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四年级数学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4-08-27 11:25:21 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数学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小数加减法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2、掌握先把小数点对齐,再从低位算起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3、提高推理和归纳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整数加减法的学习基础,而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识迁移类推,总结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课前调研,大部分同学不难掌握笔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的基本方法,但对于为什么这么算的道理,即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还不是很清楚,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明晰算理,进而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

  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

  一、第一阶段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创设情境

  出示四本图书的图片及价格信息。

  问:你能就这些信息,提出一个能一步解决的'问题并列式解答吗?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

  4.17+3.92

  3.92+4.6

  2.13+4.17

  4.6-4.17

  ……

  2、引入课题

  问:请认真观察,这些式子有什么特点。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板书:小数的加减法)

  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式。

  ①购买《百科全书》和《睡前故事》一共要花多少钱?

  ②购买《睡前故事》和《丁丁上学记》一共要花多少钱?

  ③购买《游戏力》和《百科全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④《丁丁上学记》比《百科全书》贵多少钱?

  ……

  学生观察发现:是关于小数的加、减法。

  白板课件

  二、第二阶段

  教学新课,探究新知

  1、整、小对比,初步体会。

  探究小数加法2.13+4.6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回忆整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对比思考: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一样吗?

  2、对比分析,总结方法。

  探究小数加法3.92+4.6的计算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在笔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将小数点对齐,才能保证相同数位对齐。(板书: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1)利用反馈器做学情调查

  问:为什么要将小数点对齐,也就将相同数位对齐?

  利用反馈器反应此刻的想法:知道的选1,不知道或还不太清楚的选2。

  教师通过反馈情况和询问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作出有针对性的活动建议。

  (2)出示活动建议,开展小组探究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明晰算理:相同数位对齐是因为相同数位上的数的计数单位相同,而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4)在明晰算理的基础上,总结算法。

  问:在笔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怎么做呢?

  3、迁移类推,学习笔算小数的减法。

  要求:列竖式计算

  4.6-4.17 并验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指导。

  说明:为了计算方便,要将被减数补齐数位后,再计算。

  教师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4、总结归纳算法及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利用互动反馈器选择正确的解法。并说明解法①的错误原因:满十没有向前进一。

  学生回忆整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个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

  思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减法的笔算方法是否相同。

  学生利用互动反馈器选择正确的解法。不同意见双方说明各自的理由。

  学生利用互动反馈器反应自己对小数加减法算理的认知情况。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探究算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探究结果,并在班内进行讨论。对不同的做法进行自评和互评。

  学生总结方法: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

  学生列竖式计算。

  2.13+4.17

  一名学生板演。

  学生列竖式计算。

  4.6-4.17

  并演算,一名学生板演。

  学生总结方法和注意事项:

  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结果要化简;为了计算方便要补齐数位;要善于演算……

  第三阶段

  练习巩固,拓展提高

  1、我会计算:(比比谁最厉害)

  12.44+24.36= 7.8-3.74=

  2、一串小银片的单价是4.85元,一个毛线球的单价是0.68元,买一串小银片和一个毛线球一共要花多少钱?买一串小银片比一个毛线球多多少钱?

  第四阶段

  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知识上的或学习方法上的收获)

  ……

四年级数学教案2

  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41——4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格子图、色彩笔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一)复习小数的意义

  同学们,前些日子,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有关知识。你们还记得吗?(记得)。好,老师就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

  0.3它表示什么?

  生:0.3表示十分之三,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十份,其中的3份就是0.3。

  师:如果我在0.3后面加上个“元”字,那么这个大正方形表示什么呢?(表示1元),0.3元又是多少钱呢?(3角)如果加上“米”字,这个大正方形双表示什么呢?

  那0.25它表示什么呢?你会用你手中的百格图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动手试一试。

  生: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25份,就是0.25。

  师:恭喜你们,挑战成功!但是要摘取数学王国的皇冠,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学习。在探究新知识前,我要带你们去个地方……

  (二)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引出小数乘法的'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文具店,单价是整元的文具)。

  板书:文具店

  结合文具店柜台上各种文具的单价,提出数学问题。

  1、提问题与列式。

  师:熊妈妈是个热心助学人士,她说你们是第一次到她的文具店,决定给你们的优惠,你们发现文具的单价有了什么变化?(生:以前的价钱都是整数,现在的价钱都是小数。)

  师:现在买3块橡皮又需要多少钱呢?怎么列式解答呀?

  二、探究算法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与前面的乘法算式对比,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是整数乘整数,现在是小数乘整数。

  师:对,现在是小数乘整数。那么,怎样求出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小数乘整数,也就是小数乘法(一)。(板书课题)

  (一)意义

  下面提出以0.3×3这个算式为例来进行研究。

  0.3×3它表示的什么意义?

