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2-01 09:29:30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实用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教案【实用10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用阅读资料和观察的方法来研究四季对动、植物的影响。

  2、能坚持较长时期的观察季节变化对动物、植物的影响。

  科学知识

  1.知道四季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认识四季变化对动物、植物行为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用阅读资料和观察的方法来研究四季对动、植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

  不同季节里的动物、植物的图片资料。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呢?板书:一年四季

  2、展示一年四季变化的图片。提问:说一说下面图片各是什么季节?

  3、谈一谈你印象中的春夏秋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4、教师板书一年四季的主要特征。

  二、新授:

  (一)四季对我们的影响——学习合理安排作息

  1、春夏秋冬四季都有各自鲜明的特征,四季的变化影响着我们人类的活动。请看我们学校各个季节的作息时间表。

  2、出示学校的作息时间对照表。(要将四个季节的作息时间表综合为一让学生观察)

  3、你发现各个季节的安排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4、你觉得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合理吗?为什么?

  (二)、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动物的行为和植物的形态也会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改变,我们知道些什么呢?小组里说一说。

  2.PPT出示蜜蜂的四季变化图,总结一年四季蜜蜂在做什么。讨论: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有这样的变化呢?(梅花鹿、雷鸟等)

  3、提问何为动物冬眠?(动物冬眠,是适应不良环境的一种方法。动物冬眠期间,不吃也不动。呼吸次数减少,体温也下降。所消耗的营养物质也相对减少。)

  4、你知道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吗?

  冬眠的动物:蝙蝠、蛇、刺猬、乌龟等

  迁移住的`地方:大雁、燕子

  加厚自己皮毛或羽毛:兔子、鹿、狐狸、乌鸦、麻雀等

  储存食物:松鼠、蜜蜂、蚂蚁等

  产卵过冬:螳螂、蝗虫等

  躲在安全的地方过冬:苍蝇和蚊子

  5.PPT出示银杏等植物的四季变化图。体会四季对植物的影响。

  百花齐放的春天、郁郁葱葱的夏季、硕果累累的秋季、万物萧瑟的冬季。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可真不小,让我们留心观察,发现更多动植物随季节变化的秘密吧。

  (三)做一做。

  1、下列现象与四季变化有关的有:

  猫捉老鼠 青蛙、蛇冬眠 工人工作

  日落而息 鸟吃虫子 大雁南飞 春耕秋收

  2、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有不同的状况,一般来讲:百花齐放是( ),快速生长是( ),硕果累累是( ),植物休眠是( )。

  3、连线。

  春季 荷花

  夏季 梅花

  秋季 迎春花

  冬季 菊花

  (四)布置学生课外观察,做好纪录(可图文结合)。

  (五)小结。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尝试说出人类健康面临的挑战

  2、了解癌症的病因和预防措施,了解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几种传染病。

  3、了解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的知识。

  4、举例说出生物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5、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理解学习生物科学需要正确的方法。

  6、学习科学家经典实验,体会实验设计的原则。

  7、尝试像科学家一样的实验,了解研究生命科学的程序。

  8、学习显微镜的使用,体会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

  【教学重点】

  1、基因治疗。

  2、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3、学习显微镜的使用,体会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

  【教学难点】

  1、基因治疗。

  2、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教学媒体】

  PPT课件。

  【教学方法】

  启发、诱思、讲解和讨论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疑问

  (1)人类社会现在面临哪些问题?(学生答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

  (2)人类健康面临哪些挑战?

  二、结合以往知识回答:

  (1)人类面临着粮食、人口、环境、资源和能源、健康等问题

  (2)人类健康面临着各种疾病的威胁,有癌症、心血管疾病、传染病、心理疾病。

  三、观察讨论、探究新知

  一、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健康问题。

  1.提供信息资料

  (1)20世纪70年代癌症死亡人数每年70万,90年代114万,21世纪初150万每年。

  (2)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1世纪全球80多亿人,将有1亿人死于癌症,癌症将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2.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癌症对人类的威胁。请结合以下问题,阅读书本P2的内容。

  (1)哪些因素会导致癌症的发生?

  (2)事实1中发病率上升较快的有哪些?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3)为什么农村发病率上升比城市的高的多?

