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社会活动教案

社会活动教案

时间:2024-07-13 08:47:53 教案 我要投稿

社会活动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社会活动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社会活动教案

社会活动教案1

  学习目标

  .知道火警演习要注意的事项。

  .辨认应急路线,学习在危急的情况下安全逃生的方法。

  活动准备

  .火警警报声。

  .让幼儿搜集防火和火灾逃生的图片或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集体

  1.播放火灾警报声,请幼儿猜猜这是什么声音,并说说它的作用。(警报声表示可能有火灾发生,提醒人们要尽快逃离现场。)

  2.请幼儿介绍自己搜集到的图片或资料,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平时应该怎样防火?(不要玩火、电器使用后要关掉。)

  .发生火灾时,要注意什么事项?(要保持镇定、用湿毛巾掩

  住口鼻、立刻离开火警现场、不要乘坐电梯。)

  3.引导幼儿认识幼儿园里的应急逃生路线及要注意的事项。

  4.与幼儿进行火警演习。火灾警报声响起,请幼儿跟着老师,有秩序地沿着应急路线,到达安全的'地方集合。

  5.火警演习结束后,请幼儿分享刚才的心情。

  活动评价

  .能说出发生火灾时应注意的事项。

  .能遵从老师的指挥进行火警演习。

  .能与同伴合作进行角色扮演。

社会活动教案2

  设计思路:

  随着幼儿进入中班,对观察和探究生活中的标志开始感兴趣,因此在活动内容上选择了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标志,采用了幽默、风趣的动画故事,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交通标志的作用,初步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风趣、幽默的故事中感受交通标志的作用大,初步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2、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

  3、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知道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并能设计一些简单的标志。

  [活动重点]

  感受交通标志的作用大。

  [活动难点]

  幼儿自己设计有用的标志。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可带幼儿到马路、十字路口处寻找和观察各种交通标志。

  2、请家长协助幼儿收集有关交通知识的资料。

  3、幻灯:常见的交通标志、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

  4、彩笔、纸。

  [活动过程]

  一、 动画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

  1、通过幻灯,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小兔子的家,引出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

  2、以兔子先生散步时遇见的标志为主线,启发幼儿大胆想象,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引导幼儿回顾兔子先生散步遇见的标志,并向幼儿介绍标志的`含义。

  二、认识一些常见交通标志及其重要性。

  1、出示红绿灯标志、人行横道标志,引导幼儿说出名称及作用。

  2、启发幼儿讨论还见过哪些交通标志?

  3、引导幼儿讨论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三、 幼儿自主设计有用的交通标志。

  鼓励幼儿自己设计或与同伴合作设计有用的标志。

  四、分享活动:幼儿把自己设计的标志讲给大家听。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标志。(安全标志、环保标志等)

社会活动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妈妈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

  2、懂得换位思考,能用简单的语言说说怎样关心爸爸妈妈。

  3、感受爸爸、妈妈对长辈的关爱,萌发热爱爸爸妈妈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了解爸爸妈妈为自己做了哪些事情,为长辈做了哪些事。

  2、爱心小卡片、爱心树。

  3、公益广告《帮妈妈洗脚》、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书《爱心树》,谈话导入。师:我们看过《爱心树》这本书,书中说“是谁陪着这个小男孩长大的呀?”(苹果树)师:是的,苹果树陪着这个小男孩长大,并且为他付出了自己果实、树干,一切能给这个小男孩的。师:那我们小朋友呢,是谁陪着你长大的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师:那你的爸爸妈妈是谁陪着他们长大的呢?(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二)了解并感受爸爸妈妈怎样照顾长辈。

  1、出示图片“妈妈帮奶奶洗脚”

  (1)师:在这张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吗?幼儿自由回答。师小结:妈妈在给奶奶洗脚,这画面看起来很温馨,很感人。

  (2)师:那妈妈为什么要给奶奶洗脚呢?师:妈妈慢慢长大,奶奶就会慢慢……(老去,变老),他们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幼:(头发都白了,背也弯了,路也走不稳了……)

  (3)请幼儿一起学一学老人走路的动作,感受老人腿脚不好带来得各种不方便。师小结:在妈妈小时候,大人为自己付出了很多,奶奶年级大了,做事情很吃力,需要子女的关心和照顾。

  (4)教师提供相关照片,感受大人对长辈的关心。师:请你来说说爸爸、妈妈是怎样照顾爷爷、奶奶?幼:(给他们敲背;看到老人拎着东西多陪陪他们;要是他们生病了,带他们去医院;搀着他们一起散步……)教师小结:在生活中,妈妈、爸爸关心、照顾着长辈,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爱。

  2、迁移经验,回忆生活中爸爸妈妈为我们的付出。

  师: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不但要照顾老人,还要照顾我们小朋友。

  (1)幼儿先自由地说一说爸爸妈妈为我们做的事情,再结合ppt图片看一看爸爸妈妈还为我们做了哪些事情。

  (2)师:看到爸爸妈妈为我们做了那么多事,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吗?(爸爸妈妈我爱你们,你们辛苦了)

  (3)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爸爸妈妈要为我们做这么多事吗?总结:因为爸爸妈妈爱我们,我们是他们的.宝贝,他们希望我们健康快乐地长大

  换位思考,说说怎样照顾老去的爸爸妈妈。

  (1)完整观看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师:虽然我们现在还小,但是我们也可以为爸爸、妈妈做许多的事情,你想为他们做一件什么事情呢?(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2)个别幼儿讲述师小结:是呀,我们在慢慢长大,爸爸妈妈却在慢慢的变老,我们要学着好好照顾爸爸妈妈,搀着他们的手,陪他们慢慢地变老!