  (二)交流算法。

  1、引导探究

  学生用自己的办法算出0.3×3是多少元?要求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自己算,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

  如:

  (1)连加。你是怎么加的?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2)转化。0.3元看做3角,然后3角×3等于9角,9角等于0.9元。

  (3)画格子图。学生先画,然后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画。

  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3份就是0.3元,也就是一块橡皮的价钱,买3个就是3个0.3元,从图中可知,合起来就是0.9元。

  (三)小结。

  师:刚才通过学习交流,同学们找到了连加的、换算单位转化成整数来计算的、借助方格图来进行计算的等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都算出结果是:买3块橡皮需要0.9元,也就是3个0.3等于0.9。(师板书完整,补“0.9元”并写答语)

  师:下面我们来对上面各种方法作一个分析和比较,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说想法)

  1、利用整数乘法意义(连加)

  2、化为整数乘法(转化)

  3、画图(数形结合)

  三、解决实际问题。

  (一)做一做。课本P42“试一试”1、2题。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课本P42“试一试”1、2题。独立完成汇报结果,交流算法)

  (二)计算4×0.3。小组活动,交流算法。

  (三)补充练习。

  1、寻找小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一棵竹子一时约生长0.03米,三时约长了多少米?

  师:请每个同学独立思考和解答。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生列式:0.03×3=0.09(米))你是怎么算的?

  如果学生说涂格子,就问:假如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米的话,0.03米该怎么表示?0.03×3又表示什么?

  师:你能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吗?(生动手涂色)投影学生作品并点评。

  (四)深化性练习(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2、(课本42页的涂一涂、填一填)

  3、“知识拓展”(机动性练习)

  小新爸爸去菜市场买菜,他买了三条鱼,每条鱼是3。5元,那么他花了多少钱?

  四、总结反思,畅谈全课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数学教案3

  知识与技能:

  1、经历实验、预测、调查、访谈、比较等过程,了解预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滴水会浪费多少水的办法。

  2、从数学的角度(如调查、计算)分析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所漏掉的水的价值,体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上网、查阅报刊、专访等方式搜集水资源、节约用水等方面的信息,体验到珍惜水,就是珍爱生活的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综合运用知识和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经历滴水实验的过程,初步感受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生活中的很多常见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件:滴水的声音。

  教师:听,你想到了什么?课件:一滴水下滴的情形。

  小朋友很会联想,说的都是关于滴水的情况。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一滴水”的一些问题。

  二、 实验:1分滴水多少克

  小朋友,在生活中都见过滴水的现象吧。但是,你们有没有调查过1分滴水有多少克呢?课件出示问题:1分滴水有多少克?

  漏水实验:请2个小朋友来做实验给大家看。

  在杯底打孔;接水1分;天平称重量。

  教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了什么?

  三、 预测:1年浪费多少水

  刚上课时小朋友们介绍了生活中有水龙头漏水的现象。如果1个没拧紧的水龙头漏水速度与实验相同,也就是说1个水龙头1分滴漏3克水 ,那么1时、1天、1月、1年大约各浪费多少水?(课件呈现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弄清楚什么?(进率)请具体说说这几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每两个时间单位间的进率。

  学生计算,可以使用计算器。

  展示计算的情况。

  教师:先把这个多位数分级,再读出来。算出的数目大不大?

  四、计算:1年漏掉的水的价值

  研究表明:1个人除了正常的饮食外,每天应饮水1400 g才能维持人体需要。

  1个没拧紧的水龙头1年漏掉的水大约可供1个人饮多少天?

  解决这个问题,只用这一个信息1400 g行吗?为什么?学生在本子列式,计算可借助计算器。

  教师:学校每个水龙头都这样漏水,1年浪费的`水可供多少人饮1天?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大约可供83325人饮1天。

  教师:如果全校按20xx人计算,1年漏掉的水大约可供全校师生饮多少天?

  五、 展示:调查的水资源信息,感受环保的重要

  教师:这是小小一滴水引发的数据,如果联想到全国,浪费就会更大。是不是地球的水资源很丰富?我国的水资源很富裕?请看这些图表和数据。

  (请一位小朋友读出有关水资源的信息。)

  教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很多有关水资源、节约用水等方面的信息。请拿出来,在小组内展示,说一说。

六、 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数学实验、计算器综合运用了数学知识,解决了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我们也体会到小小一滴水引发的数据触目惊心。那么,这节课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欣赏动漫课件:节约一滴水。

  板书设计:

  滴水实验

  一分钟 一天 一年

四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垂线,会用三角尺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使学生知道直线外的一点到直线的距离。初步学会用画垂2.用量角器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3.用三角尺画一个直角,指出直角的两条边。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知道直线外的一点到直线的距离。初步学会用画垂2.用量角器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教学准备

  PP幻灯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教学过程

  1.认识垂线。

  (1)请同学们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两条直线。(边说边画出两条相交的直线)

  指出:这两条直线是相交的。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交点。

  追问:这两条直线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两条相交的直线交点在哪里?

  提问:两条直线相交成哪几个角?

  教师标出∠1、∠2、∠3、∠4。

  哪位同学说一说,∠1、∠2、∠3和

  ∠4各是什么角?

