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制度>产品开发管理制度

产品开发管理制度

时间:2023-12-06 07:20:09 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产品开发管理制度

  现如今,人们运用到制度的场合不断增多,制度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分配功能。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制定制度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产品开发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产品开发管理制度

产品开发管理制度1

  产品开发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了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加强新产品开发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新产品定义

  本制度所称的新产品是指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方面比老产品有明显改进,显著提高了产品的性能或扩大了产品使用功能以及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的产品。

  第三条产品开发原则

  1、新产品要具有先进性、适用性、适销对路等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新产品要符合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方向,以及国家技术政策和技术装备政策要求

  3、新产品的设计要标准化。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四条组织管理

  为了加速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有效地进行系统管理,本企业特成立新产品开发委员会。新产品开发委员会由主任委员、执行秘书及委员构成。

  第五条委员人选

  主任委员由主管副总经理担任,执行秘书由行政部经理担任,其他委员依个案性质不同,由主任委员指派公司内现有人员担任。

  第六条委员职责

  1、主任委员。

  (1)负责新产品开发工作事宜。

  (2)负责召开并主持新产品开发会议。(3)负责指派其他委员。

  (4)负责拟定及呈报新产品全部投资及利润分析方案。

  2、执行秘书。

  (1)负责拟定开发时间规划和产品开发计划。(2)协助主任委员从事开发会议联络及记录。(3)协助主任委员追踪新产品开发工作。(4)负责提供新产品开发所需材料及物品。

  3、销售管理委员。

  (1)负责有关市场调查。

  (2)提出产品现有生产厂家及市场信息。(3)提出新产品未来市场需求潜力报告。

  (4)根据市场调查资料及成本分析资料,拟定销售价格,分析销售渠道及销售预测。

  (5)编制企划、广告费用预算。

  4、生产技术委员。

  (1)负责提供与新产品有关的设备、原物料。(2)负责新产品试制及生产包装设计技术问题。

  (3)负责新产品样品试验及品质检查。

  (4)提出新产品相关成本分析及生产能量、设备投资资料。

  5、税务委员。

  (1)提供新产品在税务上的有关资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是否属奖励投资项目。

  (3)营利事业所得税最低百分率。(4)配合税务部门办理各项手续。(5)其他有关税法问题。

  第三章编制计划

  第七条企业应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国内外市场需求以及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编制企业新产品开发计划。

  第八条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新产品,应优先纳入各级新产品开发计划(包括试制计划)。

  1、节约能源和原材料、出口创汇、防止环境污染的新产品。

  2、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基本实现国产化的新产品。

  3、符合国内外市场急需、应用量大的新产品。

  4、国内高新技术研究成果产业化的新产品。

  第九条申请列入省级新产品开发计划的项目,应提交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计划任务书,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查。

  第四章调查研究与分析

  第十条调查研究范围

  新产品可行性分析必须对产品的社会需求、市场占有率、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及资源效益等五个重要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及科学预测。

  第十一条调查研究

  1、调查国内市场和重要客户及国际重点市场的技术现状和改进要求。

  2、以位居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前三名的产品以及国际名牌产品为对象,调查同类产品的质量、价格及使用情况。

  3、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信息和专利,然后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

  第十二条可行性分析

  1、论证该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动向。

  2、论证市场动态及发展该产品所具备的技术优势。

  3、论证该产品发展所具备的资源条件和可行性(含物资、设备、能源等)。

  4、初步论证该技术的经济效益。

  5、撰写该产品批量投产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第五章开发、鉴定与投产

  第十三条新产品开发经过市场调研后,确定试制目标和实施方案,由产品开发部人员进行设计和试制。

  第十四条经过小批量试制考核、试销、稳定工艺、完善工装和检测等程序,制定产品标准后,才能大批量投产。

  第十五条国家级、省级新产品设计必须采用国际标准或采用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的标准。新产品定型投产前必须经标准化审查,未经审查不得投产。

  第十六条新产品必须进行样机(样品)鉴定,小批量试制,试销结束和正式投产前,必须进行定型或投产鉴定。专用性强或市场需求量不大的新产品,上述两种鉴定可合并进行。没有经过样机(样品)鉴定的新产品不得转入小批量试制。没有经过定型或投产鉴定的新产品,不得列入生产计划和投入生产。