  (三)画心愿。

  1、出示爱心树,师:你想帮妈妈、爸爸做些什么,要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大家画在爱心小卡片上,我们也来做一棵爱心树送给他们。

  2、把自己的感想画在爱心卡片上,跟大家说一说,并贴到爱心树上。

社会活动教案4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由于刚刚适应幼儿园生活,情绪、常规等方面还不是特别稳定,因此我们尝试在班上开展了玩色活动,以这种有趣的游戏吸引幼儿注意,帮助幼儿分散不良情绪。同时,我们发现班上幼儿无论男孩女孩大都喜欢小汽车,当提起小汽车的话题时,他们立刻回忆起自己快乐的生活经验,在开动玩具汽车时也是在大臂的带动下愉快地上坡下坡、拐弯、直行等,这种身体上的快乐进一步带给幼儿心理上的愉悦感,使幼儿转移和缓解了焦虑情绪,起到情绪宣泄转移的作用。因此,我们把玩色和玩汽车结合起来,尝试开喂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索车轮表面的纹理,尝试用波浪线、折线等线条装饰车。

  2、能将宽纸条粘贴成圈,体验制作车轮的快乐。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几种常见的汽车轮胎图片,具有不同纹理车轮的大玩具若干。

  2、空白的宽纸条、各色油画棒、胶水。

  3、幼儿用书第一册P24——25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汽车玩具。

  二、基本部分

  1、观察轮胎(请幼儿从家中带来自己喜欢的,轮胎稍大的玩具汽车。)

  师:好玩的玩具汽车,为什么可以走动呢?引导幼儿知道每辆车都有车轮。

  师:拿起你的玩具汽车,看看车轮上面都有什么?它们像什么?引导幼儿用眼睛观察车轮的纹理,认识上面的波浪线和折线。

  2、欣赏宽纸车轮

  师:我是圆圆的车轮,骨碌骨碌我会滚。教师出示用空白的宽纸条粘贴成圈的车轮作品向幼儿展示,放在桌面用嘴吹气使车轮滚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这样的车轮好看吗?让幼儿认识到这样的车轮还需要我们用色彩和纹理装饰。

  教师介绍车轮的制作方法。空白的宽纸带使用各色油画棒涂画底色,再用其它颜色涂画纹理,最后用胶水粘接成圈。这样,一个好看的车轮就做好了。

  3、制作车轮

  师:这两个轮胎有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幼儿认识:波浪线和折线。分别教幼儿辨别它们的不同,波浪线是弯弯曲曲上上下下,折线是直线上上下下。再带领幼儿随着老师的手势来模仿练习绘画的方法。

  教师事先将各组的绘画材料有序分发,幼儿开始绘画。教师提醒幼儿注意颜色的搭配,如:红色的底色上用黑色绘画纹理,黄色的底色用蓝色绘画纹理;纸张竖着,纹理就要横着画。并将提前完成绘画的作品供大家一览,为个别有困难的同伴做提示和参考。

  教师协助幼儿粘接宽纸车轮,引导幼儿将胶水涂抹后,再用手指轻轻捏住压实。

  4、玩宽纸车轮

  幼儿手拿自己绘画和粘接的宽纸车轮与同伴分享,相互表述车轮的纹理图案:波浪线或者折线,说说哪种颜色的搭配最明显、最好看。将宽纸车轮放在桌面用嘴吹气,让五颜六色的车轮滚动起来。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将幼儿制作的车轮装饰在主题版面,各种颜色的小车轮组合成一个大车轮,让幼儿在大小变化的立体感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小司机”,运用游戏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活动开始,先和幼儿一起玩开汽车的模仿游戏,在体验开汽车的手臂上下、绕环等动作后,再让幼儿为汽车蘸上不同颜色的“汽油”,在纸上开汽车,并设计生动有趣的开场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情绪基础。

  同时,小班幼儿虽然年龄较小,但仍需要掌握一些简单的美术技能,而这些美术技能正是幼儿在边做边玩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的。这个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开心之余再进行创作,小车轮蘸上不同色彩的颜料,在报纸上滚一滚,留下不同线条美丽的痕迹,幼儿不但愉快地感受了直线、曲线、波浪线等基本线条的特点,而且对美术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社会活动教案5

  活动提示:

  家是孩子们最熟悉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孩子们最亲近的人,通过活动,让孩子进一步熟悉自己的家,了解自己的家人,了解自己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体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自己的爱和关心。引发幼儿关心家人的情感,感受家庭的温暖与美好,激发幼儿热爱家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懂得家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爱护。

  2、感受家庭的温暖与美好,激发幼儿热爱家的情感。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短文《我们是一家》《我爱我家》歌曲磁带,各种手工材料和绘画材料。

  活动过程:

  1、听歌曲《我爱我家》导入,提问:小朋友,你爱你的家吗?你爱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吗?他们爱你吗?------幼儿自由回答。

  过渡:有个小朋友已经告诉我们了,我们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2、欣赏短文,老师诵读短文,引导幼儿欣赏。

  3、谈话:

  ①、老师引导幼儿组讨论自己有家庭成员,以及其职业和每天做的事情,问:小朋友们,你的家里都有谁?他们每天都做什么?幼儿自由和同伴们说一说,老师来回指导,引导幼儿围绕主题进行谈话。

  ②、老师引导幼儿园集体谈话,请幼儿用日常谈话方式在大家面前说一说自己对家人的感情。

  提问:小朋友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怎么爱你的?你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妈吗?你用什么方式表达你对他们的'爱?幼儿自由讨论,老师注意事项激发幼儿对家人爱的情感,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爱的表达方式,如:给爷爷奶奶捶背,给爸爸倒水,帮妈妈择菜等。

  ③、过渡:小朋友,我们今天就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制作一个小礼物来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吧!你可能画一幅画,折一只小动物,也可以捏一个小泥人等等。

  ④、手工制作:老师请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制成小礼物。

  活动建议:

  激发对家人爱的情感,并想到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可请幼儿表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动作,活跃课堂气氛。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采用欣赏班级照片和歌曲《大中国》,让幼儿逐步了解家的概念,大家庭是由一个一个小家庭组成的,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在学习儿歌中采用填空式加深幼儿对儿歌内容的理解,第一个环节我分三个等次让幼儿发挥自己的长处,这个环节我是从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安排的,这就体现了《纲要》中提到的个体差异中的水平发展的差异,能力倾向差异,学习方式的差异,原有经验差异。幼儿有了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心理特征,这样幼儿自然而然地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社会活动教案6

