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读后感>《教师的语言》读后感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

时间:2024-06-08 12:53:1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的语言》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1

  拿到这本书一气读完,书中不仅有指导性理论更有大量的实用性策略和场景对话指导,可谓是一本拿来即用的教育教学语言和策略指导用书。豆友们居然只给了7。6分,有点过分了。

  作为一个教龄超过十年的老师,我特别佩服作者三好老师。作为一名一线小学老师,他能在繁忙的不能再繁忙的工作之中,一直从事语言能力的相关研究和学习,并梳理出这么多切实可行的沟通方法和技巧,并把他们图文并茂地总结出来分享给更多老师,真的非常令我敬佩。可以说他做得这些也正是我梦想自己有一天能够做到的事情。

  读这本书,对于我来说也是在不断地梳理自己多年教学中的语言表达技巧,这确实是一种能力,它需要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最后内化成教师本人的语言(沟通)能力。

  当前教育界存在着(充斥着)“表扬才能促使学生成长”的导向,但是作为一个拥有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的三好老师,说出了教育者应该说出的大实话:批评和表扬一样重要;如果把教育比成驾驶汽车,表扬是油门,批评就是刹车。如果教育就是表扬,我们首先的假设前提就是学生是完美的;或者说,我们只需要关注学生成长中好的一面,可以完全无视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错误和缺点。那最后的教育结果会是怎样,就可想而知了。虽然批评在教育中必不可少,但是批评是需要使用语言艺术的。我们经常会遇到“难缠”的学生,尤其是在新老师教学初期,对于“爱哭”的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坚持底线,使用无视法,让他/她自己冷静下来,作出改变;这一点对于教育自己的孩子(无理取闹时),也是相当有效的一招。

  讲到批评,把握“度”非常非常重要。教学中,一直存在着过度批评(过度行为矫正);或许很多老师已经习以为然,根本就没有思考过这些。比如,一个学生没有完成作业,老师惩罚这个学生完成作业就可以了;但是很多老师对于未完成作业的学生的惩罚还会附加打扫班级卫生等。这些显然已经失去了批评的本真,让被批评的学生感觉到不公平,不合理,不可理喻。这种伤害,从某种程度上讲,或许只会让学生更叛逆。还有更甚者,老师会很随意地因为一个学生的某个行为,评价学生本人。比如学生没把自己的书桌整理干净,老师的批评语言是“你真是个邋遢的人”;这种直接的对学生人格的否定,杀伤力巨大,很有可能这个学生就“顺”着老师,变成一个“邋遢”的人。教师任何时候都首先要认可学生,不能否定学生本人;学生在成长也在不断变化,行为只是行为,批评其行为即可。对于学生间的纠纷,老师的立场非常关键。不论之前老师付出了多少努力,只要有一次“不公平”地处理学生间的矛盾纠纷,老师很大可能就会彻底的失去学生对其的信任。所以,在处理学生纠纷时,老师一定要尝试站到不同人(三方:学生对立的两方,公平的老师)的角度去沟通、理解、化解学生内心的疙瘩;同时也要教会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有效地解决和他人之间的争吵。教育本身就应该是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如何避免或者下次更好地处理。如果老师都能在实际的教学上多一些提问,让学生自我反思也好,思考想象也好,找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相信很多事情处理起来就会事半功倍。对于教育自己的孩子,这点也非常重要,我们习惯告诉孩子做这个做那个,告诉孩子怎么做;但其实,给予孩子思考的空间,想象他/她也能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的。

  三好老师在书中提到一个对他影响巨大的'K老师:K老师是一位卓越的老师,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只要在K老师的教导下,都会变得积极努力;K老师能够教导好学生是因为他并非只关注那些在集体中表现突出的人,同时也关注那些弱小却仍在努力成长的人。

  这让我想起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对我影响最大的Peter老师(我的偶像),像K老师一样,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只要在Peter老师的教导下,都会变得积极努力。曾经无数次去观摩Peter老师的课,每次都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Peter老师语言的魅力和力量——他从不放过任何一次表扬、赞美、鼓励学生的机会,同时也绝不会姑息学生出现的任何错误的行为(“严厉”批评)。自从遇到Peter老师,我开始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重新审视;作为一名普通老师,我的语言技巧需要不断磨练,然后继续艰苦修行。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2

  最近读了《教师的语言力》这本书,感触颇深。原来教师讲课不能仅凭感觉,而是要把语言技巧当作一门技能。我们不能学习仅适用于某些特定情况的固定语言模式,我们更应该掌握一些语言运用的技巧,这样在教导学生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最恰当的语言。

  本书将教导学生的语言分为“表扬”“批评”“提问”“鼓励”“反向激励”五种类型。今天重点谈谈“表扬”语言的应用。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认为表扬就是夸赞学生,只要学生做的好就夸奖。读完之后才明白,原来表扬也分为很多种方法——惊讶法、夸张法、意见法、比较法、赋予价值法、传闻法、模范法、感谢法、令人高兴地比喻法、敬佩法。有效的表扬能让学生非常开心,为学生点亮希望之光。学生会对某种正确的行为强化,从而做的更好。无效的表扬不但起不到效果,还会让学生对老师的表扬产生反感。

  表扬学生时应避免使用恭维、奉承的表达方式。学生的情感非常丰富,他们能听出来那是不是老师的真心话。因此教师不能不假思索地表达出赞美之辞。表扬时要做到:

  一、立即表扬,表扬的语言也是有“保质期”的.,60秒之内的表扬是有效的。

  二、多表扬,教师要尽量多的表扬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就表扬,同样的优点可以看到两次表扬一次,慢慢的学生的这些优点就会成为他的一种习惯。三、语言、接触、奖励相结合,除了语言上的表扬,如果再加上接触(拍拍肩膀、互相击掌等)奖励(奖励小星星、小红花),会让表扬事半功倍。

