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3-11-30 09:16:40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6篇【经典】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教案6篇【经典】

中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图形进行拼搭。

  2、发展小朋友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各种图形片,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 找图形(把各种颜色、形状不同、大小不同的图形片放在一起)(1) 一组拿红色正方形,第二组拿绿色长方形,第三组黄色三角形,第四组蓝色圆形,第五组红色梯形,第六组绿半圆形,看看哪组拿得又对又快?

  (2) 请每组幼儿分别拿5个红圆,6个黄正方形,8个绿梯形、7个蓝三角、4个红半圆。每组一个幼儿在按要求拿的时候,其他幼儿在该幼儿拿好后要帮他数一数,看他数得对不对?(幼儿积极性很高,动作较快,也有一个组总是在最后,可组里的成员都在帮忙,帮着找图片,帮着数图片。)(这样的安排主要是考虑本班有这学期新来的幼儿,有的幼儿照着图形会找出同样的图形来,但如果老师叫他自己拿一个图形来,可能要找半天,特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会混洧,梯形也不能很快找出来。通过这两个操作活动,一是帮助幼儿复习图形,二是帮助幼儿复习正确地数实物。)

  2、 拼一拼,说一说,记一记。

  教师为幼儿提供图形片,老师说一个东西,让幼儿来拼,拼好后说一说你是怎么拼的?每种图形用了几个,记录下来。

  (1) 请幼儿拼一个小人。

  我在巡视的时候,有个叫王志鹏的孩子对我说:“老师我拼了一个女的。”我当时只是看了一下,随口说了一声“不错”,但心想:为什么是女的?随后又去看其他幼儿拼的情况,这时由于受王志鹏小朋友的启发,我注意看其他孩子的,发现了孩子们拼的小人各有不同,全班只有几个孩子和别人拼的是一样的`,其他都不相同。

  拼好后,我就先请王志鹏说一说,他是怎么拼的?

  王志鹏说:“我用圆形拼了这个女孩子的头,用正方形拼了她的身体,用长方形拼了她的手,用梯形拼了她的裙子……”

  张洁说:“我也拼了一个女孩子,是圆形拼了她的头,三角形拼了她的手和身体,梯形拼了她的裙子,腿被裙子挡住了。”也有好多是拼的女孩子,但他们不是体现在裙子上,而是体现在头上,如赵磊用两个半圆拼女孩子的辫子,冠晔是用两个圆拼了辫子……(就拼一个小人,幼儿就用不同的图形拼出了不同的女孩子而且每个孩子都能把自己拼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如果孩子不说给你听,你可能粗看一下还不能明白,但经孩子这么一讲解,当时真是恍然大悟,正如瑞吉欧所说: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

  (2) 拼一个房子幼儿有的拼了三角形的房顶,有的拼了梯形的房顶,有的拼了长方形有房顶……有一个窗子的,有两个的窗子的;有单扇门的,有两扇门的……各式各样的房子呈现在你眼前。

  (这时我并没有告诉幼儿拼房子该用什么图形来拼,而随幼儿用什么来拼,正因为这样,才会有这样的结果,幼儿都好像是建筑师,造出了各式各样很美的房子,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活动总结

中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找格子”这个数学活动涉及到两个维度:垂直和水平,对空间方位进行观察和确定。而孩子们常常在一维(或垂直或水平)观察印象的主导下,凭着“左、右、上、下”的大致印象进行判断。如何引导孩子从片面观察、大致印象的判断,逐渐学会有序地从垂直和水平两个维度的观察中进行准确判断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活动中,我以幼儿的实践经验为主导,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对方位大胆表达,通过同伴在倾听中的理解和评价进行提升,最终形成有关格子方位的精确的判断和定位。其间,通过幼儿常见的文件袋、泡沫垫为辅助材料,引导幼儿在与这些加工过的常用物进行有趣、积极的游戏活动中,激发起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增强参与数学活动的愿望,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活动目标:

  1.了解幼儿常用的空间位置的判断标准,鼓励幼儿能在已有的“上、下、左、右”以及“横、竖、斜”等方位的基础上,结合数字(第几排第几格)对位置进行判断。

  2.在位置群的观察判断中,鼓励幼儿尝试探索选择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判断出其他物体的准确位置。

