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司马光教案一年级

司马光教案一年级

时间:2023-11-30 10:23:0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司马光教案一年级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司马光教案一年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司马光教案一年级

司马光教案一年级1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十课

  【课前透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挂图或课文故事的VCD、课件等。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这节课我们来拜访一位古人,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这个人你了解吗?相机教认生字“司”,介绍复姓“司马”以及司马光。

  (创设谈话情境,引发提问,组织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对人物及课文内容的感知,为新课展开做铺垫。)

  2、观察: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把观察与谈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质疑,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对话平台】:

  自读:(扫清字词障碍,打下读悟基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培养自我读书能力,确保读书活动有效,应该从一点一滴抓起。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识字:(多种方法巩固识字,促进学生记忆。)

  1、同桌利用字卡,互读检测。借助“我会认”和“我会写”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2、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强调重点字“玩、司”的读音,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课标指出:识字和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二年级语文教育的重点。多形式的识字与交流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写字:(突出重点字的指导,培养良好写字习惯。)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右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课标指出: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扎扎实实的加强写字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如:小孩子是怎样掉时缸里的?当时情况怎样?是谁救了他?是怎样救的?等。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自读交流的优势,实现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阅读、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司马光教案一年级2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讲读全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完成课堂作业3、4题。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新词。

  二、讲读全文。

  1、 指名读全文。

  2、哪一部分课文写了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去了?(板书:掉到大水缸里)

  3、齐读第二节。

  4、 当一个小朋友掉大水缸里的时候,其他小朋友都怎么样?(板书:都慌了)

  5、他们为什么会慌呢?(缸大水深,小朋友个子小,掉到大水缸里要淹死的。)

  6、图上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其他小朋友都慌了?(让学生看图说说)

  7、 课文中那些词语说明小朋友们多慌了?(板书:叫、喊、跑、找

  8、用慌张的语气齐读第三节。

  9、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马光怎么样?(板书:没有慌)

  10、当时司马光心里会怎么想呢?(司马光心里会想:小朋友掉进缸?拿块石头把缸砸破,让水流出来,不就可以把小朋友就出来了吗?)

  11、书上哪一节是写司马光砸缸救人的?

  12、指名读第四节。出示小黑板:

  司马光( )起一块石头,用力( )那口缸。

  这两个括号里该填哪两个字?(板书:拿、砸)

  拿和砸这两个动作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司马光是怎样砸那口缸的?(板书:用力)

  什么叫用力?(用足力气)谁能做一个用力砸的动作?

  13、司马光拿起石头,用力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结果怎么样?(齐读最后一节)(板书:得救了)

  14、司马光救人的`办法与别的小朋友哭着、喊着去找大人的办法,那种好?为什么?

  15、你觉得司马光是怎样一个孩子,你从这件是中懂得了什么?

  (司马光是一个聪明、机智、遇事沉着、镇定、会动脑筋的孩子。懂得如果在生活中遇到意外的事情,也不要慌张,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16、齐读课文。

  三、课堂练习。

  1、口头组词:光、朋、友、心、用、力、破。

  2、抄写词语:古时候、小朋友、花园、小心、没有、石头、用力

  四、作业。

  课堂作业第4题。

司马光教案一年级3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别、到、那、都、吓、叫”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指导看图,从图中质疑。

  1、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看不懂得吗?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

  (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当时的情况怎样?

  (2)是谁救了他,他是怎么救的?

  二、揭题释题。

  1、板书课题,读题。

  (1)知道“司马”是复姓。

  (2)识记司,组词。

  2、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三、初读感知,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采用各种形式认读生字,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

  4、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再读感悟。

  1、学习1~3段,解决问题(1)。

  (1)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理解:不小心。

  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样?

  (3)朗读指导。

  (1)看图读文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喊叫找

  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

  (2)讨论司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划出司马光的动作。理解:使劲砸。

  (3)质疑释疑。(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自由解答,教师引导)

  4、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吧!

  5、朗读指导。

  五、学会背诵技巧。

  教师引导,让学生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六、指导书写。注意偏旁在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七、拓展训练。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要求:大胆想象。

  八、作业布置。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课文浅显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在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在课文学完,我设计让学生讨论:

  1、从司马光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请你对司马光或那个被救的小朋友说句话。

  2、如果你在场,你还会有什么好办法救那个小朋友吗?

  3、假如你身边发生了意外的事,你会怎么办?

  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想象,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对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注意引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清楚,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司马光教案一年级4

  教学要求:

  1.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个聪明勇敢,遇事不慌的孩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思维训练。

  难点:体会到司马光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教具:电脑课件。

  教学模式:学——议——练教学式

  操作步骤: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制定目标,激发动机——自读引导,深入学习,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听老师讲故事:从前,有一个很有名的作家写了一本书,他不知道取什么名好,于是他拿着书叫产宰相取名,宰相看了,连连叫好,但是他又说:这么好的书,我没有资格给它取名字。没办法,他只好去请皇上给他取名。皇上看了,拍案叫绝,欣然提笔给这本书使名为《资治通鉴》。你们知道这位作家是谁吗?他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讲了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

  二、制定目标,激发动机

  1.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看屏幕,知道图上有些什么。

  2.根据图提问,小朋友,看过图您想知道什么?筛选出:(屏幕显示)

  (1)这个故事发生在那里?

