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读后感>思维导图的读后感

思维导图的读后感

时间:2024-06-12 08:10:2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思维导图的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思维导图的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思维导图的读后感

思维导图的读后感1

  这个假期除了阅读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外,还读了学校假前赠送的一本励志书——《思维导图》。说心里话,励志方面的书籍有点不适合我这个年龄段的人读了,为什么呢?人到中年,经历过太多的波折,虽说不上近乎麻木,却也斗志渐退。我不是乐天派,更不是悲观者,只想尽力活好当下,如何让当下的生活更有意义是我不断思考并践行之的。读完这本《思维导图》,发觉它与以往的励志书稍有不同,有些章节能给我们很大启发。下面,对阅读之感触做以简单梳理。

  《思维导图》是英国的东尼。博赞所写,整本书紧密围绕“思维”展开论述,共有八个章节。第一章揭开“思维导图”的神秘面纱,讲了如何绘制;第二章与认识大脑有关,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章节;第三章关注了记忆力;第四章、第五章都与发散思维有关;第六章、第八章重点讲了思维的导图的妙用;第七章谈及阅读。全书除了语言平实外,配有多幅思维导图,方便阅读者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我最感兴趣的是与大脑有关的部分,即第二章。虽然题目是《由思维导图引发的思维风暴》,但此章主要围绕“大脑”的`结构、功用及保养展开,所谈及的脑科学知识极少。一直想买一套脑科学系列的丛书,即《脑科学与教育译丛(共9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但始终没有买到,无奈,阅读了其中一本电子版的《脑与学习》,很受启发。在这本《思维导图》中,著者提出的几个问题很有思考价值,即“你了解自己的大脑吗?”、“你认为自己的大脑潜力都发挥出来了吗?”、“你常常认为自己很笨吗?”

  其实,深入地思考一下,我们就会发觉人活于世上,认识自己最重要,而认识自己应该有必要了解大脑,作为教师,了解了大脑的构造和机能更有利于科学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书中关于脑的组成,绘制了思维导图,只觉看起来很有趣吧,在作者的论述中,我们能够明显觉察到他对“右脑”偏爱,如“右脑具有创造性活动的本领”,“发挥右脑记忆功能的最好工具便是思维导图”等。其实,关于大脑的功用,在脑科学丛书中一定能找打更科学的答案。作者谈大脑的保护与保养时图文结合,详细且全面,我们可以参考和借鉴。

  读完此书,恰值女儿的二胡要考十级了,于是,和小家伙一起尝试绘制脑图,闭上眼睛,脑海中就呈现出一幅骨骼清晰的框架,思维导图的确能让人对各个目标把握更全面、更具体,因为色彩斑斓,所以便于记忆,但是,运用彩笔绘制脑图也需要一番工夫,凡事皆需练习才能得心应手!

思维导图的读后感2

  最近我读了《思维导图》一书。这本书借助一些简单的事例,从零开始教你如何绘制思维导图,你会发现思维导图可以应运于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生活的得力助手!书中所创造的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它的核心价值在于能帮你像局外人一样看见你头脑里“思想的地图”!

  通过阅读,我觉得思维导图这种做法通过将你的思维过程通过图画的方式再现出来。它不仅将原本复杂的逻辑思维用简单的线条和图画来表示,让你在大量信息中迅速掌握重点、明确层次。而且能增强你的思维能力,提升注意力与记忆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启发我们的联想力与创造力。

  对于现在学生学习任务重,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应该是一种可供尝试的新方法。

  比如学生上课听讲一般都需要记笔记,以往我们往往采取诸如1、2、3、4这样的直线型方式,由于不能及时将课堂所将及时的进行归纳总结,课堂上的笔记仅仅是对老师讲解内容的机械复制,而且常常是不完全的,相互之间没有关联、没有重点。等到课后再想总结,由于事过境迁,对授课内容记忆已经不再完全,课堂笔记便成为残缺不全的、不系统的知识记录,对于今后复习的价值已经不大。

  而如果采用“思维导图”为工具记录笔记,那么将老师讲解的一些可信内容记下来,并且将这些核心内容之间的联系用线条连接起来。此时,思维重点、思维过程以及不同思路之间的联系就可以清晰的`呈现在图中。这样的课堂笔记不仅能够迅速帮你进行归纳总结,而且整堂课的授课过程也形象的被记录在图中,以后复习时,只需将这副图从头到尾再过一遍,那么当时的授课情景就会在你的脑海里重现一遍,这对于今后的复习无疑也是极大的帮助。

思维导图的读后感3

  用了近二十天的时间读了《班主任工作思维导图》这本书,总的感受是总结的很全面,写得很具体,对班主任工作很有帮助。

  参加工作十几年几乎一直在做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思维导图》书中的方法有些在用,有些是自己没想到,看过书之后心中觉得方法切实可行,准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试用。

  以班干部培训为例,我也经常对班干部培训,但是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召开班干部集体会议,若是班中的管理工作牵涉到哪个班干部了,再把这个班干部单独留下来谈话。而《班主任工作思维导图》书中对班干部培训介绍的`比较具体详细,分为初级培训、中级培训和高级培训。

  在初级培训里通过解读职务说明书明确班干部的工作职责,然后是基本工作方法的培训,以案例式培训和经验交流分享的形式进行,最后是班干部基本素养教育的培训,要帮助班干部树立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自律意识、榜样意识、合作意识、全局意识。

  中级培训主要以微讲座和实操的方式对班干部进行沟通能力、演讲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高级培训主要对班干部进行组织活动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团队能力的培训。组织活动能力从流程设计和任务单设计方面进行培训,主要给班干部提供实践机会,班主任要加以指导和点评。提高班干部的创新能力,要给班干部授权,并及时激励。在提高管理团队能力这个方面主要是阅读相关图书、资料,并开会交流研讨,最关键的是要提倡班干部在班级管理工作实践中感悟。

  班干部的高级培训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比较高,有条件的应该聘请专业人士进行指导。

思维导图的读后感4

  《思维导图》是著名学习方法研究专家东尼·博赞编写借助一些简单的事例,从零开始教你如何绘制思维导图,你会发现思维导图可以应运于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生活的得力助手。

