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读后感>追风筝的人高中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高中读后感

时间:2024-05-21 11:28:2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追风筝的人高中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追风筝的人高中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追风筝的人高中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高中读后感1

  我一直把这种天然状态定义为少年。于我而言,少年是一颗美丽得无可剔透的心,是一场纯真得毫无私欲的付出,是一段“为你千千万万遍”的感情。

  “为你,千千万万遍”,多么动人的一句誓言。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阿米尔与哈桑十二岁那年的斗风筝比赛,哈桑为阿米尔追逐那只赢得胜利的风筝。阿米尔看着哈桑飞奔到风筝落下的那个巷角,转身,双手放在嘴边,对他说:“为你,千千万万遍。”往后,这段被阿米尔埋葬在内心最深处的`记忆,总是一次次地自行爬上来,成了他一生都无法释然的伤痛。

  那个承载了最美誓言的小巷也记载了阿米尔人性中最不堪的一面。在那个小巷,他看着哈桑被人欺辱自己却无所作为只是沉默逃离,他看着那个懦弱自私的自己因为内心的负罪感逼走了那个总是为他义无反顾的少年。

  有人说这是一部相信灵魂的人才有必要阅读的书籍。是的,读完这本书,灵魂有一种被洗涤的空虚和深沉。人性,救赎,忠诚与爱,他们纠缠着一齐涌入你的心。书里有温暖,却没有释放;有期望,却未曾有结果;有救赎,却没有真正的宽恕。这是一本美丽得无可剔透又残忍得令人心痛的书。善良,忠诚,爱的温度是那么的灼热;私欲,懦弱,逃避的阴影又是那么的清晰。

  所幸的是,那个出走了半生的流浪者,归来时仍是少年。

  那个学会付出爱,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勇敢面对不堪的阿米尔在一场没有哈桑的追风筝之旅中,重回了少年,重得了救赎。“为你,千千万万遍”,遍体鳞伤还是义无反顾。哈桑做到了;许多年后,阿米尔也做到了。

  其实,我们也都是像哈桑、阿米尔一样的追风筝的人。我们追寻希望,追寻救赎,追寻岁月里的永恒,追寻荒凉中的陪伴。我们从一座山跨越到另一座山,从山脚攀向山顶,一路磕磕绊绊,寻寻觅觅,所期望的,不过是风筝所落之处是心之所向。

  愿我们都能勇敢地面对自己,坦荡地走好漫长的一生。

  愿我们始终能学会爱与被爱,学会依靠与被依靠,学会救赎与被救赎。

  愿我们永远都能做一个追风筝的少年,追寻爱与温暖,追寻希望与美好,即使一路困顿,也能不忘少年之心。

追风筝的人高中读后感2

  看完最后一个字,合上书,这本《追风筝的人》终于看完了。心中不禁感慨万分,有时,我常幻想自己来自未来,这样,我就会对未来某一天发生的突然变化,更加从容。这是一本关于救赎的书,也是一本关于友情、善良的书。

  对于这本书所写的年代与历史,由于年幼,我并不清楚,只知道是一个连年战争,充满硝烟的地方,在我的意识里,那里的人民饱受战争的折磨,所以根本不会想到那里也是一个春暖花开,羊肉串飘香,孩子们可以无忧无虑追风筝的地方。

  而在这本书中,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阿米尔与哈桑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如果说他们是朋友,那为什么当哈桑被一些年龄大的孩子欺负时,阿米尔不挺身而出,却沉默和逃避?如果说他们是主仆之间的忠诚之情,那阿米尔为什么要在十几年后再次踏上这个充满战火的土地上来救赎呢?

  从这本书里,我看见作者对种。种苦难和暴行毫不讳言,用一种博大宽广的悲悯之心承载了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所有欢笑和悲伤。没有因为对故土的爱而回避了阿富汗社会的种。种不公和鄙陋,却也没有刻意嘲讽,只是去还原并且理解在这种环境下每个人的`选择,他们的恐惧,他们的快乐。

  阿米尔和哈桑之间的友谊从放风筝开始,很多年后,能让阿米尔记忆犹新的依然是和哈桑追着风筝穿越城市的大街小巷,在追风筝的过程中,看清这个城市的方方面面。

  尽管小说的叙述如同流水一般,将故事的发展情节徐徐展开,但作者内心确如同奔腾的潮水,想卷席一切不公正的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正反两面。一冷一热,使得整本小说有了正常的体温,甚至能让人听到书页里的血脉的流动和心跳,最后都冲破作者的身躯和思想,变成宽广的河流,沉静而包容。

  可能就我目前的生活状况,是不能体会作者写这本小说的初衷。但我能从作品中体会他作为主人和仆人之间的尊卑,作为贵族与贱民的隔阂,作为朋友和兄弟的真情,以及对历史和现无法转变的种。种无奈却又想要倾诉的一种诉求。

  《追风筝的人》将两个不同人生的人放在历史的宏大背景下,运用生动而细腻的刻画,洞见人生和人性的复杂,不得不说,这些是吸引我继续读完它的一个理由。

追风筝的人高中读后感3

  追那风筝,追那生命。——题记

  一

  阿米尔无疑是最典型的追风筝的人,他的人生从未搭救好友哈桑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弃好友而去,愧疚的种子一直埋在阿米尔的心里,慢慢长成一棵遮天巨树,遮住心底的阳光。一直生活在阴影里的阿米尔,在不断的懊悔中发现了自己心中的风筝,那是代表善良的赎罪。