  (2)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水缸里的?别的小朋友怎么样?

  (3)哪个是司马光?他是怎么做的?

  (4)那个小朋友怎么样了?

  三、自读引导,深入学习。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四个问题来学习课文,小声自由读全文。

  (一)、看图,想: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古时候,并看图理解,再齐读一自然段。

  (二)解决第一个总理: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

  1.小组读第二自然段,画出相应的词语?(花园、假山、水缸)

  2.回答问题,板书:花园

  3.指导看图理解词语,板书:司马光、小朋友、花园、水缸。

  4.比较填空,这两句有什么不同。

  (1)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2)他跟几个小朋友在______玩

  5.指导朗读。

  (三)解决第二个问题:这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别的小朋友怎么样?

  1.齐读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板书掉

  (1)理解不小心并教育学生要注意安全。

  (2)利用课件直接演示小朋友掉进缸里的情景(出示课件:小朋友爬到水缸上的假山上,不小心掉进缸里的情景)

  (3)思考:那个小朋友掉进水缸,会发生什么危险?为什么?这时别的小朋友怎么办呢?

  2.师读第四自然段

  (1)画出他们表现的词语。

  (2)看图理解他们的惊慌

  (3)引读:有的有的

  (四)解决第三个问题:哪个是司马光?他是怎么做?看出什么?

  3.小组讨论,理解:为什么用举?为什么要使劲?几下子说明了什么?看出司马光什么?板书:举、砸

司马光教案一年级5

  阅读体验性学习是语文新课程所倡导的以“注重情感体验”为主要目的的一种阅读取向。它张扬的是学生阅读的“言说权”,即在阅读中让学生自己来“解读”,从而凸现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

  笔者因师资培训工作的需要,执教了一年级文本《司马光》,亲身体验了一次阅读体验性学习的课堂教学尝试。现把本案的实践,以及由此对第一学段阅读体验性学习引起的思考阐述如下,以飨读者。

  一、实践:《司马光》阅读体验性学习的尝试

  《司马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传统阅读课文。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是家喻户小、人人皆知的。如何让学生在熟知“经典”故事的同时,体会一种遇到急事不慌张、动脑筋的好品质,从小渐成“沉着”、“急中生智”的素养?笔者在学生学习了文本13个认读字、6个会认会写字,并在读通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了阅读体验性学习的尝试:

  [体验的问题]

  主体性问题: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告诉老师和同学吗?你在课文中能感觉、体会到一点什么呢?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段落中体会到的?

  辅助性问题:

  1、你体会到的内容是从哪些段、哪些词句中感受出来的?

  2、司马光没有慌,怎么做?想一想:要是司马光慌了,会怎么样?司马光没有慌,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

  3、为什么从“别的孩子都慌了”中,也能体会到司马光具有遇到急事不慌张、动脑筋的好品质呢?

  4、司马光的做法是否可取?你有什么话要说吗?(对司马光……对老师……对同学……对别的小朋友……对自己……对这个故事能流传到今天……)你想了解长大以后的司马光吗?

  [体验的方法]

  1、自主体验:围绕主体性问题,针对辅助性问题的1、2、3进行自主体验。

  2、合作体验:围绕主体性问题,针对辅助性问题4进行合作体验。

  [体验的过程]

  1、感受文本生活:多媒体动画演示三幅图景。图景一:司马光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图景二:有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别的孩子慌、哭、叫、喊、跑(配“扑通”声和“不好了,有人掉到水里啦”的叫声)。图景三:司马光砸缸,缸破,水流出来,缸里的孩子得救。(学生专注地观看图景,流露出喜悦的神色。)

  2、“亲历”文本故事:让学生自主组合,即兴扮演角色,演绎文本故事。(教师不要求表演的逼真,重在摹拟与再现,参与和投入)(结果发现:学生的表演并不到位,秩序也有点儿乱,但情绪十分高涨。)

  3、多种形式的课文朗读。

  [体验的结果]

  片断一:

  生:这个故事很有趣,我很喜欢。

  生:司马光真聪明!

  生:我从课文的第5、6自然段中体会到司马光的聪明。

  ……

  (通过文本生活的感受、“亲历“和朗读,学生已经喜欢文本,已经被文本人物和故事吸引,初步读懂了文本自然段所表达的意思。)

  片断二:

  生: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板书:没有慌举砸)

  生:要是司马光也慌了,跟别的小朋友一样了。(一脸稚气的样子。)

  生:要是司马光也慌了,缸里的孩子就会淹死的。

  生:司马光没有慌,他心里可能想:我一定要想办法把好朋友救出来。(有了与司马光一样的心情。)

  生:他没有慌,心里可能想:要快一点想出办法来。

  生: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他心里也很急,但他没有慌。

  生:从别的孩子都慌了中,我体会到司马光就是跟他们不一样。

  (板书:都慌了吓哭叫着喊着跑)