  (2)边说明边画图:老师再画两条相交的直线,(画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其中有一个角是直角。(用直角符号在图里裘示)

  提问:这里两条直线也相交成4个角。当其中有千个角是直角时,(指直角)其余三个角各是什么角?为什么都是直角指出: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板书:互相垂直)

  提问:黑板上两个图,哪个图里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为什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指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我们又说,其中的一条是另一条的垂线。(板书:垂线)例如上面图里,竖着的一条直线是横着的一条直线的垂线,横着的一条直线也是竖着的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指交点)叫做垂足。(在上面图里注明“垂足”)

  (3)再观察几个图形,看两条相交的直线成不成直角。(指名用三角尺检验)

  ①②⑧④

  提问:哪几个图里的直线互相垂直,为什么?图①里的两条直线为什么不互相垂直?谁能到黑板上指一指,每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垂足在哪里?指名回答图②里谁是谁的垂线。(注意说明直线d是直线6的'垂线,反过来直线6也是直线d的垂线。并注意要求回答时把话说正确,完整)

  (4)做“练一练”第l题;:

  请同学们看119页“练一练”第1题,用三角尺检验图中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学生回答后提问:右面图里两条直线是斜着画的沩什么也互相垂直?

  指出:不管两条直线的方向怎样,只要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垂直。

  (5)我们教室里有没有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呢?导学生看黑板面、书本面、课桌面相邻的两条边)

  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面的相邻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2.教学画垂线。

  同学们看一看,我们开始用三角尺画的直角,两边是不是互相垂直的?

  指出:我们可以用三角尺和直尺来画垂线。

  (1)教学过直线上的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演示: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点上一点。说明要过直线上的这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让学生讨论可以怎样画。

  学生汇报讨论情况,老师演示并说明画的步骤,第一步,把直尺的一条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再把三角尺直角的一条边与直尺边重合,也就是与已知直线重合。

  第二步,移动三角尺,注意使三角尺的边沿直线(直尺)移动,直到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直线上的点接近重合为止。(说明为了便于过直线上的点画垂线,三角尺的边与直线上的点要稍留一些缝隙)

  第三步,左手按住三角尺。,不能滑动,沿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画直线。这样画出的就是过直线上这一点的垂线。

  再请同学们看课本第118页第1个画图的过程,说说过直线上的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分怎样的几步。

  大家在练习本上先画一条直线,再在直线上点一点。请你过这一点画直线的垂线。(老师巡视辅导)

  (2)教学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在直线外点上一点。说明要过直线外的这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请同学们看第118页上第2个作图的过程,书上是分几步怎样画的?

  学生回答画的步骤、画法,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来。

  老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小结画垂线的步骤。

  小结:画垂线要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才能使两条直线相交成的角也是直角,这样画出的才是垂线。画的时候,先让直尺的一边与已知直线重合,让三角尺直角的一边紧贴直尺边,也就是与已知直线重合;再沿直线移动三角尺,使已知点落在直角的另一条边上;最后沿直角的另一条边画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4)请看第119页上面的图。工人师傅是用角尺在工件上画垂线的,这是什么道理?

  3.认识垂线的性质。

  (1)老师边说明边演示在黑板上画出第119页上的图。

  从直线外的一点向这条直线画了几条线段?哪一条是这条直线的垂线?

  (2)请大家用三角尺在第119页的图里量一量每条线段的长度,看哪一条最短。

  指出:从直线外一点向直线作的线段中,垂直线段的长度最短。

  说明: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板书:点到直线的距离)

  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指一指图里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哪一条线段长。

  请同学们做第119页“练一练”第2题。

  4.教学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正方形。

  (1)提问: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长度有什么特点?角有什么特点?相邻的两边(可用书的封面指示)互相垂直吗?

  (2)出示例题: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提问:该怎样画呢?(共同讨论)*

  请大家看课本第119页上的例题,我们说的步骤对不对。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跟老师一起画。

  第一步,先画3厘米的线段。(说明老师画3分米的线段,以便大家看得清楚)

  第二步,在线段的同一边,过这条线段的两端点,各画一条与已画好的长3厘米线段垂直的线段,并且长2厘米。(老师画2分米)

  第三步,把两条垂线段的端点用线段连起来。

  画的过程中,注意巡视、指导学生的画图。最后说明这就是要画的长方形。

  (3)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画长方形的步骤,在练习本上画一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

  老师注意巡视、辅导。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第1题。

  老师、学生同时折纸,打开后指名学生回答两条折痕成什么关系。

  提问:为什么两条折痕互相垂直?并要求指一指垂足。

  2.做练习二十三第2题。’

  (1)说明每个图里有3条直线相交在一点,这3条直线可以分别说成直线d、直线c、直线a。

  2)用三角尺比一比,左边图里哪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请你用直角符号表示出来。

  再让学生比一比,在右边图里用直角符号表示出哪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然后指名口答。

  3.讨论练习二十三第3题。

  想一想,第(1)题过直线上一点怎样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2)题过直线外一点怎样画呢?

  4,做练习二十四第4题。

  想一想,从A点到马路对面怎样走路线最短?为什么?

