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05 10:02:0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合集(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合集(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初步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4。 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教学重点、难点

  “我”从爸爸的一席话和生活体验中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不断取得成功的。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休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1。 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时间的意义。

  4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一、谈话式引入

  你们都参加过什么体育活动?(跳绳、踢毽、跳远、跳高、投掷、赛跑……)

  其中赛跑我们班谁最快?(请这位同学起立)

  大家都说你跑得最快,老师想请你跑回昨天,你行么?(不行!)

  为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和时间赛跑》。

  板书课题:3 和时间赛跑

  二、 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 小组合作,自学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

  理解生字词。

  提示:查找工具书、跟同学讨论、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方法。)

  3、 读通课文。做到不添字 、不漏字、不读破句。

  三、 检查自学

  1、 让学生当小老师,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

  3 学生自由选择文段参加班内的朗读,教师检查朗读情况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 请用最明白的语言说说:你都读懂了文中什么内容?不懂的还有那些?

  学习课文第一至七自然段。

  1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时间太宝贵了;我们应该抓紧时间;时间太无情了,流去不流回……

  2哪些地方给了你这样的感受?找出来读一读。

  3提出你最难理解的地方。

  4、根据学生的回答及质疑问难,重点解决思考*练习3中的几个句子: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可引导学生通过查找工具书帮助理解

  (3)“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这句话是理解的难点,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讨论、交流,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理解、体会。

  从父亲的话理解这句话

  1 默读父亲的话。

  2 结合生活实际,小组讨论交流理解父亲的话。(引导理解:昨天过去了,就再也回不到昨天;小孩长大了,就再也回不到童年;人死了,就不能复生。这就是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段,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价他人的朗读。

  (4)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这句话是理解的难点,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讨论、交流,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理解、体会。

  从我的生活体验理解这句话。

  1读“我”的生活体验。

  2引导学生理解“我”的看法:看到太阳下山,知道一天就这么过完了,看到鸟儿飞到天空,想到明天即使飞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时间一去不复返。

  3 出示父母或自己小时侯的照片,计算一下自己的年龄,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从中感受到“时间一去不复返”。

  4 同学互相推荐鼓励,有感情地朗读“我”的生活体验。

  五、 小结

  1、让学生说学习后的收获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六、 布置作业。

  1、 书写生字词。

  2、当一名小记者,采访周围的人,请他们谈谈对时间的看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写写自己的感想。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 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的含义。

  一 理解标题导入

  齐读标题,对这一标题你是如何理解的?

  (指导理解:由这一标题你会想到什么? 赛跑 其目的是为了什么? 超过别人,获取胜利 那么本标题可以如何理解? 超越时间 那究竟如何才能够超越时间呢?下面,就让我们打开书,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来与时间赛跑的?结果谁赢了?)

  二、 学习第八自然段。

  1 小组合作: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和时间赛跑,课文写了几件事?

  2、 在书中标上序号,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地说说内容要点。

  3、 画出写“我”跑赢了时间的感受的句子,读一读。

  4、 追问学生:你跑赢了时间了吗?了解昨晚完成作业的时间。

  5、 指导朗读,体会“我”与时间赛跑取得成功的快乐。力求体现出跑在时间前面的胜利者的喜悦和自豪。

  三、 学习第九、十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说说作者和时间赛跑后的体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受益无穷”。

  2、 自由读课文,找出最能表达“我”和时间赛跑深刻体会的句子,并做上标记。

  3、 投影或课件出示句子:“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1) 读读句子。用换词法理解“假若”。

  (2) 小组合作讨论:你同意这个说法吗?平时生活中,你或者你知道的人有过这种经历吗?(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名人的事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4、 投影出示填空题。

  (1)在战斗中和时间赛跑, ;在工业生产中和时间赛跑, ;在比赛中和时间赛跑, ;在科学研究中和时间赛跑, ,在学习上和时间赛跑, 。

  (2) 你身边的人,是参加什么工作的?对于他们来说,珍惜时间意味着什么吗?

  采访几位同学,请他们来谈一谈

  5、 指导朗读第九、十自然段。

  四、 谈体会、拓展思维

  2 你平时是怎样珍惜时间的?今后,你准备怎样珍惜时间?