  活动来源:

  《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我园地处农村,但孩子对田园关注不多。为了让幼儿更多地接触大自然,我园开辟了一块种植区。去年冬天我班在种植地里播撒了蚕豆种子,小朋友终于有机会和蚕豆来个零距离约会了!浇水、施肥,经过几个月的照料后,我们终于迎来了收获的时刻!如何把蚕豆荚采摘下来,让幼儿在劳动的过程中体会收获的快乐?为此,我设计了《采摘蚕豆》教学活动。在第一次活动中,由于准备不太充分,幼儿在室外虽很兴奋,但没有什么收获。在第二次活动中,我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对幼儿进行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收到了效果,但没有很好地探索采摘蚕豆的方法。在第三次活动中,我把重点放在采摘蚕豆方法的探索上,给足幼儿思考和实践的空间和时间,让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享受到了自主观察与探索的乐趣,体验了劳动的快乐和成功。下面就请您和我一同走进我的三次《采摘蚕豆》活动。

  活动方案及建议:

  采摘蚕豆(第一研)

  活动目标:

  1、认识蚕豆,了解采摘蚕豆的方法。

  2、通过采摘蚕豆,锻炼幼儿手部肌肉。

  活动准备:

  蚕豆种植地、篮子、秤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我们种的蚕豆丰收了,今天我们一起去摘蚕豆,好吗?

  二、讨论采摘方法。

  1、幼儿用自己的方法采摘豆荚。

  2、交流方法。你是用什么方法摘豆荚的?

  3、仔细观察豆荚的颜色和形状。

  三、比赛摘蚕豆。

  1、现在我们就来比赛摘豆荚,我们要摘饱满的、颗粒大的,用什么方法呢?

  2、开始比赛。

  3、交流。摘得多和快的那一组用的什么方法,并了解哪组方法最省力。

  建议:

  1、目标制定要正确,应力求突出重点。在方案的第一条目标中提到“认识蚕豆”,这个目标其实在平时的观察中已经达到了,不应作为本方案的目标。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应是探索采摘蚕豆的方法。

  2、环节设计要合理。本次教学活动由导入——认识蚕豆荚——讨论采摘蚕豆的方法——实践——比赛等环节组成。其中观察豆荚的样子、有几仓以及剥豆这一环节可以省略,这样可以把多出来的时间放到探索采摘蚕豆的方法上。

  3、探索方法的过程教师应以引导为主,做好引导者和支持者,而不是直接告诉其结果,要把问题抛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探索和思考。既然是一个探索活动,也可以探索装豆荚的容器。

  4、室外的采摘教学活动对教师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是一种考验,教师要善于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同时要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根据教研组老师的建议我又重新制定了目标,对于环节的安排也推敲了一番,把重点放到探索采摘蚕豆的方法上。

  采摘蚕豆(第二研)

  活动目标:

  1、了解采摘蚕豆的方法,初步感知哪种方法既省力又快捷。

  2、乐于参加采摘蚕豆的活动,保持愉快的情绪,体验劳动的快乐和幸福。

  3、在老师的鼓励下大胆动手,培养手指的灵活协调能力,锻炼幼儿手部肌肉。

  活动准备:

  农民伯伯的蚕豆种植地、篮子、秤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种植区的蚕豆丰收了,今天我们一起去摘蚕豆,好吗?

  2、交流装蚕豆荚的工具。

  二、仔细观察。

  1、小朋友,看,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蚕豆。看一看,这里的豆荚怎么样啊?

  2、比较一株豆荚的不同。

  3、比较成熟的豆荚和不成熟的豆荚。(一看二摸三捏)

  4、剥开豆荚,具体感知成熟的蚕豆的样子。

  三、讨论方法。

  1、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自由采摘蚕豆。

  2、交流采摘蚕豆的方法。

  3、小结:向下扯的方法最省力。

  四、比赛摘蚕豆。

  1、第一次比赛。

  (1)幼儿用自己的方法采摘蚕豆。

  (2)讨论用什么办法判断哪一组摘得多。

  A、数一数。        B、秤称。

  (3)小结。为什么你们能摘得那么多呢?

  2、第二次比赛。

  3、小结。

  建议:

  1、目标定位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尽管教师给了幼儿自由探索的时间,让幼儿自己去做一做、说一说。但是时间还是应该多些,并且加以一定的引导,要记住老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活动中要随时关注每个孩子。如:哪种方法省力?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今天的劳动强度,没有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所以他们不认为哪种方法省力,而只是喜欢其中的一种方法。

  2、面面俱到不一定有效。该方案在教学环节和形式的安排上力图面面俱到,但不一定有效。很多幼儿只能地跟随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活动成了“幼儿搭台,教师唱戏”。如让幼儿自己探索哪种方法省力,老师过于强调探索,让幼儿一步步按她的要求做,显得太死板,幼儿没有一点自主权,这不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

  3、室外教学活动,教师要善于抓住细节,进行引导。如:钱泽文小朋友在第一次采摘豆荚时,不小心摔了一跤。(他是抓住豆荚用力往上扯的。)教师如能及时处理,询问原因,就会让幼儿明白什么样的`方法省力,什么样的方法费力。

  4、中班幼儿仍处于直觉行动性思维阶段,他们的认识活动基本上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教师对于孩子的回答要及时应接,更灵活一些,活动中还应该给幼儿提高自由讨论的机会,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5、既然幼儿已探索出采摘蚕豆的方法,一次比赛就可以了,第二次比赛可以不要。

  有了前两次的教学实践,在教研组老师的指导下,我依旧把重点放在采摘方法的探索上,不过在探索的过程中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让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得到充分地发展。

  采摘蚕豆(第三研)

  活动目标:

  1、了解蚕豆摘的方法,初步感知哪种方法既省力又快捷。

  2、乐于参加采摘蚕豆的活动,保持愉快的情绪,体验劳动的快乐和幸福。

  3、在老师的鼓励下大胆动手,培养手指的灵活协调能力,锻炼幼儿手部肌肉。

  活动准备:

  农民伯伯的蚕豆种植地、篮子、秤、塑料袋、桶、盆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农民伯伯的蚕豆丰收了,今天我们一起去帮他们摘蚕豆,好吗?

