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图》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图》

时间:2024-04-07 12:57:2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图》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图》,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图》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图》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做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准备:

  例图、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谈话: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统计图?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例图1。

  (1)仔细观察这幅折线统计图,说说: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生自由发言)

  (2)提问:统计降水量的单位是什么?mm是统计降水量的单位”毫米“。

  (3)小结:这幅统计图表示了青岛市20xx年各月的降水量和降水量变化情况。

  2、出示例图2。

  (1)观察第二幅统计图,你又能了解哪些信息?(生自由发言)

  (2)小结:这幅统计图表示了昆明市20xx年各月的降水量和降水量变化情况。

  3、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通过对刚才2幅统计图的观察,我们发现: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4、比较:你能快速地比较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吗?(不能,如果能则通过学生的回答慢慢引导)

  5、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

  (1)提问: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很快比较出来吗?(生:合在一起,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揭题--合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完成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6、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

  (1)提问: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能或不能)你觉得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吗?(有)

  (2)★小组交流,指名汇报,相机出示:

  ①标题;

  ②实线和虚线;

  ③统计图右上角的“青岛和昆明区别图例”。

  (3)班内交流,分别出示教材上的三个问题:

  ①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生答)

  提示:可以比较相应月份的点,根据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大小作出判断。

  ②从图中你还知道了哪些信息?(生自由发言:可从各月降水量变化情况以及全年降水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

  (4)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方便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三、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师:除了比较两个城市的降水量可以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我们还可以用它来统计男、女学生的平均身高,某个城市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变化情况等等。它在我们生活中非常有用!

  四、自主探索,巩固深化

  1、完成“练一练”:让我们来了解我国6~12岁小学男、女生平均身高。

  (1)学生看图理解。

  (2)★组织全班交流:

  ①图中哪条折线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哪条折线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

  ②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3)提问:

  ①从图上看,从几岁到几岁之间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从几岁开始,女生平均身高超过了男生?

  ②你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比同龄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怎么样?

  ③教育低于平均身高的学生:不挑食,使营养均衡,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4)强调:在6-9岁,男生的平均身高高一些,9-10岁女生的平均身高比男生的平均身高增长要快,10-12岁女生的平均身高就超过了男生。

  2、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一起来看看北京市20xx年4月份一周中的气温变化情况。

  (1)指明读题。提问:这道题让我们做什么?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2)独立完成,边做边思考:

  第一,可以怎样确定表示每个数据的点的位置?

  第二,先画表示哪组数据的折线?画成“实线”还是“虚线”?(表中横线)

  (3)指名学生口答问题,并展示学生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4)提问: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①描点;②标数;③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④统计时间,相机板书:描点、标数、画线、统计时间)

  (5)提醒学生:完成复式统计图时,要认真细心地确定表示每天最高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实线连接各点;同样,要认真细致地确定表示每天最低气温数据点的位置,用虚线连接各点。画好折线后,不要忘记填写制图日期。

  (6)媒体出示折线统计图: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的!

  (7)看图回答三个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①这一周中,哪天的温差最大,哪天的温差最小?

  ②这几天的最高气温是怎样变化的?最低气温呢?

  ③回答上面的问题时,你喜欢看统计表还是统计图?为什么?

  五、总结质疑,拓展延伸

  1、总结--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复式折线统计图要用两条折线表示,与普通的单式折线统计图相比,它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和增减变化情况,而且能方便两组相关的数据进行比较。

  质疑:复式折线统计图只能用两条折线吗?(不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2、课后实践:

  ①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会用到复式折线统计图?

  ②做一做:请同学们去搜集3月中一周(3月25日~31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信息,并把它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分析这一周内的天气变化情况。

  教学后记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图》2

  教学目标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复式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体会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的多少和变化趋势进行比较。使学生能看懂简单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了解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和数学的价值。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的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知道它的制作方法。

  2.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3.培养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

  学情分析:因统计知识分散于各册教学之中,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肯定会有一些遗忘,但通过教学牵引能唤起学生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回忆。五年级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统计表、单复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之后教学。可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同时五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分析能力。对信息技术手段也感到有兴趣。在教学时适当安排学生熟知的奥运会和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丰富的生活素材作为学习资源,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亲切感,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图和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时候的场景?