  对于中国的大多数学生来说,对“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这条学习箴言恐怕是再熟悉不过了。现实中,也有不少人是按照这句话的教导来做的。然而我们会发现,有时无论你多么勤奋,多么刻苦,却总是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学习的压力是越来越大、要学的东西是越来越难,精力总是不够用,熬夜的结果是上课昏昏欲睡,导致课堂听讲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好像成为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例如上课听讲一般都需要记笔记,以往我们往往采取诸如1、2、3、4这样的直线型方式,由于不能及时将课堂所将及时的进行归纳总结,课堂上的笔记仅仅是对老师讲解内容的机械复制,而且常常是不完全的,相互之间没有关联、没有重点。等到课后再想总结,由于事过境迁,对授课内容记忆已经不再完全,课堂笔记便成为残缺不全的、不系统的知识记录,对于今后复习的价值已经不大。

  而如果采用“思维导图”为工具记录笔记,那么将老师讲解的一些可信内容记下来,并且将这些核心内容之间的联系用线条连接起来。此时,思维重点、思维过程以及不同思路之间的联系就可以清晰的呈现在图中。这样的课堂笔记不仅能够迅速帮你进行归纳总结,而且整堂课的授课过程也形象的'被记录在图中,以后复习时,只需将这副图从头到尾再过一遍,那么当时的授课情景就会在你的脑海里重现一遍,这对于今后的复习无疑也是极大的帮助。

  当然,我还没有使用过思维导图,对它的实质内容还须多了解,以便能提高我的思维能力。我想,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习是一件能使学习变快乐的事。

思维导图的读后感5

  《思维导图》这本书的作者东尼博赞,1942年出生在英国伦敦,“发明”了思维导图,据说目前近3亿人用思维导图。当然这个作者本人的title还是比较多,记忆大师啦,心理学教,教育学家等等。

  这本书从简要介绍大脑开始,根据脑部结构引出思维导图,后续提出了思维导图的定义、基本应用、高级应用和未来。总体来说,思维导图打破了常规记录模式,由顺序的自上而下(后者从左到右)的记录方式,变成了图文并茂,发散的记录方式,文中的基本应用和高级应用个人觉得可以分两类。

  一类是头脑风暴类,发散思维,想到什么写什么,可以不注重逻辑;

  第二类是日记、文章、笔记等我觉得需要逻辑的记录方式,这类其实我倒是觉得更像刘濯源的学科思维导图。

  至于后者这个学科思维导图我更是觉得就是耍流氓,把自己的东西稍微结合点而已。

  对我个人来说《思维导图》这本书给我增加了一种记笔记的'方式,可以用简单的词,用树状发散的逻辑来记录,效率还是高了一些,不过思维导图解决不了我关注的记忆问题,还要要多回顾吧,不过至少一本书让你吸收到了东西就是好的。

思维导图的读后感6

  思维导图,学以致用。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实用的学习工具,在世界范围内被众多企业、学校、家庭等广泛运用。职场人士运用思维导图组织工作内容,提升思考空间,创造性解决问题。老师运用思维导图备课,呈现知识结构,展现知识魅力。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做笔记,梳理课程内容,提高记忆效率。

  全书分为五篇,大体对应韩愈《师说》中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三重角色来安排全书结构。第一篇讲基础,讲规律,是“传道”。第二、三篇讲运用,教方法,“授业”也,其中第二篇是一般性运用,第三篇是在特定场景下的运用心得。第四篇针对学员学习运用思维导图的常见问题进行解答,为“解惑”。第五篇为攻玉篇,寓意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率地表达思维轨迹的思维工具,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高效思维工具,简单却极其有效。发散思维,又叫扩散思维、求异思维、开放式思维等,就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的思维方式。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或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空间等建立起记忆连接。思维导图的主要作用是借助可视化手段促进灵感的产生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一张典型思维导图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是图形、关键词、分支、颜色。

  步骤一:画主题

  画主题是画思维导图的第一步,也是十分关键的一步。画一张思维导图,最先动笔的部分是主题,而最先映入阅读的人的眼帘的也是主题。其他所有分支都围绕主题展开,为主题服务。

  (1)准备一张没有线条的空白纸张,横放在桌上。

  (2)提炼作文题目的中心词(主题词)。

  (3)把主题画在白纸的中心并圈起来。

  步骤二:找关键

  主题画完了,就该确定思维导图的分支了。无论是直接与导图相连的一级分支,还是与一级分支相连的下级分支,都是由关键词组成的。

  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我们大半的'精力都会用在关键词的选择和使用上。选择关键词,是绘制思维导图最核心、最重要的环节。关键词,是思维导图的灵魂。

  (4)由中心出发,围绕主题,写出37个次主题,把次主题用关键词的形式写在由中心发散出来的线条上。

  (5)再以每一个次主题为中心,写出37个次次主题,把次次主题用关键词的形式写在由次主题发散出来的线条上。

  步骤三:理分支

  常言道:“亲戚有远近,朋友有厚薄。”同样的关键词,它们在思维导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其所处的位置自然也不一样。在实际画思维导图的时候,我们要先画与主题关联最密切的第一级分支,然后以第一级分支为中心,把与它们直接相关的关键词画在第二级分支上,然后再以第二级分支为中心,画第三级分支……这样,思维导图就能形成一个由中心到四周的网状结构了。

  为了突出不同层级关键词的地位,我们还会设置不同关键词下面线条的粗细。其中,一级关键词的分支线条是最粗的,因为它们与思维导图主题的关联最密切。而二级分支要相对细一些。层级越低,线条就越细,以显示它们在导图中的地位以及它们与主题的关联程度。

  步骤四:画图

  第四步是把这些关键词转化成图形,寻找图像的核心在于充分发挥想象力。当然,我们并不是专业画家,无法像专业人士那样画出动人的图画,所以初学者不必在绘画水平上苛求自己。只要动笔去画,就会有不同于一般学习过程的感受,就会有收获。

  步骤五:上色

  这是思维导图绘制的最后一步,也是画龙点睛的一个步骤。一幅很平淡的思维导图,在简单上色之后就变得光彩照人。绝不要忽视颜色对视觉和大脑的冲击力。

  思维导图的上色原则一般有三个:

  一、主要图像要使用两种以上的颜色。

  二、同一个大的分支,或者有紧密联系的分支,要使用一种颜色。

  三、文字和其下面的线条不要使用同一种颜色。当然这不是硬性规定,只是为了让导图更漂亮、更突出重点,从而刺激大脑。

  学习思维导图,重在应用。学习工作当中都可以使用,举几个例子:

  高中化学碳族元素的思维导图,从分类,水化物,最高价氧化物,氢化物,五元素,结构,主要化合价来讲解了碳族元素。分类从金属和非金属的角度去分,水化物可以探讨酸性减弱,氢化物可以探讨热稳定性。碳族结构的五元素的化学名可拓展,结构从最外层和它的特点来梳理。还有,化学元素可以从它的主要化合价来分类。通过分类整理各个知识点,可以一目了然地进行记忆。

  希望大家好好学习,多多练习,学以致用!