  ……

  (学生围绕辅助性问题1、2、3分别交流自主体验后的感受。有了文本生活的感受、“亲历”和文本的朗读,学生能“个体性”地从文本词句之中、问题假设之中和文本人物比较之中就有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片断三:

  生:我们小组认为司马光的办法是可取的,因为他们都是孩子,不能用其他办法把孩子救出来。(以“我们”开始发言,看来,合作学习后发言的要求学生已经比较明确了。)

  生:我们小组觉得司马光的办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他把缸砸破了,是要赔的。可以想出别的办法。

  生:我们认为在当时的情景下,只能用司马光的办法,因为救孩子最要紧!缸跟救人是不能比的。所以,司马光让“水离人的办法是最高明的!”(学生的潜能,往往会出乎教师意料之外。)

  生:我们认为“跑去找大人”也是个办法,但时间长了,缸里的孩子会淹死的。

  生:我们想对司马光:“司马光,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

  ……

  (学生围绕辅助性问题4由小组代表交流合作体验学习后的感受。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办法是否可取?是否“最优”?缸与人的价值怎样认识?司马光是否应该学习?你学了以后想说点什么?学生在交流、沟通中融合,在合作体验学习后自己找到了答案。)

  二、思考:把握语文第一学段阅读体验性学习的尺度

  《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述新理念时,“体验”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共有16处之多。专家指出:“课程不再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众所周知,阅读文本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人的生活世界,其内容本身蕴含着人类生活的一种体验与思考,关联着人类生活世界的无限丰富性和复杂性。为此,只有通过体验才能使阅读进入生命领域,打通文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界限。笔者在《司马光》阅读教学尝试时,强调体验性学习的意义也许就在这里.

  那么,第一学段语文阅读体验性学习该怎样进行呢?《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时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笔者认为,结合“生活实际”与“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就是阅读学习第一学段体验性学习的一个尺度。其实质就是阅读体验性学习必须强调“亲历性”——结合生活实际、“个人性”——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亲历性]

  一是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已经积累了相应的`生活经验,或者是为了在阅读文本时的需要让学生扮演角色和演绎文本故事。《司马光》的故事,应该说,现代的孩子已经没有了类似的生活经验。因此,笔者采用了扮演角色和演绎文本故事的手法,让学生感受文本生活,“亲历”文本故事。由于吻合了学生年龄特征,加上文本故事本身蕴涵的情趣性,从学生课堂表现和答问情况看,这种“亲历”的体验性学习,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二是学生在文本阅读学习时心理上虚拟“亲身经历”,对角色和故事进行“移情性”理解,并对自身加以回忆与反思。心理的“亲历”和“移情”的理解,需要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对以往生活经验的一种整合和超越。显然,处在第一学段年龄段的学生,对此还没有能力进行对接。所以,笔者在《司马光》的阅读体验性学习中没有采用这种“亲历”方法。

  [个人性]

  个人性指向于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种种差异。学生生活经历不一,兴趣爱好各异,对生活世界的前理解不同,故他们的体验也各不相同。因此,体验性学习是个人的,不能相互取代。《司马光》的阅读体验性学习,围绕主体性问题学习的辅助性问题1、2、3,就让学生进行了自主体验的学习。其结果是,学生的回答也就有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然而,个人性的体验是可以通过交流和对话来分享的,通过交往和沟通来实现对生活视界的融合,这就是课堂阅读学习的魅力。为此,笔者在《司马光》的阅读体验性学习中,又安排了围绕主体性问题的辅助性问题,进行合作体验学习。不难发现,真是这种有的放矢、量力而行的做法,使得貌似有点儿“难”问题,通过合作体验性学习,也能够顺利地得到解决。诚如一位学生课后所言:“问题开始觉得有点难,但大家一起想,能够想出来。”

  由此看来,以“亲历性”和“个人性”为尺度进行第一学段的体验性学习,要把握两点:一是“亲历性”应以追忆生活经验和扮演角色、演绎文本故事为主。其原因是文本生活世界与学生现实生活世界存在一定距离,以及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学生生活条件与安全等因素,大多已无法或不能去“亲历”。而扮演角色、演绎文本故事,学生仍会兴趣盎然、尽心地投入到仿真生活世界之中。二是“个人性”要侧重课堂的交流、沟通与融合。其原因是因学生的个体差异,需要弥补生活世界前理解的不足,体现课堂阅读学习的优越性,同时,也是在学生阅读起步时,感悟阅读文本的奇妙和博大,从小播下爱阅读的种子。

司马光教案一年级6

  一、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

  2、认读司它是平舌音,是哪个字少了一笔?同

  3、齐读课题两遍。

  4、简介司马光。司马是姓(复姓)光是他的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北宋时期有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小时候非常聪明,好学。遇事善于动脑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他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一件什么事呢?我们一起看大屏幕,听故事。

  二、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课件出示(1)(看动画、听朗读)

  2、我们也来读读这个故事好吗?自由读课文一遍,边读边画出与生字有关的词,多读几遍,用我们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3、下面老师考考大家,看谁认的字、词多,课件出示(2)下列词,给生字着色,放大。学生说出读音、结构、读出词。(指名开火车认读之后,全班齐读一遍)。

  假山水缸别人慌忙吓哭

  叫喊一块使劲砸破得救

  假(假山、假话)(放假、请假、假期)