  让学生在课本上画,老师巡视检查。

  指名说说是怎样画的。

  四、全课总结

  第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板书课题:垂线)什么叫垂线?怎样画垂线?画垂线有什么应用?(明确可以用来确定一点到一条直线的距离,还可以画长方形、正方形等)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三第5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三第3、6题。

  课后感受

四年级数学教案5

  第一课时

  课题:

  平行四边形分类、平行四边形、梯形特征

  教学内容:

  平行四边形分类、关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课文第70页的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图形、剪子、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图形

  1.出示校园图(70页)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你能找到那些四边形?

  2.画出你喜欢的一个四边形。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展示学生画出的四边形,请学生标出它们的名称。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梯形正方形

  3.小组交流: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么特点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每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提问:

  ①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的外形像什么?

  ②这些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是什么图形?

  ③这几个四边形有边有什么特点?

四年级数学教案6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

  师生谈话引出生活中的乘法话题。

  二、展示目标

  1、经历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的过程。

  2、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三、自学与交流研讨

  1.出示例1。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

  2.学生自己试着用竖式计算,指一人板演。算完后用计算器验算结果是否正确。

  3.完成后说说是怎样算的。

  同桌说说后,在全班说说。

  4.用计算器验算结果是否正确。

  四、质疑答疑

  五、专项练习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68 × 19= 292× 46= 109 × 37=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1.在自主尝试计算、交流等活动中,经历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简便算法的过程。

  2.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口算整百、整十数乘整十数。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知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知识迁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学数学,使学生渐渐关心身边的数学,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客观世界中的丰富多彩的现象

  一、情境的创设:

  教师谈话,引出旅游团就餐问题。

  二、展示目标

  1.经历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简便算法的过程。

  2.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口算整百、整十数乘整十数。

  三、自学与交流研讨

  1.观察情景图说说了解到的信息。

  2.分别计算选择两种自助餐各需要多少元钱。

  3.学生试着笔算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

  找不同选择的同学各一人板演,其余的`写在本上。

  交流计算的方法。

  重点交流乘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四、质疑答疑

  五、专项练习:试一试。

  先估计积是几位数再口算。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七、综合练习

  采用书中的练习题。

  第三课时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的过程。

  (2)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乘法估算,会解答有关乘法估算的实际问题。

  (3)估算、计算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培养估算的习惯,培养数感。

  设计意图教学是一门需要不断更新和反思的艺术,只有牢牢搭住时代发展的脉搏,与时俱进,才能教给孩子更多的东西,这朵艺术之花才会永不凋谢。

  一、情境的创设:

  谈话引入(也可用其他形式引入)

  二、展示目标

  1、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的过程。

  2、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乘法估算,会解答有关乘法估算的实际问题。

  三、自学与交流研讨

  1.让学生看图并说出图中的信息,再提出问题:估算这列火车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2.展示:说说这列火车大约有多少个座位,你是怎样估算的。先小组内交流,再班级交流。

  四、质疑答疑

  五、专项练习

  试一试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综合训练

  采用书中练一练的习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能比较数的大小。

  2、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将某些数据单位改写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3、培养同学们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究较大数据单位改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师:让大家通过网络收集一些数据,在这些数据中,有的数据后面有“万”,有的“亿”,为什么要这样表示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2、出示中国地图。

  3、提问:我国的陆地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9600000平方千米。

  4、师:你还知道我国哪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请说一说。

  出示四个数据

  (1)黑龙江省土地面积约450000平方千米。

  (2)江苏省土地面积约是100000平方千米。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面积1660000平方千米。

  (4)西藏自治区土地面积约1220000平方千米。

  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

  二、结合实际背景,体会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1、师:大家在读写这些数的时候,有些什么感受?

  2、再比较分析一下课前我们收集的资料上的数据的特点,如果为了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么进行改写。

  三、探究改写方法。

  1、师:你知道这些数据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吗?

  它们是以“一”为单位,一般以“一”为单位是不写计数单位的`,怎么把这些单位是“一”的数进行改写呢?

  2、分小组讨论,探究改写方法。

  3、观察这些数据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9600000=960万;450000=45万

  1660000=166万;100000=10万

  1220000=122万;10000000000=100亿

  300000000=3亿

  师:为什么同样的数据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

四、比较大小。

  1、让学生思考一下,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是怎么比较的,并在小组内交流。

  2、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和语言表达出来,并集体交流。

  五、试一试。

  1、读出下面各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在排列大小之前,先让学生说说排列的方法。

  2、将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让学生说说改写的方法,然后独立完成。

  3、将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让学生说说改写的方法,然后独立完成。

  六、练一练。

  1、开发大西部。

  练习本题时,可以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数据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

  2、海洋资源。

  在练习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

  3、把下图中的点按数的大小从小到大连接起来。

  对于不同的数据比较,学生可以先统一写法,再比较;也可以直接进行比较,对于学生的不同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板书设计:

  9600000=960万;450000=45万

  1660000=166万;100000=10万

  1220000=122万;10000000000=100亿

  300000000=3亿

四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道克、千克、吨之间的进率,会 熟练的进行重量单位间的换算。

  2、能正确判别日常生活中称 物体重量所使用的单位,并会进行简单的重量计算。

  3、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

  2.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吨”这个计量单位的实际重量,知道克、千克、吨的进率。

  熟练地进行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师:日常生活中的物体一般都有重量,你知道下面这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多少吗?

