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07 08:16:52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必备9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必备9篇]

科学教案 篇1

  业余体校乒乓球科学训练的重要方面之一,是认识和了解训练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改变沿袭优秀运动队成人化训练方法的模式,摸索一套适合少儿"口味"的训练方法,为多出快出世界级球星的合格后备人才,改变当前乒坛"断层"危机,有着现实和深远的重要意义。

  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特点

  少儿心理特点是多方面的。但在乒乓球训练中,抓住少儿具有兴趣广泛的特点,给予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十分重要。少儿兴趣广泛,好奇心和新鲜感强,而不喜欢单调、枯燥、乏味和呆板的训练形式。这是我多年训练实践曾经饱尝过"苦果"后深刻感觉的。兴趣是他们对新从事的某项活动所抱的积极态度。如果少儿对训练内容及方法产生了浓厚兴趣,总是和欢喜、满意的情感相伴随着,就容易提高训练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启蒙基础阶段每天训练总是重复老一套内容及方法,学生势必会出现不良心境,对开始还有兴趣和新鲜感的训练方法很快就会心厌意冷,以致从脸部显露出淡漠、不悦、甚至反感,厌球。从行动上表现形式是,"出工不出力",懒得行动,动作迟缓和不规范化,应付差事,训练质量明显下降。

  其次,儿童少年好胜,不甘落后,上进心强,这一心理特点也是很明显的,也要很好地加以重视、利用。我在长期训练实践中初步摸索、积累和出一套适合少几心理特点的五大类训练方法,即记板(组)数法、定时记分法、练习竞赛法、打分评比法和游戏训练法。这五大类训练法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具有兴趣性;二是有较强的竞争性。例如,打分评比法是借鉴体操等项目竞赛打分办法而采取的其中一种方法。通过实践运用,深爱儿童喜爱,在训练中,为赢得满分10分成为儿童极力所追求的`完美目标。在这种兴趣加进取心促进下,训练内容和方法就有一种魅力和吸引力,训练质量就得以保障。

  游戏训练方法要有别于幼儿园、小学那种游戏,以突出专项特点和提高技术为主要目的。除有浓厚趣味性和较强竞争性外,还兼有游戏性色彩,很受少儿喜欢。此训练法一般放在课前或即将结束时采用,时间不宜太长。课前安排可起到活动肢体,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以利快投入主课训练。在课结束部分安排,可调节放松神经,活跃情绪,高高兴兴结束训练,让学生有急切渴望、期待着下次训练课的欲望。

  少儿训练的分类及具体方法

  1、记板(组)数法

  (1)变节奏训练法

  在近台练习单线攻球、推挡,一个球中规定几板快攻、快推,又变几板稍离台适当放慢出手速度的攻球、推挡,或者视水平,可重复快、慢节奏两个或两个以上来回球为一组,

  (2)多球升降级训练法

  队员分两组或三组,每组三人,教练员发定点半台或全台,每个同学打10个球X3组,决出名次。冠、亚军保留在甲级组,第三降乙级组。第二组第一名升甲级组,二三名留在乙级组。依此方法可训练3至5次不等。如果有三个组,升降级分甲、乙和丙级三个组进行。

  (3)前三板训练法

  要求一轮发球中,发球定点或不定点,接发球回球固定落点,主练者无规律抢攻或抢拉,至把这分打完,要求:连续胜对方3至4球为一组。对接球方也同样规定在一轮接球中以致把这球赛完胜2至3球为一组,视水平不同,对双方可要求分别完成一定的组数。

  (4)防反训练法

  平台或全台定点防守对方拉弧圈或突击,循序渐进进行。第一步要求准确性,平台或全台防守住5至10板为一组;第二步平台或全台用正手在防反中伺机中等发力到台,累计5至10极为一组;第三步要求半台及全台一个球中完成打弧圈中等发力3至5球算一组。