  4、出示卡片,认读生字。(指名领读、齐读,以开火车方式进行)。

  5、扩词训练(开火车:每人说一个词)

  使使用、使劲、大使;

  慌慌忙、慌张、心慌、慌乱;

  司司机、公司、司法、官司;

  假假山、假话、假货、放假、请假、假期

  6、大幕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7、找数量词:一座假山、一口大水缸、几个小朋友、一块石头。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读后回答:根据回答完成板书。

  2、真是虚惊了一场。我们来看看当时的情景,课件图示3(文字:有个掉进。)

  ①、指名读第3小节:有个小朋友假如自己在场会是什么心情?(紧张、害怕)要读出害怕的语气来。怎么读?谁会读?指名读。

  ②、在这紧急的时刻,别的小伙伴都怎么了?课件图4(文字:别的小朋友有的有的有的)叫什么?喊什么?(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叫、怎么喊?)

  指名学生边喊边做动作,指导读出慌张、急切的语气来。

  ③、司马光的表现怎样呢?他在做什么?看图,课件图5(文字:司马光没有慌、举、砸)。在课文里画出描写司马光表现的词,用-------画出写司马光救小伙伴时的动作的词(举、砸)试着做一做司马光的动作。

  ④、为什么不是一下子就砸破了?几下子,使劲说明了什么?

  ⑤、想一想,议一议:司马光当时是怎么想的?(用沉稳、镇定的'语气读)

  ⑥、用高兴的语气读第6小节。(课件6)

  3、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想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呢?

  4、在这个故事里,你最佩服司马光什么?(课件7)

  四:拓展、讨论:(课件8)

  1、司马光是用砸缸的办法救了小朋友,你还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小朋友吗?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好?

  2、如果是一件玩具或别的什么东西掉进缸里了,用不用砸缸?

  3、总结:同学们平时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危险的地方不要去,危险的游戏不要玩,如果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要沉着、冷静,才能想出好办法。

  五、用讲故事的口吻自由朗读课文

  六、创新故事会:(可以加上动作、语言、表情和想象)(课件9)

  1、指名讲故事。

  2、把自己当作司马光来给大家讲这个故事。

司马光教案一年级7

  一、讨论交流

  司马光沉着机智救出了小伙伴。你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那个小朋友吗?看谁的办法最好。

  1、学生自己想办法。

  2、分组交流,推选出好的'办法到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适时评议办法的优点和不足。也可以与司马光的办法比一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在当时的情况下,什么办法是最好的)

  4、再次朗读课文,并说说司马光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二、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1、复习生字读音。(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2、鼓励学生用生字组成词语,(积累词汇,巩固识字)教师给予肯定或指正。

  3、采取小组竞赛、词语接龙等形式。完成“读读说说”的练习。

  三、朗读背诵,积累巩固

  1、自由朗读课文,练习背厢。

  2、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教师引导背诵。

  四、指导生字书写

  1、认读“别”、“到”等6个字。

  2、引导观察这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口字旁、立刀旁、双耳的书写位置。

  3、学生描红,书写生字。

  4、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议。

司马光教案一年级8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齐读、赛读等形式,能够正确读出“司、假”等14个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通过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练习,能够正确书写“别、导”等6个生字。

  2、通过教师范读、小组合作读、表演读等形式,能够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在课文中划出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遇到紧急情况的不同表现。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

  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说出司马光与其他小朋友的的'不同表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识字。

  1、借助注音读通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2、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读准字音。

  3、在小组内读生字并交流识字方法。

  4、自学检测,我会正确读出下面的词语。

  司马光 假山 水缸 别人 慌忙 吓人 使劲 砸破 救出 一块石头

  二、快乐书写。

  1、认真观察田字格内的生字,用红笔标出易出错的地方,并在小组内交流。

  2、自我检测,我会书写得很漂亮。

  三、合作探究

  1、观察文中插图,并和课文结合,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

  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

  2、再读课文,划出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后,司马光与其他小朋友的不同表现。

  拓展延伸

  司马光用砸缸的办法救出了小朋友,你还有别的好方法能救出落水的小朋友吗?快和小伙伴说一说吧!

  课堂检测

  1、我会正确书写下面词语。

  fēn bié dào chù nà lǐ xià rén

  2、选字填空。

  快 块

  太阳公公( )要下山了。

  老松树下有一( )大青石。

  我比小光跑的( )。

司马光教案一年级9

  教学要求:

  1.认读生字、词语,读懂课文。

  2.教育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要沉着、冷静,只有动脑筋,才能想出好办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砸缸救人的前因后果。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具:小黑板、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读通课文。

  2.认读、拼读词语。

  教学过程:

  1.定向。

  (1)读通课文,提出要求。

  (2)思考:谁砸缸救人,请介绍一下这位名人。

  2.自学课文。

  要求划下新词,思考问题。(老师来回巡视,指导困难生发现问题,帮助解决)

  3.练习。

  (说话练习)

  (1)读通长句。

  (只听扑通一声,一个躲在假山上的小朋友,脚下一滑,掉进了旁边一个盛满水的大缸里,一下子就没了头顶。)

  (2)给课文标段号。

  (3)理解谁砸缸救人?介绍司马光。

  (清楚“复姓”两个字)

  (4)说话练习:“司马光是……”。

  4.词语认读。

  砸缸 伙伴 捉迷藏 亭子 躲在 扑通 急中生智 哗夸 机智 勇敢

  5.作业。

  (1)读课文1遍。

  (2)认读词语,完成练习1。

  (3)抄写词语1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复习生字、新词,训练朗读。

  2.分析课文,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填空:( )砸缸救人。

  2.介绍司马光。

  3.复习生字、新词。

  二、读讲1—2段。

  1.读读划划:为什么要砸缸救人?