  教师所运用的所有教导语言最终都会与表扬的语言产生联系。在批评学生后要表扬,如果批评后什么都不做会给学生带来伤害。在提问、鼓励后也要表扬,反向激励后仍需要表扬。无论对学生进行何种教导后都别忘记表扬,以此来促使学生抱有积极向上的态度。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通过读书来学习教导语言就像在书中学习棒球全垒打的方法。即使知道怎样打,如果不实际练习的话也无法打好。同样的道理,理论我们明白了,但要经过大量的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这些方法。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3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群青蛙在森林中穿行,突然,有两只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很深的坑中,所有的青蛙都聚集在坑边,当看见坑很深时,青蛙们就告诉那两个伙伴:“别跳了,那是白费力气,你们根本跳不出来。”但是,两只青蛙不顾劝阻,使出浑身的力气往坑外跳,希望能够逃生。而其他的青蛙不断的告诉他们放弃努力。最后,一只青蛙相信了,放弃了挣扎,倒地死去,但另一只青蛙却继续努力地跳着。其他青蛙还是不停地劝他不要白费力气,让他乖乖等死。但是,这只青蛙反而更加努力,最后终于跳到坑外,原来,他是个聋子,一直以为其他青蛙是在鼓励自己跳出来呢!

  看了这个故事,令我深有感触,有时候,语言的力量竟有这么大!其实,教师的话语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也是惊人的,因为学生非常信任老师,他们很在乎教师的话语,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更是把教师话当成圣旨,所以,如果我们经常对学生进行劝阻,告诫,就会使他们悲观,趋于平庸,如果我们经常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就会是他充满信心,增添力量,最终获得胜利。自我收获:我们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智慧,平时要重视话语的'力量,对学生的教育要少一些告诫,少一些劝阻,要多一点引导,多一点鼓励,要让学生始终都充满信心地去探索、去创新、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视角中发现问题,提出见解,不轻易地否定学生的“奇谈怪论”,善待学生的“标新立异”,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4

  听完《教师的语言艺术》的演讲后,我感触颇深,同时也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的艺术,首先是灵犀相通的说话艺术。”教师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从其说话艺术上体现出来的。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真地揣摩自己的语言,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训练自己的语言。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语言更是一门艺术。如果你的语言极具感染力,吸引力和信服力,那么就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你的语言亲切,饱含思想与感情,与学生的智慧和心灵进行活生生的交流,学生就会信服你,跟随你,这样就会形成良好的互动。“对话”的实质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理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在学习过程中,师生脑海里固有的知识、经历、观念、信息与文本的碰撞,是师生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和升华,它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与美好生命的共享,具有生成新思维、新思想的特质。可见教师这个职业,相对其他职业而言,对语言的运用,特别是口语表达就应有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使之成为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如何使学生感到上课是一种艺术享受?在育人工作中,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使之成为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使学生感到老师的可亲可敬?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永远也研究不完的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对语言好坏的衡量标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怎样运用语言才能适应这一变化?怎样运用语言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动口、动脑,使教学方法适应培养21世纪所需人才的需要?怎样才能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里,收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遗憾的是,我们在语言运用上,并没有充分引起重视。没有注意到随着生活条件的普化、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学生心理变化的实际情况,没有研究现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只管按老一套来说教,师生之间格格不入;有的教师则把讽刺挖苦作为对付调皮学生的'手段,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还不自知;有的教师备课时只考虑讲什么,却不考虑怎样讲才生动、有吸引力,致使本来完全可以在教学上更上一个台阶的老师,却多年来没有大的进展。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在越来越高的教学改革的呼声中,对教师运用语言的艺术加以探讨,已是教育界一个亟待研究、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而“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苏霍姆林斯基)因此,在教学改革的同时,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怕效果无疑是很有必要的。作为教师应该树立一种信念:用一生的时间去打造自己,锤炼教育教学语言,立志成为一个讲究审美与教育艺术的教育家。让我们把文化、思想和对学生的爱与责任的理想、信念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教学语言,因为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武器、工具,是用来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5

  《语言教师心理学初探》为英国教育家Marion Williams和Robertl、Burden所著。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作为外语教师以不同的方式接触过心理学,特别是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理论或知识。可除了那些已熟知的外语教学理论和技巧外,我们还需要对学习过程更本质的理解,从而使外语教与学更具有教育性,更能促进学习的成效和学习者全面素质的提高。

  这本书要呈现的不是关于语言习得过程的心理语言学解释,不是针对诸如听力、阅读、词汇等具体教学方面的教育心理学建议,也不是关于感知、记忆、个性品质等一般心理学给概念的重复演绎,或是对心理学各派理论的全面介绍,而是向读者提供一种特殊的思考路径和一种审视语言教学问题的全新的教育心理学视角或观点,这既是书中提到的建构主义。

  在当前我国外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形势,本书所揭示的思想对我们外语教育工作者的启示意义至少有以下五点:

  1、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过程与经验(就外语学习而言,即丰富的语料和语境),由学生自己进行意义的建构,而不是令其接受现成知识,直达结果。

  2、除了提供过程和经验,教师还应该成为学习者和这种过程与经验之间的中介体:引导学习者对有意义的刺激作出合适的反应,帮助他们理解任务的意义和目标,促进他们形成控制自己行为的意识、信心和能力以及为他们创造适宜的心理环境等。而这一切是通过语言互动实现的。外语教师面临的挑战是,不能仅满足于那些常规的课堂用语,而是要学会用外语实现上述各种中介功能。

  3、外语教学要富有教育性,必须是学习过程充满真实的个人意义。交际法是大家懂得了“信息沟”,学会了做“意义性练习”,然而什么样的“信息”和“意义”对学习者具有价值?本书告诉我们:必须与学习者自己的背景经验和现实处境有联系!这就要求外语教师学会理解学习者个人,了解他们的个人特征和个人需求。

  4、外语教学的教育性还体现在促进学习者的全人发展:出语言本身的学习外,还有学习能力的发展、积极的情感因素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后者同样是我们外语教师面对的重要任务。