  (5)提高发、接球质量训练法

  发球或接发球指定划好发和接区域,逐步提高质量要求。以一轮发、接球为准,视水平不同。完成连续2至5球落点到区域,有一定质量为一组。

  (6)计完成好球训练法

  在启蒙、初级训练阶段,单球或多球训练中,对正手快攻、反手攻、推挡、搓球及削球等完成一个正确击球算一组。然后,累计完成若干个好球为一组。在此基础上,要求连续在一个球中完成若干个好球为一组。继而,要求发力攻、推、搓及削球。不仅击球动作好,而且要胜对方多少球为一组。

  (7)攻防防反训练法

  在单、复线中都可运用。例如右斜对攻中,双方交替进攻、防守3板X3至5组。又如,推挡侧身攻斜线,对手用推防守,相互交换发力,防守3板X3至5组。

  2、定时记分法

  (1)"双夺冠"训练法

  单线定点或两点对一点中,攻球、推挡、搓球和削球规定3至5分钟内,测验单个球及单球合计的最高板数,排出优劣。

  (2)加减分训练法

  规定5分或10分钟内,看哪方得分多。具体方法是,左斜或一点对两点搓攻,攻者定点第一板命中算2分,防者定点防守,攻者用中等以上发力攻上旋2至3板又加3分。如果这个球连续进行下去,胜对手得5分。但是,攻者第一板起板连续两次失误扣1分,再失误又扣l分。

  (3)单位时间内完成组数训练法

  在单球或多球训练中,对各种技术都能采用,在此规定时间里完成多少组,改变目前体校训练只定量不定时的现象。例如,右一点对两点拉中突击削球,在20分钟内完成中等以上发力多少次或得分多少球。又如,为提高攻球、推挡和搓球落后的准确性,20分钟内完成左斜出边线大角球多少个。

  3、练习竞赛法

  (1)"为加分"训练法

  单个、结合技术训练都能采用11分或21分一局的"双加分"竞赛法。例如,侧身斜线攻推挡完成30至50板算胜一分。反之,对方胜一分。不到30至50板推挡方失误,算推者失分。这种方法每人进攻、防守各三次,决出胜负。

  (2)单方"加减分"计时训练法

  11分或21分一局,在单个、结合技术训练时采用。例如,对推中结合反手攻斜线,要求反手攻球命中5至10板为胜一分,反之扣一分。到比赛止,计主练者所用时间,然后,交换练习,每人3至5次。

  (3)发球抢攻定时记分训练法

  规定发球抢攻(拉)一方发20个球,发球直接得分算2分,发球抢攻(拉)得分加3分,这一球打完胜为5分。发球抢攻(拉)、发球抢搓或相持对攻失分要扣一分。交换练习3至5次,计算谁胜。

  (4)连胜两分训练法

  在单个、结合技术训练中,例如,右斜对攻11分或21分一局,双方对攻3至5球后方算成绩,要连续胜对方2至3球得1分。或者水平稍高一方胜2至3球为一分,另一方胜1至2球为一分。

  (5)胜或负交换训练法

  在单、复线训练内容中,要求主练一方胜或负对手3至5球交换练。例如,侧身快攻结合发力攻推挡,主练者先胜或负3分后,主、陪练双方交换练。

  4、打分评比法

  (1)增大难度训练法

  有规律左推右攻训练时,在一定质最要求下,完成20至30板得满分,共规定完成100至分。水平稍高者,很快到70分或150分,这时可增加两点难度或板数完成后,方得满分。

  (2)发球抢攻(拉)结合对攻打分训练法

  主练者发球规定落点,接球也定落点,抢攻(拉)定落点到台得5分,然后有规律或无规律对攻5个来回以上又加3分,百直这球赛完取胜又获2分总得分为满分。如发球抢攻(拉)直接得分算5分。但是发球抢攻(拉)连续三次失误要扣5分。

