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制度>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时间:2024-01-10 07:24:42 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制度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门诊、急诊的医院感染管理

  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者,应到指定隔离诊室诊治,并及时消毒。

  传染科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肠道门诊必须设立专用厕所。

  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门诊大厅、候诊厅、走廊等区域每天至少用过氧乙酸熏蒸消毒一次,各诊疗室紫外线消毒每天1—2次。

  各诊室要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水龙头安装符合要求,诊疗区使用液体洗手液。诊治病人前后要及时洗手,防止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必须做到一级防护。

  门诊检验室、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按照检验科及手术室的管理制度执行。

  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均的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均。

  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要分开回收,收集容器要有明显的标识。感染性垃圾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才能回收。

  二、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安置病人时,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至少每周紫外线空气消毒一次;地面湿式清扫,遇有污染时立即消毒。

  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

  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应用浓度为500mg∕L的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每日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转院、出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传染病患者使用的便器每次用浓度为20xx㎎∕L有效氯消毒液或3℅漂白粉溶液浸泡30分钟。

  11、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须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12、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凉干,定期消毒。

  13、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运送。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装运;感染性垃圾置黄色塑料袋内,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14、传染病房应按传染病区要求设置。

  三、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

  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水龙头安装符合要求。

  医护人员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碘伏、酒精应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

  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塑料袋中,统一集中处理

  坚持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

  做好紫外线灯的使用管理工作,每2周用95℅的酒精擦拭灯管一次,定期监测紫外线强度,小于70 uw/cm2时立即更换,并做好使用监测记录。

  四、产房、母婴病房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产房、母婴病房、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应达到以下要求:

  产房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应与母婴病房和新生儿病房相临近,相对独立,便于管理。

  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无菌区内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清洁区内设置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污染区内设置更衣室、产妇接收区、污物间、卫生间、车辆转换处。

  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应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实施消毒隔离。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患病母婴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

  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乳头。哺乳用具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用后双消毒。

  婴儿用眼药水、扑粉、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患有皮肤化脓及其它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接触。

  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

  ⒑母婴出院后,床单元、保温箱等,应彻底清洗、消毒。

  五、ICU的医院感染管理

  ICU医院感染管理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应达到以下要求:

  1、布局合理,分治疗室和监护区。治疗室内设有流动洗手设施。

  病人的安置应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特殊感染病人应单独安置。诊疗护理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2、工作人员进入ICU要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认真洗手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

  4、注意病人各种留置管路的观察、局部护理和消毒,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5、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病人用物的消毒与管理。

  6、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探视者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与病人接触前要洗手。

  7、对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菌感染的病人,严格消毒隔离措施。

  六、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应达到以下要求:

  布局合理,设普通病人血液透析间、隔离病人血液透析间。治疗室、水处理室、储存室、办公室、更衣室、待诊室等分开设置。

  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制度。对血液透析机定期消毒,严格监测;透析器、管路应一次性使用。

  工作人员定期体检,操作时必须注意消毒隔离,加强个人防护,必要时注射乙肝疫苗。

  进入血液透析室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严格洗手。

  传染病患者固定床位,专机透析,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急诊病人应专机透析。

  对透析过程中出现发热反应的病人,及时进行血培养,查找感染源,采取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或有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

  七、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手术室内设有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

  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压力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备用刀片、剪刀等器具可采用小包装压力蒸汽灭菌。

  麻醉用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

  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必须湿式清扫,每周固定卫生日。

  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

  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毒,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11、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车上物品保持清洁。接送隔离病人的平车应专车专用,用后严格消毒。

  12、手术废弃物品须置黄色塑料袋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八、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严格执行卫健委(88)卫医字6号《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

  布局合理,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三区划分清楚,区域间有实际屏障;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制通过,不得逆行。天花板、墙壁、地面等应光滑、耐清洗,避免异物脱落。

  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前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应每月进行。

  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下送下收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

  对购入的原材料、消毒洗涤剂、设备、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等进行质量监督,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消毒供应室。

  对消毒剂的浓度、常水和精洗用水的质量进行监测;对自身工作环境的清洁程度和初洗、精洗、组装、灭菌等环节的工作质量有监控措施;对灭菌后成品的包装、外观及内在质量有监测措施。

  九、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布局合理,设器械清洗室和消毒室。每间诊室设置流动洗手设施,水龙头安装符合要求,使用液体洗手液。

  保持室内清洁,每天操作结束后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必要时配戴防护镜。

  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进行。

  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等)每人用后均应灭菌;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托盘等每人用后均应消毒。器械尽量采用物理灭菌法灭菌,如用化学灭菌剂,每日必须进行有效浓度的监测。

  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应使用中效以上消毒剂进行消毒。

  麻药应注明启用日期,启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现用现抽,尽量使用小包装。

  用后的敷料等医用垃圾置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十、内窥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布局合理,分设单独的诊疗室和清洗消毒室,清洗消毒室保持通风良好。