  5、外语教师自身的学习。建构主义同样适用于对教师认知过程的解释:教师通过自身经验形成关于学与教的认识和信念,并以此支配自己的教学行为。本书倡导教师对自己教学行动的反思,将那些隐含在行动中的个人理念外显出来,从而形成清晰的自我意识并进行适当的'自我调整,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本书所建立的理解教与学过程的“社会建构主义模式”是对上述理论的整合与诠释。“社会”一词在这里取其微观意义,即“人与人相互关系的”,“群体的”等含义,而不是与政治、经济密切相关的宏观意义上的“社会”。社会建构主义模式的要义是:知识是优个人自己建构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但这种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该模式确认了教师、学生、任务、环境四个方面的多种因素对学习过程的影响,而处在中心位置的当然是知识建构的主体——学生,后三者则构成学习的中介因素和外围环境,对学习者的个人知识建构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该理论还汲取了人本主义的思想精华,特别注重学习者的全人发展—初认知发展外,还有以元认知为特征的学习能力的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和人性品质的发展。此书在阐明社会建构注意的一般思想的同时,将其与语言教学的特殊问题相联系,试图帮助读者将教育心理学的新观点、新思想应用于对语言教与学过程的认知理解、乃至实际行动中。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6

  暑假期间,我有幸拜读了三好真史老师写的《教师的语言力》一书,读完后感触颇深,于是,便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跃然纸上。

  初次拿到这本书时,我以为这是一本训练教师课堂上如何表达的书,读完后才豁然开朗,更愿意将它归为班级管理类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作家三好真史。他毕业于教育学专业,担任过小学教师、心理咨询师,著有《改变孩子的3分钟小故事》《班级游戏101》 等书。《教师的语言力》一书将教导学生的语言系统的分为“表扬”“批评”“提问”“鼓励”“反向激所”五种类型,根据每种类型分别介绍了教师可以应用的10种方法,并加入案例研究与要点总结。每一种方法中都配有场景漫画图,通俗易懂,带入感强。比较全面地分析了教导学生所需的语言技巧,尤其是针对小学低年级的课堂语言提出了新观点新方法。

  一、创设理想形象,降低期望值

  三好真史认为,教师的脑海中,如果没有理想的形象,就无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导。我们都知道,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精神面貌。班级的管理者,也就是班主任对一个班级的要求对形成班级精神面貌至关重要。比如有的班级沉网,有的班级活跃,有的班级团结向上,有的班级学生矛盾不断等。在对学生设定理想形象时要尽量有较高的要求,但也提醒老师要适当降低期望值,这样才能避免陷入因学生达不到要求而焦虑的情况。

  二、表扬是行动的催化剂

  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来自他人的期望和赞美,能使结果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所以与其抱怨、批评,不如通过表扬来驱动。从《教师的语言力》当中,我学到了很多表扬的方法:

  立即表扬。行为心理学的理论指出,60秒之内的表扬是有效的,60秒后就会错失表扬的机会。

  团体表扬。为了避免被表扬的单个学生陷入尴尬,表扬时可以表扬小组或者团队。

  口头表扬、肢体动作和物质奖励相结合。表扬不要只停留在口头语言上,适当的肢体动作,如拍拍肩膀、相互击掌等也有很大激励作用。奖励是指小红花、贴纸、印章等物质的奖励形式。

  表扬努力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梵高曾说过,不要去寻找美丽的景色,而是要在景色中寻找美丽的事物。作为老师,不要去过度注重学生取得的成绩,而是要关注学生成长进步的过程。

  三、批评不可或缺

  表扬很重要,但批评也不可或缺。只有表扬的教育会导致学生过度自信。如何批评呢?

  1. 认可学生,批评行为。批评是重要的教育手段,但是不适当的斥责会给学生造成心灵创伤,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在批评时不能否定学生本人,而仅仅是针对学生不恰当的行为进行批评指正。

  2. 引导学生发现自身问题。教师对学生的一些批评不能全部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查找问题让学生自己说出想法,找到解决的方法。

  以上就是我读完本书的一些感触和思考,作为青年教师,今后我还需多思多行,巧妙运用语言的力量,为教学锦上添花!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7

  一个成功的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上应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以独特的人格魅力浸润学生的心田。从教多年我一直在努力探索、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期待用自己的真情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假期里有幸拜读了李振村老师的《教师的体态语言》这本书,收获颇丰。

  我开始反思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行为。发现原本还感觉良好的我,其实在很多地方都没有好好运用恰当的体态语。我不知道,在我冷酷的表情里,有多少孩子稚嫩的心灵受到了摧残;我不知道,在我无意的手势中,有多少孩子开始厌倦原本美好的学生时代;我依然不知道,在我自以为是的粗暴里,还有多少孩子选择了冷漠的对抗。我亲爱的同事们,您又对体态语言了解多少,您又正确地运用了多少体态语言呢?面对回答问题紧张的学生,我们能否耐心倾听,并送上我们温和鼓励的目光?面对闹哄哄的班集体,我们能否不再当头棒喝,而报以环视教室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博大宽容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当遇到满腹心事、满脸泪水的孩子,我们能否将他一把揽入怀中,而不顾及他衣服的脏兮兮?亲爱的同事们,对照自己的言谈举止,好好读一读《教师的体态语言》,相信我们会变得更加优雅从容,我们的教育会变的更加人性化,我们也会彰显出更加独特的教师人格魅力。