  生:运动员们获金牌时的场景。

  师:是的,我们的运动健儿们经过奋力拼搏在运动会上为我们祖国争得了许多荣誉,让我们中国的国旗一次又一次的高高飘扬在运动会场,让我们的国歌一遍一遍地在运动会场奏响,我们为他们而感到骄傲!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他们在历届运动会上的具体表现和与其他国家相比表现又如何呢?

  生:想!

  二、探索新知

  1、师:老师这有一份”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统计表“(出示统计表),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能获取哪些信息呢?

  生:略(同学们一般会从中国和韩国分别在这6届亚运会上得到金牌的块数进行回答)

  2、师:如果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亚运会所获金牌数的变化情况,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哪种统计图来表示比较好呢?为什么?

  生: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因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直观地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板书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表示数量的多少、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师:折线统计图是怎么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呢?(请同学拿手指出来比划折线的起伏)

  师:(给予肯定)老师将”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得金牌情况“绘制成了折线统计图,在这两个折线统计图中,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生:学生观察图形,说一说金牌的变化情况。

  3、师:如果我想把两国这几届亚运会上获得金牌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这样比方便吗?

  生:不方便。

  师:怎样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呢?

  学生通过实践练习,发现用两个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两组数据,比较起来不是很方便,再联想到以前学过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引发学生思考,能不能把两个折线统计合并成一个统计图呢?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肯定并赞扬学生的想法,并让学生尝试画一画

  (1)学生直接在韩国获金牌情况统计图上画出中国的,画前请同学们想想,要在同一个统计图里表示出两个不同的量,你们觉得应该怎么把他们区分开来呢? (学生不难发现应该用不同颜色的笔画)

  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画的怎样,下面同学画得都和他一样吗?有补充吗?

  生:应该有图例,比如用红色代表中国,蓝色代表韩国,这样别人就能一目了然。

  师:还有补充吗?

  生:应该把原来的标题换成”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统计图“(逐步完善复式折线统计图)

  (2)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统计大家庭里的又一位成员”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3)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和以前学过的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制作方法上大体相同,都是先找点,标数据,再顺次连线;不同点:要用不同颜色的折线表示出不同的量,要有图例和能表示出这个统计图所包含意义的标题(老师结合图讲解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异同点)。复式折线统计图除了具有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它还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回答完下面的问题就知道了。

  4、回答例题中的问题(要求学生不仅能直接回答题中的问题,而且要说一说你是怎样从统计图中看出来的。比如第(2)个问题,无需在意两个数量的多少,只要看两条折线的接近程度,越是接近,就说明数量相差越少,反之亦反;根据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所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另一大特点就是:便于比较分析(板书)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

  生:分析问题从而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师:那我们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一起来试着分析分析与我们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吧!

  三、复式折线统计图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设计意图:突显复式折线统计图和我们的学习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对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有很大帮助的;并能说明一个统计图里还可以同时表示出更多的量)

  (1)李欣和刘云为了参加学校运动会1分钟跳绳比赛,提前10天进行训练每天测试成绩统计图,根据折线统计图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分析

  (2)小组讨论:出示北京环境变化前后的图片及近十年北京、青岛和南昌雾霾天数统计图请同学们进行比较分析,感悟环保的重要性!(设计意图:倡导环保意识!)

  四、小结。复式折线统计图和我们的学习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对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有很大帮助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希望同学们能应用于生活,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生活!

  五、练习

  板书设计:

  表示数量的多少;

  (复式)折线统计图 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便于比较分析)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图》3

  教学内容:教材110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的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交流学习后的体会。

  2、帮助学生适当整理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学生说一说本单元学习的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能呈现更为丰富的信息,而且还便于比较不同项目的数量)

  2、学生说一说填写复式统计表和

  第十单元整理和复习

  数的世界(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P1161-5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重点复习(板书课题)负数的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通过复习,我们要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复习负数和小数

  1.提问:什么叫负数?什么叫小数的含义和小数的性质?请大家举例说明。

  2.完成P116第1题。

  学生反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再说出一些用正、负数表示的数量。

  3.完成P116第2题

  请学生讲清楚思考的过程,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4.复习数位顺序表。

  指导学生完整的说说小数点左右两边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以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5.完成P116第3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

  三、复习小数的大小比较

  1.提问: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2.完成P116第4题

  学生反馈。说说为什么4.3和4.300是相等的。

  3.把下面的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0.80.8070.0780.870.780.087

  学生板演。

  四、复习小数的改写和求小数近似值的方法

  1.提问:小数改写的方法是什么?再怎样求它的近似数?