  2、蚕豆摘好了,要用什么来盛呢?昨天老师让你们自己带工具的,带了吗?拿出来看看。(篮子、塑料袋、小桶……)是呀,有这么多容器可以装蚕豆,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篮子,我们一起去摘蚕豆。走吧!

  二、仔细观察。

  1、小朋友,看,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蚕豆。看一看,这里的豆荚怎么样啊?

  2、仔细看看这一株,这上面的豆荚有什么不一样呢?你发现了什么?

  3、现在我请两个小朋友分别摘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仔细看,这两个有什么不一样?

  4、轻轻地摸一摸,捏一捏,大的和小的有什么不一样?(大的豆荚硬硬的,小的豆荚软软的。)

  5、剥开豆荚,具体感知成熟的蚕豆的样子。

  三、讨论方法。

  1、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自由采摘蚕豆。

  2、交流采摘蚕豆的方法。你是用什么方法摘蚕豆的?

  (我是向上扯的;我是向下扯的;我的方法跟他们不一样,我是转豆荚的。)

  4、小结。

  (1)总结几种方法。第一种是往豆杆的头的方向拔的,我们叫向上扯;第二种是向豆杆的根方面扯的,我们叫向下扯;第三种是抓住豆荚转的。

  (2)幼儿亲身实践比较这三种方法哪种方法更省力更快。

  (3)现在你们说说哪一种方法,更省力更快,我们农民伯伯平时在劳动的时候要节省时间和力气,你说他们会选哪一种方法呢?

  (我觉得抓住豆荚转的方法好,有意思。我觉得向豆杆的根方向扯的比较省力也快。)

  四、比赛摘蚕豆。

  1、幼儿五人一小组,在老师规定的时间里比哪个组摘得多。

  2、交流哪组摘得多的方法。

  (1)目测。先目测一下,你觉得哪一组获胜?

  (2)数一数。我们再来数一数。用什么方法来数呢?十个十个地数。

  (3)秤称。其实,今天我们摘得不多,可以数。如果有很多的蚕豆,我们数也数不过来,用什么办法呢?对了我们可以用秤来称一称。

  (4)小结。为什么你们能摘得那么多呢?

  (我用往下扯的方法,很省力又快。有的是两个豆荚在一块,我就一下子摘两个,再多摘几个再放到篮子里,节省跑的时间。)

  3、小结。

  四、总结。

  1、今天我们摘了这么多的蚕豆荚,怎么运回去呢?

  幼儿1:我的篮子大,可以放很多蚕豆荚。

  幼儿2:我的塑料袋大,也可以放。

  幼儿3:塑料袋虽然大,可是豆荚那么重,估计要破。

  幼儿4:食堂奶奶有三轮车,我们可以把豆荚都装到蛇皮袋里放在三轮车上运回幼儿园。

  2、好,就用小朋友说的方法吧。今天我们一起摘了蚕豆,你们开心吗?你们想吃吗?现在我们就把这蚕豆拿到教室里剥蚕豆吧!

  教学反思:

  有效备课,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采摘蚕豆》一课三研教学反思

  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特别通过“一课三研”活动,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有效备课的重要性。

  一、备学生

  备课先备人。教学的对象和主体是学生,只有在对教学对象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设计出一堂有利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课。

  第一次教学时,由于未能充分考虑幼儿室外上课时的情况,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没有跟随老师。第二次教学前,我在班级对幼儿进行了常规训练,对于室外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及时告诉了幼儿,在教学是让幼儿自己探索哪种方法省力,过于强调探索,让幼儿一步步按我的要求做,显得太死板,幼儿没有一点自主权,这不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第三次教学时,由于有了前两次的经验教训,活动时,对幼儿的要求很明确,同时注意关注幼儿对教师问题的反应和积极性,及时引导幼儿。

  二、备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就是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它由教材、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具(含信息技术)等要素构成。教师要像剧本编导一样,通过一个—个的“场景”,将这些要素合理科学地编织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最优化的活动过程。我们虽然不能预测教学生成,但我们可以预设教学流程。流程设计好了,我们的课便成功了一半。

  第一次教学时,教学流程是这样的:谈话导入——观察豆荚——探索采摘方法——比赛采摘。由于重点没有放在探索采摘方法上,导致教学过程流于形式。在整改以后,重点放在了采摘方法的探索上,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探索的意识还不强,但大的框框不出问题,小细节多磨练几次,便能游刃有余。在第三次教学时,我成了幼儿探索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给了幼儿自由探索的时间,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做一做、说一说。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与幸福。

  三、备教学方法

  同样的教学内容如果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收到的效果也是两样的。因此,教学时我们也要注重备教学方法。

  如探索装蚕豆的容器时,在第一次教学时,没有引导幼儿去探索,直接给了幼儿篮子等容器。而在第二次教学时,我认识到应放手让幼儿去全程参与,让其自己选择容器,可也仅仅是走过场,容器太过单一,局限于篮子和盆两种容器。此时我意识到是我方法的引导出了问题。于是在第三次教学前我提前让幼儿自己从家里带。这一次在家长的配合下,容器非常丰富,出除了篮子和盆以外,还有塑料袋、水桶、汤盆、箱子甚至也有孩子带了酸奶瓶子。在具体的操作中,孩子们很快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了解到哪种容器更适于装蚕豆荚。