  出示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感知:

  一个两分硬币重量是1克

  一个一元硬币重量是6克

  一瓶1.25升的可口可乐重约为1千克

  出示重量单位:克与千克

  2、师:你知道他们的进率是多少吗?

  出示克与千克的进率:1千克=1000克

  3、揭示课题:师:我们知 道克这个单位是比较小的,那么在重量单位中你知不知道其它的单位?

  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认识“吨”(板书:从克到吨)

  二、新课探究

  探究一:

  (1)学习吨的字母表示:师:1吨可以用1t表示。

  (2)感受1吨重量

  师: 这里有一桶水重10千克,你觉得你能提起这桶水吗?

  师:100桶这样的水大约重1吨,想象一下,你一次能提得动1吨吗?(学生回答)

  师:可见1吨很重。你能说说生活中的事物那些重一吨?

  (学生回答)

  师:我们班的某某同学体重约40千克,那么多少个某某同学重1吨?

  探究二:

  (1)出示课本第20页 上各种动物的体重。

  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 这些大型动物体重非常大、非常重都可以用“吨”来表示他们的重量)

  (2)出示:报纸、信封、河马、鲸、白菜、苹果等。说说哪些物品的重量要用“吨”来作单位?其它物品用什么重量单位比较合适。

  (3)实例介绍新浦东号:

  上午10点30分,随着“新浦东号”的'命名,我国这艘集装箱“巨无霸”在沪东中华造船公司大型船坞缓缓出坞。这艘集装箱船可一次装载5668个标准集装箱,是目前国际航运市场最具先进水平的第六代集装箱船,其技术和附加值远远高于前几代集装箱船。船长279.9米,宽40.3米, 航速26节,载重量为6.6万吨,并配有610个冷藏箱插座,集装箱箱位达到5668个。超大型特大型集 装箱船被国际造船业公认为是最具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船舶之一,目前仅日、韩等少数国家有能力建造。

  探究三:

  (1)100桶10千克的水大约重1吨

  那么1吨=( )千克

  电脑出示:1吨(t)=1000千克(kg)

  (2)口答:

  5t=( )kg 20xxkg=( )t

  师 :说说你是怎样得到结果的?

  三、课内练习

  练习一:

  出示图片和实物:

  师:请你把这些东西和下 面的重量配配对

  学生汇报,要求说出理由。

  苹果 西瓜 洗衣粉 大象 乒乓球 卡车

  5克 180克 5千克 5吨 500克 5吨

  师:你能说说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可以用吨表示、用千克表示、用克表示。

  练习二:填空

  8t=( )kg 12000kg=( )t 6000kg=( )g

  3t=( )g 23kg=( )g 4000000g=( )t 8t-4500kg=( )kg 3700kg+4t=( )kg

  练习三:

  大小比较

  500千克( )1吨 8吨( )3500千克

  1200米 ( )12千米 300毫米( )3分米

  2t15kg ( ) 2150kg 1230m( )1km230m

  师:请你说说你是如何比较的?

  练习四:

  应用

  (1)仓库里有795吨钢材,如果每辆货车可装6吨,需要多少货车才能把这些钢材全部运走?

  (2) 一桶纯净水重19kg(含桶重),一辆载重2吨的小货车最多可以装多少桶纯净水?

  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我们又学习了一个新的重量单位,知道了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重量的问题。

  1吨(t)=1000千克(kg)

  1千克(kg)=1000克(g)

  1吨(t)=1000000克(g)

  “吨”这个单位用来表示较重物体。

  课后习题

  五、回家作业

  查找日常生活中用克,千克,吨来表示的物体

四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能运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发现并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为什么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复习旧知。

  出示题目:比较大小:0.26和0.260 1.500和1.5 1.42和14.2 50.2和5.02。

  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O,不改变数的大小,其原因在于没有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而后两题,因为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移动,所以数的大小也发生了改变。

  2、导入新课。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点移动带来的小数的大小变化。

  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二、探索发现

  第一环节 探究规律

  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境图,让学生根据连环画的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0.009m、0.09m、0.9m、9m。

  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2、小数点移动后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

  把0.009m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0.009m等于多少毫米?(板书:0.009m= 9mm)

  (2)移动0.009m的小数点。

  向右移动一位,变为多少毫米?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板书:0. 09m= 90mm,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向右移动两位,原来变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

  (板书:0. 9m= 900mm,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四年级数学教案10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学生复习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栽了蒜苗,还记录了它在15天内生长情况的数据,昨天,大家把自己栽种蒜苗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制成条形统计图,举在手里,展示一下。

  展示一学生的条形统计图

  生汇报图中数据

  2.提出问题,学生探究作图

  师:如果我们还想了解它从第3天到第15天整个的生长变化的情况,该怎么画呢?老师这有几种统计图,请你仔细观察,看哪一种更合适。(师出示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生任选其一。

  能不能在你作的条形统计图上作一些修改或补充,把它变成这种统计图呢?