  学生口答。

  2.练习小数改写的方法。

  引导学生比较“改写”与求近似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完成P116第5题

  反馈。

  五、作业:

  完成练习册“数的世界”

  教学后记: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图》4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1.注重情境创设,产生认知冲突。

  本节课结合学生学过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进行教学。新课伊始,提出问题: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上表示出4月7~10日我国南北两地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制作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呢?然后引出要学习的内容:复式折线统计图。

  2.重视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本节课通过教师引导,并结合上节课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感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第1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知道中国最南和最北的位置吗?你知道两地的天气情况吗?

  (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自由交流)

  2.你还记得折线统计图吗?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3.以表格形式出示4月7~10日我国南北两地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

  提问: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上表示出4月7~10日我国南北两地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制作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检验已学知识,为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1)猜想复式折线统计图:请大家迁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想一想,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特点呢?(学生自由交流)

  (2)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件出示教材84页4月7日~10日我国南北两地最高气温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①观察、汇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组成。

  ②讨论怎样读复式折线统计图。

  小组讨论,得出: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与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相同,可以横向观察、纵向观察、对比观察等。

  ③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说一说获取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讨论,用知识迁移法来学习新知,使学生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同时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从而可以更好地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

  2.探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课件出示课前制作的曾母暗沙和漠河县两地xxxx年4月7~10日最高气温的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对比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填写下表。

  相同点

  不同点

  单式折线

  统计图

  (1)有标题、横轴、纵轴、单位名称。

  (2)确定每一格代表多少单位。

  (3)先描点,再连线,连线要用直尺。

  只有一条折线。

  复式折线

  统计图

  (1)有两条折线。

  (2)有图例。

  (2)小组合作探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通过对比,你发现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优势?

  预设

  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两组数据数量的多少、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还可以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3.读统计图,解决问题。

  (1)两地哪天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相差多少?

  (2)两地最高气温相差25℃的是哪天?

  (3)曾母暗沙的最高气温是如何变化的?漠河呢?

  (4)从总体上看,两地这几天的最高气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认识、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够从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加深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理解。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图》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准备:例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谈话: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说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吗?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完成练习十三第2题。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在比较两种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时,重点要引导他们根据两条折线的走势做出判断,也可以通过计算每种电话用户20xx年与1999年的差,进一步检验做出判断。

  2、完成练习十三第3题。

  看图回答问题,从中得出以下分析结果:拥有电话的家庭用户在1998-1999年间增长最快,拥有电脑的家庭户数在20xx-2003年增长最快。从图中还可以看出,从20xx年起这个班所有的家庭都已经拥有电话,而到20xx年大部分家庭也已经拥有了电脑。这些数据说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很快的`。

  3、完成练习十三第4题。

  根据统计图里的数据,开始看到水仙花的芽和根分别是第8天和第4天。从图中可以看出,水仙花根的生长速度要快一些,而芽的生长速度之所以比较慢,是因为开始发芽的时间比较迟,

  激发兴趣:找一种植物种子,做一次这样的实验。

  4、完成练习十三第5题。

  横轴表示的是飞行时间,纵轴表示的是飞行高度。

  看图回答三个问题,了解这两架航模飞机的飞行状态。

  5、完成练习十三第6题。

  让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两组数据独立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提醒他们注意根据统计图右上角的图例正确选择实线或虚线表示相应的数据。注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评点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技巧。

  在通过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时,认识到这两个城市气温变化情况正好相反,并产生了解这种现象原因的心理需求。

  三、拓展延伸,总结评价

  1、阅读“你知道吗”:结合分析第6题时产生的“为什么气温变化情况正好相反”的疑问,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了解上海和悉尼的气温为何相反,再组织适当的交流。