  3.体会参与数学活动的快乐和成就感,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方格纸(白色)1张,黑色大纸1张;文件袋20个(用剪裁成条状的即时贴将塑料文件袋制作成表格状),泡沫垫20个(正反两面均用记号笔画成格子图样);大蝴蝶1只(立体),蝴蝶即时贴粘纸入手1份。

  2.制作动画画面。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蝴蝶飞到哪里——有关方位词的运用与铺垫。

  手指游戏:小手变蝴蝶,听指令上、下、左、右飞飞,横着飞飞,竖着飞飞,等等。出示蝴蝶,猜测:蝴蝶找谁做朋友,会停在什么地方?

  反思

  孩子在以自身为中心的不同方位的“飞行”游戏中,渐渐体验到“上、下、左、右”的飞行变化与“横、竖”的飞行变化之间的关系,这也为“找格子”活动中幼儿将已有的方位经验逐渐过渡提升到对“横”、“竖”两个维度的观察和判断打下了基础。

  2.一个固定位置的确定与表达:蝴蝶停在哪里。

  (1)展示和提问。

  教师将蝴蝶停在设计好的背景中一块空出的方格上,揭开小方格上的黑色蒙纸。

  ①蝴蝶停在哪里?(幼儿回答时,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相应的手势动作对应具体的位置进行即时评点和印证。)

  ②蝴蝶位置只有一个,为什么小朋友的说法那么多?

  小结: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所以同一个位置也有不同的说法。

  (2)交流和讨论。

  ①怎样观察比较方便?

  ②怎么说容易让人听明白?

  ③还有什么办法能够帮助我们把我们的观察方法和观察结果说清楚?

  (3)小结和提升。

  靠“边”观察起来简单;说出我们的观察方法——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用我们学到的数字说出位置——“第几横排、第几格”或是“第几竖排、第几格”。

  (4)蝴蝶移位练习。

  ①看看蝴蝶飞到了哪里?在第几排的第几格?又飞到哪里去了?

  ②你们猜出来他为什

  么这么观察?方便在哪里?

  反思

  教师并不急于将有关找格子的所谓“标准方法”直接告诉孩子,而是充分调动每个孩子的经验——或者表达,或者倾听。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回忆和梳理出的自然是孩子们印象深刻且能够理解领会的有关“找格子”的方法。这种回忆和梳理因为是从孩子的经验、视角和能力水平出发,小结时就有了共同的事实经验作为概括提升的背景,能形成相对稳定的有关“找格子”的方法认识。与此同时,进行蝴蝶移位练习,既是对已经形成的认识进行补充和检验,又是对认识的进一步运用和巩固的过程。

  3.动手操作:一群蝴蝶一起飞——位置群的确定和表达。

  (1)观察表达。

  看看又飞来了几只蝴蝶?蝴蝶还会变队形呢!你看出它们变出了怎样的队形吗?你能看出它们在格子中排列的'位置吗?

  (2)操作探索。

  指导幼儿拿出画袋加工成的操作材料(见图3),引导幼儿对照教师给出的模型,将3只蝴蝶摆放粘贴在画袋上。

  要求:请你跟我这样飞!

  提醒:注意蝴蝶的颜色、队形、位置和老师的都一样哟!

  (3)追问反思。

  你是怎么找出3只蝴蝶的位置的?需要每一个都看清楚是哪一格、哪一排(或第几排、第几个)吗?为什么?

  小结:有时候,我们要1只1只地找位置;有时候,我们只要找出其中1只蝴蝶的位置,再看其他两只蝴蝶与这只蝴蝶的距离,就能够知道这两只蝴蝶的位置在哪里。

  (4)操作练习。

  ①请你跟我这样飞。教师引导幼儿对照所给范例,将贴纸蝴蝶粘贴于所示的文件袋中相应的位置上。

  ②回忆和讲述:蝴蝶排成什么样的队形,我们怎能又快又对地找到位置?什么样的队形我们找位置时比较难?谁有办法不被难住?