  (3)攻防双计分训练法

  规定定点或全台搓攻(拉)连续第一板命中3至5球得2分,防守方连续防守2至3球也得2分,均要求双方完成50至100分,看哪一方先完成指标。

  (4)多球打分训练法

  小范围或大范围定点打上(下)旋,要求动作好,有质量连续击中5至10球为满分。如连续打4至8球为5分。

  (5)第一板起动打分训练法

  发下旋到对方左角,对方搓无规律全台,发球者迅速判断、起动快,扑抽右方直线或侧身斜线攻推30至50板。只要第一板起动快,动作完成好,完成规定数量可打满分。

  (6)提高拉加转弧圈质量训练法

  定点或不定点搓球中,主练者拉加转弧圈,质量高,可得5分,形成对攻取胜获满分。如质量高、动作好,直接得分打满分。

  (7)"五好"评比打分训练法

  评比内容设:名次、动作、拼搏、完成计划及有始有终好五个方面。教练员每次课做记录,一周公布一次,要求学生回家向家长汇报。名次好,指单、复线技术训练内容计分比赛冠军,记一个好;动作好,指练习中某一技术动作累计被三次评为9分以上者,可记一次动作好;拼搏好,指训练或计分比赛中素质较好者,记一次好;完成计划好,指指标、组数完成快记一次好;有始有终好,指整堂课比较认真记一次好。这种训练方法对10岁左右儿童效果较好。

  (8)多球训练打分训练法

  发定点半台或全台上(下)旋,1至3人一组。打多球5至10球连续不失误,动作比较规范,可打9至满分。如一个队员获得了三次9分以上,也可记一个动作好,统计到前面"五好"评比训练法中动作好一栏中去。

  5、游戏训练法

  (1)升年级训练法

  这种训练方法对1O岁以下儿童更为适宜。在单、复线中安排内容均可,由教练员、陪练员陪练,队员3至5名排成单行进行。例如,侧身发力攻推挡球,学生胜教练或陪练一分为幼儿园学前班,胜第2个球为升小学一年级,依此类推,胜第7个球为升初中一年级。进行中,还可对动作及质量进一步要求。完成不好,升不了一年级。

  (2)破纪录训练法

  在课前、结束时采用。教练员发上(下)旋多球。固定落点,几个队员排一行,每个队员只有3至5个球机会,测单球及单球总合最高板数,排出全部名次。第一名为某一训练内容的最高纪录,要求其他队员争破纪录。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正确区分左手、右手,在游戏中提高幼儿细致观察和辨别能力。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手势图片、纸板箱1只、小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说说左和右

  1、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分左和右的?谁能通用完整的话告诉老师?

  2、引导幼儿认识汉子:左、右。

  3、游戏一:《我说你做》。

  规则:我说什么,你做什么,要听清指令,做对动作。

  (指令如:举起你的左手、拍拍你的右腿等)

  4、教师观察每一位幼儿游戏的情况。

  二、看图猜左右手游戏二:猜左右手。

  1、规则:

  (1)当我点出一张手的图片时,你们要仔细看清楚,这个手势是用左手还是右手做的。如果你觉得动作是左手做的,请站到红色的"左"字这边站好;如果你觉得是右手做的,就站到蓝色的"右"这边。

  (2)当老师说开始,才能开始选择;倒数5下,到1时,必须站好,还在中间走来走去的小朋友就算输了。

  PPT第四张:左手,手心朝上;PPT第五张:右手,手心朝下。

  2、小结:原来游戏要看清楚图片是手心还是手背,而且还要跟它做的一模一样。

  3、教师逐一出示PPT:

  提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是手心、手背的?