思维导图的读后感7

  毕业至今断断续续的也当了十多年的班主任,以为本着责任、真诚、爱心就能当一个好的班主任,但几年下来有时候我感觉自己的工作非常费劲,也没有很大的成就感。这个假期,被动的阅读了《班主任工作思维导图》,才发现自己一直在“埋头拉车”,从来没有“抬头看路”,以致于让自己越来越落后。

  班主任之所以觉得管理好一个班级非常困难,主要还是因为没有掌握方法。多年来,我对班主任工作更多的停留在感性层面,缺少系统性的思考和方法的研究,班主任不仅需要做好个体教育,更重要的是带领一群人进步,这不能单凭爱心、勤奋,还必须要有专业的思维方法。

  班主任要管理好班级,首先要明确管什么(内容),其次是谁来管,最后是怎样管(方法)。

  一、做好岗位培训。

  管理的要点是:根据需要设置岗位,每个岗位具体到人;按照职责培训学生;各项工作加强检查,利用评价提升质量。一个班级,只有把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才能达到每一个人都有合适的岗位(人得其位),每一个岗位都有合适的学生发挥才能(位得其人)的效果,只有位得其人,人得其位,才能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

  也做了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却从来没有系统的对学生做过岗位培训。这几年每次总结班级工作的时候,总是说班里没有好的班委,自己的工作推进非常费劲。总以为在小学班长之类的班委就已经确定好了,我们班就是没有当过班委的人呢。现在才明白,班内没有好的班委是自己没有做好相应的岗位培训。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力在班级管理中起决定性作用,学生的能力不是天生的,他们需要老师的引导培训,所以班主任要花大力气培训学生。可能这样做刚开始很累,但意义非凡,这样做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为班级发展分担责任,也培养了学生“爱岗敬业”的优良素质,同时让学生在各自的工作中找到幸福感和成就感。

  岗位培训的主要内容是解读岗位的职责,提出明确的要求和进行必要的示范演练。班主任还要平时多观察学生,在放手让学生做事的同时加强指导,首先要肯定他的态度,然后指出问题,指点合适的方法。通过培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班干部培训是双赢的工作,既可以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又能培养学生。

  这一届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培养一批负责任有能力的班干部。我没有方法,也没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岗位培训。在工作实施的过程中,不问青红皂白,学生完不成任务就批评,既没有交给方法,也没有培养能力,还挫伤了班委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性,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事事能做好。这本书教会我的第一条就是要做好岗位培训。

  二、班级事务处理的流程。

  只有将例行的工作流程化,才有足够的精力好好处理例外的事。流程可以解决“怎样做”的问题。有了流程,即使班主任不在现场。学生也知道如何处置。可以找谁求助,一步一步该怎么走。流程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流程可以使班级管理更加顺畅、高效,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我的班主任工作那么忙碌,就是因为没有流程。没有流程,每件事的处理都是个案,处理情况每次可能都不同。有了流程。处理问题就规范了。没有流程,学生或家长有任何问题都只能找班主任,也只有班主任才能处理。有了流程,即使班主任不在。很多问题照样能得到妥善处理。凡事按流程走。规范而严谨。可以有效地保护师生。比如。交作业的流程。刚开始就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先交组长,再交课代表。未交作业名单,一式两份儿,一份交给科任老师,一份儿交给学习委员,并交班主任。班主任可根据这些信息决定采取哪些措施。

  流程特别适用于多人参与的环节较多的集体活动。班主任要做有心人,要善于梳理日常工作,当出现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时,班主任就要有意识的记录处理的步骤和操作要点,并在处理之后反思好的地方和需要改善的地方,将以上内容整理成流程,在使用过程中,要不断优化流程。我经常听其他老师告诉我,说我们班的学生上课前不能很好的准备学习用品,上课到处乱找东西。现在才明白,我没有让学生形成这样一个良好的习惯:课前准备好学习物品,认真预习复习;平时的课余时间,我班是比较乱的。学生比较活跃,班干部缺乏管理能力,也不够自律。同时,我没有在班级管理上形成流程。让学生很迷茫。学生违纪时,我常“以罚代教”,学生表面上很顺从,很听话,但实际上并不从内心尊重老师。这个学习让我明白,在以后的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要多用心,多搞活动,形成流程。

  三、班级的人本管理。

  以人为本,是人本管理思想的基础。它要求班主任更多的关心、尊重和激励学生。强调“好关系带来好管理”。通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班级达到管理目标。它还要求在管理中更多尊重学生的权利,更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班级人本管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它更重视管理的过程中有没有尊重学生的权利;学生不是管理对象,而是管理的主人,好的班级管理一定是学生充分参与的管理;人本管理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主张全面了解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教育引导学生;人本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学生的广泛参与。让学生大量参与班级事务,不仅是因为要尊重学生的权利,也是为了让学生更有责任感,工作更有主动性。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越多,对集体的关心程度就越高,班级的凝聚力就越强。每一个孩子都有独一无二的价值。永远不要试图制服学生,教师和学生不是对手关系,而应该团结在一起,合作互助,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以控制、管束为目的的教学管理实际上是一种强权管理,无法帮助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人本管理充分相信学生,并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学生本身才是教师工作的终极目标。

  回顾这一届学生的班级管理,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让学生广泛参与班级管理,没有培养学生的集体主意荣誉感,学生没有自律精神。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也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出了问题,真心的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所以学生比较听话,也比较信服老师。但是因为纪律不够严明,班内的学生习惯不好,不大遵规守纪。虽然也经常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但他们自律不够,依旧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班主任就像一个消防员,每天在不断的接警、扑火。有了违纪现象,班主任大多数以训斥,呵责为主。慢慢的把那些听话的学生下住了,不听话的照旧。归根结底,还是没有放手让学生去管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班主任总是想自己多做一点儿,学生就能腾出时间来好好学习。对学生的控制管束的太多,放手的太少,学生的管理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比如收钱,每次教师都是亲力亲为,让班干部做一次,还少收了100元。事情出现以后,虽没有很训斥学生,但也没交给他方法。我想,如果再有一次机会,班干部一定会小心谨慎,不会再出错的。学生毕竟是学生,应该允许他们有犯错的机会。