  五、 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言过渡:

  作者在后来的二十年里,因此受益无穷。有人说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容易被人放弃而又最值得珍惜的就是时间。你们知道对于我们,包括我们周围的人特别是已经参加工作的人来说,珍惜时间都意味着什么吗?

  9、 采访几位同学,请他们来谈一谈

  10、 我想此时此刻,在座的老师们一定也是感慨颇多,想不想知道老师们是怎样的想法?随即采访两位老师。

  11、可是你们知道吗?人们往往忽略时间的悄然流逝而留下不尽的悔恨。(老师用流沙河的《揽镜》表达自己的感受。)

  12、我送给了你们这份礼物,想一想你们送给老师什么?

  学生送给老师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谚语诗词。

  1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此时此刻,如果你有什么要告诫和勉励自己,你会说——

  会有那么一天,你真的为人父母,如果有什么要告诫和勉励自己的孩子,你会说——

  (全体起立,面向台下)现在,如果给你一个机会,让你用一句话和台下的老师们共勉,你还会说——

  14、下课。

  板书设计:

  和时间赛跑

  不懂——消极等待——积极地赛跑

  受益无穷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首诗描写了初夏时节江南农村的景象。树上挂满了金黄色的梅子,枝头的杏子也不小了。田野里,小麦已开花,一片雪白;菜花有的已结籽,显得稀稀落落的;路上的人很少,篱笆边,只有蜻蜓和蛱蝶上下翻飞。诗人笔下的乡村一片宁静祥和,充满浓郁的农村生活风貌。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化花有果,有色有形.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一个部首,会写7个生字。

  2.了解采字的字理演变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夏日农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会认12个生字.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表现夏天的美好境界.

  教学准备:

  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或课件。

  2.朗诵的背景音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1.朗读感悟

  (1)在朗读感悟之前,可通过学生课前预习介绍或教师介绍,了解诗人的情况,然后教师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节奏美。

  (2)采用领读、组内竞赛读、个别指读、自由读的方法将诗读熟。感知诗境,并能形成古诗的画面,达到流利背诵。

  (3)在诗中定位生字。

  2.识字与写字

  (1)鉴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因此可让学生先自学生字:说说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记住这个字。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交流识字的方法,再推荐几个代表在全班交流经验。教师随机采用开火车读卡片或同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认读等方式强化读音,并及时纠正容易读错的字。

  (2)字音:“采”是平舌音。“篱、惟、稀、蝶”的字音比较难读,教师要采取多种读法强化学生记忆。

  (3)“采”是会意字,表示以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和叶子。

  “蝶、肥、菜、稀、惟、篱”都是形声字,指导学生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识记。

  调动学生生活体验,寻找在生活中用过哪些词。如“我有一支黄色的铅笔”的“黄”,“夏天很热”的“夏”。还可以采用部件组合的方法识记生字。

  试着给这些会认的字组词,并引导学生大声地读出来。教师及时纠正字音组词的错误。

  (4)本课要求写的生字较多,可在课上选择“梅、麦、采、菜”四个字指导书写。在认读和写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识字、写字的`规律。“麦”字的下部一撇和捺要伸展开,“菜”中部的“爪”字要小点,“艹”要盖住“采”。

  (5)指导书写时,教师注意不要贪多求快,努力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再下笔的好习惯。

  3.活动提示

  (1)连一连

  设计找朋友的游戏,先在组内找,再让同学在全班找。找到朋友后还可以组一个词。

  (2)读一读

  可采取组长领读、小组领读、个别领读的方式强化记忆。

  (3)写一写

  重点识记两个成语:“无中生有”、“有口无心”,试着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用上这两个成语?

  (4)说一说

  根据题中给出的反义词引导学生照样子说出几个,重点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指导学生说反义词要注意对仗工整,以免出现“黑——不黑”的情况。

  (5)背一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了西湖的夏景,引导学生背诵积累。

  相关资料

  1.范成大(1126~1193):南宋杰出的诗人之一,字致能,别号石湖居士,吴县(现江苏省苏州市)人。做过地方官,重视兴修水利和减轻赋税,深受人民的爱戴。曾出使金国,因抗争不屈,差点儿被金人杀害。后因和朝廷意见不和而丢官。晚年隐居故乡石湖(在今苏州市)。他的诗清丽雅致,题材广泛,其中田园诗尤其有名,从多方面反映了农民的劳动和生活面貌,表明了同情劳动人民的态度.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钱塘潮,是指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本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描写潮来时的语句。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习观察事物的能力。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

  【课前准备】

  潮来时的录像,幻灯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1、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潮吗?你在哪儿见过?