  保持室内清洁,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消毒处理。内窥镜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内窥镜的清洗、消毒或灭菌,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记录和保存、个人防护措施等。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窥镜如脑室镜、胸腔镜、腹腔镜、关节镜等必须灭菌;消化道内窥镜、呼吸道内窥镜、阴道镜、喉镜等必须消毒;各种内窥镜的活检钳必须灭菌。

  进行内窥镜诊治前须对病人做乙肝表面抗原、HIV、抗HCV等过筛检查。

  乙肝表面抗病原性者、已知特殊感染患者或非特异结肠炎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窥镜或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

  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立即去污染、清洁,清除管道中的血液、黏液及活检孔和抽吸孔内的残留组织,洗净的内窥镜应沥干水分后再进行消毒。在用液体浸泡法消毒内窥镜插管的同时,应对所有的管道依次用含酶清洁剂、消毒剂、水进行冲洗。经化学消毒剂处理的内窥镜,在使用前必须用无菌水进行充分冲洗以去除残留的消毒剂。

  内窥镜的消毒使用高效消毒剂,如2%戊二醛浸泡30分钟;内窥镜、活检钳的灭菌须浸泡10小时具体方法见《xx省医疗机构内窥镜消毒管理规范(试行)》。

  乙肝表面抗病原性病人和其他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内窥镜应先消毒,再常规清洗消毒;肿瘤病人用过的内窥镜应先常规清洗、消毒,再用毛刷刷洗,酒精消毒。

  消毒后的内窥镜,储存前应先干燥处理,再悬挂于无菌柜内。

  11、每日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有效浓度,保存记录,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

  十一、介入治疗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介入治疗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基础上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必须使用设备科采购的合格产品,一次性使用导管不得重复使用。

  国家药品监督部门审批的产品,其说明未界定一次性使用的导管,应按去污、清洗、消毒的程序进行处理。

  导管应编号,记录使用情况。

  用过的各类导管经高效消毒剂消毒后用高压水枪冲洗。检查导管的长度,表面是否光滑、打折,用放大镜检查有无裂痕,管腔有无阻塞。

  用含酶清洗液浸泡、清洗,蒸馏水高压冲洗,高压水枪干燥。

  传染病人用过的导管不得重复使用。

  十二、检验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每个实验室应设置流动水的洗手池,水龙头符合要求,用液体洗手液。

  工作人员操作时必须穿工作服,戴手套,必要时戴口罩。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洗手或手消毒。

  无菌物品如棉签、绵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的血液标本、细菌培养标本和培养物应高压蒸汽灭菌后放入医疗垃圾袋内。

  各种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

  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十三、营养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布局合理,设专用交通通道和出入口,并设有消毒、盥洗、通风、冷藏、防腐、防尘、防蝇、防鼠、洗涤、污水排放和废弃物存放等设施。操作间、厨房进入口、厕所等处应设洗手装置。

  厨房应经常保持清洁,每餐后清扫一次,每周大扫除1—2次。厨房内的废物及垃圾应放入带盖的垃圾桶内并及时运出厨房,垃圾桶应洗净放回。垃圾桶站及污水坑应距厨房20米以外。

  厨房内应无蝇、无鼠、无蟑螂、无虫,如发现有应及时消灭。使用杀虫药物时,应注意勿污染食物,禁用毒饵灭鼠。

  厨房要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有冬季保暖、夏季降温设施,有排烟排气装置。

  厨房营养配置、卫生及管理要求、食品及食具的卫生要求、工作人员的要求,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执行。

  非厨房工作人员禁止进入厨房,尤其禁止本院职工穿白大衣进入厨房。

  十四、洗衣房医院感染管理

  布局合理,洁污分开,通风良好;分为洗涤区,压烫、折叠区,清洁衣物存放区。物流由污到洁,顺行通过,不得逆流。

  指定地点收集污物,避免在病房清点,专车、专线运输。运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

  认真执行衣物清洗的规章制度,分类清洗:工作人员、新生儿、婴儿的衣物和病人的衣物,一般性衣物和传染性衣物应分机洗涤,分区进行烘干、熨烫、折叠和贮存。

  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衣物应单独消毒、清洗,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消毒一般物品有效氯含量≥250mg/L,消毒污染物品有效氯含量≥500mg/L;煮沸消毒为20—30分钟;洗涤剂的洗涤时间为1小时。传染病患者污染的衣物应单独放置于防水袋内,并有标志,密闭运送,先消毒后单独清洗。洗衣机要定期消毒。

  清洁被服专区存放。

  工作环境保持卫生,每日清洁消毒,每周大扫除。

  工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接触污物后及时洗手。

【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06-21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06-20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优选]07-25

(必备)医院感染管理制度07-25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精品)07-26

【优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07-26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合集]07-26

(优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07-26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热门)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