  第十七条新产品样机(样品)鉴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符合试制计划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要求,有检测验证报告。

  2、有产品研制任务书或合同书、产品图纸、标准、研制报告等技术文件。

  3、有产品应用功能试验报告或客户试用证明。

  第十八条新产品定型或投产鉴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工艺稳定合理,具有正式投产必需的工艺流程、操作规范、工装、设备、检测手段及质量保证。

  2、符合标准化要求,试生产的产品质量合格。

  3、有试生产的技术文件,原始记录详细,数据可靠。

  4、技术指标先进,符合设计要求,试销客户反映良好。

  5、符合环保、安全、卫生等有关规定。

  第十九条新产品样机(样品)鉴定和定型、投产鉴定。

  由新产品开发委员会依据产品的具体情况决定鉴定形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鉴定形式。

  1、鉴定会。

  由企业新产品开发委员会邀请同行专家及主要客户对新产品进行审查、评价,并由参加鉴定的专家或首席专家做出结论。

  2、检测评价。

  由新产品开发委员会委托国家或地方授权的质量监督检测机构对新产品进行检测评价,提出检测报告和评价意见。

  3、客户验收。

  由客户对新产品进行验收并提出评价结论。

  第六章数据统计

  第二十条统计范围

  已投产销售(包括小批量试制、试销)的新产品,应纳入统计指标体系。

  第二十一条统计管理

  由产品部管理部负责统计组织及实施工作。第二十二条统计内容

  1、新产品投产(包括试生产)数及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数。

  2、新产品开发投资额,新产品销售额。

  3、产值、实现利润及上缴利税金额。

  4、新产品减免税金额。

  第二十三条统计时间

  本企业新产品统计跟踪年限为一年,从其试生产之日算起。

  第七章资金与税收

  第二十四条新产品开发资金来源

  1、科技三项费用(指国家为支持科技事业发展而设立的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和重大科研项目补助费)。

  2、科技开发贷款以及需要固定资产投资支持的技术改造贷款。

  3、企业利润留存中的生产发展基金和新产品试制基金。

  4、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基金按规定允许使用的部分。

  5、按国家规定范围分摊的生产成本,或经财政部门批准按销售收入一定比例从成本中提取的技术开发费用。

  6、属于企业的新产品(科研)项目,从企业自筹资金中按规定拨给经费。

  7、企业对外的技术转让费可作为开发新产品(科研)费用。

  8、按国家有关规定向社会集资。

  第二十五条新产品开发资金主要用于下列支出。

  1、新产品设计、研制及在设计、研制中购置所需仪器、仪表、专用设备。

  2、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引进样机样品以及实现自主研发。

  3、推广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产品开发课题研究。

  第二十六条新产品经费管理。

  新产品的试制经费按单项预算拨给,单列账户,专款专用。经费经主管副总审查、总经理批准后,由新产品开发委员会掌握、财务部监督,不准挪作他用。

  第八章奖励与惩罚

  第二十七条优秀产品开发奖。

  本企业设立优秀新产品开发奖,每年评比一次,对评选出的优秀新产品和在新产品开发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人员给予奖励。

  第二十八条对在新产品鉴定工作中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的,由各有关业务部门宣布其鉴定结果无效,并对直接责任者和有关领导予以行政处分。

  第九章技术资料管理

  第二十九条图纸和制图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企业标准。

  第三十条成套图册要按顺序编号,蓝图应与实物相符,工装图、产品图等编号应按已有的编号顺排。

  第三十一条产品图应按会签审批程序签字。总装图必须经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工艺工装图纸资料由工艺科编制和设计,全部底图应移交技术档案室签收归档。

  第三十二条验收前一个月应将图纸、资料送验收部门审阅。

  第三十三条技术资料的验收、汇总及管理由产品开发部负责。

  第十章证书管理

产品开发管理制度2

  一、调查研究与分析决策

  新产品的可行性分析是新产品开发中不可缺少的前期工作,必须在进行充分的技术和市场调查后,对产品的社会需求、市场占有率、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资源效益等五个方面进行科学预测及技术经济的分析论证。

  (一)调查研究:

  1.调查国内市场和重要用户以及国际重点市场同类产品的技术现状和改进要求;

  2.以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前三名以及国际名牌产品为对象,调查同类产品的质量、价格、市场及使用情况;

  3.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情报和专刊,然后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

  (二)可行性分析:

  1.论证该类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动向。

  2.论证市场动态及发展该产品具备的技术优势。

  3.论证发展该产品的资源条件的可行性。(含物资、设备、能源及外购外协件配套等)。

  (三)决策:

  1.制定产品发展规划:

  (1)企业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从企业产品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和技术改造方向、赶超目标以及企业现有条件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和可行性分析,制定企业产品发展规划。

  (2)由研究所提出草拟规划,经厂总师办初步审查,由总工程师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进行慎密

  的研究定稿后,报厂长批准,由计划科下达执行。

  2.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和赶超目标,为提高产品质量进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方面的应用研究:

  (1)开展产品寿命周期的研究,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预测企业的盈亏和生存,为企业提供产品发展的科学依据;

  (2)开展哪些对产品升级换代有决定意义的科学研究、基础件攻关、重大工艺改革、重大专用设备和测试仪器的研究;

  (3)开展哪些对提高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新材料研究;

  (4)科研规划由研究所提出草拟规划交总师办组织有关部门会审,经总工程师签字报厂长批准后,由计划科综合下达。

  二、产品设计管理

  产品设计是指从确定产品设计任务书起到确定产品结构为止的一系列技术工作的准备和管理,是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是产品生产过程的开始,必须严格遵循"三段设计"程序。

  (一)技术任务书:

  技术任务书是产品在初步设计阶段内,由设计部门向上级对计划任务书提出体现产品合理设计方案的改进性和推荐性意见的文件。经上级批准后,作为产品技术设计的依据。其目的在于正确地确定产品最佳总体设计方案、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工作原理、系统和主体结构,并由设计员负责编写(其中标准化综合要求会同标准化人员共同拟订),其编号内容和程序作如下规定:

  1.设计依据(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包括一个或数个内容):

  (1)部、省安排的重点任务:说明安排的内容及文件号;

  (2)国内外技术情报:在产品的性能和使用性方面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或产品品种方面填补国内"空白":

  (3)市场经济情报:在产品的形态、型式(新颖性)等方面满足用户要求,适应市场需要,具有竞争能力;

  (4)企业产品开发长远规划和年度技术组织措施计划,详述规划的有关内容,并说明现在进行设计时机上的必要性。

  2.产品用途及使用范围。

  3.对计划任务书提出有关修改和改进意见。

  4.基本参数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5.总体布局及主要部件结构叙述:用简略画法勾出产品基本外形,轮廊尺寸及主要部件的布局位置,并叙述主要部件的结构。

  6.产品工作原理及系统:用简略画法勾出产品的原理图、系统图,并加以说明。

  7.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分析比较:列出国内外同类型产品主要技术性能、规格、结构、特征一览表,并作详细的比较说明;

  8.标准化综合要求:

  (1)应符合产品系列标准和其它现行技术标准情况,列出应贯彻标准的目标与范围,提出贯彻标准的技术组织措施;

  (2)新产品预期达到的标准化系数:列出推荐采用的标准件,通用件清单,提出一定范围内的标准件,通用件系数指标;

  (3)对材料和元器件的标准化要求:列出推荐选用标准材料及外购元器件清单,提出一定范围内的材料标准化系数和外购件系数标准;

  (4)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标准化水平对比,提出新产品标准化要求;

  (5)预测标准化经济效果:分析采用标准件、通用件、外购件及贯彻材料标准和选用标准材料后预测的经济效果。

  9.关键技术解决办法及关键元器件,特殊材料资源分析;

  10.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运用价值工程,着重研究确定产品的合理性能(包括消除剩余功能)及通过不同结构原理和系统的比较分析,从中选出最佳方案;

  11.组织有关方面对新产品设计的方案进行(A评价),共同商定设计或改进的方案是否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2.叙述产品既满足用户需要,又适应本企业发展要求的情况。

  13.新产品设计试验,试用周期和经费估算。

  (二)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的目的,是在已批准的技术任务书的基础上,完成产品的主要计算和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1.完成设计过程中必须的试验研究(新原理结构、材料元件工艺的功能或模具试验),并写出试验研究大纲和研究试验报告。