  四、一切皆教育,无处不激发。

  班级管理的原则是:多赞扬,少批评。就是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被认可的机会。班主任要真正关注班级里的每一个人。现代管理理念都不主张控制人,而是激发人的活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掘人的潜能。激发学生是班主任最重要、也是最有意义的工作。

  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是有价值的。意大利人帕累托“二八定律”管理班级。只依靠少数学生,基本完成不了管理的任务。确实,我在班级工作中对优等生投放了很多的精力,对差生投放了较少的精力,而中等生基本上就很漠视他们,只会给他们布置简单的任务。他们的主要动作就是服从参与,他们在班级管理中是配角。而实质上,优等生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主要依靠力量。是班主任的好助手,班主任更多的应该发挥中等生的作用,抓中间,促两头。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多鼓励他们。

  说到鼓励学生,可能是性格的原因,我虽然不够严厉,但是却很少表扬学生。我曾经用很难听的话去训斥过一个女生。但她却不记仇。当所有学生毕业离校的时候,只有她留下来,不怕脏、不怕累的帮我打扫教室的卫生。还有一个女生特别乱,特别任性。父母管不住。我训斥过她很多次,甚至动手打过她。从心里我是很。还让家长领回去家教过。可这个学生,在在毕业之际。用棒棒糖包成了一束精美的花送给我。还说,三年来,让老师费心了。我接过花,感到非常的惭愧。这些事情都让我明白了教师一定要多鼓励学生,不能用粗暴的方式处理问题,哪怕是语言的不当。以后在我的教育管理生活中一定要多真正的关爱学生,多鼓励学生,让学生自信,有成就感。

  《班主任工作思维导图》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还需要我不断的学习。

思维导图的读后感8

  我读了学校推荐的《思维导图》。这本书由号称大脑先生的著名学习方法研究专家东尼博赞编写。《思维导图》借助一些简单的事例,从零开始教你如何绘制思维导图,你会发现思维导图可以应运于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生活的得力助手!书中所创造的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它的核心价值在于能帮你像局外人一样看见你头脑里 思想的地图!将你的思维过程通过图画的方式再现出来。它不仅将原本复杂的逻辑思维用简单的线条和图画来表示,让你在大量信息中迅速掌握重点、明确层次。而且能增强你的思维能力,提升注意力与记忆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启发我们的联想力与创造力。

  对于如何学习和使用思维导图我有自己的一点经验分享:

  1需要分析和清楚思路时,建议试试画一画导图,让思维在自然的情绪下发挥

  2需要总结和归纳时,建议试试画一画导图.用于分类,分层级的整理思路.

  3书中说的考试,言讲,写作,都是最佳的应用机会.

  3在制作导图时,由于亚州人在画画上基本都是中规中距的画法(我看过中国和日本人的思维导图),所以看起来与书中欧州人画的导图相差较大,所以建议大家可以与餐巾纸的背面一书一起学习制作导图.无所是中规中距,还是夸张是导图,只要自己都看明白,能指导自己的思维就足以.

  4绘制思绘导图,如果能绘制到书中案例的水平,那时就可以把书丢了..对于广大的初学者(包括我),在达到书中案例的水平之前可以多模仿,模枋书中漂亮和完美的导图.....模枋是原创的基础

  5思维导图一书中介绍了博赞的.其他作品启动大脑快速阅读超级记忆博赞学习技巧..这里除了学习技巧一书我没有其他的四本我都看过,建议超级记忆就不用看了,大量是英文和欧美文化作为基础的关联,联想等记忆法,不太适用中国的环境.启动大脑是博赞系列丛书的核心内容大全,将其他几本书的核心内容都汇总在启动大脑一书之中了,可以是启动大脑是总目录,其他几本书是分支...读者可以自己看情况读者.

  6快速阅读,是好书,快速阅读中有理论,还是方法和实践(测试).多加练习还是可掌握其中的方法.

  当然,对它的实质内容还须多了解,以便能提高我的思维能力。我想,利用思维导图帮助教学和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思维导图的读后感9

  首先来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陈资壁,她是第一位获得英国思维导图博赞中心认证的思维导图华人女性高级讲师:卢滋伟,他是一个充满创意和童心的老师,努力了解孩子的想象力。

  思维导图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快要考试的学生常常用思维导图帮助自己复习,老师也常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和内容的框架。这本书是帮助我们学会使用思维导图,从而帮助我们进行更有效率、更有趣的学习。

  我翻开这本书之前对书中内容的了解是模糊的。“思维导图”我是知道的,这本书到底是教我怎么制作思维导图还是怎么去看思维导图呢?之前我觉得思维导图应该是纯文字的,而且十分容易,就是把一堆知识分类。相信大家对思维导图的理解和我差不多。

  看这本书的时候,彩色的图画占据了大部分。这让我觉得不会那么枯燥,内容丰富有趣:先教会你如何去看一张思维导图,接着教你去做思维导图。在这其中每一步都有详细的步骤分解。读后感·你看完这本书不仅学会了什么是思维导图和怎么去做思维导图,个人的.想象力也会得到提升,能把自己想到的用图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面对一件事,先要对事物本身有全面的了解,就像一幅思维导图一样,先要有主题,再有分解如何去做的步骤。一张思维导图可以让一件事会变得有趣而且有条理,也会让你拥有丰富地想象力和学习能力。

思维导图的读后感10

  每次的读书分享,就像是一群朋友聚在一起,做一名在书里寻找宝藏的探险家,发现和探讨藏在书里的细节和秘密,同时作为听众从大家的启示中引发自己的深思。在每次的共读中都让我们觅到一群对船和大海有探究欲望的朋友。

  读完《思维导图》这本书后,我就用我从书中学到的知识尝试制作了一张思维导图。借助MINDMASTER思维导图软件完成了这份计算机思维导图。在本书的第20章中就有阐述计算机思维导图的优缺点,在使用过程中也确实体验到计算机思维导图更具有灵活性和更快产生结果的优点。在编辑的过程中对这本书的认知更清晰了,分析这本书的思路就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阐述:1、作者,这里有几处有代表性的关键词;2、背景故事:作者写这本书的初心在于探究智力与思维技巧上的关系,来发掘人大脑的潜力;3、分类;4、受众群体;5、产生的影响;6、启示;7、世人评价;8、应用;9、未来。对这本书的具体内容在此就不赘述。

