种圆柱材料,让幼儿通过小制作延伸幼儿对圆柱世界的想象创造能力。

  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再看看、玩玩、想想、量量、做做过程中,充分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教师始终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引导幼儿通过两次探索尝试基本掌握了圆柱体的特征,又通过变一变、削一削进行巩固。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体,积极探索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削一削,把粉笔、胡萝卜变成圆柱体,孩子们在操作时难度较大。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各种形状、质地、大小不同的带盖的瓶子、 盒子。

  2、尝试用各种方法打开盖子,并用语言简单的表述出来。

  3、培养幼儿了与参加游戏、体验成功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质地、大小不同的带盖的瓶子、盒子若干。

  2、糖果若干。(装入不同的瓶中)旺仔牛奶、汽水、洗洁精、海飞丝洗头液、午餐肉各一瓶。

  3、自备套盒一组。(大纸箱―电脑纸箱―小盒子―巧克力盒――小玩具)

  活动过程:

  一、游戏“送礼物”,引入主题。

  1、 出示一个用胶带封好的.大纸箱,请幼儿想办法打开它。

  “小朋友,你们好!今天吴老师要给你们送个礼物,我们来看看是什么吧。”(大纸箱)“谁来帮老师想个办法打开它?”(撕开、用剪刀剪开、用钥匙戳开——————)选一种方法打开。

  2、 从中取出一个电脑纸箱,请幼儿打开。

  3、 从中取出一个小盒子,请幼儿打开。

  4、 从中取出一个巧克力盒子,请幼儿打开。

  5、 从中取出一个小玩具熊。

  二、请幼儿观察布置好的场地中各种各样的瓶子、盒子。

  “今天老师给你们还准备了许多东西,你们看看大门都是什么?你都看到里什麽瓶子?”“它是什么形状的?什么东西做的?”请个别幼儿回答,教室可引导幼儿选择性地讲述。

  三、请幼儿尝试用各种办法打开盒子,并用语言简单表述。

  “吴老师给你们每个小朋友准备了礼物,它们都藏在盒子里,你们要想一些办法打开它就能得到礼物了。你们去挑一个你喜欢的瓶子或盒子打开它,看里面是什么?拿到里礼物后,请把盖子再盖好放到桌子上。”“打开里面有什么?你是怎么打开的?”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幼儿讲述。

  四、请幼儿回座位休息一会儿,提问:

  1、 你们找到宝贝了吗?拿出来看看?是什么?

  2、 你找到了几颗糖?数数看?(幼儿个别提问回答)

  3、 出示一个粘胶带纸的透明盒、化妆品的瓶子,请幼儿尝试打开,说说你是怎么打开的?

  4、 请幼儿讲讲你是用什么方法打开瓶子、盒子的?

  五、教师依次再出示旺仔牛奶、汽水、午餐肉罐头、八宝粥。

  “我这还藏着宝贝呢,小朋友看看是什么?他们是怎么开的?”逐个讲解演示。

  1、 你还见过那种瓶子的开法不一样,请幼儿讲述。

  2、 还有什么东西跟汽水一样的开法?

  六、教师小结。

  七、活动延伸:将瓶子进行分类。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基本掌握了多种盖子的开法,但活动中实物刺激太多,幼儿的注意力被美食转移了,忽略了自己是怎么打开盖子的,致使语言表达不够。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一定吸取本次活动的经验,让幼儿更好的吸取知识!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一、教学内容:大班科学活动《动物怎样过冬》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知道动物会采用不同的过冬方式(冬眠、南飞、储存食物、换皮毛等)保护自己。

  2、对动物的过冬方式感兴趣。

  三、教学准备:

  1、归纳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制作成PPT课件。

  2、收集了解有关动物过冬的图片资料。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进一步知道动物会采用不同的过冬方式(冬眠、南飞、储存食物、换皮毛等)保护自己。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讨论法、讲述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法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起兴趣。

  1、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的天气怎么样?那小朋友会怎样使自己不怕冷呢?

  2、总结:我们是穿棉衣、开空调、取暖器、加强锻炼让自己不怕冷的。

  讨论:小动物们是怎样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的呢?

  二、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1、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动物怎么过冬的资料。

  师:我们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也在书上呀、网上,找到了许多关于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资料,现在请你拿着你的资料介绍给班级里的其他小朋友好吗?说说什么动物,它是怎么过冬的?

  2、幼儿相互交流,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倾听幼儿的介绍,并适当的进行引导。

  3、请个别幼儿进行介绍。

  解释:

  (1)冬眠:比如小青蛙整个冬天都躲在洞里,不吃也不喝,一动不动地睡觉,到春天才苏醒,这样的过冬方式叫“冬眠”。

  (2)南飞过冬:北方的气候太冷了,小燕子们都是飞回南方过冬的,因为南方比北方更温暖。像小燕子这样南飞过冬的`鸟类,我们把它们称作“候鸟”。

  (3)换毛过冬:小朋友冷了会穿上厚厚的衣服,小兔身上会换上一层厚厚的毛,就象穿上了厚厚的衣服,所以不怕冷,这就是换毛过冬。

  (4)贮食过冬:冬天的天气很冷,小动物是很难找到食物,所以它们在秋天里就找了许多食物贮存在自己的窝里,冬天就靠吃这些贮食过冬。

  4、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总结:小动物们有很多过冬的方法。靠冬眠过冬的有狗熊、蛇、乌龟、蜗牛;南飞过冬:大雁、天鹅、黄莺;换毛过冬的有兔子、狼、狐狸等;贮食过冬的有蚂蚁、松鼠;大雁、候鸟都是迁徙到南方过冬的等等。

  三、欣赏PPT课件,归纳。

  1、观看PPT课件。

  2、认识更多的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

  提问:刚才,我们说的是生活在陆地上和天上的动物,谁能告诉我,生活在水里的鱼类将怎样过冬呢?

  介绍鱼类过冬:冬天,河面上的水都结冰或是非常冷,但是河底的水更暖和,所以河里的鱼都游到河底去过冬。

  3、了解动物与季节的关系,知道动物有各种方法过冬,这是保护自己生存的最好方式。

  提问:假如这些动物不想法过冬,那将会怎样?

  总结:如果动物们不过冬很有可能会饿死会冷死。动物们过冬是为了保护自己生存。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7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4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4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3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2

科学活动教案07-20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30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7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6

科学活动教案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