  ③总结和评价:有顺序地观察——横着看,或者是竖着看;将学到的数字朋友用起来,比如第几排、第几格;找准一个位置,再接着一个一个找其他的位置,等等。

  反思

  每个幼儿在操作探索中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有关位置群的寻找确定经验,所以,在教师的追问下就有了直观丰富且细腻的反思和表达。这种反思来自于当下的实践,又补充和完善着当下的实践:在使用加工后的透明文件袋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有的孩子在操作完后不小心将文件袋翻了过来,正确的结果一下子就发生了变化——原先最左边的蝴蝶因为翻了个个儿,就到了最右边。她自己正在诧异于为什么刚刚检查的正确结果突然错了时,身边的小伙伴发现了这个秘密:文件袋翻过去、旋转个方向,蝴蝶的位置都会发生变化!

  无意中,材料的结构敞开了,游戏的变化显露了出来,孩子们在“我就跟你(老师)这样飞”的操作游戏中有了自由的发现,尝试变化的探索。他们主动挑战,完成了老师的操作要求后,将手中的文件袋方向一转——请你(老师)跟我这样飞!如此,孩子又反过来观察和纠正老师以及其他同伴对变化后的位置群的确定。整个操作过程因为一个无意的发现,变得生动起来。

  4.身体总动员:跳舞毯游戏。

  (1)音乐背景起——听,这是什么音乐?听到音乐你想干什么?

  (2)出示泡沫板制作的跳舞毯——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跳舞毯”,猜猜我们今天怎么来玩这个“跳舞毯”的游戏?

  结合制作的课件小结:音乐一停,屏幕上的格子中就会有五角星,两颗五角星停在哪里,你

  的小脚也要停在哪里。

  (3)开展游戏活动。

  注意:引导幼儿将脚下的跳舞毯调整成与屏幕上的方形格子位置一致的状态;引导幼儿思考当两颗星变成3颗星或4颗星时,孩子怎样来用动作表示星星的位置——加上手、头的动作,等等。

  (4)放松活动。

  活动即将结束,教师组织引导孩子们将泡沫垫子收起来时,孩子们依依不舍:“老师,你再让我们玩一会儿吧!”也有的孩子进行着自发的交流和互相补充:“(格子里)靠边上的星星最好找,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些难找的星星。遇到难找的星星时,我就去找简单的星星看,一看,难的也不难了?”“我知道是第几排第几格,可是我跳的时候先是随便一跳摆个造型,然后就慢慢地数着看,再改过来??”

  教学反思:

  孩子们的表达恰恰显示了他们在数学探索中摸索到的化繁为简的学习方法。数学,从来都不是板着面孔的知识。只要用心,与游戏牵手,放手让孩子操作体验,孩子自会发现数学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那一面!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儿歌名称,理解儿歌的内容,学会念儿歌。

  2、能口齿清楚、语言连贯、有感情地朗诵儿歌。(重难点)

  活动准备

  课件、电视机、电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家庭小主人”的含义

  1、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都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情呢?

  2、引导幼儿说:“爸爸在做什么的时候,我怎么样。”

  3、:原来我们小朋友在家都很关心爸爸妈妈,是个家庭小主人。

  二、播放课件,完整的欣赏儿歌

  1、今天黄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就叫《我是家庭小主人》。我们一起来听听儿歌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帮助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做事情的?

  2、播放课件,教师完整的朗诵儿歌。

  3、幼儿集体欣赏

  三、分句播放,帮助幼儿更好的了解儿歌内容。

  1、儿歌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帮助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的呢?

  2、个别幼儿完整的朗诵。

  3、集体幼儿完整的朗诵。

  4、完整播放课件,集体幼儿完整的朗诵。

  5、分角色,分组表演。

  四、结合生活,鼓励幼儿大胆的仿编。

  1、妈妈洗衣服,小朋友还可以帮忙做是你事情呢?你会用儿歌里的话来说一说吗?

  2、个别幼儿仿编后半句。

  3、如果你当家庭小主人,你会怎么来帮爸爸妈妈呢?

  4、还有谁来大胆的说一说呢?