  古人云:“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就是教师的体态语言,这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一堂课从教师走进课堂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因此教师要保持美好的仪表,愉快的心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更是如此。当我们身着幽雅新颖的服饰走进课堂的时候,常会遇到学生赞美的目光以及不由自主的赞叹声,整堂课也往往充满了生气。教师优雅自然的外在美和和蔼可亲的内在美交相辉映,即便不发一言也必然能起到“山蕴玉而生辉,水怀珠而川媚”的艺术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在评判一个老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时,常常不仅仅是看这位老师的课堂设计是否巧妙,教学机智是否高超,师生的交流是否融洽,同时,我们还常常会注意他的衣着装饰是否得体,一笑一颦、一举手一投足是否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舒适之感,还会关注他的表情有没有随着课堂的需要发生适宜的变化。《中国达人秀》舞台上,杨迪的出现仅短短的一分钟,却给全国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称赞他为“表情帝”。春晚的《千手观音》所带给我们的震撼是无与伦比的。是任何语言所无法企及的。艾伯特·梅拉宾有研究说:交流的总效果=7%的言语+38%的音调+55%的人体动作、面部表情;雷·伯德惠斯特尔也有相关研究结论:人在面对面交流中,有声部分占交际信号的比例低于35%,而65%的交际信号是无声的。可见,体态语言,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教师的体态语言,对打造教师自己的亲和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虽然体态语言大多是与生俱来的,是“先天”的,但是我们在“后天”可以控制,可以调节,可以优化。那么,我们教师又该从哪些细节做起呢?李振村先生在《教师的体态语言》一书中有非常具体而且生动地描述。如:

  (1)教师亲切、真诚、灿烂的`微笑可以感染了学生的情绪,给学生以轻松感,让课堂充满愉悦。

  (2)教师可以面含微笑、手掌轻抬,请学生回答问题。

  (3)教师可以用满面笑容再竖起大拇指向学生表示赞美。

  (4)教师可以用亲切、激励的目光启发学生,保证沟通的顺畅和深入。

  (5)教师可以跟学生采取面对面的身体指向,并辅以盈盈笑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教师把身体倾向学生的姿态表达了对学生的充分尊重。

  我觉得在教师的体态语言中,鼓掌是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方式。鼓掌代表着教师的赞许、欢迎之情,是课堂中学生有了出众的表现,教师给予学生的较高奖赏。在鼓掌中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赞赏,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教师在用掌声对学生表示赞扬、欢迎之外,还应注意另一种情况,即学生在付出很大努力后仍未取得满意的成绩时,教师也要及时地使用掌声对学生的努力予以肯定,号召全班同学学习其努力精神。

  在教室的体态语言中还存在许多不好的习惯性动作或不经意动作,这些动作的使用,既影响教师形象,妨碍师生交流,又不利于教师使用体态语言配合教学。如背手这个姿势,就有了老师的“架子”,常常显示出教师的威严,会给学生心理造成一定压力,不利于学生与教师接近。所以除了学生做作业或考试的时候,老师在教室里走动的话,可以背手,因为这时需要严肃。通常情况下,比如讲课、和学生谈话我们就不要使用这个动作了。可是,手不放背后又放在哪里?可以拿些粉笔、教本,手就有了着落,就显得比较自然了。但有的教师用手玩弄粉笔或黑板擦,则又表现出教师的不稳重或无精打采,若弄出响声,更会破坏课堂气氛。

  教师的体态语言真的是变化无穷,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需要我们深入的研究和学习。教师的体态语言具有神奇的魔力。一个温柔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欣赏的手势,都能促进师生思想和心灵的交流,也让教育变得更加人性化。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教师的体态语言,让它更好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吧。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8

  教师语言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值得广大教师深入研究。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有了语言人们才能更好的表情达意,交流沟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语言的重要性早就存在于悠悠的长河中,它是教师传播知识的纽带,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正确运用语言,教师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目的,才能正确地教授祖国的语言文字。而掌握语言艺术,则能使教师的教学锦上添花,美不胜收。

  教师语言从广义上讲,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肢体语言。教师的语言修养应关注细节,如教师在提问时有人说:“谁会说?请举手。”有人说:“谁能说?请举手”。有人说:“谁想说?请举手”。这三种不同问法,其实有着质的区别。

  谁会说?实际上是在要求已经学明白,能够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发言;谁能说?实际上是在要求能够回答问题,但不一定回答正确的学生发言,显然,其覆盖面要比“谁会说”大得多;“谁想说”是在要求相回答问题的人发言,包含会说的、能说的以及想说但不会说的学生发言。看似的差异,却反映出教师学生观的不同。对于这种不同的实质,如果哪位老师想明白了,并把思考的结果写出来,可能会是一片比较有意义的文章。

  教师语言素养的提升,应关注到口头语、书面语、肢体语的复合。

  提问时强调口头语言表述内容的简要、明确、清晰,同时还要表现出和蔼、亲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辅以表情、眼神、手势等,有时如果我们再辅以教师位置的`合理移动,效果可能更好。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让学生感觉到你在倾听,因此必须要让学生看到你的眼睛。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如遇到困难,教师最初提供的帮助不是语言,而是眼神、表情、口型变化(意义的表达并非都靠口头语言,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大人在给小孩喂饭时,常常会张大自己的嘴,这就是一种语言,和“真乖,再吃一口”具有同等意义)等传达的激励。激励无效时,再辅以口头语言的引导或相应的暗示。

  文似看山不喜平,语言方式的单一也同样会降低语言效果。如学生正确回答问题之后,老师会微笑着说“某某真聪明,回答得很好,请坐。”如果一节课上几次提问,上述话语不断出现,情况会怎样呢?会不会让人感到肉麻?或不会让人觉得教师语言太贫乏?真心的激励会不会成为虚假的奉承?如果会,那将是多么可怕!如果我们将口头表扬和在与学生眼睛对视的同时先伸出拇指表示赞赏,再做一个“请坐”的手势这样的肢体语言交替使用,效果会怎样呢?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9

  读了《教师语言艺术》,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这本书分二十节归纳了教师语言的艺术。书中一个个生动的例子,体现了老师们在运用语言时的艺术,在解决问题时的机智、幽默。作为教师,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最主要的工具之一,也是人际交往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我认为,有水平的教师不一定就是会讲课的教师,会说话的老师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老师,但优秀的老师一定是会说话的人。每位教师的语言都是需要一定的艺术的,艺术性的语言对学生的教育有着不可想象的力量。教师必须学会运用语言的艺术。下面我就简单谈谈我阅后的几点感受:

  一、教师的语言要具有规范性

  只有规范的语言才能把要表达的意思表述清晰准确,通俗易懂,只有规范的语言才能谈到语言美,学生才能理解和领悟教师所要讲授的内容。不通俗的语言存在交流上的障碍,从而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语言规范,才能使所讲的概念、原理、规则做到准确、完整、周密。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意味着对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师的语言要具有鼓励性

  本书第十二节:“激励 很好的鼓槌”和第十四节:“表扬时常使用的法宝”,这两节使我获益最深。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因此,激励和表扬应当成为教师经常用到的法宝。教师语言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因此教师必须爱护他们,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积极上进。马克?吐温曾说过:“一句好听的赞辞能使我不吃不喝活上三个月。”这句略带夸张的话语体现了激励性语言的魅力。因此,每个教师都应当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一门艺术。课堂上对优秀生的鼓励,可以使他再接再厉;对渴望进步但自信心不足的学生鼓励,可以使他看到自己的潜能,树立进步的信心。我班里有一个学困生,平时的成绩都在二三十分这个分数段,但在期中考试中却得了60分。为此,我在课堂上表扬了他。听到同学们的阵阵掌声,那个学生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过了许久,他站起来小声说:“老师,我有一些题目是偷看同学的。”我听后并没有批评他,相反,还表扬了他的诚实和勇敢。我鼓励他说:“老师相信你在今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取得真实的、优秀的成绩,全班同学都会为你作证的,加油!”我的话出乎他的意料,我注意到那位学生的`脸已红得像红富士。其他同学也都拍手叫好。我的效果达到了,就继续上课。之后,这位学生上课明显比以往都认真,成绩一天天往上升。从这件事中我反思,教学中如果一味对学生进行批评,反而容易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反感,也会对所教学科失去兴趣;相反,如果教师能够很好的表扬、鼓励学生,对学生多几分耐心和爱心,教师的语言应该像“雪中炭”、“三春雨”、“六月风”,表扬、激励的语言就会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师的语言要具有教育性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但对于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要讲究艺术:说服、疏导、鼓动、表扬、批评。针对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语言,艺术的表达,就可以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德育过程中,有时需要准确、周密的语言,头头是道,能说服人;有时需要清新优美的语言,饱含激情,能打动人;有时需要幽默、机智的语言,妙趣横生,能感染人。不过,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学识,高深的修养和热爱学生的心,这样才会有艺术的语言,才能给人启迪,给人力量,使学生在和风细雨的吹拂滋润下受到教育。

  总而言之,《教师语言艺术》这本书中丰富的教师语言范例给了我很多启发。要做到用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掌握教师的语言艺术不容易,但我们只要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在日常平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积累,勤于采集大量的语言材料,就会使自己的语言更加有艺术。一个成功的教师一定注重语言的艺术。我觉得教语言的艺术是教师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工具。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运用艺术性的语言。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10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湖,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一一题记

  本月,我读了 《教师的语言力》这本书,对教师语言技巧地运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教师的语言力》 这本书提出:“语言具有力量,如果教师能够拥有语言的力量,就可以给学生带来勇气,激励学生发挥出他们的能力。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曾经感到束手无策。起初,我不断的去更新我的理论知识,去模仿优秀教师的一言一行,力求做到最好。后来我发现,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正如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学生也各有不同。我们无法用同一句话来激励每一位学生,不能用同一种方式对待班里的孩子。教育要求具有独特性和针对性,只有这样,每个孩子才能在教师的教育下成为与众不同的人,发挥自己的潜力。

  《教师的语言力》 摒弃了传统话术,教给我们不同的模式和方法,我们只需要在工作中灵活掌握和运用,就能取得不错的成效。

  在闭读的过程中,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有一定的感悟和体会。比如在第一部分“表扬的语言”中,作者提到我们要建立对学生的理想形象,也就是你想要通过你的教育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当有了方向后,你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设置目标。标准可以高一些,在你的严格要求下不断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对做得好的`方面第一时间提出表扬。同时也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面对发生的任何事情,首先要冷静,心态平和。教育是长久的事情,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对学生,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低期待。在面对比较敏感自申的学生时,我们可以将主语“你”换成“我”,当你夸赞学生你的宇写得很漂亮”,学生可能会自我怀疑“我写的真的很好吗?比我写得好的有很多呀”,不如换成“我觉得你的字写得很漂亮”,萼重呵护每一位学生的特殊性。教育会变的更有人情味。

  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要充分分析学情,根据学生的水平设置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比如一进教室,你发现黑板没擦。与其我们批评学生,不如带着疑问的语气问一问,“有没有发现今天的黑板和平时有什么不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还能够让学生更认真的分析自己的问题,下次做得更好。

  当一项班级活动做完或者一学期结束,我们想带同学们做一做总结分析时,可以利用书籍当中教给我们的方法:数值化法、原因法和总结法。“如果满分是一百分,回忆一下自己这个学期的表现,你给自己打多少分呢?“当学生对自己有了评价后,我们再带领学生尝试寻找解决方法,做总结梳理,将自己的感受写在纸上,加深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总结和反思的能力。

  全书还含有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专栏,其中,语言重构部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语言的重要性。一个孩子话比较多,换一个角度,她可能是活泼开朗的;一个孩子爱管闲事,她同时可能是乐于助人的;一个孩子做事慢腾腾的,她也有可能做事非常细致。

  这些发现全在于我们老师如何看待这个孩子。正如硬币有两面,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她的缺点经过我们的指导,也有可能成为她的优点。我们要做的是换一种角度和思路,善于

  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和潜力,并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激发出来,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11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知语言文字对学生的重要性。语言是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有时无意间说的话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由此可见,对于一名新入职的教师,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恰当的语言与学生沟通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月我们组荐读《教师的语言力》这一本书。

  这是一本辞典式的应用方法手册,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沟通方法。书中将沟通分为表扬、批评、提问、鼓励、反向激励5个类别,提供了21种场景实例,讲解了50种方法。在每一种方法中,都配有场景漫画图、对话实例和具体的语言用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表扬和批评两个部分。