  (4)事实2归纳的癌症发病率上升原因有哪些?结合事实分析癌症的预防措施。

  分析、讨论,表达见解:

  (1)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都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2)发病率上升较快的是肺癌和肝癌,肺癌的原因是吸烟、环境污染,肝癌的原因是不健康的饮食、压力大、劳累。

  (3)可能是农村环境污染加剧、化工厂、健康知识少、防癌意识淡薄……

  (4)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人口老龄化、吸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缺乏体育锻炼。预防措施主要是禁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三分之一的发病率,还有三分之一可以通过早期诊断得到有效治疗。21教育网

  3.进一步说明知识,与生活联系

  (1)生物因素是病毒等,侵入人体导致组织发生肿块等;物理因素主要是各种辐射;化学因素有烟中的烟碱、尼古丁,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一些化学药品。

  (2)讨论题3的原因可能还有农村原来的发病人数少,这两年增长的`人数比起原有基数比例就显得大。

  二、传染病的危害

  1.指导阅读P3第一段,回答:

  为什么传染病的发病率也很高?

  回忆旧知识,回答:因为传染病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多样,容易被忽视。

  2.要求观察表1-1回答:

  (1)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分别是什么?

  (2)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学生回答:(1)发病率最高的是病毒性肝炎,死亡率最高的是狂犬病。(2)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多。狂犬病的潜伏期长,易被忽视。

  3.进一步提问:

  你了解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吗?你知道怎样预防传染病吗?

  分析、各抒己见

  预防抓住三个方面: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三、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1.指导阅读书本3页,讨论问题:

  (1)基因诊断具有什么优点?可用于哪些疾病的诊断?

  (2)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基因治疗有几种途径?

  阅读、分析、归纳:

  (1)优点是快速、灵敏、简便,可以用于遗传病、肿瘤、传染病诊断。

  (2)一是采用转基因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患者的受体细胞中,体外培养使其增殖,然后输回患者体内;一是将目的基因通过载体直接送入人体内受体细胞中。

  (3)有两种,体外途径和体内途径。

  2.结合图1-1,分析基因治疗的两种途径

  3.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前景

  学生阅读

  结合实际应用反馈

  ①基因治疗有和途径。

  ②目的基因具有的作用。

  ③目的基因通过导入患者的受体细胞。

  ④基因治疗需要将目的基因送入患者体内。据图比较基因治疗的体内途径和体外途径,指出目的基因送入患者体内的不同之处是:。

  思考回答

  ①体内途径、体外途径②治疗③受体

  ④体外途径是在体外培养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形成重组受体细胞并增殖,然后输入患者体内,体内途径是通过载体把目的基因直接导入人体

  四、像科学家一样实验:科学实验

  1.提供信息资料:

  书本第5页“边做边学”

  ①该实验中可能会用到哪些实验用具?

  ②实验步骤

  ③你预测一下,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可能是哪种生物?

  ④你了解书本介绍的几种生物吗?

  (教师简单介绍书本上的四种常见浮游生物)

  ⑤该实验中,你觉得哪一项要求不容易达到?

  阅读,回答问题:

  ①实验中可能要用到的器具有量筒,温度计,pH试纸,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烧杯等。

  ②每组用量筒量取10mL池塘水,并用温度计、pH试纸测量水的温度和酸碱度;用滴管吸取1滴池塘水,制作临时玻片标本;分别用显微镜的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临时玻片标本,描述观察结果;仔细观察并客观记录各种生物的数量及形态结构特征。

  ③浮游生物

  ④单细胞生物

  ⑤“仔细观察并客观记录各种生物的数量及形态结构特征”要求较高,所以教师根据资料补充。

  引导探索:

  2.池塘中的生命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学生分析、讨论,表达见解:

  池塘中的生命会受到温度、酸碱度、有机物含量、阳光等多种因素影响。

  反馈练习:练习册相应习题

  【教学后记】本课是高一新生入校后的首堂生物课。在进入正式教学内容前,应先简介一下高中生物学科的模块组成及学习要求,勉励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1世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认识到建立事物的模型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2.了解地球仪的一些主要标识,知道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纬线;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线;知道利用经纬网能够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3.通过对地球仪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团结协作精神。

  4.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5.学会制作简易地球仪,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演示用大地球仪一个,学生每小组观察用小地球仪一个。

  2. 关于地球仪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的故事片和观赏介绍地球仪种类的图片。

  3. 制作地球仪的材料:乒乓球、彩笔、细铁丝、钻孔用的铁锥等。

  4.演示用的篮球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狂风暴雨的夜晚,波涛汹涌的海面被阵阵闪电撕碎。在狂风巨浪中喘息的豪华巨轮被翻天巨浪吞噬。倾斜不定的船舱内一片狼籍。船长拼命地呼救:“帝国号遇险,我是帝国号,请求支援,我们的位置是……”。国际救援总部内-片忙碌的身影,墙上喇叭里传来船长嘶哑的声音:“东经102°,南纬38°,请求支援,请求支援”。救援工作人员迅速围在一个大型地球仪前,通过一番熟练地描点画线后果断地说:“它们位于南半球A国附近的海域,立即命令A国救援部队马上行动!”(上述故事情节也可以由教师口述,学生倾听。)