  刚开始在读这本书以及制作这本书的思维导图的时候,也是边读边制作的过程。一想到思维导图我立马能想到最熟悉的笔记,我认为两者都是梳理思维的过程,读过之后发现思维导图与我们平常的做笔记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做笔记是词语、短语、句子都可以记,做笔记甚至要一字不漏地记。而思维导图在做一个个分支的时候却是由一个个词语构成,甚至连短语都不用。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做这样的.一道题目:完成一个表达“幸福”概念的思维导图,在这个词上生发10条分支,表示10种关键词联想,完成时间不超过1分钟。这个过程就让我受到思维导图带给我的冲击,在写下10个关键词的过程中,我会由一个词语延伸到多个词语,借助这些词语,脑海中浮现很多画面产生很多想象。虽然画面是静态的,文字也是静止的,但是想象却能充分展开,慢慢有了声音、有了气息、有了颜色、有了更多的情感,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地写下十几个关键词。思维导图更多的是开启创造力、思维过程、解决问题以及记忆的能力。我也很推荐各位老师读到这里也能尝试做一做这个练习。不断地实践运用思维导图,通过这种头脑风暴练习,发现大脑联想机制的巨大潜力。正如书上提到的人脑不是按照工具条和菜单的方式进行思维的。要进行良好思维,人脑就需要能反应这一自然有机思维的工具,而思维导图正是这一工具。它是从线性(“一维”)到横向(“二维”),再到发散性或者多维思考。接连几次的尝试练习,我体悟到做笔记和做思维导图的巨大不同,更加体验运用思维导图在学习方面具有的优势:

  1、思维导图的形象性:思维导图以简洁明了的图形形式表现复杂的知识结构,从而形象地呈现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2、呈现知识的整体性:思维导图能使个人某一特定领域的知识以整体的、一目了然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思维导图能支持整体的学习风格。

  3、增进对概念的理解:思维导图可以通过确定因果联系、区分概念的层级次序、组织概念的关系和显示其它有意义的概念模式,从而提高对概念的理解。

  4、能提高学习效率:以部编版五下第六单元第15课《田忌赛马》为例,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孙膑帮助齐国大将田忌在和齐威王赛马时转败为胜的故事。教学重点就是理解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推想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将思维可视化。其实用思维导图“画”语文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根据具体情况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田忌赛马》的思维导图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个起点,目的在于体会思维的魅力和力量可以“跨越时空,照亮古今”。更让我也意识到一个拥有“设计思维”的孩子,一定能随时都怀抱着好奇的心态,带着敏锐的感受,去用深入和独特的视角认识世界,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内心丰富、有趣,热爱学习和生活。相反,缺乏“设计思维”这一高效思维能力的孩子,往往在学习上很吃力,即使花很多时间去理解概念、做题,成绩都很难有起色。总之思维导图贵于实践,在实践中领略思维导图的魅力。

  让文字温暖人生,让读书常驻心灵,从书中来,到教学中去,共享美好的读书时光。

思维导图的读后感11

  前不久,看了东尼博赞的弟子刘艳写的新书入门的思维导图,虽然也确实比较简单,新手容易理解,但是书是可厚的一本呀,挑了重点看看,后面的案例都没有耐心看完,索性放在那里蒙灰了;机缘巧合发现了这本有意思的书,乍一看,简直打开了新世界,拿到书随手翻了翻就有一下子想要阅读完的迫切感,也确实是一鼓作气用了1.5个小时,呼呼呼的看完了,那叫一个爽歪歪!虽然书是一本给小学生的书,但是感觉好像很中意,看得我很是过瘾咋回事?哈哈,本书虽然书名叫《给孩子的思维导图课》,但是却是一本难得的可以辅导孩子做语文阅读题的宝典呀!我的妈呀,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但是书中的题型简直就是小学生语文阅读题固有的套路呀!学会整个套路,阅读理解不在话下!真的很感叹能够买到这本书的学生,肯定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帮助,可惜当年的我们并没有这样的机遇啊!

  本书由王玉印老师与杨泽老师倾力打造:一位是世界思维导图锦标赛国际的一级裁判,精修思维导图法教学的专业讲师;一位是一线语文教师,并精通思维导图,其思维导图课程线上已累计收听超过百万;

  话不多说,简单介绍下这本书,看这书名好像挺严谨的,尤其是标注着“名师深度解析阅读的重点和难点?思维导图的'分析和应用”,但是打开书,这哪是教科书呀?这分明是一本有趣的课外读物。具有小说风格的故事情节,环环紧扣。

  故事开始,主人公周小白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在放学后的瓢泼大雨中,被爸爸像刀子一样犀利的话训斥,伤心的他渴望逃离,却发现意外穿越了,来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一个没有作业,没有学校的地方,这里的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自食其力,连讨口饭都没人给你,可怜的周小白后悔想要回家,却被仙人重重关卡。先是碰见守题的大鼹鼠,又是碰到囚禁百年的大金牛,还有咬人被困的森林之王,暴脾气的老龙王……哦!我明白了,作者以十二生肖设计的十二关卡,一心投入读故事竟然没有发现,作者竟然还有伏笔!每过一个关卡都有一道题需要破解,破解的过程中,有北冥玉石贴心的讲解与提示,就像是讲故事一样,又以举一反三的方法来普及阅读理解中的难点和重点,教你分分钟掌握题型,从根本上学会解决问题。

  在书中,作者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又辅以真实的案例,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读者,不仅让孩子过瘾的看了故事书,又学到了很多干货,又用简单实用的方法教孩子使用思维导图,用思维导图不但会做阅读题,而且能提高背诵课文的效率,书中没有半点废话,除了生动故事情节的描述,就是满满的干货答疑,真是帮了孩子大忙了!

  总之,一本既有趣又有用的书,另外,书的排版也很舒服,阅读起来很轻松,你的孩子一定不会拒绝的!爸爸妈妈们,请接受这份安利!