  表扬是师生交流的基础,老师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在适当的时间给予表扬,学生在受到老师表扬时会很开心。教师需提高表扬的水准,在表扬时要注意三个要点:立即表扬;表扬是有有效期的,60秒之内的表扬是有效的,还要多表扬,保持一定的不规则性;语言、接触,奖励结合起来等,如给学生一个拥抱,拍拍学生的肩膀,给与学生小贴纸、小印章的奖励等等。表扬是在传达老师的一种期待,老师的期待对学生的行为更具促进作用。

  有表扬自然就有批评,是立即批评还是等待时机,批评的对象是个人还是集体,批评的程度,都需要教师用心斟酌批评方式和用语。

  批评学生要做到对事不对人,批评学生时要把批评学生个人和行为区别开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某一行为和情况做出批评,而不要转化为对某个学生的一种评价,比如:衣服没有整理好,教师的评价语是:”你太邋遢了。“这种直接对孩子人格的否定,杀伤力巨大,很可能这个孩子就顺着老师,破罐子破摔,变成一个邋遢的人。

  批评其实同表扬一样,都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但教师任何时候都要先认可孩子,孩子在成长也在不断变化,行为只是行为,不要否定其本身。

  “抱有理想,降低期望”,书中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老师总会对学生各方面进行超乎寻常的期望,期望他们考试能高分,做事能够完美,如果这种期望落空老师就产生失望等情绪,但学生本就是不同的人,他们发展是有差异的,老师在对学生要抱有理想化想象的同时,也要降低对于学生的期待值。

  回想我自己的工作经历,上课时,当我提出一个我认为的比较简单一个问题,却只有寥寥几位同学举手时,心里不由着急,甚至责怪他们是不是刚才没有认真听、积极动脑,而忘记他们还只是二年级的`小孩,思考的时间需要长一点,提问的方式也要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也或许他们只是还没有鼓起勇气做好举手的准备。有时换一种思路,平和一些,降低理想期望,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教育收获,因为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的宽容和等待,只有我们教师从容不迫时,我们的教导语言才能充分发挥育人的作用。

  画家梵高说过:不要去寻找美丽的风景,而要去在景色中寻找美丽的景物。我想,对于老师而言,不要只关注学生取得的成绩,而要关注学生成长进步的过程。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12

  一、表扬鼓励:

  赋予学生乐观积极的力量

  受到表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它意味着得到他人的认可。老师善于表扬学生,其实就是在赋予学生乐观积极的力量,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光。因为受到表扬,学生会重复某种行为,这就是心理学中的强化。在学校生活中如果能不断得到方方面面的强化,学生就会获得成长。书中将表扬分为惊讶法、夸张法、意见法、比较法、赋予价值法、传闻法、模范法、感谢法、比喻法、敬佩法等近十种方法。综合所有方法来说,我觉得表扬的要点还应该要有时效性和针对性。书中作者宣扬表扬要及时,在六十秒之内的表扬是最有效的。确实如此,当学生表现优异时,教师能及时发现并给予肯定,学生一定会对此印象深刻,并不断坚持和强化这个优秀的行为,这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积极促进作用。至于针对性,每位学生情况存在差异,表扬的标准也可以因人而异,因此教师不单止要寻找那些“引人注目的身影”,更要关注那些默默无闻的学生,其实他们更渴望老师的关注和表扬,只要有点滴进步,都可以得到表扬。戴着放大镜去寻找每位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有针对性地及时地作出表扬和鼓励,确实更能让学生信服。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所以让人信服的老师,语言更有力量。

  二、批评教育:

  赋予学生反省进步的力量

  如果将教师教导学生比作驾驶汽车的话,表扬的语言如同踩油门,受到老师表扬的话,会促使学生进步;而批评的语言则如同刹车,起到制止错误行为的作用。但批评十分讲究艺术性,如果教师批评不当,不仅会给学生的内心带来伤害,也会影响到师生之间的信赖关系。因此,与表扬相比,教师需要更慎重地使用批评的语言和批评的时机。在书中,作者提供了无视法、直接否定法、取消法、怒斥法、说教法、警告法等多种方法。其实批评不意味着只有严厉的责罚,也可以是通情达理,冷静相对。其实批评的本质也是为了教育,所以批评必须要把握“度”,必须明确批评的对象应该是错误的行为,而不应该是学生本人人格。当学生的错误只是冲动之下发生的,事态较轻的情况下,可以给予他们反省的机会,冷静相对。当事态严重,有存在伤害他人等原则性问题时,教师要态度坚决,晓之以理,晓之以法,及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矫正个人不当行为。

  三、提问激励:

  赋予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平时课堂上,老师往往会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在时间如此紧凑的课堂,如何能够有效地提问是十分值得探讨的。有效提问是高效课堂的保证。首先教师要保证提问的语言要准确到位,学生能听懂提问,他们才能回答到点子上。同时提问需要有全面性,需要全班同学积极思考,才能反映出整体的掌握水平。设置问题时也应该要注意提问的方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回答正确的机会,从而增强自信心。在提问时,作为老师也害怕会出现无人举手作答的尴尬场面,这时可以采取欲言又止法,简单引导,留点空白,激励学生去补充作答,通过旁敲侧击达到想要的效果。

  大部分学生内心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教师可以寻找时机给他们更多展示的平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示弱,留更多的空间给学生去发挥潜力,这在某程度上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性,通过自己的能力去解决更多的问题,在这过程中也他们能不断获得成长,我们也会不断获得惊喜。

  结语

  看了这本书,我真切体会到“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博大精深,表扬不再只是单一的一句“你真棒!”,批评也不再只是生硬的说教和义正辞严的“你做错了!”在教学工作中,在与学生沟通时,语言表达确实需要更有艺术感,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最终让语言更有力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坚守初心,善用语言的力量,为学生们营造乐观积极,愉悦自信的班级氛围,让他们学有所获,快乐成长!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13