  学生在小组内先讨论,再在图上试一试。

  学生作图后展示,汇报作了哪些修改,表示什么意思?

  3.生成新知,揭示课题

  师抓住学生将条形上的点连线,对比评价,选择优秀的作品,用多媒体演示由条形统计图演变为折线统计图(描点,连线)的过程

  提醒同学们:变成真正的折线统计图还要把原有的条形统计图擦掉

  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读折线统计图,体会特点

  1.读点

  师:图中的点表示什么呢?

  生说点的意义,(课件显示并标数量)

  2.读趋势,师:同学们都读出了点所表示的数量(板书数量),由点连成的线呢?

  生说表示蒜苗从矮长到高的生长趋势。

  读局部趋势,从第几天到第几天长得快,从第几天到第几天长得慢(板书趋势)

  3.估计

  根据这一趋势请你估计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4.预测

  预测第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

  三、独立制图。

  师:我们会读折线统计图了,那你会画折线统计图吗?怎么画呢?

  出示笑笑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你能将它制成折线统计图么?

  学生独立绘制笑笑的蒜苗生长情况折线图

  汇报评价

  说说图中的信息

  对比自己与笑笑的`蒜苗生长趋势,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四、运用延伸

  1.出示北京地区20xx年5月新增病人的统计图

  (1)从上图中你能说说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吗?

  (2)你能与同学说说产生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吗?

  2.出示小玲家室内气温的变化统计图

  (1)小玲每隔( )时测量一次气温

  (2)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从总体上说是如何变化的?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3、出示百货大楼一年销售冰箱的总数量统计图

  根据趋势,作出决策

  师:如果你是销售经理,根据今年销售趋势,明年你有什么打算?大约进多少?为什么?

  五、课外拓展

  下课后收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下节课交流

四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页的例8,练习二十二的第9-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会用查表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

  教具准备:教师把例8的价格表画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练习二十二的第11题。

  教师记时间,看3分内有多少学生没有做完。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要给予表扬。集体订正时,注意了解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做到心中有数。

  2.复习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可以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教师: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怎样移动?“(小数点向右移动。)”分别移动几位?“(分别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8。

  教师:“我们在买东西时,有时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售货员把某些商品的售价根据数量的不同排出售价表,这样在卖东西时就可以很快求出总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查表进行计算的方法。”

  出示小黑板上的面粉售价表。

  教师告诉学生:这个面粉售价表上标明的是每千克2.14元的面粉从1千克到9千克的售价。

  教师引导学生看售价表。指名说出1千克到9千克的售价各是多少元。

  教师:“我们要买1到9千克的面粉,就可以从表上直接查出应付多少钱。现在我们看一看要买9千克以上的面粉,怎样用这个售价表很快算出要付的钱数。”

  教师:“如果要买10千克的面粉,应付多少元?同学们能根据售价表很快算出得数吗?”让学生适当讨论。

  如果学生说出用加法进行计算,教师应肯定是对的。然后再让学生想一想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教师可以指一下1千克的售价对学生做适当的启发。使学生明确:用1千克的售价乘以10就是10千克面粉应付的钱数,也就是

  2.14×10=21.4元。这种方法比较简便。

  教师:“如果要买40千克的面粉,应付多少元?”(应付85.6元。)

  “你是怎样想的?”(先在售价表中查出4千克的售价8.56元,然后再把8.56扩大10倍,就可以求出应付的85.6元。)

  “这是利用什么规律?”(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师;“如果买70千克面粉,应付多少元?”(应付149.8元)

  “如果买100千克面粉,应付多少元?”(应付214元。)

  教师:“如果买25千克面粉,应付多少元?”

  让学生讨论应该怎样计算。也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指名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如果学生中没有使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教师可启发学生:

  “我们已经学会了用查表的方法计算整十、整百千克面粉的价钱,能不能利用前面的知识使这道题的`计算简单一些呢?”

  “25可以看成几十与几的和?”(20与5的和。)

  “5千克面粉应付多少钱会求吗?”(在表中可以直接查到。)

  “那么,25千克面粉应付多少钱该怎样求呢?”(把20千克的价钱与5千克的价钱合起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算式。

  2.基本练习。

  做例8后面的做一做。

  教师说明要求,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二的第9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对求3.6米花布的总价怎样算可以进行讨论。

  2.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2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8·题。

  四、小结(略)

  五、作业

  练习二十二的第10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2、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重点:

  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方程

  通过淘气和笑笑做猜数游戏,引出用方程来解决的实际问题。

  二、探索方法。

  1、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做猜数游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鼓励学生探索游戏的奥秘,列方程解决。对于解设和答题,只要能说清楚即可。

  2、如果淘气想的'数为x,那么2x+20=80,x=30

  也可以这样写:

  解:设这个数是x

  2x+20=80

  2x=60

  X=30

  三、解决问题

  1、在解第二个方程时,学生可能感觉到直接猜出结果不太容易,从而体会用等式性质解方程得普适性。

  2、列出的方程可以是:3x+3.6=11.4

  3列出的方程可以是:2x+40=60,50-5+4x=61,5x+7=42

  4、引导学生学会看“线段图”,列出的方程可以是:3x+200=20xx,4x+1400=11000

  板书:

  解:设这个数是x

  2x+20=80

  2x=60

  X=30猜数游戏

四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概念进行辨析,使学生进一步明晰直线、射线、线段、角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活动能够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体会线段、涉嫌与直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准确读出线段、射线和直线,会数简单图形的线段。

  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手电筒,直尺,毛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一根毛线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如果说我把这根弯曲的线拉直,你可以看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

  生:线段

  师:哎,线段,好了,老师把整个它记下来。线段是我们以前碰到过的,对吧?那谁来说说看线段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是直直的、可以度量、不可以无限延伸)

  师:谁来画一条线段。抽生黑板上画线段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看他在黑板上是怎样画的。

  一生学生画线段,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师:谁看清楚他是怎样画的'线段?

  生1:他是先画的一条线,再画的两个端点。

  生2:他是先画了一个端点,然后画的一条线,最后在另一个地方画的端点。

  师:哎,他是先画了一个端点,然后画的一条线,最后在这个地方画另一个端点。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先画两个端点,然后画线连接两个端点。因为,我们一般让点来确定我们需要画线的位置,两点确定一条线段。

  师:哎,到现在我们就只知道这些有关线的知识了吧。那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

  二、探究新知

  1、直线的教学

  课件出示

  师:这是两条直直的线,给它们表上号,上面是1号,下面是2号,哎,仔细看这两条线,几号线是线段?为什么你叫1号线为线段?

  生:因为1号线有两个端点,有一条直的线,不能无限延伸。

四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千亿以内的数,会将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把算盘。

  教学过程:

 一、教学亿级数的写法

  1.复习。

  (1)指名说出从个位到千亿位的数值顺序表,教师板书出来。

  (2)教师在数位顺序表的左边写出三个数(如下图)。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三万

  四十万八千

  七干零三万零二十

  先让学生独立写,再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每写出一个数,让学生说一说,这个数含有几级,先写哪一级,再写哪一级?是怎样写的。当写到“七千零三万零二十”时,提问:

  “这个数百万位、十万位、千位、百位和个位为什么要写0?”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万级以内数的写法法则:

  1.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2.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o。

  2.教学例2。

  (1)引出课题。

  教师:万级的数我们会写了,如果把这几个数改成亿级的数该怎样写呢?(在上面几个数的下面板书出例2的数,(如下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三万写作:30000

  四十万八千写作:408000

  七千零三万零二十写作:70030020

  三亿:

  四十亿八千万: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

  (2)教学例2。

  ①引导学生写“三亿”,提问:

  “这个数是几级的数?先写哪一级?怎样写?其余两级怎样写?”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对照着数位顺序表板书出这个数。

  ②引导学生写第二、三个数,每写一个数,提问:

  “这个数是几级的数?先写哪一级?怎样写?再写哪一级?怎样写?最后写哪一级?”

  ③比较亿级的数和万级的数的写法的异同点。提问:

  “亿级的数与万级的数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点?”(亿级的数有三级,要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用一句话说就是一级一级地往下写。万级的数只有两级,要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亿级的.数与万级的数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从高位写起,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o。)

  3.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的写法法则。

  提问:

  “亿级的数,要先写哪一级,再写哪一级,最后写哪一级?用一句话怎么说?”

  “有的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怎么办?”

  教师板书出多位数的写法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

  (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o。

  4.介绍三位分节的写法。

  教师:多位数的写法,我们是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有起每四个数位一级,来写数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按照国际习惯,从个位起,每三位分作一节,节与节之间空半个数字的位置。例如,一亿二千三百四十五万六千写作:123 456 000。看课本第38页最下面的底注。对于这种写法,大家知道写出的数是多少就行了,不要求一定按三位分节法来写。

  5.练习。

  (1)做例2后面“做一做”中的第1题。

  先对照数值顺序表,写出一个整亿的数,提问:

  “这个数的最高位是多少?是几位数?这个数的末尾有几个0?”

  然后,让学生不看数位表,回答:

  “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亿,这个数是几位数?整亿的数的末尾要写几个零?”

  “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亿,这个数是几位数?”

  (2)做练习九的第5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十亿位,这个数是几位数?

  “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亿位,这个数是几位数?”

  (3)做例2后面“做一做”中的第2题。

  写数前,提醒学生想一想亿位是右起第几位,要先写哪一级。写完后,让学生读一读,看和原来要求写的数是不是一致。

  二、教学把整亿的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1.复习。

  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0000 l00000 53050000

  让学生说说改写的方法,明确把—个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先找到万位,把万后面的4个0去掉,写上一个“万”字。

  2.教学例3。

  教师:把一个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我们已经会了,那么把一个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你们会吗?