思维导图的读后感12

  虽然教育学生的方法很多,但概括了起来也就八个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以是一对一的面谈、笔谈,在与学生沟通交流中,让学生逐渐明白事理,也可以是面向全体学生,采用议事的方法,把问题摆在台面上,讨论、辩论,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行为、事件的是非曲直达成共识。

  人是有情感的,教育学生不仅需要用理性的方法让其明白道理,更要与学生产生心灵的共振,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优秀的班主任。会不断变换教育学生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情景,针对不同的学生,利用不同的资源,交替使用常规做法与非常规做法,尽显教育智慧。

  一、满怀热情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

  一位教育学家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位没有情感的老师不是一位优秀老师,一位没有情感的班主任更不可能是一位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只有通过适当的情感交流,尊重、热爱和关怀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才能走进学生心中,班主任工作开展起来才能游刃有余,取得好效果。

  我们唯有爱学生,在去教育学生的时候,把学生视作我们自己的孩子,用心去教育,耐心、爱心缺一不可,这也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前提,学生的感触是很灵敏的,你爱不爱他,功不功利,你教育他,是为了他好,还是单纯的为了推卸责任,尽快了事,他都能敏锐的觉察到。当他认可你。肯定你是真心希望他好,我们在做工作,就能够事半功倍,否则,只能事倍功半。

  教师的教育要求只有溶解在对学生的爱的情感里,才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引起他们积极反应,从而达到教育目的`,获得教育的成功。

  二、主动关心、帮助学生;尊重、理解学生;鼓励、欣赏学生是情感教育的具体体现。

  人人都希望得到被人尊重,我们也常常教育学生;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必须首先尊重别人,正所谓“尊人者,人尊之。”师生之间也是如此,班主任更是如此,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做学生的朋友;在与学生的平等交往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学生不是机器,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因此对学生教育问题应以情制胜。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应考虑学生的感受,对他们多一分宽容与理解,多一份关爱与支持,通过情感架起师生之间的桥梁。

  在和学生的日常相处中,我们投入感情、投入爱,那么我们也会收获感情,收获爱。而这些都是我们教育学生时的资本,学生们对我们班主任越认可,对我们的教育才会认同,这样就更有利于在以后的教育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思考:班主任工作的深层意义

  说实话,作为班主任,没有谁能不在乎班级管理的绩效性的,这一天学生的日常表现怎么样,有没有为班级抹黑,有没有被扣分,谁谁谁做了好事,可以受到表扬,及时在家长群里公布,谁谁谁又坏了规矩,在全班通报批评,甚至我们有时对学生的教育变成了“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妥协,因为这确实是我们每个人做班级工作的常态了。仿佛每一位班主任也深陷这个怪圈无法自拔了。

  直到我读到陈宇老师写的:“班级或学生的优秀,可以为教师带来荣誉、声望、甚至利益。但教师应该牢记:学生并非教师获得成功的手段,学生本身才是教师工作的终极目标。比如,假爱学生的老师也会为学生做很多事:表扬、以让孩子更听话、考的更好。他们也会开展活动,为学生拍照、写日志,心里想的却是把事情做的漂亮一点儿,算计着自己的班级今年一定又是先进班集体......”

  “在公开课、比赛课上把学生当道具已经是被很多人诟病的现象了,而随着自媒体发达,很多班主任开始热衷于在朋友圈、各种群里晒班级活动图片、晒家长赞美班主任的话的截图。看着热闹的图片,你不能不说这些活动很精彩,但我依然会产生这是“道具”的感觉。这样晒,真的好吗?我曾经发过这样的感慨:难道非要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你在搞活动?而搞活动就是为了晒出来吗?如果教师关注的焦点并不是学生的成长,而是把学生和家长作为扩大知名度甚至获取利益的手段,就更不道德了”看到这段话更是让人深深的思考。好像有些时候我们会偏离教育学生的方向,关注更多的是班级的表象,很难有机会静下心来去真正地跟学生沟通一下,聊聊天,真正走进学生心灵的深处。仿佛学生成为了我们教育路程上的助推器,而不是我们成为他们的帮扶者。其实教育真正的目的,是学生自身的成长,别人只能帮助,不能替代。

  最好的管理是什么?好的班级管理是不是就是把人管住?科学管理班级是把事情做好;人本管理要求班主任真正关注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控制,让学生学会自制,让每个学生从认识自身开始,明白自己的位置,自己的价值,让自身发展的更好?这就引起我们的思考: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打造积极主动进取的团队?通过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图,我了解到“乖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不是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这些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诸多方面构成了新时代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安静的班级未必是优秀的班级”,教师越是业务水平不高,对班级全局的把控能力越是不足;人格魅力越是不够,他们就越倾向于牢牢控制班级。所以,干脆采取高压的方式管理,不允许学生有任何的浮动。

  “优秀的班级一定是动静相宜的。该安静的时候静得下来,该活跃的时候会很活跃,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无论是动还是静,都有明确目标,都有高度自律的奋发行为。”

  班级管理与班级文化

  有人的地方就需要管理,人多更是需要有效的管理。一个班主任的管理理念不光是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更是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学生的成长不是只有学习成绩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一个思想健康的社会公民。所以以人为本的管理是对学生发展有长远影响的管理。

  陈宇老师在书中提出,科学管理客观的说是方法非常实用、有效。但是,迷信科学管理、迷恋科学管理带来的绩效,又是非常不妥的。科学管理的思想基础是把人看作经济人,主要手段是控制一一通过一系列制度、流程和经济杠杆达到控制的目的。它对绩效的重视远远超过对人本身的重视。

  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更多地关心、尊重和激励学生,强调“好关系带来好管理”,通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班级达到管理目标。人本管理并非不要绩效,只是把管理绩效作为水到渠成的结果,而不是从一开始就作为唯一的追求目标。以人为本也不是要弃用科学管理的方法,而是在管理中更多地尊重学生的权利更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如果教师根本不关心学生,就谈不上人文关怀,更谈不上以人为本了。很多教师都知道要关注学生,但真实的情况可能是只关注了一部分学生或学生的某一个方面(如学习成绩)。班主任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但是对学生的关注应隐藏起来。表面上的关注不是越多越好。班主任对某个学生关注过多,对他本人和其他人都会造成压力。关注学生不能引起学生不适。当然,可能也有一些学生根本不需要教师的关注。对他们,教师要仔细研究,分析原因。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关注的方式和程度是不一样的。教师首先要对全班学生有一个基本的关注,对一部分学生则需要重点关注。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是一种组织文化,是一个班级所有或大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这个复合体包括精神、物质、制度、行为等多方面,它们共同构成“班级文化体系”。班级文化体系主要由四个子系统构成——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

  无论是科学管理还是人本管理,都有个管理问题。只要有管理,就不可能离开“约東”等基本词义。而约東是与人的天性相悖的,所以,无论用哪种思路,都是管理,都不可能完美地解决现实中的很多难题。比如,学校规定学生每天穿校服到校,而有些学生就是不愿意穿。这个个人与组织的冲突看上去很平常的问题,其实反映了管理中的一个深层次问题不仅有个性、自由与统一、纪律的冲突,也有个人成就与组织绩效的冲突,更有个人价值观与群体价值观的冲突。