  小结:不仅观察大拇指与小指的位置;还要看清楚大拇指的方向。

  三、隔箱猜左右手游戏三:隔箱猜左右手玩法:一位幼儿身体躲在箱子后面,不让其他幼儿看到。躲起来的幼儿先从箱子上方的篮子里拿出一张卡片,如果卡片上面写的是"左",就伸出左手做一个手势,让其他幼儿猜是左手还是右手。如果猜对了,请猜对的幼儿继续游戏。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利用图夹文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在过程中没有强调孩子认识这些字,而是注重语言对孩子的刺激,如“拿”字是两只手合起来拿东西,通过这样的解释,培养孩子从小对阅读的`兴趣。最后让幼儿用笔画一画这一环节,是让幼儿把要表达的语言转化成一种符号,然后在转化成语言,这样对孩子的思维发展非常好。就像某名人说的:孩子的成长依靠一百种语言。语言教育改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以前的语言我们只要求单纯的书面语言,发展到现在强调并重视孩子听说能力的培养,注重孩子在一日活动种语言的应用,一直到现在把阅读教育作为幼儿语言培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发现生活中的转动现象,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2、探索让物体转动起来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玩具汽车一辆。

  2、幼儿操作材料若干:风车、陀螺、哗啦圈、绳子、光盘、勺子、筷子、球、插塑玩具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数量要多于幼儿总数)。

  3、课件;各种能转动物体图片,如:洗衣机、风扇、直升机等。

  活动过程

  1、出示玩具汽车引起幼儿兴趣:小朋友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东西?那你知道汽车上哪一部分会转动吗?引出主题。

  2、提问:在我们生活中你发现什么东西能转动?它是怎么转的?请幼儿用身体模仿物体转动的样子。

  用课件出示生活中能转动的物体,并请幼儿说说这些能转动的东西的用处。如:风扇转动能使人感觉凉快,洗衣机转动能洗干净衣服,车轮的转动能让车跑起来,钟表转动能让人知道时间等。

  小结:转动的作用可真大,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3、幼儿第一次尝试探索:让容易转动的物体转起来。

  (1)请幼儿观察老师提供的风车、呼啦圈、矿泉水瓶、陀螺、绳子等材料,猜猜哪些东西能转动,哪些不能转动。

  (2)引导每个幼儿选择一至两种材料,想办法让某种东西转起来。

  (3)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让材料转动起来的方法。

  4、第二次尝试操作:想办法让“不能转”的'材料转起来。

  提问:刚才的材料中,你觉得有不能转动的吗?有没有办法让它也转动起来?鼓励幼儿想办法让看似不能转动的物体转起来。如:用勺子搅动碗里的水,水会转动;把筷子伸进瓶子里晃一晃,瓶子能转动等。

  小结:只要我们肯动脑筋,也能想出办法让看起来不能转的东西转起来。

  5、观看课件,进一步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观看机器转动、风力发电机、直升机螺旋桨、旋转木马等画面,请幼儿观察并说一说:这是什么东西在转动?猜一猜它有什么用?

  小结:转动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还利用转动的原理发明了很多东西,转动的用处可真大。

  6、结束部分:小朋友,在我们活动室外就有好多能转动的玩具,我们去找一找玩一玩吧!

  7、活动延伸:可以将以上材料投放到科学区,让幼儿继续进行有关转动的探索。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本活动分四个环节展开,首先以“高人和矮人”的趣味游戏来带动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及注意力。第二以与同伴比高矮的方式,初步让孩子区别物体的高矮,感受高矮的相对性。第三在同伴比较的基础上增加物体,引导幼儿按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的顺序,给5个以内的物体进行正逆排序。从中采用道具布帘为了增强幼儿对物体的兴趣及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索及观察能力。第四环节以练习巩固为主,利用习题引导孩子进一步了解高矮的排列。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高和低”这两个词很熟悉,可他们对“矮”这个词还不是很了解,因此借助活动让孩子知道矮就是低的意思。本活动以游戏为主体,引导孩子了解高矮之间的排序,适合中班年龄的孩子。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区别物体的高矮,感受高矮的相对性。难点一是引导幼儿按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的顺序,给5个以内的物体进行正逆排序。二是利用习题引导幼儿进一步区别高矮,体验操作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区别物体的高矮,感受高矮的相对性。