  教师在上面3个整万的数的末尾添4个o变成例3,让学生仿照上面的方法,把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写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的方法:把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要先找到亿位,然后把亿后面的8个o去掉,写上一个“亿”字。

  3.完成“做一做”。

  让学生按照总结出的一般方法,把题目中的各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九的第6—11题。

  1.做第6题。

  写完每小题中的三个数,让学生说一说个级、万级;亿级的数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着重说说关于零的写法。

  2.做第7题。

  让学生按题目要求,在算盘上拨出题目中的各数,说一说各是几位数,再写出来。

  3.独立做第8、9题,集体订正。

  4.做第10题。

  同桌同学先互相读,然后再指名读,说一说是怎样读的。

  5.做第11题。

  教师念数时,要念得慢一些。学生写完后,互相交换着读一渎,看是否写对了,然后集体订正。

  6.做第12*、13*题。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这两道题。这是两道根据条件写数的题,是读、写法则的综合运用。做题前;提示:想一想o写在什么位上要读出来,写在什么位上不读出来。然后让学生试做。

四年级数学教案15

  课题一: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的例1和第59、60页的乘法交换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三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

  教具准备:把下面复习中的题目写在小黑板上,把例1的插图放大成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我们在前面复习总结了加法和减法,今天要复习总结乘法。

  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8辆汽车去参观,平均每辆汽车坐45人。去参观的一共有多人?

  2.同学们做纸花。第一组做了45朵,第二组做的和第一组同样多,第三组做了50朵。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

  3.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是鸭的3倍,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4.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比鸭多90只。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先让学生默读题目,然后教师提问:

  “上面这些题目哪些题可以用乘法计算?为什么?”请三、四个学生逐题回答能不能用乘法计算。

  教师:第1题和第3题可以用乘法计算,因为这两道题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二、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例1的插图,再提问:

  “要求盘里的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求?”

  “还可以怎样求?”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

  “乘法算式 5乘以6表示什么?”(6个5相加)

  “乘法算式中的.被乘数5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相同的加数。)

  “乘法算式中的乘数6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相同的加数的个数)

  “解答这道题用加法计算简便,还是用乘法计算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哪些方法比较简便?”

  “你能说出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吗?”

  教题肯定学生的回答,再强调说明并板书: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接着让学生看教科书第61页,齐读两遍书上的结语。

  “乘法算式中乘号前面的数叫什么数?表示什么?”

  “乘法算式中乘号后面的数叫什么数?表示什么?”

  “被乘数和乘数又叫什么数?”

  教师:学过因数以后,在一个算式中被乘数和乘数就可以不必严格区分了。

  2.教学乘数是1和0的乘法。

  (1)教学一个数和1相乘。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算式:1×3、3×1、1×1。

  “1乘以3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3=3,表示3个1相加的和是3。

  “3乘以1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最后教师说明:1个3不能相加,3乘以1就表示1个3还是3,再板书3×1=3。

  “1乘以1等于什么?能不能说这个算式表示1个1相加?”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教师再说明:1个1 不能相加,1乘以1就表示1个1还是1,算式是1×1=1。

  “这三个乘法算式都和哪个数有关系?”(都和1有关系)

  下面我们一齐看一看一个数和1相乘它们的乘积怎样,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下面一些算式:

  6×1= 1×8= 1×10= 123×1=

  “谁能说一说一个数和1相乘的积有什么特点?”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边说边板书: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

  (2)教学一个数和0相乘。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算式0×3 = 3×0 = 0×0=

  “0乘以3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3 = 0表示3个0相加的和是0。

  “3乘以0等于什么?能不能说这个算式表示0个3相加?”先让学生回答,教师再说明:0个3不能表示0个3相加,3乘以0就表示0个3还是0。板书:3×0=0

  “0乘以0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0个0不能相加,0乘以0就表示0个0还是0,算式是:0×0=0。

  “这三个算式都和哪个数有关系?”(都和0有关系)

  “一个数和0相乘它们的积有什么特点?”

  教师边说边板书,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3.教学乘法交换律。

  让学生再看例2的插图,然后教师提问:

  “要求一共有多少鸡蛋,用乘法计算还可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5=30(个)

  “比较一下这两个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多让几个学生发言,互相补充。

  教师:这两个算式都是两个数相乘,只是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算出的结果相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结论是不是有普遍性。

  “12乘以5等于多少?5乘以12呢?”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算式。

  “400乘以20等于多少?20乘以400呢?”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算式。

  “100乘以1000等于多少?1000乘以100呢?”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算式。

  “通过上面这些乘法计算,可以看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计算结果怎样?”

  学生发言后,教师边说边板书:两个数相乘,并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谁能够用字母把乘法交换律表示出来?”教师板书:a×b=b×a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过去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学生发言后,教师肯定学生回答,并明确指出:我们曾经用交换乘数和被乘数位置的方法进行乘法验算,这实际上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三、巩固练习

  1.做第60页“做一做”中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核对。

  2.做练习十三的第3、4题。学生独立做完以后,再集体核对。核对第4题的第4小题时,可以引导学生计算一下等号左面等于什么,等号右面等于什么。教师再说明:三个数连乘,相乘的因数交换了位置,乘积也不变,所以乘法交换律也适合三个数连乘的计算。

  四、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1、2、5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数学教案05-19

四年级数学教案01-25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12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04-03

四年级数学教案:除法04-08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30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5-21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2-22

四年级数学教案:《大数的认识》04-04