  如探索采摘蚕豆的方法时,第一次教学时,我没有让幼儿去感知和探索采摘的方法,而是直接灌输给他哪种方法最省力。由于孩子缺少了探索的过程,所以他无法与老师产生共鸣。在比赛时他还是用自己的方法采摘。第二次教学时,我给了幼儿探索的时间,并进行了适当的引导,但在方法的总结上不简练、到位,所以幼儿对其探索的结果还不太清楚。反思前两次的教学,教师要为幼儿探索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和帮助,保证他们的探索活动不偏离方向。为此,在第三次教学时,幼儿的探究是在我的引领下的探究,是幼儿的主动探究,从而探索出哪种方法最省力。

  一堂精彩的课,除了老师的临场发挥、机智应变之外,备课占了决定性的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肯下大力气去钻研,备幼儿、备教材、备教法、备教学生成……相信只要我们肯努力,课前积极进行有效备课,在一次又一次的磨课中,我们的课堂必将焕发生命的活力,我们的孩子将得到更好地发展,我们教师也能更快地成长,我们展示才华的舞台也必将无限宽广……

社会活动教案7

  活动目的:

  1、知道三月八日是妈妈、阿姨、奶奶们得节日。

  2、了解自己妈妈工作的辛苦,培养对妈妈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要求幼儿了解妈妈工作的情况,并准备一张妈妈的照片。

  2、提供幼儿做礼物的材料若干。

  活动步骤:

  1、介绍"三八"国际妇女节的来历,帮助幼儿了解"三八"妇女节,并提出相关的问题。

  1)"三八"节是谁的节日?

  2)在"三八"节来临之际,你想为像妈妈一样的人做些什么?

  2、介绍自己的妈妈。

  教师利用实物投影器,将自己母亲的照片展示给幼儿,并介绍自己的母亲。(妈妈的名字、妈妈的工作、妈妈对自己成长的关心等。)幼儿以组为单位,相互介绍自己的妈妈。然后,请不分幼儿向全班小朋友介绍。

  3、给妈妈、奶奶、教师做礼物。

  教师在活动区准备好各种材料,幼儿自由选择,做一件简单的.节日礼物,并学说一句像妈妈祝贺节日的话。如:"妈妈,祝您节日———————。"4、布置"妈妈,我爱你"展览。

  教师与幼儿一起将照片和礼物布置成展览,放学时请妈妈一同参观。

  活动建议:

  1、活动可以半日活动的形式开展。活动时可视幼儿的接受情况,让学唱一首爱妈妈的歌或学跳一个舞蹈,以增加内容。

  2、要求幼儿回家后,帮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小朋友对3月8日全世界妇女节有一个了解,在这样的一个节日给自己的妈妈选购自己想要送的健康礼物,来表达对妈妈辛苦养育之恩的报答和祝福,并且自己亲自参与其中。

社会活动教案8

  学习目标

  1.通过听故事和讨论,了解环境污染对动物的影响。

  2.讨论爱护公园环境的做法,培养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活动准备

  .活动1的鳄鱼贝贝手偶。

  .《救救地球》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2 - 6页。

  .录音机。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集体/小组

  1.出示鳄鱼贝贝手偶,告诉幼儿它搬进了新家——湿地公园,邀请幼儿来看看,在它的新家发生了什么事。

  2.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讲述故事《爱护大自然》:

  有一群鸟要寻找理想的家园,他们飞过很多地方,可是一直没有找到最合适的地方。红鸟说:“前面有一个很大的公园,环境好像很不错,我们就到那儿暂时住下来吧。”黄鸟说:“那儿是湿地公园。”斑点鸟兴奋地说:“我们找到理想的家园了!大家快点飞吧!”

  当他们来到公园时,却看见公园的动物们正在举行抗议活动。鳄鱼贝贝高举着抗议牌,大喊:“抗议人类在公园里吸烟,污染清新的空气。”小鸟也举着抗议牌说:“抗议人类到处乱扔塑料袋,弄脏了周围的环境。”长嘴鸟愤怒地说:“抗议人类在公园里大声喧哗,吓唬我们!”水鸭哭着说:“抗议人类在公园内随处扔垃圾,破坏我们的'居住环境。”鸟儿们摇摇头说:“看来这儿也不是我们的理想家园。”他们只好继续飞,到别处去寻找理想的家园。

  这时候,刚好有一群小朋友来到湿地公园参观,鳄鱼贝贝高举抗议牌,阻止他们进入,说:“这里是我们的家园,如果人类要来参观,就要爱护这里的环境。”小朋友们非常支持动物们的要求,说:“我们会爱护公园环境的。”贝贝问:“那你们要怎么做呢?”小朋友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动物们听了小朋友们的话都很高兴,特别欢迎小朋友们来参观。其实,动物们也很想和小朋友们做好朋友呢。

  3.与幼儿讨论:

  .鸟群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寻找什么?(理想的家园。)

  .他们发现了什么地方?(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的动物们正在做什么?(举行抗议活动。)

  .为什么他们要向人类提出抗议?(人类在公园里吸烟、到处

  扔塑料袋、大声喧哗和随处扔垃圾。)

  .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会对动物造成什么影响?(破坏动物的居住环境。)

  4.请幼儿分组讨论怎样做才可以保护湿地公园的环境,例如把垃圾扔进垃圾箱或带走、小声说话、爱护动物和植物、不要拍打玻璃等。

  5.请各组派代表报告讨论结果,老师可把幼儿的话录下来,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随时可以听。

  活动评价

  .专心听故事,能回答相关的问题。

  .积极参与讨论,能说出保护公园环境的方法。

社会活动教案9

  活动目标:

  1、能积极主动地在跳蚤市场的游戏与同伴交往,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买卖或交换活动。

  2、在游戏中,能够轮流,分享懂得谦让,并遵守市场中的游戏规则。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幼儿了解跳蚤市场,有初步买卖活动的经验

  2、跳蚤市场买卖视频

  3、每个幼儿2—5个货物、购物袋、钱3元。

  4、音乐《回家》

  活动过程:

  一、观看视频

  新闻里的跳蚤市场和大头儿子的跳蚤市场买卖方法有什么不同?