  教师提问:救援部队怎样迅速地判断出“帝国号”的位置?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地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地球仪

  二、介绍模型,了解功用。

  1.了解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

  我们生活的地球实在是太大了,尽管我们的脑海里有地球的模样,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是很难一下看到它的全貌的,为了认识和研究地球,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比例缩小若干倍后,制成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借助地球仪这个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了解地球的一些知识。

  2.了解地球仪的种类及简单结构。

  教师提问:大家见过的地球仪是什么样的?它有哪些种类?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自由发言。教师播放搜集的地球仪种类的图片,并适当介绍地球仪的种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学习地球仪的组成。(对于地球仪种类的介绍,也可以由教师直接口述。)

  三、观察模型,探求新知。

  1.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分组观察地球仪,大家有哪些发现?将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看哪个组的发现最多。在观察的同时,还可以看看文中的小资料。

  学生观察、交流,并做好记录。教师巡查,及时地提示观察内容,给学生以帮助。

  2.小组汇报交流,学生自由发言。

  (有的学生看到了陆地和海洋,还有许多国家;有的学生看到上面有洲界线和国界线;有的学生看到了南北回归线、南极圈、北极圈;有的学生还提出问题,不明白为什么地球仪的轴是倾斜的;有的学生看到地球上密布着经线和纬线;有的学生看到北极点在海洋之中,而南极点却在陆地上;有的学生看到了中国的形状象一只雄鸡;有的学生看到了大片的沙漠;有的学生观察到有的.国家很大,有的国家却找不到……)

  (上述学生的发言是凌乱的,也有一些是不准确的,教师要有选择地板书。板书时,尽量将有联系的名词分类写,为后面的梳理做好铺垫。)

  3.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地球仪的主要标识。

  同学们有很多发现,有必要进行梳理。

  (演示讲解,并适时地将板书归类整理)

  ⑴ 篮球不绕轴转动,就会在地上乱滚,而地球仪是绕地轴运动的,始终自西向东绕地轴转动。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轴。地轴与地球有两个交点即南极和北极。

  ⑵ 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即赤道。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其中,北半球有两条特殊的纬线:北回归线、北极圈,在南半球,有两条相对应的纬线:南回归线、南极圈。

  ⑶ 在地球仪上,还有许多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弧线,叫经线。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为使英、法等国和非洲大陆上的各国同属一个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东经160°和西经20°为界。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⑷ 地球仪上还有图例,表示陆地、海洋、国家位置、洲界等

  ⑸ 经线和纬线构成了经纬网,利用经纬网能够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四、简单制作,巩固知识。

  1.教师提出要求:学习了地球仪的一些主要标识,同学们的头脑中一定有了大致的轮廓,请同学们用手中的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地球仪。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制作?

  2.学生自由发言,然后看课后的制作提示。

  3.学生动手制作,并让学生展示、介绍自己做的简易地球仪。

  五、课后延伸,深化拓展。

  关于地球仪的知识还有很多,我们今天只是认识、了解了一些主要的标识。请同学们课后再找一找,看谁还有新的发现。

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通过日常的学习活动,中班下学期的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图形,并且很乐意在区域活动时利用积木或平面图形拼搭各种各样的物品。但是,我在仔细观察后发现,幼儿思维的创造性比较欠缺。在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依据绘本《干变万化》(网络上有视频资料)设计了这一活动,希望能引导幼儿巩固对基本图形的认识,开拓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环节设计上,我力图体现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思路。

  在活动的第一环节,我首先向幼儿介绍故事的两位主人公――红红和蓝蓝,之所以取这样的名字,是考虑到幼儿平日游戏所用的积木通常都会有鲜艳的颜色,用红红代表小女孩,蓝蓝代表小男孩,简单且形象,易于记忆。接着,我提出“红红和蓝蓝会用积木做点什么呢”这样开放性的问题,以利于幼儿在了解故事内容前充分发挥想象力。此后,我出示各种形状的积木,引导幼儿将其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形状建立联系,为幼儿利用积木变出各种东西奠定基础。