  建设班级文化,其实就是为了解决这些冲突。我们不妨称之为“文化管理”。文化管理代表着较先进的管理理念,它试图采用组织文化浸染的方式解决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冲突。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冲突,归根到底是价值观的冲突。所以,所谓“文化浸染”,主要还是指用组织的群体价值观影响个人的价值观。这是建设班级文化的根本意义。

思维导图的读后感13

  幸或不幸地做了全职妈妈以后,常常被人调侃一孕傻三年或是脑子秀逗了。想来还是多读读书做做脑运动。前不久在网上搜寻个人提升书单时买了这本鼹鼠的土豆在知乎上推荐的《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

  刚拿到这本书,封面上五颜六色的图,第一感觉有点像大脑生理结构图,中间一个中心图像,围绕中心图像发散出许多曲线。看起来像是要教人画图。没错,它的确是一本是教我们画图的书,只不过教的是思维导图。

  在此之前,思维导图我听都没听说过。尽管它早已带着各种光环风靡日本。比如它是21世纪革命性的思维工具,被商界和学界推崇为大脑说明书。现在也成为越来越多500强企业的员工培训课,以及许多世界名校的必修课。

  这本《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为我们讲述了什么是思维导图,列举了生活,学习,职场中的二十多个例子,详细介绍了思维导图的七条规则,逐步引导我们掌握这一思维工具。其中七条规则应作为本书重点细读。

  作者矢岛美由希,英国TingkBuzan公司授权培训师,目前在日本各地举办思维导图讲座,通过教练式培训和育儿咨询使无数民众受益。译者程雨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日语专业,九州大学社会学硕士学位。

  全书六个章节,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通过讲创始人东尼·博赞的故事,告诉我们思维导图为何产生

  思维导图创建于20世纪70年代。东尼·博赞从小就是个爱思考的孩子,少年时也曾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尝试许多方法,最终他的阅读速度,从每分钟214个单词提高到了1000个以上。大学以后,作业繁重。他为了提高大脑使用效率,特地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结果他失望地发现,连收音机都有说明书,大脑这么重要的器官竟然没有说明书。他想,既然没有,那我就自己写一部。没错,这就是思维导图最初的来历了。为了使大脑记住更多的内容,东尼·博赞画出了从中心向四周发散线条的放射状笔记,思维导图由此也诞生了。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了一期关于思维导图的节目,引起了巨大反响。在如何让人变聪明的问题上,东尼·博赞是很有野心的,他开始推广并传授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原本就是为了提高记忆力而创造出来的,东尼·博赞介绍它为记忆和学习的工具。最初主要在职场人士之间流传。近年来被积极地应用到了日常生活中来。

  那么,思维导图如何绘制呢?其实就是将画在中心的主题一步步细化分解。先把主题延伸出的粗线分成中等线条,再把中等线条分解成更多更细的线条,如此不断重复。这个过程不但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主题,还可以纵观全局,一目了然。比起分项列表,它便于补充遗漏,也更有助于激发思维,流畅的线条正如清晰的脑回路,真正做到了思维可视化。

  管理日程的思维导图

  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作者用了三章,分别详细地写日常生活中,学习中以及职场中的各种思维导图。

  如果你已经迫不及待想试试,可以直接跳到本书第五章节,围绕七个详细规则,马上画出你的思维线条,开动你的大脑。

  20多个实用的例子和温情的故事,避免了工具书给人的枯燥感。有时间的话可以细读,也可以在练手时拿来参考。其中一个应对紧急状况的思维导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家人在大地震后勉强腾出了睡觉的地方,面对着家里的一片狼藉,夫妻俩制作了一张思维导图贴在墙上,按部就班的着手解决眼下的问题。其实在那种情况下,只要知道了下一步该做什么,人就不会手忙脚乱,就会感到心安。思维导图比起文字式的记录,明确了诸多事务的轻重缓急,缓解了一家人的焦虑,使他们更加冷静地走出困境。另外还有日常生活中小学生用思维导图构思作文,职场人士用它总结发言,规划未来等等。思维导图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便捷。

  第三部分第五章,这本《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里的干货了。重点讲解思维导图的七条规则,也可以当作是七个步骤,跟着走就行。

  1选纸

  笔感好的纸张会让你的线条更流畅。

  通常选白纸,A4以上,过小了画不下,太大了不能一目了然。然后根据眼球的转动,纸张横向摆放。

  2画中心图像

  有人肯定会说了,我不会画画啊,怎么办?但思维导图是画给我们自己看的啊,自己看得懂就行,不需要多漂亮。画出自己的心中影像即可。

  画中心图像大约要5分钟。熟练之后更容易进入状态。

  中心图像的大小在直径5厘米左右,建议参考“一拳大小”。

  3使用颜色

  这条很简单,就是尽量使用多种颜色,最好是五颜六色。

  4画延展的曲线

  分支包括形状,粗细和长度三个要点。

  形状分支的要领是“性感的曲线”,根部粗,尾部细,看起来就像走之旁的最后一笔。分支线条流畅,则思维流畅。

  粗细从中心图像伸出来的主枝最粗,延伸出来的分支逐渐减细,分出”粗,中,细“三个等级。这样思维导图看起来更加清晰易懂。

  长度分支的长度和分支上的词语要均等分配,保持平衡。分支可以先画短一点,写上词语之后不够了再加长。

  分支的形状,粗细和长度

  5在线条上写词语

  线条和词语的规则为”1分支1词语“,即一条线对应一个词语。主支上的词语写大一些,分支上写小一些。什么词都可以,也不需要分次序,同一个词也可以反复出现。总之,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绘制思维导图本身就是是一个展开联想,开拓思维的.过程。

  6层次化

  分为分层和排序两部分,结合起来才算层次化。

  分层线条上依次相连的状态叫分层。分层是多样化的,会随着我们的知识和兴趣点变化。排序指的是按照某一规律重新排列的操作。如果你在画的时候觉得有什么不对劲或者想调换一些顺序,这就说明你发现思维导图的层次化出了问题。初学者可以先把想到的东西全部写下来,最终经过反复分层和排序,就能得出一幅层次分明的思维导图。