  2.按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的顺序,给5个以内的物体进行正逆排序。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页《排排队》。红色、蓝色水彩笔各一。自制1~5的数字卡片一套。长条形布帘(宽约3米,高90厘米)。

  2.经验准备:对1~5的数字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

  (一)游戏“高人和矮人”。

  1.教师念一个简短的故事《高朋友和矮朋友》,引导幼儿的兴趣。

  2.教师说“高人”,幼儿做踮脚走的动作。

  3.教师说“矮人”,幼儿做下蹲走的动作。

  (二)与同伴比高矮。

  1.请大家比较A、B两位幼儿的高矮,并用语言正确表述:A比B高,B比A矮。

  2.再增加1位幼儿,请大家比较3位幼儿的高矮,引导幼儿发现:A比B高,又比C矮。

  3.再增加2位幼儿,请大家比较5位幼儿的高矮。引导幼儿用“每次选出最高的”或“选出最高和最矮”的方法进行排列。

  4.按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顺序给5位幼儿排队,分别标上1~5的数字卡片。

  (三)高矮大变身。

  1.下面我要变个魔术,把最矮的小朋友变成最高的,请大家先闭上眼睛,我数到“三”再睁开。

  2.请两名幼儿拉好长条形布帘,5位幼儿站在布帘后面,布帘要遮住幼儿的脚和身体,只露出头部。

  3.老师走到布帘后面,示意最矮的幼儿站在椅子上。现在谁最高?谁最矮?4.××真的比其他小朋友高吗?是用什么办法变高的?

  5.引导幼儿寻找周围可以让自己变高的材料,尝试让5位幼儿中的一位变高,进一步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四)高矮排排队。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页《排排队》。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在每组中找出最高和最矮的东西,分别用红笔和蓝笔圈出来,并按照左边的示意图在括号里用1~5个圆点表示从矮到高的顺序。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需要帮助的幼儿,如引导幼儿注意看左边的示意图。

  3.请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操作的结果。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知道气球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从气流吹在脸上的感觉,感知空气的存在。

  2. 体验与气球一起做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气球若干,打气筒若干,小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 气球喜欢吃什么?

  故事:气球兰兰的肚子饿了,看它的肚子饿的扁扁的,想吃东西,小动物们都来帮助它,小狗拿出自己最喜欢的骨头给兰兰吃,兰兰说:“谢谢你,我不吃这个。” 小猫拿出自己最喜爱吃的鱼给兰兰吃,兰兰看了摇头说:“谢谢你小猫,我不吃这个。”小兔子也来了,它拿出胡萝卜请兰兰吃,兰兰还是摇摇头说:“谢谢你,我不吃这个。”这下可难住了小动物们,请你们帮小动物们想一想,气球兰兰到底吃什么呢?它吃什么才能让自己的肚子鼓起来?(空气)

  哪里有空气呢,气是怎么来的?请小朋友找一找。(嘴巴、打气筒)

  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帮它们吃吃空气,让它们的肚子鼓起来。

  二、 刚才小朋友们发现了,空气它有个怪脾气,喜欢从气球的肚子

  里偷偷的跑出来,怎样才能让气球吃的饱饱的`,不让空气跑掉呢?请你们自己找找办法。

  老师示范讲解如何抓住气球的嘴。

  ·感受气球轻轻吹和快速吹在脸上的不同感觉。

  请小朋友把气球吹起来,把它的嘴巴露出一点缝隙,放在脸的旁边,有什么感觉?

  在把气球的嘴巴放大一点,放在脸的旁边感觉一下。

  与幼儿一起讨论后老师总结。

  ·玩气球,把气球吹起来,摸摸它的肚子,跟气球碰碰,捏捏,说说有什么感觉?