  2.作出产品设计计算书(如对运动、刚度、强度、振动、热变形、电路、液气路、能量转换、能源效率等方面的计算、核算);

  3.画出产品总体尺寸图、产品主要零部件图,并校准;

  4.运用价值工程,对产品中造价高的、结构复杂的、体积笨重的、数量多的主要零部件的结构、材质精度等选择方案进行成本与功能关系的分析,并编制技术经济分析报告;

  5.绘出各种系统原理图(如传动、电气、液气路、联锁保护等系统);

  6.提出特殊元件、外购件、材料清单;

  7.对技术任务书的某些内容进行审查和修正;

  8.对产品进行可靠性、可维修性分析。

  (三)工作图设计:

  工作图设计的目的,是在技术设计的基础上完成供试制(生产)及随机出厂用的全部工作图样和设计文件。设计者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标准规程和指导性文件的规定,设计绘制各项产品工作图。

  1.绘制产品零件图、部件装配图和总装配图。

  (1)零件图:图样格式、视图、投影、比例、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表面处理、热处理要求及技术条件等应符合标准;

  (2)部件装配图:除保证图样规格外,包括装配、焊接、加工、检验的必要数据和技术要求;

  (3)总装配图:给出反映产品结构概况,组成部分的总图,总装加工和检验的技术要求,给出总体尺寸;

  2.产品零件、标准件明细表,外购件、外协件目录。

  3.产品技术条件包括:

  (1)技术要求

  (2)试验方法

  (3)检验规则

  (4)包装标志与储运

  4.编制试制鉴定大纲(参照ZH0001-83):

  试制鉴定大纲是样品及小批试制用必备技术文件。要求大纲具备:

  (1)能考核和考验样品(或小批产品)技术性能的可靠性、安全性,规定各种测试性能的标准方法及产品试验的要求和方法。

  (2)能考核样品在规定的极限情况下使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3)能提供分析产品核心功能指标的基本数据。

  (4)批试鉴定大纲还必须提出工艺、工装、设备、检测手段等与生产要求、质量保证、成本、安全、环保等相适应的要求。

  5.编写文件目录和图样目录。

  (1)文件目录包括:图样目录、明细表、通(借)用件、外购件、标准件汇总表、技术条件、使用说明书、合格证、装箱单、其它。

  (2)图样目录:总装配图、原理图和系统图、部件装配图、零件图、包装物图及包装图、安装图(只用于成套设备);

  6.包装设计图样及文件(含内、外包装及美术装潢和贴布纸等)。

  7.随机出厂图样及文件。

  8.产品广告宣传备样及文件。

  9.标准化审查报告:指产品工作图设计全部完成,工作图样和设计文件经标准化审查后,由标准化部门编写的文件,以便对新设计的产品在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方面作出总的评价,是产品鉴定的重要文件。标准化审查报告分样品试制标准化审查报告和小批试制标准化审查报告。

  三、新产品试制与鉴定管理

  (一)试制工作分两个阶段:

  新产品试制是在产品按科学程序完成"三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正式投入批量生产的前期工作,试制一般分为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两个阶段。

  样品试制是指根据设计图纸、工艺文件和少数必要的工装,由试制车间试制出一件(非标设备)或数十件(火花塞、电热塞、管壳等类产品)样品,然后按要求进行试验,借以考验产品结构、性能和设计图的工艺性,考核图样和设计文件的质量。此阶段以完全在研究所内进行。

  小批试制是在样品试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的主要目的是考核产品工艺性,验证全部工艺文件和工艺装备,并进一步校正和审验设计图纸。此阶段研究所为主,由工艺科负责工艺文件和工装设计,试制工作部分扩散到生产车间进行。

  在样品试制小批试制结束后,应分别对考核情况进行总结,并按ZH0001-83标准要求编制下列文件:

  1.试制总结;

  2.型式试验报告;

  3.试用(运行)报告

  (二)试制工作程序

  1.进行新产品概略工艺设计:根据新产品任务书,安排利用厂房、面积、设备、测试条件等设想和简略工艺路线;

  2.进行工艺分析:根据产品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作出材料改制,元件改装,选配复杂自制件加工等项工艺分析;