  2.填空:这是一只( )缸。(大、厚、重)

  3.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砸缸?为什么会来不及?

  4.读1、2段。

  三、读讲3—4段。

  1.自读第三段,圈词:体现别的孩子惊慌的词。(惊叫,高声喊道,吓傻了,赶紧)

  2.朗读训练,读出孩子们的惊慌。

  3.思维训练,理解“没有慌神”和“急中生智”这两个词。

  (1)师:没有慌神,说明他怎么样?(很镇定)

  (2)急中生智。“急”,司马光遇到什么紧急情况。(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智”,哪个词突出了智?(砸)

  4.说话训练,说清楚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原因。

  5.读读演演第四段。

  6.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使劲向那口缸砸去?

  思考原因:缸大,人小,力气小)

  四、词语训练。

  1.师:水多吗?哪个词说明水多?(哗哗)

  2.师:大家都夸司马光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机智体现在(想出办法),勇敢体现在(没有慌神)。

  五、说话训练。

  夸夸司马光。(你真是个好孩子!)

  六、小结。

  学了司马光砸缸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七、作业。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复习词语,朗读课文,听写生词。

  教学过程:

  1.复习词语:

  强调:亭子、捉迷藏、哗、夸,这四个词的.读音。

  2.朗读课文。

  3.听写词语。

  强调:稻的第十二笔、藏的第六笔、第十一笔、砸的第七笔、慌字中间没有—点。

司马光教案一年级10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花园的环境和砸缸的词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思路:

  《司马光》是本单元最后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学时可先启发学生看图。在简介故事内容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带领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课文。先学习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让学生知道“古时候”是很久以前。这一部分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缸。然后启发学生想想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如不及时救出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当时的危急情况。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动词,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是如何砸缸的。读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还可启发学生想想除了砸缸外还可用什么办法救那个小朋友?

  朗读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砸缸的动作。

  (2)出示卡片: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砸缸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说一句感谢的话。

  二、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看图复述故事。

  3、让学生说说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1、卡片出示两组句子:

  (1)他跟几个小朋友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2)砸缸。用(石头)砸缸。

  2、要求学生找出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组的第2句写明在什么地方玩,并体会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组的第2句写清楚了用什么东西砸水缸。

  三、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并书写。

  1、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识记本课的10个生字。

  2、指导书写。

  “候”注意右上不要写成“工”字。

  “孩”右半边的笔顺是“亠亥”。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两个“月”组成。

  “跑”“足字旁”,右边是书包的“包”。

司马光教案一年级11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座都城都在山西境内。尧都平阳、舜都蒲板、禹都安邑。其中禹都安邑,西环涑水、东踞中条、南临盐海、北依鸣条。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以后安邑改名为夏县。夏县,到宋代的时候出了一位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居处有法、博学多才的大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

  河东历史上有四大望族:闻喜裴氏、龙门薛氏、解州柳氏、龙门王氏。四大家族济世英才之盛、德业文章之隆、皇家思宠之重、百姓推崇之情,其他家族望尘莫及。但是到了宋代的时候,夏县涑水河边的司马家族,后来居上,锋头更健,一下子涌现出了一大群名士乡贤:造福乡梓的河中知府司马池、才华横溢的太中大夫司马旦、治学严谨声名卓著的司马光,以及谏议大夫司马康、驾部员外郎司马宣、(鹿阝)州通判司马里、潞州通判司马京……司马家族在宋代的屡屡崛起,尤其是宋神宗以后的历代帝王,每每追念先贤的时候,就能想到司马家族,这都是一位杰出的人物,一位声名直追孔子的先贤,带动了一个家族的兴旺。他就是宋代的温国公、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太原道注:有关司马光参见本站山西名人栏目)。