  二、跳蚤市场规则

  1、出示图片请幼儿判断那些事情是对的那些不对?

  2、介绍游戏方法

  三、市场游戏活动

  1、幼儿选择当卖家或买家。

  2、卖家10名,带好挂牌,摆放好物品准备营业。

  3、其余幼儿拿好自己的购物袋、钱和旧货开始活动。

  游戏中引导幼儿互相谦让,使用礼貌用语,有秩序进行购买或交换。

  4、卖家如卖完自己的货品,可以摘下挂牌,继续去逛旧货市场,其他有货的小朋友可以继续带上挂牌当小卖家。

  四、播放音乐《回家》结束活动

  幼儿收整好自己的物品和钱,离开旧货市场。

  活动反思:

  社会课程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基于这一点,我在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上也是综合的。通过教学培养孩子合理消费、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学习选购商品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在与生活联系的活动中体会成长的快乐。

社会活动教案10

  活动目标:

  1、了解别人说话时不认真听的后果。

  2、懂得别人说话时眼睛能看着对方,别人叫自己时能及时答应。

  活动准备:

  小兔头饰若干、各种食物图片(蛋糕、萝卜等)、 PPT视频、好习惯宝宝贴画。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听”故事提问导入:有只小兔子,差点被大灰狼吃掉了,为什么呢?请听故事《小兔乖乖》。

  二、基本部分

  1、安静听故事,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小兔子为什么会在妈妈怀里哭?

  教师总结:每次妈妈跟小兔子说话,小兔子都不认真听,总是说“我知道,我知道”,后来差点被大灰狼吃掉了。小朋友在听别人讲话时,一定要听完整,这样才能听懂别人讲话的内容。

  2、“看”动画提问导入:小朋友,平时爸爸妈妈跟我们说话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3、认真看动画,启发思考,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爸爸说话的时候宝宝在做什么?

  (2)妈妈告诉宝宝别人说话时应该怎样做?

  (3)宝宝哪里做错了?

  4、幼儿有疑问可再次观看动画,老师根据本班级幼儿共性特征及个体差异,对动画进行暂停或播放,结合剧情节点,在幼儿已有经验上进行选择性互动提问教学。

  教师总结:妈妈告诉我们用心听别人说话是一种礼貌行为,故事告诉我们,别人说话用心听,眼睛看着对方,是好孩子的表现。

  5、图谱演示

  教师出示两张图片并讲述图片故事,让幼儿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

  教师看图总结:当别人跟我们说话时,我们不能只在一旁玩,而要放下手里面的玩具,用心听别人说话,这样才是好孩子的表现。

  三、结束部分、游戏互动。

  游戏名称:《小兔小兔蹦蹦跳》

  游戏准备:小兔头饰若干、各种食物图片(蛋糕、萝卜等)

  游戏规则:1、听清楚教师在游戏中的'指令;

  2、摸到所指的东西才能跑回教师身边。

  游戏玩法:教师向幼儿发出儿歌口令:“小兔小兔蹦蹦跳,摸摸这,摸摸那,

  摸摸蛋糕跑回来!”幼儿向教师指令的食物跑去,摸一摸再跑回来。

  四、活动延伸

  (1)带领幼儿唱读《弟子规》经典: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2)引导幼儿多用心听长辈或同伴说话;

  (3)和家长联系,习惯养成延续至家庭中落实。

社会活动教案11

  一、设计意图:

  夏天到了。在夏季,小朋友们最喜欢吃冰棍。吃完冰棍后,冰棍棒该如何处理呢?

  一般,孩子们都将它随手丢弃。有一次,黄英宗和王泽仪在桌上摆弄玩耍冰棍棒,许多小朋友都过来围观,叽叽喳喳,好不热闹。我想:在大班幼儿已经学习过使用点状、线状、棍状材料进行拼贴制作的基础上,不妨引导幼儿用冰棍棒制作,不但有利于环境保护,变废为宝,还能促进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感受到:美就在我们身边。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选用长短各异,形状不同的冰棍棒进行制作,初步掌握”钉”、”粘”的制作方法。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以及对美的.感受力。

  3.培养幼儿与同伴的团结协作能力与互帮互助的精神。

  三、活动准备:

  1、用冰棍棒制作的玩具或饰品如:小扇子、小屏风、帆船、亭子、挂饰、摒画、小弹弓、栅栏、表演棍子木偶等等。

  2、各种洗净晒干的冰棍棒若干。

  3、辅助材料:乳胶、活动铆钉、小锤子、双面胶、彩色粘贴纸、颜料、皱纹纸、线绳、皮筋。

  四、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再过一个月,我们大班的小朋友就要毕业上小学了,幼儿园的每位老师都非常喜欢你们,舍不得你们走。为此,她们亲自做了小礼物送给你们。你们想看看吗?”

  2.引导幼儿观察范例:

  〈1〉、教师一一陈列小礼物,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想一想。

  〈2〉、教师小结:这些漂亮的小礼物都是用我们平时吃完的冰棍棒做成的。你们喜欢吗?

  3.师生共议制作方法(难点是“钉”和“粘”)

  〈1〉、以”小扇子”为例:用12根雪糕棒(扁形)按顺序排列,在一端钉一个小孔,用活动铆钉穿上,扎紧,然后把每根小棒涂上不同的颜色。注意钉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伤手。

  〈2〉、以”小吊饰”为例:用三条宽胶带粘在六根雪糕棒的背面,拼成一块小木板,再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图案,涂上颜色,最后上端挂好绳子,下端坠一个流苏。注意粘贴时不要留缝隙。

  4.幼儿制作:

  〈1〉、提出活动要求:分组制作,与同伴合作、分工,先商量用冰棍棒制作什么物品,然后找材料,最后制作。

  〈2〉、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的团结精神,赞许互帮互助的品质同时强调安全性。

  5.欣赏、评价作品:

  〈1〉、让幼儿自由欣赏同伴的作品。

  〈2〉、教师表扬有创造性和制作认真,仔细的幼儿。

  五、活动延伸:

  1、请幼儿将制作好的物品送给各班老师。

  2、让幼儿在美术活动区继续制作,玩耍冰棍棒,供游戏时使用。

社会活动教案12

  活动目标:

  知道家人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很辛苦。能用多种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并记录下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

  活动准备:

  图片,绘本,音乐,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以图片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妈妈大肚子的图片、孩子哭闹的图片、妈妈喂奶的图片、爸爸逗孩子开心的`图片等。

  2、提问:你们从图片上都看到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和想法,请你说一说。

  3、小结:家人养育我们非常辛苦,现在我们长大了,我们也要爱他们,回报他们,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幼儿讨论:我们长大了。

  提问:你今年几岁了?你觉得你长大了吗?那你可以做些什么?