  5、鼓励幼儿完整的仿编儿歌。

中班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泥鳅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之一,也是幼儿园的自然角中经常投放的,但常常被教师和孩子忽视,我们对泥鳅不太关注,更难得把它作为一个资源引导孩子去观察。选择泥鳅作为教学内容,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对身边常见事物也能细致观察的意识,这既是科学的内容,更是科学的态度。另外,泥鳅不会对人造成伤害,能让幼儿在观察的同时用手触摸,有利于培养他们对自然的亲近感,培养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生态观。

  《纲要》中指出,活动目标要注重全面性,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科学目标的宗旨在于让幼儿积极探索多种方法进行猜想、表现、交流、分享等探索过程,发现生活和自然中的科学。结合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兴趣需要,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泥鳅的外形特征,初步认识其生活习性。

  情感目标:消除对动物的恐惧心理,能大胆勇敢地与动物交往。

  能力目标:学习用细致观察、感官触摸等方法了解泥鳅的特征。

  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目标的确定,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认识泥鳅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其生活习性,教学难点是:能细致观察、感官触摸等方法了解泥鳅的特征。为了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我还采用了一定的方法,如让幼儿观察、尝试、探索,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等。总之,目标的定位遵循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注重科学教育内容的趣味性、方法的灵活性、手段的多样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寓教于乐,动静交替。

  二、学情分析

  "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出发"是瑞吉欧教育理念之一,所以在开展活动之前要先了解幼儿的特点。中班幼儿处在学前教育承上启下的`的阶段,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更加好奇好问,对大自然发生浓厚的兴趣,喜欢问"为什么","是什么"。 他们总是在对周围世界不知疲倦地探索着。正是这种好奇心与探究欲驱动着孩子们的去认识。同时,中班孩子喜欢探究新的事物,也容易对新的事物产生的恐惧心理,往往来源于对事物的不正确认识。由于缺乏知识或经验不足。所以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巧妙地引导幼儿了解事物。开展活动要以他们的日常生活为基础,贴近幼儿自身的经验进行自然而然的引发,层层深入开展活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细致地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点。我们鼓励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各种手段来发现问题。

  三、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是幼儿探索操作的直接对象。所以我们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所以在课前我要进行以下的教学资源的准备:

  1、课前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有关泥鳅的资料,带到班级与同伴分享。

  2、泥鳅每人一条3、课件《泥鳅生活习性》。

  4毛巾若干条、盆、塑料手套等这些准备一是可以丰富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便于幼儿更好的把握知识重点;二是能帮助幼儿认识泥鳅的特性,激发幼儿对大自然中"泥鳅"生活习性感兴趣,让幼儿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感受成功的快乐,以此突破活动的难点。

  四、活动方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观察讲解法、启发提问法、多媒体教学法来进行教学活动,摈弃了传统的说教形式,提出了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在自主探索活动中获取知识,获得经验。

  1、观察法:《纲要》中科学教育目标第三条指出:让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的难点是让幼儿能细致观察、感官触摸等方法了解泥鳅的特征,在活动中,我设计了积极引导幼儿探索、讨论、交流、分享。

  2、电教法:利用现代多媒体的手段,让幼儿通过视、听觉获取有关泥鳅生活习性,更直观了解泥鳅喜欢住在水田、池塘里,喜欢吃水里的虫子和水草,帮助幼儿提升原有的经验。

  3、提问法:提问法提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物,要求幼儿再现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手段。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运用了引导性提问(如:你看看泥鳅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特别的地方)、解释性提问(如:泥鳅和谁一样,在那里生活)等等。在提问问题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比较容易的问题可让水平比较差的幼儿回答,需要幼儿描述的问题就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像总结、归纳性的问题请能力最强的幼儿来回答,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活动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孩子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因此,在活动第一环节我就采用幼儿最感兴趣的谜语引导幼儿与老师、与同伴相互交流,在轻松和谐的互动氛围中获得愉悦感与成就感,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探索活动中去。