  2、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图》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 在中国,自20xx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20xx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20xx年,参赛队伍达到了499支。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

  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20xx-2011年)。 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教师: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相同吗?(学生回答相同) 教师: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边介绍边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课件演示)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图》7

  【教学内容】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教材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已经初步学习过,并且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特点。这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本课教材编排力图体现以下两个特点。

  一、注重知识发生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感悟与总结。

  “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是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统计,而统计观念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材在开课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比较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由于条件原因,不能够使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所以我录制了其他孩子实验视频,尽力拉近材料与学生的距离,以帮助学生形成统计意识,体会统计价值。

  二、加强习题的开放性,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有不同的提高与发展。

  教材安排的练习题,具有一定的时间及地域局限性。我把第一个练习题换成郑州市20xx年和20xx年9—12月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统计图,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根据统计图能发现更多的信息,使每个学生学会思考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课下作业选取的是教材中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养成“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学习习惯,同时通过亲身实践与切身体验,再次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从而体会数据可以用来描述现象,回答问题。以帮助学生形成统计意识,体会统计价值。

  【学生调查】

  调查对象调查方式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全班学生随机访谈喜欢上什么课?

  做过投球游戏吗?70%的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20%的学生做过投球游戏在以前的统计学习中有哪些收获?80%的学生对统计图的特点掌握较好。

  70%的学生会绘制统计图。

  60%的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一定的认识。

  【学生分析】

  这节课教学之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学前知识调查,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投球游戏这一体育活动项目很感兴趣。对于复式条形统计图,虽然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习过。但间隔时间较长,且我校处于北方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学生来源复杂。我班的学生有三种情况,个别中途转学来的学生没学过统计,部分学生忘记了前面所学知识和大部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因此,关于本节内容的学习,主要引导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建构。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真正深入到统计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形成统计意识,体会统计价值。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2、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方法与过程: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审美、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统计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教法学法】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结合五年级的学生实际,我主要采用“直观体验,操作感知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看活动实践———合作交流———尝试动手制作———掌握特征———分析数据等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与分析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脑,磁铁,练习卡,彩笔(不同颜色的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课吗?

  生:喜欢。

  师:操场上也可以发生与数学有关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投球视频)

  师:你们看明白了吗?谁来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多找学生说)

  生:找几个学生,他们在做投球试验,看哪种方式投球远,分别用两种方式投球,测量并记录投球结果。

  师:那你觉得在投球的时候,用单手投和用双手投,哪样投的远?

  想不想知道他们投球结果?

  师:这里用到了我们学过的统计方面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统计。(复式条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二、探究新知。

  师:这是五一班孩子整理的数据(贴黑板上)。

  投球者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单手投球的距离/m12、513、012、511、512、010、513、0双手投球的距离/m11、09、511、013、09、010、512、5

  师:你能从表格中能比较出结果吗?思考一下,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可以。1号单手是12、5,双手是11、0,所以1号单手远,依次类推……,单手投球距离比双手投球距离远。和你的想法一样吗?

  师:怎么更直观地表示上面数据呢?

  生:画统计图。

  师:我们之前学过单式统计图(PPT展示以前的方法,这是单手投球,这是双手投球的,不好比较),能不能合成一张图来表示两组数据呢?(可以2人为一组,或者独立尝试在练习纸上完成统计图),动手试试吧!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建构新知识,通过让学生自己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本班学生经验层次不一,差异较大,所以学生在讨论交流,绘制统计图中引发认知冲突。所创作品会有很大差异。)

  三、展示作品,评价交流。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你们的作品。

  (实物投影展示各小组制成的统计图。学生设计出的统计图各式各样,有的小组条形全都挨在一起制成条形统计图;有的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上,把每人两种情形的条形摞在一起,用颜色区分;有的用不同颜色的条形分别表示两种情形。还有图例。有的没有想法。)

  师:出示一副,让学生说说能否看懂,你怎么知道他就是这样想的?