  在活动的第二环节,我首先帮助幼儿理解“千变万化”的含义,使幼儿能在后面的操作活动中利用积木进行各种形式的“变化”“创造”。此后,我主要用图片呈现情境,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根据图片提供的情境推测故事内容并完整表达,同时通过追问了解幼儿相关的`生活经验。在幼儿表达的基础上,我在动画片段的辅助下完整讲述故事内容,以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在活动的第三环节,我在幼儿了解一些积木变换形式的基础上,让幼儿动手操作,借助情境进行想象拼搭,并尝试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

  目标:

  1。乐于根据图片内容推测故事情节,并完整表达。

  2。感知不同形状的组合变化,体验探索事物“干变万化”的快乐。

  准备:

  1。幼儿有拼搭积木的经验。

  2。幻灯片,积木(幼儿每人一份)。

  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我请来了两位朋友:红红和蓝蓝,他们来自积木王国。在积木王国里,任何东西都是用各种各样的积木变出来的。让我们去看看吧!

  师(呈现各种形状的积木):你看到了什么形状的积木?

  师: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跟它们是很像的?

  师(小结):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跟这些积木的形状很像。

  二、看看说说

  师:把不同形状的积木合在一起还能变出更多的东西呢。红红和蓝蓝今天要带着大家一起玩一个名叫“干变万化”的游戏。

  师:什么叫“千变万化”?

  师:一种东西能够变化出很多很多样子,数都数不过来,这就叫“千变万化”。

  1。变房子。

  师:红红和蓝蓝会把这些积木合在一起变出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表达。)

  师:原来他们用积木变出了一幢房子。看一看,房子是怎么变出来的。(引导幼儿发现房子的不同部分分别是用什么形状的积木“变”出来的。)

  师(小结):红红和蓝蓝把各种各样的积木合在一起变出了一栋房子。仔细看一看,三角形积木变成了屋顶,拱形积木变成了门窗……真好看啊!

  2。变消防车。

  师: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房子着火了,怎么办?(鼓励幼儿大胆表述生活经验。)

  师:红红和蓝蓝会用积木变出什么来灭火呢?

  师:红红和蓝蓝用积木变出了什么?像不像?哪里像?

  师(小结):红红和蓝蓝把不同形状的积木合在一起变出了消防车。长方形积木变成梯子,半圆形积木变成车灯和方向盘……哗啦啦,消防车里的水很快就把大火扑灭了。

  3。变轮船。

  师:仔细看看,发生什么事情了?

  师:猜猜红红和蓝蓝又会把积木变成什么呢?

  师:你知道红红和蓝蓝把积木变成了什么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小结):消防车里流出的水越来越多,都涨大水了。红红和蓝蓝立刻用积木变出了大轮船。长方形积木变成桅杆,半圆形积木变成椅子……有了大轮船,水再多也不怕了。

  三、尝试操作

  师:开着大轮船到了岸边,红红和蓝蓝还想到更远的地方去,他们需要交通工具,你有办法帮帮他们吗?今天,我也给你们准备了各种各样形状的积木,请你先想一想,可以变什么交通工具,然后看一看哪些形状合在一起可以变出你想要的交通工具。抓紧时间动手试一试,过一会儿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你变的交通工具,好吗?(幼儿操作。)

  四、交流、分享

  师:谁愿意来介绍你用积木变出了什么交通工具?

  师:大家来说说变得像不像?哪里像?

  师:这是大家用不同形状的积木组合在一起变成的交通工具,有这么多哦。你们喜欢吗?你最喜欢哪一个?你能猜出朋友变的是什么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小结):原来,不同的积木可以干变万化,有的转个方向可以变,有的连在一起可以变,有的换个位置可以变。到底能变出多少东西呢,数也数不清。红红和蓝蓝看到你们变出这么多交通工具,别提有多高兴了!他们说:谢谢小朋友。

  延伸活动:

  师:有了交通工具,红红和蓝蓝又要出发了。他们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这些积木还能变出什么来呢?等会儿你们再去区角里试试看好吗?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进程常常有可能离开教案所预想的情况,因此教师不能死扣教案,把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压下去。以下是“托班科学教案”,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让幼儿知道阴天是怎么回事。

  明白水蒸气如何才能蒸发。

  活动准备

  利用自然天气情况

  活动过程

  一、幼儿的疑问,引出活动。

  幼儿:老师外面为什么变得那么黑啊?

  师:因为外面阴天了啊!

  幼儿:老师外面为什么会阴天啊?

  师:这个你们就不知道了吧!老师讲给你们听。

  二、教师讲解,阴天的形成。

  师:阴天是自然现象。阴天前当地高空气压降低,而地表面气压在升高。水蒸气蒸发升至半空遇冷而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形成云。

  幼儿:自然现象是什么意思?