  ·气球吹起来以后,如果突然放飞会怎么样?请一个幼儿示范,其他幼儿模仿气球四处乱窜的样子,提问:为什么气球突然放飞后会到处乱窜?是谁给了气球力量?

  三、 游戏“流星气球大战”

  请小朋友找个空地,我们把气球吹起来,老师喊“一、二、三”,小朋友一起把气球放飞,如果你找不到自己的气球了,你可以到老师这儿来拿气球。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观察了解球的外形特征。

  学习抛、接球,锻炼大肌肉群。

  活动准备

  准备不同大小、材质的球若干,塑料大筐若干。各种球的标志若干。

  活动过程

  一、自由赏球

  1.提供不同大小、材质、形状的球,引导幼儿欣赏美丽的球。

  2.鼓励幼儿动手摸摸、掂掂、捏捏各种各样的球。

  3.气启发幼儿互相交流各种各样球的名称、形状,想一想可以怎么玩这些球。

  二、合作玩球

  1.启发幼儿自由玩自己喜欢的球。

  2.引导幼儿与好朋友一起玩球。

  3.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玩球。

  三、分类收球

  1.出示贴有各类球标志的大筐,引导幼儿观察筐上的标志。

  2.交代按类收球的规则,引导幼儿将球收入筐中。

  3.要求幼儿今后都按这种方式整理球。

  四、交流分享

  1.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玩球经验。如:玩了什么球?和谁一起玩球?怎么玩球的?

  2.教师小结幼儿的玩球方法,提升幼儿的经验。

  活动延伸

  提供橄榄球、保龄球、康乐球等不同球的玩法录像让幼儿欣赏,拓展幼儿的知识。

  在体育区投放各种皮球,供幼儿游戏。

  投放皮球在美工区中,供幼儿滚印画。

科学教案 篇7

  设计说明: 小2班一共有30名幼儿,除了3位幼儿有过上学经验,其余全部是第一次上幼儿园。根据小班幼儿年龄小,观察水平较低,往往只关注事物的表面特征和非常明显的现象,对多种材料的比较探究和细致观察有困难,不善于整体或多角度地去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因此为小班幼儿提供的材料应简单、直观、有趣,以引发幼儿与材料充分互动,饶有兴趣地探索事物间的简单关系。而孩子们都很喜欢会转动的东西,而风车又是他们熟悉和常会接触到的'物品,因此孩子不但不会感到陌生,并且还会十分感兴趣。因此为了让孩子既能玩道风车,又能激发幼儿对探索风车的兴趣,所以我决定开展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观察、感知自然现象--风的存在,知道风能使风车转动。

  2、通过玩风车这个活动让幼儿知道用拨、跑、甩、吹等方法使风车转起来,并能讲述自己的发现。

  3、激发幼儿对风车探索的兴趣,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风车、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一、玩风车,初步获得让风车转起来的经验,体验探索的乐趣。

  1、教师出示风车,提问:小朋友你们认识我吗?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玩?请小朋友和我玩的时候要仔细观察,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

  2、教师提问如何能让风车转动,请幼儿思考。

  3、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观察。

  (1)观察孩子探索风车的玩法,总结典型的玩法。

  (2)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交流自己的玩法和发现。你的风车宝宝是怎么转起来的,快告诉小伙伴吧!本文来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4、引导幼儿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玩风车的发现。

  (1)让孩子停止玩风车,坐下来休息。

  教师:小朋友带着风车宝宝回家了。你们看老师的风车宝宝多听话,我叫它停它就停,叫它休息它就休息。小朋友你们的风车宝宝听不听话,我们也让它休息下吧。小朋友和风车宝宝玩的开心吗?

  (2)教师引导幼儿讲述并演示自己的玩法,教师:"你是怎样和风车宝宝玩的?"请幼儿演示给同伴看,同时请同伴一起尝试风车的玩法。

  (3)教师:我们小朋友真能干,知道用嘴巴吹吹,用手拨,迎着风跑、顶着风推、甩、用手搓等方法让风车宝宝转起来。风车宝宝可高兴了。他们要跳集体舞给小朋友看呢!