  师;请同学们对作品进行评价,哪幅统计图能正确清晰地表达出统计表的信息,并且便于比较?谈谈你对这几幅图的看法。

  生:众说纷纭

  师:选出优秀作品,请作品主人简单叙述绘制思路。

  师:PPT展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横轴竖轴,数据,介绍图例,我们把像这样的统计图叫“复式条形统计图”,竖着的叫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横着的叫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1:1号、2号、3号、5号、7号5位同学,都是单手比双手远等。

  师:通过图中的信息我们很直观清楚地看出,大多数情况下,单手投球远些。老师收集了一些原因:1、这可以从物理的角度分析,单手是一个方向,双手是两个力的合成,由于两个力不可能方向相同或者两个手作用于球的力量不相同,都会使球的方向发生改变。所以就会出现一只手没有两只手投的远的情况,1+1有时会小于2。再比如投铅球时,一般用单手投。

  总结:对比复式统计图我们发现优点是:直观清楚、便于比较。

  师:只要留心,生活中处处用到统计,比如天气,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意图: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在作品展示,对比,分析中,感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更能清晰地比较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的优势,通过从图中获取信息,使学生更加体会统计图的优势,直观清楚,当得出结论时,老师适当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激发起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良好的数学习惯。)

  四、我会解决问题。

  1、

  (1)如何比较今年和去年哪年的空气质量好一些呢?与同伴说说你的想法。

  (2)下面是郑州市20xx年和20xx年两年9~12月空气质量达到优良情况的统计图

  郑州市20xx年和20xx年两年9~12月空气质量达到优良情况的统计图月份9月10月11月12月20xx年17161592016年182682

  从统计图上看,这几个月中,哪一年的空气质量情况更好?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出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品质。)

  五、实践活动。

  这是他们小组的情况,我们班的情况不知道和他们一样不一样,最好我们也实际投一投,将数据收集起来再进行比较。

  在体育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做双手投球和单手投球的活动并将数据记录下来,把得到的结果与第82页中提供的数据相比较,与同伴交流。

  (设计意图:不盲目相信课本的知识,要有亲口尝梨知酸甜的精神!)

  六、回顾反思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图》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

  在中国,自20xx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xxxx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xxxx年,参赛队伍达到了499支。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

  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xxxx—xxxx年)。

  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教师: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相同吗?(学生回答相同)

  教师: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边介绍边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逐步得到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为后面独立绘制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图》9

  信息社会已经到来,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本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选择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学生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后,在应用部分设置了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练习题,以培养学生根据数据、图像分析事物并作出合理推断的能力。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分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图像分析、判断、预测问题结果或趋势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一、引入:

  1、出示:条形统计图

  (1)某电影院上月各类影片观众人数统计图

  (2)新芽书苑20xx年3月第一星期故事书销售情况统计图

  2、提问:你已知道了条形统计图的哪些知识?

  3、现实生活中还有另一种统计图,你见过吗?出示:折线统计图。

  (1) 上虞电影院20xx年(1~6)月观众人数统计图。

  (2) 百官镇一农户96~20xx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二、展开:

  (一)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1、四人小组讨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2) 这两类统计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结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从折线统计图上我们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吗?还能了解到什么?

  4、结合课本进一步深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

  1、你认为哪幅条形统计图用折线统计图来绘制更合适?

  2、小组讨论:把这幅条形统计图绘制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办法?

  A、小组讨论 B、汇报 C、提问:绘制的关键是什么?

  3、学生尝试绘制。

  (1) 出示“我们的调查资料”。

  (2) 想一想,哪几组数据用折线统计图绘制比较合适?

  (3) 请选择其中一组数据绘制。

  (4)小组交流绘制情况,分析增减变化的情况,并 推断发展趋势。

  (5)大组交流绘制情况,并纠错。

  三、应用

  1、出示:李X(住院)的体温变化情况统计图,提问:看图后,你能推断出什么?

  2、出示:百官镇一农户96~20xx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思考:A、看图后你有什么感受?

  B、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对比练习:

  (1)出示:“吉祥鞋店20xx年凉鞋、棉鞋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A、两种鞋的销售趋势分别怎样?

  B、你有什么建议?

  (3) 出示:两家游泳衣专卖店的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A、比较这幅图,说说哪一幅比较符合我们的生活实际?