  师:就是自然的形成,我们泼在外面的水,被热热的太阳晒到慢慢的蒸发到空中……

  幼儿:哦!就像我们洗干净的'手帕,晾在外湿湿的,被太阳晒干了,手帕的水也蒸发了。

  师:你们理解的很好哦!

  三、小结

  师:你们这回知道为什么会阴天了吧!就用刚才所学的,我来提问下你们好不好?

  幼儿:好!

  活动结束

科学教案 篇6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折叠小人”活动中能够有所发现,提出问题。

  2.能够从琴纳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启发,知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解答的过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科学是什么。

  2.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教学准备:

  插图、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学生接触科学的第一课,对“科学”这一概念不能够深刻理解,只能获得表面意义上的理解,所以本课一开始用“当你听到‘科学’这个词时,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来激发学生去思考。凭已有经验,学生会把科学和科学家联系起来,和自己无关。教师这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来谈谈自己亲身的体验,学生很容易说出:由于好奇才做出这些事,这恰恰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课后应布置学生搜集更多科学家的研究故事,让学生从这些科学家的研究中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本课谈科学是什么,应从外延上谈,而不是从内涵上去灌输,教学中不可要求学生谈什么是科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2、提问: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 )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科学是什么。

  (1)、讨论“什么是科学?”

  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看课本第2页插图,开阔一下视野。

  (3)、提问:图上的人在做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插图的内容,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说明。

  (4)、谈话: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你有没有做过下面这些小朋友做的`事情?(看书中图片)想一想,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 (学生交流)

  (5)、师生小结: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1)、可采取放录音故事、老师讲故事、学生自己阅读等不同方法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

  (2)、提问: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琴纳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医生。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他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

  (3)、正因为有了这个新发现,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问题?此后,他又分别做了些什么事情?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提出问题——寻找可能的原因——做试验证明——试验成功了。

  (5)、你能按照上面的提示,复述一遍琴纳的故事吗?学生复述故事。

  (6)、搜集资料,找出其他科学家在研究活动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理解科学是什么。

  (1)、教师讲解并演示活动方法,学生尝试操作。

  (2)、要求学生边做边观察,然后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

  (4)、提问:有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回答,若没有学生能说出来,教师作简单介绍)

  三、全课总结:

  1、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告诉我们科学究竟是什么吗?

  2、学生分组交流,并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的想法。

  3、总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意识到不同材料有不同性质。

  2、运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一些常见材料。

  3、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教学重点:

  认识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教学难点:

  区分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纸可以做成书本,木头可以加工成桌椅,金属可以制造成轮船……物品都是用材料做成的。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常见材料。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点评:从生活中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学质疑。

  1、出示自学提示:

  (1)识别教室里的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2)区别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分析一些常见物品(P42)分别是由哪几种材料做成的?分别是天然材料还是人造材料?为什么选用这种材料?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质疑,确立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和还想进一步知道的问题。教师提出教学目标。 (点评:以生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明确课堂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常见材料可以怎样分类?按什么标准来分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之间有什么关系?

  2、讨论研究:身边的一些物品(以球鞋为例)分别由几种材料,什么材料做成的?人们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来做这些物品?

  (点评:通过小组讨论,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四、交流汇报。

  1、全班汇报:常见材料的分类、分类标准及相互关系。

  2、身边哪些物品是由天然材料做成的?哪些物品是由人造材料做成的?

  3、全班汇报:球鞋由几种材料,什么材料做成的?人们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来做这些物品?

  4、选择一件由两种以上材料制作的物品,说说分别是什么材料?这种材料有什么特点?

  (点评:关注了课堂的生成,注重了学生的充分展示,有效达成了课堂教学目标。)

  五、点拨总结。

  1、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学习收获。

  2、教师点拨:根据材料的来源将材料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人造材料来源于天然材料,一件物品由多种材料做成,是因为不同材料有不同性质。

  (点评:让学生课堂总结,巩固了课堂所学。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明晰地掌握。)

  六、拓展延伸。

  1、谈话:除了一些常见材料 外,现在已经有了许多新型材料。你们了解哪些新型材料?(学生交流)

  2、提供有关“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超导材料、新型金属”等新材料资料供学生阅读、研究。

  3、提问:关于材料,你还能提出哪些自己能研究的问题?