  3.产品工作图的工艺性审查;

  4.编制试制用工艺卡片:

  (1)工艺过程卡片(路线卡);

  (2)关键工序卡片(工序卡);

  (3)装配工艺过程卡(装配卡);

  (4)特殊工艺、专业工艺守则。

  5.根据产品试验的需要,设计必不可少的工装,参照样品试制工装系数为0.1~0.2,小批试帛工装系数为0.3~0.4的要求。本着经济可靠,保证产品质量要求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工装、通用工装、组合工装、简易工装、过渡工装(如低熔点合金模具)等。

  6.制定试制用材料消耗工艺定额和加工工时定额。

  7.零部件制造、总装配中应按质量保证计划,加强质量管理和信息反馈,并作好试制记录,编制新产品质量保证要求和文件。此项工作在批试阶段由全质办牵头组织工艺科、检验科进行。

  8.编写试制总结:着重总结图样和设计文件验证情况,以及在装配和调试中所反映出的有关产品结构、工艺及产品性能方面的问题及其解决过程,并附上各种反映技术内容的原始记录。该文件的内容及要求按ZH0001-83进行编写。样品试制总结由设计部门负责编制,供样品鉴定用,小批试制总结由工艺部门编写,供批试鉴定用。

  9.编写型式试验报告:是产品经全面性能试验后所编的文件,型式试验所进行的试验项目和方法按产品技术条件,试验程序,步骤和记录表格参照ZH0001-83试制鉴定大纲规定,并由检验科负责按ZH0001-83编制型式试验报告;

  10.编写试用(运行)报告:是产品在实际工作条件下进行试用试验后所编制的文件,试用(运行)试验项目和方法由技术条件规定,试验通常委托用户进行,其试验程序步骤和记录表格按ZH0001-83试制鉴定大纲规定,由研究所设计室负责编制。

  11.编制特种材料及外购、外协件定点定型报告,由研究所负责。

  (三)新产品鉴定原则与要求

  鉴定是对新产品从技术上、经济上作全面的评价,以确定是否可进入下阶段试制或正式投产,它是对社会、对用户和对国家负责,要求严肃认真和公正地进行。

  在完成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的全部工作后,按项目管理级别申请鉴定。

  鉴定分为样品试制后的样品鉴定和小批试制后的小批试制鉴定,不准超越阶段进行。属于已投入正式生产的产品的系列,规格、开发产品,经过批准,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鉴定可以合并进行,但必须具备两种鉴定所应有的技术文件,资料和条件不得草率马虎。

  1.按ZH0001-83鉴定大纲完成样品或小批试制产品的各项测试;

  2.按ZH0001-83鉴定大纲备齐完整成套的图样及设计文件要求;

  (1)鉴定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供鉴定委员会用成套资料;

  (2)正常生产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供产品定型后,正常投产时,制造、验收和管理用成套资料(产品应备晒40套,发设计、工艺、全质办、检验科、生产科、工具、装配、零件加工车间、总师办、存档)。

  (3)随产品出厂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随产品提交给用户的必备文件。

  3.组织技术鉴定,履行技术鉴定书签字手续,其技术鉴定的结论内容是:

  (1)样品鉴定结论内容:

  a.审查样品试制结果,设计结构和图样的合理性、工艺性,以及特种材料解决的可能性等,确定能否投入小批试制;

  b.明确样品应改进的事项,搞好试制评价(B评价)。

  (2)小批试制鉴定结论内容:

  a.审查产品的`可靠性,审查生产工艺、工装与产品测试设备,各种技术资料的完备与可靠程度,以及资源供应、外购外协件定点定型情况等,确定产品能否投入批量生产;

  b.明确产品制造应改进的事项,搞好产品生产工程评价(C评价)。

  各阶段应具备的技术文件及审批程序按产品图样、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的完整性及审批程序办理。

  (四)新产品试制经费:

  1.属于国家下达的新产品(科研)项目,由上级机关按照有关规定拨给经费;

  2.属于工厂的新产品(科研)计划项目,由工厂自筹资金按规定拨给经费;