  B、猜猜为什么乐乐专卖店会有这样的销售现象

  四、总结

  你又有什么新收获?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五、课外作业

  省略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图》10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巩固制作这三种简单的统计图。

  教学步骤

  一、基本练习

  口答。

  (1)常见的统计图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什么优点?

  (2)如果已知几个数量并列,不相关联,只要求表示数量的多少,例如各年级人数,那么制作哪种统计图最好?(条形统计图。)

  二、指导练习。

  教科书第71页练习十四第4题。

  第4题,先由同学们报己的身高(课外要求同学们量出身高),在黑板上依次板书身高数据。再根据此题的统计表进行统计,并填人统计表中。集体订正后,再画成条形统计图。

  三、全课(略)

  统计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统计图表的意义和作用;

  2、能看懂图表,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语言表达等能力,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统计与生活活动课

  [评析]:统计与生活这节课是在六年级学生学完统计单元知识知识后,所设计的一节活动课。根据大纲要求和新课程实施标准,统计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制图的程序,制图要求很底,重要的是学生能根据统计图所的图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教学重点]:能根据图形化的信息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教学难点]:扩充信息量,更好地解决课堂宽入窄出的矛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社会调查,搜集信息

  [评析]:课前,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搜集了各自感兴趣的数据,以文字叙述式或表格式上传到校园,使信息达到共享的层面,为课上制作统计图作准备。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摆脱了以往数学学习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模式,跨越了封闭的教材,将数学信息的来源扩展到生活这一广阔天地,这样,一个立体化、多样化、生活化、信息化的大教材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逐步感受到:数学本就是来源与生活,生活中处处皆数学。学生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下,尽情地感受数学,品味数学的价值。

  二、导入

  1、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录象出现我校新闻播音员的图象)问:你们认识他吗?看他今天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消息?(播放录象:本校爱心捐款情况统计,本校小数报订阅情况统计.逐步将声音变为画外音,画面上是两幅条形统计图)

  2、师:你从刚才的新闻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3、师:可见,统计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利用络环境一起研究统计与生活(出示课题)

  [评析]: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所组成的共同体完成,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美国教育家托兰斯说过: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主动观察、反复思考、探索事物的强大动力,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先导。新课程标准也说: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佚始,用学生所熟悉的播音员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通过新闻的播报和统计图的出现有意识地把学生的生活与统计联系起来。

  三、学生制图和交流

  1、师:对,生活中像这样的信息还有很多,同学们也搜集了大量的信息,已经上传到了校园。就让我们一起点击我们的信息

  2、师:你对哪些信息感兴趣?说说看。

  3、师:刚才你们浏览的信息都是原始的数据,那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人们一目了然的看出数据之间的联系、事物的发展、变化的情况呢?(用统计图)

  4、师:那么,你准备用什么形式的统计图来处理哪条信息?为什么?

  [评析]:当实践活动回归课堂后,新一轮的体验又开始了,请同学们利用计算机完成图形操作,从而使抽象的数据图形化,把数与形紧密结合,为学生分析信息强有力的表象支撑。由于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制图要求教低,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现实生活中很少需要人们手工绘图,所以,我们认为: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制图的`程序。基于此,我们在设计的课件,都是让学生对计算机发出各种制图指令计算机根据指令自动生成准确而又美观的统计图,这样就利用现代技术媒体代替了手工操作过程,解放了课堂大量的时间,使学生在课内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分析。

  5、师:下面,你可以大显身手,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信息,点击我们来制图,用你喜欢的统计图进行,然后将制好的统计图上传到校园与大家共享,再根据自己或他人的统计图的数据在我要留言栏内进行分析。(在学生制图过程中,教师打开留言,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师:谁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

  (学生介绍:我是用----的形式来----号数据,从这张统计图所的数据可以看出------------------------------------------。

  当学生介绍时,老师将他的作品切换到大屏幕)

  5、师:那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新发现吗?(如:两物比较;发展趋势;说明的问题或情况;

  等)

  1、师:同学们,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是咱们数学课本上的两种常见统计图。那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形式的统计图?

  2、师:老师在上还见过其他形式的一些统计图,我已经把它下载到我们的信息,想看看吗?那就请点击我们的信息,打开信息提交者为吴蕾英的信息去看一看吧。

  3、师:你看到了哪些形式的统计图?