  (点评:通过有效拓展,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整课教学案,充分体现了课改精神,能有效指导教学。)

  板书设计:

  1、常见材料天然材料

  按材料的来源分类

  人造材料

  人造材料来源于天然材料。

  不同材料有不同性质。 {

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思路:

  幼儿的一些无意举动,让他们突然发现:镜子能够反射光。在随后与幼儿的交谈中我发现,由于镜子是生活中使用率很高的日常用品,所以,幼儿往往会产生片面的了解,镜子就是照照而已,别无用处。基于幼儿的原有经验、兴趣及需求,我决定支持他们继续探究镜子。

  因此,活动设计就从镜子的用途开始,让幼儿回忆镜子的用途,然后通过“找一找”的游戏,使幼儿逐步感受“镜子可以反光,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将其摆放在各个需要的地方,使其发挥功用,为人类服务”。

  游戏“找一找”是让幼儿在不转身的情况下,从镜子中观察身后的玩具。由于受到游戏规则的限制,幼儿需要不断地调整镜子的角度与方向,从镜子中观察身后的情况。游戏开始前,教师先以游戏者的身份,亲历了整个游戏过程,完整、清晰地了解幼儿游戏时可能会碰到的问题以及游戏带给幼儿的启发。由于教师有了亲身体验,所以能发现:要摆弄手上的镜子去观察身后的玩具,其实是有难度的;而且,用镜子照自己的正后方要比照自己的左后方和右后方更难:因此,需要有明显的层次结构来支持幼儿玩游戏“找一找”。由此,设计时我牢牢把握幼儿的学习难点,帮助幼儿层层梳理和归纳,使游戏顺利开展。

  活动目标:

  1.了解镜子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体验镜子为生活带来的方便。

  2.在“找一找”的游戏中,尝试通过改变镜子的摆放位置,观察身后的景象。

  活动准备

  PPT、镜子、玩具。

  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镜子

  1.关键问题:你家里有镜子吗?镜子摆放在什么地方?它有什么用处?

  2.小结:每个家庭都有镜子,镜子是我们生活中普通但又非常有用的.生活用品。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充分感受镜子在生活中的用处。】

  二、玩游戏:找一找

  【设计意图:从“用镜子观察自己”到“用镜子观察自己身后的玩具”,虽然只是移动一下镜子,但这个跨度对于幼儿来说是个挑战。而且,用镜子观察自己的正后方要比观察左后方和右后方更难。因此,游戏“找一找”需要有明显的层次结构,以支持幼儿的学习过程。】

  (一)第一次游戏

  1.游戏玩法:利用镜子找到“雪娃娃”和“溜冰娃娃”。但是,只可以使用镜子,要想办法从镜子里找到这两个玩具。

  2.游戏规则:

  (1)不能转身,也不能回头,只能借用手中的镜子。

  (2)在规定的时间内,谁能从镜子里找到玩具“雪娃娃”和“溜冰娃娃”,谁就获胜。

  3.幼儿在规定时间内游戏。

  【设计意图:第一次游戏的目的是让幼儿初步感受镜子除了可以照自己,还可以从镜子里观察自己身后的物品。因此,游戏前教师要告诉幼儿:游戏中会出现两个玩具及玩具的名称,并将玩具摆放在便于幼儿观察到的左后方和右后方。在激发幼儿游戏欲望的同时,鼓励幼儿能够带着目的进行游戏。初次操作,幼儿还是会按照原来的习惯使用镜子,为了能从镜子里观察到身后的玩具,他们会下意识地移动自己的身体或是移动镜子。这时,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各种观察方法,解读幼儿行为背后的各种想法,通过与幼儿的互动,促进幼儿的探究行为。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关注座位比较偏的幼儿,适时给予他们一些帮助,因为他们的观察可能会难度稍大些。】

  4.关键提问:

  (1)你们从镜子里找到这两个玩具了吗?它们分别在哪里?

  (2)你们用了什么方法找到这两个玩具的?

  5.小结:虽然我们不能回头看,但我们可以左右移动手中的镜子,通过镜子来观察我们身后的玩具。

  【设计意图:通过关键提问与小结,帮助幼儿梳理游戏中所获得的一些关键经验,使幼儿发现,原来我们可以利用镜子观察身后的景象。】

  (二)第二次游戏

  1.游戏玩法:幼儿身后摆放六个玩具,运用第一次游戏的玩法,想办法从镜子里找到这六个玩具,并分别记住它们的方位。

  (这里教师需要鼓励幼儿运用先前的好方法来进行第二次游戏,使幼儿能不断地巩固、积累新经验。)

  2.游戏规则:

  (1)不能转身,也不能回头,只能借用手中的镜子。

  (2)在规定的时间内,能从镜子里找到全部六个玩具,就算获胜。

  3.关键提问:

  (1)在你们身后有哪六个玩具?它们分别在哪里?

  (2)要从镜子里找到这六个玩具,你们用了哪些方法?使用的方法一样吗?