  3.工厂对外的技术转让费用可作为开发新产品(科研)费用。

  4.新产品试制经费按单项预算拨给,单列帐户,实行专款专用。费用经总工程师审查,厂长批准后,由研究所掌握,财务科监督,不准挪作他用。

  (五)新产品证书的办理:

  1.新产品证书归口由总师办负责办理。

  2.研究所负责提供办理 证书的有关技术资料和文件。

  3.在新产品鉴定后一个月内,总师办负责办理完新产品证书的报批手续。

  四、新产品开发周期

  (一)对于简单产品,工厂已具有成熟制造和应用技术的产品以及由基型派生出来的变型产品,允许直接从技术设计或工作图设计开始,开发周期定为1~3个月。

  (二)从大专院校或有关科研设计机构移植过来的经过试验考验的产品,必须索取全部论证、设计和工艺(含工装)的技术资料,并应重新调查分析论证,对于这类产品,开发周期定为2~5个月。

  (三)属于老产品在性能和结构原理上有大的改变的研究以及新的类别产品的开发,开发周期一般规定为6~7个月,最长为一年(特别情况不得超过一年半时间),具体程序周期规定为:

  调研论证和决策周期:一般产品1个月;复杂产品1.5个月。

  产品设计周期(含技术任务书、技术设计和工作图设计):1~2个月

  工艺(含工装制造)周期:

  样试1~2个月(含样品鉴定)

  批试2~3.5个月

  产品鉴定和移交生产周期:1个月〖LM〗

  五、新产品成果评审与报批

  (一)新产品(科研)成果根据鉴定级别,按照国务院、国家科委有关科技成果与技术进步有关奖励条例和实施厂"关于技术改进与合理化建议管理办法"办理报审手续。

  (二)为节省开支,新产品(科研)成果评审会应尽量与新产品鉴定会合并进行。

  (三)成果报审手续必须在评审鉴定后一个月内办理完毕。

  (四)成果奖励分配方案由总师办与研究所共同商定后报总工程师批准执行。

  六、新产品移交投产的管理

  □ 总则

  1.新产品的开发都必须具有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建议书),由设计部门进行技术设计,工作图设计经批准、审核、会签后进行样试。样试图标记为"S",批试图标记为"A",批生产图标记为"B"。A和B的标记必须由总工程师组织召开会议确定。

  2.每一项新产品要力求结构可靠,技术先进,具有良好的工艺性。

  3.产品的主要参数、型式、尺寸、基本结构应采用国家标准或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标准,在充分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做到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4.每一项新产品都必须经过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后方可成批生产,样试和小批试制的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具有完整的试制和检测报告。部分新产品还必须具有运行报告。样试、批试均由总工程师主持召集有关单位进行鉴定,并确定投产后与否和下一步工作安排在同一系列中,个别工艺上变化很小的新品,经工艺部门同意,可以不进行批试,在样品试制后,直接办理成批投产的手续。

  5.新产品移交生产线由总师办组织,总工程师主持召开有设计、试制、计划、生产、技术、工艺、全质办、检查、标准化、技术档案、生产车间等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鉴定会,多方面听取意见,对新产品从技术、经济上作出评价,确认设计合理性,工艺规程、工艺装备没有问题后,提出是否可以正式移交生产线及移交时间的意见。

  6.批准移交生产线的新产品,必须有产品技术标准、工艺规程、产品装配图、零件图、工装图以及其他有关的技术资料。

  7.移交生产线的新产品必须填写"新产品移交生产线鉴定验收表",经各方签字。

  □ 技术资料验收

  1.图纸幅面和制图要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要求。

  2.成套图册编号要有序,蓝图与实物相符,工装图、产品图等编号应与已有的编号有连贯性。

  3.产品图应按会签审批程序签字。总装图必须经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工艺工装图纸资料由工艺科编制和设计,全部底图应移交技术档案室签收归档。

  4.验收前一个月应将图纸、资料送验收部门审阅。

  5.技术资料的验收汇总归口管理由研究所负责。

【产品开发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产品开发合同02-18

产品开发合同15篇04-15

产品开发合同(15篇)04-16

开发建设管理制度02-16

开发项目管理制度12-22

技术开发合同产品技术开发合同11-12

产品开发合同大全(4篇)10-08

产品开发合同集合15篇04-20

开发公司的管理制度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