  [评析]:学生的生活层面毕竟是浅层的,无论知识还是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这一环节的活动中则体现了教师的合作者、帮助者的作用,将课堂学习和知识体系延伸到课本以外,给学生更多的信息。以保持长效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五、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我对统计与生活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课后,我将把我的感受写成小论文,上传到校园中的教学论文栏目,与大家共同探讨。同学们如果对某一问题还有兴趣,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将你的研究成果也上传到校园的数学小博士乐园与你的成功喜悦。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图》11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巩固制作这三种简单的统计图。

  教学步骤

  一、基本练习

  口答。

  (1)常见的统计图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什么优点?

  (2)如果已知几个数量并列,不相关联,只要求表示数量的多少,例如各年级人数,那么制作哪种统计图最好?(条形统计图。)

  二、指导练习。

  教科书第71页练习十四第4题。

  第4题,先由同学们报出自己的身高(课外要求同学们量出身高),在黑板上依次板书身高数据。再根据此题提供的统计表进行统计,并填人统计表中。集体订正后,再画成条形统计图。

  三、全课总结(略)

  统计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统计图表的意义和作用;

  2、能看懂图表,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语言表达等能力,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统计与生活活动课

  [评析]:统计与生活这节课是在六年级学生学完统计单元知识知识后,所设计的一节活动课。根据大纲要求和新课程实施标准,统计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制图的程序,制图要求很底,重要的是学生能根据统计图所提供的图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教学重点]:能根据图形化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教学难点]:扩充信息量,更好地解决课堂宽入窄出的矛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社会调查,搜集信息

  [评析]:课前,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搜集了各自感兴趣的数据,以文字叙述式或表格式上传到校园网,使信息达到共享的层面,为课上制作统计图作准备。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摆脱了以往数学学习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模式,跨越了封闭的教材,将数学信息的来源扩展到生活这一广阔天地,这样,一个立体化、多样化、生活化、信息化的大教材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逐步感受到:数学本就是来源与生活,生活中处处皆数学。学生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下,尽情地感受数学,品味数学的价值。

  二、导入

  1、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录象出现我校新闻播音员的图象)问:你们认识他吗?看他今天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消息?(播放录象:本校爱心捐款情况统计,本校小数报订阅情况统计.逐步将声音变为画外音,画面上是两幅条形统计图)

  2、师:你从刚才的新闻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3、师:可见,统计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利用网络环境一起研究统计与生活(出示课题)

  [评析]: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所组成的共同体完成,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美国教育家托兰斯说过: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主动观察、反复思考、探索事物的强大动力,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先导。新课程标准也说: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佚始,用学生所熟悉的播音员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通过新闻的播报和统计图的出现有意识地把学生的生活与统计联系起来。

  三、学生制图和交流

  1、师:对,生活中像这样的`信息还有很多,同学们也搜集了大量的信息,已经上传到了校园网。就让我们一起点击我们的信息

  2、师:你对哪些信息感兴趣?说说看。

  3、师:刚才你们浏览的信息都是原始的数据,那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人们一目了然的看出数据之间的联系、事物的发展、变化的情况呢?(用统计图)

  4、师:那么,你准备用什么形式的统计图来处理哪条信息?为什么?

  [评析]:当实践活动回归课堂后,新一轮的体验又开始了,请同学们利用计算机完成图形操作,从而使抽象的数据图形化,把数与形紧密结合,为学生分析信息提供强有力的表象支撑。由于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制图要求教低,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现实生活中很少需要人们手工绘图,所以,我们认为: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制图的程序。基于此,我们在设计的课件,都是让学生对计算机发出各种制图指令计算机根据指令自动生成准确而又美观的统计图,这样就利用现代技术媒体代替了手工操作过程,解放了课堂大量的时间,使学生在课内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分析。

  5、师:下面,你可以大显身手,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信息,点击我们来制图,用你喜欢的统计图进行整理,然后将制好的统计图上传到校园网与大家共享,再根据自己或他人的统计图提供的数据在我要留言栏内进行分析。(在学生制图过程中,教师打开留言,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师:谁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

  (学生介绍:我是用----的形式来整理----号数据,从这张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

  当学生介绍时,老师将他的作品切换到大屏幕)

  5、师:那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新发现吗?(如:两物比较;发展趋势;说明的问题或情况;

  等)

  1、师:同学们,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是咱们数学课本上的两种常见统计图。那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形式的统计图?