  2、世界上涨潮的地方不计其数,然而我国的钱塘江大潮却被称为天下奇观。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观赏这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钱塘江大潮吧。

  (播放有关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的.课件。)

  3、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钱塘江的相关资料?请你为大家展示一下吧!

  (学生介绍钱塘江的资料或吟诵诗句。)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钱塘江大潮如此雄伟壮观,今天我们就随作者一起走近它,观赏它,感觉它!

  (齐读课题《观潮》。)

  2、请大家轻声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说一说: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三、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1、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2、分析字形,理解词语:

  ⑴ 分析字形:

  罩下面不是桌,应写成卓。昂上下结构,曰字旁,下边的左半部是 不要写成 。薄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⑵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天下奇观:天底下罕见的壮丽景象。

  笼罩:像笼子一样罩在上面。

  若隐若现:好像隐藏在那里,又好像显露出来,形容隐隐约约。

  浩浩荡荡:课文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四、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

  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给课文分段。

  2、小组讨论:

  第一自然段与下文是什么关系?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1自然段):总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2自然段):潮来前的景象。

  第三段(3、4自然段):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段(5自然段):潮头过后江面的景象。

  第二课时

  一、理解第一自然段

  1、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观潮的情景的?

  2、文章的哪句话概括了全文的内容?

  (第一自然段。)

  3、读第一段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有什么不同?

  4、你能用这两个不同意思的观再组个词,并说一句话吗?

  二、理解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

  指名说一说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人物的词语。

  3、人山人海说明了什么?

  4、再读:

  看图想画面,体会江面的特点和人们此时的心情。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内容

  1、读三、四自然段:

  画出描写潮声、潮形的句子。

  2、细读描写大潮声音的句子:

  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从山崩地裂一词,你感受到什么?人们的心情怎样?

  3、再读写浪潮声音的句子:

  读出声音之巨大和人们之惊喜。

  4、读大潮样子的句子,并出示幻灯片。

  5、小组讨论:

  江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色?给人的感觉怎样?

  6、再次看潮来时的录像:

  感受其壮观的景象。

  7、齐读此段:

  读出壮观及喜爱之情。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读课文:

  想一想这一段讲的是什么?

  2、潮头过后,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的?你又有什么体会?

  五、拓展课文,课外延伸

  1、想一想:

  钱塘江大潮壮观的景象形成与当地的地形有关吗?

  2、你打算怎样向你的亲戚或朋友介绍钱塘江大潮?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阅读课文,重点理解课文第4、5自然段。

  2、 继续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通过写景和叙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写作的方法,体会作者通过写景和叙事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前提测评:

  1、导入新课,解题。

  谁读过冰心奶奶的作品,说给大家听听。(课件出示简介)

  2、作者简介

  二、认定目标(课件出示)

  三、导学达标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

  2、再读课文,投影出示思考题。

  (1)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用“||”把两部分分开。

  (二)精读第一部分。

  1、认真读第2、3自然段的每一句话,想想每一句话都与哪个字分不开?(水)

  2、威尼斯是一座怎样的城市?为什么这座小城是极有趣的?用“―”画出从整体上说明小城特点的句子,并在重点词上加“.”。

  3、指导朗读第一部分,并练习背诵2、3自然段。

  (三)精读第二部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句子。

  1、仔细阅读第5自然段。

  2、细读第4自然段,理解讨论。

  3、师小结,体会作者通过写景和叙事表达思想感情。

  (四)、指导感情朗读第二部分。

  (五)、布置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指导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2、 学会本课2个生字,进一步理解有关词语。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指导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填空:威尼斯是______的水上城市,这座城市是极_____的,家家户户__________。

  2、认读生字词,说说你对词语的理解。

  二、认定目标:(课件出示)

  三、导学达标:

  (一)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2、分男女生朗读。

  2、分小组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威尼斯小城。(课件出示)

  (二)指导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1、指导读2、3自然段,分析层次,指导方法。

  2、自由分段背诵,分小组互背,指名背。

  (三)学习本课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3、集体订正。

  4、用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

  5、写字指导。

  (四)完成《写字》、《语文练习》

  (五)课外阅读:《自读课本》14、15课。

  四、达标测评:

  找形近字组词。

  帕( ) 呜( ) 塞( )

  —( ) —( ) —( )

语文教案 篇5

  一、激趣引入,展示课题

  1.展示课题《把耳朵叫醒》。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疑问吗?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课文读通顺。

  2.讨论,说说课文的大意。

  3.同学之间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三、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同学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沃尔特·迪斯尼创作“米老鼠”因而成名的故事,也知道“米老鼠”的创作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请你再用心读读课文,用课文中的几个词语来概括这个艰难的过程。

  提醒学生读书要注意一些关键的词句,要注意自己的内心体验。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勾画。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

  3.集体讨论,说说自己找到的词语,概括“米老鼠”的创作过程。

  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并引导学生集体讨论,互相补充,从学生的发言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给予肯定。

  这一过程可概括为:贫困潦倒—相依为命—举步维艰—灵光乍现—蜚声世界。

  4.请生读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1)“虽然报酬很低,但他仍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似的,全力以赴,不敢懈怠。”

  面对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全力以赴,可见他非常努力,但仅有努力就能成功吗?

  (2)“他熄了灯,陷入空虚与无望的黑暗中,周围静得可怕,又似乎吵闹不休。”

  “静得可怕”与“吵闹不休”看似矛盾,实际正是作者狂躁与绝望情绪的生动写照。

  (3)“他想拉开灯赶走那只讨厌的家伙,但疲倦的身心让他干什么都没劲,只好听之任之。反正是失眠,他就去听老鼠的叫声,他甚至听到它在自己床边的跳跃声。”

  “听之任之”“反正”这些词语说明画家最初是在无奈之下听老鼠发出的声音的。

  (4)“渐渐地,他听到了一种美妙的音乐,如一个精灵在这个寂寞的午夜与自己相伴。”

  从“美妙的音乐”“精灵”“相伴”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在倾听中对老鼠的态度和情感有了很大转变,他在倾听中发现了美,获得了艺术的享受。

  (5)“小老鼠使他的工作室有了生机,它成了他的朋友,他则成了它的观众,彼此相依为命。”

  瞧!倾听使年轻画家在普通的老鼠身上找到了爱。

  (6)“那一刻,灵光乍现,他拉开灯,支起画架,画出了一只老鼠的轮廓。”

  伟大的创作过程似乎仅在一瞬间,但联系上下文,我们就能知道,创作的过程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倾听,经历了那么多的举步维艰,才有了这一刻的“灵光乍现”,又怎能说是“一瞬间”呢?

  (7)读课文的后两段,理解“原来,灵感只青睐那些愿意倾听的耳朵”,“把耳朵叫醒,然后倾听世界。相信总有一个声音属于成功”这两句话的意思。

  (8)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试着给课文另取个题目,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只要我们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用眼睛细细观察,用耳朵静静倾听,就能发现在平凡甚至是窘迫生活中的爱与美,获取成功的灵感。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一、领会作者赞美春天,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语文教案-春。

  二、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

  三、学习选用鲜明、准确的语言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感情地描绘景。

  四、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一、学习抓住特征、用准确的语言、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文章中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引入课题,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春》。

  1、复习杜甫的《绝句》和王安石的《泊船瓜州》

  2、进行比较,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二、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三、讲读体会:

  1.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第二段:绘春。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

  (2)朗读第2节。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理解词语“朗润”

  背诵第2节。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

  朗读、背诵。

  (4)第4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

  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闹”)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

  2、学习课文把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3、培养绿色信念,倡导环境保护,学习雷切尔?卡森以非凡的个人勇气发出的保护环境的呐喊的精神。

  一、课文导入

  我国清代时期的洪亮吉提出:人们无不愿意做盛世之民,但盛世人口激增,吃的问题、住的问题、穿的问题等无法解决,写作了《治平篇》让皇帝思考这个问题。但当时的朝廷没有想出好的应付办法,只好不了了之。英国人马尔萨斯向全世界公布他的人口理论,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而财富以算术级数增长,他的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控制人口是必需要做的事,我国的马寅初则在解放初期就正面提出计划生育的问题,当时中央的观点是“人多力量大”,“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够创造出来”。马寅初自然遭到了彻底批判。无独有偶,远在大洋彼岸的科学家雷切尔?