  二、多观察,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风车的兴趣,拓展幼儿的思维。

  1、教师激发幼儿兴趣,教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很大的本领,可以让风车转起来,你们相信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2、教师出示小风扇,给幼儿吹风,让幼儿感知风的存在,并利用风使风车转起来。

  3、幼儿相互讨论。

  提问:人不跑动,风车会转吗?怎么才能转起来?教师与幼儿一起探索风扇可以让风车转起来。

  4、教师:请小朋友们拿好我们的小风车,用刚才我们想到的方法和风车宝宝开心的玩吧!

科学教案 篇8

  知识背景

  本活动运用的知识是有关与饱和溶液和改变液体密度等有关知识。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增加溶剂密度的方法:添加溶质。本活动的科学原理在于将糖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使该溶液的密度增大,沉入水底。

  方法背景本次活动采用了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

  试一试:

  这是本活动开始的部分。为了让幼儿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采用了先观察的方法。请幼儿观察教师手中的两种液体——一杯普通的水,一杯红色的水,请幼儿想一想:“把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有什么现象?”教师在到红水的时候应在杯子后面放一张白纸以便幼儿观察。在幼儿看到水分成两层后,请幼儿用自己面前的两种水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分成两层。让幼儿在浓厚的兴趣下自己亲手实验,引起幼儿实验和探索的欲望。

  说一说:

  本环节大大激发了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亲手的实验和教师倒的水进行比较,教师应该尽可能的让幼儿把自己想说的事说出来,并提出一些让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回答的问题以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小朋友倒的水和老师到的`水一样吗?那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教师可以在幼儿急切的期盼下说出答案“把许多白糖放到红色的水里,使劲的搅,一直到化不开为止。”让幼儿明白,红色的水能沉到水底是因为里面有许多的糖,水就变重了,重的东西自然就沉到了水底。

  做一做:

  本环节是采取了幼儿自己动手实验的方法。在幼儿实验时知道什么样的液体可以沉到水底,用什么方法制作这样的液体。让幼儿和第一杯水比较,知道两杯水的不同。

  一、本次活动完成的《纲要》和国家《科学》课程的目标有:

  1、通过幼儿的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鼓励幼儿运用恰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二、示范性方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不同的水的变化,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的兴趣并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幼儿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二)活动准备:两杯红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此材料幼儿人手一份)

  (三)活动流程

  (四)活动过程: 1、看一看,想一想谈话导题:“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有什么?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老师把手里的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呢?”(教师把事先调好的红色的饱和的糖水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为了让幼儿观察方便,在透明杯子的后面衬上一张白纸。幼儿可以看见红色的水沉到了透明的水底,成了两层,非常好看。)

  2、试一试:导语:“小朋友,那么你们想做这样好看的水吗?现在请你们用桌上的水来试一试,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出这样奇妙的水来。”(教师给幼儿分别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红色的水,请幼儿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两层的水来。)

  3、说一说:导语:小朋友,你们好看的水做出来了吗?和老师做的水一样吗?(教师请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实验的方法和结果)导语:“小朋友知道为什么你们的水不能象老师的一样好看吗?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的红水和小朋友的红色的水有什么不一样的。”请幼儿仔细观察:小朋友的水很稀。老师的水很浓,象是蜂蜜一样,粘粘的。告诉幼儿:“因为老师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这么多的糖在水里化了,水就变重了。而重的东西是要沉底的,所以红色的水会在下面,透明的水就变成了两层。”

  4.做一做:请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东西(一杯红色的水和白糖,一杯透明的水)制作奇妙的水。教师指导幼儿将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里,要强调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里不能化了为止。将放有白糖的红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奇妙的水做出来了吗?