  二、欣赏绘本《敬茶》,感受绘本里小朋友对家人的爱

  幼儿自由讨论:除了可以给家人敬茶,我们可以为家人做些什么?

  请幼儿来说一说,自己可以为家人做些什么?鼓励幼儿多说,但要说得实际,是自己这个年龄可以做到的。(如扫地、做清洁、泡脚、按摩等)

  三、填写记录表

  1、出示记录表,请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你想为家人做的事情。教师可简单示范一幅,不要求幼儿画得有多好,能形象表达出做的什么事情即可。

  2、播放音乐《感恩的心》,幼儿填写记录表。

  四、分享记录表

  请幼儿拿着自己的记录本给大家分享一下,说说自己能为家长做些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分享。

  活动延伸:

  要求幼儿按照自己的记录表,回家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社会活动教案13

  涉及领域:

  社会 健康

  活动目标:

  1、能在独木桥上大胆行走,会调节手臂动作保持平衡。

  2、知道往河里扔垃圾会污染河水,养成垃圾不乱扔的好习惯。

  3、活动中能开动脑筋会借助物体取物,并懂得相互谦让。

  活动准备:

  1、积木围成的“池塘”、平衡木、纸棒人手一根、小猫头饰、小鱼、纸球、易拉罐等物。

  2、学会歌曲《钓鱼》

  活动过程:

   一、幼儿戴上头饰入活动室,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春天到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池塘里肯定会有好多好多的小鱼,猫宝宝们我们一起去钓鱼吧。

  二、 学习走独木桥,培养大胆勇敢的精神。

  1、 师:哎呀,前面有三座独木桥当住了我们的路,要想钓鱼必须走过独木桥,你们干吗?

  2、师示范走独木桥,提醒幼儿注意要张开双臂保持平衡。

  3、 请幼儿走独木桥,提醒幼儿要相互谦让。

  三、知道乱扔垃圾的害处,教育幼儿不乱扔垃圾。

  1、师:我们终于走过了独木桥,我们一起来钓鱼吧!咦?池塘里怎么没有鱼呢?池塘里都是什么?

  2、鱼到哪儿去了呢?

  3、这些垃圾都是从哪儿来的?

  4、这些人做得对吗?为什么?

  5、 垃圾应该扔在哪儿?我们一起来把这些垃圾捡掉放在垃圾桶里好吗?(鼓励幼儿动脑筋,够不到的垃圾可以借助钓鱼竿取)

  四、带领幼儿钓鱼,体会美好环境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1、 猫宝宝们你们真能干,池塘里的垃圾一下全没了,我们一起看看小鱼回来了没有?

  2、 幼儿再次走过独木桥去钓鱼,提醒幼儿要相互谦让。

  3、 猫宝宝真棒,钓了那么多鱼,我们一起把小鱼拿回家。

  五、幼儿表演歌曲《钓鱼》,体会劳动后的'喜悦。

  六、 师:今天我们游戏时把池塘里的垃圾都捡干净了,但是平时生活中我们看到河里有垃圾可千万不能拣,我们还小会掉到河里去的,太危险了。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往河里扔垃圾。

社会活动教案14

  教学目标:

  1、感受环卫工人,园林工人,建筑工人让城市变得更漂亮。

  2、能积极参与活动并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3、愿意为美化城市做力所能及的事。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准备:

  ppT、城市美景图、神秘礼物、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悬念引入

  1、教师随欢快的音乐和幼儿打招呼,给大家带来神秘礼物,大家对礼物的兴趣与渴望。

  2、分发礼物,观察讨论。

  你的礼物是什么,你喜欢它吗?(播放滑稽背景音乐)通过这种落差,引发幼儿对清理垃圾的迫切需要。

  二、谁让城市变得美丽

  (一)走进环卫工人

  1、(出示堆满垃圾的`小区、街道图)你们手上的东西就是从这里捡来的,你喜欢这里吗?为什么?谁来把它打扫干净呢?

  2、出示环卫工人图,你见过他们吗?在哪见过?他们在干什么?

  3、(播放ppT)让我们走进环卫工人了解他们的工作。

  4、了解了环卫工人的工作后,你觉得他们怎么样?引发幼儿对环卫工人的尊重与喜爱。

  5、(出示多幅图片,观察讨论)环卫工人有哪些工作?

  (二)定义城市美容师

  正是有了这些环卫工人辛苦的劳动,我们的城市才能每天这样干净、整洁,让我们送给他们一个美丽的称号吧!(城市美容师)

  (三)谁也是城市美容师?

  1、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人也能称为城市美容师(观看建筑工人和园林工人的视频)。

  2、小结:原来,建筑工人能建出漂亮的房子;园林工人能种出美丽的花草;环卫工人能将城市街道变得干净、整洁,他们辛勤劳动装扮我们的城市,正是有了他们,我们的城市才会变得越来越漂亮。

  (四)我爱大丰城

  1、这些美丽的地方你认识吗?(出示城市美景图)是谁让它变得如此美丽?再次感受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城市美容师给城市带来的变化。

  2、赞一赞工作在各个战线上的城市美容师。

  三、倡导幼儿为美化城市做力所能及的事,从小争做小小城市美容师。

  1、讨论:我们小朋友能为美化城市做什么?