  夏县,是司马光的故里。城西水头镇的小晁村现存司马光及父兄亲属墓冢13座。东侧有司马温公祠,主殿五间,旁边还有规模宏大的佘庆禅院,内有宋元时期精致价昂的众多彩塑。

  我在中旅当导游的时候,经常去东南亚,发现很多外国朋友喜欢中华文化,他们对中国的历史掌故和社会风情也有相当的了解。唯一不明白的是:中国历史上发生了那么多次朝代更迭,不管是谁当家,也不管是汉人还是少数民族皇帝,治国的策略和治国的方式都有惊人的相以。再者从地域来讲,无论是在天子驻扎的北京,还是在繁华的省城,甚至偏远的山区县城,统治者的施政措施和施政办法都有惊人的相似。这种大一统的政治和文化格局,是如何冲破层层障碍,紧紧地粘连在一起的?其实,道理很简单;历代统治者,不管是皇帝,还是县令,虽然他们出身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知识水平不同,种族习惯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以史为鉴,修身治国。他们都注重从历史中学习前代的得失之迹、存亡之道、兴衰之本,从而制定出自己的治国之策。所以古代有:“一部论语治天下、两册史书安民生”的说法。《论语》即孔子的儒家方略。而两册史书,即《史记》和《资治通鉴》。宋英宗评价《史记》和《资治通鉴》“尽古今之统,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为典型之总会,册牍之渊林矣。”从这个意义上讲,《史记》和《资治通鉴》是其他史书所不能比的。两司马的两部巨著,不仅是两部史书,更重要的在于他们的思路,启蒙了历代皇帝,最后导致了文化一体、政治一统、古今一致。

  司马光曾经做过宋代的宰相,对其品格德行、修学治史,古今评价一致,隆誉甚高。但对其政绩评价,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在保守派主政的时候,对其政绩大加褒扬,宋哲宗还敕令保守派的翰林学士苏东坡撰写神道碑文,并御书“忠清粹德之碑”六字碑额立在夏县司马光墓前。苏学士洋洋洒洒2266字的碑文中极尽溢美之辞。后世的史书基本上持这种态度。

  但是,改革派当政的时候,司马光不仅没有政绩可言,而且被列入奸相之列。这主要是因为他反对同列宰辅的王安石变法。宋代绍圣年间,御史周轶首论“温公诬谤先帝,尽废其法,当以罪及。”不仅夺去了所有的'封号,而且还把其墓前所立的巨碑推倒。王安石的学生章淳、蔡京主政时,为报复司马光等人尽废新法的做法,将司马光等309名朝臣列入“元佑奸党”,并要在朝堂和各州郡都立“奸党碑”。司马光首当其冲。但是在立碑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石匠安民对蔡京说:“小民是愚人,不知道立碑的意图。但司马相公海内称其正直,现在却要列入奸党,小人不忍心做。”蔡京一怒便要收拾他,吓得安民哭诉道:“大人的命令我不敢不听。小人只有一个要求:碑上署刻石人名字的时候,千万不要署上小人安民,以免骂名千载。”蔡京仔细一想,司马光虽然有错,但毕竟为人正直,享有威望。于是改变了主意,将司马光以下的奸人全部列碑,司马光除外。 由此可见,司马光虽然在政治上有失误,但其人格力量,不仅为百姓称道,也仅对手折服。在封建年代,司马光是孔门的第三个圣人,位列孔子、孟子之下,同样在孔庙享配。

  今天的司马温公墓前,涑水清流,绿树成行。历史纷争和毁誉成败也都化作了黄土,陪伴这位长眠地下的圣人。只不过人们在那条叫“涑水”的小河边驻足的时候,就会想到历史上曾有一位号为“涑水先生”的大思想家、大学问家、大历史学家。他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司马光教案一年级12

  教学内容

  20、《司马光》第一、二课时

  教学课时

  第 1、2 课时

  教学课型

  阅读

  是否集体备课

  是

  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出示有关课件)(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边、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个小孩子就是司马光)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5.记住字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五、写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朗读、理解课文

  1.指名读课文,数数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你还知道哪些朝代?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

  (缸很大,比小孩还要高,缸里装满了水(课件播放)

  (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渎给你的同桌听—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请你仔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刻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哪些危险呢?

  (4)你准备怎么读?

  (5)组内练读后,全班汇报读。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因为这关系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无办法)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渎。

  (4)个别同学展示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这个办法不好。虽然大人个子高或者能想办法去解救孩子,但是等大人来了,孩子的性命不一定能保住)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遇事不慌,很沉着)试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

  (2)试着做司马光时的动作。评议: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学生砸缸的动作要十分用力,才能体现是“使劲砸”)为什么司马光要用这么大的力气?小组讨论。(因为这样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3)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4)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司马光的办法最好,因为缸大,水深,水对缸中小朋友威胁最大,如果让水流出来,小朋友不就得救了吗?所以他想到砸缸,并且用力砸,赢得了时间) (5)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聪明勇敢的孩子)

  (6)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8.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三、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司马光教案一年级13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教材内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实际能力、认知水平,考虑到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生字词的认读,课文的理解,朗读能力的训练是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然而,“读”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为此,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把重点放在了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上,使学生在读中感悟,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并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在教学方法上,通过让学生读读,想想,议议,再读读来体会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堂上,教师力求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发表独到的见解。又根据教材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来辅助教学,以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完成本课时教学任务。

  【教学方法】

  看图读懂课文法 合作探究法 自主识字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孩子。

  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孩子。

  〖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

  2、简单介绍:

  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我国此宋时期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二、看图

  1、出示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学生能从图中看出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的孩子有的吓哭了,有的喊着,有的找大人。

  2、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学生2:是谁救的掉进水缸的孩子,他是怎样救的?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

  2、读准生字及会认字的音。

  ⑴ 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⑵ 同桌小伙伴互读、线纠正。

  ⑶ 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⑷ 做猜字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字音。