  卡森1962出版《寂静的春天》,结果引出了轩然大波,化学工业界对《寂静的春天》及其作者进行了有组织的攻击,他们指斥该书,说它“比它所谴责的杀虫剂毒性更大”。他们贬损卡森,指称她是“歇斯底里的病人”,甚至以她终生未婚进行人身攻击。“为什么一个没有结婚的老处女会如此关心遗传基因的问题?”他们都是站在人们思想的前列提出问题的学者,是人类的先知,可是他们都不被理解,甚至受到批判。

  当然,他们的心血也没有白费。我国新时期即着手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美国人把卡森《寂静的春天》与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相提并论,认为两本珍贵的书都改变了他们的社会。

  二、课文内容解读

  第一部分:①—⑧介绍说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①概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生存的环境相互作用,但是,相对于地球的漫长历史,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②人类对环境的改变令人不安。介绍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之大,而且其隐蔽性极大。

  ③着重介绍漫长的发展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适应与平衡,然而现在的环境变化太快了,人类无法适应。

  ④介绍了人类的急躁轻率使新情况不断产生。

  ⑤人类来不及适应这些化学药品。

  ⑥简介这些化学药品被利用于人类对自然的战争。

  ⑦各种化学药品被广泛应用。

  ⑧化学药物的使用陷入了恶性循环。

  第二部分:⑨小结本文内容,指出不进行环境保护的后果是“我们的一大灾祸”,是“打击整个地球”。

  板书:寂静的春天

  第一部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①生物的环境的相互作用

  ②污染空气、土地

  ③化学药品对人类的危害

  ④人类没有时间适应世界变化

  ⑤人类创造化学物质

  ⑥化学物质被人类使用

  ⑦这些化学物质的危害

  ⑧导致恶性循环

  第二部分:⑨小结全文:使用化学药品,是“打击整个地球”

  三、写作手法讨论

  对比手法的运用是课文的一大特色:

  漫长历史中生物对环境的微弱影响

  20世纪中叶人类对环境的巨大改变(对比)突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在很大的程度上,地球上动植的形体和习性是由环境造成的,相对于地球的漫长历史,反向作用即生物对其环境的实际影响较小。//只有在20世纪较短的时光瞬间中,一个物种,——人——才获得了有效力量去改变他所在世界的大自然。)

  滥用化学药品对自然有污染破坏

  众所周知的核污染(对比)突出化学药品的危害

  (由核爆炸释放到空中的锶—90以放射性尘埃的形式随雨水或漂浮物落到地球上,留在土壤里,进入地上生长的草、玉米或者小麦等植物体内,最后钻进人体,停留在骨骼里直到人死去。//同样,喷洒在农田、森林或者花园里的化学药品长期留在土壤中,进入活的生物体内,在一种毒性和死亡的连锁反应中从一个生物体传到另一个生物体;或者随着地下溪水神秘地流淌直到冒出地表,通过空气和阳光的化合作用构成新形式,毒死植物,使牲畜得病,对那些饮用原本纯净的井水的人们造成不知不觉的危害。)

  人对自然环境适应缓慢

  人类发明制造化学药品速度惊人(对比)突出人类无法适应被污染的环境

  (要生成现今栖居在地球上的生物需要亿万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生物不断发展进化,种类越变越多,达到一种同其环境相适应、相平衡的状态。//单是在美国,每年就有约500种新的化学药品需要人的动物的身体以某种方式去与之适应,它们完全超出了生物学经验的范围。)

  课堂练习:口头作文

  设想一下,如果人类不对化学药品进行控制使用,50年后的地球将是一个什么样子?

  课后练习:写作训练

  为儿孙留一片净土——《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究竟”、“渐渐地”说话。

  2、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向。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谈话导入:出示名人名言,读书篇。来说说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读书,就要边读边考虑想一想是怎么回事,不能有口无心,假如只读书而不用脑考虑,就象是吃饭不调盐,没什么味道。昨天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本课的生字,初读了课文,今天俺们继续学习课文——水上飞机,出示课题, 俺们一起来读一边课文,看看能读懂什么?

  1、你读懂了什么?

  老师很想追问一下,点击出示:你究竟读懂了什么?