  2、师:老师在网上还见过其他形式的一些统计图,我已经把它下载到我们的信息,想看看吗?那就请点击我们的信息,打开信息提交者为吴蕾英的信息去看一看吧。

  3、师:你看到了哪些形式的统计图?

  [评析]:学生的生活层面毕竟是浅层的,无论知识还是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这一环节的活动中则体现了教师的合作者、帮助者的作用,将课堂学习和知识体系延伸到课本以外,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信息。以保持长效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我对统计与生活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课后,我将把我的感受写成小论文,上传到校园网中的教学论文栏目,与大家共同探讨。同学们如果对某一问题还有兴趣,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将你的研究成果也上传到校园网的数学小博士乐园与大家分享你的成功喜悦。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图》12

  教学内容:

  课本第89-90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习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在提供的表格中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提高学生根据图中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统计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确定图中直条的高度,在提供的表格中准确绘制统计图。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分钟)

  今天我们来学习条形统计图。

  二、自学例2。(15分钟)

  1.出示如书本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学生自主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

  导学单:

  ①这幅条形统计图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②认真观察,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和同学交流一下。完成p89统计表

  ③比较:复式统计图的优点。在小组里说一说。

  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男生中,男生成绩哪个等级的人数最多?哪两个等级的人数较为接近?女生呢?

  (2)哪些等级男、女生人数差别较大?哪个等级男、女生人数差别不大?

  (3)从整体看,是男生的成绩好一些,还是女生的成绩好一些?

  (4)回答上面为题,看统计图方便还是看统计表方便?

  3.全班交流。

  导学要点:

  归纳小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比单式条形统计图更复杂,表达的`信息也 比单式条形统计图更丰富,不仅便于对同一类数据进行比较,而且便于对两类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与复式统计表相比,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据则更加直观、形象。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基本练习】

  1.第90页练一练。

  (1)分组调查后全班交流汇总,完成统计表。

  (2)交流制图方法及格式要求。

  (3)独立完成统计图。

  (4)小组交流:

  仿照例题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交流。

  2.练习十六的第1题。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点拨:

  可以先比较每支球队5场比赛的得分情况,再比较每场比赛中两支球队的得分差,最后从总体上对两支球队的表现作出恰当的评价。

  3.创编题

  这个统计图缺少了图例,请你分析一下哪一种直条表示冰箱?哪一种直条表示取暖器,为什么?

  四、教学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图》13

  《折线统计图》

  知识背景和目标定位:

  《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数据并制成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的一种新的统计图。

  基于以上认识,把《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认识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征。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相山公园图片

  师:知道这是哪儿吗?看到这些画面你想说点什么?

  预设生:人多、人山人海………

  2、由统计表提出问题

  师:是的,浏览的人真得很多,为了使大家能更清楚地了解和分析这几年浏览相山公园的人数的情况,你认为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示人数?

  预设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

  仔细观察,你能从统计表中知道些什么?

  学生回答

  师:老师这儿还带来了一个问题,在相邻的两个年份()年到()年浏览人数增加最快?(课件出示)

  质疑:我们能不能不计算,换一种方式就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年到()年人数增加最快?

  出示条形统计图,提问:这幅统计图是用什么表示每年浏览的人数?这也不能很直观的看出哪年到哪年人数增加最快.

  师:我在公园里还看到这样一幅统计图(出示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师:在这幅统计图中,横轴代表什么?纵轴代表什么?

  每一年的浏览人数在这幅统计图中都能找到吗?

  这幅统计图是通过什么来表示每年的浏览人数的?(点)师板书:点

  2、深入探究

  带着三个问题来研究折线统计图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图》】相关文章: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数学教案10-04

《条形统计图》数学教案(精选17篇)03-17

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04-09

六年级数学教案《复式折线统计图 》04-04

《扇形统计图》教案03-10

《折线统计图》教案03-12

《统计图》的教学反思03-22

折线统计图教案01-17

《条形统计图》教案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