  ⑸ 电脑出示词语的演示文稿:

  孩子吓哭没有 假山 慌了 喊叫

  举起砸破救人 古时候 司马光 一块石头

  3、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

  4、学生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

  四、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⑴ 指名读第一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 电脑出示插图;让学生根据图中人物的穿载来理解:“古时候”这个词语。

  2、学习第二段:

  ⑴ 指名读第二段: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⑵ 教师提问:

  ① 他指的是谁?(他指的是司马光)

  ② 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

  ③ 教师鼓励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

  ④ 借助图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样的一口缸。

  ⑶ 指导朗读:

  ① 教师范读第二段,要求学生认真听,听出什么了?(教师在读时注意突出“大”和“满”字)

  生:我听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缸里装满了水。

  ②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 指名读这段;读后同学评议。评议时同学们先可以说说他哪儿读得好!然后说说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最后他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④ 由于本段的第二句是个长句,不容易读的教师再范读,让学生注意看清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⑤ 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⑥ 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⑦ 指名读,集体纠正。

  3、学习第三段:

  ⑴ 指名读课文,听他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 提问: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全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们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⑶ 理解:“一不小心”的意思。(就是没留神掉进大水缸里。)

  ⑷ 应该怎么读呢!同学们自己练习朗读这段。

  ⑸ 指名读,大家评议。

  ⑹ 必要的时候教师范读指导。

  ⑺ 提问: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没留神掉进了大水缸里。启发学生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呢!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如果不急时救上来就会有生命危险。

  ⑻ 过渡语,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五自然段。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⑴ 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 学生自己轻声读这段,读后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表示小朋友动作的词语。

  ② 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么想的?

  ③ 小组汇报得出结论:让别人来帮忙,我这么小,没有办法,有的吓哭了,不知道怎么办。

  ④ 为了让学生理解:“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的场面,教师提问: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随时有生命的危险,如果你也在场,那都慌起来了是什么样子?请同学表演当时的场面。

  ⑤ 教师指导学生有语气地读好这段。

  ⑥ 过渡: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就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⑵ 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 自己读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画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

  ② 请同学看图,并模仿司马光的动作。

  ③ 师: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怎样做才叫“使劲”砸呢!再请同学们做动作。学生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④ 教师指导学生读后四、五段。

  5、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⑴ 与课文中人物的比较:

  提问: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一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⑵ 自己与司马光的比较:

  ① 提问:同学们也动脑筋想一想,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呢?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

  办法一:用梯子爬到缸上,把小朋友拽上来。

  办法二:找一根长竹竿,让小朋友抓着竿爬上来。

  办法三:去喊大人,让大人把他救上来。

  办法四:可以找来抽水机把水抽出来。

  办法五:可以拿来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

  ② 提问:大家想了不少好办法,现在我们比较一下,司马光的办法和大家的办法有什么不同?

  ③ 教师演示复动投影片:小朋友被大人从缸中拉出来,人离开水。

  教师板书:人──水

  ④ 请大家想一想: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救小伙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⑤ 教师再一次演示“人离开水”的复动投影片。

  ⑥ 司马光用的办法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演示:水从缸中流出,小伙伴得救。

  过渡:这样水就离开了人,小朋友得救了。

  ⑦ 从这样事情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小组讨论后交流。

  ⑧ 师总结:

  你们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都是让人离开水,但时间又来不及。而民光急中生智砸摃救人,没法让水离开人,这是反向思维。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6、学习第六段:

  ⑴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们高兴吗?

  ⑵ 请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6段。

  五、创造性的思维训练

  师: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就在这时候,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们会说些什么呀!请学生分角色演一演。

司马光教案一年级14

  《司马光》这一课,讲述了司马光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的时候,有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沉着冷静,用水缸旁边的大石头砸破了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

  【教学方法】

  看图读懂课文法合作探究法自主识字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小朋友。

  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发明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同学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小朋友。

  〖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

  2、简单介绍:

  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我国此宋时期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二、看图

  1、出示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同学能从图中看出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小朋友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小朋友正伸手去扶那个小朋友,其他的小朋友有的吓哭了,有的喊着,有的找大人。

  2、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同学1:爬出来的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同学2:是谁救的掉进水缸的小朋友,他是怎样救的?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

  2、读准生字和会认字的音。

  ⑴自身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⑵同桌小伙伴互读、线纠正。

  ⑶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⑷做猜字游戏,激发同学学习兴趣,巩固字音。

  ⑸电脑出示词语的演示文稿:

  小朋友吓哭没有假山慌了喊叫

  举起砸破救人古时候司马光一块石头

  3、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

  4、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

  四、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⑴指名读第一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电脑出示插图;让同学根据图中人物的穿载来理解:“古时候”这个词语。

  2、学习第二段:

  ⑴指名读第二段: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⑵教师提问:

  ①他指的是谁?(他指的是司马光)

  ②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

  ③教师鼓励同学能够联系上下文考虑问题。

  ④借助图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和是怎样的一口缸。

  ⑶指导朗读:

  ①教师范读第二段,要求同学认真听,听出什么了?(教师在读时注意突出“大”和“满”字)