  能告诉俺们吗?(生说,师评价)

  2、过渡: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水上飞机的样子的呢?请同学们自读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语句。

  二、导学课文

  导学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出示“白色船体的两边长了两个大翅膀”。

  2、“两个大翅膀”这形状与普通的船根本不同,你们有没想到相关的一些词语啊?(与众不同,截然不同……)

  3、文中也用了一个问(奇怪),相机指导朗读第一句话(突出“奇怪”)

  4、小海鸥看到这条奇怪的船,你觉得它心里会感到怎样(好奇),它为什么会“好奇”呢(突出“啥样,长翅膀”等)相机指导朗读。

  5、小海鸥想去问个究竟,这里的“究竟”你懂吗?能不能换个词语,意思不变(清楚、明白)

  师:刚上课时俺们用的“究竟”表示“追问”的语气,而这里是“清楚、明白”的意思,看来,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是不同的。

  6、指导朗读第1段

  过渡:小海鸥想去问个究竟,它是怎么问,那条奇怪的船又是怎么回答的呢?大家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一读二至六自然段。

  导学二至六自然段

  1、俺们再来读读它俩的对话(逐句指导朗读)

  出示①“喂,船大哥,你好哇!”

  (注:在波浪翻滚的大海上说话,应当怎样:声音响亮 平时,你有没有站在远处喊过人呢?<喊喊看——喂>“船大哥,你好吗?”小海鸥真是非常懂礼貌。你再读读!)

  ②“你好!俺不是船,俺是水上飞机。”

  (注:这一句话是谁说的?人与人之间的文明礼貌是相对的,水上飞机也挺懂礼貌它很友善地对小海鸥的话作纠正,多么自豪。引导加上动作)

  ③“飞机?你怎么掉到海里去啦?”

  (注;这一句话连续出现了两个问号,应该怎样读呢?结合提示语“吃了一惊”进行指导,引导加上表情)

  ④“不,俺是降落在这里的。俺是海上救护机,可以迅速救援海上遇难的船只。”

  (注:“俺”是谁,它的名称、作用。附板书:海上救护机,救援船只)

  指名读,这句话该怎么读?结合提示语“笑了”进行指导,引导加上表情。

  师引导:咦,船只在海上遇难了,为什么不用船去救,而让水上飞机前往救援呢?

  读一读,谁能通过你的朗读告诉大家答案(突出“迅速”)

  2、练习对话

  找你最好的朋友,进行对话(语气、表情、动作),教师适时褒扬。

  过渡:小海鸥听了听,挺佩服他的身手,那么他到底有那些身手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第7自然段

  导学第7段

  1、出示:“俺还有很多兄弟。有的……;有的……;还有的……扑灭森林的大火……

  2、自由读

  3、引导理解

  海上救护机有许多兄弟(文中用“有的……有的……还有的”介绍了它们的身手)

  4、指导取名

  你能给它们取个合适的名字吗?(附板书)

  海上救护机[救援船只]

  海上战斗机……[参与战斗]

  海上运输机……[输送物资]

  海上灭火机……[扑灭大火]

  5、师小结指导朗读

  导学第8段

  过渡:他们正谈的高兴,突然响起了求救警报,发生了什么事?(看书手势)

  1、指名读

  2、出示:“他告别了小海鸥,便迅速地滑行起来,机身的'两旁随即溅起了雪白的浪花。水上飞机渐渐地离开海面,向遥远的天边飞去。”

  3、“渐渐地”是什么意思?生答后,师“这不是与‘迅速’自相矛盾吗?}

  表示海上救护机离开水面时有一个过程,慢慢上升,飞行时比在水面滑行更快了。(用词准确)

  4、指导朗读

  三、回归文本

  水上飞机执行任务去了去了,小海鸥知道了水上飞机原来有这么大的作用,让俺们再一次走入课文,体会水上飞机的作用。(生读默读课文)

  其实水上飞机还有很多,老师还收集了一些,(手势看图片)欣赏完后师:他们的作用就更大了,你们能不能设计出新奇的水上飞机呢?假如让你长大后造水上飞机,你还想让它发挥哪些新的作用。

  1、今天,俺们听了海上救护机的介绍,了解了水上飞机,同学们肯定对它们也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2、师小结:刚才俺们让水上飞机发挥了那么多新的作用,其中有一些水上飞机已经拥有了,还有许多新型的水上飞机,只要大家从小好好学习,掌握科学身手,长大以后就等着你们去实现!