中班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春天到了,美丽的春天就像一块磁石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户外活动时,我发现有的孩子对草坪内返青的小草议论不停、有的孩子在细心的观察刚发芽的柳枝、还有的孩子被天空飘起的风筝深深的吸引住了。他们整天在讨论自己在春天里看到、听到、做过的事情。为了进一步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多彩;激发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我有意识的设计了这次活动。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来达到活动目的。

  a、谈话法。

  b、讲述法。

  c、提问法。

  d、表演法。

  [活动目标]

  1、感受春天大自然的变化,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幼儿力及表现能力。

  3、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知道春天是万物复苏得季节。

  [活动准备]

  1、与故事情节相一致的挂图一幅。

  2、录音机、故事录音带。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小鸟的歌”做律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2、组织幼儿谈话,说说自己在春天里发现的秘密;如:春天的天气、动物、植物有什么变化;农民伯伯忙着做什么?小朋友参加了那些活动?

  3、引导幼儿看图,教师完整的讲述故事“春娃娃串门”。

  4、放故事录音,幼儿欣赏故事后,提出问题。

  (1)春娃娃去了哪里串门?

  (2)串门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3)你喜欢故事中的动物、还是植物?

  5、幼儿分角色,学布谷鸟唱歌、柳条飘动,桃花、梨花盛开,进一步感受万物复苏的春景。

  6、启发幼儿分组表演故事。

  7、组织幼儿讨论:你觉的故事中哪些句子有趣?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动作表演出来,好吗?春娃娃还会到哪里去串门哪?

  8、教师对幼儿的讲述进行小结。

  [活动延伸]

  为幼儿提供一些富有春天气息的粉红色、浅绿色、黄绿色的毛线、花布、皱纹纸等,鼓励幼儿大胆运用材料粘贴出春天的各种花、草、树、小鸟、春娃娃等;感受春天的特征。

中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的想象力极为丰富,因此,我采用以停电后猜黑影的形式来想象画,正是对他们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这堂课打破了以往美术课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幼儿在巳有的生活经验上能够自由、充分地发挥扩散性思维,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用自己手中的笔来确实地表达出自身的所感、所想。

  教学目标:

  l、通过停电后黑影的猜测,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自由表现出自身的所想、所感。

  2、巩固蜡笔画的作画方法,使作品丰满。

  教学准备:

  l、各种形状的黑影若干,每人一张白纸,一支勾线笔、一副蜡笔。

  2、投影机一台。

  教学过程:

  (一)欣赏讨论

  1、“小朋友,昨天晚上李老师在家看电视时,忽然,停电了,真糟糕!你们想一想,晚上停电的时候,看见的东西会是怎么样的呢?”(模模糊糊,看不清楚)

  2、出示黑影

  (用投影机将黑影放大到黑板上面的白纸上。)

  “是啊,我就看见许多黑乎乎的黑影,而且我用照相机把它们拍了下来,请你们看看,这圆圆的黑影可能会是什么呢?”(如皮球、饼干、盘子……)幼儿讲一种,教师就画一种(画的时候,用勾线笔在白纸上将黑影描下来)。

  3、“瞧!李老师拍下来的黑影还有许多(同时出示许多各种形状的黑影)你们想想,它们可能是什么呢?

  (幼儿自由回答)

  (二)联想作画

  “现在,李老师把这些黑影都放到了你们的桌子上,请你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用勾线笔把轮廊勾出来,然后把你刚才说的画出来,并涂上漂亮的颜色。拿到黑影后不要急着画,要多看看。多想想,想好了再画。”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引导幼儿从不同方向观察、想象,千万不要忘记外形的边。

  2、指导幼儿涂色要均匀、鲜艳、画面要丰满。

  (四)讲评

  l、请个别幼儿将自己的作品给小伙伴们看,并说出:我看到的这个黑影可能是什么?

  2、“啪嗒”一声,灯亮了。“小朋友,快带着你的作品去李老师家找找,有你们画的东西,好吗?”

  3、幼儿出教室,结束。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03-01

中班的教案01-08

中班教案【精选】07-24

【经典】中班教案07-24

中班教案(精选)07-30

(精选)中班教案08-03

(经典)中班教案08-02

[经典]中班教案08-08

(经典)中班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