  生:我听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缸里装满了水。

  ②同学自由练习朗读。

  ③指名读这段;读后同学评议。评议时同学们先可以说说他哪儿读得好!然后说说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最后他自身的体会读出来。

  ④由于本段的第二句是个长句,不容易读的教师再范读,让同学注意看清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⑤同学自身练习朗读。

  ⑥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⑦指名读,集体纠正。

  3、学习第三段:

  ⑴指名读课文,听他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提问: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全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们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⑶理解:“一不小心”的意思。(就是没留神掉进大水缸里。)

  ⑷应该怎么读呢!同学们自身练习朗读这段。

  ⑸指名读,大家评议。

  ⑹必要的时候教师范读指导。

  ⑺提问: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没留神掉进了大水缸里。启发同学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呢!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假如不急时救上来就会有生命危险。

  ⑻过渡语,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五自然段。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⑴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同学自身轻声读这段,读后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表示小朋友动作的词语。

  ②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么想的?

  ③小组汇报得出结论:让他人来帮助,我这么小,没有方法,有的吓哭了,不知道怎么办。

  ④为了让同学理解:“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的局面,教师提问: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随时有生命的危险,假如你也在场,那都慌起来了是什么样子?请同学扮演当时的局面。

  ⑤教师指导同学有语气地读好这段。

  ⑥过渡: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就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⑵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自身读读第五自然段,考虑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画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

  ②请同学看图,并模仿司马光的动作。

  ③师: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怎样做才叫“使劲”砸呢!再请同学们做动作。同学在扮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④教师指导同学读后四、五段。

  5、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⑴与课文中人物的比较:

  提问: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一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示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示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朋友?组织同学讨论交流。

  ⑵自身与司马光的比较:

  ①提问:同学们也动脑筋想一想,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呢?同学讨论后全班交流。

  方法一:用梯子爬到缸上,把小朋友拽上来。

  方法二:找一根长竹竿,让小朋友抓着竿爬上来。

  方法三:去喊大人,让大人把他救上来。

  方法四:可以找来抽水机把水抽出来。

  方法五:可以拿来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

  ②提问:大家想了不少好方法,现在我们比较一下,司马光的方法和大家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③教师演示复动投影片:小朋友被大人从缸中拉出来,人离开水。

  教师板书:人──水

  ④请大家想一想: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救小伙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⑤教师再一次演示“人离开水”的复动投影片。

  ⑥司马光用的方法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演示:水从缸中流出,小伙伴得救。

  过渡:这样水就离开了人,小朋友得救了。

  ⑦从这样事情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小组讨论后交流。

  ⑧师总结:

  你们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都是让人离开水,但时间又来不和。而民光急中生智砸摃救人,没法让水离开人,这是反向思维。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6、学习第六段:

  ⑴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们高兴吗?

  ⑵请同学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6段。

  五、发明性的思维训练

  师: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就在这时候,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们会说些什么呀!请同学分角色演一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巧记本课6个生字的字形,了解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的字形和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教学难点

  1、巧记本课生字的字形。

  2、正确地书写“那、都、到”这几个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司马光这篇课文,司马光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呢?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学习生字的音形义

  1、巩固生字、词的读音:

  ⑴自身认读生字。

  ⑵同桌互读生字、词。

  ⑶抢读生字词卡片。

  2、巧记字形、理解字义:

  ⑴让同学自身动脑、选择自身认为最巧妙的记忆法记忆。

  ⑵同桌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⑶请小组汇报或让同学当小老师讲解。例如:

  吓:同学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吓”字。为什么是口字旁呢?可让同学做出受惊吓的表情,体会人受惊呀时往往会不由得张大嘴,所以是“口字旁”。组词:惊吓,吓一跳。

  ⑷指名抽读生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三、书写生字词

  1、先自身观察每个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表义。

  2、在书上独立书写6个生字,提出难写的字。

  3、同桌同学相互评改!

  4、同学提出比较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到、那、都”这3个字。

  5、同学在书上的第二个田格中练习书写生字。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同学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6、同学写完后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同学作业,大家相互评改!

  四、巩固练习

  1、同学独立书写生字和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五、教师小结,朗读全文

司马光教案一年级15

  学习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积累一些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启发学生遇到问题时,开动脑筋想办法,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品格。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并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揭题走近人物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课题,让学生跟主人公打打招呼,产生亲近感,并从中认识生字“司”)

  2.司马光自我介绍: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几百年呢!

  (1)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了解复姓,理解“古时候”)

  (2)把写这个意思的句子读读。(出示第一自然段)

  (3)对司马光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鼓励质疑,梳理问题,板书:事?人?)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

  二、初读观察人物

  1.自读课文:边看插图边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同桌交流会认的生字,挑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相互读读评评。

  三、朗读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看图,这里谁是司马光?你是怎样认出他的?

  2.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机动)

【司马光教案一年级】相关文章:

司马光 教案02-13

司马光教案02-19

《司马光》教案08-26

《司马光》的教案范文02-24

《司马光》教案精选15篇03-29

司马光教案(精选15篇)02-21

《司马光》教案(15篇)02-20

司马光教案(15篇)02-20

司马光教案15篇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