  赎罪的风筝挣扎在乱雨狂流的闪电中,正如赎罪的阿米尔行走在坎坷的黑夜里。他无处安身,跌跌撞撞地扑倒在水洼里,凄风苦雨在耳边奏起哀歌。

  阿米尔摸索着赎罪,摸索着成长,他为曾经的懦弱付出了千百倍的代价,那是流血甚至死亡。但阿米尔无悔,他深深地知道自己曾经用阶级歧视的利刃刺伤了善良的哈桑,而哈桑却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呵护着他们的友谊。长大的阿米尔最终明白,友谊是生命的.一部分,他追逐心中赎罪的风筝,即使在赎回自己的生命,也是在赎回记忆里哈桑的生命。

  二

  初升的朝阳铺开一片灿烂的霞光,温柔的光芒里有一个身影悄然矗立,一回头,正是唇角模糊的微笑。

  这就是我想象中的哈桑了,善良,温和,坚韧的哈桑。我不知该怎样描绘这样一个少年,他的风筝随着柔风飘起,划起一道道洁白的圆弧,阳光跟随着风筝,也跟着哈桑的脚步。在哈桑手里,风筝宛如风间精灵,温文尔雅,翩翩如玉,正如轻盈地追逐风筝的哈桑。

  哈桑是追风筝的人,追逐温暖与光明的风筝,他渴望生命的平等,他的存在,像是打破阶级制度一样的光明。但哈桑更像一只风筝,一只代表着生命与希望的风筝。

  三

  读《追风筝的人》,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作者对生命之纯粹和本真的描绘。书中无论是赎罪的阿米尔,还是光明化身的哈桑,都持着一颗敬畏生命的心。在追逐风筝的过程中,他们无一例外的选择了尊重生命。

  合上书本的时候,正是凉风乍起的初秋。于是带上风筝去到一处小山坡,看风筝摇摇摆摆在天空的时候,云丝丝缕缕散开在天际,显得蔚蓝天空那样高远,正是岁月长河里生命悠悠的模样。想起书中曲折的故事,有阴恶,有罪案,但生命的蓬勃一直蕴在每个人心中的风筝里,就像那只正在飞舞的风筝。

  筝尾飘摇,带着生命的轻奇和郑重。我追逐的旅程,也已经开始,前方的路很远,路尽头,有鲜花盛开。

追风筝的人高中读后感4

  开始看这本书是因为,在听闻这本书的介绍后,记住了一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仆人哈桑对少爷阿米尔的最真挚的话语,这是一句催人泪下的话,这是一句孩子对孩子的承诺。这两个男孩从小一起长大、一起生活、一起玩耍。哈桑是一个衷心的仆人,他爱少爷阿米尔胜过爱他自己。他为了阿米尔打架,甚至付出了自己的最宝贵的一切。而阿米尔清清楚楚目睹了这一切后,却因自己的懦弱害怕和胆怯而背叛了于他情同手足的哈桑。阿米尔的懦弱改变了他和哈桑的一切与将来的命运。当友谊出现裂痕时,他挽回了吗?不!懦弱似乎吞噬了他,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他不愿去挽回,不愿去赎罪,并千方百计的赶走哈桑,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一丝可笑的慰籍。

  难道生活也是如此?一开始犯错,一错再错,最后错无可错时终于去逃避。在我看来,只有挽回,只有弥补,只有赎罪,为自己的犯罪担起责任,方能得到心灵的解放。于整体而言,《追风筝的人》讲述了阿富汗少爷阿米尔和他的仆人的儿子哈桑的故事。作者讲述故事的方式并不华丽,他只是用十分朴实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家庭的悲剧。阿米尔年轻时的亲情与友情作文,成长过程中的背叛与最后的'救赎。作者用一个一个小小的例子,给我们讲述了哈桑这个灵魂人物的坚强、勇敢与忠诚。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哈桑真是悲剧年代的产物,他身上有一个少年的所有美好品质,但他的人生却比绝大多数的人活得都要凄惨。

  《追风筝的人》中的故事或许只是一个小家庭的经历,但确是一个大社会的缩影。拥有如此高超写作技巧的卡勒德·胡赛尼在这本书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向来只为一个读者写作,我自己。”这里不仅仅蕴藏着这本书亦或是这个人成功的秘密,而且揭露了写作要先取悦自己,而后才能取悦他人的道理。古人有云:玉不琢不成器,言不休不成章。写作在我看来是发自内心的抒怀,亦是一种认识自我的提升。

  风筝,带着世间所有的美好象征飘向远方,我们要做的,就是终其一生去追逐它,它是我们生而为人的意义所在。

【追风筝的人高中读后感】相关文章: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高中01-26

创业的人梦见被狼追06-08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01-08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03-16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04-13

【经典】《追风筝的人》读后感02-18

[精选]追风筝的人读后感02-18

【精华】《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02-28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精品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