  2、游戏:YesorNo

  四、结束:走进生活

  你们都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小城市美容师了,老师之前送你们的礼物该怎么处理呢?对,让我们赶快行动吧!

  教学反思:

  通过活动孩子们知道了我们生活的小区、街道等都是有清洁工打扫干净的,他们的工作很辛苦,也很平凡,但却很伟大。懂得尊重环卫工人并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并学会从整理自己周边的环境卫生开始来养成个人讲卫生的好习惯!总的来说,幼儿对环卫工人、保洁工人的工作很了解,但对绿化工人的工作不是很了解。在看看讲讲的过程中,幼儿发言的面很广,兴致很高。

社会活动教案15

  幼儿行为基础

  在大自然中、我们的生活中无不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声音清脆响亮,有的声音低深沙哑,有的……。那些乒乒乓乓的声音在大人听来也许很平常,可在孩子的脑海中,也许就会描绘出一个个生动的形象,构思出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在声音的世界里,孩子们的想象创造会比从视觉上感知的更为广阔、丰富。

  《咚咚咚》这首诗通过摹声和动作的描绘,塑造了一些小动物的形象:“笃笃笃”“飞”的可能是啄木鸟……;“叮叮叮”“蹦”的可能是小兔子……,这些有趣的摹声能唤起孩子对有关声音经验的想象,在积极思维的同时进入诗歌的独特的想象和意境之中,并配以动作来表现诗歌。体验用不同方法表现诗歌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借助摹声,运用不同的动词和方位词理解、想象诗歌的内容。

  2、在理解诗歌内容和意境的基础上,尝试利用物件来发出摹声,并配以动作来表现诗歌。

  3、体验用不同方法表现诗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森林背景图,带有问号的图片。

  圆舞板、沙球、碰铃、木鱼等打击乐器。

  大鼓一面、音乐。

  活动过程

  教师行为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播放音乐,幼儿扮演各种动物角色,进入活动场地,初步接触常见动词。

  今天的森林多美呀!我们一起去玩一玩。

  2、创设情景,引起幼儿倾听、感受各种摹声

  听到这么好听的'音乐,树枝上、草丛中、小河里、黑洞里会有谁,好我们小朋友们仔细地听一听

  二、借助摹声,想象表达

  1、倾听各种声音,学习用指代的方法想象、表达。

  (教师在树叉间敲击木鱼)

  提问:

  (1)听,什么声音,你能学一学吗?

  (教师在树叉间出示小问号)

  在树叉间发出“笃笃笃”的声音,可能是谁呢?(从树叉间出示小问号)

  (2)草丛中又会发出什么声音呢?(教师在草丛中敲击小铃)

  “叮叮叮”又可能是谁呢?

  (3)小河里又发出声音来了,听一听是什么声音?(老师敲击圆舞板)可能会是谁呢?

  (4)呀!黑洞里还有一个小脑袋,它又发出什么声音?(师敲击沙球)它可能是谁呢?

  (5)这时森林里传来了什么声音(教师敲击大鼓,做到有轻而重)

  这“咚咚咚”的声音听起来感觉怎样?

  这“咚咚咚”的声音会是谁呢?

  2、创设情景,感知、理解、体验“笃笃笃”等躲藏时的速度,尝试用丰富的动词进行表达

  听到“咚咚咚”的声音,“笃笃笃”、“叮叮叮”“呱呱呱”“沙沙沙”一下子都不见了,什么叫“一下子”?

  (1)一下子“沙沙沙”不见了,到哪里去了?

  原来这嘿嘿的洞就是“沙沙沙”的家

  (2)我们一起来说说“呱呱呱”“叮叮叮”“笃笃笃”一下子去哪儿了?

  3、渲染气氛,体验经过时的紧张气氛

  大伙儿都蹲在看不见的地方,静悄悄的,目不转睛地看着,“咚咚咚”(教师敲鼓)越走越远。

  这一次的“咚咚咚”(演示)有什么变化?

  三、感受气氛,表现诗歌

  1、领会意境,学习合适的情绪和语言完整表达诗歌内容。

  呀好紧张呕,我们把森林里传来的声音一起来说一说。

  2、借助打击乐器,用语言与打击乐器相结合的方式表现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小乐器也想来说一说,拿着你们的的小乐器我们一起来说说《森林里的声音》

  (教师敲打鼓,幼儿敲小乐器)

  (小乐器想休息了,我们让它休息一下吧)

  “咚咚咚”越走越远了,森林里的声音可好听,可多了,我们快去告诉其它小动物们吧,让它们也出来尽情地玩一玩。

  幼儿行为

  幼儿听着音乐、扮演各种动物角色,进入活动场地。

  幼儿坐好,准备听乐器发出的声音

  幼儿模仿“笃笃笃”的声音

  幼儿想象、表述:

  可能是小鸟、猫头鹰……

  “叮叮叮”

  可能是小兔、小鸭、小熊……

  “呱呱呱”可能是青蛙

  “沙沙沙”可能是老鼠……

  “咚咚咚”

  越来越响、越来越近

  森林里的声音(常州地区)

  会是大灰狼、大老虎……

  “一下子”就是速度很快

  钻进黑洞里、滚、跑……

  幼儿用不同的动词进行表达

  越走越远、越来越轻

  幼儿学说诗歌

  幼儿边敲乐器边学说诗歌

  活动反思

  活动小结:

  诗歌参考文本:

  森林里传来了“咚—咚—咚”的声音,听见这声音,“笃笃笃”一下子□进了树枝间

  “叮叮叮”一下子□进了草丛里

  “呱呱呱”一下子□进了小河里

  “沙沙沙”一下子□进了黑洞中

  大伙儿都蹲在看不见的地方,静悄悄地,目不转睛地看着,“咚—咚—咚”越走越远。

【社会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04-01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06-05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02-28

社会活动教案中班03-26

幼儿社会活动教案07-02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06-18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04-16

小班社会活动的教案05-30

幼儿社会活动教案12-26

社会活动中班教案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