  7总之先试试

  最后一条规则是”TEFCAS",是尝试,行动,反馈,检查,调整和成功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矢岛美由希一直把它作为绘制思维导图时的心理准备。因为只有在尝试和行动中,我们才能收获反馈并不断调整,最终获得成功。

  能够遵循以上七条规则,即完成了一幅完整思维导图。只符合部分规则的导图叫作“小型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画得开心就好,它允许我们在愉快的尝试中慢慢地掌握规则和要领。无论是哪一种,适合你的,开拓了你的思维的,助你达到了预期目的的导图,就是一份好的思维导图。

  Get了思维导图的七条规则,就像拿到了一张大脑说明书,你会发现你的线条其实就是你的思路,一目了然地呈现在了纸上。

  第三部分手把手教你画思维导图,也是书的最后一章。

  用实例教你画简单的中心图像,教你用思维导图做自我介绍,管理日程,搭建心与心的沟通桥梁等等。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的思维导图

  像很多人一样,一开始我以为思维导图对绘画要求很高。读完这本《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我试着画出了人生第一张思维导图,这才发现这本书的脉络已经跃然纸上,不再抽象。矢岛美由希本身是一个培训师,她把一些深奥的专业词汇,变成了风趣的语言,耐心地列举大量的实例,成功地拉近了我们与思维导图的距离。所以,不管你是家庭主妇,莘莘学子还是职场精英,不管你是执着于”正确的思维导图“,还是今后打算画思维导图,都能在本书浅显的讲解中有所收获。日常生活杂乱无章,有太多的琐事,相信思维导图会让你的生活越来越有条理和品质!

思维导图的读后感14

  最近我读了《思维导图》一书,<思维导图>读后感。这本书借助一些简单的事例,从零开始教你如何绘制思维导图,你会发现思维导图可以应运于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生活的得力助手!书中所创造的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它的核心价值在于能帮你像局外人一样看见你头脑里“思想的地图”!通过阅读,我觉得思维导图这种做法通过将你的思维过程通过图画的方式再现出来。它不仅将原本复杂的逻辑思维用简单的线条和图画来表示,让你在大量信息中迅速掌握重点、明确层次。而且能增强你的思维能力,提升注意力与记忆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启发我们的联想力与创造力。对于现在学生学习任务重,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应该是一种可供尝试的新方法.比如学生上课听讲一般都需要记笔记,以往我们往往采取诸如1、2、3、4这样的直线型方式,由于不能及时将课堂所将及时的进行归纳总结,课堂上的笔记仅仅是对老师讲解内容的机械复制,而且常常是不完全的,相互之间没有关联、没有重点,读后感《<思维导图>读后感》。等到课后再想总结,由于事过境迁,对授课内容记忆已经不再完全,课堂笔记便成为残缺不全的、不系统的知识记录,对于今后复习的价值已经不大。而如果采用“思维导图”为工具记录笔记,那么将老师讲解的一些可信内容记下来,并且将这些核心内容之间的.联系用线条连接起来。此时,思维重点、思维过程以及不同思路之间的联系就可以清晰的呈现在图中。这样的课堂笔记不仅能够迅速帮你进行归纳总结,而且整堂课的授课过程也形象的被记录在图中,以后复习时,只需将这副图从头到尾再过一遍,那么当时的授课情景就会在你的脑海里重现一遍,这对于今后的复习无疑也是极大的帮助。

思维导图的读后感15

  朋友推荐的一套书,按他介绍的顺序看了第一本《思维导图》。开始以为我会很短时间搞定它,没想到边看边实践,用了我两个礼拜,算是80%掌握,当然我已经把这本书归为以后要反覆看的书列。

  简单感受就是,尽最大能力去开发我们的大脑,不要让我们大脑沉睡,书说我们其实一直只用了大脑的皮层就渡过了这个人生,听起来相当可怜,因为常常我们会觉得脑汁都耗尽了,怎么才用了这么点呢,还是一辈子。

  原来是我们有很多未开发的潜能,回想起来,也有道理,试想小时候是否我们的思维会更敏捷些呢?然后在这样那样的环境,教育,工作等等因素下,总有一种想开发但使不出来的`感觉。通俗点就是便秘的feel。

  于是我开始一边读一边试着跟著书去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当然,并不是可怕的全部重来,只是更新,因为其实每个人我们在这么多年的阅历里,或多或少都有从其他,自己总结出一个思路,而在这本书里是有碰撞的,看到碰撞时,我还会偷偷乐着得瑟,相信其他读者也是如此,没想到自己的那套竟然也是属于有名有姓的系统规划呢。只是我们知道的只是只字片语,不成系统。感谢这本书,可以让我更完善我的一个思考过程,更规律,更效率。

  书中主要是提倡人们想事情有个中心骨,然后由这个中心骨散开很多经脉,通俗点有点像树状图,只是树状是由根部向上延伸,而这里强调的是一个中心,不是一个方向,是四面八方。朋友们,可以试着去划一张图,中心是自己最最想的那件事,然后就多方面去延伸它,各种各样,变态,神经都可以,只要你敢想,这样,会有一种丝丝思路源源不绝涌入的感觉,厉害的人会嫌弃纸太小,最牛的一个人将飞机设计的思路画了足足25英尺的纸上,试想我们的思维有多神,有时候我怀疑每个人的大脑就是一个宇宙,无法探索够清底。你可以一直挖掘,挖掘,然后一直发现深不可测。

  而且很有趣的是,这样的思维并不分年纪大小,并不像我们平时抱怨的那样说“哎呀,我老了,脑子不灵光了”等等,其实我们一样可以飞速灵活的转动我们的大脑就想小时候一样,简单例子就是老顽童,或者总是被我们拿出来宣传的某些名人们,总有那么一段是写他们年纪大后还是一样厉害什么什么的。那时我们是否以羡慕的态度去读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

  推荐大家有空看看这本书,其实我在这本书过程有点枯燥,一是怀疑是否有用;二是毕竟我是在更新,很多实践不上手,感觉自己很笨,其实这些都是正常。但多试着画了几次后,就发现,确实记忆上会更效率点。

  现在的我正在积极的去适应这样的思维,很享受,在未完全修成正果之时,推荐给你们,希望大家一起进步。

【思维导图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思维导图》读书笔记范文09-16

思维导图培训心得体会07-13

思维导图读书心得03-15

思维导图丛书读后感02-26

《班主任工作思维导图》读后感范文09-11

《逆向思维》教案03-13

中班思维教案03-25

孩子的沟通能力思维07-25

思维方式读后感02-26

思维与智慧读后感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