  4.小结:身后玩具摆放的位置不同,手中的镜子也要随之改变方向,不仅可以左右移动,还可以上下移动,这样才能看到摆放在我们身后不同方位的玩具。

  【设计意图:第二次游戏是第一次游戏的递进,帮助幼儿再次巩固建立新经验,使幼儿了解,想要从镜子里观察自己身后的玩具需要运用一些方法。因此,这次玩具的摆放数量可以从原先的两个增加到六个;摆放的位置,也可有所调整,不仅有左后方、右后方,还可增加较难观察到的正后方。第二次游戏的关键提问与小结重点在于帮助幼儿梳理与总结寻找的方法,特别需要交流的是,如何观察自己正后方的玩具,让幼儿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感悟。】

  三、有用的镜子

  1.关键提问:

  生活中你们会运用刚才的方法来使用镜子吗?

  2.播放录像“汽车上的后视镜”。

  【设计意图:录像的内容是专门针对前面的游戏而摄制的,凸显车上的三面后视镜及其功用,使幼儿感悟到可以运用先前建立的相关经验来理解与解释安装后视镜的重要作用及其使用方法。】

  3.关键提问:

  (1)哪一个是“后视镜”,它有什么用处?

  (2)汽车上为什么要安装三面“后视镜”?

  【设计意图:三面“后视镜”安装的位置不一样,所能看到的对象也不相同。观看录像时,教师要鼓励幼儿与先前的游戏建立相应的联系,加深幼儿对先前概念的理解。】

  4.小结:改变镜子的摆放位置,能够让我们看到更多的东西。人们就是利用镜子的这个本领,将它们安装在我们需要的地方,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活动延伸

  我们使用的镜子始终摆放在我们的面前,如果这面镜子摆放在我们的上面或是下面,镜子中又会出现怎样的景象呢?

科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2、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

  过程与方法

  1、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

  2、观察磁铁形状,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磁铁的用途,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2、乐于表达和交流。

  3、激发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交流、整理关于磁铁的知识。

  【教学难点】知道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

  【教学准备】各种各样的磁铁、塑料小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宝刀传说。(课件图片出示)古代的侠客不光武功高强,而且常常有好的兵器。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从青铜兵器到铁制兵器,越来越结实,但是也有了一类特殊的兵器。就一把普通式样的刀,看上去没什么特别的,却说是“宝刀”。原来,其他的兵器不敢轻易靠上它,一靠上它兵器就会被它吸住,力气小的人往往会让兵器脱手。撒暗器的也不管用,那些铁制的暗器还没伤到人,只要用宝刀在面前挥舞几圈,暗器就被它全部吸住了。难怪被侠客们称为“宝刀”!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吗?

  2、听完了宝刀的传说,我想小朋友们的心里一定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吧?呵呵!不着急,再看看老师的遥控小车吧!

  3、演示遥控小车:把一块磁铁用纸包上放在塑料小车上,把一根条形磁铁包装成指挥棒状,手拿“指挥棒”靠近小车,吸引或排斥着小车前进和倒退。小车怎么会听我的指挥?

  4、怪事还真多,你能猜猜其中的`奥秘吗?学生猜测、交流、讨论。

  二、我们对磁铁的了解:

  1、在我们周围,很多物体上也都使用了磁铁。我们知道磁铁的哪些事情,是怎么知道的?

  2、请以小组为单位,在记录纸(我们知道的磁铁)上画出或者写出对磁铁的了解吧!再想想怎样把小组知道的有关磁铁的事情介绍给全班小朋友。一会儿我们开个小小交流会,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多,介绍的好。

  3、小小交流会:我们知道的磁铁。

  (1)、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以“磁铁”为中心用网状图形式记录在黑板上。

  (2)、评比得出最佳表现组。

  三、利用网状图,整理磁铁知识:

  1、形状

  (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课件图片出示)

  (2)、这么多不同形状的磁铁,怎么进行交流介绍呢?为了方便,人们就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了。你能给这些磁铁取个名字吗?(凡取的名有道理的都给予肯定,但注意最后统一到通用称呼上来:蹄形、条形、环形磁铁等。)

  (3)、为什么磁铁要做成这么多的形状?

  2、用途

  (1)、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

  (2)、磁铁在这些地方有什么作用?

  (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图片出示,或补充介绍或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3、性质

  (1)、我们知道磁铁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是怎么知道的呢?

  (2)、我们能把这些性质记录下来吗?学生在记录纸(我们所了解的磁铁性质)上写下自己所知道的磁铁的性质。

  (3)、交流汇报。

  四、总结延伸:

  1、回顾宝刀传说和遥控小车,利用磁铁还可以做什么有趣的小游戏呢?自己课后去设计设计哦!