  (五)活动评价:科学活动《奇妙的水》很适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强,也很想自己有机会动手制做出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本活动难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结果,使孩子们通过成功的结果加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本活动使幼儿在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科学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蛋是幼儿常常能够接触到的事物,尤其是农村幼儿,他们经常会看到母鸡孵蛋,鸡妈妈小心看蛋、护蛋的动人场景。蛋的脆弱、鸡妈妈的小心看护,这无非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题材,既能激发幼儿去探索保护蛋宝宝的各种方法,从中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而且还能感受鸡妈妈对蛋宝宝的爱,联想到妈妈对自己的爱,激发他们爱自己的妈妈。

  活动目标:

  1、探索蛋宝宝摔不破的方法,体验探索带来的乐趣。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熟蛋若干(并画出五官)、米、沙、海绵、棉花、泡沫套、铅丝、报纸、布头、袋子、橡皮泥、实物记录表1个、母鸡头饰1个、情景布置。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去鸡妈妈家做客,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引导语:我是鸡妈妈,我生了好多的蛋,太高兴了,想请小朋友们一起去我家做客。

  2、幼儿随鸡妈妈,到家里。途中幼儿需经过一个门槛,师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从门槛的高处往低处跳。

  二、引发思考并尝试保护蛋宝宝的办法

  1、以游戏口吻:“我的蛋宝宝真淘气,也想从高的`地方跳下去,可是我又害怕我的小宝贝会受伤,怎么办呢?”“小朋友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的蛋宝宝跳下去,且不会受到伤害呢?”师启发幼儿想一想、猜一猜、说一说。

  2、自由探索:在不让蛋宝宝受到伤害的情况下,让蛋宝宝从高处跳下去。

  (1)第一次探索:激发幼儿小心翼翼地保护蛋宝宝,探索各种能让蛋宝宝跳下去又不会摔破的方法。

  引导语:“请材料王国的朋友们来帮助蛋宝宝,让蛋宝宝也能跳起来。”介绍材料名称:米、沙、海绵、棉花、泡沫套、铅丝、报纸、布头、袋子、橡皮泥。

  交待规则:①拿材料时要声音轻,动作轻;②注意安全,不将沙子弄到衣服上及眼睛里。③听到老师拍手的声音,就要赶快做回来。

  (2)幼儿操作,师观察并及时鼓励。在观察中,重点让幼儿用各种辅助材料让蛋宝宝跳下去且不会受伤。鼓励能力差的幼儿多试、多想、多观察,用多种方法去尝试,帮助其树立信心,体验成功乐趣。

  (3)集体分享第一次探索的经验。

  请幼儿讲述并演示刚才自己尝试的几种能使蛋宝宝跳起来且不会受伤的方法,并针对刚才发生的蛋宝宝不小心摔破了,以及同样的材料可以用什么方法让蛋宝宝更安全,让鸡妈妈更放心等问题,激发幼儿进行第二次探索。

  (4)幼儿第二次探索:什么样的方法更安全?

  幼儿再次利用各种材料,深入探索。师重点引导幼儿用增加材料的量或结合2-3种材料为蛋宝宝提供更安全的跳的条件。

  (5)集体分享第二次探索的经验。

  师出示实物记录表,请个别幼儿讲述和演示自己想到的办法,并做记录。

  共同讨论、对比哪种方法让蛋宝宝跳得更安全、更开心。

  三、以“蛋宝宝送礼物”分小礼物,活动自然结束。

  四、延伸活动:

  拓展思维: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蛋宝宝的好朋友能帮蛋宝宝跳起来,让我们再去找找看吧。

  活动目标: 1、探索蛋宝宝摔不破的方法,体验探索带来的乐趣。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熟蛋若干并画出五官、米、沙、海绵、棉花、...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7-29

(经典)科学教案07-24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经典]科学教案09-25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7-31

科学教案(经典)07-26

科学教案[经典]08-27

科学教案【经典】07-20

(精选)科学教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