  一直都觉得作为老师,语言一定要丰富,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可悲的是,自己的语言却是那么匮乏,因此常常懊恼不已。最近看了《教师的语言艺术》这本书,让我对教师语言有了新的认识,有时无声的语言更显魅力。

  一、时刻保持微笑

  微笑的人更容易让人接近。无论是平时的生活中,还是在教学活动中,我喜欢微笑。因为有了微笑,学生就会感觉很亲切,愿意和你亲近;因为有了微笑,就会获得学生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他们会更加的听话、努力。课堂中,最害怕的就是没人举手回答问题,就像在唱独角戏。其实并不是学生不会,可能他已经想到了答案,只是害怕错了而不敢回答而已。他的眼神在和你交汇,但他的手却迟迟不肯举起来,这时,你不妨给他一个微笑,让他舒缓一下紧张的情绪。相信学生看到你鼓励的微笑一定会鼓起勇气举起胆怯的小手。在他回答时,即使答得不到位,也请你给他微笑,这样会让他以后不恐惧发言,变得更加自信。老师的微笑就像一缕缕晴和灿烂的阳光,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甘露。亲爱的老师们,记得展开你美丽的笑脸哦!

  二、用眼神来表达

  教师拥有一双敏锐的目光,不仅可以观察学生的行为、表情,还可以通过眼神调控学生的行为和情绪。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心里是怎么想的,有时不用说出来,你的眼神就已经表现出来了,因此,我们可要好好利用最具表现力的'眼睛的威力。上课铃声结束了,班级里还是一团糟,说话的说话,喝水的喝水,收拾课本的收拾课本……看到这样的情景,相信大家一定满肚来火,免不了大声训斥他们一番。有时你气得要命,学生却一点感觉也没有,而且还影响你上课的情绪。此时,不妨肃立讲台,冷冷地看着他们,眼神扫视班级一圈,然后盯着那个讲话声音很大的人。相信学生看到老师这样的眼神,声音一定会戛然而止,手中的动作也会迅速停下。因为他们知道老师生气了,所以有时眼神比语言更有效。教师的眼神很神奇,一个眼神,替代了老师的千言万语,包容了老师多少教化。聪明的老师们,让我们有时用眼神来说话!

  三、拥有温柔的手

  人的手是很能说话的。在教学中,我们的手势是讲课的辅助手段,它和语言的配合,能使我们传递出的信息更加的形象,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老师的手也显得更加重要。学生考得不好,心里很难受,默默地坐在座位上,傻傻地看着桌上的试卷。此时,他或许在想,考得这么差,老师一定会批评我吧?回到家里,等待我的会不会是暴风骤雨呢?可能作为老师你也很郁闷,辛辛苦苦教了这么长时间,他竟然考成这样,太让人失望了,真想找他谈谈。你不知道,你的言语可能会让他更加的自责,让他的心情更加跌入低谷,他所想的就不是以后要怎么好好学了,而是硬着头皮听你的教导。如果你能换个方式,用你温柔的手摸摸他的头来温暖他的心,我相信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感激和惭愧,他会暗自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因为你的手传递了你的宽容和鼓励。热爱学生的你,伸出你温柔的手吧!

  四、静下心来倾听

  学会倾听很重要,因为教师的倾听可以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还小,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想法有时和我们大人真是很不一样,不能以自己的想法来代替他们的想法,要给他们说的权力,静静地倾听,你可能会有新的发现。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决不能以平时的印象来给他们定夺,或一时的表现抹杀他的全部,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班里有位学生最近一直状态不佳,突然又有学生来报告他的不是,第一反应就是要去批评他。虽然很来火,还是喊他们上来,询问到底怎么回事。等我认真倾听完他们各自的话语,发现原来并不怪他。试想,要是没有静下心来倾听的话,不就冤枉他了嘛!所以,教师的倾听能够打开和进入学生的心扉,让我们遇到事时都能静下心来认真倾听!

  教学活动中还有很多的无声语言在尽显它们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起好好运用好他们吧!相信无声语言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14

  作为教师,每天面对的是童真的孩子,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一生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如何去运用语言,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让他们往好的方向发展,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很多。

  书中有50种不同的方法,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取。它的使命还需要持续。仅是短短序章,就打破了我的思维定势,感受到了大脑被注入了新的能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书中说“不要把想法直接传递给学生”。

  反思:平日里生了很多气,也许是自己的处理方法和看法不符合人的成长认知规律,自添烦恼。

  一直以来坚守的教育理念是:要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怎样去做,然后再配合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却忽视了“语言是最有力的武器”这一原则,也轻视了语言这一项基本的教学技能。联系最近的工作实际,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提醒自己不要总想着发脾气、训斥来解决问题,这样也许是最费力不讨好还伤害自己的工作方式,不要一味责怪学生气人,有时候也许是自己方法不得当,换一种思路,以不让自己生气为工作目标,不要硬和学生置气,平和一些,让自己更快乐的同时,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收获。

  换个角度思考,惯常的批评性语言对学生来说已经麻木了,而且教师就只是比学生活的时间长,见得东西多而已,说不定学生到了我们的年纪比我们厉害多了。所以不应该仗着年龄和身高优势就看轻孩子,我们只是带领他们成长的一名普通的教书匠。不要总想着:学生为什么不听我的,真让我生气!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最不能忽略的.就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发改正比我们费力生气更事半功倍。所以,减少甚至消灭自己的控制欲,这是人的劣根性,也是生气暴躁的根本原因之一,动动脑子说两句话就能引导的事情,为什么要让自己生气呢?