  2、对于磁铁,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科学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在玩中发现身边的科学,并尝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幼儿对探索的兴趣,积累探索的方法。

  在“转动的陀螺”活动中,我们重视让幼儿获得直接的操作体验,引导幼儿在比较和分析中发现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如,第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回忆、交流生活中的转动,教师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发现转动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引起幼儿对转动这一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玩陀螺的愿望。第二个环节是让幼儿借助教师提供的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操作和交流,调动幼儿的已有认知经验,激活幼儿的思维,从而使他们发现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第三个环节是活动延伸,因为影响陀螺转动的因素有许多,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只可能发现其中的几个因素。教师的提问能激发幼儿再探索的愿望,拓展幼儿的思维。

  目标:

  1.对物体转动变化感兴趣,探索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

  2.尝试在探索和比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准备:

  1.直径6厘米左右的红色塑料圆片(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在塑料片的中心处打一个小洞,刚好适合牙签通过。

  2.直径6厘米左右的黄色塑料圆片(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在塑料片的偏离中心处打一个小洞,刚好适合牙签通过。

  3.牙签(数量为幼儿人数的2~3倍),棉签,纸盒,吸管,记录纸,笔。

  4.打印汉字“转动”。

  过程:

  一、回忆、交流生活中的转动现象

  1.出示汉字“转动”,引出话题。

  师:今天玩游戏前我先考考大家,这两个是什么字?

  师:看到“转动”两个字,让你想到了什么?生活中有哪些转动的现象?这些转动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2.教师总结要素,帮助幼儿梳理搜集到的信息。

  师:我们发现生活中有许多转动现象,这些转动有的会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比如电风扇、洗衣机、微波炉;有的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比如陀螺玩具、故事磁带、锦江游乐园大转盘等。

  3.承上启下,引出任务。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玩会转动的陀螺,不过今天的陀螺不是从商店里买来的,而是要我们自己做的。

  二、自主探索。发现影响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

  (一)自由探索

  1.教师介绍材料,交代任务。

  师:这里有许多牙签,还有红色和黄色的塑料片。请你尝试用这两片塑料片制作两个陀螺,比一比自己制作的两个陀螺在转动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想一想让哪个陀螺参加转动比赛。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发现黄色陀螺比较难转,红色陀螺比较容易转。

  3.交流、分享,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牙签在红、黄陀螺上的位置不一样。

  师:你想用哪个陀螺参加转动比赛?你们为什么都选择红色的陀螺来参加比赛呢?

  辅助性问题:

  (1)红色陀螺塑料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黄色陀螺塑料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

  (2)牙签插在塑料片的中心和插在塑料片的旁边做出来的两个陀螺在转动时有什么不一样?

  4.教师总结要素:原来陀螺的转动和牙签插在塑料片上的位置有关系。

  (二)转动比赛

  1.师:大家都选择了红色的陀螺来参加比赛,现在请你找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谁做的陀螺转得稳。

  2.幼儿找同伴进行比赛,教师观察指导,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你的陀螺比他的陀螺转得稳(或不稳)?

  3.师:现在你们陀螺上的牙签都插在塑料片的中心,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转得稳,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转得不稳呢?

  (帮助幼儿发现有的陀螺的塑料片插在牙签的上方,有的陀螺的塑料片插在牙签的下方,大家在转动陀螺时用力方法也不一样。)

  辅助性问题:

  (1)看看比赛的两个小朋友的陀螺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幼儿发现一个小朋友的陀螺的塑料片插在牙签中间,塑料片离桌面远:一个小朋友的陀螺的塑料片插在牙签下方,离桌面近。)

  [page_break]

  (2)为什么同样一个陀螺有时转得稳,有时转得不稳呢?

  4.教师总结要素:原来陀螺的转动和塑料片在牙签上的位置有关系,也和转动的方法有关系。

  延伸活动:

  师:今天我们在做陀螺、玩陀螺时发现了这么多关于陀螺转动的秘密。这里还有纸盒和吸管,它们能变成陀螺玩具吗?有什么办法让这些陀螺转得更稳呢?我们可以到活动区去探索,相信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_大班科学教案07-01

有关科学教案02-06

科学教案模板03-25

关于科学教案02-20

大班科学教案:魔术圈_大班科学教案07-13

大班科学教案:顽皮的影子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雨的秘密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我与水_大班科学教案07-01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蝌蚪_中班科学教案07-01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常见的蔬菜_中班科学教案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