  四、安排作业

  对于刚才同学们的精彩构想,老师还想探个究竟。

  (出示作业超市)

  1、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一段话。

  2、请展示你的聪明才智,以作文、绘画、小制作等形式设计具有新作用的水上飞机。

  3、在班上举办一次水上飞机设计效果展示会。

  板书设计:

  15、水上飞机

  战斗机 参与战斗

  运输机 输送物资

  灭火机 扑灭大火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

  2.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二)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古文句读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假字的准确识别运用

  (三)情感目标

  1.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难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解决办法

  1.注意与已有知识联系,初中已学过《曹刿论战》,对《左传》有了一些了解,要在此基础上有所拓展。要使学生有意识地关注《左传》在先秦文学史上的地位,并自己参看有关书籍。

  2.引导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课时安排 3 课时

  学生活动

  1.课前预习。

  (1)借助工具书,通读原文。

  (2)参考有关资料,对《左传》在先秦文学史中的.地位及《左传》的语言特色有所了解。

  (3)初步了解故事情节,特别注意对烛之武这个中心人物的把握。

  (4)画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及难点。

  2.课内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课文的美和大自然的美。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2、通过有感情、带有想象的朗读,品味诗歌的形式美和课文内容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趣,在对自然的观察、体会与思考中,感悟自然。

  2、激发学生说、写的兴趣,续写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回答课后问题。

  2、体会诗歌的意境,感悟诗歌语言与形式的美。

  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文稿。

  2、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同学们,让我们先一起欣赏一首歌(教师播放《好大一颗树》。提问:听了歌曲,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

  3、揭示课题:下面,我们再欣赏一首写树的诗《想当一颗树》。(板书课题)

  4、生说说自己读了题目后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树的特点:

  1、指名读课文,提问:读了诗歌知道了什么。(由二、三名学生接读课文,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的读音。)

  2、组织学生讨论,谈谈对课文的初步了解。

  (1)课文共有几个小节?每个小节分别写了树的什么特点?

  (2)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吗?

  炙热:像火烤一样的热,形容极热。

  姿态:词语有两层意思,一是姿势、体态,二是态度。课文既描述了大树的样子、体态,也暗示着”大树“那种为人处世的态度。

  雅量:宽宏的度量。诗中指大树为了他人不计较自己的得失。

  3、指导学生用一段话概括出树的特点。

  4、给学生思考两分钟,然后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联系生活,理解课文,感悟诗情:

  1、师:诗歌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优美概括的语言,激起人们的思考、遐想与激情。下面大家再仔仔细细地品味诗句,看你能想到什么。(提示学生抓住“沉默”“姿态”“雅量”“幽默”这几个关键词去产生联想)

  2、生:读诗句,谈谈自己想到的事情,想到的人。

  3、课下的思考题:这首小诗是写树还是写人?什么叫借物喻人?课外找一找写树的诗文。

  四、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尽量用上诗中的词语。(见演示文稿)

  大树常常是()寡言、不吵不闹,它()挺拔,不怕()的太阳,有甘于奉献的()。有时候,大树也很顽皮(),悄悄和你开个小玩笑。

  2、朗读课文。

  3、抄写生字新词。

  五、作业设计。

  1、把课文读熟,背给家长听。

  2、抄写新词,一个写4遍,生字扩词,并听写。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的.情况。

  2、师: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人类就始终没有离开过绿色,离开过树木。古老的诗歌中有树(《咏柳》),现代的诗文中更是有树(《鸟的天堂》等)。

  二、比较阅读:

  1、出示《鸟的天堂》课文,读一读其中写大榕树的部分,与课文《想当一颗树》比较,有什么不同。

  2、学生说说自己的见解。即说出它们之间的异同。

  3、出示《好大一颗树》的歌词,说说此文与《想当一颗树》的异同。

  (如《好大一颗树》与课文《想当一颗树》相比,也挖掘了树的特点,但《好大一颗树》赞美的是树的高大、坚韧、奉献、胸怀宽广的品质。)

  4、引导感悟《想当一颗树》等诗文带给我们的启发。(小诗表面写树,实际是写人。)

  三、读诗文、听音乐、想画面: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说说自己听读诗文后,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3、指导朗读背诵。

  四、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续写《想当一颗树》。

  2、背诵课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园地教案04-11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经典)语文教案07-26

语文教案【经典】07-23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小学教案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