  教师的语言这门课程,有必要深入研究,只有反复看,去实践。再来看,再来实践,才能发现其中的精髓,才能发现这本书的价值。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15

  威廉·亚瑟·沃德说过,普通的教师传授知识,较好的教师讲解知识,优秀的教师演示知识,卓越的教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所以,教师讲课不能仅凭感觉,而是要把语言技巧当作一门技能。日本作家三好真史的《教师语言力》一书是一线教师如何有效说话的使用教程,本书作者认为教师的语言力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而提升,书中将教导学生的语言系统地分为了“表扬”“批评”“提问”“鼓励”“反向鼓励”五种类型,并根据每种类型分别介绍了教师可以应用的十种方法,同时还加入了案例研究与要点总结,比较全面地分析了教导学生所需的语言技巧,让教师可以依据场景练习而提升语言表达。现将阅读感悟总结如下:

  一、语言是沟通的桥梁

  语言,就像饮食起居一样,在人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有着传达信息和情感交流的意义,教师的语言更是尤为重要。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也曾经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的语言是实现伟大的教育功能的基本途径,教师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它能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激发其内在的积极性,能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二、描绘出理想形象

  为什么有经验的教师能做到对学生“及时评价”“及时表扬”?这是因为他们心里有“理想形象”在。就好比你备课备出了“标准答案”,学生在说到这个词的时候,你立马就会表现出惊喜,进而表扬他。而对于年轻教师来说,我们也知道“及时评价”好,也想做到“及时表扬”,只是有心无力罢了。所以,“及时评价”的核心,是“明确学生的理想形象”。教师需要在脑海中描绘出对于学生的具体期望:希望他们能做到什么事情?达到何种程度?如果我们能牢记这一阶段学生的“理想形象”,何愁表扬和批评太过随心所欲呢?

  同样的情况还有选班干部。有经验的教师说,要选好班干部,用好班干部。 但是,我没有“好班干部”的“理想形象”,自然不知道自己该“选”什么样的人,更不知道该怎么“用”。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我们允许人的性格有差异,但是行为的最优解,通常是不会变的,在按照原则选好班干部之后,就可以按照行为的最优解,去培养他们做事的能力。

  三、抱有理想,降低期望

  教师在脑海中设定学生的理想形象时,要尽量做到高标准,当然,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应该给学生制定一个看得见,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的理想形象。但是在抱有理想形象的同时,我们也要做好“学生做不到也没关系”的心理准备。比如我将学生上课时的理想形象设定为能够做到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然而当我抛出一个问题却只有寥寥几个同学举手时,我的内心不免会有落差感,从而产生焦虑情绪,往往便会对学生表达自己的失望,可收获到的是更甚的沉默。但如果我提前做好了“能有几位同学举手参与讨论就很好”这样的心理准备,面对同样的举手情况,我可以继续以平静的心情从容不迫地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教师在教导学生上的确需要拥有较高理想,但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于理想化,就会过于关注学生所呈现的结果,而忽略学生在实现理想形象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我班有个学生曾经字体很差,每次作业都要猜他写的是什么字,我希望他能够把字写工整,并一而再地将他的作业拍给家长,以求得到家长的帮助,然而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看到他的字有任何提高。直到一次书法比赛,我看到了他未完成的作品上印着工工整整的几个大字,我才发现他已经可以把字写工整了,只不过书写速度要慢一些,我却因为一直盯着他仓促完成的字体而忽视了他一点点的进步。

  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但有时也要适当降低期望,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的宽容和耐心等待。

  四、多种模式的教导语言

  对学生的教导语言不仅仅只有单一的“直接传达”,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

  表扬可以说是师生交流的基础,因为受到表扬学生才会重复某种行为以得到强化,从而获得成长。行为心理学的理论指出,60秒之内的表扬才是有效的,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应在“保质期”内即时进行,不要错失表扬的机会。同时,教师表扬的语言应是针对学生当时表现或进步所给出的发自真心的表扬,否则难以对学生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教师的批评可以起到制止学生错误行为的作用,正是因为有了表扬和批评的双向作用,学生才能成长。如果老师批评不当,不仅会给学生的内心带来伤害,也会影响到师生之间的信赖关系。

  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优秀的教师可以将“提问的语言”灵活地运用到各种场景中,学生通过回答教师的提问而得出答案。

  人类行为学家约翰杜威曾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赞美。”每个人都希望被赞美,在心理学意义上源自于个体渴望被尊重、被认可的.精神需求。一旦这种精神需求被满足,人就会充满自信和动力。讽刺地、批判地、挑剔地对待孩子的方式,是我们作为教育者最忌讳的方式。人是一种喜欢被别人爱、被别人理解的动物,心灵如玻璃般透明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的呵护与赏识。对孩子来说,重要的是具有自信、自爱的精神,鼓励的眼神,肯定的话语,像是自信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

  所谓的反向鼓励便是对学生使用比较消极的语言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一边抱有使学生进步的期待,一边通过适当的表演来实现对他们的反向激励。比如有一个看似很轻松就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故意对学生说:“这对你们来说太难了,你们一定做不出来。”学生可能反而会跃跃欲试:“我可以!”但要记得,在学生完成之后一定要对他们进行夸张式的表扬,否则反向激励的语言只能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的挖苦和讽刺了。

  初读这本书时,我对照书中理论列出一张表,逐一反思自己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下:赋予学生乐观积极的表扬力量,赋予学生反省进步的批评力量,赋予学生自省发现的提问力量,赋予学生勇敢坚定的鼓励力量,赋予学生奋发向上的反向激励力量,细数下来都有欠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方向,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制造工具。”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可以让学生获得“我努力的话一定可以做到”的希望;相反,一句“你怎么什么都做不好”可能带给学生一生的伤害。当然我们必须得承认,不会存在百分百完美的教学技巧,但会一直有能被灵活运用的教学技巧。综上所述,不仅有读后感悟,有自我的反思,还有对未来的期许,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慢慢掌握和运用语言艺术,增强语言表现力,让自己语言的教育性和审美性达到统一,让语言的艺术魅力光芒四射。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相关文章:

教师语言艺术读后感04-14

《教师语言艺术》读后感03-15

教师语言心得体会01-12

语言文字教师培训总结12-13

读《教师的语言力》有感12-25

(通用)读《教师的语言力》有感02-20

大班老师语言说课稿03-30

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教师培训总结12-07

教师语言文字工作计划03-25

语言文字教师培训工作总结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